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1篇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2、设计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一、用户需求

(1)公司有 1000 台 PC

(2)公司共有7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3个跨省的分公司。 (3)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能够提供匿名的FTP,邮件,WWW服务,但FTP只对内部员工开放。

(4)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

(5)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每个部门的办公室联合构成一个VLAN。 (6)核心技术采用VPN。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PC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3、XX广告公司网络设计与解决方案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2.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3、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书写相应的设计书及实现的过程纪录。

4、监控IP包流量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IP包格式和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要求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 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建议用图形表示出统计结果)。

5、解析IP数据包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6、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

目前,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因此,学习Ethernet技术对深入掌握局域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读者熟悉Ethernet帧的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D32作流程。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节点的数据发送流程。

7、UDP服务器的设计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的就是UDP协议。编写UDP服务器程序,流畅地完成视频文件地传输,要能对多个客户端进行管理。需要通过UDP模拟多个客户端连接验证的情况。

8、企业内部Web站点构建及维护

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图; 动态分配IP地址;每个员工在Web服务器上均可发布自己的主页; 提供员工自己维护及管理各自主页的机制。

9、简单FTP客户端软件设计

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图;关键程序代码;调试验证。

三、课程设计时间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总时间1周(5个工作日),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

1

布置任务及准备

1天

2

调研与需求分析(如查看现场、了解需求、资料收集等)

1天

3

系统分析、设计、编程与调试

2天

4

撰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合计

5天

四、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不少于3000字)。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特别提示:切忌盲目下载及拼凑他人论文,凡是雷同(相同或相似内容超过40%,即视为雷同)者一律以以“不及格”处理。

一、具体要求。

1、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2、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不超过200个汉字。

3、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4、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作为课程论文的第一部分,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课程论文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绪论即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5、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论文确有作用的材料,可以编制成论文的附录。附录字数不计入论文应达到的文字数量。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以下格式打印,每个附录均从页首开始,并在附录起始页的左上角用标准小四号黑体字注明附录序号

6、提交方式:按照标准排版要求,排版打印,同时提交电子文档。电子文档格式:课程名称+学号+姓名.doc,不按照此格式提交的,一律无效,文件一律发到指定的邮箱: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2、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 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 小标题用四号,宋体; 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 并用A4纸打印。

3、页边距:版面上页边距30mm,下页边距25mm,左页边距30mm,右页边距20mm;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每个图号后面都必须有图题,图的编号和图题要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模板参加附录(最后一页)

五、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说明书及设计图纸的质量(占60%)。

(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含出勤情况) (占40%)。

六、参考书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集中上机实验报告 学生: 学号: 班级: 专业: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2篇

1、封面:按要求填写所有内容。

2、摘要: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300字左右。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所使用的方法;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研究结论及其意义。摘要中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符合学科分类,一般为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的一级、二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以及各项所在的页码。

4、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

前言:为正文第一部分内容,简单介绍本项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主体: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在正文中应将调查、研究中所得的材料和数据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提出论点,突出创新。内容可根据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的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或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内容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结论:为正文最后一部分,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和总结,要突出创新点,并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5、参考文献: 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可反映毕业论文工作中取材广博程度,又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可以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

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 ]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结论之后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发表或出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引用其它一些未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有确需要说明的可以在后记或附录中予以说明。

排版要求:

药化课程设计封面应使用学院统一规定的论文样式,(对于未按规范规定撰写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可相应的下调一个等级)。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装订线:10 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3、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按原文粘贴(勿需修改)。

4.摘要及关键词: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5、论文中所用引文、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包括被引用的文章、著作的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出版社、刊物名称、期号,出版日期。(按原文粘贴(勿需修改)。

PPT的制作:

1. 紧扣原文,内容不变

2. 可以按照前言、实验条件、结果与讨论进行安排 3. 要求简明、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举例如下: Glucosamine functionalized silvergly conanoparticles: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姓名:胡亚文学号:090025211班级:09药学内容•研究背景(前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

前言•As bacteria resistant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number, researchers are searching for new antibacterial agents.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 among bacteria is often because they acquire genes from other bacteria that have become resistant or because their genes mutate. Bacterial infection is far moreserious and progresses quickly. For example, 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brain such as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are among the top ten infectious causes of death and result from bacteria such as Bacillus anthracis, Bacillus subtilis,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fungi or viruses.

