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认真审题,细心计算。(30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8分)
16=
12÷=
24=
0.5÷=
÷=
÷=
-=
6=
2.化简比并求比值。(每题1分,共4分)
0.75∶
∶0.6
72∶48
时∶15分
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12分)
36
28
÷
÷+
4.解方程。(每题2分,共6分)
x÷=18
x-x=42
8x-=
二、
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24分)
1.
m2=( )dm2 时=( )分 m3=( )dm3
2.4.5的倒数是( ),( )和3互为倒数。
3.在里填上“>”“<”或“=”。
÷
÷5
÷
÷
÷
4.=18∶( )=( )∶20==( )÷40
5.48的是( ),( )的是12,( )t比16
t多,64
km比( )km少。
6.
m∶6
dm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
7.一根彩带长10
m,用去它的后,又用去
m,还剩下( )m。
8.《清明上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原画卷的长约是525
cm,宽和长的比约是1∶21,宽约是( )cm。
三、
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一个数的是84,这个数的是( )。
A.144
B.120
C.
D.49
2.一个书包,降价12元后,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这个书包原价是多少元?列式正确的是( )。
A.12÷
B.12
C.12÷+12
D.12÷-12
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A.1∶5
B.4∶5
C.5∶6
D.6∶5
4.一件商品涨价后,又降价,现价与原价相比,( )。
A.现价贵
B.原价贵
C.价格相同
D.无法确定
5.一堆煤有
t,第一天运走
t,第二天运走总数的,两次共运走多少吨?正确的算式是( )。
A.+
B.
C.
D.+
6.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第二根截后剩下
m,两根截去的相比较,(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7.图书馆在学校西偏南35°方向上,则学校在图书馆( )方向上。
A.西偏南65°
B.南偏东35°
C.东偏北35°
D.东偏北65°
8.1
m3的水结成冰,体积比水增加,这块冰再融化成水,体积减小( )。
A.
B.
C.
D.
9.A=B÷=C÷,且A、B、C都不为0,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A.C>A>B
B.A>C>B
C.A>B>C
D.B>C>A
10.一本连环画96页,宇轩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宇轩第三天应该从第( )页看起。
A.60
B.61
C.36
D.59
四、
看清要求,动手操作。(每题3分,共6分)
在下面的图中标出熊猫馆和猴山的位置。
1.熊猫馆在动物园大门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是400
m。
2.猴山在动物园大门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
m。
五、
活用知识,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1.只列式不计算。
(1)据不完全统计,某市2016年家用小汽车的拥有量是2.4万辆,2017年比2016年增加了,2017年该市家用小汽车的拥有量是多少万辆?
(2)实验小学有160名女教师,比男教师多,实验小学有多少名男教师?
(3)2017年十一黄金周,某火车站共发送列车708列,比2016年的少12列,2016年十一黄金周共发送列车多少列?
2.学校保管室存放了7200本语文和数学作业本,其中数学作业本是语文作业本的。
(1)语文作业本有多少本?
(2)再运来多少本数学作业本,语文作业本与数学作业本的数量比是1∶1?
3.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6天完成,乙单独做9天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做2天后,甲单独做,那么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4.芳芳利用空余时间折一些千纸鹤,第一天折了这些千纸鹤的,第二天折了70个,这时已折的千纸鹤与剩下的千纸鹤的比是3∶5,芳芳一共要折多少个千纸鹤?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
km,与乙车的速度比为4∶5,2小时后两车共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
一、1.10 30 14 5
2.2∶3 1∶2 3∶2 16∶5
3.
36
=36+36-36
=9+6-4=11
28
=(27+1)
=27+1
=26+=26
÷
=÷
=
=
÷+
=+=
=1=
4.x=25 x=252 x=
二、1.80 25 1600 2.
