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1篇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切磋机会。但是传统的家长会常在考试后召开,往往开成向家长单纯汇报成绩的会。家长会的模式一成不变,往往是班主任汇报一下学生的成绩,提一些学习上和管理上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接着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讲话一结束,家长会也就划上了句号,什么交流、沟通、合作被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有所表示,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致使煞费苦心组织的家长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怎样让家长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青睐,让学生消除对它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家长轻松而来、满意而归呢?新模式家长会的探索和研究带给我新的思考必须尊重家长,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并换位思考,才能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前的准备
为了确立家长会的主题,有必要在会前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以及各科成绩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类别,拟定不同的对策。
另一方面是对家长情况的调查研究。要研究学生的家庭特点,提出不同对策,这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通过发放《学生情况登记表》,了解如下情况:
(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
(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鉴于以往家长会的经验教训,我在五年(1)班的第一次家长会设计中将全班学生纳入了与会人员名单表中,并且指导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精心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题为《明天会更好》。想达到的目标效果有二:其一,学生百分百参与,人人有节目,让平时过于内向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他(她)们克服怯场心理,培养他(她)们的自信心;其二,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身上闪光的另一面,特别是极个别对孩子学习成绩已经不抱希望的家长,让他(她)们也试着发现孩子身上的其它可供培养的闪光点。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这次家长会我就是想让学生和家长都睁开发现“美”的眼睛。
三、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足的准备,以及全班学生的密切配合,入学后的第三个月我们班的第一次家长便会顺利召开。令我欣慰的是全班学生很自觉地在教室靠后位置的黑板前排好了整齐的队伍,所有家长都如约而至,并且坐到自己孩子的座位处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看到这样的场面,作为班主任我表面平静,内心却无比激动。首先我介绍这次家长会的会程安排,让家长有种期待心理。然后我简单总结了班级从入学至今的整体变化情况,值得学生、家长、老师一起高兴的是我们这个班集体自入学以来一直在进步,多次得到学校的表扬。这是我看到了所有家长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微笑。因为他(她)们这时知道了自己孩子是在一个可以让他(她)们宽心的班集体里学习生活的。
当然,我并没有一味地陶醉于家长满意的笑容中,更没有舍弃以往家长会上的传统项目。接下来,我总结了我们班级的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情况,以表扬为主(这时所有学生都极其认真地听着),并且对每科都进步了的学生以及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到位的班干部颁发奖状。当我亲手把一张张奖状送到获奖的学生手里时,我看到了有些学生眼里的晶莹的泪花。会后有的家长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对我说,这次家长会没有当众批评孩子,没有让为人父母的下不来台。更让有些家长感到吃惊的是从上学到现在都没有获过奖的孩子今天居然得到了珍贵的奖状。
这项总结与颁奖工作只是让部分家长感到无比激动。为了让所有家长都满意而归,全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尽心尽力排练的主题为“明天会更好”的文艺演出班会终于在两位学生主持人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班会过程中,学生们唱的唱、演的演、画的画、吹的吹、弹的弹,可谓是精彩纷呈。虽然不难看出学生都很紧张,但是也不难发现他(她)们每一个人都很投入地为家长为老师为同学演出。而且,从家长专注的眼神、热情的掌声、整齐划一的击掌合拍声中,可以判断出我和所有学生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最起码得到了与会家长的肯定。特别是代表我和学生共同心愿的班歌《明天会更好》,作为压轴节目(全班大合唱)更是把这台主题班会推向了高潮。
四、沉静反思
激动过后,我向家长提出了几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你对孩子通过学习成绩成材抱有多大的希望?如果你对孩子的学业不抱多大的希望,那你有没有发现以及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可塑性?你有没有和和自己的孩子严肃地交谈过关于他(她)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问题?接下来我留给家长冷静慎重思考的时间,教室里一片寂静!(此时,学生也出奇的严肃,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几个问题对他们自身触动也很大。)
大约过了五分钟,我让学生请来了各科任课老师,让他(她)们相继对我们班级的各科具体情况向家长和学生作总结,当然也是以表扬为主。(因为我提前答应所有学生不当众批评任何人,也和其他老师提前商量好了)
最后,我作这次家长会的总结发言:请所有同学和家长都相信,上了高年级,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优点或者长处,把它树立为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不懈奋斗,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这也是我把《明天会更好》这首歌定做我们班歌的用意所在。
五、疑問解答
到此,我想大家肯定有个疑问:难道学生身上就没有应该批评的缺点和犯过的错?当然有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过,我和学生之间有个约定,那就是不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任何一位同学。要不然,这次的家长会肯定会有家长因为以往的家长会给他(她)留下的阴影而不愿参加。正因为我有上面的那承诺,所有学生的家长都轻松地来了,同样也是由于我遵守了这个约定以及这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形式,所有家长都满意而归了。
会后,大部分家长离开了,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留下来按顺序询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把该学生的缺点都是很委婉地告诉家长,希望我们家校在沟通与合作中让孩子和谐发展,合力尽快帮孩子改正缺点,学生也欣然接受这种方式。当然,没有单独询问的家长也并不说明他(她)的孩子没有缺点,我通过电话联系告诉他(她)们,并建议他(她)们把通话的内容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以此让学生信任我这位班主任是尊重他(她)们的,是守信用的。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尊其师而信其道”的,这样以后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比现在得心应手。
六、活动后的收获与思考
家长们普遍认为,新模式家长会给了广大家长“话语权”,使得自己对教育的想法和建议得到重视和认可,既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又建构起良好的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环境。一位家长说,通过家长会,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学生在校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而与班主任面对面的交谈,对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研习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子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學生小叶说,过去家长会后,家长的训斥使我和家长的隔阂加大了,彼此很难沟通。而现在的家长会,增进了我与父母之间的了解,使我们的距离更近,心贴得更紧。
