《传家宝》阅读答案
《传家宝》阅读答案(精选12篇)
《传家宝》阅读答案 第1篇
呆役解①罪僧赴府,临行恐忘记事物,细加查点,又自己编成两句曰:“包裹雨伞枷②,文书和尚我。”途中步步熟记此二句。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一查看,包裹雨伞有。”摸颈上曰:“枷有。文书,有。”忽惊曰:“哎呀,和尚不见了!”顷之③ ,摸自光头曰:“喜得和尚还在,我却不见了。”
DD选自《传家宝》
【注释】:
①解:押解。②枷: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③顷之:不久。
【阅读训练】:
14.文中“呆役解罪僧赴府”中“赴”的意思是__________。(1分)
15.呆役的行为令人捧腹,文中是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役之呆的?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呆役酒醒后的一惊一喜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奔赴,前往。
15.临行前仔细查点的事物中有他自己;将自己与几件必备的事物编成打油诗;押解途中不断地重复自编的打油诗;对罪僧无防备轻易醉酒使罪僧逃跑;酒醒后却不见了自己。
16.围绕“只重现象忽略本质或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来谈即可。
《传家宝》阅读答案 第2篇
《传家金簪》阅读练习题
秦嗣林
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莱摊。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娑得发亮的木盒。黄老太太从中取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方便置喙。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问题。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黄老太太说:“好,就当5000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情的原委:
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时间一久,婆婆终于被感动。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婆婆的举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票。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回金簪。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你应该跟妈妈好好商量。”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
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帮我挑个好老婆。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其实我也不想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对立关系。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啊!”黄先生眉头深锁,无比忧愁。
黄先生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便告诉他:“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顺长辈的传统,她认为你们违背了传统,想让她们和平相处,解题人只有你能胜任。你是不是该跟太太商量商量,改变你们跟妈妈沟通的态度?”
约莫过了10天,黄先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黄老太太一起进到店里。黄老太太虽然有点虚弱,但是脸上的线条较过去柔和许多,看来黄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问黄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赎回去啦?”黄老太太想了想说:“让你保管了两年,也该赎回去了。”金簪终于物归原主,黄老太太万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黄先生推着妈妈走向门口。临走前,他转身朝我点了点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
(摘编自《29张当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一些细节描写独其匠心,如写黄老太太的那个装金簪的木盒“层层包裹”,“木盒摩挲得发亮”,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
B.在小说中,“当票”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当票“,黄先生就不会来找“我”而“我”也不会劝导他,最后母子两人也不会重归于好。
C.黄先生在母亲生病住院后,不顾撕破脸皮,极力要从“我”这里赎回金簪,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
D.小说围绕传家金簪所叙写的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而且母子两人对这支金簪的重视引发了人们对家族传统文化的深思,升华了主题。
E.小说结尾写“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这一结局暗示了母子两人重归于好,场面温馨感人,内涵丰富让人回味。
(2)“我”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黄老太太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传家金簪”有什么含义?作品以它为标题,有什么作用?(8分)
答案:
11.(25分)
(1)(5分)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A项“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分析有误,“层层包裹”不能体现年代久远,只能说明珍贵。C项“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分析错误,黄先生要赎回金簪主要是想消除亲友们对自己媳妇的误会。D项“情节曲折”错,这篇小说情节不曲折。
(2)(6分)①“我”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起到了连缀情节的作用。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③“我”这一形象的塑造,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我”通过劝导、启发使黄先生与母亲重归于好,引发人们对家族传承文化的思考。(每点2分)
(3)(6分)①坚守孝敬长辈的家族传统。作为传家宝的金簪她宁愿死后带走也不留给她认为不孝的儿子、儿媳。②自信、固执。认为自己可以给儿子找个好老婆,容不下儿子自己找的老婆。③宽容、明理。在儿子的主动沟通、转变后,她原谅了儿子、儿媳,赎回了金簪。(每点2分)
(4)(8分)含义:金簪代表孝顺长辈、持家有方并得到家族的认可,是黄家继承家族衣钵的象征。(2分)
传家宝 第3篇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打从我呀呀学语时母亲就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以至我在学会第一句话时就能流畅地说出,就因为这个,家里的亲戚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孩子,每每这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家的传家宝,要从小熏陶。
时光飞逝,我渐渐长大,时不时犯些小错误。家乡每年举行一次“保保节”,每到这时大街小巷都会张灯结彩,店铺外,马路边,尽是鲜花装点,那些花儿都是平时不大常见的名贵花种,我喜欢花,看着就已经心动了,要是搬一盆放在我书桌上那得多美啊!我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我天天扳着指头算,盼着节日早点结束。那天,我跟母亲去书店买书,还没到公园,就听到一阵嘈杂声,放眼望去,只见一群人推搡着,你争我抢。我定睛一看,原来大家在哄抢花盆,那也是我想要的,我只是犹豫了一下,便一个箭步冲上前,依着自己个子小,一下钻到里面,毫不犹豫地抱起一盆,得意地跑到母亲面前,很是炫耀。“放下,还回去!”我还没站定,母亲的呵斥声响起,“我不,我就要这个,我要放在书桌上。”母亲拉着我向公园走去,说一定要还回去。我蹲在地上用力拖拽着,反抗着,任凭母亲怎么说教,就是不肯放下花盆,“哟,这不是小时天天念叨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个小宝贝吗?这是怎么啦?”“哦!她正在验证这句话呢!”母亲提高了嗓门回答道。多么警醒的句子,熟悉的画面在脑海闪现,我的脸噌地一下红到耳根,看看手上的花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跑向公园,恭敬地放下那盆花,在母亲期许的笑容里投入她的怀中。我知道母亲为我知错就改的行为感到欣慰,我也在心里反复默念了几遍家训,告诫自己以后不可再犯。其实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就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任何一点细节,都极有可能是成千古恨的那一个失足。
