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园圃;岭南特色;海洋文化;广州南沙区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代刘希夷的这首《代悲白头翁》脍炙人口,描写了四季回转,、生命不息的自然现象,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句勾画出了广州园林花卉博览会的缩影。一年一度的迎春艺术园圃展览,通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竞赛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春节赏玩的好去处,展出的艺术园圃都是在有限的场地中进行园林布局,要求匠心独用,别出心裁,、主题鲜明,、特点突出[1]。年年办花展,年年要创新,艺术园圃的创作要求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做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1. 项目概况

第十八届广州园林花卉博览会在云台花园举办,主题是“绿色家园,幸福广州”,艺术园圃主要设置在二期园区,要求用岭南园林展现手法,集中体现岭南园林的传统技法和创新工艺。“莲溪”艺术园圃是南沙区第一次参加这个博览会的首次参展的展区,积极响应大会主题,精选南沙特有的民居建筑“镬耳屋”、水系景观、渔船、渔女、蚝壳花窗和湿地植物等要素,营造出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园圃景观,展示了南沙湿地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主题鲜明突出,内涵丰富,突出展现了岭南地区滨海区域文化特色。

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自然生态保持完好,近年来,位于十九涌的湿地公园游览区已从 3000 多亩扩建至近万 亩,是水鸟的栖息地,现已成为旅游胜地。莲溪村位于南沙区黄阁镇中心偏西北,宋代立村。《小榄麦氏族谱》载:“甫抵其境,见两山高峙,石门迵开,溪深谷窎,土沃泉甘,谓此诚避所也。遂相彼厚隰,筑室而居”。建村时荷花盛放,故名莲塘。后易名莲溪,寓意“莲香益远,溪水长流”。村内有700多年历史的活文物“月中丹桂树”,有与广州陈家祠、沙湾留耕堂并称广州三大名祠的麦氏大宗祠。民间习惯将莲溪与大塘、大井、东里统称为四大村。“莲溪”艺术园圃的取名来源于此,彰显着南沙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莲溪”艺术园圃在云台花园自然生态野趣的二期园区的转弯角,一面是山坡,一面是谷地,背靠管理用房,面临大水面。最大的特色是对用地的充分理解和合理应用,制作出了一个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艺术园圃。由于建设用地狭小,有限且场地内又有军事用的电缆桩和检查井不能覆盖和移动,同时还要满足管理房中工作人员的日常出入。在这样的用地条件中来下创造出一处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的景观的确破费颇费周折。在施工之前,参与项目的几方人员做进行了多次的现场勘查和商讨,针对小园圃这种微型展览景观的特点,决定遵循《园冶》中讲的园林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策略,以精巧取胜,因地制宜,通过借景、透景、添景、遮景、缩景等手法来实现空间景观的渗透,增加景观层次,扩大景观面,以小见大,以有限来创造无限的,创作创造一个与园区相互融合,古朴自然、幽雅别致的艺术园圃。

2. 造景手法

“莲溪”艺术园圃用山石清泉,云墙瓦屋,渔舟唱晚,鱼戏莲间,点出了“莲溪”的意境,浓缩了岭南滨海地区疍家文化和湿地生物景观特色。主体建筑选取了南沙区较有代表性的黄阁镇莲溪村中民居------镬耳屋,镬耳状建筑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转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景墙选取了岭南古典园林中的云墙月洞门,墙上精致的花窗提炼了莲溪村的蚝壳墙特色,配以质朴的砂岩画,虽是盲窗,但非常雅致。

2.1借景 背山面水巧安排,借来山水为己用

由于场地狭小,特意将小园圃呈现出为开放的布局状态,借用山坡为背景,山坡脚修建英石叠山,形成水流源头,清泉丁冬而下汇成水系(图1),好似从山间引来一般。正应了那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主观景面朝向用地前方的大水面,站在观景平台远眺,湖景尽收眼底,视野开阔,大大扩充了小园圃的观景范围。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合理的布局使得建成后的小园圃显得非常开阔,非常深远。

2.2透景 管理用房做后院,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园圃的后面是公园的管理用房,内有一个庭院,周围是铁围栏,小园圃用地是管理人员的出入口。如何在保留出入口功能的同时又要适当的地隔离这个现代感的管理区,同时还要增加景观厚度,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的关键。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制作时将在铁围栏前加建了一道月洞门青砖云墙(图2),缝隙中种植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几个汀步石引入院中,竹影掩映中若隐若现,将该庭院巧妙地纳入了小园圃的视觉景观范围内,拉伸了景深,让人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3添景 隔帘遥望山林处,古木栈道为谁修

