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之间的关系,然后对财政税收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税收的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最后围绕着市场资源合理分配、强化社会设施建设、科学调节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经济結构、解决市场就业问题、增强市场出口贸易六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市场经济发展受财政税收的具体影响,以此逐渐展现出财政税收的重要性,为相关人员提供充分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政税收;经济结构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财政税收体系也不断完善。通过对税收与市场的有效分析,以此明确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促使我国不断加强财政税收,提出合理的税收政策。继而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起到较大的作用,逐渐增加市场的发展速度,合理利用市场资源,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提升。

一、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之间的关联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资源发挥着较大的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该背景下,逐渐出现财政税收政策,能够有效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可对我国收入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助于我国社会项目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也可起到较大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可有效为税收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逐渐完善财政税收内容,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税收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充分满足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标准。并且,在开展税收工作中,还应当确保市场价格在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此,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通过逐渐发挥两者的自身价值,可有效为社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政税收的主要特征

(一)无偿性

财政税收是我国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特征,无偿性就是其特征之一。我国在进行税收工作时,通常会将收取的税款上交到国家,由国家对税款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在税收的过程中,具有无偿性特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无相应的报酬。并且,在税收工作中,通常不需进行偿还,而是将其看做对公共服务的补偿,以此充分展现出税收工作的相对属性,有助于财政部门达到良好的税收效果。

(二)固定性

在财政税收工作中还具有固定性特征,在税收过程中,我国通常会制定详细的税收政策,对各个环节均提出具体的要求,以此财政部门需按照具体的标准开展税收工作,有效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同时,在税收的过程中,通常会为特定的对象进行征税。并且,充分明确征收的比例,由于对象的不同,税款征收的数额也不相同,均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税收,继而能够充分保证我国财政税收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重复征收的现象,极易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因此,财政税收的固定性,可有效对税收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充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继而体现出我国税收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稳定性,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制性

在开展税收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部分企业逃税、漏税的现象,造成税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以此针对该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制度,充分展现出财政税收的强制性,纳税人应当不断履行自身的职责,定期上缴相应的税款。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大对税收工作的控制力度,结合税收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明确具体的税收内容。针对出现违法的现象,加大对违规人员以及企业的处罚。在强制性的规定下,可有效促进我国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不断将其应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的长远发展,增加市场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三、市场经济发展受财政税收的具体影响

(一)市场资源合理分配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开展税收工作,可有效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的整体水平,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在我国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均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整体发展需求,以此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由于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致使市场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此,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通过对税收工作的调节,以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我国税收工作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分配。同时,通过对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此可采用相应的对策,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整,利用财政税收,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逐渐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开展税收工作的过程中,还需对市场经济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目前市场的具体情况,从而设定合理的价格,避免产生较大的财富差距。并且,在税收工作的开展下,还可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我国市场经济能够达到平衡的效果,在财政税收的影响下,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扩大市场发展规模,以此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社会设施建设

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中,还会充分影响我国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税款征收后,财政部门通常会将其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继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现出良好的社会风貌。为此,在财政税收自身特征的作用下,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渐采用税收方式,收集大量资金,以此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不断建设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其中,征收的税款也经常会应用在民生中,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当前,财政税收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人们对税收政策也有着较深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我国税收政策,定期缴纳指定的税款,有效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同时,在市场发展期间,财政税收也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在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均能体现税收的内容,通过利用税收的强制性,可有效促使公共服务得到良好的建设,社会市场发展体系逐渐完善,从而可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且,在税收工作的进行下,可充分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市场发展难度,有效保证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达到公平公正的状态,以此提高社会的发展质量以及效率,加快社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实现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目标。

(三)科学调节市场需求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市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税收工作,不断利用税收方式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各方达到平衡的状态,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调节,防止出现失衡的情况,影响市场的发展效果。以此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当出现需求过剩时,财政部门需积极开展税收工作,制定紧缩性的策略,完善货币政策内容,结合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当前税率。并对税收的比例做出适当的调整,由此能够确保市场需求达到良好的调节效果,对市场需求进行的充分抑制,避免降低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同理,当市场需求出现不足时,财政部门也需利用税收的方式,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采取扩张性策略,降低税率,并针对相关项目采取减免税款的政策。同时,还可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标准,完善财政税收机制,对减免税款的项目进行明确规划。由此可充分带动人们的消费,增加企业的实际收入,为市场发展提供较大的动力,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加活跃,以此使供求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平稳状态,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优异条件。

