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201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形势严峻。城市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充分研究城市公共危机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转换,从法律体系、中枢指挥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预警系统、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城市 危机管理 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06JZD003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06SJD820004)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宋超(1966—),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

我国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度高,城市危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呈现出复杂性和相关性,提升我国城市危机管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认真反思现有城市危机管理的一般做法,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全面提升我国城市的危机管理能力。

一、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点

从已经发生的具体事件看,城市公共危机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危机事件呈高频率、多领域发生的态势,且越来越多的危机以大城市为起点和终点,向全球蔓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使城市面临与高风险科技系统长期共存的窘境。例如,核电厂、化学工厂、航空器、水坝、核武器等这些高风险科技系统始终隐藏着危机。

2.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人为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矿难等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重特大交通事故等人为灾害频频光临城市,不时威胁着城市安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3.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演变为社会危机。城市人口密集、流动量大,交通、信息技术发达,媒体传播迅速,使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并超越国界。如果应对不当,危机极有可能变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社会危机。

4.危机事件的共振性。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性与依赖性,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往往共振造成“连锁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事件日趋复杂,危害极大。

5.危机事件日益呈现国际化。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危机都有可能影响到国内,而国内的任何重大危机事件也可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

二、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现状

城市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危害城市安全的突发事件,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减轻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以保护公民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危机管理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分兵把口。即对引致危机的各种灾害的测、报、防、抗、救、援都实行分部门、分地区、分灾种管理。每一个灾种或几个相关灾种分别由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部门根据灾害的发生地点在地域上实行属地管理,并且根据灾害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各个环节,参照各职能部门的功能实行分阶段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二是“救火式”群众运动。一旦某一城市发生危机,政府、军队、民众就会立即被动员起来,在短期内迅速组织强大的资源应付,效果也确实十分显著。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强政府特点。

我国目前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危机管理观念需要更新。许多城市长期以来对危机管理存在重救轻防观念,以致在减灾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出现不协调局面。(2)危机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城市规模不相适应。部门间责权关系的不对称,导致各种危机管理部门之间的“界面关系”模糊,一旦面对多灾齐发的复杂局面,整个危机管理系统结构的弹性不足缺陷便立即暴露出来。(3)危机管理模式与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隐患不断增多,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构成严重威胁。(4)危机管理模式与城市危机发生特点不相适应。危机具有群发性特点,城市中自然环境受到的人为干预比一般地区更为强烈,原来按单灾种设置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与危机的这种发生特点是不相适应的。(5)危机管理的整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城市的减灾资源呈分散状态,各灾种管理职能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凝滞。二是减灾的信息整合程度较低,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三是减灾队伍结构还不合理,专业化救援力量尚显不足。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危机管理的高效化。

三、实现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转换

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图示如下:

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为全市危机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责是进行全市危机的战略管理;进行相关立法、经费筹措等全局性工作;特大、特殊灾害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开展迅速有效的组织、指挥工作。设立“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这一独立机构,能将原有减灾工作的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全部涵盖进去,而将原有各个机构置于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别改为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公共卫生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环境安全委员会等),既能更好地体现一元化领导,又能继续利用以前长期按单灾种设置危机管理机构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系统协作基础,而且行政领导责任和专业救灾责任都很明确。可以真正做到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有效开展危机救灾工作。

危机管理办公室是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该委员会的日常事务,沟通各专门委员会间的联系,它实行小机构大网络的工作状态。特别危机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非常设机构,直属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在特大、特殊灾害来临时实施指挥功能。特别危机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危机管理办公室。

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危机预防部主要负责全市减灾规划、减灾宣传、教育与训练、重点防护对象和重点致灾源的监测等工作。减灾信息部主要是对全市灾害信息、减灾资源信息以及灾害研究专家的信息进行管理。救灾指挥部主要负责一般灾害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救灾工作。数据分析评估部是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研究机构,它主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进行减灾战略战术研究以及减灾技术研究,同时对全市各专业部门的减灾课题的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指导和协调。心理辅导部是由心理学专家对亲历危机的公众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合理的渠道、方式予以排遣,对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予以矫正和预防。专家委员会由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专业的权威组成,由市危机管理委员会聘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新机制

(一) 建立健全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一个健全系统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应包含:立法机构依据《宪法》或《基本法》制定的《紧急状态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由立法机构授权政府颁布的有关紧急状态的法规规章。在紧急状态下,为了保卫国家及公民的安全,维持基本物资供应,保护基础服务设施,政府可以制定适用于紧急状态的法规。紧急状态法规可临时改变任何法律、使其暂时失效或增设附加条件,也可强行增加征税或征收必需的费用。但紧急状态法规及其手段、权力的运用只能在紧急状态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不可妨碍合法的行动、规定非法的处罚措施或侵犯人权。

