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精选7篇)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1篇

安全生产知识公共培训试题(公众聚集类A卷)

姓名:单位:学历:联系电话: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C效力。

A.司法B.法规C.法律D.政策

2.《安全生产法》于C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1年11月1日

C.2002年11月1日D.2003年11月1日

3.《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A法。

A.基本B.基础C.行政D.根本

4.《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B发展。

A.安全B.经济C.社会D.国家

5.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单位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A的罚款。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 .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 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A。

A.劳动防护用品B.工具

C.设备D. 原材料

7.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D小时。

A.4B.3C.2D.1

8.深圳市盐田区执行A

A.《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B.《国家工伤保险条例》

C.《深圳市工伤保险条例》D.《广州市工伤保险条例》

9.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A报告。

A.单位负责人B.部门负责人C.安监部门D.消防部门

10.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不报,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最高可以罚款B 元。

A.2 万B.3 万C.4万D.5万

11.消防安全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至少每B组织一次演练。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12.一般行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B学时。

A.12B.24C.36D.48

13.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D。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4.报火警时要沉着冷静,及时拨打B报警。

A.119B.110C.122D.120

15.员工听到警铃声,应立即进行C。

A.紧急集合B.准备下班C.紧急疏散D.等待安排

16.浴室冲凉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防止发生A。

A.一氧化碳中毒B.缺氧C.心脏病D.晕倒

17.乘车安全通行的要求有D。

A.上车后,站稳扶好,不得站在车门口,以防被车门夹伤B.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C.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D.以上都是

18.以下哪项不属于高温天气的防范措施C。

A.出行避烈日B.适当补水分C.多吃水果D.保持足睡眠

19.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只能选用B。

A.烟道式热水器B.强制给排式热水器

C.自然给排式热水器D.直排式热水器

20.《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A。

A.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B.危险原因

C.重大隐患D.以上都是

21.手提干粉灭火器必须C使用。

A.倒向B.横放C.竖立D.以上皆错

22.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A。

A.报警B.灭火C.抢救国家财产D.救人

23.下列哪项C并非任何人都有的消防义务

A.维护消防安全B.预防火灾、报告火警

C.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D.保护消防设施

24.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人员A。

A.疏散B.灭火C.救物D.救人

2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单位给予批评教育,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C责任。

A、行政B、经济C、刑事D、民事

26.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抢救治疗,并经D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的,视同工伤。

A.国家级B.省级C.市级D.县级

27.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B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A.侧面B.上部C.下部D.以上皆错

28.防止踏伤最关键的一招是A。

A.保持俯卧姿势,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不要贴地

B.保持仰卧姿势,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不要贴地

C.保持俯卧姿势,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紧贴地面

D.保持仰卧姿势,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紧贴地面

29.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操作者必须处于A操作。

A.上风向B.下风向C.无所谓D.以上皆错

30.“一畅两会”即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单位从业人员应会扑救初期火灾,会D。

A.组织疏散B.抢救伤员C.扑救火灾D.自救逃生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答对一题得0.5分)

1.以下属于 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法律是ABCD

A.《安全生产法》B.《消防法》C.《道路交通安全法》D.《职业病防治法》

2.《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的义务是ACD

A.自律遵规B.努力工作C.接受培训D.危险报告

3.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BCD

A.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B.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C、醉酒导致伤亡的D.自残或者自杀的4.行人道路安全通行要求主要有ABCD

A.不闯红灯;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等;不进入高速公路行走;

B.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

C.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D.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5.城市燃气主要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气主要危害有BCD

A.燃气有剧毒B.泄漏后遇火源易爆炸C.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后极易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甚至死亡 D.窒息

6.暴雨天气安全预防措施正确的是ABCD

A.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B.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C.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D.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7.客运索道事故类型主要有ABCD

A.悬挂B.碰伤C.摔伤D.坠落

8.以下哪些做法可以有效的抑制传染病ABCD。

A.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B.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C.按规定接种疫苗

D.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9.爆炸可分为ACD。

A.物理爆炸B.气体爆炸C.化学爆炸D.核爆炸

10.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ABCD等。

A.雷击起火B.自燃起火C.使用明火不慎D.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

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在正确答案前“()”内打“√”号,否则打“×”)(√)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护从

