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83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精选9篇)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1篇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据统计, 车辆事故有90%是因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引发的。杜绝“三违”, 就要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

1.树立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的培育要有软硬两手准备。硬, 即法规条令和制度, 是必须的, 是刚性的。要在员工新入职起就必须接受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这要与岗薪、级别及奖金挂钩, 以强化安全理念。软, 是制度以外的, 看似无形却有神, 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中, 以企业文化统领和导引职工的行为。刚性的制度是约束, 要不折不扣执行, 否则就要受惩罚。它重在硬性约束, 框定职工的思维和行为。而软性的企业文化, 既是制度的补充, 又是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使职工被动型的“要我接受”, 到主动型的“我要做好”的升华。职工有了好的理念, 必然会支配自己的行为。

2.营造安全氛围, 提高安全能力

企业是经济单元, 大企业更兼具社会性。车辆多, 人员多, 情况复杂。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营造氛围,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出车前应做足准备。启动车辆的操作规程, 特别是大型车辆和特种车辆, 更要规范操作, 不能因为熟练而忽视规程,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二是要有互助互监的意识。互助是驾驶人员要互相关照、取长补短, 形成学习的氛围。互监则是相互监督, 这要正确理解监督, 监督不是贬义的监视, 是善意的, 阳光的, 完全出于关心对方安全考虑的。“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往往事故就发生在微小的不经意间。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自律, 再有他律, 无疑是给安全加了道双保险。

安全能力既有企业整体的, 也有驾驶人员个人的。企业要有安全能力的意识, 只单单灌输、约束驾驶人员的行为还不够, 还要提高他们的安全能力。这要有短期和长久的安全培训, 理论的应知应会, 操作的应知应会, 以及驾驶人员的应变能力。那种把职工关在教室, 满堂灌的做法效果肯定不好。要在形式上下工夫, 日本就有现场模拟的培训, 让职工做“主角”, 身临其境去操作、去处理, 效果极好。

个人能力更是需要持久的学习和培养, 驾驶技术、应变能力是安全的基础, 技术不过硬, 应变能力不强, 安全系数就不高。

提高能力, 一是要有自我察觉的意识和方法, 出车前发现自己有些事情放不下, 心理不平静, 切忌带着这些情绪驾车。要调整心态, 把情绪平静下来。如果实在难以平静, 宁愿不开车。不带情绪开车, 不开脾气车。二是遇环境恶劣、道路拥堵等情况, 先要调整情绪, 如果随环境心情变坏, 就会引起脾气变坏, 极容易出事。要学会心清气顺, 顺气才能自然, 自然才能和谐。三是要学会情绪的转化。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当觉察到自己心理很压抑或是内心不平静时, 一定要冷静下来, 可以做几个深呼吸, 也可以听听音乐, 然后放松自己的情绪, 心情就会转换。驾驶员学会情绪转换要像驾车的要领一样, 时时在胸。不良情绪是安全的隐患, 只有好心情, 才能开好车。

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网络系统

当今,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信息时代, 一方面信息量大且快;另一方面, 节奏快、效率高。企业也应借助网络技术, 建立起集成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实现车辆合理调配、司乘人员安全、车辆及时维护、成本支出合理、监督审计到位的管理目标。

1.系统集成理论支撑

系统集成是以系统为指导, 根据用户需要, 优选各种技术与产品, 把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有效的整体, 并且能彼此协调工作, 发挥整体效益, 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2.技术构成及方法

(1) 公务用车的集成方法是:合理调配方法、行使监控方法、油料控制方法、路桥费控制方法的方法集成, 这些方面要运用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达到安全行车与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2) 技术层面:要将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车辆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把网上的派车系统、网上测评系统、网上公布系统以及油料核算系统、GPS监控系统和ETC报销系统。整合起来, 为我所用。

(3) 搭建平台:平台是由车辆调度信息平台、车辆运行信息平台、使用车辆人信息反馈, 以及评价平台、车辆核算平台、车辆ETC信息管理平台等内容组成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不断创新, 提高车辆管理水平

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不断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1.要创新管理思路, 使管理处在时代的前沿

当今既是信息爆炸, 又是知识经济时代, 形势变化快, 信息量大。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能站在潮头之上, 眼光要远, 并且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创新思路才能跟上形势, 管理制度要能解放和提升生产力能力。

2.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手段

管理制度不是我制定、你执行这么简单, 它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因此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开展互查活动。各部门、各科室及各用车单位相互查找问题, 不留死角。此举既要找出管理漏洞;又要取长补短,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车辆在企业的使用效率。

3.要鼓励技术创新

现在的车辆技术先进, 驾驶人员一要熟练掌握驾驶技术。驾驶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熟练的驾驶、良好的应变能力。这两个能力只有在驾驶员有了一定的行车里程经验后, 才可能具备。值得一提的是, 能力一定要有所创新。创新要重在节能、效率与提高应变能力上。我军在大比武时, 一位技术尖子创造了优胜驾车法, 比正常驾车节油30%。二要通晓维护保养, 只会开车, 只能算是半个司机。熟能生巧, 巧能出新, 创新一定要在熟练的基础上。否则反为其累。

培育安全文化

车辆管理除制度之外, 更要注重安全文化熏陶与传承。

1.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涵

培育安全文化重在体现人性化, 以人为本既是灵魂, 又是基础。如果企业出发点是车辆, 就会见物不见人。一切生产因素都是由人来操作完成的, 人是最本质、最灵动的, 只有人好了, 车辆才会好。

人性化要注重主客观因素, 客观即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为守则等;主观是企业员工“我要安全”的主观诉求。我要安全与企业理念结合在一起, 安全文化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形成安全文化的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甚大, 营造良好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安全氛围。不久前,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发了一则新闻, 公路上发生了车辆侧翻事故后, 人们的反应和行为截然不同。当车翻鱼洒后, 几个人拾鱼归己, 引发了哄抢。而一辆拉满西瓜的车翻车后, 市民不仅帮助拾瓜, 还主动买已经摔坏的西瓜, 正效应十分明显强烈。这说明风气之重要。

(1) 安全文化的刚性化。要编制有关安全手册, 使之细化, 并具有可操作性。有关人员要熟读熟记, 并且操作熟练。安全文化的刚性, 一要注意它的规范性, 二要具有连带共担性。企业文化看似无形, 实际上是建立在法规制度上的。否则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抓手, 很难使之落地生根。

