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1篇

1燃煤锅炉

锅炉也称蒸汽发生器, 是一种利用燃料等能源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 将工质 (一般为水) 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燃烧和换热设备[]。当以燃煤作为燃料时即为燃煤锅炉。燃煤锅炉按照燃烧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层燃炉、室燃炉、旋风炉、沸腾燃烧炉等;根据除渣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固态除渣炉、液态除渣炉等;根据结构安装方式不同, 可分为悬吊式锅炉、支承式锅炉等[]。

2燃煤锅炉热效率与节能

2.1锅炉热效率

锅炉热效率是指锅炉在热交接过程中, 被水、蒸汽或导热油等工质所吸收的热量, 在进入锅炉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中所占的百分比。煤炭燃烧存在能量转化效率问题。锅炉热效率测定时采用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 取两者的平均值[]。

通过直接测量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来确定锅炉热效率的方法称为正平衡测量法。对于饱和蒸汽锅炉和过热蒸汽锅炉, 其正平衡效率计算分别如公式 (1) (、2) 所示:

其中,

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

Dgs--蒸汽锅炉给水流量, kg/h

hbq--饱和蒸汽焓, k J/kg

hgs--蒸汽锅炉给水焓, k J/kg

γ--汽化潜热, k J/kg

ω --蒸汽湿度, %

Gs--测定蒸汽湿度时, 锅水取样量, kg/h

B--燃料消耗量, kg/h

Qr--输入热量, k J/kg

通过测定各种燃烧产物热损失和锅炉散热损失来确定锅炉热效率的方法称为反平衡测量法, 其计算如公式 (3) 所示。

其中,

η2--锅炉反平衡效率, %

q2--排烟热损失, %

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q5--散热损失, %

q6--灰渣物理热损失, %

2.2燃煤锅炉节能

燃煤锅炉节能与其设计和燃烧控制等有直接关系。锅炉热效率作为锅炉设计和运行中关键技术指标, 提高锅炉热效率是燃煤锅炉节能的关键之所在。目前, 我国燃煤锅炉热效率普遍较低, 主要是由于排烟热损失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过大。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 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3燃煤锅炉技术改造[, ]

锅炉包括本体和辅助设备, 其中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炉墙等为锅炉本体, 此外的燃料供应、磨煤制粉、送风引风、给水、除灰除渣、除尘、自动控制等系统为辅助设备。

对于半新以下的锅炉, 可采取技术改造的方式解决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对于接近寿命期的锅炉, 或以设备更新为佳。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方法, 应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3.1锅炉本体改造

3.1.1炉拱改造

锅炉炉拱主要起到加强炉膛内气流混合、合理组织炉内传热和燃烧等作用。炉拱形状尺寸与所用煤种关系密切, 锅炉运行中出现实际燃煤偏离设计煤种的, 将造成炉内燃烧工况不佳, 影响锅炉热效率。实际运行中, 可根据锅炉实际燃用煤种, 对炉拱的形状和位置进行适当地改造, 以改善燃煤燃烧状况, 增强火焰辐射, 提高燃烧效率。

3.1.2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温度高, 未经处理排放不仅浪费了烟气余热资源, 又产生了环境污染。欲改善这种情况可采用热管换热技术。回收的锅炉烟气余热, 或用以预热助燃空气, 或用以预热给水, 将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1.3炉膛内壁喷涂节能涂料

锅炉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等管壁受烟气粉尘冲刷, 加之材质高温氧化, 致使管壁磨损严重, 存在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管道远红外辐射系数低, 炉膛内的热量传导速率慢。针对这种情况, 可采取在现役燃煤锅炉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表面喷涂远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方法, 提高辐射系数, 保护炉体及运行安全、有效辐射炉膛内红外热能, 提高炉膛内的热传递效率。

3.1.4锅炉本体保温

锅炉本体在常温条件下的散热损失一般在2%以内。锅炉本体若保温性能不良, 通过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散失到环境中的热量将加剧。采用专用保温膏涂敷锅炉本体, 或采用满足性能技术指标的保温材料, 可增强锅炉整体的密封性能, 增强保温, 减少散热损失, 提高锅炉热效率。同时, 此举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1.5燃烧系统改造

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锅炉燃煤, 锅炉受热面污染和积灰将明显减小, 传热条件得以改善。同时, 排烟过程中过剩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均有所下降, 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少, 锅炉热效率将得以提高。为充分发挥天然气的优点, 可适当加大炉膛, 增设水冷壁;若燃烧器选择恰当, 则无需更换鼓风机和引风机。

3.1.6其他

锅炉炉膛和尾部漏风现象较为普遍。漏风使烟气量增加, 炉膛温度降低, 影响燃烧。锅炉热力管道及其附件等处或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 锅炉能够有效利用的热量将减少, 补水量相应增加, 降低了锅炉热效率。发生上述情况时, 应及时设法封堵, 进行检维修。

3.2辅助设备改造

3.2.1给煤装置改造

链条炉排锅炉斗式给煤应用中存在原煤不分粒径大小、堆实于炉排之上, 致布风不均, 燃尽率低下。将其改造成分层给煤方式, 利用重力作用, 在原煤下落过程中, 大颗粒在下、中颗粒在中、小颗粒在上, 均匀铺撒在炉排之上, 颗粒之间存有空隙, 形成一种松散、分层、透风空隙大的煤层结构, 有效避免炉排上出现火口和燃烧不均的现象, 提高煤层燃尽速度, 进而提升了锅炉热效率。