业人员安全权益的武器。

(×)2.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造

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民事责任。

(√)3.“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特种作业是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

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5.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具有突发性、凶猛性、讯时性、冲击范围大及破坏力度强等特点,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6.触电急救时,如患者失去意识,并且呼吸和心跳均停止,应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

急救。

(×)7.火灾中死亡的人员绝大部分是被烧死的。

(√)8.大型游乐设施包括过山车、管轨式滑到、各式滑车、各式空中旋转设施等。其事故类型主要有:悬挂、碰伤、摔坏、摔伤、坠落、挤压伤害

(√)9.群体性踩踏事故,是指人员密集场所,由于现场秩序失去控制,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窒息或踩踏致死的事故。

(×)10.公众聚集场所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火灾、爆炸、踩踏事故、急救传染病和自然灾害等。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2篇

A、事物都是联系的 B、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阐述不准确的是( )。

A、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快速超越这个阶段

3、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从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情况是( )。

A、见义勇为 B、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C、有特殊贡献 D、现役军人

4、甲、乙二人均系木材厂的工人,某日为房主搬运木材,午休时,甲说不知这木材能否燃烧,乙说我去试试,说完乙使用打火机去点,结果引燃了旁边的油桶,将房主的房子烧毁。乙对房子烧毁的态度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意外事件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下列生活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表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葡萄酿成酒表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酒精溶于水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烈日下爆裂,表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下列中国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幽州洛阳 B、长安西安 C、大都北京 D、建业南京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这是对质量互变规律再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D。解析: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因此,D项“快速超越”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B。解析:《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A。解析:《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本题中,乙没有希望或者放任房屋烧毁的心态,不属于故意,排除B;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过失犯罪。”乙应当认识到烧木材可能会引起的后果,但是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A正确;D错误;本案例不属于意外事件,排除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D。解析: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烈日下爆裂,表明的是分子随着温度升高而加速运动,导致空气分子间距增大。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3篇

什么是“经济原因类公式”?我概括为“三前提四条件”来方便学生记忆。

什么是“三前提四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因素可以归纳为“三前提四条件”。

(1) 三前提:一是社会是否稳定, 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建立 (即资本主义制度是否确立) ;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调整。

(2) 四条件:一是科技 (或技术) 条件;二是市场条件: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三是资本条件: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时期还是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 资本始终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自由劳动力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主要是雇佣劳动, 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除此之外, 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各国的资源、特定时期国家政策的扶植、国际形势的稳定等。由于前四大条件较突出, 因此我们笼统称为“四条件”, 由此可见“四”是概数。

为开启“历史思维能力”的大门, 我在历史必修Ⅱ学习中应用“三前提四条件”, 以知识点为载体, 以问题导学为抓手, 设计了一组环环相扣、丝丝入理的教学花絮, 让这种学法指导贯穿于高中历史经济史的始终。

教学花絮一:细节设计, “误入藕花深处”。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学生们要接触“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这里我设计了第一计。

师:中国封建社会在明代中期以来 (16世纪以来)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几乎与西方同时, 但是1840年英国还是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没落腐朽的大门, 在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资本主义为何萌芽了却缓慢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 我们哪些缺乏哪些条件?

生七嘴八舌地讨论, 气氛很热烈。

生甲: (总结) 缺政策:封建专制政府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缺资本:商人赚钱买田置地, 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缺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建政府关卡林立, 农民贫困、缺乏购买力, 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缺国内市场;闭关锁国限制海外贸易, 缺海外市场。缺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不能成为自由劳动力。

体味:讲述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等条件, 学生通过一般的常识都会掌握,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老师的第一计, 在潜移默化中会有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以后回答这类问题都会从这几个角度去思索, 习惯性思维能力就逐步形成, 这就叫“误入藕花深处”。

教学花絮二:公式抛出, “沉醉不知归路”。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认为这是抛出万能公式的最佳时机。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与三前提四条件几乎完全吻合, 在这里讲具有典型性特征。