(2) 安全文化的常态化。从领导到员工都要培养安全的习惯, 使之成为常态。决不能平时不注意, 到发现了安全隐患或事故苗头, 才想起安全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指导员工的行为, 但指导决不意味只是意识上、思维上, 而是要事事时时把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加以对照, 习惯成自然, 这种自然即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2篇

1.某用人单位的采购方或用人单位的总部对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行为属( )审核。

A.内部

B.外部

C.第二方

D.第一方

【正确答案】: C

2.某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发生了事故,造成2人死亡。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该事故调查组应由()的人员组成。

A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工会等部门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C市(地)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答案:B

3.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也是落实()要求的核心环节。

A本质安全

B四不放过

C效率优先

D安全第一

答案:B

4.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两类,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监控、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消除危险源

B.隔离、没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

C.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

D.监控、没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消除危险源

答案:B 解析: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等。

5.对评上5级伤残等级的职工,发放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 )工资( )个月。

A.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16

B.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14

C.本人工资 14

D.本人工资 16

【正确答案】: D

6.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 )完成。

A.初步设计前

B.初步设计会审前

C.可行性研究后

D.施工前

【正确答案】: B

7.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未予批准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整改后应向 ( )

A. 原审查部门申请再审

B. 原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申请再验收

C. 原建设项目设计部门申请再审

D. 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再审

答案:A 解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审查未予批准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向原审查部门申请再审.

8.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三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

A.接触因素、辐射因素、传染因素

B.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C.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毒因素

D.浓度因素、强度因素、生物因素

答案:B 解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9.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可从( )方面划分。

A.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案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B.按装置和工艺功能划分、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C.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D.按贮存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的数量划分和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正确答案】: A

10.某评价机构承担了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并成立了评价项目组。在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后,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该评价项目组还应进行的工作是( )。

A.全面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B.合理划分评价单元

C.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D.实地调查类比工程

答案:D 解析: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 注册安全工程师竞聘稿

★ 注册安全工程师新政策

★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技巧

★ 注册安全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模拟题

★ 安全生产管理

★ 注册工程师求职信

★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强化练习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单项选择题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3篇

关键词:三个防范;服务观念;队伍建设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企业维护内部治安秩序与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减速放缓、多行业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不断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各项应对危机、减员增效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在这样一种形势状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当前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安全局面的相对稳定,本人根据多年从事保卫工作的经历,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认识和见解:

1 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力、技术及实体防范能力,稳固“三个防范”管理,是做好内部保卫工作的基础

加强对人的防范,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前提,人是企业最活跃的因素,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通过一切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人的预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在企业改革改制日益深化的今天,企业为了应对经营发展所面临的不良局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优化管理结构、减员增效、精干人员配置改革。在此过程中,部分员工切身利益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被内部分流安置、淘汰辞退的人员个人的直接利益带来影响和损失,使他们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于产生逆反心埋,极易发生伤害事件或群体事件。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保卫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深入基层及时捕捉可能产生问题的苗头性倾向,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的转化和预防矛盾激化的工作,有效遏制和减少一些报复、破坏等事件的发生;要提高实体防范能力,减少治安、刑事案件和破坏性案件的发生。所谓实体防范就是对物的防范,就是对犯罪分子着眼点的物资和部位的防范。首先,应该重点做好各种贵重物资及有色金属这类备受非法人员关注的防范工作。其次,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整体治安形势,不能忽视那些极端组织的非法恐怖活动和一些报复性破坏案件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工作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反恐怖、防破坏的安全防范工作,为企业做好治安维稳工作赢得先机;要加大技术防范力度,运用现代治安防范科技手段提高内部治安防范能力,充分发挥技防作用,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与人、物防措施紧密配合,实现安保工作目标。

2 当前国有企业保卫工作现状与困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分开,企业保卫组织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不具备主体执法资格,企业内部保卫组织的任务发生变化。部分企业单位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的新矛盾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保卫工作就是看好门,守好院,为了便于管理和降低费用的考虑,在内部机构精简过程中,首先把治安保卫部门列入撤并对象,削减人员、降低待遇、降低经费投入,有的则干脆不设立保卫机构。而现如今,社会整体治安环境还很不稳定,各种新的犯罪活动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治安保卫工作思想重视程度上、政策支持方面不断弱化,安保设施及人员更新得不到保障,导致了一些单位内部人防、技防、实体防范方面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应有的威慑力,为犯罪分子活动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较为恶劣,政府公安机关整体警力不足,对企业治安管控巡逻力度欠缺,而我们内部保卫部门没有合理、合法的执法手段和权利,导致案件多发,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稳定局面。

3 正视国有企业保卫工作现状,针对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及困难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

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企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建全、完善企业治安保卫、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治安保卫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同时,要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执行力,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推进内部治安保卫管理能力。要围绕单位生产经营工作中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根据企业内部保卫组织性质发生的变化,尽快消除依赖思想,自觉地把保卫工作真正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要经常性的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与调查研究,用优质的服务与创新的管理能力为一线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加强与属地公安、消防部门和毗邻企业单位的沟通合作,建立共治共建的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公安、政府部门加强辖区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净化企业外部环境。同时,借助毗邻兄弟企业完备的安防管控设备、消防应急机构能力,形成互补合作、共保平安的工作局面,极力弥补当前存在的薄弱之处。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以技术防范方法为发展重点,人防、物防措施为依托,努力实现人防、技防、实体防范的“三防”结合,打造立体式防控体系。加强保卫队伍建设,致力于把人员岗位管理由一人一岗向一岗多能的综合化管理转变,提高保卫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打造一支服从指挥、作风优良、高效精干的保卫队伍,确保能够真正起到维护企业内部安全稳定的作用。

作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者,一定要适应这种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形态、新挑战,下定决心稳固“人、物、技”三个防范体系基础,夯实安保管理工作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勇敢直面当前的问题与困难,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具体存在问题及困难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做好、做实内部保卫工作。为推进企业实现安全高效、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朱卫东.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维普网.