我国虽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消防法》、《气象法》等单体法律,但一方面现代城市危机无论就种类还是频率都是无法预料的,单体法无法涵盖新危机;另一方面单体法的封闭性特点使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操作性大打折扣。因此,当务之急是我国应当及早出台紧急状态方面的综合性法律,以便全面应对各类危机,切实规范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权力,维护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 建立高效有力的城市危机管理中枢指挥系统

危机的中枢指挥系统是整个危机管理机制的灵魂。危机反应机制要求政府建立一个高效的常设部门,具有和防疫、环保、防洪防旱、灾害处理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快速沟通、协调和共同运作的能力。这种指挥系统一般包括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

(三)形成严格高效的城市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城市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全面提升危机管理的能力,必须打破现有的面向单灾种、资源分散、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逐渐改变或替代当前面临危机临时成立领导小组的应对模式,尽快构建以统一机构为中心,并形成调度统一、联动协调、信息共享的城市综合危机管理新机制,同时,研制实用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配合和支持新机制的有效运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危机处置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监测手段、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都有待增强和提高。对于能够比较准确预测预报的自然灾害,预防环节带来的效益很大。而在人为灾害的减灾工作中,预防就更为重要。像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等,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途径使其发生频率大大降低,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完全避免。对于不可避免的那部分,由于对这些人为灾害的危害十分清楚,也完全可以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在救援过程中将其危害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所以,灾害的预防在整个危机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在我国应当建立城市危机管理的四级、三层次预警体系。要把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公共危机事件纳入城市政府危机管理预警体系,并根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案,分别以通用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城市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市政府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二层次为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4个应急分预案;第三层次为针对该城市多发或频发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若干个子预案和保障预案。

(五)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有效的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可以把个体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力量,从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优势。在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活动中,应当做到:

1.努力培育发达的城市应急文化。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市民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可以大大减少危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尤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灾害和技术事故爆发的频率。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城市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城市危机救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非政府组织的中性特点,它既是公民社会的自治组织,又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与企业保持着广泛联系,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危机处理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非常突出。政府通过非政府组织能够更好地贯彻其政策,企业也更愿意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救治;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还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通道,在现代国际社会里,非政府组织已经成长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有相当一部分组织甚至具有超主权国家的权力。与这些组织的合作有利于调动国际力量解决危机问题。

3.积极调动社区组织在城市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社区自治组织是城市公共治理系统的末梢。社区自治组织的健全发展,以及它在危机管理全过程中功能的发挥,将直接延伸和扩展着城市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我们应该借鉴现代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功能,开展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邻里守望活动,组建社区危机反应团队、辅助警察和社区志愿者等,为城市危机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 2007-08-21 责任编辑: 垠 喜)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编者按

国际会议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营销城市、展示城市魅力之外,更实惠的好处在于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每年召开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超过16万次,产值高达2800亿美元,尤其是一些高层次、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对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更为显著。这也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投向国际会议,争相成为国际会议主办地的动力所在。

而会议大使,作为一个为城市招揽会议的专业人士,也逐渐进入国内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上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城市会议大使的城市,近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会议大使的职责是什么?如何选拔?对于会议大使来说,如何成功地“揽会”?国际上成功举办重大会议的城市和地区,它们有哪些有益的尝试?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营销 发展思路 义乌市

一、酒店营销概述

1、酒店营销的概念

酒店营销就是酒店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控制和评估等手段,协调各种经济活动,从而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达到顾客满意,获得经济和社会利益。对于大部分酒店来说,其营销概念主要包括服务、关系、网络、文化、知识以及品牌。

2、酒店营销体制

现代酒店营销管理体制是酒店营销系统组织结构和营销管理制度的总称。确立酒店营销体制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酒店的营销机构形式、营销制度、营销职能权限以及营销范围划分。

营销体制以营销系统组织结构为核心,是酒店市场拓展和营业推销的组织保证。其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探索制定销售、营业机构的设计方法、部门划分和管理跨度、岗位设置、职务、工种配备、职责划分以及人员素质要求。其实质就是成功设计一种营销组织并选择最恰当的人选,解决肩负营销责任之领导的权力分配,协调营销系统内外关系,产生酒店营销的集体效应。

3、酒店营销的特点

酒店的产品是有形设施和无形服务的结合,它不是单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作为销售这些特殊的酒店产品的市场营销,具有综合性、无形性、易波动性、时效性的特点。首先是综合性,表现在顾客对酒店的需求除了宿、食等基本外,还包括美食、购物、娱乐、信息交流、商务活动等综合需求方面。其次是无形性,表现在服务是酒店的主要产品,酒店所有的产品都伴随服务出售,对酒店产品质量评价,取决于顾客对由服务支配的酒店产品的主观感受方面。酒店产品被顾客购买后,只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使用权,而无法占有他们。再次是时效性。即酒店产品的不可贮存性。最后是波动性,表现在第一,季节性波动,即淡季、旺季;第二,受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方面。