3.2.2激波吹灰

积灰结焦严重降低了锅炉热效率。采用激波吹灰技术, 对锅炉过热器、空预器、省煤器等表面上沉积的灰渣和结焦进行震荡、撞击和冲刷, 使其破碎脱落。激波吹灰具有彻底、不留死角, 运行成本低, 经济效益良好等特点, 可作为燃煤锅炉清灰首选方案。

3.2.3控制系统改造

将锅炉控制系统由手工或半自动改造为全自动, 对于负荷变化幅度较大且频繁的锅炉, 可按照负荷要求, 实时调节给煤量、给水量、鼓风量和引风量, 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供暖锅炉, 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 实时调节锅炉的输出热量, 达到舒适、节能、环保的目的。

3.2.4送引风系统改造

鼓风机和引风机的运行参数与锅炉热效率和能耗直接相关。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根据锅炉负荷来调节其鼓风量、引风量, 可使锅炉运行在最佳状态, 既节约燃煤, 又节约风机能耗, 效果显著。

4结语

加强节能减排, 实现低碳发展,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实施燃煤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可以从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着手, 重点开展燃烧优化、低温余热回收、自动控制、主辅机优化和变频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鼓励通过产品能效测试、系统能效诊断等工作, 提高节能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摘要:我国锅炉以燃煤为主, 能耗高、污染重, 加强节能减排, 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燃煤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可以从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着手, 重点开展燃烧优化、余热回收、自动控制、主辅机优化和变频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鼓励通过产品能效测试、系统能效诊断等工作, 提高节能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燃煤锅炉,节能,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 林宗虎, 徐通模.实用锅炉手册 (第二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 杨威.工业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原理及方案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0, (3) :78-79.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S], 2003-6-1.

[4] 赵钦新, 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 2010, (1) :1-6.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2篇

1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供热技术, 以煤为燃料, 在八分厂北区建设1座集中供热锅炉房、一级管网 (锅炉房至热力站) 和分布在八分厂北区内的5座热力站 (1座新建, 其余由原有的4座锅炉房改造而成) , 并将供热面积能力由目前的53万平方米提高到65万平方米。

(1) 采用设置1座集中供热锅炉房, 通过一级热网输送高温水至各个热力站换热, 低温水通过二级热网分输至各用户的系统。供热系统一级热网设计供回水温度130/70℃, 二级热网设计供回水温度90/65℃。

(2) 锅炉房规模确定为58MW, 采用2台29MW燃煤热水锅炉, 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其中, 煤、渣、灰、烟囱等系统或设施按3台29MW设置, 其余系统按2台29MW设计。

(3) 供热调节。供热系统采用锅炉房集中调节、热力站二次调节和热用户处单独调节相结合的联合调节方式, 其中集中和二次调节采用自动化调节。

锅炉房集中调节采用分阶段恒供水温度的量调节。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将整个采暖期分为几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内保持一级网供水温度恒定不变, 调节一级网的循环流量, 以满足用户热负荷的需求。在每个供水温度不变的流量调节区间内, 流量的变化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给定, 运行中以最不利点的压差信号修正。

热力站二次调节采用质调节, 并能根据最不利点的压差信号对流量进行微调。

(4) 热力站共设置5座, 4座由原锅炉房改造而成, 1座为新建;每站设置2台板式换热器。热网均直埋敷设;一级热网供水管线采用20#优质碳素钢, 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作保温层;一级热网回水管线、二级热网钢材均为Q235-B, 聚氨酯泡沫夹克作保温层;保护层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5) 热力系统。锅炉房供出的130℃高温水经一级管网送至各热力站, 在热力站与低温水换热后降至70℃后再回到锅炉。90/65℃的低温水通过二级管网送至各用户。锅炉进、出水口采用母管制, 2台锅炉总循环水量830m3/h, OLE_LINK1母管管径为φ4268。

一级热网不和用户直接相连, 只连接5个热力站, 供热半径约4km, 系统漏水率较小, 取循环水量的0.75%是安全的, 正常补水量为6.5m3/h, 事故补水率按正常补水量的4倍计取。同时, 为进一步防止循环水泵突然停运后产生锅水汽化和水击现象, 设置柴油发电机及时启动补水泵向系统补水。

供热系统定压按照《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的规定, 热水锅炉的出口水压, 不应小于锅炉最高供水温度加20℃相应的饱和压力, 即0.4MPa。供热系统的定压应保证在循环水泵停运仍能满足上述要求。为尽量减缓突然停电的影响, 采用囊式落地膨胀水箱定压。定压点和补水点都设在循环水回水母管上。

(6) 外接电源。本系统主要用电负荷为二级, 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新建的站场需要2回6kV电源供电。在辛六变扩建一个6kV出口, 架设一条专线作为新建锅炉房的主电源;改造“八场线”部分线路 (导线由LJ-70更换为LJ-95、长度约2km) , 另需从“八场线”T接0.8kmLJ-95线路作为锅炉房备用电源。扩建场站内设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一台, 作为补给水泵和事故照明系统的应急电源。为了减少线损和电压降, 采用就地平衡无功功率的原则装设电容补偿器。电能计量采用高压计量方式, 安装高压计量箱。

(7) 燃烧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煤粒粒径和石灰石粉径的要求较严格。原煤经碎煤机破碎至粒径13mm后, 输送至炉前煤仓, 石灰石粉经破碎至1mm后输送至炉前灰仓, 在炉前混合后经螺旋输送机送入炉膛。鼓风机送来的风经空气预热器提高温度至150℃, 从底部风室均匀吹入炉膛, 炉膛下部风压达8000Pa;二次风从炉膛下部均匀吹入, 使炽热的煤粒悬浮在空中, 在流动中燃烧, 炉膛温度在850℃~950℃, 石灰石粉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固态硫酸钙。煤粒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 离开炉膛后经过两级分离。较大颗粒的物料被炉膛出口第一级高温百叶窗分离器分离, 而较细颗粒的物料则通过第二级中温旋风分离器分离。

