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201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1篇

发送她的母亲的歌 [默认目标] 一,知识目标:

可以利用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目标能力:

1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重复理解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

2可以欣赏使用复杂堆栈(复杂章节)结构的诗的美的形式,掌握这种写作。

第三,美学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他的父亲的热爱,他的家乡的想法和追求更好的世界的感觉,通过真诚,深刻,悲伤,微妙的美学教育表达的诗。 [学习重点] 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实现诗歌中的思想和感受。 [难学] 首先,对诗歌和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表达了感情和感觉。

二,诗的经验与复杂的堆叠结构的美的形式。 [学习方法的使用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可以用来背诵,点拨,奖励和探索组合的方法来实现目标。 [学习整体思考] 根据新课程,老师是一个学生 学习领导,帮助,启发者的精神,教导这首诗的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整体教学思想是引用的掌握ins绳发送方式,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欣赏,学会移动扩展你可以知道那个地方,重复的吟唱,把家乡的思想表达得更深更强,难以压制。合唱走哦!走啊!被敦促和呼唤,这不能压制的极端的感觉。谁想去?我亲爱的,我想和你在一起。这个亲爱的人可以是一个情人或朋友或亲人。我想和你一起表达她回国的愿望和决心,也表达了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祖先 国家的强烈想法是泪流满面。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感觉不是干燥的,通过调用,但通过浸泡情感表达的形象,我们需要通过诗歌语言,节奏和符号从灵魂的深度到深刻的理解,真实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读了诗的第一部分,认真地理解诗的意思,思想和感觉。 3引导欣赏,学习诗歌欣赏的方法

老师:让我们跟随老师对学习欣赏诗歌第二部分的方式的欣赏。哪个同学先读第二节诗?

谁应该首先欣赏?或者你可以讨论,然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具体)

老师:歌曲的第二部分场景?

老师:什么是图像? ...气缸,辉煌的大厅,明亮宽敞的客房和大理石。

老师:为什么诗人写的可怜的女孩,你伤心了什么?

老师:歌曲的结尾怎么成为:我的保护者,我想和你一起去这个变化的意义是什么意思?表达什么感觉?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适当添加点;感觉在这里更深,家乡感更加激烈和复杂。 4)手写增添,使用诗歌的欣赏独立欣赏

阅读第三节诗歌,四组嘉宾交流,教师们来听讲座,最后总结一下情况的欣赏。 5味觉诗,欣赏和体验艺术技巧

读了这首诗,仔细发现了诗中用的美妙的艺术技巧,体验它的美丽。

老师:你认为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是诗人在谈论傻瓜或谁?谁是谈话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

(允许学生开放讨论,表达他们的意见,广泛的交流。)

(这是学习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学习本书的难度,老师可以讨论学生的交流做适当的总结。

老师:大家的理解是对的。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复杂的艺术结构技能的堆栈。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们的“诗歌”中已经精通使用。诗的前三句是第一句的开始,第五句用于反复的战术,以加强探究的力量,增加错失的程度;合唱部分的同一句的基本结构,只有在个人的关键地方取代一两个字,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表达的感觉更加渴望和复杂, 还要使诗歌与音乐旋律旋律美化,增强诗歌的抒情和艺术魅力。

对于那些与诗人交谈的人,是谁谈论一个人或三个人的目标,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我们不寻求团结,保留这个多解决方案,而且使这首诗与微妙,更意味,神秘的特点,导致更持久的艺术魅力。当然,我们可以支持或倾向于一种观点,比如说话者是一个傻瓜,三个被告知是一个人,也就是Maite。球迷深深地爱上了他,但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称他亲爱的,我的保护者,我的父亲。这三种调用转换,表达了Mestre上的粉丝珍惜那种复杂,真诚和深刻的感觉,既悲伤又美丽。这种热爱是升华为对他父亲的美丽的爱,和热衷于家乡的感觉,使这两种感觉已升华和加强,但相互掀起,与悲伤,微妙和深的美的效果。

六,迁移延伸,开拓视野,提高欣赏水平 (多媒体屏幕播放或打印歌德的其他两个发送母亲歌曲)

老师:请看下面两个送妈妈 宋,你最喜欢的一个按照我们对上述方法的欣赏,写超过300字的文字欣赏,特别是欢迎个性化创新欣赏的观点。

【附件】

送她的母亲(第二)

只知道如何相思,

只有了解我的痛苦!

形状只有阴影;丢失

一切都很开心,

我仰望天空,

发送失误。

嘿,我爱我,

他远离地平线。

我在里面和外面,

头晕。

只知道如何相思,

只有了解我的痛苦!

