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1篇

2、盐城警方提醒您:广大网民要小心,诈骗手段在翻新;真假网站要分清,拿钱就跑最常见;网络中奖真够假,领奖还要手续费;网上办理信用卡,多是骗子使的计;防范被骗要记住,不贪便宜最重要。

3、盐城警方提醒您: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2篇

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多数手机持有者均收到过犯罪嫌疑人发来或打来的各种虚假信息,更有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用电话冒充“孩子受重伤”、“孩子被绑架”的假象诈骗钱财。部分学生家长、群众被骗,损失惨重。电信诈骗犯罪现已成为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而且此类犯罪手段不断地翻新,欺骗性和再生性极强。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特提醒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电信诈骗具有境外或省外遥控、异地提款转款、快速洗钱出境等特点,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和追赃减损工作难度大。骗子往往购臵多个短信群发器,把七八部手机和群发器连接起来,以每天群发数千条短信的速度发送到全国多个省市。所用手机号均不记名,座机号多是网络虚拟电话。诈骗团伙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购买手机、开银行账户、打电话(发短息)、转账、取款,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诈骗团伙通常设立了多级账户,层层转账,并能短时间内迅速取款。许多当事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再报案,往往已错过最佳破案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时识别电信诈骗犯罪伎俩,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遏制此类案件、避免财产损失的关键所在。

二、大力拓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规律特点,我办收集归纳了《十四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见附件)。各办学单位要在安全教育内容中强化防范电信诈骗这一部分,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及家长普遍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以及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一般情况下,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或心理恐慌而受不法分子诱惑、恐吓。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学校方面要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通讯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的保密防范工作,避免因信息泄露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遇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0755-81234567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学校核实情况; 不转帐: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0755-81234567,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在此基础上,特别要组织好学生回家宣传活动,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家庭每名成员。切实提高防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浓厚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让每个学生、每个家庭了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提升师生、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各办学单位要认真组织落实,开展好相关安全防范工作和宣传教育,让电信诈骗在我教育系统无机可乘,大幅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

区教育局安委办 2013年9月25日附件:

十四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至我同学的工商银行卡上,卡号为XXXXXX。”

受骗对象:有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

分析:由于子女在外地读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提醒: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做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计,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一时联系不上,还可与子女的同学、朋友、领导、老师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2、让你分不清真假的钓鱼网站。

受骗对象:用网银进行网上购物或者网上转账的群体 分析:犯罪分子利用国外租赁的服务器,制作了一个酷似真实银行网站的假网页,然后会在伪造的购物网站上放臵精美的商品低价出售,然后在一旁设臵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金融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盗取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盗取你的钱。另一种方式则是放臵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热门产品,或者高薪招聘人员,让你通过网上银行交纳费用。

提醒:不要相信过于低廉价格的商品,同时将常用网上银行的网址牢记,每次登录网上银行以前再检查一遍浏览器的网址看是否正确,以此防范伪装的钓鱼网站。

3、“我的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直接汇到XX银行账户就可以了,户名XXX。”

受骗对象:外出旅游或欠他人钱者

分析:骗子使用一种可任意显示手机号码的手机黑客软件,获取受害人欠他人钱等相关资料,再诈骗钱财。假如你刚好要进行一笔转账或者要还别人的钱,收到此条短信就很可能上当受骗。

提醒:与确需汇款的人联系,确认信息的真伪。切记,汇款前确认对方身份再行动。

4、“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

受骗对象:彩民或股民

分析:利用你的投机心理,以需要收取少量会员费、服务费等手段骗钱。

提醒:投资时要查询此类机构和人员的业务资格,不要盲目支付会员费或授权他人代理操作账户管理及交易事项,最好去投资公司现场看看。一旦涉及到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情况,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身份确认。

5、“恭喜您获得某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X等奖,公司电话XXXXX。”

受骗对象:贪图钱财者

分析:当你拨通电话后,会有人“核实身份确认中奖”,后告诉你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收到钱后便消失。