(8) 水处理系统按照《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的规定, 悬浮物含量大于2mg/l的原水, 在进入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器和浮动床钠离子交换器前, 均应过滤, 设置机械过滤器。根据《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001的要求, 给水总硬度0.6mmol/l、含氧量0.1mg/l, 并考虑减少生产成本, 设计采用程控固定床钠离子交换器去除硬度, 其出水残余总硬度0.03mmol/l;程控海绵铁除氧器去除水中溶解氧, 其出水含氧量0.05mg/l;由于锅炉出水温度经常高于100℃, 故设树脂罐去除除氧器中带出的亚铁离子。

(9) 控制系统。小功率设备直接启动, 大功率设备采用配套控制柜启动或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变频启动和控制。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以及需要达到的温度, 煤的热值已知, 并根据烟道含氧分析仪输出的燃烧效率, 计算出需要的总进煤量, 并将之平均分摊到每台正在运行的锅炉上, 每台锅炉的给煤量通过给煤机的转速进行调节。

控制返料器的返流量, 通过变频器调节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引风机的转速。10min后根据检测到的烟气含氧量对风机进行二次调节, 保持正常运行50min。此为一个完整的调节周期, 一个调节周期为60min, 循环往复。同时, 根据供/回水压力的变化, 通过变频器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

所有现场信号的检测、报警和控制均由一套PLC系统实现。现场的信号通过控制电缆输入到系统的I/O模块, 通过CPU内部组态的功能模块进行处理, 输出控制信号到现场执行设备, 同时在上位机的人机显示界面上进行显示/报警。设置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调出, 编辑成需要的报表形式输出到打印机。所有去现场的触点信号以及来自现场的有源触点信号均通过中间继电器隔离, 确保系统的安全。

(10) 设置渣灰罐。考虑到渣灰拉运装车的方便, 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设置架空渣灰罐代替专门的渣灰贮存场。渣灰储存时间为4~5天;运出后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2 系统技术特点

改造后的供热系统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点。

(1) 煤种适应性广, 优质、劣质煤都可以用作燃料。

(2) 燃烧效率高。采用循环流化床低温燃烧技术, 燃烧效率可达98%, 锅炉设计热效率85.92%, 实际运行效率能保证在82%以上。

(3) 环保效果好。由于燃烧温度低 (900℃以下) , 氮氧化物<300mg/Nm3, 使NO和NO2生成率低;流化床锅炉采用石灰石粉炉内脱硫技术, 脱硫率不低于85%, 并可通过向炉中加入石灰石粉脱除烟气中的SO2;采用电除尘技术, 除尘效率不低于99%;选择高效低噪音循环水泵, 用变频调速法实现分阶段恒供水温度的量调节;为了方便渣灰的拉运装车, 减少占地面积, 设置架空渣灰罐代替专门的渣灰贮存场, 在环保达标方面有明显优点。

(4) 负荷调节性能高, 负荷变化速度每分钟可达5%。

(5) 控制效果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 自动控制给煤机转数、调节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引风机转速, 并能根据烟气含氧量对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引风机的转速进行二次微调, 使燃烧控制在较好状态。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如表1)

4 系统技术改造后效果评价

(1) 系统节能效果好。采用硫化床锅炉工艺技术, 以及选用大容量、燃烧更加完全的炉型, 热运行效率高。选择高效锅炉工艺技术, 平均供热效率高, 减少燃料消耗;选择高效低噪音循环水泵, 用变频调速法实现分阶段恒供水温度的量调节, 有效节约电能。经现场油田能源专业监测部门多次检测, 系统运行效率均达到85%以上,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2) 控制效果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 自动控制煤机转数、调节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引风机转速, 并能根据烟气含氧量对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引风机的转速进行二次微调, 使燃烧控制在较好状态。

(3) 安全可靠。为减轻体力劳动、增加工作安全, 锅炉房、碎煤间、碎石灰石间及其它辅机间均考虑了检修起吊设施, 考虑到渣灰拉运装车的方便, 设置架空渣灰罐代替专门的渣灰贮存场。供热系统设停电时防汽化设施-囊式定压膨胀水箱和柴油发电机。考虑停电时防水击措施:循环水泵入口母管设安全阀, 循环水泵进出口母管间设连通管和缓闭减阻式单流阀。电气设备的布置, 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电气设备设接地保护, 并配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各高温设备及管道均设有保温及隔热层, 以防止工作人员烫伤。各转动机械加罩, 平台楼梯吊装孔加设护板及栏杆。烟囱顶部设避雷针及障碍灯。干煤棚设防止煤堆自燃熄火用的给水点。锅炉汽包及压力容器等均设有安全阀, 安全阀排空排向安全地点, 以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4) 清洁环保。为减少风吹煤灰引起的污染, 所设置的轻钢结构干煤棚基本满足需要。工程输煤系统落煤点、振动筛采用密封与通风除尘相结合的防尘措施, 煤斗间落煤点设喷淋装置。有人值班的场所, 设置隔音值班室;高噪音房间, 采用隔音门窗。选用低噪音水泵和低噪音风机。在风机入口设消声器, 大风机采用FWZ蜂窝式消声器, 动态消声量26-33dB (A) , 消声频带宽, 消声量大。烟风管外表面设保温与吸声层。供热厂噪声水平可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中的3类标准限值, 即昼间65dB, 夜间55dB。