[2]张志忠,王显国.谈国有企业内部保卫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2008(14).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4篇

一、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 电力管理上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电力安全管理问题上, 要解决电力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就要根据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主要特点, 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复杂

电力工程不具备固定性, 也就是说它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 它的施工环境比较恶劣, 人员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这一方面来看, 在电力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上就比较困难。

(二) 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强

电力工程是需要主业性极强的施工人员, 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目前, 在我国实际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电力工程具备高强度作业的特性, 所以专业技能相对来说就比较弱。但是电力工程是涉及多方面的, 它甚至要求施工人员掌握水工和土建工程技术, 但是,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施工人员掌握的专业技术比较单一, 不能满足电力工程技术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这些专业技术上的缺陷也是极容易诱发电力安全事故。例如, 施工人员时实际施工过程中, 缺乏土建工程技术, 就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瘫痪。

(三) 监督管理难点多

在电力工程中, 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很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发生, 而且电力工程不像其他工程, 电力工程的安全事故能带来很大的毁灭性。但是, 要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监督管理是比较困难的。这些难以管理的难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多、在施工过程中用电多和危险系数大的机械使用多, 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 一些特殊器械的使用,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到机械, 使用这些机械主要考虑它的稳定性, 如果机械不稳定, 施工人员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因此, 在使用特殊机械的时候, 要注意对特殊机械材料的选取, 因为材料质量对特殊机械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力工程施工前, 要对特殊机械进行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机械异常或者突遇强风、暴雨天气, 要停止作业, 避免造成电力安全事故。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对机械的质量进行安全监测, 当然, 也要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 确保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安全事故。在装配机械时也要保证正确性, 由专业人员进行机械的装配和维修工作, 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或者质量问题引起的其他安全事故。

(四) 使用范围广

电力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应用的都是比较广泛的。在社会发展中, 电力在生产活动中应用的最多, 生产促进发展, 电力又是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很多生产单位在进行生产活动中, 对电力的使用都超过了限定标准, 造成用电压力, 甚至会造成电力安全事故。在生产活动中, 也很少会对电力工程进行检查, 或者检查电力工程人员不具备很强的专业性, 这就给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遗留下了安全隐患;在人们生活中, 电力的应用广且比较分散, 难以进行电力安全监督管理, 人们并不具备专业性, 会疏松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检查, 所以, 也有可能会出现电力安全事故。

综合以上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特点, 即施工过程复杂、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强、监督管理难点多、使用范围广。可以看出电力在安全监督和实现电力高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由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特点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办法, 从根本上解决电力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从而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

二、强化电力安全监督, 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的对策

强化电力安全监督, 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注重细节的监督管理, 让电力安全问题不再是困扰社会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问题。

(一) 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识

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从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意识出发, 只有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了, 才能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所以, 在建设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时候, 要加强防范电力安全事故出现的意识的宣传。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 要求监督人员自身必须提高电力安全认识, 只有这样施工人员和群众才能接受电力安全的监督。只有所有人都意识到加强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监督工作才能付诸实践。参与电力工程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 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检查工作, 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在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 具备电力安全意识, 尽力做好电力工程检查、严格用电量, 从细节上尽可能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身伤害。

(二) 严格规章制度的执行

将“强化电力安全监督, 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写进有关规章制度, 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情况下, 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电力部门要完善电力安全管理系统, 在分配工作的时候, 根据专业性不同分配具体工作, 总工程师作为电力工程的总负责任人, 必须承担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问题。电力工程单位其他人则负责相应的工作, 每个人各司其守, 做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单位按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并将安全知识作为员工考核的内容之一, 以此促进电力安全人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安全意识, 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从而实现电力管理的高效发展, 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 提高电力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目前, 要更好的实现电力安全监督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完善电力防范安全技术, 更好的防范工作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现有的电力安全防范技术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完善电力安全技术。为克服安全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在电力工程施工之前, 要做好技术交流工作, 电力工程主要负责人要进行电力工程各个方面的介绍, 包括施工图纸的详细解说, 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和突发情况的解决措施。细化每个步骤, 提高电力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强化电力安全监督, 实现电力管理的高效发展。

(四) 做好电力工程的管理

对完工电力工程的管理对电力安全监督具有积极作用。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施工完成后, 要定期对电力工程进行检查, 因为电力工程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多重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破坏, 例如, 零件老化和部分零件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都有可能出现电力安全事故。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电力工程的破坏造成事故的发生, 就要做好定期检查和长期管理的工作。

三、电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电力工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是生产行业的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电力行业为生产行业提供动力, 生产行业才能继续生产, 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国家才能够蓬勃发展。当今社会相比传统社会更加依赖电力, 因此, 电力行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电力行业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能源, 人们才能展开社会活动, 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力、财力, 而这些都是电力行业提供的。电力行业作为公用事业, 成为很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能源建设的核心, 所以很多国家都把电力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强化电力安全监督和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 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中, 电力安全问题依然是突出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监督管理高效发展是很重要的问题, 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电力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社会生活才不会受到影响, 有充足的人力和物质的作为支撑, 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 国家经济也能够更好的发展, 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我国才能在世界的发展中立足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电力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社会生产依赖电力, 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依赖电力, 社会的发展和电力息息相关。但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其中, 电力安全的问题尤为严重, 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强化电力安全监督, 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是目前电力管理行业面临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电力工程的这一系列特征探索出强化电力安全监督和实现电力管理高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督,管理,高效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武.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通讯世界, 2013 (14) :71-72.

[2]江铮.加强电力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7) :54-54.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5篇

空间信息网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由具有空间通信能力的卫星星座系统、航空飞机、地面结点组成, 是一个以在轨运行的多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作为骨干通信网的天、空、地一体化的网络系统。空间信息网具有覆盖面广, 组网方式灵活, 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特点, 为许多空间及地球科研和技术 (如气象观察、环境与灾害监测、资源勘察、地形测绘、侦察、通信广播和科学探测等) 提供集成的通信服务。

1 密钥管理系统

如图1所示, 空间信息网络是卫星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1]。

由于空间信息网的开放性, 空间信息网中的通信数据很容易被非授权者甚至恶意攻击者截获, 如何实现空间信息网的安全通信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通信系统中, 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通信进行保密是一个普遍而有效的方法。如果不能保证密钥的安全性和正确操作, 攻击者可以利用密钥实现多种攻击[2], 因此密钥的安全性, 如密钥认证性、前向保密性等对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 即使在空间信息网中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通信, 攻击者仍然可以通过密码分析试图破解密文。攻击者截获的加密信息越多, 密钥使用的时间越长, 攻破密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周期性地更新密钥来解决。

密钥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管理网络中的密钥, 阻止对密钥的非法操作, 并保证密钥的及时更新。现有的密钥管理方案[3,4,5,6,7]大多没有考虑空间信息网中结点距离远, 数据传输误码率高, 网络拓扑动态性等特点, 在空间信息网中应用时效率不高。文献[8]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空间信息网的密钥管理方案, 方案空间信息网中的结点划分为不同的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内部的结点两两之间建立一对密钥, 自治系统之间的结点通过地面上的密钥分发中心交换密钥。该方案的缺点在于, 首先自治系统内部每对结点之间均建立密钥的方法效率太低, 实际上如果两个结点互相没有通信, 则二者之间无须建立密钥;其次, 当空间信息网规模较大时, 通过地面密钥分发中心分发的密钥量非常大, 使得地面密钥分发中心成为瓶颈。因此, 降低了整个密钥管理系统的效率。

