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1篇

1 导致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训练目的不明确

在校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做事热情高但易冲动, 还没有考虑好自己想要通过健美训练达到什么目标, 就投入到健美训练中来, 并且急于求成, 训练起来毫无章法, 容易造成损伤。

健美的目的和效果有多种, 通过健美训练, 可达到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发达肌肉, 增加力量;改善体型, 使身材趋于匀称及合理。参加健美训练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有明确的目的, 有的放矢。明确自己到底通过训练想要得到什么:或是要提高身体素质, 练就出健康的身体;或是要肌肉发达, 塑造出的健美身材;或是要改善体型, 使纤细的身材变得强壮, 使臃肿的身材变得苗条。一般说来, 以长肌肉为目的的训练, 遵循的原则是“大重量, 少次数, 多组数”;以减脂肪为目的的训练, 遵循的原则是“小重量, 多次数, 少组数”。所以训练之前, 要先从书本上或从教练那里获得相关训练的基本知识, 再投入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由轻到重, 由稀到频, 不能蛮干, 不能急于求成。

1.2 热身运动不足

热身运动不足, 这是导致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之余来进行训练, 为了抓紧时间, 不进行准备活动或象征性地做一下就开始剧烈地训练, 这样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的损伤。

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 都要进行热身。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适当的热身, 竞技时可发挥到最佳状态, 取得最好成绩;训练时也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并且不易受伤。训练者在每次训练之前必须要充分地做好热身运动。通过热身, 可使肌肉代谢过程逐渐加强, 肌肉温度升高, 提高训练时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及弹性, 降低肌肉的粘滞度。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 热身运动更为重要, 热身的时间要稍长, 并且不要急于脱衣, 有利于快速达到热身效果。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热身过度则消耗过多体力, 肌肉疲劳, 影响训练效果。

1.3 场地、器械不合适

场地太小, 地面太滑, 致使动作不能规范施展, 甚至被撞或滑倒;器械大小、轻重、高度等不符合训练者要求, 勉强使用而致伤;器械年久失修, 生锈, 不灵活, 不便使用或脱落伤人。

如果是学校自己的场地, 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场地大小要合适, 各种器械的规格及型号尽量配备齐全。如果是租用外场, 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场地。

1.4 动作不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 这是导致训练损伤的常见原因。训练时没掌握动作要领, 动作不规范, 身体变形, 或训练强度、次数过度, 都有可能造成肌肉或韧带的拉伤。

健美训练中, 每个动作都是按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的起止点及运动方向来设计的。所以, 训练中要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锻炼, 动作要到位, 要规范, 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1.5 肌肉发展不平衡

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注重那些特别能显示体型的肌肉群的锻炼, 如胸大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股四头肌等, 而忽略了相应对抗肌的锻炼, 力量发展不平衡, 也易引起损伤。还有些是因为左右同名肌肉的力量不匀衡, 力量弱的一侧容易受伤。如左侧胸大肌受伤机率大于右侧,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为右利手, 右侧肌力常常大于左侧, 在做双侧肌肉训练时, 如仰卧飞鸟, 训练者急于求成, 以右侧肌力为基准选择器械的重量, 结果导致肌力较弱的左侧受伤。

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那些不显眼的对抗肌的锻炼, 身体各部份肌力平衡的发展对造就完美的体型是必须的。同时, 对于双侧对称肌肉的锻炼, 要以弱侧为基准来选择器械, 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平衡一致。

1.6 休息时间不够

这里所指的休息包括训练中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和两次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休息不够, 肌肉没有得到充分恢复, 训练中就容易受伤。

对于初学者而言, 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以60s~90s为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每次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 初学者以每周3次为宜, 而且最好是隔天训练一次, 适应后, 每周次数可适当增加。

1.7 身体状态欠佳

身体状态, 包括情绪、疾病及营养等方面。不良的情绪, 会影响体内神经激素的分泌而影响代谢过程, 训练时肌肉组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造成损伤。营养不良或患病时, 也不能承受健美训练的强度, 勉强训练, 有害无益。

因此, 当情绪不佳, 身体状况不良时应休息, 避免训练。同时, 参加训练的学生一定要增加营养, 一是要补足糖类食物, 糖类是肌肉收缩时主要能源;二是要补足蛋白质, 蛋白质是发展肌肉力量和体积的基础;三是也要补充适量的脂肪, 脂肪是耐力运动不可缺少的能源。