结果与讨论

结论

二、药化课程设计提交时间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3篇

A、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B、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C、掌握单向板(双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D、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E、写出计算书。

学生交件材料: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2张2号图;

1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2张2号图;

建设监理社会调查: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 (2)验收办法

每个课程设计1.5学分,两个课程设计完成后,要结合两个课程设计完成成绩综合评定出课程设计成绩,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课程设计,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二)、生产实习

1、实习目的与要求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生产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地基与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在实习中应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典型土木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实习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2、生产实习的方式

实习需要较多的施工现场,对工程有一定要求,而且要分散进行,不宜集中,各分校应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实习工地。

学生可持学校介绍信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将工地同意实习回函,寄回学校,经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到该工地实习。也可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工地。

3、实习内容

学生实习期间,在工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如下岗位:

参加工地的质量监督工作。

参加工地测量放线工作。

参加编制单位施工组织设计。

参加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

参加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研究及实验工作。

参加投标报价工作。

参与有关合同管理、索赔工作。 建议实习的具体内容:

(1)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2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

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 (8)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4、生产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1)生产实习日记

1)生产实习日记是学生积累学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每天认真记录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每天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如施工组织情况、劳动安排、新材料、新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等。

2)遇有参观、听课或听专题报告会,及技术交底等应详细记录这部分内容,并写出本人的心得体会,日记内容除文字外,还应有必须的插图或表格,除记录收获外,还应写出对项目管理、政策法规等的认识。

(2)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结束时,由学生本人撰写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

1)实习概况:工地地点、承包公司、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工程概算、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

2)简单的平、立、剖面图。

3)个人的实习内容。

4)个人在实习中协助工地做了哪些创新工作或有哪些新的见解。

5)实习中的体会及对今后实习的建议。

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习大纲的要求,根据实习日记中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建议实习报告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安排、实习工程概况,工程造价、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等;

2)将整个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控制标高工作,校核

3 施工图及放样工作,交工验收或质量检查工作等。简述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方法。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各项技术措施等。谈谈这次实习对你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帮助,以及体会和收获,;

3)以一次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新技术调查或工程简介为对象,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总结,写出通过该项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4)在实习过程中,对工程技术和现场管理提出的建议,采纳情况; 5)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提出的建议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6)在施工现场自己完成的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施工预算方面的方案、图纸和计算书等(此项用复印件附在实习报告中);

7)有关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专题调研报告。

5、对学生的要求

(1) 在实习期间学生以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工长、队长、工地主任、工程师)助理的身份参加工作。

(2)服从工地指导,尊重工人师傅,虚心学习,主动协助工地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工作累,条件艰苦的困难。

(4)抓紧实习时间,尽量多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天记好实习日记,及时整理、勤于思考,有目的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习期间一般不准事假,实习期间不得旷课、迟到或早退。

6、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时工地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书面评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出勤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生产实习成绩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生产实习期间学生因故累计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实习者,不予评定成绩。凡实习未通过者,不取得该学分。

7、指导教师

(1)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

(3)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 15人。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3课时。

(4)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实习期间定期下工地实习,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工地的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工作情况,实习日记等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实习时间

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后,时间不得少于三周。

9、实习验收内容、验收办法

(1)验收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2)验收办法: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三)、毕业实习

1、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了解国内土木工程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收集毕业设计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理解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了解工程师的职责,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尽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并通过实习,

4 使学生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现代化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其它最新发展,培养热爱专业、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实习内容

(1)参观已建成的典型、有特色的新型土木工程,以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状况和技术。

(2)参观在建的典型、有特色的工程,以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的施工 技术和优秀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