师:今天, 我们讲一个经济原因类的万能公式。

生:啊?历史还会有万能公式?老师快讲来听听。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叫嚷成一片。)

师:“三前提四条件” (15字纲领) 制度、稳定、调整、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 这些词是老师从七句话中提炼的关键词, 只要这些词掌握好, 在碰到必修Ⅱ或任何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原因类的问题时, 可在脑海中思量这些词, 搜罗有关信息, 扩词成句即可。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工业革命的原因中我们能全面运用这个万能公式。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试试找一找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的信息来套用一下关键词。

生积极讨论有关信息, 踊跃发言。

生1: (总结) 制度英国1640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较早确立;资本殖民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圈地运动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用暴力迫使农民与土地相分离,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为技术改革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师:还有吗?

生2:老师, 2011年高考答案就这么多, 还有吗?

师:我们不能被高考答案所累, 高考答案也会有缺失, 我们要有勇气对“权威”挑战。言之有理即可。我提示一下, 能不能从前一节“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中再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内稳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呢?

(有启发, 讨论热烈, 形成结论。)

生3:稳定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对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海军行动已经确立海上殖民霸主地位, 从此无大规模战事, 社会相对稳定。市场18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海外市场扩大;圈地运动使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而手工工场的产量无法满足日益扩展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师 (为他的总结发言鼓掌) :同学们应该体会到万能公式的妙用了吧。

又如在第二天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又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运用“三前提四条件”。

生4 (总结) :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广泛确立;稳定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相对稳定;资本工业革命积累的大量资本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 法拉第电磁感应) ;市场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扩大商品需求。

升华:高考答案有时也有缺失, 如2011年江苏高考第23题第 (1) 问: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答案是:“君主立宪制 (或资产阶级代议制) 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此答案墨守成规, 完全是20032007年旧教材的内容, 新课程推行三年了, 高考题答案仍囿于旧教材的框架, 没有完全与新教材相融合。出题者应增加一个与新课程、新教材内容相关的答案, 即18世纪中后期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 , 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国内相对和平稳定。为什么?因为据课程标准要求, 人民版、人教版教材都介绍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 英国从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对外殖民争夺战就没有消停过, 国内政局相对不稳, 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等不断角逐, 而18世纪中后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帝国, 从此不需大规模的海外战争, 国内政局自然相对稳定, 举国上下忙经济建设, 为继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政局基础。

在平时的经济史学习中, 学生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四条件”并不生疏, 很快能信手拈来。但“三前提”还是第一次全面接触, 所以, 在批判地看待高考答案的基础上, 更激起了学生们对这个经济万能公式的兴趣, 课间课后都津津乐道, 乐于探讨辩驳, 思维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教学花絮三:知识拓展, “惊起一滩鸥鹭”。

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经历“黄金”滞胀高速增长等时期, 其中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更为明显:稳定、黄金、缓慢、滞胀、回升并高速增长、新经济等。由于二战的内容已纳入选修, 很多学生对二战的历史了解并不多, 因此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很多东西无法整合, 这时万能公式配合一定的材料运用就能让学生获益匪浅。

师:二战后至70年代是什么原因使美国经济在战后稳定发展还迅速进入黄金时期?请联系必修Ⅰ、Ⅱ相内容, 用经济万能公式整合其原因。

学生打开书本必修Ⅰ的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必修Ⅱ的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边翻边讨论, 气氛很热烈。

生4:制度各资本主义国家早就确立了, 所以我删除这一点;稳定二战后世界反法西式斯斯联盟胜利, 世界重新获得和平, 政局相对稳定;调整我们在专题六学习了罗斯福新政, 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这种模式发展, 部分推行国有化, 进一步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我概括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生5:资本二战一直远离美国本土, 美国又利用战争大发横财, 战后拥有世界最雄厚的工业和黄金储备, 因而有大量资本;劳动力我认为大量的士兵退伍回家就是劳动力;市场就是利用旧的秩序来倾销商品。