(5) 生产运行成本经济合理。经测算, 该系统年运行成本在1300万元左右, 优于其它同等供热能力的锅炉供热系统。它与先进的同等规模的澳式鳞片链条式锅炉供热系统相比, 年可节省生产运行成本145万元。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 介绍了胜利油田胜东社区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系统技术特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系统改造后的效果评价等。实践证明, 该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效果良好。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3篇

1 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1.1 省煤器泄漏长期停用

除氧水与蒸汽换热器之间的管壳程压差比较大, 换热器在运行上的不足会因为内漏问题出现长期的停用现象, 没有足够的过热能力导致面式减温器的设置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除氧水的温度在省煤器上远远低于设计的数值, 所以省煤器在炉管上的低温状况就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 运行时间不足就长期停用。这种运行周期短、锅炉低温露点严重腐蚀、不足的过热能力现象、积灰现象等会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运行。

1.2 过热器的设计达不到要求

过热器与蒸发段之间的隔离效果比较差, 部分烟气在走短路的情况下出现不足的过热能力与过大的蒸发能力。锅筒的效果也比较差, 它在支座处的炉墙比较薄;炉顶的强度比较低, 如果在高温烟气的冲击下会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 炉顶如果严重过热甚至开裂、煤气外漏, 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行。

1.3 工艺条件不稳定

在正常条件下如果系统的操作比较稳定, 锅炉的温度、烟气的流量、装置催化剂的原料以及烟气中的催化剂都能保持稳定状态。但在再生器稀相尾燃, 烟气在余热锅炉中的温度就会增加, 如果要减少尾燃温度就会下降, 在这种状态下再生温度也会很快上升, 烟气进行烟囱后使余热锅炉的烟气量大大减少, 从而使管束产生泄露的现象。如果在管束发生泄漏情况下停止锅炉的运行, 温度和压力下降, 就会使泄露面与泄漏量不断加大。为了保持余热锅炉能够平稳运行就要在工艺上进行平稳的操作, 在日常运行中加强维护与管理, 从而保证余热锅炉能够在正常的工况下进行。

2 余热锅炉的技术改造

2.1 省煤器的结构改造

传统的省煤气结构是鳍片式撑架与管束焊接在一起的方式, 由于管束在受热膨胀后会发生整体伸缩的现象, 各个部分的热应力都有所不同。而鳍片在焊接后会出现鳍片与管束在焊道之间出现开裂现象, 很难消除焊接应力, 造成省煤器的管束发生泄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将焊接方式改为圆形的固定撑架型, 去掉省煤器与管束之间的鳍片, 它主要的特点是省煤器管束在受热膨胀后会在撑架内实现自由伸缩, 从而解决了传统省煤器的伸缩问题。由于省煤器在外供水部分上常常会出现调节阀的安装位置不对, 在运行上出现超压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可以在传统的省煤器出口改为入口端, 这样去取热器汽包用水的省煤器压力就能在入口端进行调节。为了能够更方便的维护和操作, 去外取热器上的水阀组也可以改到地面。省煤器这样都能在两个部分正常的压力下工作, 从而保证了省煤器的安全运行。

2.2 过热器进行改造

传统的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过热能力不足的现象, 为了使过热能力增大、全部的中压饱和蒸汽都能过热、满足对中压蒸汽品质的要求就要对过热器的结构进行改造。在过热器上适当将烟气的流速提高, 使烟气的自清灰能力增高;还要将不同气压的调节阀进行更换, 为了使蒸汽流速能够减少、蒸汽压能够降低, 就要将换热管与材质改为相应的标准;然后还要将过热器的面积进行增加, 在同样的空间内利用小R蛇形管结构增加过热器的管排数, 从而保证热蒸汽的出口温度能够增高;为了保证吹灰效果和提高烟气的流速, 利用激波吹灰器在低温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的两侧进行布置减少烟气的流通面积。

2.3 完善控制仪表与除灰设施

如果液面的指示仪失灵, 就会出现汽包干锅、蒸汽带水的现象, 所以最好选用上锅筒液面指示仪, 它是由多个测点集合起来, 改变了传统指示仪容易汽化、测量值出现漂移的情况, 使液面的测量值更准确、发生的故障也越来越低。由于余热锅炉烟气中的粉尘比较大, 长期运行受热面就会产生大量的积灰现象, 所以就要设置一定的除灰系统进行定期除灰。一种是在省煤器中间安装自动除灰器, 防止省煤器与管束之间出现积灰现象, 另一种是在流段管束的底部设置除灰器, 以防止催化粉尘沉积到流段底部和省煤器底部。

3 结语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对上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这些可行的改造方案在节能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余热锅炉在排烟温度降低、回收烟气的热量大量增加, 为每年节约的标准燃料油与产生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一大步。而且消除了省煤器在低温露点腐蚀上的隐患、延长了省煤器的使用寿命, 使催化裂化装置实现了长期运行的效果。

摘要:为了促进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能够实现较长的周期运转, 改变锅炉在底部出现露点腐蚀问题、过热能力不足、积灰问题以及较高的排烟温度,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针对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找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节能改造。从而使锅炉在燃料气的节约与减温器的节约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催化裂化,余热锅炉,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家海, 陈清林, 王伟, 张冰剑.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节能措施与效果分析[J].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9 (03) .