(3)专题讲座。通过有关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的专家讲座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4)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有针对性地参观已建或在建的工程,以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3、实习方式

(1)听取报告:由实习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作有关新型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以使学生了解以上各方面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2)组织参观:组织对实习单位施工现场及既有建筑物的参观,通过对有特色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的参观,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状况和技术以及优秀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实习日记:在实习中,学生应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听取报告内容等认真记入实习日记,教师应随时检查实习日记。

(4)业务专题报告:业务专题报告要求学生运用在校内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实习中某一方面问题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总结,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建议,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学生应提交书面的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对实习收获的综述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专题写出专题报告,总结实习的收获,提出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实习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

(6)实习的考核: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实习指导人评语、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情况,确定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按五级分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2课时。

4、实习验收内容、验收办法

(1)验收内容:指导教师评语、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2)验收办法: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式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即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时间约10周(8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 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 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 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说明书至少要5000字。计算中不宜大量采用手算,提倡应用电算技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

(4) 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5)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

(6) 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二)、指导教师

1. 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同时具备安徽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教师资格证书。

2. 每位专职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5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

3.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表现作出评价。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10课时。

4. 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树立正确教育思想,认真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

5. 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方面的指导,做到论文及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打印和装订。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及设计说明书、图纸认真审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1、选题原则

(1) 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 选择课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6 (4) 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课题,每人除完成基本内容外,其它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

(5)原则上选题不选毕业论文,如果选择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个课题,课题必须新颖,要杜绝网上抄袭;课题要及时上报审查,论文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

2、选题类型

(1)工程设计型

参考选题

1)建筑工程课群组:建筑面积3000m左右

结构类型:

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多层框架、单层工业厂房;

房屋类型:

写字楼、中小型宾馆、办公楼、中小学、幼儿园、俱乐部等;单层工业厂房;

建筑图纸可有指导教师提供,学员完成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道路、桥梁课群组

桥梁: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承式桥台;

道路:直线、曲线、环合曲线线路,纵面、横面、平面设计;城市立交线型;

学员完成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技术型

参考选题

1)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2)大型深基础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3)高层滑模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管理型

参考选题

1)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投资进度控制;

2)国际工程招标、投标;

3)合同与索赔;

4)房地产投资分析、风险分析。

(4)专题研究型

专题研究型题目原则上要求来源于工程实践,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试验、文件检索等方法,采用合理的统计、计算手段,分析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可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选择这种类型题目。

(5)软件开发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诸方面的广泛应用,如:结构分析程序设计、有限元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教学辅助(CAI)、信息管理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学生可以选择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软件开发类型题目。

(四)、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专业毕业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为:选题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论点、阐述论据;撰写毕业论文。

(五)、毕业设计内容要求

1、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1)基本要求

2a、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b、进行必要的课题任务调研、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c、每个课题小组的学生均应参与工程设计实现过程。 d、要提交工程文档。

(2)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有建筑、结构、施工三部分,毕业设计至少应涉及两个部分,其中结构部分必做,建筑、施工为选做;可以建筑、结构为主,也可以结构、施工为主;当以结构施工为主时,建筑方案图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结构计算要考虑抗震计算,计算工作方法学员可以按自己的建筑结构选择计算(如选一榀框架计算),也可以有辅导教师指定一个建筑结构方案有分工的进行全部结构计算。

(3)工作量

a、毕业设计图应能较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图纸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b、计算书一律用专用报告纸书写,字体必须工整,有条件者也可用计算机打印(A4版面)。计算书的编排顺序应与结构计算的顺序相同,插图必须清楚。计算书的页数不得少于70页。说明书、计算书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果正确,装订规范;

(4)小组划分

学员参与各小组的组合以自愿结合与学校组织调整相结合形式,每组5--6人为宜

2、管理方向毕业设计

本方向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其多层、高层建筑的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一个详细、完整、实用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的是通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进而检验学员通过本科学习后的真实水平。