二、义乌市酒店营销现状

1、义乌市酒店市场的特点

第一,浓厚的商务性。义乌市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是一个商业化程度相对较深的城市,发达的商贸业也直接带动了会展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明显的季节性。受义乌市本身的商业性影响,当地酒店每年的接待旺季分别在45月、1011月,淡季在1月以及78月,其他时段相对平稳。

第三,较强的地域性。由于义乌市本身的商业性特点,大部分商务客人在选择酒店时往往会以到商贸城是否方便为最先考虑因素。

2、义乌市酒店营销现状分析

第一,目标市场大同小异。客源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外地商务客人、政府机关接待客人、旅游购物客人、本地休闲客人。客人对酒店的需求不同,则其选择的酒店也不相同,但各酒店客源结构十分类似。

第二,营销方式以人员推销为主。通过签协议、推会员、走团队等方法扩展酒店市场,仍然保持一种“拉客上门”的传统营销观念。其中,签协议、推会员为最主要的营销手段,通过酒店营销员或前台服务员来推广,以达到争取客源的目的。

第三,同行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以华美达广场之江大酒店、世贸君亭华丰酒店、普济特华都酒店、最佳美洲悦庭酒店四家酒店为例,四家酒店在同一条路上,由北向南位置相近,房间最低价格分别为:308元/间晚,298元/间晚,288元/间晚,278元/间晚。

第四,大部分酒店缺乏网络营销手段。以星级酒店为例,在22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中,拥有自己网站的酒店不足一半,而其中大部分也仅是对酒店设备设施、服务及产品进行介绍,具有客户反馈和在线预订功能的寥寥无几,或者虽然有该项功能却不能正常运作。

第五,对营销工作的理解过于狭隘。一些酒店认为客户市场开发维护只是营销部的事,而一些营销部恰恰也仅行使了销售职能,或把营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客户的开发和维护。

3、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市场调研不够严谨。目前,义乌市酒店普遍将市场营销片面理解为酒店建成及开业以后的市场宣传、推销,却对现代营销战略中的市场调研对酒店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足。例如,义乌世贸君亭华丰酒店,其市场调研完全是依照其在义乌第一家酒店世贸君亭城中城酒店的经营经验进行的简单推断,并未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以致该公司第二家店开业初期的营销工作不成功。

第二,营销观念过于陈旧。义乌市酒店业虽然崛起迅速,但就目前来说,义乌市酒店营销并未涉入社会营销观念的领域,而且虽然外表看来是以市场为导向,但在营销手段上仍然停留在推销观念的层次,甚至一些酒店的营销观念仍然停留在盲目的模仿经营和经验型的松散管理的初级阶段,致使酒店经营成效很低,举步维艰。

第三,本位主义观念严重。事实上,酒店产品是一个整体,客人从入住到离店,甚至回味酒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享受的是来自于各个部门的共同服务,在对客服务中,任何一个部门都十分重要。客人对酒店的整体印象,是由前台、客房、餐饮、娱乐和收银等各部门人员的态度、效率,以及设备、卫生、菜肴等的满意程度综合形成的。但往往每一个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本位主义的观念。

第四,对网络营销不够重视。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都要实现其营销的目标,即将潜在的交换转化为现实的交换。

三、义乌市酒店营销发展思路

1、双向选择,筛选客源

在营销过程中,市场定位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个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来实现的。其实,酒店与客人之间应当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单单是客人选择酒店,同样酒店也要选择客人。所以,酒店营销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市场,根据自身条件,明确市场定位,更好地为每一个目标市场的客源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提供规范的服务标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建立个性化营销模式

第一,感动营销。感动营销具有一种基于人性特征的软实力,“人心向善”,这就是感动营销的切入点。对于行善或者善意的信息,谁都不会拒绝。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感动营销就像一把利剑,直击心灵深处,在其心灵世界畅行无阻。

第二,“文盲营销”。“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如此众多的酒店中要打出一片独有的文化天下并不容易,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想想客人入住酒店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一个温馨的空间,一张舒适的床,一次畅快的洗浴,一顿可口的早餐,仅此而已。

第三,“年龄营销”。“年龄营销”暂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本文暂定义为是针对某一特殊年龄段消费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而制定的营销策略,以吸引该消费群体的营销方式。

本文随机对义乌市几家星级酒店客人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义乌市住店客人的年龄比例呈现年轻化,所占比例最高的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客人。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针对今后酒店主要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来制定一些专门的营销策略。比如上述年龄段的客人具有普遍的80后人群的心理特征,张扬、个性、时尚等等,那么酒店就可以针对这些特征来推出举措,吸引并巩固这批客人;若今后的客人以90后为主,那么90后的普遍特点也必将对酒店营销策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3、创造良好的营销氛围

