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精选7篇)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第1篇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译文及赏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赏析】: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 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第2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题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是继杜甫之后我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其诗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抒情诗意到笔随,情感真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语言平易通俗。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

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极通俗易懂地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节日之夜的思家之情。

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热闹如春节。就是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区也有“冬至小年”的说法。正值这样的喜庆佳日,诗人却离家远行,客居邯郸驿站,其心境可想而知。该诗第一句纪实,交代了客居地点、时令节日,既表明游子离家在外,又暗中让读者想象像邯郸这样一座繁华大都市,外面肯定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那诗人一个人会怎样度过漫漫长夜呢?似乎是为了解答读者心中的疑问,作者在第二句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而坐,活画出那种百无聊赖、孤寂索然的神情,是诗人思家心情的外在表露。“灯前”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字,不说自己“孤独”,却说有“影伴身”,让读者想象游子形影相吊的情景,更加重了凄凉孤寂的气氛。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面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

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佳节思亲,是人们常有的生活经验。但在诗人特定的意境中,用如此平易朴素的语言就能让人去想象体会家中人和远行人彼此深深的惦念,读来令人感到情真意切。

评解

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 第3篇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白居易冬至诗词《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对比赏析

★ 白居易《夜雪》原文赏析

★ 夜坐,夜坐白居易,夜坐的意思,夜坐赏析

★ 杜甫《倦夜》赏析翻译

★ 襄阳舟夜,襄阳舟夜白居易,襄阳舟夜的意思,襄阳舟夜赏析

★ 白居易《长相思》古诗翻译赏析

★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赏析 第4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古诗的赏析 第5篇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

相关阅读:白居易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意思 第6篇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 | 白居易

车过和什托洛盖

“还应说着远行人”

深夜,水银已潜到冰下深处,

火车从遥远的未知中驶来,

带着原始气息穿过荒野。

铁轮翻滚,仿佛在锻造黑暗。

昏黄的灯光照亮积雪的站台,

火车像停在时间的缺口。

这里,暗淡的衣物裹紧乘客,

僵硬的表情瞬间融化,

冰冻中惊蛰,哆嗦,跺脚,哈气,

提起行李,挤向钢铁的体腔,

在另一些事物中取暖:鼾声和浊气

怪异的睡姿,幼儿的哭……

一切行动像出自生活的鞭策,

欲望的马达又在每个人身上运转。

偶尔有翅膀在身旁扇动,

他们倾听不到,疲倦地滑入睡眠。

铁轨边的雪晶莹闪烁,加速地

飞离车窗,消失在黑暗里。

更多寂静的雪在大地上不为人知,

在漫长的夜晚,等待被一束光照亮。

/12/22 冬至夜

注:和什托洛盖,蒙语,意为“双山包”,是新疆北部的县镇地名。

今天冬至。想起一些和这节气相关的诗,多是古诗。杜甫的《小至》写道: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他在安史之乱时写的《冬至》显得悲情: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而白居易似乎更有闲情逸致: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流传更广。这首诗用语平易,描写了两个画面,一是诗人在冬至夜里身处异乡,孤身与影子相伴,在灯前思乡;二是,诗人想象的故乡场景,家人深夜尚未睡下,在说着在外漂泊的自己。这两个画面构成了一个“思念的闭合回路”,饶有趣味,冲淡了乡愁的苦涩,在众多的思乡诗中显得温馨暖人。

的冬至,我在从布尔津至乌鲁木齐的路途上想起这首诗,却感到悲伤。那年我在北疆支教,因路途遥远,预想春节就在布尔津度过。寒假将至,接到家中电话,外公病危,可能不久就会去世,要见最后一面。我要坐一夜火车,到达乌鲁木齐,再奔赴三千公里外的家乡。“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一句突然变得迫切而令人焦虑。

我睡不着,时而思绪游走。北疆的冬天太冷了,当天最低气温已近零下三十度,我穿得还不足够厚,下午等车时只能贴着暖气片煎熬。火车上暖和许多,我揩了揩车窗上的冰霜,望着外面无际的黑暗和偶尔闪现的几豆灯光。已近子夜,外面又下起雪,车上的人几乎都睡了。居住在北疆的人此时也钻进炕上的被窝。火车在减速,广播里响起这即将停顿的地方是“和什托洛盖”,我并不知道这地名是什么意思,来自何种语言。火车停下时,窗外有一群等待的乘客,他们帽子边缘和前额的头发上还闪着淡淡的冰霜。他们喜悦得像终于等来救援的难民,挤进了几节车厢。车厢中行李杂乱,空气滞浊,有鼾声,有梦呓,有孩子的哭声,他们有些人有座,有些人就依偎着行李蹲坐下来。车站灯光照在旁边的一道铁轨上,火车开动,铁轨边的雪在移动中闪烁着,很快就不见了。

这些寒冬夜行人和铁轨上的雪,不禁让我又想起外公。他是社会底层的人,饱尝生活的艰辛,承受着漫长的夜晚和人世的寒冷。他似乎等待着生活能带来别的什么,但又遥遥无期,他像很多人一样已经麻木,任凭自己一天天地被推向一个并不遥远的终点,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第7篇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简介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精选7篇)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第1篇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译文及赏析邯郸驿里逢冬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