2 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及处理方法

2.1 软组织损伤及应急处理

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键、韧带、关节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1)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或粘膜完整, 没有与外界相通, 出血淤积在组织内。损伤后表现为局部剧痛、触痛、肿胀、皮肤青紫及活动受限等。常见的损伤有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伤后早期的处理原则是止血、防肿及镇痛。损伤后要立刻采取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第一时间对伤处进行冰敷或冷水冲淋非常重要, 并且要持续15min以上, 可控制渗出及出血, 减轻肿胀及疼痛等症状。24h内严禁对伤处进行按摩及热敷。

(2)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 伤口与外界相通, 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损伤后表现为局部疼痛、有伤口、出血或组织液渗出等。常见的损伤有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等。对于伤口大或深的损伤, 现场急救措施是制动和止血, 并马上送到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 有污染的伤口, 及时清创是非常重要的, 可缩短伤口的愈合期。对于小面积的擦伤, 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再涂以碘酊或络合碘即可。

2.2 骨折及关节脱臼的应急处理

(1) 骨折。

在外力或其它因素作用下, 使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骨折时主要表现为疼痛、青紫、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功能障碍、骨擦音等。按伤处皮肤粘膜的完整与否, 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骨折发生后的现场处理重点是固定断肢, 防止在搬运时骨折端的移动损伤周围更多的血管、神经, 也可减轻疼痛防止休克的发生。可就地取材, 用木板、木棍、硬纸板等将断肢固定及时送往医院。

(2) 关节脱臼。

因外力或其它原因引起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称为关节脱臼 (或脱位) 。脱臼时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畸形、功能丧失、疼痛及肿胀。脱臼发生后现场处理是固定受伤关节及肢体, 避免脱臼关节受力, 以减轻疼痛, 并及时送往医院处理。非专业人士不得随意给伤者复位, 以免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 用力过猛甚至会引起骨折。

3 损伤后休息康复的要点

健美训练中受伤后必须按要求休息, 康复后才能继续参加训练。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急于训练, 只能是伤上加伤, 对学生的身体及今后的继续训练都是不利的。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在24h~48h后, 出血停止, 急性炎症消退, 此时的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代谢及康复。可采用热敷、理疗、手法按摩或中药按摩等, 同时可进行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 肿胀、压痛等局部体征都基本消退, 可逐步恢复肌肉功能锻炼, 恢复关节活动, 防止粘连。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如果没有伤及肌肉或骨骼, 伤口愈合便可逐步恢复训练。

骨折后恢复的时间较长。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是说骨折后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骨骼才能痊愈, 此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开展肢体的功能锻炼。

关节脱臼后的恢复期, 依脱臼的关节不同而异。就肩关节而言, 约3周后解除固定, 逐步锻炼肩关节的活动, 但此时尚不能负重。恢复健美训练还要根据康复情况而定。

总之,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健美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值得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有兴趣, 就能自觉地、持续地将这项运动开展下去。关键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指导, 防止训练中受伤, 伤后要及时的、正确的休息康复。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这项运动中获益, 使健美运动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

摘要:健美运动是在校大学生感兴趣且易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基于大学生的年龄及职业的特点, 训练过程中往往目的不明、方法不当、急于求成, 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损伤。损伤后在没有完成康复的情况下急于投入训练更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对大学生的健美训练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指导非常重要。

关键词:健美,大学生,损伤,康复

参考文献

[1] 邢国范.健美运动教学中损伤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2 (9) :147~149.

[2] 吴宝利, 李江.对大学生进行健美训练的初步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 18 (2) :145~146.

[3] 张小军, 李涛涛.我国优秀健美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预防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7 (4) :75~77.