很多酒店一说到营销,首先想到的是广告宣传、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并非重视内部营销。酒店内部营销就是酒店内部全员促销,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它是外部促销的继续和深入,也是外部促销的基础和保证,是节约营销成本的最好方式。内部促销取得成效的关键是优质服务,只有优质服务才会令顾客满意,才能让顾客乐于消费、多消费、再消费。内部促销还取决于酒店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从上到下要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对在内部促销方面成效显著的个人或部门实行奖励,只有管理制度过硬了、兑现了,才能使内部促销工作落到实处。

4、强化网络营销

网站是参与网络营销的基本要求;从消费者方面来说,随着交易信息透明化,多数消费者都最终会清醒认识到,只有通过酒店网站预订才会拿到优惠的产品订价;从分销层面上看,多渠道营销不可或缺,酒店建有自己的网站,才能为链接其他营销网站提供前提。目前网站的建设并非复杂的问题,投入可大可小,财力方面一般是中小酒店都能承受得起的,关键是要用心管理,最好把网站与酒店的大堂预订系统对接,实时反映房态、价格,对客户提问要及时应答,利用支付宝、安付通之类普及率高、方便、快捷、客户能接受的支付方式,提高网站预订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吴青松:现代营销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丹妮:酒店营销观念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6).

[4] 谭章禄、张同建:我国星级酒店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J].江苏商论,2007,4(20).

[5] 肖传亮:论酒店营销的三大核心竞争力[J].江苏商论,2009(3).

(责任编辑:张琼芳)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叙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讨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组成,详细介绍了以地形图为底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普查和建库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普查数据建库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介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称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无线网络、遥感影像、GPS全球定位等技术,利用GIS基础地理信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实现“监督与指挥两个管理职能轴心分离”的管理新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使系统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组成部分

(1)社区以上境界数据;(2)单元网格数据;(3)监督网格数据;(4)城市部件数据;(5)地理编码数据;(6)地形数据;(7)城市管理部件图集;城市管理部件手册;(8)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图集;(9)城市管理监督网格图集。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

(一)成果的基本规格和要求

1.部件定位精度要求。(1)A类,中误差≤±0.5m,包括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路灯等。(2)B类,中误差≤±1.0m,包括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部件,如垃圾箱、亭、户外广告等。(3)C类,中误差≤±10.0m,包括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部件,如桥梁、停车场等。

2.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划分规则:(1)法定基础原则;(2)属地管理原则;(3)地理布局原则;(4)面积适当原则;(5)现状管理原则;(6)方便管理原则;(7)负载均衡原则;(8)无缝拼接原则;(9)相对稳定与原则。

编码规则:一个单元网格应有唯一的标识码。单元网格标识码共有15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乡)代码,3位社区(村)代码和3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3.城市部件分类与编码规则。城市部件分类:按照GB/T30428.2-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的规定分5大类121小类,其中公用设施包括58个小类,交通设施包括31个小类,市容环境设施包括13个小类,园林绿化设施包括10个小类,其他部件包括9个小类。

城市部件标识码:每个部件的标码具有唯一性。部件标识码由10位部件代码和6位顺序代码组成。城市管理部件标识码共有16位数字,分为四部分:市辖区代码(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大类编码、小类编码、顺序代码。

4.城市地理编码规则。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二)部件普查

1.部件普查内容及方法。城市部件普查的内容包括部件的空间位置普查、部件的属性信息普查和部件照片的拍摄。

部件的属性信息包括部件的基本属性和附加属性,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部件的基本属性包括标识码、部件名称、专业部门(包括主管部门、权属单位和养护单位)、所在单元网格、部件状态、初始日期、变更日期、数据来源等;部件的附加属性是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要增加的属性项,如井盖部件的材质。

2.部件普查范围界定。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普查以城市道路为主,包括属于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和部分居民区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其它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三)数据建库

采用ArcInfo的shp格式或无压缩的E00格式,将调查后的部件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信息逐一核实后输入到部件数据库中,形成完整的部件库。其中,部件的属性以城市部件采集数据、地址普查数据、单元网格划分数据、社区以上境界数据为基础,按照“部件数据属性信息表”进行属性录入。

三、经验和技巧

通过数字城管普查项目的实际生产,我们不断的探索普查方法,总结出一种最优化的数据普查手段。通常是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采用外业调绘的部件普查方法。该方法受工作底图精度和作业人员经验限度较大,部件普查的位置精度难以控制。一般采用网络RTK定位配合全站仪数字化采集的方法进行部件密集区域的数据采集,采用手持激光测距仪进行测距交汇定位的方法进行部件稀疏和隐蔽区域的数据采集,是部件定位精度和数据普查作业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今后基础数据普查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技术途径。

四、结语

“数字城管”的建设意义很大,有很高的政治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城市管理效率的提高,节约了各方面的成本和资源,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有很深远的社会效益,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市民参与度提高,市民对镇府工作更加满意,同时促进了城市生活环境和投融资环境,增加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水平,带动了其他方面的信息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洪深,胡环宇,胡晓彤,吴江寿.基于SaaS模式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3(02).