(1)选择课题的要求

1)应选择的项目必须是多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不限),该项目应具备全部土建图纸(包括建筑、结构施工图和其它基本数据)

2)该项目宜在本地区为已建或在建的项目,有明确的建设地点和具体的周围环境。

3)该项目应有较详尽的现场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冻深、气候等) 每个设计组确定的工程不得与其它设计小组相同。

4)选择课题的结构形式可以是框-剪、框架、框筒或筒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钢结构,甚至一些新型的结构类型,(如屋顶可以是网架,有的可以是悬索、悬吊结构等)

5)该工程项目所包含的资料、信息应保证各小组从基础、主体乃至装饰、防水等各分部工程都能包括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

(2)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为每个学员要有整齐、详尽的设计计算书,每小组的课题相同,但在内容编制上应多样性,体现每位学员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过程。每位学员应独立完成4~6张及以上的1# 图纸。图纸应与自己上述完成的设计计算书相对应。(文字数量应在5万字以上为宜。)

其中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的基本概况,工程的建筑、结构(必要时可包括相应其它工程)特征。

(主要是文字叙述,可以在设计计算书中绘制相应图纸加以辅助说明)

2)施工方案的选择(各位学员应有独特的选择)应以下几方面表达施工方案

a、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

b、施工的顺序与流向;

c、流水施工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学员应从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础、主体防水、装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中加以重点阐述。)

3)施工进度计划说明(包括该工程总工期,各分部工程起止日期、工期承诺、工期控制原则和保证措施等)

4)施工平面图布置(包括基础、主体、装饰施工三阶段布置特点说明,水电线路、设施等的布置说明)。

5)资源需用量计划(包括工、料、机的需用计划)

6)施工技术的工艺方法及质量措施

7)施工安全措施

8)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9)施工现场维护措施(可包括施工维护措施、施工现场保卫措施,现场消防安全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10)工程量清单(每组附一份计算过程的计算稿)

(3)应完成的图纸

1)施工进度计划

图纸1# 横道图 1张

图纸1# 网络图(单、双代号、时标、标时网络均可) 1张

2)施工平面图

图纸1# 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图纸1# 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图纸1# 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3)另外施工方案中

图纸1# 主体施工阶段模板配量图 1张

(4)小组划分

学员参与各小组的组合以自愿结合与学校组织调整相结合形式,每组5--6人为宜

(六)、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论文)文本,包括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

1、文本的结构

(1)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毕业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5)参考文献;

(6)附录;

2、以上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设计(论文)题目、论文的原始数据,主要参考资料、重点内容、设计指标;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设计(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设计图纸要有标号;

(4)论文或说明书要求论证严格,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表达确切,字体端正,论文报告及工程说明书一律用专用报告纸书写。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

论文完成后按

(一)文本结构的顺序排列好,加以封皮,进行装订。

(七)、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及成果评定

1. 根据本实施方案所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依据,指导教师必须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阅读并领会这些文件的含义,学生要认真阅读毕业设计任务书,熟悉资料并明确自己的任务;

2. 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指导教师应给所指导的学生指定题目,给予必须的原始资料,并下达设计任务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启发诱导,全面负责;

3.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由有关单位选派,必要时还应指定有关课程的教师作为答疑教师;

4. 指导教师的业务领导人应分阶段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 毕业答辩

(1)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并给出评语和平时成绩,方可进行答辩;

(2)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答辩小组成员报省电大备案;指导教师可以参加毕业答辩小组,但不能担任指导学生的主答辩。 答辩前由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办法和成绩评定办法。

(3)答辨分设计情况介绍(10分钟),基本问题(5分钟)和追加问题(15分钟)的答辩。

6.学生答辩要求

⑴ 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提交纸质材料2份和电子稿1份。

⑵ 演示毕业设计成果。利用幻灯片演示。

⑶ 答辩人陈述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7.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1)毕业设计的成绩有开题报告成绩、中期考核成绩、毕业设计成果(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和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

