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
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精选2篇)
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 第1篇
白坪煤业公司班组安全网络建设津贴发放程序
为确保我公司班组安全网络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白坪煤业公司《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要求,特制定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
一、每月5日前各区队把安全网络小组成员变化情况上报给工会,由工会澄清公司网络小组人数,并向政工部、安全部、劳动部、综合办、财务部各出示一份公司安全网络小组人员情况登记表;
二、每月5日前安全部、调度室要把上月各区队“三违”人员名单、出勤情况报劳动部和政工部;
三、劳动部按照班组安全网络建设津贴标准核算,经公司领导批准,通知各区队核算;
四、各区队按照结算金额,严格按照《考核办法》造册,(按规定不能享受津贴的不能进行造册)连同区队员工出勤情况一起报到劳动部审核;
五、劳动部把审核后的津贴发放册交到政工部,由政工部签字盖章,交给公司领导审阅;
六、公司领导审阅后由财务部进行发放;
七、每月由纪委对津贴发放工作进行监督。
公司班组安全网络建设活动办公室
2007年7月30日
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 第2篇
一、惠农补贴发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补贴政策的宣传存在盲点,补贴方案不公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村民除对种粮直接补贴、农村五保户补助等一些主要补贴项目略知一些情况外,对一些涉及面不广、不是经常性(指不是每年都有)支付的补贴项目的补贴政策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村民不知道各补贴项目的发放标准、发放条件、发放时间,也不明白应采取何种方式去申报、领取补贴等;另一方面有些农民认为自己地位低,政府能给多少是多少,即使不公平,也无能为力去争取,对补贴政策漠不关心。当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位时,补贴申报登记与发放的暗箱操作、贪污腐败也就由此而产生。
(二)补贴发放对象及数量标准不公示或公示程序不规范、不透明。国家规定各项补贴的发放对象、计算依据标准、计发数量金额等经村委会核实后,应当张榜公示,村民们没有异议后方可上报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统计并审核完成以后要再进行张榜公示,然后上报到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张榜公示的目的是为了接受村民最直接、最及时的监督,但在我们调查的村镇中,有83%的村镇对这一核心环节没有得到切实履行,有的村镇即使公示了,公示的内容却与上报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出现了监督的盲区,导致一些村干部把虚报数分摊到自己亲属名下,或已经死亡、或迁出本村的村民名下,骗领、冒领补贴款。
(三)补贴发放管理环节不规范、不统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已出台的惠农补贴政策(包括救济、救助项目)大项有20多项,小项达40余项,各项补贴分别由10多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在各项补贴发放管理上,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发放环节多、代理银行多、发放形式多、滞留延压多、挤占挪用层次多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代领、冒领现象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四)缺少网络查询、咨询服务平台,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通过上网查询一些省、市、县的政府网站,发现虽然都设有政策宣传、政务公开、法律制度、通知告示等栏目,但却没有一个网站设有惠农补贴政策宣传专栏,也没有一个网站公布了所有的惠农补贴政策和补贴方案,更不要说将历年的各项补贴的发放对象、发放数量标准在网上公示、公布了。
二、惠农补贴发放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统一的发放管理操作程序。
1.补贴方案的制定。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根据中央或上级的政策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全省、全市或全县统一的补贴方案。明确补贴依据(文件号)、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登记申报领取方式或程序,补贴项目的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报审表格、报审程序,确定计算补贴的起止时间、资金发放时间等内容。
2.公开补贴方案。为确保补贴公开、公平、公正的发放,补贴方案确定后,必须在政府网站公布,同时在县城、乡镇、村组的中心地带、人流聚集地进行张贴公布;必须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至少连续公告3天以上;县级政府必须将补贴政策及补贴方案印制成册或活页卡片,按户逐一发放;村组必须组织村民认真学习,理解领会政策精神和方案内容。
3.组织申报登记、公示、审核。由各乡镇组织村组严格按补贴标准、用统一的报审表格对补贴对象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计算,按村汇总编制申报登记清册,经张榜公示7天以上群众无异议后,报乡镇级政府初审,再报补贴项目主管部门审核。
