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精选6篇)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第1篇

东风中学2012年秋季学期八(6)班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刘鱼水〗

随着新年的气息,东风中学2012年秋季学期又将结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将本学期我所担任的八(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

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生物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依托中间兼顾两头,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即使是布置同量的作业,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

提倡自学,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针对新题型,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一些典型训练。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

狠抓背诵。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从课堂内开始严格训练,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材料、工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

课外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在写作方面。

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虽然我也狠抓了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但都坚持不 了多久,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小学时形成的书写的不良习惯,一直在难以纠正,即使原来书写好的学生,在作业成山的面前,想写好也难。

因此,书写依然是严峻的问题。其次是仍然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总之,本人始终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012年12月28日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第2篇

学科 英语 主备

教师 授课

教师 备课

组长 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 Grade 8 Unit 10 Section A(1a – 2c)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第 周

学习

目 标 1.熟悉本节课出现的生词短语。

2、“be going to”结构的用法。

3、用英语形式谈论自己的理想。

重 点

难 点 1.单词及短语:grow,grow up,programmer, engineer, pilot ,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ional , act, move

.2.交际用语: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3.语法:学习一般将来时

学 法

指 导 1.Role playing ( Pairwork & Groupwork )

2.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 学

媒 体 多媒体

教学活动

一、【自主学习】

1)上钢琴课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演课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计算机科学 _________ 4)练习篮球____________

5)练习打篮球_____________ 6)真的努力学习数学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大,成长_____________ 8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____________

9)我长大后将成为一名演员

二、【合作探究】

(一)1b:看一看,写一写,读一读,。

(二)听一听,写一写,读一读。

1.听录音,完成1b,并听录音跟读。

2.仿照1c,根据对话内容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脱口秀:仿照c对话,进行小组绘话训练(pairwork)

4.听录音,完成2a练习; 听录音,完成2b练习(表格填写)

(三)导学方案

语法:

“be going to”结构的用法。

1、be going to结构表示主观上打算在最近或将来某时药做某事或表示按计划、安排要做的事情,经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译作“ ”。

2、be going to结构还可以表示根据某种迹象,主观上判断将于发生某事。

3、be going to 后接,其中be要根据主语的不同变换成相应的 。

4、be going to的否定形式应在be动词后加;一般疑问句应将 提到主语前。

5、be going to结构也可以用于there be 句型中,其结构为:

三、【巩固测评】

一.完成句子

1、我长大了将成为一名工程师。

2、他长大了将成为一名演员。

3、你打算怎样去做?

4、当你长大后你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

5、今天下午你打算去哪?

二、改错。

1.I’m going to do a comeputer programmer.

2. He like to practice to speak English with foreign friends.

3.Tom visited his uncle next week.

三、Jim and Mike (work)on a farm tomorrow.

2、-- you (study) French next year?--Yes, we are.

3、There(be) an English film tomorrow.

4、I (read)a book now. I (help) him this afternoon.

5、Tom (not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tomorrow。

教学

反思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第3篇

知识点一: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它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物体较热,我们说它温度高; 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

知识点二: 温度计:

我们生活中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是“跟着感觉走”。每个人对环境温度的感受在主观上有个体差异,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情况都需要准确的判断温度,例如生病时的温度变化,依靠手触摸额头的老办法已经不能客观判断了,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原理: 热胀冷缩

2 1℃的含义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 ) 。为摄氏温标的单位,那么1℃究竟是如何规定的呢?