新模式家长会的探索和研究,相信会给每一个勇于参与其中的教师获得全新的家长会设计理念,并深深陶醉于由此酝酿出的各种奇思妙想中。现在孩子们都把老师当作朋友,说知心话,谈心里事,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商量,虽然感觉比过去辛苦了,但内心却无比幸福和自豪。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2篇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实施家、校及时有效的沟通,是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有效途径,是促使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我校为加强家校间的沟通联系,特制定如下制度:
1、班主任每学期主动与每个学生家长至少沟通一次。 (1)面谈。家长到学校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见面机会,主动与家长沟通。
(2)电话。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应主动打电话给家长,详细介绍学生在校各方面的情况,达成教育共识。
(3)书信。利用学生的家校联系册,进行书面沟通。
(4)电子邮件。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沟通。 (5)小型家长会。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部分学生的家长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家访。 家访可以缩短家校间的距离,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
2、推出“家长代言人”制度。
以年级为单位,由家长自愿报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由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在报名家长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家长来直接参与家校沟通与合作的一种代言人制度。“家长代言人”代表各年级的家长直接与
学校对话,其他家长可以通过他们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间接行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3、任课教师每周随机主动向班主任介绍每个学生的情况,让班主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以利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达到全面且客观公正。
4、任课老师针对少数学生可以直接以电话或采取其他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5、每学期期中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要内容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活动和表现,介绍我校教育教学的阶段工作,并与家长共同商讨部分同学的教育策略方法。家长会出席率不得低于90%。
6、 学校的大型教育活动,如运动会、主题教学节、庆“六一”、庆“元旦”文艺汇演等,均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代表轮流参与。
7、每年九月份召开一次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办学思想,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学生,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8、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定期向家长进行各类调查,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服务与老师教育教学态度、能力等意见,发挥家长监督作用。
9、学校网站设立“校长信箱”,确定“校长接待日”,扩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校政策、工作,通过密码,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成绩。
10、对于家校联系活动的一切情况均应及时记录,并做好资料存档。
11、德育处要把家校联系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使家校联系活动能定期定量,真正落到实处。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3篇
一、家长会:
在这次家长会中,全班27位家长按时到会,学生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是重视的,对学校的工作是支持的。家长们认真听取了陈主任所做学校工作报告,老师们对学校及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汇报。许多家长都主动留下来进行交流,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同时征求老师的意见,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通过本次家长会,感觉收效很大。现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及时地将学校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我校的教师情况、教学成绩、教学设备情况等。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
第二方面:将学生的在校情况汇报给家长。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有什么爱好特长等。使家长对学生的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了解。同时也让家长们学习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使自己在管理孩子时,能够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法处理不同的事件。 第四方面:让教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教师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处理。从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在班级里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电话联系:
在平时的时间里,学生早退,旷课,迟到,感冒生病,包括各科作业情况都采取了电话的联系方式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家长门也提出一些建议:
1、注意学生的上课情况。
2、安排英语课时多些。
3、多布置作业练习。
4、严格管教学生。通过这些建议,我也更有利于我今后的工作。
三、微信、微课掌上通:
本学期做到每天采用微信与微课掌上通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关于学生当天的表现与动态,大部分以照片的形式让家长能够及时又彻底的了解孩子的校情况,比如:当天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午餐吃什么,午睡情况如何,今日体育课体操队形是否工整,课余时间参加跳绳比赛的情况、、、让家长更能熟悉的掌握孩子当天在校的情况,进而让家长们放心,孩子在校时刻有老师的关心与照顾。
以上的家校沟通方式增进了学校、家庭之间的了解,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 反思及改进方向:
家长们对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做为教师有很多地方离他们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从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我们教师对孩子的了解还不是很深,有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没能够进入,没有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今后我要克服上述所有的困难,多从书报、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中学习,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平时要是与家长没有会面的时间,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等;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多与家长学生接触。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4篇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实施家、校及时有效的沟通,是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有效途径,是促使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我校为加强家校间的沟通联系,特制定如下制度:
1、班主任每学期主动与每个学生家长至少沟通一次。 (1)面谈。家长到学校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见面机会,主动与家长沟通。