本文提出了按需建立密钥的思想, 并依据该思想提出一个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的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方案。方案采用完全分布式的管理模式, 无需密钥分发中心, 每个结点管理自己的密钥列表。这种机制减少了密钥中心带来的开销, 尤其适合规模较大的空间信息网络。

2 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方案

本文的密钥管理方案采取按需生成密钥的思想, 当需要进行通信时才生成密钥, 避免了因建立冗余密钥而产生的不必要开销。方案是完全分布式的, 无需在空间信息网中建立密钥分发中心, 每个结点维护自己的密钥列表, 列表中记录了该结点和其他结点之间的所有会话密钥及密钥有效期。方案通过密钥更新协议在一对结点之间建立并更新会话密钥。

2.1 系统初始阶段

系统初始阶段在构建空间信息网络时, 由地面控制中心执行, 为密钥管理选取系统参数。地面控制中心选取大素数q, 一个q阶循环群GG的一个生成元g, 随后控制中心公开系统参数〈q, G, g〉。同时地面控制中心选取一个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抗存在性伪造的数字签名方案[9], 并为各结点选取一对签名公私钥对 (sk, pk) 并发布证书, 因此地面控制中心也具有证书中心CA的功能。下面的叙述中, 用signsk (m) 表示用私钥sk对消息m得到的签名。

2.2 密钥更新

为了防止攻击者通过收集加密信息实现对密文的攻击, 每次建立的会话密钥都要指定有效期, 如果在有效期之外需要使用某个会话密钥必须先更新该密钥。密钥的有效期和密钥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显然, 密钥使用频率越高, 攻击者收集到的关于该密钥的信息越多, 密钥泄漏的风险也越大。由于在密钥建立之初很难预测该密钥的使用频率, 采用根据结点平均流量的方法来近似预测密钥的使用频率。密钥有效期的计算式为:t=λu。其中, u为结点的当前平均流量;λ为一个系统参数, 单位为s/Mb, 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网络总体流量大小进行设置。

当空间信息网中的一个结点 (假设为A结点) 要发起与另一个结点 (假设为B结点) 的通信, A首先查询自己的密钥列表, 如果列表中记录A和B之间有一个会话密钥, 且还在有效期之内, 则A和B使用该密钥加密双方的通信, 否则A发起双方的密钥更新建立一个新的会话密钥。密钥更新的步骤如下:

(1) A选取随机值rA∈Z*q, 计算grA, tA=λuA, signskA (A, B, tA, grA) , 其中, uA为A的当前平均流量, skA是A的签名私钥, 发送 (A, B, grA, tA, signskA (A, B, tA, grA) , certA) 给B。

(2) B收到A发来的消息并验证证书certA和签名signskA (A, B, tA, grA) 的正确性后, 选取随机值rB∈Z*q, 计算grB, tB=λuB, signskB (B, A, tB, grB) 。其中, uB为B的当前平均流量, skB是B的签名私钥, B发送 (B, A, grB, tB, signskB (B, A, tB, grB) , certB) 给A, 随后计算会话密钥为K= (grA) rB=grArB, 并计算密钥有效期为t= (tA+tB) /2。

(3) A收到B发来的消息并验证证书certB和签名signskB (B, A, tB, grB) 的正确性后, 计算会话密钥为K= (grB) rA=grArB, 并计算密钥有效期为t= (tA+tB) /2。A发送一个包含签名的确认消息给B, 并根据该会话密钥和有效期更新密钥列表。

(4) B收到A发来的确认消息并验证签名正确后, 根据该会话密钥和有效期更新密钥列表。

3 安全性分析

3.1 安全模型

空间信息网中密钥管理方案的安全模型通过攻击者-挑战者游戏定义。其中, 挑战者是一个理想参与方, 能够完善地模拟密钥管理方案中的地面控制中心和每个未被攻击者控制的结点在密钥管理方案中的执行。该攻击者-挑战者游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给定多个网络结点后, 挑战者运行密钥管理的系统初始阶段, 将产生的系统公开参数和所有网络结点的公开密钥交给攻击者, 网络结点的签名私钥则对攻击者保密。

(2) 攻击者训练阶段。这一阶段中攻击者可以发起两类查询:网络结点的签名私钥查询、密钥更新过程信息交互查询。这两种询问可以多次交替进行。当攻击者要求查询标识为ID的网络结点的签名私钥时, 若该结点是系统中的合法结点, 则挑战者将该结点对应的签名私钥skID发送给攻击者。当攻击者要求查询两个网络结点 (标识分别为IDA, IDB) 之间的密钥更新过程信息交互时, 挑战者模拟IDA和IDB之间的密钥更新过程, 并将密钥更新过程的交互记录交给攻击者。这一阶段结束后, 未被攻击者询问过签名私钥的结点则称为“诚实结点”。

(3) 挑战阶段。攻击者可以发起以下两种挑战中的任一种。第一种, 攻击者输出一个诚实结点的身份标识, 并试图仿冒该结点身份, 发起与另一诚实结点之间的密钥更新过程。第二种, 攻击者输出两个诚实结点的身份标识, 挑战者模拟二者之间的密钥更新过程后, 抛掷一枚随机硬币b∈{0, 1}, 如果b=1, 则发送将密钥更新生成的密钥连同交互记录一起发给攻击者, 如果b=0, 则将密钥空间上的一个随机值连同交互记录一起发给攻击者。攻击者输出对b值的猜测b′。

定义1:称一个密钥管理方案具有密钥安全性, 如果在攻击者发起的第二种挑战中, 对于任意足够小的正数ε及任意概率多项式时间 (Probabilistic Polynomial Time, PPT) 计算能力攻击者, 攻击者的输出b′均满足:

定义2:称一个密钥管理方案具有密钥认证性, 如果在攻击者发起的第一种挑战中, 对于任意足够小的正数ε及任意PPT计算能力攻击者, 攻击者成功仿冒诚实结点的概率小于ε

3.2 密钥正确性

密钥正确性要求正确执行协议的参与方在密钥交换过程结束后生成相同的密钥。从密钥交换的描述过程可知, 正确执行协议的参与双方都生成相同的密钥K=grArB, 其中, rA, rB是双方在过程中分别选取的Z*q上的随机值。

