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精选7篇)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1篇

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呼伦贝尔的天然牧场,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这里就会聚集很多游牧的牧民,形成一个自然的游牧部落。莫尔格勒河畔的金帐汗蒙古部落是依照当年成吉思汗的行帐建成的,再现了当年蒙古部落的风貌。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在这山清水秀、水草丰美的所在,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

呼伦湖是绝呼伦贝尔草原的一大美景。站在湖边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在湖畔常会遇到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转眼风云突变,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阳并没有褪去,这是一场难得的“太阳雨”。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2篇

著名的蒙古族词作家克明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推介词,叫做《我的呼伦贝尔》,也许大家没有听说过克明先生,那么大家一定有听说过一首歌曲,那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而这首歌曲就是由克明先生作词,《我的呼伦贝尔》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呼伦贝尔是中国最绿的城市,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够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站在高处,你的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青草,绿到天边,绿到极致,成了蓝。”

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约为8.37万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过度地带,一共有大约10万多平方公里。

在的时候,呼伦贝尔大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这其中有一段描写咱们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颁奖词写的非常贴切,是这样说的:他说:“呼伦贝尔是造化神奇编织的一方净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间,是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理想家园,她年复一年的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诚的奉献去印证生命的宏大与不息。”

大家来到呼伦贝尔,那就一定是来看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那就一定要有草,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和其他草原上的草还有很大的区别,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叫做禾本科羊草,草不是很高而且还可能让您觉得很单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咱们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它有许多的特点,比如说:草的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这可不是我在这胡说。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一定有听说呼伦贝尔的牛羊肉好吧?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呼伦贝尔的牛羊肉为什么好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咱们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草好呗,大家再回想一下,咱们刚出海拉尔的时候,我也给大家介绍了海拉尔地区的气候特点,这个牛羊吃5个月的草就可以熬过7个月的冬天,这也是因为咱们的草好,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除了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之外,还有许多的特点,比如说:易于保存、地势平坦、分布集中连片等等,这些全部都有利于现代机械化的操作,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每年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像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家:日本、加拿大等,每年都会从这里出口许多的草,除此之外呢,许多国内外著名的乳品企业,像我们所熟悉的:雀巢、蒙牛、伊利、光明乳业等,都把呼伦贝尔草原作为他们的奶源基地,说不准您每天早晨喝的牛奶就产自呼伦贝尔草原呢。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草不仅质量好,而且草的种类有许多,草原上共有不同种类的草共有1148种,其中有中草药500多种以上,再加上数以千计的矿泉。

大家都知道,伊利乳品企业有三大黄金奶源基地,这其中之一呢就是咱们呼伦贝大草原,伊利有一句广告语就是描述咱们呼伦贝尔草原上草的质量,那就是:“牧草的营养堪比鸡蛋”,这就足以见得我们的草有多么的好。

很多人对于草原的印象仅仅局限于我们小的时候就会背诵的一首民歌,那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就会知道这首民歌描绘的并不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而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附近大青山脚下的景观,而其前面我也给大家介绍过,在20的时候呼伦贝尔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可是我们眼中的草原之美和牧民眼中的草原之美是不一样的。

我们眼中的草原之美,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就应该是《敕勒歌》中描绘的那样美丽,可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家可能还会觉得草矮、花少、没有树、景观单调、会让您略显失望。而对于世世代代有生活在这里的牧民来说,他们的看法与我们截然相反,因为他们要靠草原生存,要靠草原吃饭,草原上的草好、营养丰富,就可以使牛羊肥壮、人畜兴旺,他们眼中的草原之美就是这个样子,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这个世界上本不缺少美丽,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大家来到呼伦贝尔,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来看呼伦贝尔大草原,很少有人会知道还有着浓郁厚重的历史,那么我接下来需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呼伦贝尔那厚重的历史,呼伦贝尔可以说是丰富的人文历史博物馆,这里多民族繁衍聚集,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狩猎文化的根祖地之一,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是我们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理想家园,是造化神奇编织的一方净土,是感受人类历史的时空隧道。总之,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领略自然和文明的最佳去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不仅在于上天的给予,更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滋养,历史仿佛是支最好的笔,负责任地刻画了这一切。它从大自然进入,然后行走在历史当中,就如同这一片土地,仿佛简单却又深藏不露。