[2] 綦国新.余热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 2008 (05) .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大, 其中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 消耗量占比较大,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燃气消耗是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煤气、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 加之“节能减排”的大环境, 对燃气灶具的节能改造不仅是国家方针的要求, 也成为了建筑设计、燃气灶具设备设施选型、用户成本控制管理、安全高效使用的现实需求。

19世纪开始, 外国工程师们对燃气燃烧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改进。1855年, 德国科学家Bunsen发明了引射式燃烧器 (又称为大气式燃烧器) 。此种燃烧模式的燃气灶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灶具, 直到全预混燃烧器的诞生, 才使得新型节能的燃气灶有了重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以前, 国内燃气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燃气的普及程度非常低。那时, 燃气灶产品结构简单, 功能单一。1980年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外的燃气灶具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使得人们对燃气的使用量大幅提高。伴随着对燃气灶具的需要增加, 各式各样的企业也得以出现与发展, 从而使燃气灶具的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

1990年之后, 世界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国外先进燃气灶具开发制造技术的引入, 带来了中国燃气灶具事业的突破性改变。随着燃气灶具应用领域的增多, 品种开始多样化, 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地, 燃气灶具开始向着节能的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对南理工食堂的建设、管理、使用、能效、安全等方面的全过程进行实际调研, 发现了食堂原有的燃气灶具存在落后老化的问题, 拟通过节能改造措施对其进行更新改造。

2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现状与能耗分析

2.1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概况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等设施设备与食堂建筑同期交付使用, 使用年限较长, 老化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灶具已濒临报废。目前, 食堂灶具普遍存在通风供氧不足、耐火砖等耐火隔热材料脱落、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热能利用率低等问题, 不仅增加了燃气成本, 还严重影响师生伙食的供应和保障。

根据统计, 南理工食堂共有各类灶具237台 (套) , 均采用落后的部分预混燃烧方式。

2.2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能耗分析

南理工食堂各类灶具, 2014年消耗管道天然气848900立方米, 折合标煤1129.03吨, 能源费用220.71万元。能源利用率低下。

2.3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综上分析,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存在使用年限过长、老化严重等现象。加之采用落后的燃烧方式, 现有燃气灶具的能源利用率普遍偏低。为了实现节省燃气、降低成本、减少炉灶故障和维护费用、增加炉灶使用寿命、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目的, 对食堂燃气灶具实施节能改造十分必要。

3 燃气灶具节能新技术研究

3.1 燃气灶具技术综述

燃气灶具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一样, 有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品种到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导向性作用的是产品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组合形式变化, 还是外观结构形式变化, 或者是功能形式的转变, 都未触及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目标。因此, 外观、结构、组合等形式的技术变化并不是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

而燃气引射原理的应用, 使得最初陈旧落后的扩散式燃烧方式, 逐渐被新型高效的引射预混燃烧方式所取代。这一改变, 不仅带来了灶具热效率、排放指标等参数的大幅改善, 也提高了燃气灶具的工作安全性, 无疑是灶具技术的一大突破。

燃烧技术的应用及其日益成熟, 对灶具影响最大的就是热效率的大幅提高, 而提高热效率意味着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 具有普遍的节能效益, 燃烧技术还侧重于对燃气灶具引射预混结构、燃烧器的不断创新, 伴随着结构、外观等表现方式的巨大改观。

所以, 燃烧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以节能为核心技术目标的, 燃烧技术是节能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 节能技术是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

3.2 燃气灶具的燃烧效率计算

燃气灶具在燃烧过程中应该满足热量平衡。燃烧过程中, 能量的来源有:空气和燃气的显热, 燃气的热值。能量的支出包括:传到周围介质中的热损失, 锅具和水吸收的热量, 高温下燃烧产物中某些组分分解时吸收的热量等。因此, 实际情况下, 仅有燃烧过程释放出的一部分热量用于加热锅具和水。

燃气燃烧过程中的热平衡方程为

3.3 燃气灶具节能新技术比较研究

纵观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节能技术的应用一直贯穿其始终。燃烧技术的发展, 以部分预混燃烧方式和全预混燃烧方式为纲, 体现出了燃气灶具节能技术发展的两大历史阶段, 而这两种燃烧技术的应用, 都是以达到更高燃烧热效率为目的, 这也是燃气灶具节能技术应用的主要特征。

(1) 部分预混燃烧方式

部分预混燃烧, 又称为大气式燃烧方式。借助于燃气喷射时的动能很大, 从而有明显的高速紊流作用, 使得引射管中汇聚产生了轴向旋流, 利用分散作用混合一次空气, 于燃烧盘或火盖处形成稳定的混合可燃气体。在部分预混燃烧模式中, 其剩余空气系数普遍较低, 往往低于1 (约为0.6) , 故需要二次补充空气, 对空气补充的依赖度非常高, 又因为空气流动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所以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热效率值往往偏低, 依照现在行业常用的燃气灶具标准《GB16410-2007》所提出的要求, 台式燃气灶的热效率不得低于55%, 镶嵌式燃气灶的热效率不得低于50%。

(2) 全预混燃烧方式

由部分预混燃烧模式到全预混燃烧模式的改变, 是燃气灶具节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全预混燃烧器也被称为红线外燃烧器, 它的引射原理和部分预混燃烧模式是一样的, 提前在预混空间中将燃气与全部所需的空气配比、混合, 且在燃烧火孔中燃烧。全预混燃烧可以按照较稳定的空燃混合比进行燃烧, 短时间内就可形成稳定高温区。由于红外线燃烧器具有较高的预混程度, 过剩空气系数大概在1.05~1.1之间, 所以可以采取网状燃烧构造, 并且会形成红外光辐射与国家规定的热效率相比, 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节能效果也十分明显。