3.< < = < > =
4.15 24 30 48 5.40 15 20 80
6. 2 3 7.5 8.25
三、1.B 2.A 3.C 4.B 5.D 6.D 7.C 8.A
9.A 10.B
四、略
五、1.(1)2.4
(2)160÷
(3)(708+12)÷
2.(1)7200÷=4000(本)
(2)7200-4000=3200(本) 4000-3200=800(本)
3.÷=(天)
4.70÷=400(个)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这次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这次则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显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面临的新难题和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巨大,但背后也看到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的确取得发展,但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 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这次十八大报告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一、基于视频的车辆超速检测
在本论文的研究当中主要是针对系统车辆速度进行检测, 所以其对应的目标物即为车辆。完成车辆的检测任务第一步就是需要使用含有车辆的数据集来训练SSD算法的模型参数, 本文在选择时为了实现检测效率及准确性高的特性, 因此选择了VOC数据集进行训练车辆检测的模型。VOC作为目标检测数据集的原因如下:VOC数据集物体目标丰富, 并且进行了优化处理;同时, 对所有类别的数据进行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索引, 提高训练效率和测试;同时其对应的训练和测试图像、数据存储文档都进行了预处理方便使用。车辆检测模型训练完成之后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检测, 其过程是通过获取视频信息, 对处理完成的图像序列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出来的车辆信息进行标注。由于本文主要是针对视频数据信息进行检测, 因此在摄像头或者其他视频平台中的多视角目标检测选择使用了基于Mobile-SSD框架的目标检测方法来构建这个检测过程。
车辆速度计算主要是针对视频检测车辆目标的速度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和传统速度概念没有区别, 只是使用一个固定数据值来衡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信息。此时假设位移使用s表示, 速度表示是使用的v, 而作为时间信息计量使用的是t表示, 其中在物理学当中车辆行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本文基于OpenCV动态视频车辆的速度检测, 此时针对的数据信息和计算目标都是基于动态视频下完成。假设在获取的视频信息当中其帧速率fps, 视频当中在第t帧时刻的时候其目标运动的左下角位置为 (x1, y1) , 第t+1帧时刻视频当中汽车的位置移动到对应的坐标当中 (x2, y2) , 这样根据其目标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就可以得到视频当中在某一时间内的速度值, 并且使用公式 (1) 可以计算出目标速度, 其目标速度单位为像素/s。
根据视频当中目标物的位置信息和目标物的速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视频当中运动车辆的运动速度。其在计算车辆速度过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首先去检测视频当中的动态车辆, 然后处理成图像形式进行速度计算;得出目标物体的实际速度就是通过对车辆像素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映射, 这样通过映射的结果可以求出视频当中车辆的实际运动速度。如常用的理论是计算机视觉下的相机标定技术, 这一理论过程就是利用摄像机对物体拍摄的还原过程, 其将拍摄的图像进行还原空间之间的目标物, 基于相机标定计算参数可以获取图像像素与空间当中的实际距离的映射关系。
如上图1所示, 在车辆速度检测过程中假设摄像机所拍摄的目标地上面有A、B、C、D四个目标点, 在其四个点当中可以分别计算两个点之间的图像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其中基于摄像机标定技术获取的参数可以得出目标物中的像素与空间距离的映射关系。基于OpenCV的动态视频车辆速度检测是为了更方便目标物的速度检测技术, 此时在考虑的时候仅仅考虑了车道与摄像机平行的条件下进行, 其实在实际的场景当中摄像头信息和车辆信息都处于平行状态, 其中在计算过程中拍摄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数学计算理论在车辆速度计算当中假设车辆图像像素信息与空间距离呈线性关系, 其中用不同的字母来代替目标物的空间距离、车辆在图像运动的像素距离、对应的关系系数, 分别用St、S、和K来表示。
其中在实际的计算当中映射关系可以使用公式 (3) 表示:
从表1-1中比率求均值得到K的近似值为0.0305。结合公式 (2) 、公式 (3) 可得到实际的空间速度, 单位为米/s, 如公式 (4) 所示。