呼伦贝尔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许多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地方,在1961年的时候,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同其他几位历史学家一同来到了咱们内蒙古,来到了呼伦贝尔,此次呼伦贝尔之行对于这些历史学家来说意义非凡,这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些历史学家被呼伦贝尔大草原这博大壮观的自然景象所折服,另一方面就是此行揭穿了一个历史秘密,什么历史秘密呢?这个历史秘密就是为什么出现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的游牧民族都是由东向西而走上历史舞台的?那是因为在内蒙古东部有一个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不仅在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自西汉至明清时期这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匈奴、东胡、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那么呼伦贝尔草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他们来到呼伦贝尔草原上,在这里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所以呼伦贝尔对他们来说就是武库、粮仓、练兵场,他们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由东而西,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或最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的历史性的活动。鲜卑人如此,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是如此。

回首草原往事、游牧民族的历史,翦伯赞老先生做出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评价:“这些游牧民族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个地区,走上历史舞台,有一个跟着一个从这个地区消失,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像鹰一样从历史的天空掠过,绝大多数飞的无影无踪,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历史遗迹和遗物,洒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述说着他们过去的繁荣。有些连历史的遗迹也没有发现,仅仅在文献上保留一些简单的记录。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在过去都曾经在内蒙古地区或者更广大的世界演出过有声有色的历史剧,有些游牧民族,如13世纪的蒙古人,就曾从这里发出过震动世界的号令。”

也正是由于这些,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把呼伦贝尔称之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呼伦贝尔不仅大草原上的草好、历史悠久,而且名人众多,如果说名人,那呼伦贝尔的名人多的真是数不清,可要说最有名的还得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民族的发源地就在呼伦贝尔,蒙古民族的祖先叫做“蒙兀室韦”,据史料记载,在隋朝时,史书上就有“室韦”的记载了,当时分为5个部落,到唐朝的时候,这5个部落变为了20个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就叫做蒙兀室韦,他们就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他们当时就生活在今天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额尔古纳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山林地带。

据《蒙古秘史》记载,公元7世纪,蒙古族的先祖带领各部落离开额尔古纳河一带,向西迁移,渡腾汲思海,这个腾汲思海也就是今天呼伦贝尔境内的呼伦湖,到了鄂嫩河上游的不儿罕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一带驻牧。

现在的历史学界中有许多人都认为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的“成吉思”就取名于腾汲思海的“腾汲思”,翻译过来就是像海一样大的汗。后来成吉思汗在呼伦贝尔境内打过许多大的战役,像比较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像在今天新巴尔虎左旗的贝尔湖畔激战;在今天新巴尔虎右旗的辉腾草原阔亦田之战;在今天陈巴尔虎旗境内的特尼河大战。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还把呼伦贝尔大草原当做他的武库、粮仓、练兵场,每当战事失利时,他就会回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更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一生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女人,都是呼伦贝尔人,他的母亲柯额伦、妻子孛儿帖、后妃也遂、也速干,都来自呼伦贝尔,为成吉思汗的一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所以说成吉思汗是咱们呼伦贝尔最有名的名人。

除了成吉思汗,像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他的家乡就是在咱们呼伦贝尔,白岩松说:北方、寒冷、森林、雪、天高,这样一种共同的感觉让他觉得心灵相近,他喜欢一切辽阔的地方。白岩松说:“让我去喜欢南非、新加坡、泰国、日本,那根本不可能,毫不客气地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苏州园林。”白岩松不喜欢一切琐碎的东西,他宁愿喜欢的粗糙的大气,也不可能去喜欢精雕细琢的小家子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本书,叫做《狼图腾》,在《狼图腾》中,作者说蒙古族人具有某种狼的性格,而白岩松说:“蒙古族人是我知道的最温和的民族。在全中国的所有民族中,我不知道哪个民族比蒙古族人更温和、更伤感、更忧郁。伤感是和自然有关系,因为只有游牧民族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才会感到人多么渺小,蒙古族的长调和马头琴都蕴藏着人在自然面前天然的伤感,那恰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内心。”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提炼,甚至说是抓住重点,不计其余。《狼图腾》的作者只看到蒙古族人众多属性中与狼靠近的一部分,而现实生活中蒙古族人身上羊性的东西多一些。