3.3 密钥安全性

密钥安全性要求任意PPT计算能力的攻击者无法分辨两个诚实结点之间执行密钥更新后生成的密钥和密钥空间上的随机值。本方案的密钥安全性的具体证明通过以下定理给出。

定理1 本方案具有密钥安全性。

证明: 假定方案不具有密钥安全性, 即存在某PPT计算能力攻击者E在上述攻击者-挑战者游戏中, 能以不可忽略的概率ε赢得挑战中的第二种攻击, 即能够以概率ε分辨两个诚实结点之间执行密钥更新后生成的密钥和密钥空间上的随机值, 则可以构建PPT算法F能以相同概率解决DDH问题[10]如下:

F接收输入 (g, gα, gβ, γ) , 要求判断是否γ=gαβ, 如果是, 则输出1, 否则输出0。除以下一项以外, F忠实地模拟上述攻击者-挑战者游戏中的挑战者:

在挑战阶段, 当攻击者E发起第二种挑战, 并输出两个诚实结点的身份标识A和B, F模拟A和B之间的密钥交换时, 以gα作为grA的值, 以gβ作为grB的值;并且F不抛掷随机硬币, 而是将γ作为会话密钥发给攻击者。

游戏结束后, F查看E的输出b′, 并且以b′作为自己的输出。根据上述攻击者-挑战者游戏的描述, b′=1表示E认为F的输出γ等于gαβ;b′=0表示E认为F的输出γ不等于gαβ。根据假设, E能以不可忽略的概率ε分辨两个诚实结点之间执行密钥更新后生成的密钥和密钥空间上的随机值, 即E能以概率ε分辨γ是否等于gαβ。由于F的输出和E相同, 所以F也以概率ε分辨γ是否等于gαβ, 即F以概率ε解决DDH问题。故本方案具有密钥安全性。

3.4 认证性

密钥认证性要求参与密钥交换的双方均能确定协议另一方的身份, 保证密钥交换和密钥更新能够抵抗中间人攻击、仿冒攻击等主动攻击。

定理2 本方案具有密钥认证性。

证明:方案中每条消息都增加了数字签名, 该签名由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抗存在性伪造的数字签名方案生成。由于攻击者不具备伪造签名的能力, 所以攻击者无法伪造消息, 进而密钥交换的双方收到消息后都能确认消息的发送方, 故本方案具有密钥认证性。

3.5 前向保密性

考察密钥更新过程可知, 密钥更新中生成的密钥仅和参与双方临时选定的秘密值有关。故方案中每次密钥更新过程均生成和原有密钥无关的新密钥, 原有密钥的泄漏不影响更新后密钥的安全性, 即密钥管理方案具有前向保密性。

4 仿真实验

为了验证密钥管理方案的性能, 使用NS 2网络仿真工具[11]测试在不同网络规模的空间信息网中密钥管理方案的开销, 并与文献[8]的方案做了比较, 如图2所示。在仿真场景中空间信息网的卫星结点分为两层: LEO层和GEO层。GEO卫星共有3颗, LEO卫星星座中每根轨道上等距排列8颗卫星, 实验中LEO卫星轨道由1根逐步增长到8根。仿真实验中假定网络结点的通信量服从均匀分布, 密钥管理方案运行时间设置为24 h, 结点通信量服从均匀分布。

当结点通信量服从均匀分布时, 结点在不同时间段的通信量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从图2可以看出, 在结点通信量服从均匀分布条件下, 相比较而言, 本文方案随着网络规模增长通信开销的增长要小得多, 因此更适合网络规模动态增长的空间信息网。

5 结 语

通过分析空间信息网的特点, 提出了按需建立密钥的思想, 并依据该思想提出了一个安全且高效的用于空间信息网的密钥管理方案。安全分析表明, 该方案具有认证安全性和前向保密性;仿真实验表明, 该方案在网络规模动态变化的空间信息网中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为空间信息网的安全通信提供了保障。

摘要:空间信息网是卫星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是保障空间信息网内安全通信的关键。分析了空间信息网中密钥管理方案的安全需求, 提出了按需建立密钥的思想, 并依据该思想提出一个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的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方案。方案采用完全分布式的管理模式, 每个结点管理并维护自己的密钥列表, 方案具有认证安全性、前向保密性等安全性特征。仿真结果表明, 与现有的空间信息网密钥管理方案相比, 该方案在网络规模较大时能极大地降低通信开销, 具有良好的通信效率。

关键词:保密通信,空间信息网,密钥管理,密钥交换,认证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小跃, 马建峰, 钟焰涛, 等.空间信息网安全组网新架构[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6) :13-15.

[2]FUMY W, LANDROCK P.Principles of key management[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1993, 11:785-793.

[3]KWAK D W, LEE S, KIM J, et al.An efficient key tree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l KH group key management[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Sendai, Japan:ICIN, 2006:703-712.

[4]FIRDOUS Kausar, SAJID Hussain, YANG T L, et al.Scalable and efficient key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sensor networks[J].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2008, 45 (1) :44-65.

[5]MUHAMMAD K R R S, LEE H, LEE S, et al.MUQA-MI+:a scalable and locally distributed key managementscheme for clustered sensor networks[J].Annals of Tele-communications, 2009, 65 (1/2) :101-116.

[6]CHUNG Y F, CHEN T S, HO C C, et al.Hierarchicaltime-bound key management for mobile agent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s and Ar-chitecture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Taipei, China:ICAAPP, 2009:242-253.

[7]魏伟, 刘志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J].现代电子技术, 2009, 32 (21) :86-92.

[8]WANG K, ZHAO Z W, YAO L.An agile reconfigurablekey distribution scheme in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Harbin, China:IEEE Press, 2007:2742-2747.

[9]MAO Wen-bo.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M].王继林, 伍前红,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0]DIFFIE W, HELLMAN M.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76, (22) 6:644-654.