4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改造与节能效果分析

4.1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方案

目前食堂的燃气灶采用落后的大气式燃烧方式, 燃气在灶芯喷出, 和周围鼓风机送来的空气边混合边燃烧, 存在风小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 风大燃气被稀释火焰温度低等现象。

预混燃烧技术:预混式燃烧技术是将燃气和空气在混合器内按一定比例先混合好, 再输出到炉头点燃, 因混合较均匀, 燃气能充分燃烧, 火焰温度可达1500℃, 大大提高了灶具的热效率。此外, 通过预混式燃烧技术改造的节能型灶具使用永不堵孔的金属炉头配合节能炉膛和套筒式结构, 操作维护简单, 并具有电子打火、熄火保护和大小火功能。

余热回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通过安装在灶具中的多孔陶瓷板, 最大限度的将灶具火焰温度吸收, 并通过辐射传热方式对炒锅进行二次加热, 在全面提高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灶具及周围环境温度, 整体结构简单, 易于维护和清洁。

现拟采用预混式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对灶具进行全面节能改造, 实现燃气用量同比下降25%, 年节能量282吨标煤的改造目标。

按南理工2015年食堂管道天然气用量862866立方米计算, 在营业规模和营销收入相当的情况下, 每年可节约天然气241602立方米 (按施工合同约定的28%节能量计算) , 减少成本支出62.8万元, 实现年节能量321.3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841.8吨。

4.2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的实施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项目开工时间为2016年2月20日, 竣工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 共计更新节能灶具114套。改造节能灶具136台。主要包括星苑食堂、二三食堂、教工食堂、研究生食堂、明苑食堂等五个食堂的所有燃气灶具, 共计更新改造250台 (套) , 详见下表

4.3 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效果的测试与分析

2016年秋季开学后, 食堂日均用气量3358立方米, 较2015年9月 (5188立方米/天) 下降35.2%。由于计量的是食堂总气表, 因此该节能率应包括因安装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而减少的蒸汽发生器消耗的天然气。扣除蒸汽发生器每年耗气约40000立方米, 占全年用量的4.71%, 因此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节能率约30.49%。

具体节能效果, 见下表

5 结论

(1) 调查发现, 南理工食堂的燃气灶具使用年限较长, 老化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灶具已濒临报废。对学生食堂燃气灶具实施节能改造, 可以实现节省燃气、降低成本、减少炉灶故障和维护费用、增加炉灶使用寿命、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目标, 不仅能够提高食堂餐饮服务保障能力, 还可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因此, 对食堂燃气灶具的节能改造是十分有必要。

(2) 改造前, 南理工食堂所有燃气灶具均采用落后的大气式燃烧方式, 导致其热效率值较低, 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通过对全预混燃烧方式和余热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 决定采用两种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堂灶具进行改造。

(3) 改造项目历时4个月, 共计更新节能灶具114套。改造节能灶具136台, 并进行了验收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 食堂日均用气量3358立方米, 较上年同期 (5188立方米/天) 下降35.2%, 除去蒸汽发生器占用的4.71%, 食堂燃气灶具节能改造节能率约30.49%。

摘要:对老旧燃气灶具进行改造, 是提高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南理工食堂燃气灶具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现老化现象严重。结合燃气灶具节能新技术, 提出全预混燃烧技术与余热回收技术相结合的改造方案, 并进行了改造工程实践及测试验收。测试结果表明, 节能改造后灶具节能率达30.49%。

关键词:燃气灶具,节能改造,全预混燃烧,余热回收,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 卢坚伟.全预混引射式商用燃气灶的热工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6.

[2] 华贲.天然气分布式供能与“十二五”区域能源规划[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 曾旭杰.燃气灶具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家电, 2011 (14) :40-41.

[4] 刘芳.大气式旋流燃气灶的热效率的研究与优化[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2.

[5] 白雅丽.关于燃气灶具节能技术盘点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14, 12 (18) :80-80.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的建筑在近年来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由于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力度加强,从而促使我国的建筑理念产生了崭新的变化。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节能环保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基于此,建筑师要对建筑节能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将其利用在具体的施工作业当中,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有效应用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共同方向,绿色建筑理念也受到愈发广泛的认同。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充分利用各种建筑资源及能源资源,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干扰与污染,充分体现低耗能、高效性、经济性及环保性特色,其中,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极为重要。

一、绿色建筑理念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而绿色建筑就是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最大程度上使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将生态和建筑的平衡性落到实处。绿色建筑代表着环保,传统建筑对资源开采的现象严重,而绿色建筑的理念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将绿色建筑视角运用在建筑工程当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第一,建筑生命周期。建筑生命周期是指从建筑的设计阶段到后期的使用阶段整个过程,具体来说包括建筑工期,前期的设计和采购阶段,还有最后的验收阶段。绿色建筑理念的融入,促使建筑生命周期的绿色工作得到了保障,建筑部门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对建筑的环保性能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使用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有效推动建筑施工的发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分析,将对自然的污染程度和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第二,与自然相融合。将绿色建筑融入到建筑施工当中,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就必须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其进行充分利用,立足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对地形地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对资源的利用要保障合理化和科学性,使建筑施工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互整合,从而帮助人们打造自然和健康的舒适环境,推动建筑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三,资源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融入到建筑施工当中,必须要立足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将其有效运用在建筑理念和设计理念当中,具体表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筑部门要加强技术手段和环保产品的应用,使建筑的设计,具有绿色和环保的特点,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第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建筑部门的广泛应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使建筑物的质量满足于社会需要,对环境的排放量和污染指数得到有效把控。