小园圃的侧面是山谷,上有木栈道,小园圃与木栈道相邻但隔离(图3)。云墙的一端连接主体建筑“镬耳屋”,另一端延伸至山谷边,云墙前是小园圃的竖条帘状木质说明牌。丛植的芭蕉(Musa basjoo)、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散尾葵、桃花(Prunus persica)等植物错落布局,虚化边界,使得小园圃与木栈道景观融为一体。透过说明牌的缝隙,木栈道蜿蜒伸展进入山林,将小园圃景区向更深远处拉伸,又增添了一处美景。

2.4遮景 云墙一片嵌花窗,半边青瓦显意头

小园圃背后是公园管理用房和铁栏杆,场地本身还是管理人员出入的通道,场地内还分布着军用电缆管线,、检查井、电缆桩,这些不利景观的元素都是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覆盖的,如何将这些元素进行转换,保证他们的功能使用又能够造景非常关键。几经考虑,将主体建筑“镬耳屋” (图4)建在检查井密集的地块上,用房屋遮盖,房屋设计成半边建筑,没有后墙,便于今后这些功能设施的检修。房屋内也成为了配电箱、循环泵等设备安置间,达到既起到了良好的遮挡效果又非常实用,而且成为小园圃的景观焦点。对于背后管理用方房和铁栏杆,则设置云墙,种植芭蕉、散尾葵、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等植物进行遮挡,出入口处设置月洞门,铺设汀步,两侧用凤尾竹,旅人蕉等掩映,达到遮挡的效果,也不影响出入功能,同时还形成景深,增加了景观的延续。位于小园圃正前方军用电缆桩无法进行掩盖,将他进行了外包装,用麻绳缠绕改装成拴船的缆桩,与渔家的小木船成为一体,显得非常得体。通过对这些不利元素的遮挡,变不利为有利,也最大化的地利用了有限的用地空间,让整个小园圃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宛若天然。

2.5缩景 锦鲤荷花相嬉戏,渔女水鸟尽点题

小园圃利用仅有的几方土地,借山势做成水系,雕塑疍家女撒网捕鱼,木质小渔舟满载而归(图5),与水中的睡莲(Nymphaea alba)、锦鲤相呼应,非常相称。雕塑水鸟选取了湿地公园特有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南沙湿地为其迁徙路线的所经之地。五只黑脸琵鸳形态各异,或飞翔状,或觅食状,点缀在水草中,栩栩如生。浓缩造景要素,却标志鲜明的地彰显了地方特色,楹联的题词“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概况概括出了南沙的美景。

3. 植物配置

小园圃主要种植了能够体现莲溪村特色的桂花树和荷花,,以及具有滨海湿地特色的湿地树种“果园里的魔术师”------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 Denill)。配合不同的造景手法,山坡上种植了许多波斯顿蕨(Nephrolepis exaltata),棕竹等,将小园圃融入山体环境中;主观赏面种植了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西鹃(rhododendron)、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凤梨(Guzmania)、大花蕙兰(Cymbidium)等低矮花灌木(图6),花团锦簇,色彩鲜艳,增强视觉观赏效果,同时不遮挡视线,达到了良好的借景效果。在月洞门边种植了散尾葵、凤尾竹、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等,飘逸的叶片半遮半掩,使景深若隐若现,达到了透景的效果;云墙与木栈道相连处终止了芭蕉、旅人蕉、桃花等与山林树木融合,将木栈道和山林景观添入小园圃里;在管理用房的铁围栏边种植了棕竹、散尾葵、芭蕉等,遮挡了管理用房和围栏等不好的景观。水池里点缀睡莲、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水金钱(Hydrocotyle vulgaris)、水生鸢尾(Iris tectorum)等水生植物(图7),浓缩了滨海湿地景观特色。“莲溪”艺术园圃整体植物整体配置以清幽为主调(图8),以繁花为点缀,与古朴的“镬耳屋”、清雅的云墙、宁静的水系,在风格上互为协调,相得益彰。

4. 结语

“莲溪”艺术园圃没有浓重的华丽色调,建成后与周围山林、湖面、木栈道、景观桥、落羽彬等原生态植物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充满生态野趣、宁静幽深,与他所居的所处位置一样,偏居一隅,静静观望。走过云台花园里琳琅满目的小园圃,再看到这个宁静的犹如那个恬静的疍家女雕像一样的宁静景区,有种画因人动,人入画中的感觉。漫步其中,你一定会被这种幽静、质朴、淡泊的滨海文化深深吸引,驻足停留,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谭广文. 广州小园圃的营造特点浅析[J]. 广东园林,2006-0(3):13-15.