提醒: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

6、“顾客您好!您已经在某超市透支消费XXXX元,垂询电话XXXXX”

受骗对象:刷卡消费人群

分析:这类骗局让你打电话到预先设臵好的号码,然后冒充银行人员行骗,告诉你需进行银行卡升级保护,然后借机将卡内资金转入其他账户。

提醒:短信里留的电话,可通过114查实,不能轻易转账。

7、“本人有数所高校的补录招生指标,欲购者从速。”

受骗对象:落榜考生及其家长

分析:这类短信诈骗多发生在每年高校招生录取期间,常见的招生骗术为:声称认识学校的人,可追加招生名额;录取过程中,声称认识学校的人可点招;新生报到时,声称因有学生没来报到,可以补招、补录,顶替名额。通常伪造高校的公函、印章、录取通知书等。

提醒:考生和家长多了解当前的招生政策和基本知识,一些考生落榜后或成绩不理想,不要心存侥幸。

8、“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XXXXX。”

受骗对象:急需大笔资金者

分析:一旦有人与其联系上,便以需预交保证金、月利息、送款担保费等名义骗钱。

提醒:不要轻信网络、短信等得到的贷款信息。

9、“我是某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的,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受骗对象:中老年人

分析:骗子往往演双簧,一人扮演电信部门人员,其他同伙则冒充警察,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按指示转账。

提醒:主动到电信部门查询,诈骗就难以得逞。

10、“我是X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受骗对象:购车或购房一族

分析:骗子往往冒充税务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家中通知你“购买的汽车、房屋可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一旦与所谓的“税务局”联系后,立即让事主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退税转账操作,实则是将事主卡内资金转入自己的账户。

提醒:汽车退税都需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发现此情况,最好到税务、车管等部门核实。

11、“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

受骗对象:企业老板、经理

分析:一句“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将骗子当成老朋友或老同学。骗子会在适当时机向受害人提出借钱要求,受害人往往念旧情不忍拒绝。

提醒:收到此类短信,可联系其他同学核实该人身份,不要轻易汇出钱款。

12、“我是黑社会,受人之托,要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想消灾,汇笔钱到XXXXXX账号上。”犯罪分子随机拨打你的手机,自称是XX黑社会组织成员,最近掌握到你干了什么坏事,或者受别人指使委托,要砍掉你的胳膊、腿、手脚,或者对你妻子、孩子进行伤害。想要避祸免灾,必须将钱款存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分析:慑于犯罪分子的淫威,或者出于胆小怕事的心理,一部分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可能在接到这种“黑社会”的恐吓电话时会手足无措,进而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乖乖的汇钱。

提醒:收到此类短信,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应及时向老师、父母或者当地公安机关反映,就可避免被骗。犯罪分子为取得你的信任,经常会在作案过程中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比如“110”、“10000”、“10086”等,甚至是你亲属或朋友的号码,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要回拨该号码,犯罪分子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如果实在无法辨别,请及时报警,谨防上当受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上述电话或陌生电话不予理睬、立即挂断,决不可轻易将自己的钱款汇出去。一旦发生电信诈骗案件,首先要保存好转款凭证、对方账号等相关证据材料,并且一定要及时报警,以便警方串并案侦破。

13、“你的孩子从二楼摔下来,颅脑受伤,伤情严重,。现在医院抢救,要赶紧交押金做手术(我已垫付部分押金和手术费,还差钱)”犯罪分子冒充事主小孩学校的老师,称事主孩子在学校突然晕倒,或者从楼上掉下来脑部受伤,情况紧急需做手术,要求事主赶紧给医院汇款押金。当家长拨打孩子电话无人接听或者一时半会联系不上学校老师对自己小孩受伤情况进行确认时,在诈骗分子的电话不断催促下,家长往往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进行汇款。 受骗对象:学生家长(特别是一时间无法联系到孩子的家长)