[4] 兰保宁.健美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2:160.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2篇

2、 好久未见:久违

3、 请客人来:光临

4、 表示祝贺:恭喜

5、 表示等候:恭候

6、 要先离去:失陪

7、 让人勿送:留步

8、 送客回家:请慢走

9、 让人费心了:打扰、有劳

10、 请人帮助:劳贺、费心

11、 请人让路:借光

12、 请求批示:请教

13、 请出主意:赐教

14、 请求原谅:包涵

15、 请修改文章:斧正

16、 赞美别人主意:高见

17、 还物:奉还

18、 问年龄:高寿(老人)、贵庚(一般人)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3篇

1 2

3

4

5

6

8

9

10

单元备课下

一、知识网络归纳 专题综合讲解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它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盐酸与氢氧化钠、硫酸与氢氧化钠等酸与碱之间反应都有很易进行。

中和反应的特殊性无色的酸与无色的碱反应生成无色的盐和水时,这样的反应我们无法看到反应的现象,为确保反应停止时即为终点,常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难溶的酸(或碱)与可溶的碱(或酸)反应时,当观察到不溶物刚好消失时即为完全反应。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

测定溶液pH大小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滴管或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大致的pH。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向酸碱溶液里滴加指示剂,改变颜色的是( ) A 酸或碱 B 指示剂 C 溶液中的水 D 其他物质

2、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 B 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5.2 C 用托盘天平称得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D 经计算某食盐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3、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 分子中都有氢原子

B 酸溶液中都含有H D 酸都是化合物

D 碘酒 D 无色

+

C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 石灰水 A 红色

B 食盐水 B 蓝色

4、用无色酚酞书写的“信件”,最好的显影剂是( )

C 稀盐酸 C 紫色

5、把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石蕊试液显( )

6、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各反应 C 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一定不变 A MgCO3 B CaCO3 B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溶于水 D K2CO3

7、取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

C Na2CO3

8、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同一物质的溶液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

二、填空题:

1、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溶液是否变质,两位同学从酸、碱中各选择了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达到了目的。他们所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D 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2、超市中有一种称之为“一拉热”的方便加热食品,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热食品。

(1) 在保持生石灰的水的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反应的温度最高,则生石灰和水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

(2) 如果要测定“一定量的氧化钙和足量水反应放出的热量(Q),现有以下仪器:烧杯、温度计、

玻璃棒、酒精灯、托盘天平,其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测定过程中已测定的数据是:水的质量m

1、反应前水的温度t

1、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悬浊液

的最高温度t2,你认为除了以上数据外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用文字叙述,再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

1、一定质量的锌和50mL、密度为1.19g/cm3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该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把5g不纯的镁(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100g稀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14g。求:

(1)纯镁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试样中Ca(OH)2的含量(含有的杂质为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别与同一种稀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

(1) 在第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2)原试样中Ca(OH)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3)以测知,第二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出实验所取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4篇

冰雪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运动, 据文献资料统计冰雪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高, 这也是由于冰雪项目专业性较强不易掌握、运动环境较为复杂。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 以及“三亿人上冰雪”项目的驱动, 近些年我国冰雪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河北张家口地区作为冬奥会承办地之一, 兴建了大量优质雪场, 成为了河北省重要的特色项目, 吸引了全国各地冰雪爱好者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河北地区冰雪运动的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 具有接受能力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诸多特质, 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及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都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推动。作为推动冰雪项目的主力军, 在实践的过程中, 要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为我国冰雪运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参与冰雪项目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 以及对相关损伤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及促进冬奥会后河北省冰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真正的地区性特色文旅体育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研究河北省参与冰雪项目大学生210人, 其中男生150人, 平均年龄21.60±2.86岁;女生60人, 平均年龄21.39±2.19。参与冰雪运动年限为24年。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河北体育学院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大量查阅有关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体育保健的书籍资料、并参考运动心理学、康复医学等资料, 为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查阅冰雪运动、运动损伤预防、大众体育等相关文献, 选取其中十余篇作为参考文献。

2.问卷调查法

对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高校校园、张家口云顶滑雪场、太舞滑雪小镇共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197份, 回收率占总份数的93.8%, 剔除无效问卷11份, 有效186份, 有效率94.41%。

3.访谈法

多次与河北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家, 冰雪运动教师、教练, 雪场管理人员, 冰场管理人员共7人进行了自由讨论与交谈, 广泛征求意见, 主要包括冰雪运动参与者损伤出现的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冰雪项目特点等内容。

4.逻辑推理法

将对查阅的相关文献、发放问卷结果所得数据、访谈结果等内容, 进行逻辑推理的分析。深入了解参与冰雪运动大学生在运动损伤的预防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常见损伤现状分析