作者简介:

张晓华(1977),女,园林工程师

E-mail:yfanliao@163.com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花卉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对城市的景观营造、生态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中,花卉的栽培与养护对于园林绿化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花卉的栽培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与养护。

【关键词】花卉; 园林绿化现状应用栽培;养护

花卉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对城市的景观营造、生态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花卉的栽培与养护都较为简单,在短时间内即可生长,在城市园林中形成五彩缤纷的植物景观,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建设奠定基础。由于当前城市园林的范围增加,景观营造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花卉的栽培与养护也有着一些区别,需要城市园林工作者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养护。在下文中,我们将根据花卉的特点,探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花卉的栽培与养护现状,并探索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 简述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中花卉应用情况

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君子兰、水仙、菊花、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花卉根据生长情况与外形的不同,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取得一定效益之后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花卉质量待加强,同时品种单一

当前的很多城市中的花卉品种多为一串红、冬青、迎春花、樱花等,品种较为单一,未能突出城市花卉特色,景观效果较为单调、乏味。再加上花卉品种逐年退化、质量下降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各地园林部门对于花卉品种选择及培育方面应进行积极探讨,以找出提升花卉质量,丰富园林景观的方法。

1.2发展迅速的宿根花卉

随着地栽花卉的增加,盆栽逐年减少,使得宿根花卉得到了蓬勃发展。宿根花卉的优点便是繁殖、管理简便,一年种植可多年开花,是城镇绿化、美化极适合的植物材料,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同时,由于其长势良好,色彩丰富,营造出层次鲜明的园林景观,使得其开发、繁殖成为我国园林建设中的新任务。

1.3 城市景观增加,增大了花卉使用量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增多,花卉作为城市绿化的点睛之笔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由此使得花卉使用量大增,与此相对应的劳动力与劳动强度也有所增强,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中开始发展可以栽种多年的花卉品种,以使园林工作更加省时、省力、省工。

2 浅析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1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

2.1.1花坛是在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运用形式,以突出色彩或华丽的额纹样来表示装饰效果。花坛一般布置在广场、公园道路、公路的中央或者两侧,以其优美的观赏性与美化性为城市园林带来丰富多彩的景观。对于花坛中植株种类的选择,通常采用植株低矮、较为整齐、花期集中、株型紧密、观赏价值高的花卉品种,并且使其在高度、大小、色彩上都符合其处的地理环境与景观,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视觉上,花卉通常摆放成具有一定形状的花坛,例如模纹花坛、带状花坛、活动花坛等,在盛开时候有绚烂的色彩和优美的景观。

2.1.2花境广泛应用与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中,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花卉艺术形式。虽然花境的艺术效果是由人来设计、制造的,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将人工与自然结合成为一体,形成一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独特自然艺术景观。花境在我国城市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不仅应用于花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在一些住宅小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满足绿化基本要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艺术效果,丰富的花卉种类给城市园林绿化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花境主要表现的是自然风景中花卉的生长的规律,不但要表现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

2.1.3 花丛和花群是将自然、野生的景观应用到城市园林中,为城市园林带来活泼、生动的景观,从而增加园林景观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花丛和花群的布置方法较为灵活,高矮不限,不过最好选用茎秆挺直,不易倒伏的植株为佳。花丛与花群一般作为花坛与草坪的连接,起到过度与纽带作用,也可以布置在院落中的轉折点,使园林中的造景更加自然、生动。

2.2简述如何在园林绿化中花卉的养护

2.2.1选择优质种子

花卉的选种主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降水量来进行品种的选择。在选择品种之后,要对种子的品质进行挑选,去除一些变质、有瑕疵等无法成功种植的种子,并且将一些非油松种子进行摒弃,将合格的花卉种子进行晾晒之后,加入农药搅拌。在准备好花卉种子和种植机械之后,要选择温度和湿度适当的季节进行播种,按照花卉的品种选择播种的密度和深度,并且投放适度的肥料,以满足花卉成长的需求。

2.2.2依据花卉的生长特点合理浇水

园林绿化中的花卉浇水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花龄、土壤情况来进行确定,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浇水量,同时,每次浇水的时候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一般情况下,花卉在稳定生长之后至少要连续浇水三年,如果土壤质量较差或者花卉生长情况不良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水量与频率的更改。