总会有人问白岩松:“你的故乡和草原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白岩松总是这样回答:“影响并推动我的,不仅只有人,还有家乡那片永远的草原。其实,不只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在这个人们越来越没有故乡和故居的岁月里,呼伦贝尔草原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故乡。而对于我,家乡就是年少时天天想离开,现今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什么感觉呢?那就是离家越远越觉得家乡好,白岩松也是如此,白岩松来北京已经20多年了,他一有时间一有可能就会回到呼伦贝尔,因为在北京工作久了,他会觉得在那个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往往还未激烈争斗,就已感觉筋疲力尽了,疲惫与焦虑或多或少的写在人们的脸上。白岩松说小时候在家乡时,他总是在想,楼再高些、车再多些就好了,总是找寻家乡不如意的地方,而不是去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等到后来作为游子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才发现正是因为楼不够高、车不够多,才使环境足够优美,大家生活也没有那么大压力。一切不语,我迟早要回去,那片草原。

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白岩松,还有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以及在春晚上以一首《吉祥三宝》红遍大江南北的布仁巴雅尔一家,中国著名的老舍先生,当代优秀的女作家席慕容等,都与咱们的呼伦贝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3篇

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所描绘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表达了词曲人对于养育他的土地的那份热爱之情, 更展现出了蒙古民歌中的古朴情调。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仅将作者的对于故乡的赞美表达的淋漓尽致, 还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 并体现了做着希望通过音乐的影响力, 来唤起人们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向往, 并唤起人们对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分析

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旋律优美, 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 主旋律的部分篇幅也较短, 一共只有17个小节。整体的节奏和音符变化都不是很大, 但是每一个音符, 每一段旋律, 都会让你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一) 对A小段的分析

A段部分一共有9个小节, 而在A小段的歌词中作词人通过三组排比式的叙述, 将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他心爱的, 还形象的描绘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貌, 让人联想到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还有河水在静静的流淌。

(二) 对B小段的分析

B段部分是由8个小节构成的, 不仅仅沿袭了主歌部分的基本创作模式, 还让歌曲在整体上显得更加的统一, 在这一部分, 歌词更加直接了, 让通过歌唱家富有感情演唱, 形象的表现出了两位作者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热爱, 更是表达了所有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们对故乡的热爱。

三、《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艺术特点

(一) 采用了4/4拍与2/4拍的交错排字的运用

《呼伦贝尔大草原》为D大调, 而在歌曲的节奏中最为特色的便是采用了4/4和2/4交错拍子。4/4和2/4交错拍子的配合, 使得歌曲的抒情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配上缠绵的歌词, 很明显的反应出了草原的风格, 都会引发听者的无限遐想。

(二) 乐曲具有层次感

在曲子中, 音乐元素并不复杂, 但是作曲家通过非常巧妙的转换, 将乐曲进行加工之后, 形成了一种简约大方, 巧妙精炼的曲子形态。而在歌词是三段体的结构, 这三次的重复, 让歌曲的层次感也就很明显的提升了。三段中的歌词, 是由远及近的, 乐曲层次感不断的提升, 从全景到具体刻画的转变过程, 更加让人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联想空间, 并逐渐从模糊走向了具体。

(三) 歌词的形象性

一首歌曲之所以离不开歌词, 就是因为歌词具有曲子所不能达到的形象具体。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曲中, 歌词一样是非常的形象, 作词人在第一乐段的开头, 就用“我的心爱”来将对故事的爱所表达出来, 之后便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景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 譬如“洁白的蒙古包”“矫健的河水”“巍巍的大草原”等语句, 都是非常直观形象的将呼伦贝尔大草原具体形象展现出来了。而在最后一句“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 我的思念”, 将感情抒发得十分酣畅。