师:市场有些难, 从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一节找一找。二战后的西欧市场美国通过什么来控制呢?联系必修Ⅰ专题九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生6: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扩张市场, “马歇尔计划”虽是欧洲复兴计划, 但美国深层次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市场控制实现对西欧政治控制。科技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切要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头军, 新技术更新换代加速, 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拓展:学生在相互合作与讨论争辩将必修Ⅰ、Ⅱ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不仅于此, 相对博学的男生们有了在课堂上发挥的余地, 他们所提及的士兵退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 帮助教师拓展了班级学生们的知识面, 同时也赢得了同班同学更为钦佩的目光。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也喜形于色:“哦!原来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所学知识如此链接, 我们平时学肯定会相互孤立’的!”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叫道。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4篇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may seem very stable to you.But you might be amazed if you knew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are going on under that surface.

The earth has an outer shell of rigid pieces called tectonic plates (地壳构造板块).The plates include both ocean floor and dry land.Some have whole continents on top of them.The continents on top of the plates are just going along for a slow ride,moving only about four inches per year.But even this small movement causes three types of big interactions.

One type is ocean ridges.These ridges develop in places where two plates are moving away from each other.As the plates separate,hot magma(岩浆)flows up to fill the space.New crust(地壳)builds up on the plate boundaries and causes ocean ridges.These ridges form long mountain ranges,which only rise above the ocean surface in a few places.

Another type of reaction-trenches-occurs between two plates that are moving toward each other.As the plates meet,one bends downward and plunges undemeath the other.This forms deep ocean trenches.The Marianas Trench off Guam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has a depth of more than 36,000 feet.This is the lowest point on the ocean floor.If the leading edges of the two colliding plates carry continents,then the layers of rock in the overriding plate crumple(变皱)and fold.A plate that carried what is now lndia collided with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late that carried Europe and most of Asia.This caused the Himalayas,the world’s highest mountains.

The third reaction is transform faults(转换断层).These faults occur where two plates that are travel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slide past each other.Severe earthquakes can occur.The San Andreas Fault in Califomia is a good example of this type of movement.

36.The word“stable”(paragraph 1)means

A.“a place for horses”.

B.“calm and easygoing”.

C.“steady or firm”.

D.“a collection of animals”.

37.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trenches,the writer gives the example of

A.the sea floor in the Atlantic Ocean.

B.the Himalayan Mountains.

C.Europe.

D.lndia.

38.The San Andreas Fault is an example of

A.a severe earthquake.

B.a California rock formation.

C.two plates moving apart.

D.two plates aliding past each other.

39.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earth is

A.always changing.

B.becoming smaller.

C.moving faster.

D.getting hotter.

40.This passage is mostly about

A.effects of movements of the earth’s plates.

B.different types of continents.

C.the Marianas Trench.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5篇

A brain-dead woman who was kept alive for three months so she could deliver the child she was carrying was removed from life support on Wednesday and died, a day after giving birth.

“This is obviously a bittersweet time for our family,” Justin Torres, the woman#39;s brother-in-law, said in a statement.

Susan Torres, a cancer-stricken, 26-year-old researcher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uffered a stroke in May after the melanoma (黑瘤) spread to her brain.

Her family decided to keep her alive to give her foetus (胎儿) a chance. It became a race between the foetus#39; development and the cancer that was destroying the woman#39;s body.

Doctors said that Torres#39; health was getting worse and that the risk of harm to the foetus finally outweighed the benefits of extending the pregnancy.

Torres gave birth to a daughter by Caesarean section (剖腹产手术) on Tuesday at Virginia Hospital Center. The baby was two months premature and weighed about a kilogram. She was in the 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

Dr Donna Tilden-Archer, the hospital#39;s director of neonatology (新生儿学), described the child as “very vigorous.” She said the baby had responded when she received stimulation, indicating she was healthy.

Doctors removed Torres from life support early Wednesday with the consent of her husband, Jason Tortes, after she received the final sacrament (圣礼)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We thank all of those who prayed and provided support for Susan, the baby and our family,” Jason Torres said in a statement. “We especially thank God for giving us little Susan. My wife#39;s courage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English-language medical literature contains at least 11 cases since 1979 of

irreversibly brain-damaged women whose lives were prolong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developing foetus,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Dr Christopher McManus, who coordinated care 1“or Susan Torres, put the infant#39;s chances of developing cancer at less than 25 per cent. He said 19 women who have had the same aggressive form of melanoma as Tortes have given birth, and five of their babies became ill with the disease.