2.2.3 定期施肥

为了能够使园林绿化景观与城市中的花卉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要定期对花卉、草坪等景观进行施肥。施肥的量与浓度选择应依照植物的种类、年龄、土壤条件来进行。施肥一般情况下氛围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一般在花卉、植物休眠期间进行,采用复合肥对植物进行施肥。追肥一般在植物的生长期间内、采用化肥或复合肥进行施肥。化肥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挥洒均匀,用量不宜过多,并且在施肥过后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浓度太高烧坏植物根部。

2.2.4定期修剪

对花卉、植物的修剪首先应参考景观的设计效果进行,并对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了解,使花卉的生长态势均衡,生长姿态优美,符合园林景观的营造效果。

2.2.5定期地利学地对病虫害防治

当花卉投入种植之后,要对种植期间的病虫害、杂草、自然灾害等进行预测和排除,避免花卉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在花卉生长一段时间后,应喷洒具有除杂草目的的农药,并以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喷淋处理土壤。当花卉出现病虫害迹象的时候,应及时采用人工或药物防治的方法,从根源上将病虫害铲除,防治产生更大的病虫害隐患。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改善居住生活提出了更多的建议,而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也能够治理环境污染,对于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作用。花卉作为提升园林绿化趣味性与生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栽培与养护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当前园林花卉的养护与栽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探索,并提出更多、更好的应用方法,以促进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兵. 浅析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4:242.

[2]李兴茂. 试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和养护[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7:110+115.

[3]夏锋. 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园艺,2012,22:73.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易制度;股指期货;卖空限制;市场波动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它一方面能够起到价格发现和价格引导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项重要的卖空机制,能够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2015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自1990年建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市场危机中,股指期货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实行T+1交易制度,当日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无法卖出,虽然融资融券制度为融券标的股票提供了一个卖空的途径,但是融券费率和融券标的范围的限制使得很多投资者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从而造成股指期货的下跌,期指的下跌又进一步引导现货市场的下跌,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在这一传导链条中,现货市场的T+1制度和期指市场的T+0制度的不对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下,这种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使得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市场出现了暴涨暴跌现象。那么,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波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目前现货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的呼声越来要高的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是十分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能够通过明确期指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交易制度的不对称对市场波动传导的影响,避免再次发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互影响,进而导致同时急剧下跌的惨剧;另一方面能够为更加深入理解T+1制度与T+0制度之间的区别提供理论和实证资料,为监管者决策提供支持。

股票现货市场的T+1交易制度相比于T+0交易制度来说,是一种卖空限制。以往对于卖空限制或卖空成本对股票波动率影响的研究显示,不同市场中卖空成本的变化对股票波动率影响的方向并不一致。但大部分研究均认为卖空成本的降低能够使得悲观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能很快在市场中得到反映,从而避免暴涨暴跌,降低市场波动(Shleifer & Vishny,1997;Hong & Stein,2003;陈国进和张贻军,2009)。但是Kang et al.(2012)等的研究显示,由于噪声投资者的存在,套利行为并不总是能够降低股票波动率。如果市场中噪声投资者的力量很强大,套利投资者即使发现套利机会,也会因为资金限制或者短期爆仓风险而提早清仓,不仅无法起到平滑股价波动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股票的波动(Kang et al.,2012)。因此,如果我国噪声投资者的比重较大,那么T+0制度的实施并不能降低股票波动。而且,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引导功能,在噪声交易者无法判断个股价格水平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波动会引导噪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噪声投资者的频繁交易也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仅仅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并不能确定期指市场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然而,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却十分缺乏。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相关研究大多比较股指期货实施前后或运行期间市场波动率的变化,而较少去深究其作用机制,本文从交易制度的角度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即利用融券制度标的股票扩容这一自然事件研究现货市场的T+1制度和期指市场的T+0制度的不对称性对现货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丰富了融资融券制度领域的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监管部门完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和现货市场交易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关于股指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时所选取的国家或地区、样本区间、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等存在不同,最后得到的结论往往也大相径庭。Stein(1987)认为,期货市场中不知情投机者的噪音交易会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增加。Harris(1989)对标普500指数股和非指数股的对比研究发现指数股的波动显著增加,支持了股指期货市场增加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假说。Antonios & Holmes(1995)分析了FTSE100指数期货上市前后信息和波动的关系,证实了股指期货交易增加了波动,而波动增加是由于市场信息的增加。Chang et al(1999)、Zhong et al(2004)、Bae et al(2004)、Wang et al(2009)的研究也证实在日本、墨西哥、韩国、香港等地的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的上市会增加指数股的波动。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指期货会起到稳定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Danthine(1978)认为,期货交易会降低知情交易者纠正错误定价的成本,从而减少市场波动。Bessembinder & Seguin(1992)认为,标普500期货的活跃交易能够稳定现货市场。Mchenzie et al(2001)发现,单只股票期货的上市能够降低标的股票的风险和波动。Drimbetas et al(2007)的研究也证实在希腊股票市场,股指期货能够显著降低现货市场的条件波动。