首先,我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又规定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在这两个温度时,液面将处于不同的两个位置,它们之间会有一段液柱的长度差,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长度差其实就是相差了100摄氏度; 把这个距离平均的分为100个等份,那么每一份所代表的就是1摄氏度( ℃ ) 。

知识点三: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重点把握)

一会选:

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与分度值,如待测物温度超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则温度计可能会损坏,; 若待测物温度过低则无法测出其温度,所以应选择适当的量程; 选定量程后,分度值越小,所测结果越准确。

二会放:

A、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图1) ;

B、温度计玻璃泡不能触碰烧杯边缘( 图2) ;

C、温度计玻璃泡需完全浸入被测液体( 图3) 。

三会看:

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四会读:

温度计的读数分为数据和单位两部分组成,且读数时遵循“就近原则”,不需要读估计值,即只精确到其分度值。

知识点三: 特别的体温计

体温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温度计,大家都知道在使用时要甩一甩,那别的温度计也能跟它一样,用前甩一甩么? 当然不是,之所以体温计需要甩,是因为它有一个特别的部分———缩口。

在玻璃泡和直管玻璃之间有一很细的细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管到达直管中,待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管处断开,直管中的水银柱不能流回,所以体温计成为唯一能够离开待测物体读数的温度计,得益于“缩口”。

知识点四: 晶体与非晶体( 重点)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吸热而不升温) ,例如: 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例如: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放热而不降温)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知识点五: 常见物态变化( 难点)

“白气”: 如: 烧开的水壶壶嘴冒出的,寒冷的冬天人嘴里吐出的,夏天时冰棍的周围人们看见的现象。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可见的“白气”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作为水的气态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有水蒸气,大家却不曾看到过它们。所以,这些“白气”的真实身份,是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的小水珠。就如同“白气”出现的时机,都伴随了温差,如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喷出壶嘴遇到了冷空气; 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遇到了寒冷的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低的冰棍。综上所述,“白气”实际为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同理我们可以判断,雾这种类似“白气”的物质,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区别在于,雾是有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包裹住了其中的粉尘,所以当污染严重,粉尘超标时,容易出现大雾,如十九世纪60年代之前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知识点六: 物态变化的区分( 难点)

如何区别各种自然现象的实质是哪个物态变化,我们习惯于关注这种物质的状态是什么( 末状态) ,比如清晨的露珠,它此时的状态是液态,但根据我们所学知识,末状态为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两个: 1、熔化;2、液化。要想准确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仅仅关注它此时的状态已经不足以说明它的“前身”。那么问题的突破口就是露珠形成之前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如初态为固态,末态为液态,则为熔化; 若初态为气态,末态为液态,则为液化; 由此可知明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物态变化判断的关键。

水有三态: 固态: 冰、雪、霜等; 液态: 雨、雾、露; 气态: 水蒸汽.

雨: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雪: 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云: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雾: 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 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 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 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强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知识点七: 蒸发与沸腾( 重点)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液体在达到沸点后持续的吸热,而温度不升高。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分别是:

甲是______℃ ; 乙是______℃。

2、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示数是7. 6℃

B. 分度值是1℃

C.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4、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______min; 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

B.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

C. 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D. 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7、黄山景色优美,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冬天,冰封谷底B. 春天,雨笼山峦

C. 夏天,雾绕群峰D. 秋天,霜打枝头

8、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9、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 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 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 3) 由图象乙可知萘熔化用____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萘处于_____。( 填“液态”或“固态”或“固液共存”)

( 4) 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 填一条即可) 。

10、如图所示,是郭明和李华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1)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

( 2) 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___( 选填“a”或“b”)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 3) 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

( 4) 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 5)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写一种原因)

( 6) 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_____。

拓展题: 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 32℃ B. 30℃ C. 27℃ D. 37℃

第三章《物态变化》答案及解析

1答案: ﹣22℃ ; 58℃

解析: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解: 由图知: 两只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 ;

在甲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20℃ ,下面是30℃ ,因此温度在0℃以下,读数﹣22℃ ;

在乙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60℃ ,下面是50℃ ,因此温度在0℃以上,读数58℃。

故答案为: ﹣22℃ ; 5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是在零摄氏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 1℃ ,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 1℃ ,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7.5℃ ,故A错误;

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 1℃ ,这就是分度值,故B错误;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有缩口) ,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 C

解析: 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

4、答案: 10固液共存态。

解析: ( 1) 图中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

( 2) 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 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 = 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 10; 固液共存