二、绿色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方法

(一)围护结构

绿色建筑工程可通过绿色、节能的围护结构,有效减少对于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建筑工程具备系统性与多元化,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外墙、墙门及屋面以起到保证节能效果。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及室外的热量传递与转移,有效减少外部环境温度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减少空调及暖气对于能源的消耗。比如,聚合物砂浆及玻璃纤维网格布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新型的保温装置一体化板的应用,也可以起到足够的保温、防水与饰面效果,具备较好的建筑节能改造作用。某高校新建校区在维护结构设计与建设方面,为了起到足够的保温与节能效果,建筑主体外墙采用200mm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砂浆及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混合材料,有效减少了室内外的热传递,外墙导热平均系数0.67W/(m2·K)。在室内采用保温技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于室内温度的影响,将建筑屋顶与建筑墙体形成一个整体,建筑保温隔热效果得以有效提升。绿色建筑可以采用节能门窗减少能源损耗,比如采用中空玻璃降低玻璃的导热效果,有效减少室内温度的流失,提高室内暖气或空调的利用效率,以起到节能效果。另外,绿色建筑也可采用低辐射玻璃,凭借这种玻璃高透光性与低反射率,减少太阳辐射对于室内温度的影响。

(二)节能设施

绿色建筑可采用节能设施以减少能源损耗,包括节能照明系统及节能温度控制系统等。以某高校新校区绿色建筑为例,该建筑在展览空间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功能房间采用分体机。这种空调系统,具备较高的能效指标与热回收效率,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建筑工程的居住与使用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较高,而导致电力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就是建筑光源,因此要采取有效的节能光照技术,以起到节能效果。为此,应当合理选择照明光源,对照度分布进行优化,并有效控制照明时间,以有效提高照明能源的利用效果。可采用LED光源以降低能耗比,并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对建筑照明进行有效控制,灵活调整照明区域及照明时间,大力提升照明效率。为减少能源的消耗,可通过自然采光的方式起到节能效果,适当调整窗墙比,利用窗户、天棚等结构进行自然采光,可利用智能遮阳控制技术,灵活调节自然采光,控制室内温度,并满足室内用光需求。对人工光照的选择,应当按照不同的用光需求进行调整,并尽量采用性能优异、能效比好、使用寿命长的光源类型,比如T5直观荧光灯,具备更高的Ra,有效提高光效,减少光衰,延長寿命,降低水银使用量,不仅具备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在环保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

(三)节水措施

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的材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当加强提高水源管理技术水平,按照施工规范中的要求做好水源节约工作。比如在处理混凝土工程项目中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将混凝土养护时间缩短,从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降低。此外,还可以收集利用雨水和建筑废水,通过回收再利用节省水源。建立水循环体系将对地下水的应用减少,以此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四)可再生资源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施工中可以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地热能。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当前各个行业已经加大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资源应用方式主要是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等,可以提高建筑功能性,节约电能。在设计建筑工程中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提高对自然光源的利用率,将使用灯光的概率降低,达到节约电力资源的目的。可以通过安装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室内电力系统应用。地源热泵的应用节省了空调机位,并且地热为可再生能源,可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地热资源无污染,运行成本低,可以采用多种应用方式,比如土壤式、地下水式等。尤其在北方对供暖有着较高的要求,可以积极利用地热资源将建筑能耗降低。

三、结语:

现如今国民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建筑关系着国民的日常生活,应当将环保节能理念、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渗入到建筑设计、施工等全过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绿色节能环境和氛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尽可能节约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保证建筑产品的多功能性。文章就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未来绿色建筑发展进行了展望,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柯友祥.试析建筑方案设计中节能设计思想的运用[J].居舍,2019(17):92.

[2]熊培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环保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26(06):157+159.

[3]高嵩.新型绿色建筑墙体材料节能保温技术设计与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26(03):29-33.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该行业的发展已经能够左右我国整体经济市场的发展。从现阶段建筑设计和规划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倡导节能减排计划展开,并要求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建筑工程行业要有效地实现绿色化改革,并尽可能地开展节能住宅建筑建设项目;而这种建筑的改造方案能效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展开,有效降低各类资源的消耗量。此次研究主要就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节能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从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既定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节能住宅;节能技术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地推进城市化及城市化建设的下的新型农村、村镇建设,并且同时有效地开展了节能减排计划,其最终目的就在于保证我国城市化建设计划与节能减排计划同步发展[1]。而节能住宅建筑的构建是有效促进两者同步发展的必要措施,科学合理地选择节能技术将可以极大地提升我国节能住宅建筑建设的质量,进而保证我国能够实现既定节能减排目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经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地区住宅地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30%,耗能总数占全国总耗能数的20%,资源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7.6%。因此,可以说一绿色建筑为主线的节能住宅建筑的推行已经势在必行。

二、现有部分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一)建筑顶层面热反射架空板隔热节能技术分析

该种技术主要值得就是在已经经过多次处理的住宅防水层表面上设置一层热反射架空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的顺序是,首先需要在建筑的表层设置一层永久防水隔热层,然后通过组装支架架空热反射架空板,通过架空板的热反射层和支架的空间空气流通来提高建筑的热舒适度。该种技术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还可以提升住宅的建筑屋顶的使用耐久性。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以建筑隔热层组合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板以及从采用阳光反射处理模块的屋顶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正逐渐在新建住宅中推广和应用并在一些试点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下图1所示采用太阳能发电,平板太阳能制热。