分析:此类诈骗,诈骗分子往往能够在电话中准确说出自己孩子的姓名年纪学校等信息,使得家长更易对其产生信任。

提醒:学校向家长公布学校教务处的统一查询电话,便于家长和学校联系。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和学校进行联系,核实情况,切忌慌乱。

14、“你孩子在我手中,马上打XXXX元过来”犯罪分子说完会立即挂断电话,并在后续不断的打过来电话催促家长交赎金,甚至发来类似孩子的“哭声”或“呼救声”,给家长造成极度恐慌。歹徒凶神恶煞,根本不给家长话语权,而且犯罪分子的电话均未显示号码或只显示“私人”两字,无法回拨,这时候的家长容易手足无措,爱子心切,堕入犯罪分子设臵的陷阱。

受骗对象:学生家长

分析:此类诈骗嫌疑人作案均是获取了学生家长的信息后,针对家中老人、妇女为目标,并且利用其心理特点,作案时使用电话先播放小孩被绑后的“呼救声”的录音,后要求将赎金打入指定账户,且要求不许报警,否则“撕票”。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3篇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信函、报纸等传播媒介,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或替它支付手段,以非接触的方式完成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案件。其主要形式为:手机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将电信诈骗主要的作案手段及防范建议向大家介绍一下:

1、冒充公检法、电信部门、社保、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电话,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可报、医保卡欠费等借口诱骗事主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毒品犯罪或需要调查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审查为由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2、利用网络通讯“QQ”等即时文字、视频聊天工具,通过植入木马或者病毒事先盗取事主个人信息和视频片段,然后冒充事主本人向网络好友借钱的手段诈骗。近期现冒充在国外留学人员QQ号码,诈骗国内亲友的案件。

防范建议:及时安装、升级防、杀毒软件,遇上述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其它通讯联络方式与好友直接核实,而不应轻信网络即时视频。

3、以手机通话中故意让事主“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然后冒充熟人、好友谎称在外地出事或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急需用钱交纳罚款的方式诈骗事主钱财。

防范建议: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说“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最好通过双方都认识的朋友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联系方式。

4、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然后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者短信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办理汽车、房屋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为名诈骗。

防范建议: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5、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和银行客服短信提醒,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受退税”、“收退税款”、“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6、利用博客、论坛、游戏、QQ、邮箱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防范建议: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诱惑,如果对方提出领奖要先交费,那一定就是诈骗了。

7、利用短信、电话、网页等发布、提供所谓内部信息,可以短期暴利的六合彩博彩信息、股票“内幕交易信息”或代为炒股等为诱饵的诈骗。

防范建议:暴富心理不能有,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不明来源电话、手机短信或网站上称“中大奖”、能够预测股票、彩票内幕信息、中奖号码等信息,均为诈骗信息。

8、以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贷款应到银 3

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

9、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火车票、飞机票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网上购物风险大,保障措施不可少。正规的购物网站会通过诸如“支付宝”、“财付通”、“安付通”、“快钱”等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来交付款项,付款有保障。一般情况,若对方避开网上支付平台,诱使购物者直接通过银行转帐或到银行直接打款到其提供的银行帐号,一般为诈骗。

10、利用手机短信向手机用户发送提供违禁物品、招嫖以及二手车、走私车交易等违法信息,然后要求事主先交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从中诈骗。

防范建议:任何购买、销售违禁、走私物品的行为均为违法行为。由此发布的类似信息,均为诈骗信息。

11、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

防范建议: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的方法进行核实,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12、发送短信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为幌子,然后要求 4

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培训、服装等费用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贪利心理不可有,免费午餐不可信,招聘应到正规劳务中介市场,此类短信均为诈骗短信。

13、在交友网站上发布交友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交往一段时间后,以自己开办企业缺钱、开店庆祝送花篮、发财树或知道香港、澳门彩票内幕等名义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大龄男女切莫心急,交友问题上一定要谨慎,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连面都没有见到就贸然汇款。