[2] 陈廷坤,郑君,张丽萍.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摭探——以潍坊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3(03).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是在城市规模日益增大、城市功能不断强化的同时,在城市中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方面,绿化养护作为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尤为受到从业人员重视.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 , 以植物为本 , 加强对化肥,水,杂草,病虫等因素的控制 , 通过对现场观察 , 及时发现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做出相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 逐步提升植物对园林绿化景观的塑造效果. 目前也有一些比较普遍性问题凸显出来。本文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在现代城市当中,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仅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有效推动建设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更有助于陶冶城市人们的生活情操;保护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有效得推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精神文明,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意义极大。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当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改进,以盼能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林绿化养护重视度欠缺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工程竣工并不代表园林建设结束,绿化长期性护理尤为重要,建设只是完成种植阶段,“三分种,七分管”阐述其重要性,做到位了,才能确保绿化设计的预期效果,对于人们重建设轻养护的意识,导致绿化竣工后养护跟不上,植被成活率下降,花草配置欠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在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当中,除了公共绿地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居民住宅小区内部的园林绿化。尽管所有的园林绿化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都做得比较到位,也制定一系列治理措施,保护维护方案,但是在过了施工单位的既定养护期之后,在后期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却往往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未将措施.方案落到实处,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安排随意性极强。尤其是住宅小区内部的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往往是由物业来进行后期的养护与管理,他们往往经验与重视度都不足,对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觉得这项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因此在进行人员安排的时候过于随意,没有注意对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考察及其培养,未按照各种植被习性来科学管理。这样,在实际的养护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思想认识没有高度化,会有很多养护与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从而会使得园林养护与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展是需要长期进行的,需要跟踪植被生长过程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应当是持续性的。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就会使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所需的养护材料、以及人员和技术的投入相应地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果,出现多重化问题。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植物出现病虫害、草坪地被花卉逐年斑秃退化、开花灌木因缺乏科学的修剪而花期缩短等问题,人员的缺少直接导致无人管理成为荒草,更谈不上科学栽培。

4.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状况来看,在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当中,养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统观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在建设的年代、投入的资金以及施工的质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没有针对性,独特性制定方案,措施,因此,绿地的品质也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为后期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统一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养护管理体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园林绿地的特殊性,也没有注重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与实际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度的确立,从而使得养护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果。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对策

1.提升园林绿化养护重视度

在园林建设中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必须在管理上下苦功夫,做到适地植被,精耕细作,严于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杀虫,修剪每个环节都高度重视,彻底根除随意性,提高种植成活率,完善花草合理配置,精准科学使用植被专用肥,除草剂,杀虫剂,不仅可以提高观赏效果,果实价值,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抚育成本,达到预期设计效果,体现园林绿化艺术性,美感,生态及人文价值,园林绿化的高度重视也为植被的环保性和彻底性奠定基础。

2.提升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意识

在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重建设、轻养护\"问题,这就使得养护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观念,增强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意识,维护前期投入,做到各种方案细致化,具体化,落实每种植被习性,体现植被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落实果实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在安排养护管理人员时,应当进行有效的筛选,尽可能地选取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人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发挥工作人员优势;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养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对外学习交流,从而使其养护与管理意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改善园林绿化养护的效果。

3.加强资金投入

城市园林在完成施工建设之后,后期的绿化养护工作需要持续投入足够资金,成本较高,这样才能保证绿化养护的顺利开展,而且还要不断提升绿化养护效果。因此在园林养护中使用政府资金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通过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绿化养护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能调动广大市民,企业关爱植被,了解植被,为后期的大量破坏有效制止。此外,还要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落实制度,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能够被真正应用到园林绿化养护当中,保证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改革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

改革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是提升绿化养护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这就要求各地政府部门需针对当前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做出积极改进,制定整套治理措施。首先,要针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開展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培养,充分发挥各职能的作用。其次,实施竞争机制,针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果开展定期考核,学习,交流植被心得,总结每一种植被生长过程,习性,并以文字形式展示,做到得心应手,然后依据考核结果选择合格的参与者。最后,针对园林绿化开展精细化管理,细化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每个环节,然后针对各环节设置相应的措施与评价标准,以此为实际的绿化养护工作做好保驾护航。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包括园林绿化养护重视度欠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我们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盼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水平,真正不忘初衷,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如此才能真正为城市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探究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21(11):76-77+80.

[2]姜有伟.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128-129.