(2)开题报告10%,由指导老师评定。

1) 开题报告的内容可包括方案论证,文献综述和进程计划。

2) 由我校负责组织安排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3)中期考核20%,由指导老师评定。

1)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设计进展情况

2) 由我校负责组织安排中期考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进展情况评定成绩。对未达到进度要求的学生提出指导要求并给予警告。

(4)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的评阅成绩:20%,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的质量评定成绩。

(5)答辩成绩:50%,由答辩小组评定。

(6)毕业设计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综合审定。毕业设计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60~69为及格,70~79为中等,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并且至少过半年才能重新申请答辩。要严格控制成绩优秀的人数比例,一般应不高于20%。 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先按百分制评分,然后折算成五级分。

结构评分办法:

公式为

Y05X10.5Xni

10 Y:毕业设计成绩,X1指导教师的评分,Xi:答辩小组每位教师的评分(不包括指导教师评分),n:答辩小组人数。

(7)毕业设计由省电大统一安排,相对集中进行。各教学点应随时接受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监督和检查。

四、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验收 1.我校应将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毕业设计学生名单(含选题)、毕业设计教师名单(含选题)、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时间安排、学生最终毕业设计成绩等通过网上实践平台报省校审批。相关的文字材料(一式四份)由市电大审查后,报省电大教学处复审,经复审通过加盖教学处公章后确认。未经省电大教学处复审的成绩不予认可。

2.毕业设计各教学实践阶段指导教师和每位学员应认真填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表格,教学班还应认真填写毕业设计验收总表,作为毕业验收的重要教学依据,并作为教学档案保存。

3.各试点教学班应将毕业答辩时间提前一个月通过实践平台报省电大教学处和学科组。省电大教学处和学科组将派土木工程答辩主持人主持教学班的毕业答辩,同时进行毕业验收。毕业验收前我校应准备好各集中实践环节验收总表,验收总表的内容是各集中实践环节科目、学生名单(含学号)、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生上报材料题目等。

4.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验收办法是我校先验收、然后省校全部验收;对验收出现不合格者,该门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重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按时毕业,各试点教学班和辅导教师要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完成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5.各种材料网上报批时间参照省校教学处实践环节有关文件进行;申报材料的有关表格请各试点教学班到网上实践平台自行下载,申报材料必须及时上传实践平台。

五、课程实践环节的验收

1.课程实践环节(不记学分的)主要有课程作业、实验等。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应做的(至少是必做的)全部实验。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课程实验应在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对于暂时确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教学应尽量与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确有困难,应在假期完成,不得拖到下一学期进行。

2.一门课程规定的全部实验完成后,教学班填写实验成绩汇总表,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名,我校教学处审核验收。对教学班已完成的课程实验,我校应进行检查、验收。如发现实验弄虚作假者,已做实验作不及格处理。

3.课程实践环节的验收办法是我校验收,省校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该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无效,不得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我校应将准备好的课程实践环节验收总表,验收总表的内容是各课程实践环节科目、学生名单(含学号)、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生上报材料题目等整理归档,以备检查。

六、检查和交流

1、各试点教学班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总结材料报教学处,市电大教学处将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

2、各试点教学班辅导员应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市电大教学处将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档案的检查活动。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4篇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缺乏工程意识。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结果没有与生产实际需要作参考,只是为了纯粹计算为设计,缺乏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方法。

2.学生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

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标准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绘图能力欠缺,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制不规范。

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学生该开始并不清楚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应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讲一下每个单元操作所需的物性参数,每个物性参数查取方法以及混合物系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还有如何确定体系的定性温度。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意识。

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在化工原理课程讲述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同学明确什么是工程概念,比如: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

1 理性,了解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比如试差法、因此分析法等。二是查阅文献或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现代化工生产单元设备作用原理以及设计理念,增强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三是应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实施方案,最后应综合考虑操作费用和经济费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最优方案。

2.强化工程制图本领。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应强化计算机应用。在课程设计开设之前应开设AutoCAD课程,利用AutoCAD软件绘图,即精确又快速,也有利于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新要求。此外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可代替试差方法繁琐的人工计算。