36 Susan Torres died soon after

A she suffered a stroke.

B she became brain-dead.

C she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D she gave birth to a baby.

37 The pregnancy was stopped because

A the foetus was found seriously ill.

B the risks outweighed the benefits.

C there was no hope to rescue the foetus.

O the Tortes family couldn#39;t afford the expenses any more.

38 Which is NOT true of the baby?

A She was born of a dead mother.

B She was two months premature

C She weighed about a kilogram.

D She was healthy.

39 Susan Torres had been put on life support so

A she could live comfortably.

B she could see her baby.

C she could die without pain.

D she could deliver her baby.

40 The baby#39;s chances of developing cancer were said to be

A about 11 per cent

B around 19 per cent.

C less than 25 per cent.

D close to 5 per cent.

第三篇 Smart Exercise

Doctors are starting to find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that suggests a connection between exercise and brain development. Judy Cameron, a scientist at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studies brai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her research, it seems that exercise can make blood vessels, including those in the brain, stronger and more fully developed. Dr. Cameron claims this allows people who exercise to concentrate better. As she says: ”While we already know that exercise is good for the heart, exercise can literally cause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brai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rain development can even be seen in babies. Babies who do activities that require a lot of move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show greater brain development than babies who are less physically active. With babies, even a little movement can show big results. Margaret Barnes, a pediatrician (儿科医师), believes in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She thinks that many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at children have in elementary school or high school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lack of movement as babies. ”Babies need movement that stimulates their five senses. They need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motion and memory. In this way, as they get older, children will begin to associat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higher learning,“ says Margaret.

Older people can beef up their brains as well. Cornell University studied a group of seniors ranging in age from seventy to seventy-nine. Their study showed a short-term memory increase of up to 40 percent after exercising just three hours a week. The exercise does not have to be very difficult, but it does have to increase the heart rate. Also, just like the motion for infants, exercise for older people should involve some complexity. Learning some new skills or motions helps to open up memory paths in the brain that may not have been used for a long time.

For most people, any type of physical activity that increases the heart rate is helpful. The main goal is to increase the brain#39;s flow of blood. And your brain can benefit from as little as two to three hours of exercise a week.

41 Research by Dr. Cameron seems to suggest that exercise can

A generate new blood vessels.

B change the way a person thinks.

C promote brain development.

D divert one#39;s attention.

42 Margaret Barnes thinks that a lack of movement in infancy can

A lead to learning troubles later.

B cause physical disabilities later.

C stimulate the five senses.

D bring about changes in the brain.

43 The expression ”beef up“ in paragraph 3 means

A ”control“.

B ”strengthen“.

C ”operate“.

D ”encourage“.

44 To be beneficial, exercise for older people should

A be done in a group.

B be done on a daily basis.

C involve great difficulty.

D increase the heart rate.

45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A only smart people do exercise.

B exercise can be smart or stupid.

C exercise keeps the brain strong.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6篇

一. 单选

1.B公认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2.C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A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D学习上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上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5.A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

6.C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

7.B加涅的学习八种阶梯类型由低到高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实习。

8.A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依德。

9.C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布鲁姆。

10.A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加涅。

11.D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到上包括生理和组织的需要、关系和社会的需要、成就需要、审美的需要。

12.A 见认同定义。

13.C 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思维。

14.B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15.A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16.A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弗洛依德。

17.A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18.B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金。

19.B见解决问题四阶段中提出假设的定义。

20.D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到上包括生理和组织的需要、关系和社会的需要、成就需要、审美的需要。

二.填空

21.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3.事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24.稳定性、可变性

25.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三.名词解释

26.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

种思维活动。

27.非正式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28.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29.教学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操作的程序。

30.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四.简答题

31.答:(1)学与教的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即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32.答:(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

到;

(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标准;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33.答:第一,学生方面,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第二,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第三,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先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

现的过程。

34.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其次,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