[3]何云.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花卉,2020(06):157-158.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Google上查一下“杭州福海里”,显示它是拱墅区人民政府拱宸桥街道的办事处,是政府机关。可是在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关开关之后数年,它却是妓院集中地,并且是拱宸桥“公娼区”中规格最高的上等妓院,“悬牌营业,盛时有艺妓200多户”。

上面两则收集于1900年的歌谣,说的就是当时作为日租界的拱宸桥的“风花雪月”。“花韵”,大概是一名妓,歌者讽拱宸桥只有虚香之名,而失兰桂梅菊之实。“乌烟”指的是鸦片,“阿姊”、“郎”,说穿了,就是妓女和嫖客。

关于拱宸桥的日租界与海关,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

至于福海里,民国初年时有人作了如下记载:“福海里,类沪埠‘长三堂子’也;石库门,四方天井,抬头有厢房,房内脂粉嘟嘟……这边,琵琶声起,有女唱曰:海棠花开……这般……”

堂子是妓院,“长三”又是什么?引鲁迅《南腔北调·关于女人》说:“民国初年我就听说,上海的时髦是从长三么二传到姨太太之流,从姨太太之流再传到太太奶奶小姐。这些‘人家人’,多数是不自觉地在和娼妓竞争,——自然,她们就要竭力修饰自己的身体,修饰到拉得住男子的心的一切。这修饰的代价是很贵的,而且一天一天的贵起来……”

在鲁迅这篇文章的注解中,长三么二,是指“旧时上海妓院中妓女的等级名称,头等的叫做长三,二等的叫做么二”。也就是说,在当时拱宸桥的风尘格局中,福海里多上等妓院,称作“长三”,有200多户;二等妓院则“杂居”在“大马路和里马路的市肆楼上”,称作“么二”,其中“数目之多,难以统计”;而三等妓院和当街拉客的季节性“野鸡”,则统统在桥西,并且“数不胜数”。小小拱宸桥,成为日租界后的数年,仅妓女便有千人之多,可见拱宸桥当时的畸形繁荣。再加上烟馆、戏馆、赌馆、茶馆、菜馆——外头灯红酒绿,里头纸醉金迷,肉欲横流,一派“小上海”景象。至于嫖客,有记载说,“均为米商和竹木商人”。

可以想象一下,1898年,或者1903年,一个做竹木或卖米的商人,抑或一位穿木屐挎刀的日本浪人——从二马路的“荣华”戏院听戏出来,转身在里马路口的“东华”吃饭;然后,走到大马路上,傍着日本人西川音藏开的“重松大药房”——里面出售人丹、花露水、头痛膏、胃痛片、金刚石牙粉;再斜着穿过大马路,摇摇晃晃哼着歌来到福海里——那地方外面看上去像是大户人家,只是多了一些大户人家没有的淫乐。

人戏沧桑之拱宸桥戏院(1901-1975)

以上两则歌谣,说的都是唱戏。前者说的是“申江十艳优伶金镶玉者”,“申江”是指上海,“金镶玉者”可能是当时上海的名角;后者说的是“天仙”“阳春”两家戏院争演悲戏的故事,“六月雪”与“九更天”,大约是戏名。

“天仙”虽说可以听戏,却是个茶园,地方在二马路。那时的拱宸桥,仅大马路二马路里马路这三处地方,便先后有过兼营唱戏的茶园七八家之多,称“阳春”、“天仙”、“丹桂”、“荣华”云云,其中“荣华”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国益戏院”,即“大众电影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那里面看过电影《鸡毛信》、《红孩儿》和《宁死不屈》。每到傍晚,三条马路上车来车往,人群摩肩接踵;这边茶馆的包车刚刚跑过,那边戏院散场的人就嘈杂着涌出来了;这边街头电影刚刚悬罢白幕,那边运河上火轮“呜”地一声响,码头上接客的就站了半条街……

也就是说,那时候,武林门以南“城里头”欢喜看戏的杭州人,都要讨黄包车赶到拱宸桥去——就像我们今天打的到钱江新城看孟京辉的话剧和江边的焰火一样。那时候,从南边来的,登云桥一过,就是万安旅馆,过了万安旅馆,就算到拱宸桥了;从北边来的,过了三里洋,就是瓦窑头,过了瓦窑头,过了洋关(海关),也算到拱宸桥了。

南边来的以黄包车为多数,北边则以步行和坐船为主;南边远的到南星桥、凤山门,还有少许从西兴划船过江来的;北边的则远到许村、塘栖、湖州,甚至有从苏州坐小火轮来看戏的。