(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当前,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经济结构方式,致使市场经济发展不断落后,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其发展效率逐渐低下。因此,我国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应当明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了解当前市场的运行现状。通过对其市场的整体分析,以此得到准确的结论,财政部门采取税收的方式,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由于财政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继而在调节经济结构时,可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内容,并对税收工作进行逐渐优化。针对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财政部门可制定相对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可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流动。并且,在资金的运用下,可有效为企业发展提供较大的支持,使其不断进行改革,转变当前的发展战略,充分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同时,在税收政策应用下,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价格,避免产生较大的利润差距,从而不断丰富市场中各类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并对其进行不断拓展。由此可有效提高市场经济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解决市场就业问题

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包含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对市场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市场就业方面,财政税收对其起到较大的作用,在我国市场运行过程中,就业是市场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市场就业率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在税收政策下,能够充分促使各个行业得到良好发展,以此能够及时解决当前市场中的就业问题。通过对市场就业率的充分分析,逐渐了解就业问题的具体原因,继而相关部门不断利用财政税收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加快问题的处理速度,改善当前市场就业趋势,逐渐提高市场就业率,从而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在对税收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有效增强市场就业,如,当对税收进行减少征收时,可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由此使其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前景,继而对人员的需求也开始上升,此时企业会招收大量的专业人员,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从而能够轻松解决市场就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充分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六)增强市场出口贸易

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影响我国经济的提升的关键要点。由此,我国加强对出口贸易的关注,实时了解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出口贸易中,还可利用财政税收的作用,对出口贸易进行充分调整,当降低税收时,则会使出口税逐渐下降,企业可少交相应的税款,增加企业的出口贸易利益。并且,在对财政税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可有效增强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促使市场经济逐渐活跃,提高市场经济水平,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使我国地位得到迅速提升。为此,在财政税收的支持下,可有效发展我国出口贸易,提高出口贸易额,增强我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合理解决市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能够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推动我国各个领域的全面提升。通过财政收税,可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继而促进市场的整体发展,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国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通過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有效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加大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视,其中,通过对财政税收的调节,可对市场经济起到较大的影响力。因而,财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税收的优势,完善市场各个领域,不断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解决市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继而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秋芬.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点[J].中国中小企业,2020(08):172-173.

[2]钟文富.简述新形势下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2020(17):237-238.

[3]刘茜.浅谈财政税收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影响[J].知识经济,2020(13):31+33.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我国经济不可避免的也遭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本文首先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然后就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应对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高风险次贷产品的创新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推出,使得那些没有充分财力且信用欠佳的人实现购房梦想。大多数“信用一般”的购房者在申请次贷时,并没考虑未来会按计划还贷,他们关注的只是房价的涨跌。只要房fir&涨,他们就可以再融资借新还旧,或将房屋套现获利偿还贷款。而一旦房价持平或下跌时,这些贷款就可能变成高危品种,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这种近似赌博的次贷产品极大的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

(二)住房抵押贷款限制过于宽松

房地产市场火热时,房地产金融机构就容易产生过度放贷的冲动。在对优质客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之后,部分机构就把目标瞄准了那些没有资格申请优质贷款的潜在客户。许多经纪公司在高利益的驱使下,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任何有关偿还能力证明的情况下购房。

(三)评级公司的非客观性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一环,信用评级是投资者了解证券风险和收益的重要途径。评级公司的职责就是对证券的风险与收益发表独立、客观的意见,帮助买方了解证券的真实价值,理性的评估投资风险。但事实上信用评级机构往往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以承揽更多的业务,主观上降低了产品的信用评级标准。

(四)不断上升的基准利率

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使得以浮动利率为主的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不断提高,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信用风险也逐渐暴露。次贷申请者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也良莠不齐,当他们发现无力还贷的时候,拖欠和违约也就不可避免。即使一部分购房者有能力继续维持还款付息,但利率的上升也会削弱其提前偿付的意愿。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晌

美国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购买国,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贸易需求减少,我国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同时,次贷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出口增速就会下降5%-6%。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还会进一步下降。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

美联储为了逆转经济衰退,不断下调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这与我国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而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这将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人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另外,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层层壁垒