(2)电话。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应主动打电话给家长,详细介绍学生在校各方面的情况,达成教育共识。
(3)书信。利用学生的家校联系册,进行书面沟通。
(4)电子邮件。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沟通。 (5)小型家长会。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部分学生的家长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家访。 家访可以缩短家校间的距离,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
2、推出“家长代言人”制度。
以年级为单位,由家长自愿报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由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在报名家长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家长来直接参与家校沟通与合作的一种代言人制度。“家长代言人”代表各年级的家长直接与
学校对话,其他家长可以通过他们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间接行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3、任课教师每周随机主动向班主任介绍每个学生的情况,让班主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以利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达到全面且客观公正。
4、任课老师针对少数学生可以直接以电话或采取其他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5、每学期期中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要内容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活动和表现,介绍我校教育教学的阶段工作,并与家长共同商讨部分同学的教育策略方法。家长会出席率不得低于90%。
6、 学校的大型教育活动,如运动会、主题教学节、庆“六一”、庆“元旦”文艺汇演等,均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代表轮流参与。
7、每年九月份召开一次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办学思想,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学生,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8、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定期向家长进行各类调查,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服务与老师教育教学态度、能力等意见,发挥家长监督作用。
9、学校网站设立“校长信箱”,确定“校长接待日”,扩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校政策、工作,通过密码,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成绩。
10、对于家校联系活动的一切情况均应及时记录,并做好资料存档。
11、德育处要把家校联系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使家校联系活动能定期定量,真正落到实处。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5篇
为了配合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我班家委会自成立以来,与老师配合相继开展了“说出你的心里话”、“今天我当家”、“这个周末不开机”、“调查父母的童年”、“到同学家做客”等一系列活动,并于清明假期与老师共同组织了去东营天鹅湖踏青自驾游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与老师直面交流,同学们主动邀请没有车或家长不能陪同的同学一同前往,充分展现了我们班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沟通时,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第6篇
家校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班级工作除了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现在的家长素质越来越高,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已不能走以前的老路,而应讲究艺术,追求变化。
一、变“说”为“看”
以前老是有家长问起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般我们回答总是说还好,有进步,如成绩进步了,学习习惯变好了,字写得工整了等等诸如此类冠冕堂皇的话。家长听了,表面上是满意了,可心里难免嘀咕:到底是真的有进步了,还是老师的托词。为增加教师说话的可信度,让家长彻底放心,教师不妨变说为看,在家长来访时,准备些学生的资料,如让家长看看孩子的作业,看看孩子的测试卷, 让家长亲眼看看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真凭实据要比教师的“一面之词”的可信度高的多。
二、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无论是教师请家长来,还是家长主动找上门来,教师都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请家长到学校来,肯定是有某种原因,或是学生作业未完成,或是学生犯了错,这时候请家长来,教师显得很被动,往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教师和家长很难沟通。要想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教师应变被动为主动出击,平时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如在接受新班时,先进行普遍的家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平时经常通过校讯通、书面或电话联系、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家长交流、沟通次数多了,处理有些问题相对就容易多了,而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起请家长。
三、变“训”为“听”
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到学校里来,说是怕丢脸,这恐怕跟我们班主任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弄得家长脸上挂不住,下不了台,于是就变成老师训家长,家长训学生.。有时说急了,恼怒的家长还会赏自己孩子几个耳光。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再也不愿意到学校里来,因为来了每次都弄得灰头土脸的,憋着一肚子气回去。为此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方式,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不妨让“沉默是金”作为自己的行动理念。当孩子有问题时,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会很焦急,处于人的本能,有些家长也会第一时间推卸责任,因时你跟他讲任何话他都是听不进去的。与其如此,还不如静下心听家长讲,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从家长众多的话语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从前在约见家长时,我往往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我班有个学生话特别多,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点名的对象。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我请来家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上课接下句、插嘴、讲话。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映,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一下,改变一下与家长的交流方式,相信我们会与家长沟通得更好。
四、变“指责”为“鼓励”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老师要肯定孩子的优点、成就,学会去欣赏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校互动。
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决不可视学生家长为“受过者”,那种动辄让学生家长作出保证的做法,是班主任与家长交往中的大忌。这样做,损失的不仅是与家长的有利的教育配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师德,是家长、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像会受到影响,于今后的教育工作十分不利。
家校沟通方式探究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