冰雪运动的特点使这项运动发生损伤的几率较高。根据河北大学生冰雪运动的参与情况, 开展项目主要有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轮滑等。在大学生普遍参与的项目中, 自由式滑雪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灾区, 其次是单板滑雪, 损伤发生的概率略小于自由式滑雪, 而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相对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小, 轮滑项目发生运动损伤比率最低。调查发现, 大学生滑雪运动运动损伤主要发生于冬季雪场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雪场实践时往往不能科学的安排训练的强度, 也缺少运动中身体生理机能的监控。同时由于指导老师数量不足不能做到及时掌握每一名同学的训练状态, 导致学生身体常处于疲劳状态, 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大学生在速滑、花滑两项中也具有较高的运动损伤率。速度滑冰要求在短时间完成滑跑距离, 当运动中发生冲撞时, 极易导致损伤的发生。花样滑冰项目技术动作极其复杂, 学生练习时间短, 技术掌握不充分, 运动损伤多以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为主。

在所发放回收的186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138人, 女性48人, 有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数为143人, 其中男性104人, 女性39人, 损伤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76.88%, 在所调查男性中, 损伤比率为75.36%, 女性比率为81.25%, 在运动中从未出现运动损伤的人数为43人, 其中男性34人, 女性9人。大学生冰雪项目运动损伤具有如下特点:1.在冰雪项目中运动损伤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2.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3.滑雪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4.运动损伤的类型多样化, 其中扭伤、擦伤及摔伤较为常见;5.技术动作不熟练, 不能量力而行是导致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 常见损伤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损伤主要原因:l.运动量过大导致身体疲劳, 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相关技术动作;2.运动前没有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身体柔韧性、灵活性不够;3.错误的技术动作导致;4.没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不穿戴护具;5.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缺乏;6.生理状态不佳7.心理状态不佳;8.身体素质不足。

(三) 参与冰雪运动大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状态

参与冰雪运动的大学生对冰雪项目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有26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13.97%:比较了解有48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25.8%;一般了解的有91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48.92%:不了解运动损伤知识的有21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11.29%。参与冰雪运动大学生对损伤的重视程度:了解损伤知识非常重视的有41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22.04%:比较重视的有94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50.53%;重视程度为一般的有43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23.11%;不重视的有8人, 占研究总人数的4.30%。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 参与冰雪项目的大学生对冰雪运动损伤的知识重视程度较高, 能够认识到冰雪运动损伤知识的重要性, 但真正去学习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的人数只有67人, 占研究人数的36.02%。这个现象说明, 参与冰雪项目的大学生对于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知识学习程度处于有待提升的阶段, 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尚没有做到普及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减少运动中损伤出现的需求。

(四) 河北参与冰雪项目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通过对河北参与冰雪运动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研究, 提出以下预防措施建议:1.加强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学习、掌握;2.提高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质量;3.注重技术动作训练, 规范滑行技术动作;4.科学制定训练方案,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5.加强素质训练, 提高稳定性和柔韧素质;6.加强心理素质, 加强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7.加强突发损伤处理能力, 避免错误操作导致伤情加重。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河北省大学生参与冰雪项目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参与冰雪运动的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主要原因在于防范意思不强、损伤知识了解不足、训练强度安排不合理、运动前热身活动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欠缺等。

(二) 建议

通过对河北参与冰雪运动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能有效减少参与运动的大学生发生损伤的概率。冰雪项目属于高危险性的运动, 损伤的发生是多变复杂的, 为了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 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 充分做好训练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控制训练强度, 同时要加强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高防范意识。

大学生是推广冰雪项目的重要载体, 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冰雪运动能力是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冰雪项目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冰雪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高, 这也是由于冰雪项目专业性较强、运动环境较复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河北省参与冰雪项目大学生进行研究, 分析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能有效减少参与运动的大学生发生损伤的概率。为了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 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 充分做好训练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控制训练强度, 同时要加强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高防范意识。大学生是推广冰雪项目的重要载体, 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冰雪运动能力是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冰雪项目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冰雪运动,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方勇, 荆立新.冬季项目运动员运动性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10, 32 (4) :51-54+62.

[2] 于洋.羽毛球运动损伤的探究与对策[J].体育与艺术研究, 200 (5) :204.