说到戏院与戏,必说盖叫天。他平生第一部戏《天水关》,就是在拱宸桥登场。

当年盖叫天选定杭州唱戏时,选的就是拱宸桥,原因不为别的,就因为“当时的杭州并不热闹,繁华地区唯城外拱宸桥一带……戏院就有天仙、阳春、荣华、福仙四家之多……”盖叫天当年“搭的是天仙茶园,唱老生(当时的老生是谭鑫培谭叫天声誉最高,谭曾来杭出演于阳春茶园)。他年少好强,不顾别人的指摘,取名盖叫天,开始在杭州天仙茶园的门口,挂起这块名牌。三天打炮戏,第一天演《天水关》中的老生诸葛亮,第二天演《翠屏山》中的武生石秀,第三天演《断太后》中的老旦李后,十四岁的孩子,连唱三个不同的行当,而且演得很出色,于是一唱而红,盖叫天三个字就此名扬沪宁路一带”。

1960年代后,拱宸桥最值得一说的是大众电影院。那时候,拱宸桥已如昙花如雨后流光的虹,在杭州的繁华中瞬间消失——任何一位不明底细的人,都会觉得从当时的城市布局来看,这样一家比市区“太平洋”“西湖”历史更悠久的影院,不该在这样一个束手无策、逼仄的地方——其实,这正道出了拱宸桥一百年岁月磨合、人戏沧桑、流光西斜、没落的原委,不能不说是昙花与虹的一种影子。

大众电影院——就是当年的荣华戏院,也即荣华茶园——它几乎与共和国的电影史同步,电影人拍什么,这里就会放映什么。六十年代孩子的暑期电影片目是:《宝葫芦的秘密》、《花儿朵朵》、《小铃铛》、《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拱宸桥地区六十年代孩子对暑期电影刻骨铭心的细节是:每个孩子做完作业后,都要数数剩下的电影票——看看一个暑假八张,现在还剩下几张?

1975年,大众电影院放映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女游击队员米拉的一头长长卷发,让全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什么叫“迷人”,什么叫“革命中的美丽”,什么叫“挂在墙上的吉他”。那时候,拱宸桥街巷弄堂里的任何一个孩子,哪怕拖着鼻涕的学龄前伢儿,玩着玩着,都会情不自禁地突然哼出它的主题歌来: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目击、方言之桥西直街(1895-1980)

早年的拱宸桥桥西,可说的事还有两样,一是纱厂,二是民居生活。

桥西有弄堂叫“吉祥寺弄”,在桥西直街,因早年有吉祥寺,故名。那里,的确“一条弄堂两垛墙”,两墙之间是青石板,沿着青石板往里走,往南往西就会走到“同和里”、“敬胜里”去。

敬胜里,是一个居住群落,有二层楼房数幢,地板、搁栅、老虎窗,宽大的木结构楼梯,形制十分讲究。敬胜里,家家户户以板为壁,一声低唤便可传数户人家;光听地板声,也可以晓得谁在走动,知道谁大清早就买菜回来了。在敬胜里的楼上,东,可以看见拱宸桥、高家花园,听得见运河上轮船的突突与卜卜声;西,可以看见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的烟囱和大门——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桥西的许多人家都是按着“纱厂”的“气管”(汽笛)声来决定是淘米烧饭还是困觉爬起(起床)的。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有个叫庞元济的湖州人,在这里建立了杭州第一家机械缫丝厂,耗资30万两银(与杭州富绅丁丙合资)。这家缫丝厂,叫“世经缫丝厂”,为当时国人自办最大的缫丝厂。两年后,两人再度合作,集资40万两银(另有合伙人高风德),又在拱宸桥西创办通益公纱厂。这个通益公纱厂,就是杭一棉的前身,当时国人自办最大的纱厂,也是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

1897年,通益公纱厂正式开工,时有工人1200余人。这1200余人,大多是拱宸桥人,汽笛一响,浩浩荡荡。用当地人话说,厂的大门口挤满了人,巷头巷脑却走空了。因为桥西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纱厂上班的,少则一人,多则三四人。

桥西另一景,是桥西直街。

桥西直街,北起拱宸桥桥头下,与桥弄街成直角。按当地人口语习惯,沿河往南依次为摆角头杂货店(协和祥)、同福酱园、谢梅香杂货店、王保全茶店、三官殿、德兴客栈、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弄(里)、小麻子剃头店、堆煤码头、棉花仓库、通源里、(内河)航运公司、安徽(茶叶)仓库、小桥头、二司殿、天香弄(此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八人以上的目击资料)。

小麻子剃头店,在同和弄(里)入口的南侧。小麻子为苏北人,老婆微胖,有女儿四个。小麻子不仅会剃头,还擅掏耳、推拿、摩脸,尤以治冻疮为桥西四邻熟知。小麻子剃头时常常絮叨老婆与女儿的家事,待客却有礼有节。剃头店早期风扇是一块悬在梁上的大竹席,由女儿不停拉动求风,而洗头的水则是由身胚壮实的老婆不断地往头顶的木桶里倒,堪称桥西一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民居生活的典范,桥西直街的住户,大多为拱宸桥地区四大工厂的职工。这四大工厂分别为:浙江麻纺织厂,杭州丝绸联合印染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暨印染厂),华丰造纸厂——其实,当时的杭州,不要说拱宸桥拱墅区,就是全杭州的许多家庭,也多半有这四大工厂的职工。

