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有哪些名校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江苏有哪些名校范文第1篇

江苏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报告

2012年3月13日到16日,我们一行11人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前往江苏参加为期5天的“中国名校之旅江苏省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学习”活动。“全国基础教育看江苏”,的确,江南风景美,江苏教育更美!既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环境氛围、又融合了前沿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活力。紧张的行程里,每到一所学校,通过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听取学校领导管理情况介绍、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进行考察,都使我们对这些学校的环境设施、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文化构建、课程改革等有了一定了解,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启迪了思路。

一、特色名校的突出特色和经验

1、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创建于1934年,1982年起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教育目标,实践愉快教育思想,倡导“活跃在校园,快乐每一天”,培养自主创新的小主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主人教育之路”。如今一校三址,学生2000余人.学校面积不大,甚至看起来有点小巧玲珑,设施条件也算不上十分优良,但学校以小主人教育为核心,进行了“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和“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三轮实验,在实验中,学校在课程设臵、教学方式、教材开发建设、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

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节日),精湛的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名校。

2、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提出了“平民教育优质化,优质教育平民化”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理念,其前身是一所只有百余人的农村中心小学,如今是一所辖八个校区、学生近万人、教师300余人的湖塘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他们主张“1+Ⅹ”的发展方式,八校合

一、各具特色。他们着力构建以“向善向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道德讲堂、心智吧、书画长廊、课程超市、向善广场无一不让人触摸到湖塘桥小学师生向善向上的道德风尚,无一不让人呼吸到校园浓郁的书香气息。

3、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名校,她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彭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小学,1953年由中共华东局领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为内容而命名,长期以来,学校继承发扬“五爱”光荣传统,把“五爱’作为立校之基,治校之本。近年来,在沈校长带领下形成了“五爱立校,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德为先,德的原点就是爱,学校规定每周三晨会为“五爱”教育日。同时开展向英雄致敬等活动,与历史牵手,寻找生命之源;开展的合唱节、童话节、卡拉OK大赛等与社会接轨,亲近生活之源。树立爱的楷模,演绎爱的故事。

4、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高本大校长不带讲稿,侃侃而谈,以《举

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为题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具体清晰地阐述了“文化办学、专业治校、人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用四个事例展示了把思想贯穿落实于学校管理实践的成效。四个事例一是彰显滴水穿石之功每周寄语(根据校情,每周校长赠教师一句寄语,学校赠学生、家长一句寄语,必须原创,十几年从未间断)。二是助增课堂精彩沙盘推演(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新的思考在一块进行质疑、讨论、演绎和分享,把问题作为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训教师,把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三是知能比翼齐飞小记者站与学生议事会(学校以学生为本,事事处处把学生放在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倡导学生自律自治,主动发展,不断使自我教育走向完善。)四是民主无处不在临时工也可以大会交流、国旗下讲话(处处渗透教育,人人参与教育)。通过这些,一个骨骼健壮、血肉丰满、独具魅力的人文名校屹立在苏州大地。

二、主要体会和感悟

1、办学思想及其发展完善是学校发展强大的灵魂

四所名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办学思想,这些思想和理念或来自于学校建校的历史传统,或源于校长自身的求学经历、性格秉赋和教育情怀,或生发于对某种突出普遍社会现象、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思考,无论如何而来,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承载了教育的梦想,凝聚成校园文化,在坚持中历经风雨,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在前行的路上丰富、完善、深化,把师生紧紧地团结在核心理念下,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跨越、持续和稳定发展,成为小学校办大教育的典范名校。

2、校园文化是催动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环境创设等外在的物质文化,而且包括师生的思想、行为的精神文化。四所名校,都为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创设了优雅浓郁的环境和氛围,不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制度建设,都闪烁着人本管理的思想火花。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整个校园环境的布臵,都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学校制度的建设,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臵,每次活动的组织,都要精心安排。他们为师生创建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式校园环境,也为师生创建了“家”一样的环境和氛围,把校园真正建成了孩子们的学园、花园、乐园。让老师们有归宿感和幸福感。“步步有景,处处育人”,使师生在环境和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最令人动心的是他们都特别注重自身“故事”的发掘和积累,随手撷来,都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琅小的“老槐树故事”、湖小的“十大善人故事”、五爱小学的“师爱交通岗故事”、苏苑小学的“采访校长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文化书页,这里能读出教育智慧、师生感情和文明素养,正是一个个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你我他”,凝成了师生内心无比坚韧的爱和力量,成为学校厚积薄发的发展之源。

3、课改是带学校驶入“快车道”的引擎

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因此,这些名校,无一例外都把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第一要