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我会永远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感谢我家的传家宝,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却包含的太多做人的道理,我定会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柔软但有力量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第4篇
2. 人活着,不单单要考虑自己,还要顾盼别人。
3. 排比 突出强调了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4. 层进式 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5. 引用论证 运用刘备的名言来论证善良需要从点滴做起。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 第5篇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 第6篇
2、(3分)比喻论证(l分)生动形象(1分)的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道理(l分)。
3、(3分)他没有为一时利益(1分)放弃尊严与人格(2分)。(意思对即可)
《传家宝》阅读答案 第7篇
柳梢青・春感原文:
柳梢青・春感①
刘辰翁
铁马②蒙毡,银花洒泪③,春入愁城④。笛里番腔,街头戏鼓⑤,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⑥,高台月明。辇下⑦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⑧。
柳梢青・春感字词解释:
①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②铁马:指战马。陆《石阙铭》:“铁马千群。”
③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④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⑤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⑥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⑦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⑧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柳梢青・春感翻译: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不忘“传家宝”散文 第8篇
这几日,央视开展的“家风是什么”活动在引发了群众强烈的共鸣与支持,在对活动的关注和了解中,我获益良多,尤其是更加懂得了“传承”的深刻内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这句如今已广为人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树立高尚品德、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好的家风家教也正是在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家风家教也因此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江南第一世家“吴越钱氏”是江浙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钱氏家训中的那句名扬天下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早已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正是这句“谋利天下”的祖训激励着钱氏后人永不止步地奋斗和前进。钱学森、钱钟书、钱三强数百年间,从这个传承千年的伟大家族走出的科学、文化巨匠不胜枚举,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钱氏后人都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信仰和坚守,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完成着自己对这个家族和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变承诺。
纵观中华古今,《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而一个家族也正是在这种绵延不绝精神的指引下枝繁叶茂、走向辉煌。
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指引着一个家族的前进方向,而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言,文明和信仰的一脉相承则决定着这个民族成败兴亡,然而我们有幸的是,创造了灿烂历史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了永不竭尽的文化宝藏。三千年前文王演《周易》,翻开了天人合一、阴阳和谐这样代表着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贤哲在批判与交锋使如今的我们拥有了结合着自由、仁爱、公正、和平的独到思想;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强调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勉励我们发愤图强;正是有了无数先贤们的薪火相传,我们才能真切感知到一种叫做“文化”的`力量。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兴盛与蓬勃期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给予它更多关注的目光,保护好我们的自己的精神财富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它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关于传家宝作文 第9篇
爷爷是一个有些古板的人,信奉板子教育,每当我看到爷爷拿着老头乐从里屋走出来时,总会下意识的,想想自己又干了些什么坏事儿,与板子配套的是爷爷的那包公似的脸,生气时阴沉如墨,高兴时火红似阳。
一般的来说,爷爷平时不发火,一发火便是怒发冲冠,一蹦三尺高的架势,发完火也是一番气冲冲的样子,活像一只斗胜的公鸡。
老头乐是爷爷的法宝,随时带在身上,不仅在街上走路时带着,在吃饭睡觉时更是片刻不离身。那可是爷爷最爱的法宝,他经常会挥舞着老头乐和我手舞足蹈的讲一些水浒好汉和三国神将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有着梦里挑灯看剑的侠义豪情,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这是爷爷的一个江湖梦,而老头乐是他的绝世名剑,用来横扫江湖是再好不过了,或许这是就我们一家子刻在骨子里的江湖情。
父亲从小就被爷爷的江湖气所影响,每天都想要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奶奶说,父亲在小时候就带着小伙伴在半夜时去墓地探险,现在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金庸迷,光是天龙八部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那神雕侠侣的故事也是他霸占我电视机的理由,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的成名武器,他又怎能在家里行侠仗义呢?
于是他拉着我跑到沁河桥旁,专门在河边找那些结实的柳条,但是时机不佳,那些柳条都已经被太阳晒得发黄,未果。回到家后,他又盯上了那个墙角的扫把,于是三下五除二的拆掉了那根棍子,还得意洋洋的向我炫耀着。
唉,爸爸的武侠是他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种对时光的缅怀与追溯。
至于我没有读过金庸,不了解武侠,但我同样有着一个英雄梦,追过各种各样的动漫,小时候迷奥特曼,长大了一点,看上了柯南,后来又看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宫崎骏以及火影忍者等等,我想这就是我的武侠梦吧!