其实从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的角度来说, 他们在歌词上的情感抒发是直接的, 但是配上这样如此悠扬抒情的曲子, 让他们的豪迈之中增添了几分柔情, 加入了几分内敛。

(四) 作者感情抒发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衔接

初看之下, 这首歌曲会让人联想到的便是作者作为一名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上的人, 所想要的表达的不过是对草原的歌颂, 对故乡的赞美。其实, 作者想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这样的, 这两位具有社会意识的作者, 所抒发的还有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和对草原未来生态发展的担忧。

呼伦贝尔大草原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 一直有着富饶的自然资源, 并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质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经济文化发展状态之下, 呼伦贝尔大草原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草原的荒漠化等等问题, 也在困扰着呼伦贝尔大草原。

两位作者作为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人, 对这片富饶的土地, 本身就是具有无限的崇敬之情的。但是看见这片养育过自己的土地, 遭受到了破坏, 他们是伤感的, 所以他们用这首赞美的歌曲, 来呼应人们爱护这片土地。

四、结语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兼具豁达大气与抒情悠扬的歌曲, 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幅员辽阔, 富饶多彩的景象, 并都会不由自主的向往这片孕育着无数生命的草原。

摘要: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 是少数民族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所描绘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象非常形象具体, 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热爱之情。本文通过歌曲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简介与歌曲分析出发, 来系统的提出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呼伦贝尔大草原》,层次感,形象性

参考文献

[1]胡玉芬.草原畅想——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赏析[J].黑龙江史志, 2011 (06) .

呼伦贝尔大草原 第4篇

置身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你一定被这里的地阔天宽所震惊,抑或不知所措。彩缎一样的云霞和墨绿色的大地吻合得天衣无缝,在你的视线中那么逼真而又无遮无拦地呈现着。可当你急切地向那里奔去的时候,它又渐退渐远,令人永远无法企及。这时你举目四顾,啊!原来你的前后左右竟然都是静谧而平滑无凸的地平线。此刻,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除了天与地,唯有你是一种最生动的存在——像一匹无缰的马儿自由徜徉,像一棵树儿那样顶天立地。

如果说,中国北方名山大兴安岭中段海拔1500至1700米的山峰,犹如一个携千山清泉为玉佩,披万树绿叶为霓裳的仙子,那么位于她西麓的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从仙子腰际徐徐展到中蒙边界、中俄边界,北至额尔古纳市根河南岸的巨大裙裾。

在这块奇妙又富庶的土地上,流苏一般飘移着数百条晶亮的银链和数不清的珍珠宝石。那就是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众多大小河流与湖泊。呼伦贝尔的河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下山时来得湍急,一旦进入草原的怀抱,就会变得悠闲从容,慢悠悠地打着弯儿流动。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莫尔格勒河,素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称,由鄂温克旗境内流入海拉尔市区的伊敏河,竟然不是九曲十八弯可以了得的。在飞机上看伊敏河上游,简直就是一片由东向西,由西再向东游移的回环形图案。草原的平坦,使这些河水在此久久停留,滋润了两岸的丰美绿野,也像母亲的乳汁一样一年年养育着呼伦贝尔发达兴旺的畜牧产业。

在呼伦贝尔草原,春季里会看到几千只白天鹅盘旋群舞;夏日里,众多的灰鹤、白鹭、鹳鸟等水鸟云集蹁跹;秋天,纯蓝如洗的天上,一队队大雁展翅南归……

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是呼伦贝尔水系的终端。由陈巴尔虎旗的中俄边境一路向北,收拢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所有河流,进入大兴安岭深山,一路穿过峭壁悬崖,留下万树葱茏,行700多公里由黑龙江入海。