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最近,美国叉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企业的利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频繁出现。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一)扩大内需,减少出口贸易依存度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过度依靠贸易推动经济的增长,会增大国家的经济风险。一旦贸易伙伴出现动荡,必将为之付出惨痛代价。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逐步将以外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以内需为主来拉动经济增长。

(二)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有近2/3的出口贸易集中在欧盟、美国、香港,日本。这反映了我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性,对少数几个国家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我国经济体系容易受这些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我国在对发达国家市场均衡、深层次开发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以此来规避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出口商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粗加工产品为主。而R国外市场需求低迷或者发动反倾销,则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采用降低或取消其出口退税的办法,严格控制这类产品的生产、出口;尽可能多地出口加工度高、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这样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能够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各种贸易壁垒。

(四)稳定人民币汇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的恶化,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美元贬值还将持续。然而,从目前的形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旺率,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次贷危机的政策工具。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欧美国家实行的 “再工业化”政策,旨在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复苏。此政策将影响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意识到产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的发展策略会渗透在对外贸易发展政策上,所以文章通过研究山东主要贸易对象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试图寻找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再工业化;产业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81

1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11后危机时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

(1)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制定新的贸易规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哈谈判始终未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涌现出的大量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而受损,出现了不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变化。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实施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从而维护了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和地位。此时,美国着力推进并扩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其视作通往FTAAP(亚太自贸区)的桥梁,以实现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最终目的。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经贸依存度很高,美欧之间签订自贸协议的想法由来已久,对当前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和债务危机之下的欧盟而言,两者的合作意愿愈加强烈,TTP终于被再次提上日程。欧美国家意图通过贸易规则重构多元化的路径,强力推动新的经贸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霸主地位。

(2)多措施力促“再工业化”。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由过去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到现在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过去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创新和升级核心技术上,将制造环节外包委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完成。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就业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政府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并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3)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明显。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比以前有所下降。處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与保护,美国正转向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与中国的进出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于是我国是美国实行贸易壁垒重点打击对象。美国实行“双重标准”,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产品进行各种壁垒的限制。美国对华贸易实行保护政策使得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这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发展极为不利。

12欧盟对外贸易政策

(1)服务业层面。欧盟服务业的比重在全球贸易中只占到20%,究其原因是贸易壁垒的问题。例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服务贸易所产生的关税平均比制造业产品关税高20%,同时还面临了准入、开放等贸易壁垒。因此,欧盟采取措施是:一方面,向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贸易伙伴争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在贸易协定中寻找必要方式避免这些新兴服务业遇到新的壁垒。

(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欧盟国家都不会选择对本国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

(3)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贸易促进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服务,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欧洲尤其是德国特别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完善,积极促进在全球范围建立一个能为本国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络,进而为德国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了产品咨询服务、法律和关税的咨询服务、当地市场和经济的分析服务、商务咨询服务等。鉴于大型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强,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将服务的对象聚集在中小企业的身上。通过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4)与亚太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就目前世界经济环境来看,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上述經济形势下,欧盟努力增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与亚太国家进行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缔结自贸协定将是欧洲国家未来工作的重点。欧洲国家主要目的是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更希望在新形势下新的经贸规则下保持乃至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贸权益。

2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21处理环境和贸易的关系

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欧盟坚持为了环境保护,可以实施限制措施,但同时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引入非歧视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使得限制的措施是合理的非歧视的。当环境和贸易出现争议时,采用双轨渠道来协调,即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

政府对贸易的管理和干预是为了给贸易企业创造正常的活动和竞争条件,因此政府都不直接对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补贴或优惠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阵地。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总之,山东要学习欧盟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因素的能力。

23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除了政府机构的服务和调控之外,行业协会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欧盟各国的行业协会作用明显,为本地区产业的发挥起到信息服务与咨询的作用,尤其是德国,大多数企业主都会加入行业协会。各协会会定期举办讲座和报告会,发布产业最新信息,行业内企业交流和咨询。山东的行业协会所起的在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咨询方面做得还不到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4熟悉WTO 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惯例

金融危机以来,山东的出口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究其原因是对WTO规则和各国的法律不熟悉。从政府层面,山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目标、进出口管制措施,使之与国际接轨,维护本地区的利益。从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认证,获得在国际市场通行的证明。在面对歧视性的贸易壁垒时,也要运用规则、惯例进行积极抗辩,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仲裁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25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增强贸易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技术创新能力是各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资质。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研技术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