3.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兼顾,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即繁琐又费时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性,要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为了凑结果而修改数据。应科学地对待每一个数据,经得起深究和考验。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5篇

说明书(论文)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对文管类课程设计,要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

1、说明书(论文)基本格式

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书写工整;打印稿的版式设置参见《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补充规定》。

2、说明书(论文)结构及要求

(1)封面

由学校统一模式,各学院到印刷厂领取。

(2)任务书

(3)摘要(仅适合于论文)

摘要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简短的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35个,一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5)目录

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其最后一项是“参考文献”。

(6)正文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6篇

一、课题名称:垫片冲孔落料连续模

二、设计要求:

1.主要内容 (1)编制冲压工艺

(2)设计模具(分析、计算、装配图、非标零件图) (3)编制模具主要零件制造工艺 (4)分析估算工时,确定完成工期 (5)核算成本,报价

(6)编写全套设计制造说明书 2.基本要求:

(1)分析计算全面,图纸表达准确; (2)工艺水平规程制定,力求符合实际; (3)必要的数据须进行市场调查; (4)分析核算工期、成本,着重于过程。

工件为图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08,t=1.2mm。精度要求为IT14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1.材料分析

冲裁件材料为08钢板,其中08是沸腾钢,08表示为含碳量为万分之八,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 2. 结构分析

冲裁件结构简单对称,但外形的直角不便于模具的加工,并且影响模具的寿命建议将90º的直角改为R1的工艺圆角。 3. 精度分析:

.14零件上有3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350 ø160都0.

14、0为IT11级,所以普通冲裁可以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模具制造、装配较复合模略复杂。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二生产。

(三)零件工艺计算

1.刃口尺寸计算 查表的2-5得x=0.5 凹模尺寸的计算

当冲裁精度在IT14时,

x=0.5。

凹模变大尺寸20,10.尺寸公差200.52,100.36,50.30 落料时

DA=(35-0.50.2)00.13=34.900.13㎜ DT=(DA-0.2)00.09=34.700.09

冲孔时 以凸模为计算标准配合加工凹模 当冲裁精度在IT12时,

x=0.75。

dT=(16+0.750.14)00.075=16.10500.075 Da=16.105 2.排样计算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P55,表2-8,搭边值取2.5mm和2mm a=2.5mm,计算得宽度b=φ+2a=35+2.5*2+1=41mm,步距L=D+a1=35+2=37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67.5%查板材标准,宜选14003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34张条料,每张可冲出81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利用率为67.15%

3.1.3、材料利用率: A冲裁件面积

B调料宽度 h送料进距

n一个进距内冲件数

1n1A100% Bh其中n=1 B=41 H=37 冲裁面积为;A=35*35-64*3.14=1024.04mm2 所以其材料利用率为:=1024.04/(4137)=67.5% 排样原则:

(1)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还可适当改变零件形状)

(2)拍样方法应使冲压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且安全 (3)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高

(4)保证质量和制件对板料纤维方向的要求

冲击力的计算:

1 方形冲裁力为F=1401.21.3390=85176N 中间圆形冲裁力为:F=3.14161.31.2390=30566.016N 总的冲裁力为;F=85176+30566.016=115742.016N 5

查常用T08钢的力学性能表得

b=390Mpa 查表得

K卸=0.045 K推=0.55 F卸=K卸F=0.045115742.016=5208.39N F推=nK推F=0.55115742.0167=445606.762N 总的冲裁力为:F=115742.016+5208.39+445606.762=566.6KN 因为总的冲裁力不得超过压力机的80%所以所需压力机的总的冲压里为 F=566.6/0.8=708.25KN 4.压力中心计算