莲雾高效安全栽培管理技术 第6篇

1 品种选择

台湾莲雾的品质最佳, 莲雾在台湾的栽培历史颇为悠久, 在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上都走在前列, 主要品种有“黑珍珠”莲雾、“黑金刚”莲雾、“香水”莲雾等, 其果实具有特殊的芳香, 清脆可口, 果形优雅美观, 因此种植时应选择这样的品种最好。

2 园地选择

莲雾为热带常绿阔叶果树, 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莲雾喜高温高湿, 忌霜冻, 怕干旱, 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砂土、粘土, 红壤和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种植, 但选择土壤深厚肥沃, 富含有机质, 底土含石灰质砂壤土, 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园为佳。

3 种植方法

莲雾用嫁接苗木,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莲雾是河岸优势树种, 亦是园林生态树种, 为方便管理操作, 可适当密植。种植规格为3 m×4 m, 即种植密度为55株/667m2, 待树冠出现封行后可采用控制高度和回缩的管理方法。种植方法:打宽1 m深0.6 m的正方穴, 每穴施入土杂肥15 kg、鸡粪5 kg、钙镁磷肥1 kg, 与土壤拌匀, 回穴, 起高出地面0.2 m土墩, 在土墩上种植, 做好树盘, 淋足定根水。如是嫁接苗须用树桩做好固定, 防止大风把苗从嫁接口折断。植后每2行起畦, 开挖深宽均为0.5 m的排灌沟, 保证果园的排灌方便快捷。

4 肥水管理

4.1 幼树肥水管理

莲雾在定植发根后, 应勤施人畜粪尿, 施用时应先稀释并加入小量尿素或含氮量较高的复合肥, 每隔15 d施1次, 半年后可1~2个月施肥1次。全年加施2~3次有机肥, 有机肥可用腐熟有鸡粪肥10~15 kg, 在树冠滴水线开沟施用。

4.2 结果树肥水管理

莲雾种植1年后便可结果, 莲雾进入结果期后, 可施用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 可将钙镁磷肥、鸡粪、花生麸按1∶5∶2的比例进行混合堆沤, 充分腐熟后, 开穴施用。全年一般施4~6次肥, 在开花前 (即2月上旬) 施促梢、壮梢和催花肥, 每株深施腐熟有机肥10 kg;4月中旬当果实长达中指大时, 及时施保果、壮果肥, 每株施腐熟有机肥5 kg和复合肥0.5~1 kg;5月中旬当果实充实定型时施腐熟有机肥5 kg和复合肥0.5~1 kg作壮果肥。每次施肥后都应淋足淋透水, 并保持土壤湿润, 随着每年树冠的增大, 各时期的施肥量也要适当增加。在莲雾挂果期间, 可适当增施硫酸钾及补充钙、镁、锌、锰等中微量元素, 一般在保果、壮果期施用, 以促进果实成熟和提高果实品质, 忌施化学氮肥。在9~12月期间, 施用越冬肥2次, 每次每株施腐熟有机肥10 kg和尿素1~2 kg。莲雾是河岸优势树种, 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能积水, 雨季应及时排水, 挂果期间, 如遇连续几天暴晒, 要及时灌水, 防治大量裂果。

5 树冠整形

莲雾幼树整形以培育3~4条分布均匀的主枝, 初植树在长至60 cm时开始剪顶, 营造侧枝分布均匀的圆伞形树冠。第1次于7月份正造收果后进行大剪, 包括高大树的压顶、回缩、疏枝、整形, 对树冠内枝条修剪一般可保留2 cm左右的枝桩, 作为下1造结果枝, 第2次在10月初起至入冬, 包括清除过多阴枝, 疏除过密结果母枝, 及不合理歧枝, 将所有新梢全部剪掉打顶, 以储备充足的养分供越冬需要, 为促花作准备, 第3次修剪于3月份左右, 与疏花疏果相结合。

6 控梢促花

莲雾在促花前为减缓植株的营养生长, 顺利进入生殖生长, 植株必须做适当的抑制, 根据促花时间的早晚及地势、树势的不同, 可采用环刻、断根、浸水、遮光等不同的措施。

6.1 环刻

环刻是在催花前35~45 d, 在主干距地项30 cm处行干基锤打或环刻伤, 环刻的宽度依树势的强弱调整在2~2.5 cm, 以催化前伤口刚好愈合为最理想, 否则要再适度处理1次。

6.2 断根

断根是对于生长旺盛的植株, 在催花前15~20 d, 在树冠内缘约40~60 cm处或树冠两侧, 以中耕机开沟切断部分根, 待根部伤愈后施有机肥覆土。

6.3 浸水

浸水方式在粘重土壤果园采用, 一般在催花前50~60 d, 行全园浸水2~3次, 每次浸20 d后, 排干水2~3 d, 浸水期间应适当进行叶面补充钙、镁、硼等微量元素。

6.4 遮光

遮光处理是利于遮阳网对植株进行单株包裹、树顶覆盖、全面覆盖及围盖四周等, 不宜遮光过长, 一般控制在40~55 d。

7 催花及产期调控

7.1 催花

当莲雾植株枝叶处于停梢, 充分老熟, 叶片肥厚且叶缘向上微翘, 整个树体充盈浓绿时就可以催花了。在正常的年份, 莲雾经过简单的控梢, 做好适时施肥, 严格控水, 恰当留放梢, 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就可以达到促花、催花的效果。催花时可先全园灌水1次, 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 再进行全株喷施催花药剂, 也可以加入适量尿素水溶液或爱多收水溶液。

7.2 产期调控

产期的调控主要有提早和推迟开花结果, 产期提早的处理要到九月份以后进行, 九月份后, 雨水渐渐减少, 这时, 进行断根控水、控肥、控梢、剪顶综合管理, 让树体尽快积累营养, 同时补充生殖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当树体积累到一定程度, 马上供水、给肥、喷施药剂进行唤醒, 使树体开花结果。推迟产期的处理方法是要延迟其营养生长期和挂除早花。

8 疏果保果

莲雾结果过多时要进行酌量疏果, 大的枝条留3~5串果, 小的枝条留1~2串果, 每串留果5~6个, 以促使果形美观、肥大和均匀。果实定形后要及时进行套袋, 套袋主要是为了减小实蝇、果腐病及鸟类的为害, 减少裂果和降低农药污染, 是进行莲雾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套袋最好用白色的有透明开窗的纸袋或塑料袋, 套袋的时间一般在谢花成果后进行, 虫口密度大时, 在果肉刚增长的幼果期就必须及时套袋;虫口密度少时可在果实有成人母指大小时套袋。挂果期果园要保持水肥均衡, 同时及时补充各中、微量元素, 尤其是钙、镁、锌、硼等元素, 防止或减少裂果、落果, 可用“翠康花果灵”和“翠康金硼”混合喷施。

9 病虫害防治

莲雾的主要虫害有东方果实蝇、蓟马、毒蛾、介壳虫、金色子等, 主要为害叶子, 春夏秋季主要为害嫩叶, 冬季则老叶也受其蚕食;挂果期间, 果实会受到蚂蚁的咬食和鸟类的叼食。病害主要有果腐病、炭疽病、疫病等, 病虫害的防治应以物理 (如套袋) 防治为主, 辅以化学防治, 以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莲雾。防治虫害的药剂有25%功夫1200~1500倍液、40.7%乐斯本1000~1200倍液、阿维菌素1000~1200倍液等;防治病害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百菌清600~800倍液、雷多米尔1000~1200倍液等。