总之,新经济常态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放缓,山东乃至全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美国、欧盟作为山东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在两个地区的竞争力。我们讨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改革等,主旨目标是增强我国经济对内对外的竞争力。但我们不能忽视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对外贸经济的直接影响,因此,立足欧美地区外贸政策的研究,能够为对外经济方式转变路径选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晔,倪昕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持续增长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

[2]将为清美国对外贸易新思维[J].世界贸易,1997(3).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建议

引言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出现在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所作的研究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贸易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为稳定持久的经济关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发展着引力模型。

1.国内研究概况。谷克鉴(2001)基于引力模型研究了影响贸易量的因素,通过对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认为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应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型推动变量。盛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分析得出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史朝兴、顾海英(2005)则把对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进展分为调整解释变量和解释边际效应两个阶段,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郝景芳(2012)在数据、自变量、计量统计方法的选择上做出进一步拓展,力求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完整度,为引力模型在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国外研究概况。Egger (2000)主要讨论了在面板数据中分析固定效果模型和随机效果模型两者的优劣,较之基于截面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有很多优点。Evans (2003)认为,很多因素可引起边境效应,如关税、管制、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两国产品的替代等。Silva和Tenreyro(2006)注意到大量的引力方程采用对数线性化的方法,这种方法会产生一定误差。在前者基础上,Henderson和Millimet(2008)进一步探讨了线性计量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更加支持对数化后的线性形式估计方法。

一、模型建立

本文研究了近十年中应用引力模型研究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新进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并联同中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下模型:

lnXij=lnC+α1lnYiYj+α2lnDij+α3ASEAN+α4APEC+α5WTO+ε

其中,Xij是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与Yj分别表示i国与j国的GDP,Dij是i国与j国的距离,常用两国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结合中国自身情况,目前参与的关贸协定最为主要的即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上三个虚拟变量皆为衡量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改善作用。α1、α2、α3、α4、α5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二、中国的对外贸易研究

1.数据选取。本文模型的样本选取的是2012年中国和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截面数据。这30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地,并且它们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5%左右。中国和这30个贸易伙伴2012年的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额)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和各个贸易伙伴的2012年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www.worldbank.org.cn)。中国和各贸易伙伴的空间距离指中国的首都北京和各贸易伙伴(不包括地区)的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①该数据来自网站www.indo.com中的“距离计算器”(Distance Caculator)。APEC、ASEAN、WTO是虚拟变量,当贸易伙伴属于该关贸协定组织成员时赋值为1,否则为0。

2.实证分析。利用对数化后的引力模型公式及SPSS软件,采用OLS回归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lnXij=5.5422+0.645lnYiYj-0.423lnDij-0.390ASEAN+0.391APEC+0.139WTO

(2.84) (6.556) (-4.058) (-3.404) (3.634) (1.440)

另,R2=0.803,F=19.560,Sig=0.000。

从以上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决定中国2012年外贸状况的重要因素确实是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GDP总量)、空间距离和贸易制度等,而且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外贸规模的基本情况。

结论与建议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国际贸易上,中国是数量大国却是结构弱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要想推进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在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推动加工贸易升级。

2.实现贸易平衡发展。多年以来,在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引导下,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出口而冷落了进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被忽视了。由于中国对美国等国存在大额贸易顺差,在实际贸易中就产生了许多摩擦和纠纷。我们必须实施进出口平衡贸易战略,重视进口、实现贸易平衡,从而推动贸易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努力规避贸易壁垒。从模型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一些贸易伙伴的出口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阻碍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可以考虑和这些国家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通過区域合作来消除壁垒,扩大出口,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4.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宗旨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它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中国在今后要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强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2]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

[3] 史朝兴,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3).

[4] 赵立萍.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研究[J].经济论坛,2012,(11).

[5] 郝景芳,马弘.引力模型的新进展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2).