丰沛的水资源带给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机与活力。老舍先生曾经这样描摹这里的景象:“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在呼伦贝尔,600多种植物织造成世上最好的牧场。其中适合牛马羊的好牧草——碱草、紫花苜蓿遍地皆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传说中的景象,在呼伦贝尔果真可见。夏季是这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季节:大地被姹紫嫣红的花朵连成海洋,草在风中摆动舞姿涌起绿浪滚滚,百灵鸟在水边鸣唱,蓝蝴蝶翩然于花蕾之间,大野芳菲,万物和谐。马群在草浪的波澜中像鱼儿一样露出脊背,一尾连着一尾地随着风的节奏一起涌动;羊群如雪如云,在天边走进彩虹的大门……

醉卧草原,是呼伦贝尔给寻梦者的一个意境……枕大地母亲的温软蓬松,闻亘古长风之清冽新鲜,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飞驰,忽而有忧伤的马头琴古曲传来,轻轻地把你带入远古的时空……

(有删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根据文中描写的片段,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美丽的情景吧!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5篇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6篇

看见那里的天空了吗?多么蔚蓝的天空呀!不像城市里灰蒙蒙的天空,也不像大漠里浑黄一天的天空。它那么明朗,是不是草原人民搭着梯子爬山天把云拨走了呢?

看见那里的草原了吗?多么辽阔的草原呀!站在草原上,心情特别愉快,总想使人高歌一曲。你看,这里的草多么绿,多么大,想一个无边的绿毯。绿毯铺满的小丘,有起有落就像绿色的浪花。

看到那里的动物了吗?牛羊那么多,不计其数。走,爬上山坡看一下。牛羊个个膘肥体壮,精神饱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了小丘,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风光无限好,草原人民更热情。接下来,我去热情的草原人民家里去做客吧!

来到牧民家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端来了香喷喷的奶豆腐,热乎乎的奶茶。大家个个大饱口福后,又和主人握着手聊天。你一言我一语,总的意思就是欢迎远方的客人,美丽的草原随时欢迎你。客人们也欢迎草原人民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来做客,吃肉夹馍、擀面皮和羊肉泡馍。饭后,客人们当然要骑一骑蒙古马,观看小伙子们表演摔跤、套马,还要看姑娘们跳舞。主客们都兴高采烈,开开心心。

临走时,我们都握着主人们的手,紧紧不放,谁都舍不得迈步。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无边草原话斜阳”啊!

作者: 五五班 于樵乐

呼伦贝尔大草原600字作文 第7篇

每当我听到这首诗,就会想起去年八月我们一家人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情景。

那年,我妈妈不知怎么来了去草原的激情,非要我们去。一下飞机,走出机场――那叫一个冷啊!一阵寒风吹来,我差点一下倒在地上!出了满洲里,突然看见一片片白云飘过来,再开近一看,原来是成群的羊!小羊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玩。

这时节,因为草大部分黄了,牧民们用机器把草割下来,卷成一个个圆柱形的草垛。开着开着,我们看见一群没人管的骏马出现在我们车子的侧边。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若无其事的走到我们车前面,淡定的横穿马路。没办法,只能等着。后来,我们看见羊群就在马路边,于是我们停车近看。刚开门,蚊子就成群结队的冲进来,虽然我们带了花露水,可它们都不怕!

我们沿着中俄边境线一路向北,天好像越来越低,云越来越近。渐渐地进入了大兴安岭森林。绿树参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时看见有车停在路边, 那是当地人在采蘑菇!哪儿的榛蘑是很有名的山珍呢!

我还看见了传说中的白桦林。 树干上的疤痕真的很像人的眼睛。有快乐的新娘新郎在林中拍婚纱照,很幸福的样子。而我一个人走在林中,感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却有些害怕呢。

在成吉思汗的故乡室韦,我终于骑上向往已久的马。我的教练是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汉族男孩。他教会了我如何上下马,怎样拉缰绳。可惜时间太短,我只能遛马, 还跑不起来。

顺着额尔古纳河往南, 我们又回到了草原腹地。时不时看到带着风力发电机的蒙古包,悠闲吃草的牛羊,甚至还能够看到河对岸的俄罗斯村庄。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精选7篇)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700字 第1篇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