送她的母亲(第三名)

不要让我说话,让我沉默,

我有义务保持秘密,

我想和你谈谈,

只是命运它不想。

当时间到来时,日出会分散

夜,天空突然清晰; 硬岩会开放的心态,

让深泉流向地面。

谁不想躺在朋友的怀抱,

听他胸部的胸部; 只是发誓要强迫我沉默,

只有上帝才能张开我的嘴。

我独自漫游,像一朵云 [默认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多媒体网络或图书馆找到诗人的信息,了解其创作特色和英国诗歌 发展贡献;可以在通过两幅图像的阅读的基础上重复,以掌握诗歌内容的意义。

二,目标能力:

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重复掌握两个图像的意义,重点是理解水仙的象征意义。

第三,美学目标:

通过审美诗人诗人诗歌追求的理想世界的毅力精神,引导学生以漫漫的精神在世界精神上学诗,继续追求生活的理想。 [学习重点] 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准确把握诗歌的两幅图像的意义。 [难学] 首先,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即两幅图像中包含的准确把握 第二,欣赏精神漫游和理想追求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的使用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可以重复阅读,讨论,教师辅导,奖励旅行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整体思考] 由于以前的诗引用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如重复阅读,分析图像,感觉和感觉的学习诗歌,学习这首诗主要是根据学习的方法学习前进阅读,讨论,探索 学习时,当学生学习困难时,老师做适当的拨号,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诗意的意义,深化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学习诗人精神漫游,继续追求好东西的理想。 [时间安排] 打算研究。 [学习计划] 课前准备:

请下载图书馆或查找诗人的摘录,并了解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创作和地位。

一,阅读诗歌,总体感觉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华兹华兹的诗歌,我单独漫步,就像一朵云。哪个同学你会为每个人读这首诗?

老师:你认为这首诗是写的吗?谁说? (Exchange)哪些同学回来谈论你的观点?

老师:哪个同学朗读这首诗,在这里注意是诵读。每个人听后都会看到任何疑问,问题或个人思维。 (请同学背诵诗歌)

老师:谁有问题,怀疑或个人想法? (视情况可以是)

第二,接近诗人,了解诗人的创作和他的作品

教师:每个人都有Zhanhua Walsh的相关信息?哪些学生告诉你谁可以做一些弥补 收费?

老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收集信息,这是一个好习惯。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社会,学习将是一生的事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质量的发展,我们将受益一生。有必要了解作品,并对作家及其创作有一些了解。 (教师根据学生解释适当补充的细节)

威廉利兹(1770-1850)英国浪漫诗人,湖边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西英国山区湖畔,其诗歌和更多描述的湖命名),在1843年被法院视为月桂树诗人。在1798年,不到28岁的华兹华斯和塞缪尔科勒里奇(1772-1834)共同出版了一首小诗歌颂歌,标志着英国浪漫文学的真正兴起。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是灵感的源泉,相信自然美可以给人的力量和快乐,有心理治疗效果,净化和升华的心灵。他注重吸收民间诗歌的艺术特色,运用民间生动 ,老实说。这使他的诗的创造性,显示一个新鲜,简单,自然和有趣的特点,被称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和诗人的风景画家,从而结束英国诗歌的英国诗的规则发展已经发挥了主要作用。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诗序曲旅行,小组诗诗露茜等,除了我们七鼎鼎寺孤独收获等等在歌词中着名的歌词。

三,进入诗歌,了解内容 1阅读理解,掌握内容

有诗读的感觉,认真地理解诗中写什么内容。

老师:这首诗是华兹华斯描述自然的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你觉得这首诗的叙述线索是什么?什么是理解这首诗的最大障碍?哪个同学说谁有不同的看法和谁想添加?

老师:仔细阅读诗,我们会发现诗的叙述线索比较清楚,那就是当诗人独自漫游时,他突然看到一个大的金色水仙。这种成千上万的水仙跳舞场景让诗人看起来,看着,心灵的启示,很开心。但也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这是什么的中间 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后来,当诗人在精神世界漫游,感到恍惚或陷入思想,感到孤独,眼睛会从这些水仙出来,并全心全意的充满了喜悦,喜欢伴随头晕舞。 2抓住图像,跨越障碍

老师: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掌握以下对立的形象意义是关键。诗歌中的怀旧:单独漫游(想想)快乐水仙是我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的障碍。

老师:什么是漫游?漫游的特点是什么?请讨论交流。 (教师访问,视情况而定)