总之当大家遇到上述各类情况时,应做到:凡涉及到向外汇款、转账,一定要与家人商量,并及时通过银行网点或者银行客服咨询电话及公安机关“110”进行咨询,切不可擅自作主,以至被骗财产损失酿成家庭风波 附:

防骗谣

网络购物陷阱多,安全支付很重要; 飞来大奖莫惊喜,反复套钱洞无底; 盗取QQ来搭讪,冒充好友巧借钱; 网上交友要警惕,让您汇款有猫腻; 招聘网站花样多,贪心念头要不得; 克隆网站有差异,骗您存款是目的;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4篇

我单位一女职工在2012年7月19日下午2点,接到05368788218的呼叫电话。接通后对方声明是潍坊市刑警队的,如果不信可以打0536114查询。你有义务配合我们工作,现在核实你的身份。你的身份证号是号对吗?回答“是”。对方说:“你在某某银行开了账户,账户里有300多万存款,现在你涉嫌为贩毒团伙洗黑钱。现需要你交代问题。”女职工说“我要上班到点了,请过一会打来。”对方说:“你的问题很严重,老实交代问题,我们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你有义务配合我们工作,查清你的问题。”女职工回答说,“我是守法公民,有事情一会再说,”就挂了电话。因为离上班的距离很近,也就四五分钟的路程。在上班的路上对方又打来电话,询问最近有没有外出,有没有在银行开过账户,在什么银行,存款有多少。女职工回答。“我就是一位普通的工薪层,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没有很多的钱要存,300多万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我只在某银行有账户,至于存款有多少是我的隐私,我拒绝回答。公安机关要办案可以到银行核实。对方又问,近段时间没有外出,更不可能到外地开户存款,这个事情可以到我们单位核实。对方又问,你的身份证有没有外借,有没有丢失。回答“没有,更没有参与事情”。对方又说,“即使你没做过,我们也会查清楚的,替你洗清罪名,你要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才好”。女职工回答,“我是守法公民,有事情到我们当地公安机关核实,现在我要工作,没时间回答你的其他问题。”对方又威胁说,“你的态度很恶劣,明天我就提审你。”女职工回答:“好的,我等着,”就挂断了电话。 编后:犯罪分子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进行诈骗,提醒大家谨防诈骗,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开户银行、账号、存款数额等信息。真的有问题到当地公安机关说清楚,外地公安机关也会通过当地公安机关办案,不会跨地区办案不经过当地公安部门的。

一分公司保卫

2012年7月20日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5篇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信函、报纸等传播媒介,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或替它支付手段,以非接触的方式完成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案件。其主要形式为:手机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将电信诈骗主要的作案手段及防范建议向大家介绍一下:

1、冒充公检法、电信部门、社保、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电话,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可报、医保卡欠费等借口诱骗事主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毒品犯罪或需要调查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审查为由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2、利用网络通讯“QQ”等即时文字、视频聊天工具,通过植入木马或者病毒事先盗取事主个人信息和视频片段,然后冒充事主本人向网络好友借钱的手段诈骗。近期现冒充在国外留学人员QQ号码,诈骗国内亲友的案件。

防范建议:及时安装、升级防、杀毒软件,遇上述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其它通讯联络方式与好友直接核实,而不应轻信网络即时视频。

3、以手机通话中故意让事主“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然后冒充熟人、好友谎称在外地出事或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急需用钱交纳罚款的方式诈骗事主钱财。

防范建议: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说“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最好通过双方都认识的朋友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联系方式。

4、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然后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者短信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办理汽车、房屋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为名诈骗。

防范建议: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5、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和银行客服短信提醒,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受退税”、“收退税款”、“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6、利用博客、论坛、游戏、QQ、邮箱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防范建议: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诱惑,如果对方提出领奖要先交费,那一定就是诈骗了。

7、利用短信、电话、网页等发布、提供所谓内部信息,可以短期暴利的六合彩博彩信息、股票“内幕交易信息”或代为炒股等为诱饵的诈骗。

防范建议:暴富心理不能有,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不明来源电话、手机短信或网站上称“中大奖”、能够预测股票、彩票内幕信息、中奖号码等信息,均为诈骗信息。