因为制件形状对称,所以冲模的压力中心位于其制件的几何中心。

3.5、冲裁模刃口尺寸

四、冲压设备的选用

根据冲压力的大小,选取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H2316,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60kN 滑块行程:55mm 最大闭合高度:220 mm 闭合高度调节量:45 mm 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160mm 工作台尺寸:300 mm450 mm 工作台孔尺寸:160 mm240 mm 模柄孔尺寸:φ40 mm60 mm 垫板厚度:40 mm

五、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 1.标准模架的选用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由公式(2-19)可知,凹模的高度H

为;

H=kb=0.38*35=13.3mm(查表2.9.5得k=0.38) H取20mm 凹模壁厚c=(1.5∽2)H=19.95∽26.6mm 凹模壁厚C取20mm 凹模宽度 B=b+2c=35+40=75mm 凹模长度L取120mm 凹模轮廓尺寸为120mm100mm20mm 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得;

H上模板 =30~45mm 圆整按照标准取值30mm 垫板厚度为(6~12)取值10 凸模固定板H固定板=18~24mm H固定板取20mm H凹=35mm 有标准模架可查的:下模座为35mm 模具采用后置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125mm125mm30mm,下模座125mm125mm35mm,导柱22mm110mm,导套22mm80mm28mm。

六、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计算

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弹性元件选用橡胶,其尺寸计算如下: (1)确定橡胶的自由高度H0

H0(3.5~4)H工 H工h工作h修磨t1(5~10)(1.517.5)mm10mm

由以上两个公式,取H040mm。

(2)确定橡胶的横截面积A

AFX/p

查得矩形橡胶在预压量为10%~15%时的单位压力为0.6MPa,所以

A3112N5186.67mm2

0.6MPa(3)确定橡胶的平面尺寸

外形暂定一边长为125mm,去除螺钉销钉孔,大约为260mm2,则另一边长b为

b125260A 5186.67260bmm44mm125(4)校核橡胶的自由高度H0

为满足橡胶垫的高径比要求,将橡胶垫分割成四块装入模具中,其最大外形尺寸为62.5mm,所以

H0380.608 D62.5橡胶垫的高径比在0.5~1.5之间,所以选用的橡胶垫规格合理。橡胶的装模高度约为0.8540mm =34mm。

3.其他零部件结构

凸模由凸模固定板固定,两者采用过渡配合关系。模柄采用凸缘

式模柄,根据设备上模柄孔尺寸,选用规格A4060的模柄。

六、模具装配图

模具装配图如图61所示。

图61

七、模具零件图

模具中上模座、下模座、垫板、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固定板、冲孔凸模、凸凹模、凹模、推件块零件图如图71,72,73,74,75,76,77,78,79,710所示。

图71上模座

图72下模座

图73垫板

图74凸摸固定板

图75卸料板

图76凸凹模固定板

图77冲孔凸摸

图78凸凹模

图79落料凹模

图710 推件块

三 设计心得

设计心得体会

一个月的实训结束了,在这个月内,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我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更坚定了自己对模具行 20

业的信心。

第一周里,我们在襄樊环宇车灯厂实训,看到了了很多模具,注塑模具和冲压模具。看到了模具钳工装配和管理模具,通过观看和亲自动手拆装模具,让我们对模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模具的内外部结构,和操作原理。结合书本上的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设计模具。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都在学校的画图室里进行模具的计算和设计画图。模具的工艺计算挺复杂的,不仅有大量的计算,还要查阅很多资料。很庆幸我能够认真仔细的在一周内完成了我的工件工艺计算。然后,我们开始了在图纸上把自己的设计画到图纸上,孙然我们已经多次画图,但是我们在细节上还是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在以后的工作中,一点出错,就可能导致整个模具的实效。画图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纸张的整洁,线条清晰。

第四天我们主要是将设计的图纸转化为CAD图纸,这样更标准化。通过cad画图,让我们对模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套模具,最终在电脑上成型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心怀激动。

在这个月的实训中我非常感谢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刘老师,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深刻的里了解了模具设计,让我对模具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充满。

四、参考文献

⑴《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1

⑵《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中国计量出版社 ⑶《现代冷冲模设计应用实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 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范文第1篇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