传家宝抒情散文 第10篇
我老家居住在辽西农村,过去由于贫穷,父母唯一的家产是,我爷爷传承下来的两间半平房。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家人口达到七人,我们姊妹五个,我是老大,共同居住在一间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第一个娶妻的。结婚时父母腾出了另一间房,经过简单的收拾,让我们两口子居住,真正享受到了二人世界的温馨与快乐!但好景不长,我二弟与我相隔两岁,也到了娶妻的年龄,这就使我们一家人,仅有的两间半房更加紧张了。按照过去农村的***惯,老二娶妻结婚后,先成家的老大必须搬出去,腾出的房子给老二娶妻住。这样,我就于一九八二年,携妻带子搬出这个大家庭,独立生活去了。
在搬家之前,不论大家庭多么富有与贫穷,分家的程序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我们家庭人口较多,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工资低薄。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收入也是寥寥无几,入不敷出,只能艰难度日,家中也没积攒啥财物,仍然是清贫如洗。因此,我们分家也特别简单,分家时,我父母怕子女们日后因财产分配不均,相互间产生矛盾,找来了家族长辈做见证,说是分家,其实我就是净身出户。记得分家时,父母分给我20斤玉米面,20斤高粱米,一瓶豆油,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须品。就打发我们租房另过了。
光阴荏苒,我们的小家庭也随着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我们的努力拼搏,分家后没几年时间,我们在农村盖起了三间砖瓦房。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有家的感觉,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高兴的无以伦比。一九九四年,我因工作需要,调到铁岭市工作,又买了三室一厅的楼房,过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过去贫穷的`日子,经过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不见踪影,早年我分家分来的物品,也逐渐消耗殆尽。只有两件东西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两个物件不是玛瑙翡翠,不是文物珍宝,更不是金银首饰,而是人们生活必须用的餐具,一个是烤瓷带花的大铁盘,一个是烤瓷带花的小铁碗。而且盘和碗的局部边缘都碰掉漆了,透有锈迹,这两样东西也不值钱,也不美观,也没有收藏价值,按常理早就应该扔掉了,但我还保留着,因为我把它视为“传家宝”。保留的目的就是做个留念,见证过去生活的艰辛,日后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生活艰难与辛苦,教育孩子在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要忘掉过去。
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厨具都现代化了,锅、碗、瓢、盆、碗、碟、勺等也都新颖、美观、漂亮,稍有一点瑕疵就淘汰掉了。孩子们每当看见这两个盘和碗,都劝我扔掉,并说:“家中来客吃饭时多掉架,都啥年代了,还使这破盘破碗。多让人笑话”。我对孩子们说:“盘和碗虽然破旧,但盛满美味佳肴,吃起来照样香,在漂亮的盘和碗,盛满清淡菜肴,吃起来也是没有香味。这盘和碗过去盛着的是辛酸苦辣,现在盛着的是幸福甜蜜”。孩子们听后也都无语,再也不嫌弃这两个盘和碗。同时也知晓了这两个物件的来历。破旧的盘和碗,虽然与现在优美的餐具共同使用不般配,但我家几乎经常用,特别是家庭聚会时,更不可缺少。每当我们和孩子们看到这两个物件,就想起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
我家分来的这两个盘和碗,已保留了三十多年,它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勿忘过去,珍惜现在,生活富了也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我家做饭不论面食和米饭,做菜不论荤菜和素菜,能吃多少就做多少,够吃就行,偶尔剩下的饭菜也不扔掉,留下顿继续吃。我时时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皆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来警世自己,并教育孩子们,懂得农民种田的不易。我们一家人穿戴也不讲究,几乎没有一件高档服装,我感觉普通服装穿在身上,只要干净合体就行,不失风采也是一种自然美。我爱人也非常理解我的心情,自己从来没买过金银首饰,和高档化妆品,也没穿过高档皮草,一直过着清贫而又朴素的日子。曾有人说:“女人要对自己下手狠一点,现在不打扮,以后老了想打扮也就晚了”。我爱人听后也就是泰然自若,不和任何人攀比。
传家宝的名言 第11篇
2) 遇好晴和天好山水好风月好书好字画好花好酒,须受用领略,方不虚度。——石成金《传家宝》
3) 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如魔如贼。——石成金《传家宝》
4)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5)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6)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8)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9)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0)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1)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2)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3)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4)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5) 可怜天下父母心。
16)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17) 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18)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19)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 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1)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2)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23) 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石成金 《传家宝》
传家宝读后感 第12篇
对,那把剃头刀就是陶家的传家宝,这把剃头刀体现着陶家勤俭节约的美德。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陶家那么节俭。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也好了,许多人就把节约扔到了脑后。但我在生活中很节俭,没用的东西我从不买,洗脚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就浇浇花有一次,天气晴朗。妈妈看是个洗晒的好天气,就去洗衣服了。我看到了,就过去帮忙。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洗完后正想把最后一遍水放入下水道,我急忙拦住,说:“这些水存起来还可以拖地呢。”“真是我的好孩子啊。”妈妈开心地夸我。
《传家宝》阅读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