8、以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贷款应到银 3

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

9、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火车票、飞机票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网上购物风险大,保障措施不可少。正规的购物网站会通过诸如“支付宝”、“财付通”、“安付通”、“快钱”等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来交付款项,付款有保障。一般情况,若对方避开网上支付平台,诱使购物者直接通过银行转帐或到银行直接打款到其提供的银行帐号,一般为诈骗。

10、利用手机短信向手机用户发送提供违禁物品、招嫖以及二手车、走私车交易等违法信息,然后要求事主先交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从中诈骗。

防范建议:任何购买、销售违禁、走私物品的行为均为违法行为。由此发布的类似信息,均为诈骗信息。

11、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

防范建议: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的方法进行核实,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12、发送短信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为幌子,然后要求 4

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培训、服装等费用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贪利心理不可有,免费午餐不可信,招聘应到正规劳务中介市场,此类短信均为诈骗短信。

13、在交友网站上发布交友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交往一段时间后,以自己开办企业缺钱、开店庆祝送花篮、发财树或知道香港、澳门彩票内幕等名义进行诈骗。

防范建议:大龄男女切莫心急,交友问题上一定要谨慎,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连面都没有见到就贸然汇款。

总之当大家遇到上述各类情况时,应做到:凡涉及到向外汇款、转账,一定要与家人商量,并及时通过银行网点或者银行客服咨询电话及公安机关“110”进行咨询,切不可擅自作主,以至被骗财产损失酿成家庭风波 附:

防骗谣

网络购物陷阱多,安全支付很重要; 飞来大奖莫惊喜,反复套钱洞无底; 盗取QQ来搭讪,冒充好友巧借钱; 网上交友要警惕,让您汇款有猫腻; 招聘网站花样多,贪心念头要不得; 克隆网站有差异,骗您存款是目的;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6篇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作案手段

冒充公检法部门的电话,以查收法院传票、包裹藏毒等为由,要求事主汇款实施诈骗。 防范要点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二、

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 作案手段

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信息,然后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以涉嫌洗黑钱等为由,要求将自己的存款转到对方所谓的银行“安全账户”。 防范要点

遇到此类电话,对方以洗黑钱等为由要求汇款的,应不予理会并立即报警。

三、 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作案手段

利用邮箱、短信、论坛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进行诈骗。 防范要求

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的诱惑,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如果遇到此类虚假中奖、领取补贴,要求交费,那一定就是诈骗。

四、 通知“家属”出事要求汇款的 作案手段

打电话谎称你的孩子或亲属在外被绑架、受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要求你汇款的。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诈骗嫌疑人的银行账户上。 防范要求

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其次要通过可信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别轻易跟着对方“跑”;最后,最重要一点,别轻易汇款。

五、

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 作案手段

冒充相关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电脑的形式告知事主的银行卡存在某些安全风险,要求事主告知银行卡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 防范要点

当提到银行卡信息和手机验证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相关工作人员,不会以电话的方式向事主索要相关银行卡信息,如需要办理应到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咨询。

六、

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 作案手段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让你登录相应的“钓鱼”网站开通网银接受检查为由,盗取钱财。 防范要点

陌生人员不要轻信,理智处理事情,以防上当受骗。

七、

在QQ或微信上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作案手段

在QQ或微信上自称领导或老板,以急用钱或公司账务货款之类的方式,要求员工或下属打款过来,进行诈骗。 防范要点 遇到上述类似要求打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思考。可以进行打电话等方式确认身份信息,确保安全。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种种理由进行汇款。

八、

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作案手段

利用虚拟空间及携带木马、病毒链接,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向受害者进行诈骗。 防范要点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

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范文第1篇2、盐城警方提醒您:广大网民要小心,诈骗手段在翻新;真假网站要分清,拿钱就跑最常见;网络中奖真够假,领奖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