本文选择的该方法虽然是传统计算目标车辆速度的计算方法, 但是该方法计算简单并效率极高, 并且在车辆目标检测完成的情况下基于该实验场景下可以很好的计算出对应车辆信息的速度。一般情况下, 在不同环境下和复杂场景情况中, 其中图像目标像素与空间距离的映射往往并不总是呈现出线性关系, 针对不同场景下研究,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运用不同学习方法来获取更加精确的K值。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用本文之前对汽车目标进行检测, 然后完成之后对动态视频当中的运动车辆进行标注, 标注的过程也是方便汽车更加容易跟踪和运动目标物的提取, 基于视频信息来对视频当中的汽车进行检测, 其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 (a) 可见, 基于SSD的目标检测算法能很好地检测出车辆并进行标记画框;由图2 (b) 和2 (c) 可见, 能对标记出来的车辆进行很好的跟踪, 并计算了车辆的速度与显示。但是该方案明显的侧重于第一帧对车辆的检测, 若第一帧没有检测出车辆, 那么后续就没有对此车辆进行跟踪, 所以提高SSD的检测准确率成为了关键因素。
(一) 验证参数K的合理性
在第三章中计算得到了参数K=0.0305, 为了验证在本实验环境下的可信度, 本文在实验场景道路区域任意取十组标志点分别按公式 (3) 进行像素与距离映射计算以及实地标记测距, 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加精确的K值。此时, 选取了十组数据进行比较,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当中对检测到的目标车辆数据进行获取得到它们之前的像素距离, 结合公式 (3) 当中的关系得到每一组的映射结果, 随着可以对实地进行测距得出了其误差信息。根据多次计算数据比较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以得出平均误差为0.097, 像素距离较大时呈现的误差越小。由于没有考虑到摄像机成像由远及近距离的实际变化, 因此实地测距与映射结果始终存在一定量的误差。
(二) 速度计算
在车辆目标检测完成之后, 针对视频当中的车辆信息进行标注, 标注框当中左下角像素坐标, 其中取当前的第87帧框的位置坐标为 (366.31, 217.03) , 而在标记当中可以看到第88帧的标注框的坐标位置信息为 (354.86, 215.93) , 在使用第三章中的可以计算出检测出运动车辆的瞬时速度为:v≈6.3139 m/s。这样计算出来的车辆速度可以作为交通部门判断在某一时间当中的速度是否超速。在基于该实验当中, 可以看出计算速度的精确性上面跟前期车辆检测、车辆目标信息提取的完整性、准确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本论文的车辆速度检测是作为判定候选工作的核心依据, 其关键核心还是在车辆检测模型的建立、车辆特征信息的提取等信息的确定。其实在实验阶段到实际应用当中摄像机也有一定的畸形情况, 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如果在实验当中加入摄像机的成像机制就可进一步避免误差, 提高速度准确性。
三、总结
本文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对车辆数据进行训练以及检测, 检测完成之后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跟踪, 通过SSD对车辆检测之后提取对应的车辆特征信息。提取完成之后分析运动目标的质心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信息, 然后根据传统的速度计算公式确定好时间和位置信息, 依据像素距离与空间距离的映射关系可以计算出车辆运动速度的近似值, 其主要检测就是针对动态视频数据进行分析。
摘要:本文对摄像机采集交通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并处理, 以此获得相关的交通事件、交通参数和交通状况等信息。论文对固定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了基于运动目标检测的车辆运动速度估算方法的研究, 该方法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框架下运动目标检测的方式, 对车辆的运动、跟踪、速度三个方面进行估算比对。首先, 在实验环境下对目标车辆进行检测, 使用含有车辆数据的VOC2012数据集来训练SSD算法的模型参数, 完成车辆的检测任务;其次, 使用cvblob算法对多目标进行跟踪及车辆运动速度计算;最后, 通过运动像素位移与世界坐标系中距离映射关系对车辆速度进行检测与分析。与传统的车辆监控方法相比, 这种技术对硬件设备成本及维护代价相对较低,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同时, 借助智能信息采集大力提高了车辆监控的效率。
关键词:特征提取,运动检测,速度估算
参考文献
[1] Liu W, Anguelov D, Erhan D, et al.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C]//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Springer, Cham, 2016:21-37.
[2] Kalal Z, Mikolajczyk K, Matas J.Forward-Backward Error:Automatic Detection of Tracking Failures[J].2010:2756-2759.
[3] 谭铁牛, 黄凯奇, 张兆翔, 等.一种基于运动目标表象和运动信息的摄像机自标定方法, CN, CN 101488222 A[P].2009.