1 0 采收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7篇

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来讲, 其优势在于“安全、快速、舒适、方便”, 中国民航在这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 尤其是由于流量管理方面的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一些 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航, 如航班延误、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盘旋等待、甚至返航备降等, 既造 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又影响了中国民航的声誉。只有对流量问题的起源和我国目前飞行流量管理方面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 为什么要进行流量管理

关于飞行流量问题的起源, 首先应当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飞行流量的个体是 执行航班任务的航空器。航空器的经营者 (主要是航空公司) 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航空器的 调配或者由于某种需要 (如调机、公务飞行、急救飞行等等) 而确定了航班的起飞时刻和航路, 并经有关当局批准后, 航班方得以实施。当航空器在起飞、航路飞行和落地的整个飞行过程 中与其他的航空器汇聚在一起, 就形成了空中的飞行群体。当这些飞行群体的数量在某一空 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形成飞行冲突的机率增大, 这样就产生流量的拥挤问题, 对航空器的 安全飞行造成了影响, 也对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员造成指挥调度上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保证 航空器的正常飞行, 管制员就要对相应的航空器实施有效的流量管理, 从而为其提供必要的 安全间隔, 保证飞行安全畅通。

2 流量管理的意义

流量管理本来是作为一种紧急而特殊的程序产生的, 但现在随着民航的发展已经成 为了一个经常运用的普通化工具。在欧美这些航空业非常发达的地区, 流量问题是令人困扰 的问题, 并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诸如航班延误, 返航备降, 既浪费大量的燃料、金钱、时间, 也扰乱了飞行管制的正常秩序, 威胁了飞行安全。据统计, 目前欧洲航空业因空中拥挤每年 就损失50亿美元之多, 其中超过20%的航班延误是由空管原因造成的。但是, 在我国目前 的飞行流量的绝对值仍然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却依然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在某些方面甚至有 过之而无不及, 说明我国目前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以至于整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尚存 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制约着流量的有效管理。

3 影响流量管理的因素

(1) 空域自由度。

从理论上讲, 流量的集中程度与空域自由度成反比, 即当空域的自由度越大, 飞行的 流量便得以更大程度地疏散和分流, 缓解了流量的拥挤和集中程度;相反当空域自由度较小 时, 管制员在指挥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调配余度变小, 飞行流量就只能被限制在相对狭窄的 空域中, 加大了流量的集中程度。我们知道, 航线是飞行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早期由于 航空器和地面缺乏充分有效的导航设备, 航空器只能借助于地标和罗盘来进行定位。随着通 信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无线电导航, 在连接导航台之间的航线上飞行成为通常的安全可靠的 飞行手段。无线电领航已成为当前的一种主要领航方法。但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空间 技术、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出现并迅速发展了卫星导航, 它具有覆盖 广、全天候、高精度、多功能、多用途、使用简便等特点, 它将逐步取代现行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而成为航空器的主要导航手段, 航空器对地面的导航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在我国的 航路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航空器必须由某一点进入某空域, 然后循某一航线飞行, 由某一点飞出该空域的现象。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对于空管界来说, 无论是民航还是军航, 都 有必要来重新审视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因为有了技术的支持, 空域应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飞行管制也应当更灵活地实施。在国外一些空管事业发达的国家, 已经允许航空器自由地在 空域中直飞, 初步实现了“自由飞行”。这样既可以减少燃料的损耗, 增加航空器的利用率, 也减少了在管制过程中航空器之间相对飞行的机率, 增大管制指挥的应急裕度, 而且大大加 速了飞行流量, 减少了航班延误。

(2) 管制方式 。

现阶段我国的流量管理所面临的另一个很大的障碍是相对落后的管制方式。由于技术 设备投入的水平、提供飞行动态监视信号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以及备份手段的程度不同, 各地 实行的管制方式也差别较大, 在部分流量较大的机场空域和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陆续实施了雷 达监控管制, 尤其在广州整个空域、珠海进近、北京终端区已经实现了雷达管制, 除此以外的中西部部分地区仍是实施程序管制。

一个空域的最大容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地区的管制方式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B737来讲, 程序管制的纵向间隔是雷达监控管制的1.67倍, 是雷达管制 的6.25倍, 在一条从6600米~12000米的航段上, 从理论上讲, 该航段同一时间雷达监控 管制的容量是程序管制的16.7倍, 而雷达管制则是程序管制的62.5倍;如果就一个有数条 航路的空域而言, 上述的管制方式之间的最大容量比则要更显悬殊。所以在目前我国大部地 区仍实行非雷达管制的情况下, 管制方式的升级可以使飞行流量得到大幅度的发展空间, 可 以获得较大的空域效益。

(3) 管制员素质 。

管制员是保证空中交通运输安全, 防止航空器相撞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管制工作的主 体, 也是流量管制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高科技在空管的大量应用, 管制环境的逐步宽松, 对 管制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 管制员的素质问题也一直为各级领导所 关注, 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民航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使管制员的选拔、 培训等层次的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管制员素质参差不齐;也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分配制度, 基层的一些成熟的管制员不断地流失到其他部门, 造成基层管制员年龄偏低, 大部分在30 岁以下, 存在着经验不够丰富、业务不够成熟的问题;有关流量管理的规章较少, 也造成管 制员的工作行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处理流量问题随意性强, 影响了管制工作的服务质量。

4 如何进行流量管理

(1) 根据CCAR93TM (86号令) 第十四章第二节第四百条和第四百零四条的规定, 有关管制单位发布实时流量管理指令的时间限制和方式明确如下:

管制单位提出限制要求时, 应该在开始实施实时流量管理前不少于20分钟将限制要求通知其他有关管制单位, 由收到通知的管制单位向航空器发出限制指令;遇有紧急情况, 可通知其他有关管制单位立即实施实时流量管理, 同时应说明原因。

(2) 实施实时流量管理的管制单位向其他有关管制单位发布的限制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提出实施流量管理要求的管制单位名称;

②执行实施流量管理要求的管制单位名称;

③实施实时流量管理的原因;

④开始实施实时流量管理的生效时刻;

⑤单位时间允许进入实施实时流量管理单位所辖区域的航空器限制数量;