[责任编辑 王晓燕]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转变与深化,以求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加强同各国的协作与发展,从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实施的现状,阐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对策,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关键词】对外贸易 战略调整 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战略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自加入WTO 之后,我国逐年降低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开始大范围加入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给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以沉重的打击,美元贬值、国内产品成本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使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对外贸易战略的科学适时调整尤为重要。

一、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现状

所谓贸易战略是指一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中有关于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内容,是一国或地区政府对一定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结构”目标及相应措施的战略性决策[1]。可见,一方面贸易不仅体现了各国政府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规划与设想,更是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对对外贸易进行宏观干预,以此来引导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自1949 年至今先后进行过三次对外贸易战略调整,为当时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速度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结构方面的优化也有所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贸易方式更加灵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减少,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货物贸易在快速增长。2.对外贸易主体结构趋于合理,逐渐降低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搭理扶持民营企业。3.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升级,进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4.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与发展原有贸易市场的过程中,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地区等进行扩展,进一步改善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格局。

显然,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所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1.粗放式出口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高耗能、高耗原材料为基础的粗放式出口经济增长,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陷入“资源、能源陷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阻碍。2.出口产品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我国对外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偏低,使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3.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逐年持续扩大。多年来政府对国内外企业实施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等政策,国内过度投资导致诸多行业生产过剩,国内产品供大于求等等问题都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逐年增长。4.对外贸易伙伴发展的不平衡,对象分布不合理。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是十分景气,发展中国家尚还可以,而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显然不足,贸易对象分布失衡。5.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政府宏观调控关注不够、力度不强,使外贸企业容易受国际市场影响,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及竞争力有待提升。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对策分析

目前,各国经济仍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不试适应当前及未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需要的战略必须加以调整完善。

第一,平衡全球贸易合作伙伴战略安排。当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必须在寻求与发达国家、发达区域合作突破的同时,加强与非洲、拉美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市场布局。

第二, 进一步调整出口战略。加大对机械电子产品和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扶持,逐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的扶植政策,从而迫使中国相关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将国内经济建设优势推广到国际合作和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在隧道、桥梁、水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可以将领先技术推过到其他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将国内经济建设优势转变成国际竞争优势,为中国国际经济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解决国内变产能过剩困境,积极推行商务外交战略。中国目前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要从全球市场的角度去平衡解决,将国内结构调整与国际市场拓展相结合,同时依靠积极的国家商务外交战略,变产能过剩的国内发展困境为全球竞争优势[2]。

第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国家政策对产品技术的诸多遏制,我国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十分低下。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第六,提高外贸企业抗御风险能力。近年来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给我国敲响了警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自身要坚持创新发展,形成本企业的优势。在开展對外贸易合作时重视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避免在多变的世界贸易大环境中因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政府也要做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工作,在进出口贸易政策调控上加以改革完善,让外贸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有所保障。

近年来,部分发达经济体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泥沼,能源革命、地缘政治纠纷、全球贸易规则作用弱化等问题愈演愈烈,如不能得到尽快合理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还会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的整体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正处于特殊时期,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现状,及时对形势做出客观清晰判断,采取相应战略措施加以以应对,以便于积极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以期在未来的国际经济中谋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 中国市场 2013年第46期

[2]黄志凌.我国宜尽早调整对外经济战略.[J] 经济参考报.2014 年2 月24 日第 008 版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主要围绕在四个方面:一是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二是贸易政策对跨国界环境污染的影响;三是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四是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协调问题。不过,上述研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的,因此,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对外贸易 环境问题 关系 综述

自上世纪70年代Baumol(l971),Markusen(1975)等人发表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的文章以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已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已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际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有害论,第二种是有益论,第三种是模糊论。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有害论。这种观点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消极的。Conrad(1993)和Kennedy(1994)在他们创立的三国垄断模型中,假设两个国家只有一个垄断厂商,它们出口全部产品在第二国进行古诺竞争。两个厂商的生产活动都产生污染,并对本国造成污染损害。当两国政府只能通过征收排污税或制定排放标准来控制污染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单边政策是“环境倾销”。这一结论意味着在古诺一纳什均衡下,两国政府都将使用环境政策补贴本国厂商,并不断降低环境标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向下竞争”,竞争的结果,三国的环境都遭到破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的破坏性更为突出。Chilchilnisky(1994)认为,在私有产权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自由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破坏,从而对全球环境构成进一步的威胁。

2.有益论。自由贸易主义者(如Anderson.k,BIackhurst.R,Williams.M)则认为,贸易不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自由贸易不但不与环境相冲突,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他们提出了“经济发展决定论”,认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有助于实现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够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Matthew A.Cole,1999)。自由贸易通过提高收入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改善环境,还有助于增加有利于环保的清洁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另外,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消除那些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如补贴和税收等,而这些措施都被证明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Hector Rogelio TorreS,1999)。