(老师作为交流情况点要说清楚:漫游是离开自己的家,没有目标,随机找到理想的东西。漫游的特点是:通常是一个人,没有稳定的感觉,徘徊,与那些呆在家里的人相反,是一个非常困难,非常孤独甚至危险的事情。流浪者和目标追求者的区别是,他没有目标,只有自己不知道理想,所以,这将不可避免地经历许多想象的困难 ,但不知道这些打磨不能导致自己的圣地的理想。因此,流动站是孤独,虚弱和空。而那些谁必须承受风霜,而是因为目标明确,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追求那些谁,因此,他们的精神是充满,乐观的。漫游的人徘徊,期待着心中的理想地方突然出现。但在追求孤独和孤独的过程中,它正在漫游着人们最难以忍受的东西。 )

老师:我们读了这首诗的开头,看到诗人是什么形象? (稍加讨论)

(这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和困难,老师可以在这里做一点指导工作。

老师:是的。诗人开始出现在读者的前面与流浪者的形象。他突然发现在湖中漫游,在树荫下,浓密的甚至变成了一个大水仙,它金黄闪烁的微风在微风中世界的舞者和诗人的漫游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是单独的,有成千上万的水仙;诗人漫游当水仙在湖里定居 诗人是孤独的,水仙很开心。水仙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多么有活力,使诗人感到真诚的渴望。然而,诗人不知道水仙世界将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他不知道他们不应该继续追求这个理想的世界。然而,时间过去了,诗人一直无法忘记这个金色让他在水仙世界中高兴。因此,每当他在灵性世界漫游时,恍惚,冥想,感到孤独,他们会想到这些已经点燃了他的眼睛水仙,会立即变得快乐。

老师:(对不起!)谁能谈论为什么诗人有这样的感觉?这是水仙还是水仙本质上?如果不是,她是什么? (让学生在回答补充后考虑讨论)

老师:(明确打电话)哦,老师听了大家的演讲很开心啊,学生们要经历水仙的诗不只是水仙,而是一个象征。她是美丽的或丑陋的东西,我认为学生不难得到答案。至于她象征着什么,有些学生认为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有些是一组或一组 事情不同。在这里,如果我们坚持密集,甚至一个大的一瞥,看到一万个这些经文是不难看出,它象征着一种集体的好东西。至于具体的符号是什么,我们还是让她朦胧与它,不必来太真实,太真实,但限制了诗的美丽和朦胧之美的想象力。

第四,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歌的本质,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

老师:这首诗被翻译成永水仙(见刘占秋,雷霆系列,春秋艺术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世界抒情诗,顾子新译),请比较这首诗翻译两个翻译不同的主题,你觉得是好的,是什么原因。

老师:(疑点)两个主题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灵性漫游主题的角度来看,我单独漫游,就像云彩一样,标题很好,他可以展示诗人对于精神的不懈追求。如果你从符号意义的表达意义和对象的主题的角度来看,水仙的标题是好的。看到诗的立足点或重心在哪里。然而,老师在这里没有发现问题,从诗中看到水仙的世界,虽然美丽,但不是一个诗人,他 水仙和诗人自己的漫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者甚至痴迷于此?

(学生们被广泛讨论)

老师:(点清楚)水仙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与独自漫游的诗人有关,但它给了一个孤独的,孤独的诗人留下了良好的记忆。当诗人在孤独的寂寞的时间,金闪烁甚至成为一个大的1000万经常点头的水仙,但舒适他的灵魂,使它可以暂时休息,暂时获得精神认识和享受,让他可以积累力量,继续在道路,追求自己理想的地方。这个人不禁想起曲元的着名诗句:路是长的西溪西,我会上下下来的追求。

精神漫游是诗人的永恒状态,精神漫游也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主题。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很多,但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民漫游的精神是有目的的,如孔子在全国各地旅行是为了促进他的政治理想和治理方案; Sima Qian旅行一半以上的中国是进行具体的历史研究,考试 历史的事实,以写历史记录;李白走过中国东南半山,是为了奖赏世界美,以写出更好的诗歌;徐锡克几乎读中国景观,是进行科学调查,进行科学研究......中西方学者高度重视个人精神的建设,高度重视个人精神境界的改善。我们自然不能放松这种不断追求和建设的精神。

(阅读整首诗,欣赏使用的对比美)