最后,要强调复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35.答:(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充分利用有意识记,同时重视利用无意识记;提倡理解记忆;合理安排记忆材料;等等。

(4)合理地组织复习

A、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B、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采用全部复习或部分复习或交错复习等方法。

C、灵活运用多种复习的方法,包括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将学习材料归类,使之系统化等等。

五.论述题

36.答:A.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

B.在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

C.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D.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E.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F.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7.答:(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7篇

1 试验设备和方法

为保证试验结果科学有效,在试验中选取了目前国内外市售的3种A类泡沫灭火剂合格产品,分别编号为CAF1、CAF2和CAF3。根据试验要求,笔者研制了一套符合GB 27897-2011《A类泡沫灭火剂》标准要求的标准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如图1所示),以满足泡沫溶液流量控制在(11.4±0.4) L/min范围内、使用不同的混合比时产生调整不同泡沫状态的要求。泡沫性能和灭火性能试验方法按GB 27897-2011的规定进行,选用的非水溶性液体燃料为橡胶工业用溶剂油。试验时将泡沫液流量控制在(11.4±0.4) L/min,从而保证泡沫溶液的供给强度为2.5 L/(minm2)。同时,为保证各次试验之间的可比性,试验过程中将灭火泡沫的温度调整至(20±2) ℃。灭非水溶性液体火试验结果的判定,按表1所提供的标准进行划分。

2 试验结果和讨论

2.1 不同发泡倍数条件下的灭火试验

不同发泡倍数条件下的样本CAF1灭B类火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发泡倍数在15~25的A类泡沫灭火性能最好,抗烧水平也能达到B级。当发泡倍数大于25倍时,虽然灭火能力可以达到Ⅲ级,但是抗烧水平较低,只为C级。当发泡倍数小于15倍时,灭火时间要长于发泡倍数在15~25倍之间的泡沫。

不同发泡倍数条件下的样本CAF2灭B类火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样本CAF2,发泡倍数对于灭火能力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但是相对较低的发泡倍数其25%抗烧时间要略微优于发泡倍数在30倍以上的泡沫。

1.泡沫出口;2.可调支架;3.泡沫输送管;4.气液混合室;5、8、14.压力表(0~1.6 MPa);6.进气管;7、15.针形阀; 9、12、16、18、19.球形阀;10.泡沫溶液输送管;11.液体流量计;13.耐压储罐;17.进气管

不同发泡倍数条件下的样本CAF3灭B类火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样本CAF3灭火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发泡倍数在15~25倍时,其灭火性能较好。

综合表2、表3和表4中的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较高发泡倍数的条件下,25%析液时间对于泡沫灭火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泡沫的抗烧能力影响较为明显,25%析液时间越长,25%抗烧时间越长。而在较低发泡倍数的条件下,25%析液时间对于泡沫灭火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泡沫的抗烧能力影响较为明显,25%析液时间越长,25%抗烧时间越长。但总体而言,无论发泡倍数高或低,试验所选取的3种A类泡沫灭火剂均具备了一定的灭B类火能力,并且其25%析液时间对于泡沫灭火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于泡沫的抗烧能力影响较为明显。25%析液时间越长,25%抗烧时间也越长。这主要是因为25%析液时间代表了泡沫的稳定程度,25%析液时间越长,则泡沫越稳定,抗烧能力也越好。

2.2 不同混合比条件下的灭火试验

不同混合比条件下的灭火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以样本CAF1为例,当预混比为1.0%时,其灭火能力优于预混比为0.5%的泡沫。虽然发泡倍数较为接近,但是由于较低的预混比导致了较低的25%析液时间,即较低的预混比,其泡沫稳定性也相对较差,所以其25%抗烧时间也相对较短。

2.3 不同泡沫施加方式的灭火试验

一般而言,A类泡沫灭火剂不含有氟表面活性剂,按照GB 15308-2006中对于低倍数泡沫灭火剂类型的划分,应该属于S/非AR型,即合成泡沫(S)。其灭火性能级别要达到Ⅲ级,抗烧水平要达到D级,即在缓施放方式下,灭火时间5 min,25%抗烧时间≥5 min。以样本CAF1为例,从表2中可以看到,样本CAF1的灭火能力级别可以达到Ⅲ,抗烧水平也均大于D,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的灭火性能不低于其在吸气式泡沫产生方式下的灭火性能水平。对于样本CAF2和样本CAF3,其试验结果也同样如此。