4.报县(区)财政局复核、审批结算补贴资金。由补贴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无误后统一报县(区)财政局复核,经复核无误后,由财政局根据申报登记清册以户为单位结算发放补贴,按村汇总编制发放清册一式五份(财政、补贴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村组各一份、村组公布一份),并建立电子发放清册在政府网站公布。需要注意的是:申报登记清册与发放清册中的主要内容应完全一致,如户名、身份证号、存折账号、计算依据数量、补贴金额等。如审核、复核过程中发现有登记或计算错误需要调整的,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发回村组重新登记、重新张榜公示、重新审复核。
5.公示发放清册、发放补贴。由财政局编制的发放清册在补贴对象所在村组及政府网站公示10天以上,确认群众无异议后方可发放补贴。各项补贴的发放必须是由财政部门委托指定的金融单位按“一户一折”直接将现金打到补贴对象的存折上,并要求每一次打卡发放都要在农户专用存折“摘要”栏内打录补贴项目简称,让农民领到“明白钱”。严禁以其他方式支付,严禁代发、代领,严禁发放过程中为任何单位代扣任何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补贴资金。
(二)完善服务措施,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
1.建立“三审三公开”制度。“三审”指按报送程序由乡镇、补贴项目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三级负责对补贴对象的认定、享受补贴的数量(如人数、面积等)、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以及合计数等信息资料进行审核。“三公开”一是指通过政府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张贴告示、逐户发放手册或活页卡片等形式公开补贴政策、补贴方案。二是指在送审前由村委会将补贴对象、补贴的数量(如人数、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内容即申报登记清册予以公示。三是指由财政部门编制的发放清册在补贴对象所在村组及政府网站公示10天以上,确认群众无异议后才可发放补贴。
2.进一步完善“一册明、一折统”制度。虽然该项制度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但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是“一册明”中登录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仅为几项主要的财政补贴政策,普遍存在主管部门各自为政,一户多折、某些补贴项目由乡镇集体或个人代领等现象。鉴于此,我们建议:(1)将“一册明”改为“活页卡片”,国家每出台一项新的财政补贴政策,就将其补贴政策、补贴方案等内容印制在一张活页卡片上,并按户逐一发放。(2)由乡镇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派出所,按“统一编号、一户一主、一户一折、一身份证号”,在财政部门指定的农村信用社统一免费办理一张专用于存取各项补贴的专用存折,同时规定此专用存折由农户自设密码、自己保管不得办理其他存款业务,不得交由乡镇、农村信用社、村组织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代管。(3)严格规定各项补贴均纳入“一折统”,由财政部门集中统一支付。
3.建立补贴项目管理与补贴发放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机制。规定各类补贴项目由对口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如救灾救济资金由民政部门管理,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由教育部门管理等。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宣传补贴政策,制定补贴方案,印制并逐户发放该补贴项目的活页卡片,组织申报登记,核定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工作。但各项补贴的发放则由财政部门按照“专户管理、统一拨付、封闭运行、一折发放”的管理模式,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申报登记清册进行复核,编制发放清册统一支付,直接兑现到户,以防止补贴冒领、截留等现象发生,达到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目的。
4.建立惠农补贴信息管理网络服务平台。为确保各项补贴的管理与发放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县(区)级政府网站必须建立完整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数据库,构建惠农补贴信息管理网络服务平台,为群众服务。同时规定网络服务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让农民群众随时上网查询补贴政策、补贴方案、补贴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用于公示、公布各项补贴的发放情况,要求各项补贴主管部门都要会同财政部门将已发放的各项补贴分别按项目、村镇归集整理,建立电子文档在网站予以公布,并能随时满足群众查询监督;三是要设定个人查询服务系统,要求只要输入户主身份证号,就能查询该户历年来领取各项补贴的情况;四是要设定信息反馈服务系统,方便农民群众及时反映惠农补贴发放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补贴发放程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