5、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 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 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 A。

6、答案: C

解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 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结果,是汽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B错误;

C、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三态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其逆过程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其逆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其逆过程是凝华,由题意知本题正确选项是D。

8、答案: A

解析: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现成的,不是凝固产生的,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选项A正确。

9、答案( 1) 均匀受热; 慢; ( 2) 秒表; ( 3) 6; 固液共存; ( 4) 萘为晶体

解析: ( 1)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 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 3) 从物质的熔化图象中,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若晶体还可判断其熔点; 从图象中能判断物质在熔化时的特点; 若是晶体还能判断出各个时间段的状态。

解: (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 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 3) ( 4)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80℃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9min完全熔化完,可知萘熔化用了6min; 在3min前为固态; 3min到9min之间是固液共存态; 9min后是液态等。

故答案为: ( 1) 均匀受热; 慢; ( 2) 秒表; ( 3) 6; 固液共存; ( 4) 萘为晶体。

10、答案: ( 1) 秒表 ( 2 ) a不变 ( 3 ) 99( 4) 答案如右图 ( 5) 烧杯中的水太多 ( 6)靠近壶口处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放热液化

解析: 探究水沸腾实验是要对比水沸腾前后的现象,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在实验中要研究实验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秒表测时间。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在实验中要最好采用热水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时间缩短,实验中可以减少水的量也可以缩短实验时间。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无法放热,则无法液化,在烧水时,壶口附近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放热液化。

考点: 探究水沸腾实验

拓展题:

解析: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

( 1)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 而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 ,中间是90个小格,求出一个 小格表示 的温度;

( 2)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距离5℃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 ,就是水的实际温度。具体方法是: 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第4篇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Fun places”,其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通过对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Section A的内容是在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这个句式表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就简单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已经接触了多种时态,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表达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师生间的闲聊、动画片欣赏、创设情境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学习使用新的词汇和短语,来训练和强化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答语形式,,最终达到使用该句型描述过去的某个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及答语形式Yes,… have/ No, … haven’t;通过情景设置、两人一组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谈论过去曾经到过的地方。

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提出Have you ever……?的问题,继而引出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以学生的某种经历为依托,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 n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學会使用该句型与其他人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对该地的风景、娱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2. 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描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up

1.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T: Tom,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played basketball.

T:(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board) Tom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to another student) Mar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2:I went to the zoo.

T:(writing on the board) Mary went the zoo last Sunday.

2. Make a short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进行以上的对话练习)

( 设计意图:用闲聊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以简单的对话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过渡自然。小组对话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表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1. Learn the new sentence “ Have you ever been to …?” with some pictures. ( 长城、北京、红峪上庄) T: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last week.

I have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2. Practice in pairs by using some pictures.

提示句型: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

B: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Yes, I have./ No, I haven’t.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操练新句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重点句型提示能帮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Step3 Learning new words

1.Watch a short play (Disney 动画片)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Using some Disney Character to talk about the amusement park.

3. Practice in pairs (Ask som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4. Talk about 1a

(设计意图:使用Disney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出“游乐园”这一话题,通过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热情,简单的两人一组的对话降低了口语练习的难度,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

Step 4 Listening

1. 1b Listen. Hav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2.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oudly.

3.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a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曾经的经历又将听力内容进一步升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口语、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Step 5 Groupwork

Talk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 groups.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曾经到过的难忘的地方,对于部分学生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Step 6 Homework

1. Make a survey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家乡知多少》,谈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比如:曾经到过哪些旅游景点,什么时间、怎么去的那里?你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看法?都做了什么?等等)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at did you do there ?

How do you like it ?

做完调查之后,让学生来做汇报。

(提示句型:Report : ***has ever been to … .

He / She went there ***.

He /She went there by ***.

He /She ***. He /She thinks it’s ***.)

2. Write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3、一次函数的重点是一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化简,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解题

4、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精选6篇)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第1篇东风中学2012年秋季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