将泡沫施加方式改为强施放,即按照GB 15308-2006中的I型泡沫来处理,其灭B类火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此试验结果表明,A类泡沫灭火剂结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使用时,其灭火性能可以达到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所能达到的最高灭火性能水平IA。

2.4 分析与讨论

(1)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具有扑救B类火的能力(此处指非水溶性液体火)。传统观点认为,A类泡沫灭火剂是主要用于A类火灾的泡沫灭火剂。但是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时,其具备灭B类火(非水溶性液体燃料火)的能力。这是因为,国外消防部门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时,其泡沫产生系统不仅可以为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同时还可以为低倍数泡沫产生系统、或使用飞机喷洒泡沫溶液以形成泡沫,泡沫混合比一般为0.1%~1.0%。而我国目前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则完全是在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中。此项研究的结果对于正在大量购置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亦称“A类泡沫消防车”)的我国消防部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试验结果有效证明了在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不仅可以用于一般市政建筑物火灾(主要为A类火灾),同时还可以用于石化存储及加工装置等易发生B类火灾的场所,扩大了先进设备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相关消防部队在复杂火场形势下的适应能力。

(2)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扑救B类火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自身特性。综合国内外3种A类泡沫灭B类火试验的结果来看,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A类泡沫灭火剂确实具有灭B类火的能力。但是,具体的灭火性能则因产品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25%析液时间较短的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泡沫的抗烧性能较差,若在实战中使用,灭火之后复燃的可能性较大。

(3)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灭B类火,使用适宜的混合比,并将泡沫状态调整到一个适宜范围,会有更好的灭火效果。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灭A类火相同的是,泡沫状态对于A类泡沫灭B类火性能的影响较大。需要使用恰当的预混比,并将发泡倍数调整至一个适宜的状态,才会有较短的灭火时间和较长的25%抗烧时间。发泡倍数在15~25倍,25%析液时间达到15 min以上的泡沫,灭B类火的性能最好。

3 结 论

(1)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具有扑救B类火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自身特性,部分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的灭B类火性能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相当。

(2)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灭B类火,发泡倍数在15~25倍,25%析液时间达到15 min以上的泡沫,灭B类火的性能最好。

(3)在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中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不仅可以用于一般市政建筑物火灾(主要为A类火灾),同时还可以用于石化存储及加工装置等易发生B类火灾的场所,扩大了先进设备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相关消防部队在复杂火场形势下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Sabadra R,Shroff U K. Coal mine fires: evaluation of class a foam[J].Journal of Mines,Metals and Fuels,2011,59(3-4):111-115.

[2] Laundess A J,Rayson M S,Dlugogorski B Z,et al. Small-scale test protocol for firefighting foams DEF(AUST)5706: effect of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expansion ratio[J]. Fire Technology,2011, 47(1): 149-162.

[3] Magrabi S A,Dlugogorski B Z,Jameson G J.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in AFFF and FFFP compressed-air fire-fighting foams[J]. Fire Safety Journal, 2002, 37(1): 21-52.

[4] Gardiner B S,Dlugogorski B Z,Jameson G J. Rheology of fire-fighting foams[J]. Fire Safety Journal, 1998, 31(1): 61-75.

[5] Kim A K,Dlugogorski B Z.Multipurpose overhead compressed-air foam system and its fire suppress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1997, 8(3): 133-150.

[6] Figueredo R C R,Sabadini E. Firefighting foam stability: the effect of the drag reducer poly(ethylene) oxide[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3, 215(1-3): 77-86.

[7] Lattimer B Y,Trelles J. Foam spread over a liquid pool[J]. Fire Safety Journal, 2007, 42(4): 249-264.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精选7篇)a类安全员试题答案 第1篇安全生产知识公共培训试题(公众聚集类A卷)姓名:单位:学历:联系电话:一、单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