(二)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该种施工技术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墙体的保温性能,降低室内能源的消耗量,使住宅建筑能够做到冬暖夏凉[2]。具体而言,施工人员在实际建设墙体的过程当中需要在墙体的内侧或者是外侧设置一层保温层,保温层的原材料可以选择具有较强的保温性的泡沫或者专用保温砖。另外,在实际进行承重墙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地运用整砖平砌的方式进行施工,选择的砖为实心砖。尽可能地少在墙体当中凿空,同时严禁用水泥砂浆来填埋墙体当中的空洞,以此来降低不密实或者冷热桥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住宅建筑的保温性能。下图2为保温外墙结构示意图。

(三)EPS板抹灰系统

该种系统同属于一种具有较强节能环保型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住宅的保温性能。具体而言,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在住宅建筑的外墙当中安装一层EPS板,但是该种建设的构造层相对较多,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严密的排查每一个细节,严格依照施工标准施工[3]。在选择粘贴剂以、聚合物砂浆原材料以及玻纤网格布的过程当中必须保证各个原材料的质量达标以及配套。但是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该种施工技术虽然保温性能较好,但是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施工复杂性也较高。图3为EPS板抹灰系统示意图。

三、提升节能住宅施工质量的保障性措施分析

(一)强化对于节能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

从实际角度出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对于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成效以及有效应用率。进而影响到节能住宅建筑的整体节能性。只有在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下,才能够保证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当中[4]。为此,首先,在建筑工程企业当中的领导者需要将节能减排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当中,重点宣传关于建筑工程企业绿色化改革的信息,同时还要强调出节能住宅的建设重要性以及要点信息,以此来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于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住宅建筑建设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有效地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媒体部门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由政府部门主导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开展节能住宅建筑建设的企业提供支持,而社会媒体部门从旁辅助有效地宣传关于节能住宅特点以及功能的信息,同时还要宣传各类节能技术应用信息,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企业对于节能技术的关注度,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最后,需要有效地构建出完善的信息化宣传平台,在平台当中将节能住宅建设要点,节能技术类型,节能技术实施要点,企业绿色化改革目标,绿色化改革方式,创新管理理念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以此来有效的彰显出建筑企业对于绿色化改革以及节能住宅建筑建设的重视度,并提升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的有效应用率[5]。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地提升对于节能住宅项目的扶持力度,提升建筑企业的积极性。

(二)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技术管理团队

从实际角度出发,建筑工程企业内部节能技术管理人员是各项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同时也是影响节能技术使用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在综合素质较强的节能技术管理团队支持下,才能够保证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首先,建筑工程企业领导者在实际应聘人才阶段,必须综合考察每一位应聘人员的节能意识以及对于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要考察期对于现阶段节能减排计划于建筑工程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看法,选择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管理团队的成员[6]。其次,需要构建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对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构建出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在培训期间要对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入职培训以及定期在职培训两种培训,在入职培训期间要将当前建筑行业绿色化改革大趋势,节能技术类型,节能住宅建筑特点,构建要点,技术应用要点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进行在职培训期间要将节能环保意识,现代化逐渐建筑建设理念,创新应用意识,职业素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以此来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能够得到提升,并满足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工作的需求。最后,必须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研讨会,将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作为研讨会的主题,引导各个部门领导者具体阐述出在实践应用节能技术期间所遇到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解决该种问题的办法,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能够得到同步提升,進而促进节能住宅建筑的建设的发展。

(三)优化革新建筑工程施工理念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当中,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过于重视对于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管控,而忽视了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也没有有效地实现绿色化改革,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频繁出现,这都是因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理念较为落后而导致的[7]。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明确,节能住宅建筑的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建筑的主流发展趋势,而有效地运用节能技术进行具体的施工,是保证建筑工程企业能够获得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础保障措施,在最近一段时间,社会群众以及政府部门都极为重视节能环保工作的发展情况,并且对于住宅的节能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政府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要求,必须有效地运用节能技术。其次,需要明确有效地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将可以极大地提升各项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出现,从而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8]。最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于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实用的节能技术,在选择节能技术期间要综合考察该种技术的实施成本以及所起到的技能效果,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的预估,在保证施工质量以及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支出,同時还要有意识地从通风,保暖,换气以及采光等多方面分析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率[9]。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实用性是影响住宅节能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保证节能技术的有效实施质量才能够有效降低住宅的能源损耗量,从而保证开发及建筑企业实现绿色化为导向的建筑节能改革目标。现阶段,随着我国节能减排计划的不断推进,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当中兴起了一场技能减排的浪潮,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企业,在节能减排理念的引导下,纷纷开展了节能住宅建筑建设的项目,其最终目的就在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相应政府部门号召,有效地实现绿色化改革节能生产目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建设节能住宅建筑的过程当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要,是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重点研究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明确该种技术的应用要点。

参考文献

[1]范婷婷,刘卫东,洪燕.基于被动式建筑概念的灾区临时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J].建筑节能, 2019,47(12):138-144.

[2]桑恬.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的研究[J].地产, 2019(24):158.

[3]张晓晖.节水节能技术标准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 2019(06):220-221.

[4]陈兰娥.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实践探讨——以建筑系馆建筑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 2019(11):74-75.

[5]喻伟.基于能耗限额的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营造节能技术方案[J].建筑节能, 2019,47(10):23-25.

[6]蒋仓兰.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 2018(35):109-110.

[7]张志华.节水节能技术在宾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8(46):89-90.

[8]韩亚坤,陈汉利.基于层次分析—可拓学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 2018,32(05):18-23.

[9]李永妮.关于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讨论[J].中国设备工程, 2018(19):220-221.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范文第1篇1燃煤锅炉锅炉也称蒸汽发生器, 是一种利用燃料等能源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 将工质 (一般为水) 加热到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