[3] 赵斌.运动损伤与预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程系列教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 钟进聪, 王震.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4 (1) :109-111.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5篇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能够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掌握平抛运动规律,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教学建议:本章学习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研究了两种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其实,该章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运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本节课再次梳理,让学生掌握本章的概念和规律,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曲线运动

主题1:小船渡河

问题:如图甲所示,一条河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为L,各处水流速度均为v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现要坐船渡过这条河流。

(1)若要以最短时间过河,应该怎样调整船头方向? (2)若以最短时间过河,渡河的时间是多少?渡河过程船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3)若以最小位移过河,应该怎样调整船头行驶方向?请用图示来表示。 解答:(1) 如图乙所示,船头应垂直于河岸。 (2)渡河最短时间为t=,渡河过程船发生的位移s=v合t=t=。 (3)欲求小船渡河的最小位移,需分v水v船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v水v船,则v水和v船的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指向河岸,小船不能垂直过河。船的实际航线为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v合)方向,则v合、v水和v船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根据矢量合成法则可知,以v水的末端为圆心、v船大小为半径画圆,由v水的始端指向圆上各点表示的矢量就是合速度v合,如图丁所示。

知识链接:小船渡河问题要点有①渡河时间只取决于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②渡河位移只取决于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方向。

主题2:圆锥摆模型

问题:圆锥摆的结构特点为在一根质量和伸长可以不计的细线上,系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设摆球的质量为m,摆线长为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摆球的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频率为f。

(1)摆球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少? (2)摆线的拉力多大? (3)摆球运动的周期是多少? 解答:(1)摆球的向心力为F合=ma=mgtan α=m=mω2Lsin α=m()2Lsin α=m(2πf)2Lsin α 向心加速度为a=gtan α==ω2Lsin α=()2Lsin α=(2πf)2Lsin α。 (2)摆线的拉力

有两种基本思路:当α已知时,F=;当α未知时,F==mω2L=m()2L=m(2πf)2L。 (3)摆球的周期

设悬点到圆周运动圆心的距离为h,根据向心力公式有T=2π=2π。 知识链接:圆锥摆的周期公式T=2π,圆锥摆的周期T仅与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到悬点的距离h以及当地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摆球质量、绳长L、摆角α无关。拓展

一、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

1.如图甲所示,用船A拖着车B前进,若船匀速前进,速度为vA,当OA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则: (1)车B运动的速度vB多大? (2)车B是否做匀速运动? 问1:以小船为研究对象,小船的运动为合运动,其运动方向朝什么方向? 答1:水平向右。

问2:小船的实际运动产生哪两种作用效果? 答2:一是使绳子运动,沿OA方向伸长;二是以O点为圆心的转动。 问3:车B的速度与绳子运动的速度是否相等? 答3:相等。

【解析】船的前进速度vA产生了绳子的下拉速度v1(沿绳的方向)和绳子以滑轮为轴的转动速度v2两个分速度,车前进的速度vB取决于由于船前进而使OB绳变短的速度。

(1)把vA分解为一个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v1和一个垂直于绳的分速度v2,如图乙所示,所以车前进的速度vB应等于vA的分速度v1,即vB=v1=vAcos θ。

(2)当船匀速向前运动时,θ角逐渐减小,车速vB将逐渐增大,因此,车B不做匀速运动。 【答案】(1)vAcos θ (2)不做匀速运动

【点评】物体间通过绳连接而使运动互相关联的运动被称为牵连运动,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在绳的方向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解题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确定合速度,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就是合速度。 第二步:确定合运动的两个实际效果。一是沿绳方向的伸长或收缩运动,改变速度的大小;二是垂直于绳方向的旋转运动,改变速度的方向。

第三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画好运动矢量图。

拓展

二、抛物线方程的应用

2.如图甲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

(1)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问击球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够使得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2)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无论水平击球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一高度。

问1: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时间t为参数,平抛运动的位移方程是怎样的? 答1:x=v0t,y=gt2。

问2:如果消去时间t,得到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答2:如果消去时间t,得到抛物线方程y=x2。

【解析】(1)以抛出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乙所示

当击球速度较大时,可以保证球不会触网,但可能出界,设刚好压界时击球速度是v1,则抛物线方程为y=x2

边界点P在这条抛物线上,由题意可知,P点的坐标为P(12,2.5),代入方程即可解得v1=12 m/s 当击球速度较小时,可以保证球不会出界,但可能触网 设刚好触网时击球速度是v2,则抛物线方程为y=x2