务,千方百计激发教师学习和进行教研的积极性,把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练兵场”,使教师放飞教育梦想,历练教育才干,收获教育成功。印象最深的是琅琊路小学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1+1的阅读月活动(一本必读书,由学校推荐,像苏雷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一本选读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周”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遍阅国内对此问题研究论文,明确研究进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确立课题,反复与同伴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和改进,最后上报学校,推荐发表。每一项教研成果学校都要从精神、物质方面给教师做足了鼓励性的“文章”,分享成功与喜悦。还有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名师工作室”、“课程超市”,五爱小学的校本教材《生活》1-12册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学生、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联结下,成为全面、个性发展的共同体,从普通走向优质,从平凡走向卓越。

4、集团化办学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有力抓手

集团化办学是基于扩充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破解区域“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思想而进行了一种办学模式的创新举措。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其运作形式主要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

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像南京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2007年11月16日成立,下辖琅瑘路小学、芳草园小学、双汇路小学、天正小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采取“统一+分散”的模式运作。“统一”即在学校管理上执行相对统一的标准;“分散”即各学校法人、财务、师资独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八个校区,师生一万人,“1﹢x”模式。“1”指的是主校区办学思想;“X”指的是各校办学特色。这种办学模式逐步使教育发展由单兵做战变为集团做战,由个体优质变为区域整体优质。

5、对外交流宣传是实现提炼升华的有效途径

自我封闭,使人固步自封;敞开交流,有利发展提高。四校的对外交流,已不同程度的走出了教育,跨出了国门,天地广阔,作为巨大,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琅琊路小学在国内与六所小学结成“快乐教育”主题联盟,每学期开展密切的研讨交流活动,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知名小学建立交流体验合作项目,定期互派学生体验交流,把教育放到文化交流碰撞的层面上丰富内涵。湖塘桥小学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响亮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未来“地球村村民”,同时开设“百家讲坛”,源源不断地把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李吉林、窦桂梅等著名教育家和特级教师请进来讲课,

让教师尽享“零距离”的学习培训之福。五爱小学的“合唱团”走进了香港,走上了维也纳音乐演奏厅。

三、今后设想与努力方向

大凡学习,可贵之处在于看别人的,想自己的,学以致用,在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对接点,善加利用,灵活施行,促进自身工作。以此来看,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经济条件等显然与这些江苏特色名校没有可比性,有很多东西也无法“照猫画虎”或是“移植”,但是诸如思想、理念、管理等“软件”还是可以结合实际“拿来”,大有可为。

1、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须坚持

目前,我县实施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摸索前进的路上有迷茫、有困惑、也有问题。考察学习的过程也是且行且思的过程。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校比健康、比快乐、比进步。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学习分数比较的做法必须改变,发展学校特色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质量不高的学校谈不上特色,真有特色的学校,质量一定不低。学校特色是什么,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就是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适应学生实际,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校创建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2、加强学习,让校长和教师带着“充电器”上路

参观学习中,各个校长、专家对教育理论的多次引述和精辟的论述常常赢得阵阵的掌声。在总结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理论可以为实践指明方向,寻找到可靠的依据。这正是我们所缺的,我们的学校缺乏特色,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缺乏个性和深刻,教师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作为,从很大程度上看,是缺少理论的学习、文化的涵养和思想的积淀。学校是文明的园地,文化的摇篮,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学习的滋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亲近书籍。结合县局的“两学一读一创建”活动,各校都应把阅读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全体教师掀起读书热潮,让书香溢满校园,读出教育智慧,读出对教育的热爱情感,读出教育创新。

3、小处入手,坚持铸就学校特色品牌

苏州苏苑小学高本大校长就只校长寄语一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原创,雷打不动,积言四万有余,也终成学校一大特色。五爱小学通过一系列创意新颖、设计精细的活动(“五爱”教育大论坛、校园文化研讨会、红旗下的誓言、老校友校史报告、陶艺拍卖献爱心、童言文学社活动、合唱节、烛火晚会、童话节、美好家园邮票发行、新年音乐会等),把看似空洞和抽象的“五爱”教育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形成学校的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更切近实际地审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着眼于学生“成人”,从德、智、体、美、劳任何一个方面都可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对学校特色创建要整体规划、理念推动、制度支撑、活动创设、积淀文化。特色特色创建不必好高骛

远,也不须花拳绣腿。只要立足长远,认定了干,干则求成,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4、强化课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提高教育效益

特色名校都把深化课改,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减负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倾力而为。我们应借鉴其“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周”、“教学效率月”、“沙盘推演”等做法,有效推进课改,壮大骨干教师群体。同时还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发研读出众多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在合格的人才的基础上向优秀人才迈进,实现教育的个体与共性的和谐发展。我们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农村学校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乡土资源,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培植自身的文化内涵,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越丰富,在这个学校培育出的学生就越多元,越立体,越优秀。

5、加强对外交流宣传,尝试联合办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江苏有哪些名校范文

江苏有哪些名校范文第1篇江苏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报告2012年3月13日到16日,我们一行11人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前往江苏参加为期5天的“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