[4] 田峥, 徐成, 杨志邦, 等.智能监控系统中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11, 37 (4) :1-3.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的学习, 基本都离不开基本原理、仪器试剂、检测过程、关键点这4个方面。以这4个方面为基础建立思维导图, 可将这4个方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作为先行组织者, 抓住《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检测项目分块特征, 在课程开始时将知识整体结构设计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 为强化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每章结尾时也可运用此类型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使学生系统构建《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知识结构和体系,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由一主题发散思维。生活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2]。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将对学生学习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 微课教学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思维导图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提高综合能力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
一、《乳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难点
《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 知识面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知识。对于没有进行系统学习过这些课程的大专学生来说, 《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就存在着理论知识难以掌握的困难, 尤其是实验原理, 对学生来讲是个非常大的难点。同时在实验过程中, 很多实验步骤比较繁琐。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整理、归类和总结, 再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掌握本门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思维导图在《乳品分析与检测技术》项目教学中运用。
(一) 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
首先根据对乳品专业学生进行学情的分析, 将授课内容按照由易到难学习规律, 由教师制定相关模板。根据教材知识点, 确定每个项目的中心主题, 按照层级隶属关系确定分支目录[3], 以乳与乳制品脂肪含量测定为例, 检测项目为一个中心主题, 确定一级指标2个, 二级指标4个, 三级指标一个。模板如表1所示, 学生根据模板绘制脂肪含量测定的思维导图。
这个示例模板一级级的引导学生去深入学习探究, 随着级别的深入同学们知道了要做什么, 怎么做。这样同学们就有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学们也会感觉这门课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不会那么枯燥乏味。
(二) 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学习
教学过程包括了课前预习、课上讲解实践和课后的总结复习。在课前预习过程中, 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模板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并由各组指派代表准备在课上进行学习展示。在课上各组进行陈述后, 由教师根据各组讲解内容进行评价, 并进行小组互评, 最后教师总结、并进行实操演示, 同学们进行练习。在进行检测过程演示的同时, 利用思维导图将实验步骤进行梳理。比如碱水解法测定脂肪, 国标中步骤包含很多, 并且很繁琐。但是通过对国标的学习, 再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将检测步骤分成三大步, 第一步是蛋白质等非脂成分沉淀, 第二步脂肪提取, 第三步是称量, 每一大步又可细分成几小步。这样一个看似非常复杂的实验步骤就被肢解成两个层次, 每个层析又会包含几个小的步骤, 非常方便同学们的记忆。课后进行复习时同学们就可以将课上总结的内容拿出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和总结, 用起来既简单又方便。
(三) 课后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反馈强化复习巩固。
课后复习除了包括了一个知识点学习后的复习总结, 还包括了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的复习总结。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 将每个知识点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总结学习, 将这些知识点汇集到一块就是本门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的总复习阶段, 同学们利用这些图纸很顺利上午就可以进行复习, 而且条理特别清晰。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一)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在没有进行思维导图训练之前,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每节课老师将讲课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之后, 同学们又通过练习, 但是当时是学会了, 而且记忆会很深刻, 但是在问及之前学习的项目时, 同学们会出现回答不及时, 甚至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的知识是片段的、碎片化的, 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很好的帮助学生们建立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得学生们能够很自然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的网络结构。
(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期末复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的同学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他可以将本来厚厚的一本书简化成一张张思维导图的图纸, 又能利用这些图纸将所学习的内容发散成一本厚厚的书。这就是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 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好的展现出来的表现。在一次次的期末考试复习过程中, 不知不觉得提高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思维导图并没有固定的形式, 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图纸, 让学生们充分得发挥想象力, 一个班级里面甚至都不会出现一样的图纸, 再绘制的过程中, 同学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摘要:分析了目前《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阐述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有效构建学生知识框架, 有利于学生对《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程度。帮助学生理清纷繁复杂的知识点, 从而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直观形象地增强记忆效果,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思维导图,乳,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维导图在启发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6, 15 (1) :60-61.
[2] 马素娟.构建生活化教学, 提高“乳与乳制品检测技术”教学的有效性.2017, 6 (20) :97-98.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通过学习知道,商业计划是在战略导向下通过确定的商业模式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的一切计划和行动方案。
商业计划是一种能明确表述企业有能力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满意的利润,并得到有关方面支持,为企业管理提供分析基础和信息交流依据,是指导、监测企业管理行为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也就是说,商业计划是对企业或拟建立企业进行宣传和包装的文件,它向风险投资商、银行、客户、供应商宣传企业及其经营方式;同时,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分析基础和衡量标准。
通过学习知道,商业计划行动的执行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商业计划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商业活动,当然前提是计划制定正确,然而需要牢记的是,制定一份好的商业计划并不一定能带来一个健康盈利、繁荣向上的企业,只有按正确商业计划去实施,付诸于行动,大胆思索,大胆创新,扎实有效,才能为企业获得利润。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第6篇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培训学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感到既紧张又充实,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了许多。
整个网络学习设置了八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阅读、阅读测验、讨论、作业几个小的学习版块。既有逻辑严谨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生活的教学范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实际的操作。让我们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网络教育技术水平。下面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体会。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术水平。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上我们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讨论版块,向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平时我们工作都非常的紧张,同事之间没有多少时间进行交流,这次培训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版块,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和同时请教。这次学习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我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网络培训学习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这次学习没有教师的当面讲授,是学员自己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就给自学提供了空间。我每次都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阅读每个模块给出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发帖和做作业,力求比较好的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我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培训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次网络学习,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仅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另外也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这对我在教学评价方面提供了帮助,加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与课堂表现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这次学习收获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时间安排比较紧,没有很多时间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另外感觉有些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有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其次,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只阅读了本组学员的帖子,没有更多时间来阅读其他组的帖子,失去了与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检测仪器学习心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