3.模糊论。这种观点认为,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是模糊的。横向来看,自由贸易对发达国家的环境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有害;纵向来看,自由贸易在收入水平高时对环境有利,在收入水平低时对环境有害。Grossman和Krueger(1993)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时,把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三部分: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在于这种影响是三种效应之和,而不是单独某一种效应。Grossman和Krueger(1993),Bhagwati(1993),KeydicheStevens(1993),Runge(1994),以及Dean(1997)还进一步确定了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分水岭,即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积极作用将超过规模效应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Copeland等(1994)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南部国家,将发达国家视为北部国家,利用南北模型对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对清洁环境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从理论上讲,正的技术效应可以抵消负的规模效应。由于对于北方国家来说,结构效应为正,因此,贸易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而在南方国家中,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会超过技术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贸易加剧了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

二、贸易政策对跨国界环境污染的影响

Baumol(1971),Markusen(1975)和Rauscher(1991)认为,利用贸易政策控制跨国界环境污染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Maestad(1998)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他首先假定,制定并实施相关贸易规定的同时征收完全庇古税;其次假定外国的环境政策不变。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建立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表明,当一国不愿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时,通过对他们的贸易进行限制能够提高全球经济活动的效率。

许多研究集中在贸易限制如何解决进口产品的外部效应问题以及如何使用贸易限制手段,通过控制“免费搭车”行为,以实现国际环境协议规定的目标。Pearce和Warford(1993)把单向外部性分为消费外部性和生产外部性两种情况。GATT认为,当进口产品存在外部性时,只有福利的净收益是正的,并且是以最小成本达到的时候,才能采用贸易限制手段。Pearce和Warford(1993)认为这种要求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费用有效性不一定是与对于GATT所要求的条件(即贸易限制必须是保护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相对应的解释,也就是说,GATT原则可能认为可以采用更昂贵的措施,只要它是值得的;第二,要求一项贸易限制措施不能对其它国家有歧视性,这不符合效率的原则。因为在“污染者付费”原则下,根据所造成的损失对不同的进口产品采取歧视性手段可能是最优的。GATT也赞成对这些产品实行与国内同类产品相同的税收,因为这种外部性效应的产生来自于产品的消费而不是其生产过程。

三、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关于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国较高的环境标准会减少本国厂商的出口,严厉的环境管制带来的利益甚至有可能随国外市场的丢失而抵销。Pething(1976),Siebert(1977),McGuier(1982),Palmer(1995)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理论辩护,他们认为更严厉的环境管制会成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约束,具有更多约束的相同最大化问题只能导致同样或更低的利润。

第二种观点认为较高的环境标准对本国商品的出口没有什么影响或影响不明确。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2001)通过引入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扩展了Copeland和Taylor(1994)南北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环境政策差异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当国家间资本与劳动差异足够大且资本丰裕国环境政策更为严格时,它仍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三种观点的代表Porter和Linde(1995)认为,如果将环境管制与出口贸易的讨论置于动态的分析框架之下,即考虑到环境管制变动下生产技术、产品和生产过程改善的可能性,环境管制虽然暂时增加了厂商面临的限制条件,但它同时也给了厂商改革的动力,最终不仅不会限制出口,反而还会提升出口结构和增加出口。

四、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协调问题

贸易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冲突集中为究竟是利用贸易政策工具还是利用单边环境规制来实现环境目标。对采用贸易政策来协调环境问题还是直接采用环境政策,一些学者各持不同的观点。

反对采用贸易政策工具的学者认为,大多数环境问题并非产生于国际贸易,而是源于市场失灵,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目标并非贸易措施,而是对消费或生产进行干预或者界定明晰的产权。因此,运用贸易工具以恢复比较优势是不合适的。

赞成采用贸易政策工具以实现环境目标的学者却认为,贸易工具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跨境污染的有效途径。Whalley(1991)认为,对国际环境公约的道德承诺并不能保证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涉及的主要是公共物品,“搭便车”行为很可能会削弱为控制环境恶化而付出的努力。但如果将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考察,“搭便车”的行为动机便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Whalley认为贸易工具有助于实施环境公约。

五、评价

随着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关于它们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丰富得让人应接不暇。受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并且在由于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数据及模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的分歧很大,而且不具有可比性和普适性。除了分析方法上的不统一,贸易与环境理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还表现在:

1.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有说服力的解释,特别是贸易与环保互相影响的机制上,所依据的理论框架比较简单,得到的结论比较模糊。

2.理论研究多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使得结论的普遍性值得怀疑。

3.数据的缺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据的缺乏削弱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可信度,而且数据可靠性的差异也使得结论变得难以确定。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还是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第一,多数学者认为贸易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在无正确的环保政策配合的情况下,贸易会扩大市场失灵的效果而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扩大贸易的正效应而减少其负效应;第二,多数学者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考虑规模方面的影响,更应该考虑结构和技术方面的影响;第三,环境措施对贸易的影响也应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事实上,从国际范围比较来看,环境措施越严厉,其出口也越多,产品的质量也越高。因此,从长远看,环境措施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环境,也有利于出口。

我国在贸易与环境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当晚,研究深度也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的水平还不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的数据收集也相对落后,给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由于我国的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三,再加上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可以这么说,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应该更加重视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了。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已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Antweiler,W.,Copeland,B.,and Taylor,S.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877-988.

2.Bhagwati,jagdish..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An Overview[J],in New Dimensions in Regional Integration.Jaime de Melo and Arvind Panagariya,eds.1993:22-51

3.Baumol,W.Environmental Protecion,International Spillovers,and Trade[M].Stockholm: Almkvist& Wicksell,1971.

4.Chichilnisky,Graciela.Norh-South Trad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4):851-74.5

5.Conrad,K.Taxes and SUbSidies fOr P011ution-Intensive lndustrieS aS Trade P01icy[J].,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3 25:123—135.

6.COpeland,B.,andTaylor,S.NOnh-S-

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J].Quanerly JOUITlal Of EconomiCS,1994,109:755—87.

7.Deau J.TradeandtheEnVironment:aSurveyOftheLiteratlire[A].In:LowPed.InternatiOu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M].New York: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992.15~28.

8.Grossman,G.and Krueger,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n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in:Peter M.Garber(ed).The MexiCO U.S.Ftee Trade Agreementr[M]. Cambridge and LondOn:MIT Press,1993.

9.Kennedy,PEquilibrium POllUtiOn Taxes in Open EconomieS With lmperfeCt Competionr[J]. Jotlm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49-63.

10.KeydiChe,Stevens.The Environment EffeCt Of Trade[J],Joumal Of World EconomiCS,7,1993,

11.Maestad,O.Timber Trade RestriCtions and TropiCal DefOrestatiOn:A Forest Mining Approach[J].Resource and EhergY EconomiCS,2001,23:111-32.

12.Markusen,J.IntematiOualEXtelnalitieSandOptimalTaxStrncturesr[J].JournalOf InteITlatiOnalEconomiCS,1975,5:15-29.

13.MCGuire,M.RegUlatiOB,actOrRew ardS,and Intemational Trade[J]JOUlTl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2,17:335—54,

14.Palmer,K.,Oates,W.,and POnney,P.Tighten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S:The Benefit-COSt or the NO-Cost Paradigm[J] Joum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 (4):119-132.

15.Pearce,D.and WarfOrd,J.World

WithOUt End:Economics,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OevelOpment[M].Londoil:Oxford Univetsity Ptess,1993.

16.Pethig,R.P011UtiOn,Welfare and Environmental P01iCy i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J].Joum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76,2:160-69,

17.POrter,M.E.andLinde,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m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4).

18.Rauscher,M.Foreign Trade and the Envirobinent,in:Horst Sieben(ed.),Environmental Scarcny:The IntematiOnal Dimension[M].TUbingen:MOhr,1991。

19.RObiSOn,H.1ndUStrial POllUtion Abatement:The lmpact on BalaBCe Of Trader[J].Canadian joumal Of Economics,1998,21(1):187-99。

20.Range,C.FteeTrade,PrOteCted Environment:Balanc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M],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hS Press,New YOrk,1994。

21.Sieben,H.Environmelltal Quality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Kyklos,1977,30,657-73.

22.Whalley,J.Bilate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Quota RestriCted nems:U.S.andMexico in TextilesandSteel[M].NAFTAconferencepaper,Washington,D.C·,Centerfor 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mimeo,1991.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14000)

(责编:吕尚)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

财政危机对外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市场经济与财政税收之间的关系,然后对财政税收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