⑥终止实施实时流量管理的生效时刻;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8篇

1 现阶段我国电网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人员对电网调控不够重视。电网调控在日常工作中,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对电网调控缺乏重视, 从而引起自上而下的忽视现状。因此, 要想实现电网调控的高效管理和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就要从根本上扭转对电网调控不重视的思想。电网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士对电网调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普及高效管理在电网调控中的重要性,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并对其加强考核, 采取奖惩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防止管理人员不管有什么困难就找生产厂家, 对设备生产商过分依赖。 (2) 业务传递和工作联系手续不完善。在电网调控过程中, 工作量大, 操作任务复杂, 日常业务联系涉及的人员众多, 无论是交接班、现场核对还是在业务传递和工作联系中, 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 极有可能导致误下令、误送电的发生, 引发人身、电网、设备事件, 或者在事故处理时无法及时与停送电联系人取得联系, 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 扩大电网事故。 (3) 电网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编制不合理。由于电网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人员, 对电网运行方式缺乏系统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从而导致电网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编制不合理, 在电网实际运行中相关参数发生改变时, 可能导致线路过载、保护装置不匹配而造成甩负荷现象的发生, 甚至还会导致电网设备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 (4) 倒闸操作出现误差。在电网调控中, 倒闸操作是最为关键的-个环节, 当进行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电网检修以及电网事故处理的过程中, 都需要进行倒闸操作, 因此倒闸操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网调控的管理水平和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能力。在倒闸操作中, 如果电网调控值班人员未下达正确的调控指令或者变电站运维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极有可能导致电网事件的发生, 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 同时还会对电网设备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5) 电网事故处理不当。当电网发生故障时, 如果值班调控人员对事故原因分析不准或者对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把握不清, 极有可能出现误发调控指令的现象, 或者无法及时与停送电联系人取得联系, 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 将事故进一步扩大, 甚至造成电网、设备损坏或者人身事件的发生。

2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建议措施

(1) 重视电网运行方式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 规范电网年度运行方式分析、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编制、离线计算数据平台管理和协同计算平台管理等各项工作流程, 满足各项工作全过程管理要求;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对电网的夏大、夏小、冬大、冬小运行方式进行分析计算, 加强N-1/N-2安全稳定计算校核, 确保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灵活采取调整运行方式 (如将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多台轻载主变并列运行调整为多台主变轮换运行, 降低主变损耗) 、优化输电线路潮流分配与流向 (如调控负荷点无功补偿, 提高线路负荷侧功率因数, 减少无功电力的流动) 、加强对统调发电厂及地方小发电厂管理等措施, 努力节能降损, 增供扩销, 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水平;认真梳理分析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加强风险防范管控, 切实将应对措施落实到电网运行方式管理中。 (2) 加强检修计划刚性管控。加强电网年、月、周检修计划管理, 落实检修计划刚性管控严肃性;加强检修方式下的N-1安全稳定校核, 对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并确实落实到位;按照安排检修必须满足电网安全承载力的原则, 确保电网检修状态下维持可靠安全裕度, 防范检修时段的电网运行风险;推进带电作业、带电“搭火”, 严控非计划停电, 杜绝重复停电, 力争不错峰、不限电, 着力提增电量。 (3) 发生电网事故时正确、快速处理事故。在电网调控中, 事故处理是值班调控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值班调控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仔细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熟悉电网运行方式、规程和细则, 准确把握事故关键点和发展方向, 防止事故扩大, 避免出现人为二次事故;熟悉事故处理预案, 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断面过载或调整不当等问题;对于电网正常运行或重要设备检修情况下的风险点, 事前一定要做好事故预案, 设备检修停电前要保证措施调整到位。 (4) 做好事故处理模拟演练。预防人为失误造成电网事故是值班调控人员的重要责任。做好事故处理模拟演练, 在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总结可以提高值班调控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并且防患于未然, 在电网事故真正发生时, 可尽快限制事故发展, 消除事故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尽快对已停电地区恢复供电, 调整系统运行方式, 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5) 加强备用调度系统建设与管理。加强备用调度系统建设, 完善备用调度自动化信息系统功能;加强备调自动化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确保备调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 模型和数据准确一致;定期开展主备调切换演练, 确保在突发事件下主备调之间实现调控业务的平稳过渡, 以发挥备调作用, 保障电网调控指挥的连续性, 提高电网调控的抗灾能力。 (6) 利用PSASP (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 、DTS (调度员培训系统) 等高级辅助软件。如今, 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电网调控高效管理与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在安排系统运行方式、检修计划时, 电网调控人员利用PSASP、DTS等高级辅助软件, 可以直观地看到系统运行方式调整后或设备检修后电网各断面、线路的潮流分布, 为系统运行方式调整、检修计划安排提供参考。同时, 值班调控人员在事故处理时, 也可通过PSASP、DTS等高级辅助软件的帮助, 及时分析出事故原因, 尽快采取措施限制事故发展, 消除事故根源, 使电网恢复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体系的优化提升, 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 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发电, 我国电网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电网调控作为整个电网运行中的重中之重, 是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电网调控机构应紧密把握我国电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重视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加强检修计划刚性管控, 发生电网事故时正确、快速处理事故, 做好事故处理模拟演练, 加强备用调度系统建设与管理, 提升调控人员业务水平,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雷楚坚.电网调度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价[J].机电信息, 2014 (30) :168-169.

[2]侯新杰.关于电网调度安全的管理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4) .

夏季塘鱼安全高效管理要点 第9篇

一、调控水质, 创造适宜养殖环境

1.适量加注新水, 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1次, 每次换水10~15cm, 保持水位在1.5~2m。加注新水时, 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2.水深超过2.0m的池塘最好能装备耕水机, 并勤开增氧机, 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

3.全池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 可每10~15天按25~30g/m3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

4.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 可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

5.如果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且稳定或者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后, 尽量避免施用药物。

6.如果养殖池塘出现蓝藻水华, 加强池塘水体的循环可有效抑制蓝藻暴发, 按0.5g/m3剂量全池泼洒硫酸铜, 可有效杀灭蓝藻。在泼洒硫酸铜的当天要加强增氧, 避免泛塘, 在泼洒硫酸铜后的3~4天, 可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 改善水质与底质。

二、科学投喂, 增强鱼体抵抗力

1.投饵机数量以每15~18亩水面设置1台为宜, 避免大量的鱼聚集在一处摄食。

2.水深超过2m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 一次投喂以20~30分钟为宜。

3.持续高温情况下, 尤其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 确保饲料质量, 补充鱼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提高鱼体的抵抗力。

4.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 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 防止病原菌感染。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精选9篇)安全、高效的施工管理 第1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据统计, 车辆事故有90%是因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