世事变迁之拱宸桥的流虹(1895-1912)

歌中所说的“夷场”,是指租界;倒灶的“世经丝厂”,就是当时国人自办最大的缫丝厂——世经缫丝厂。

除了歌谣之外,还有这样一段文字,概括了拱宸桥当年的盛况:民国前后的拱宸桥,繁华异常;也因着日租界的缘由,拱宸桥一度万家灯火,纸醉金迷——杭州最早的日报《日商杭报》,创刊地是拱宸桥;杭州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就是在桥东里马路街头放映的;杭州的第一家戏院——丹桂园和后来的荣华戏院,在二马路,名角谭鑫培、刘鸿声来把过场子;杭州最大的红灯区,在福海里;另外,还有国内少见的邮便所、西药房、烟馆等等。

《日商杭报》,1897年11月26日在拱宸桥创刊。其实,报名应为《杭报》,而非《日商杭报》,由于该报以日本商人加藤能言的名义在日本驻杭领事馆登记,所以有人称“日商杭报”。《杭报》办报人员均为中国人,报社也无日方投资,言论亦不代表日本人立场和利益。该报设有“论说、上谕、中西要事、各国新闻、各省新闻、省内新闻、辕门抄及沪杭市场行情等栏”。《杭报》出版时间不到半年,确为杭州最早的综合性日报(杭州最早的报纸为同年八月创刊的旬报《经世报》。除此之外,拱宸桥还办过的报纸有:《笑林报》《潮声》《花丛日报》等。

杭州的第一部电影,是在桥东里马路街头放映的,而室内最早放映“影戏”的,是阳春茶园,那还是默片时代,放的是无声电影——据说,当时第一场露天电影放映时,拱宸桥几乎人山人海,连“堂子”里不出门的“名角”都跑出来了。由于当时的人是把电影当“戏”看的,所以叫“影戏”。

1895年,富绅庞元济与丁丙合资30万两开办的世经缫丝厂,自备发电机发电照明,为浙江有电之始。

1896年,清政府地方当局与日本驻杭领事签署《日本商民居住塞德耳门章程》,正式确定拱宸桥一带为通商场地,面积约1800亩,其中北半部辟为日本租界,面积约900亩。次年四月,中日双方再签订《续议日商居住塞德耳门章程》,规定“界内所有马路、桥梁、沟渠、码头以及巡捕之权,由日本领事馆管理”。

同年,杭州海关正式开关,以杭嘉湖道邹渭清兼杭州关监督,而关务实权操于税务司英人李士理之手。

同年11月,英美等国按有关“利益均沾”约章,要求在拱宸桥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照复诸国,通商场地南部沿运河一带允许各国商人租地。至次年3月,列强在杭州通商场内租地,除日本外,计英国335亩,美国124亩,法国111亩,意大利和瑞士31亩。

1897年,庞元济与丁丙等再集资40万两,在拱宸桥筹建通益公纱厂(杭一棉前身),有纱锭15000枚,工人1200人。

1897年,英国驻杭州领事馆在拱宸桥开馆。1922年4月闭馆。

1906年,苏杭甬铁路浙路江墅线(江干闸口至拱宸桥新埠)正式开工,全长16.1公里。设拱宸桥、艮山门、城站、南星桥、闸口5站。次年八月二十三日竣工通车(1944年江墅铁路全线拆除)。

1908年,拱宸桥商埠始映无声电影。

1912年10月,浙江第一新模范剧团在拱宸桥天仙茶园等处演出文明戏。

1912年10月,俄人在拱宸桥商埠开设鸦片土行,杭州总商会提出交涉阻止。

……

除此之外,拱宸桥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第一,有些甚至是全国之最,譬如:中日汽轮会社,西药房,人丹、牙粉的使用与邮便所,这可能与当时日本浪人的大量涌入有关。

再以一则踏歌结束全文,说的是当年拱宸桥因开埠和建工厂带来的运河景象:烟浓浓阿烟浓浓,客人来趁三点钟;三节四节八九节,河江里厢来接龙。——《拱宸桥踏歌》

感谢丁云川先生提供的《拱宸桥踏歌》一书。《拱宸桥踏歌》,陈蝶仙订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采录了拱宸桥地区民谣60余首,并加以点评。此书签名赠送友人,后辗转为丁先生收藏。陈蝶仙(1879-1940),杭州人,清末民初活跃于海上文坛,且是一位爱国实业家。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

罗湖城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摘要]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形势严峻。城市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充分研究城市公共危机表现形式和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