网的最高点Q在这条抛物线上,由题意可知,Q点的坐标为 Q (3,0.5),代入方程解得v2=3 m/s 因此,击球速度3 m/s

这就是说,网的最高点Q,以及边界点P同在一条抛物线上, P、Q两点坐标为P(12,h),Q(3,h-2) 将P、Q两点坐标代入可得h=122 , h-2=32,二式相除,消去v0,解得h=2.13 m 因此,当击球高度小于2.13 m时,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 【答案】(1)3 m/s

拓展

三、对类平抛运动问题的分析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b,宽为a,倾角为θ,一物块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而从右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

问1:小球在斜面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答1: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 问2: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答2:合力为F=m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问3: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具有怎样的关系? 答3:垂直。 问4:能否将小球的运动看作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答4:能。

【解析】物块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没有运动,物块沿斜面方向上的曲线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斜面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在沿斜面方向上:mgsin θ=ma1,得a1=gsin θ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x=a=v0t 沿斜面向下的位移:y=b=a1t2 由上式解得:v0=a。 【答案】a

【点评】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恒定且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类平抛运动。 类平抛运动也是命题热点,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与平抛运动一样,只是加速度a不同而已。在解决类平抛运动问题时,方法完全等同于平抛运动的解法,也是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①需满足的条件为受恒力作用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②确定两个分运动的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分别列式求解。

拓展

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4.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管内,a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b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问1:小球a、b离开A点后做什么运动? 答1:平抛运动。

问2:小球a、b离开A点后的运动时间是否相等? 答2:相等。

问3:a球离开A点前在A点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b球呢? 答3:a球离开A点前在A点受到的合力大小是F合A=mg+3mg=4mg,方向竖直向下。B球受到的合力F合B=mg-0.75mg=0.25mg,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两个小球在最高点时,受重力和管壁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离开轨道后两球均做平抛运动,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之差。

对a球:mg+3mg=m,解得:va= 对b球:mg-0.75mg=m解得:vb=

a、b两球离开A后做平抛运动,落地点间距设为Δx,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Δx=(va-vb)t 2R=gt2 解得:Δx=3R。 【答案】3R

【点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这类题的特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最高点的速率最小,最低点的速率最大。在最低点向心力肯定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在最高点,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

下,但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物体的受力情况,由哪些力来提供向心力,再对此瞬时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有时还要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很多时候在最高点往往还会出现临界条件,如弹力刚好为零,要注意充分挖掘这些隐含的或临界的条件。

拓展

五、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分析

5.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M=0.6 kg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质量为m=0.3 kg的小球B,A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为0.2 m。若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2 N,为使小球B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g取10 m/s2) 问1:若B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A处于怎样的状态? 答1:A相对转盘静止。

问2:若角速度取最大值,A有离心趋势,此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什么方向? 答2:指向圆心。

问3:若角速度取最小值,A有向心运动趋势,此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什么方向? 答3:背离圆心。 【解析】要使B静止,A必须相对于转盘静止,即A具有与转盘相同的角速度。A需要的向心力由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角速度取最大值时,A有离心趋势,静摩擦力指向圆心O;角速度取最小值时,A有向心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背离圆心O。

对于B:FT=mg

对于A:FT+Ff=Mr或FT-Ff=Mr 代入数据解得ω1=6.5 rad/s,ω2=2.9 rad/s 所以2.9 rad/sω6.5 rad/s。 【答案】2.9 rad/sω6.5 rad/s 【点评】对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不只是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存在,其他许多问题中也有临界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求解一般都是先假设某量达到最大、最小的临界情况,然后分析该状态下物体的受力特点,再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曲线

运动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常见分类: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腰损伤、肌肉痉挛、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以内冷敷,超过24-36小时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1)穿合适的运动鞋;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做准备活动。

2、肌肉拉伤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准备活动

量力而行

不用力过猛

注意保暖

拉伤后

重新锻炼

3、韧带损伤

易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 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如何预防:用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场地要平整

4、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发病率高.

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预防: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2) 强度太大;

3) 场地坚硬,不平整;

4) 未彻底放松。

5、骨折

表现: 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6、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及

寒冷的刺激等

预防: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针对性伸展练习

3) 做准备活动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 做准备活动

4 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5 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6 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7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 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9 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10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11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12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

常见的运动损伤教案范文第1篇1 导致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1 训练目的不明确在校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做事热情高但易冲动, 还没有考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