五,迁移延伸,进入诗人的更多作品

1请阅读Wordsworth的早春句,看看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觉。

我听说了数千种音调的混合,

在我躺下的树林里,

那么美丽的场景在快乐的想法

其实把悲伤的想法,我的心。

通过我的感觉,自然,到

人类的灵魂与她的杰作有关; 这是我的想法更令人伤心的想

人们如何对待人。

通过报春花,在那些绿色和阴,

长青在她的花圈的准备; 我坚信每一朵花,

所有在空气中他们呼吸。

鸟 跳跃在我附近的孩子,

他们的思想我不能理解 - 但即使是他们微妙的运动,

这似乎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喜悦。

射击发芽舒展像一个风扇,

抓住奇怪的即兴; 我一定以为我可以做到,

有快乐。

如果这个信念来自启示,

如果这是自然的神圣安排,

我有任何理由哀叹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目标展示 三.赏析<<锦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四.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2.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3.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多读)

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①典故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③.感情:惆怅,伤感(多读)

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①朦胧的意象 ②哀怨的基调 ③凄迷的意境 ④华美的语言 ⑤象征的手法

九.背诵全诗(作业)

马嵬(其二)

一.导语: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请看<<马嵬>>

二.作家作品:

三.整体把握

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诗人: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提问: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5.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五.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②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②措辞的委婉③立意含蓄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第一课时(了解李商隐)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拥抱李商隐吧。

二、李商隐知多少

1、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3、深山倾情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4、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 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 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5、锦瑟遗情李商隐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诵读、记忆《锦瑟》

(自由诵读,结合注释或资料理解,为下节课作铺垫。)

第二课时(鉴赏审美)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品味诗情

提升审美能力

1、倾情诵读

★导引: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1)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2)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

(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理由。

(《诗经》《古诗十九首》题目的形式;全诗共八句,有两句写锦瑟,足可见锦瑟的重要性;听或看到锦瑟而触景生情。)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2)自由鉴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引: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有体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导引:对情的理解。“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①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

②颔联:

导引:“庄生晓梦迷蝴蝶”, 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

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 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 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 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

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大家都有做梦的经历,庄生晓梦迷蝴蝶,告诉我们看人生的态度,板:人生如梦。(现实和梦境有什么不同,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追忆自己三十岁的时候,他对那些细节记得都非常的清楚,他有怀疑,有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吗?时光的淘洗把所有的好景都给磨光了,所以人生如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亦真亦幻,随着时光的淘洗,真假逐渐成了一个问题,这个是回忆所带来的错觉,而梦因为时间的飞越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也就是老师读此联所带来的感受)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先把典故解释一下,从形象和画面入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这首诗能够触动你的哪一个心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先自己静读,然后三分钟自己思考分析。

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导引:“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③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④尾联:

导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感大家有了初步的分析: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你猜一猜,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

预设:

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仕途的不顺利的怅惘和悲伤。(师:这个回答结合了对典故的分析和理解。)

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自己没有珍惜的悲伤。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

导引: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美好事物还是爱情,我不愿给大家一个定论,我们一起看看李商隐的生平:幼年失怙,怀才不遇,妻子曹王,卷入党争,仕途灰暗。

五十年了,这样的人生岁月,充满悲痛,但也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通过生平,我想让大家知道华年是有多样性的,惘然之情也是有立体感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的深深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三、李商隐诗的用典

导引:李商隐诗的用典,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四、结课

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课例实录】

第一环节:简要导入

师: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词句感知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字音,再齐声朗读。

(多媒体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

师:教材给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出来

(多媒体显示第二步:疏通文意)

(生用3分钟自学)

师: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作批注

(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黑体字的含义

生: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1: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者在这里说,今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2: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像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3: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4: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那样可以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 (学生再次齐读)

第三环节:话题探究

师: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多媒体显示第三步:弄清史实)

生: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写的都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悲凉,可怜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2:还有无奈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这个皇帝当得很窝囊

师:是呀,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45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了逃亡的苦难境遇“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往事,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能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

生1: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他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他是自作自受

生2: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师:好!说到这里,也就说到了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辨析态度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 (多媒体显示第四步:辨析态度)

生1:诗人是轻蔑嘲弄的态度

生2: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多媒体显示第五步:分析技巧)

生1:我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诗人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颔联和颈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说得非常好诗人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也很委婉,还有颈联和颔联倒叙的手法再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唐玄宗做了45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更是在对比中点明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有哪位同学再说说本诗是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首联用“他生未卜”和“此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盟誓要世世为夫妇;颔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颈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尾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上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师:非常好!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诗的内容和写法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诗人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学生小声读,两名学生示范朗读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意图挖掘

师:诗人所抒发的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诗人创作的真实意图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第六步:知人论世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师: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2:我觉得还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是的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由此可见,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总结背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深入探究了此诗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诗人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4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5、背诵。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忧国爱民之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

诵读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讲授点拨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如何鉴赏诗歌;如何把握诗人之情感;掌握其中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5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二)、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读懂题目;

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借助课文注解,平时积累的知识);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然后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挖掘诗歌的内涵,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课堂合作学习

(三)、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步骤,试着分析鉴赏诗歌,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诗句的字面意思。

3:找出诗歌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

4: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运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1)小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2课时《咏怀古迹》

课前自主学习

一、介绍咏史怀古诗

1、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

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六朝 金陵)。 (7)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4、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寻找连接点)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体悟感情) (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 (分析技巧)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创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课堂合作学习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咏怀的对象是谁?

2、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情感的那个词语。

3、昭君怨恨什么?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小组合作探究

6、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是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而杜甫笔下的昭君却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诗歌含有什么深刻寓意呢?

提示:咏怀诗的特点借古人写自己,抒己怀。

7、诗歌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拓展迁移 欣赏美文:

《美女赌江山》

柔柔弱弱的一群,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历史却在她们面前变得凄婉哀怨.尽管,她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风尘.

(一)

朝为浣沙女,晚成吴宫妃.从她看到范蠡的那一记得起,就注定了西施命运的悲剧.贫贱与高贵的转变,完成在瞬间.这瞬间带来的,却是伤痛的永恒;她钟情于范蠡,却不得不弃他而伴夫差;她被夫差感动,却不得不做着背叛他的事。

在勾践与夫差的较量中,勾践赢了,赌注是江山。勾践很聪明,一个美女换来一座江山。可他又多么

残忍,为了他的野心,西施付出了美貌与青春,付出了爱情与爱人!而她,只是勾践手中的一颗棋子!有人说西施回国后被视为红颜祸水沉湖而死,有人说她与范蠡泛舟远离。我宁愿接受后者,因为我不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卧薪尝胆”的勾践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更重要的,我不想西施本是悲惨的人生以更悲惨的故事结局。

(二)

汉宫内,汉帝御笔一点,王昭君被这漫不经心地一点,历史却因此打了个回旋。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交往与厮杀,竟然都由一个女子柔弱的双肩来承担!

倾国倾城,汉帝盛怒之下,杀死毛延寿。她在汉帝懊悔与不舍的目光中,一步步走汉宫,走向那茫茫的大漠,走向不可知的人生

她用自己的美貌与青春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百十年后,当她的后代,她的族人被汉朝的骑兵赶往更恶劣的地北方,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统治者的缓兵之计,她,只不过是一块挡箭牌。她若泉下有知,会不会流泪,会不会心痛?只是,她已经成为那方青冢,她的情感,已经迷离在历史的风尘之中

(三)

西施、昭君等皆为美女,因为美,她们才成为政客手中的工具:拿她们的美貌赌江山,拿她们的青春赌明天,使她们成为一代王朝的随葬品。在后人对她们或褒或贬的评价中,有谁真正理解她们的苦痛;有谁真正同情她们所做出的牺牲;又有谁真正关注她们的命运。她们的裙裾,飘扬在硝烟与战火中,使那段历史变得凝重。我用一颗虔诚的心和一支笨拙的笔,来怀念这些在历史的书页中留下深深一痕的女性!

第三课时《登高》

课前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二、诗歌鉴赏炼句型题答题步骤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指出句子特殊之处和运用的表达技巧。

3、分析作用(景物特点、意境、情感)。

课堂合作学习

三、思考下列问题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2、从这些景物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

小组合作探究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二首,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疏疏、急走”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古诗。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逐词逐句地理解古诗,并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青、窗含、急走”等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绝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窗含、千秋、泊”等词。

3。会背诵、默写《绝句》,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课题)

(1) 听录音。告诉学生,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景色,只是描写的景物不同。《绝句》侧重写自然景物。《宿新市徐公店侧重写人物。

2.学习《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体诗的一种,一首有4句。每行五个字的叫“五绝”,七个字的叫“七绝”。

(2)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①自由读,自子生字,划出不懂的词。

②检查自学情况。

A认读生字。

B指名读课文。 ③说说哪些词句你已经读懂了。 (1) 细读古诗,逐句理解。

第一句:“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第二句:“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一制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第三句:“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从窗口可以望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第四句:“泊” 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门外江边停靠着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范文第1篇发送她的母亲的歌 [默认目标] 一,知识目标:可以利用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