在对我国股指期货的相关研究方面,陈国进和张贻军(2009)认为,卖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从而建议引进卖空机制;杨阳和万迪昉(2010)通过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不同阶段的市场波动发现,股指期货上市会使得股票市场波动显著增大,融资融券能够显著降低指数股的波动,且随着市场逐渐完善,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有显著降低;邢天才和张阁(2010)的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较大影响,但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性;许红伟和吴冲锋(2012)的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变差,并且标的指数成分股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比非成分股大;宋华(2013)的研究发现,现货价格指数的波动主要受其自身的影响,指数期货对其影响不显著,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宗计川和李先玉(2013)的研究发现,通过剔除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投资者情绪及周内效应的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减小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改善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不难发现,目前对于我国股指期货运行状况及其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分析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市场波动及市场质量的变化,或者分析运行中两者的相互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关注股指期货影响现货市场的交易制度因素。杨阳和万迪昉(2010)在分阶段检验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时,考虑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但是融资融券制度在缺乏转融通制度支持的情况下,作用效果有限;同时样本期较短,对于结论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相关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对融资融券制度的研究方面,徐晓光等(2013)研究认为,推出融资融券后股市波动在统计上显著减小;相比于上证综指,融资融券标的股比重较高的上证50指数更好地体现了融资融券减小股市波动的作用。王性玉等(2013)的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额与市场流动性、波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阶段买空交易比卖空交易对市场的贡献大,做空机制的推出没有造成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并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汪天都等(2014)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并未影响市场稳定,不存在助涨助跌效应,波动率的高低也不会影响融资融券的开放时机,不存在监管者相机抉择的成分。方立兵(2014)发现融资融券实施后,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显著提高。但上述文献均未涉及与股指期货相联系的交易制度不对称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制度的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检验非极端市场条件下,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对股票波动的影响。具体而言,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使得个股可以卖空,近似实行T+0交易制度,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有所减弱,本文旨在研究这种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对股票波动的影响。为此,提出如下两个对立假设:

H1a: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降低股票波动;

H1b: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增加股票波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比较融券标的扩容前后两个阶段内,股指期货标的股票波动的情况。根据模型特征,本文选择的时间窗是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前120个交易日和扩容后120个交易日。

在选择融券标的扩容事件方面,截至2015年12月,沪深300指数总共曾经纳入过655只股票,融资融券总共曾经将963只股票纳入融券标的,并且在2011年12月5日、2013年1月31日、2013年9月16日、2014年9月22日进行过较大幅度的扩容和标的调整。除这几次大幅度扩容外,其他时间也曾进行过个别标的股票的调整。考虑到转融通2012年8月30日正式启动,在转融通制度实施后,融资融券业务才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和证券来源,才能真正满足投资者的卖空需求,因此结合股指成分股的调整情况,本文选择转融通实施后的2013年1月31日的扩容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了在120个交易日区间内交易不足90个交易日的股票,剔除了在120个交易日区间内调入或调出过沪深300指数的股票。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二)模型设计

本文主要比较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前后两个阶段内,股指期货标的股票波动的情况。因此,本文借鉴杨阳和万迪昉(2010)所使用的方法:一是使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来检验股票市场波动的差异和变化(Harris,1989;Bae et al,2004),即通过比较同一阶段不同公司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差异和比较相同公司不同阶段股票价格波动的差异;二是使用双差分方法模型,通过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市场环境改善后,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得到相关结论。

第一步,对每一阶段横截面进行回归,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STDi=α0+α1HS300i+α2SYSRISKi+α3SIZEi+α4INVPi+εi(1)

其中,STD是股票收益的标准差,反映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此处使用STD分别计算融券标的扩容前后各1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益标准差;HS300是虚拟变量,用于衡量股票是否为股指期货标的股,是为“1”,不是为“0”;SYSRISK表示该股票的系统风险,为股票Beta的绝对值与市场收益率标准差之积,此处使用的市场收益为A股市场流通市值加权收益率,来源于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SIZE为上市公司规模控制变量,为股票流通市值的对数,使用的是该阶段流通市值的均值,衡量公司层面的非系统性风险;INVP为股票价格水平的倒数,反映了股票波动中与买卖价差相关的部分,计算方法为价格平方的倒数的均值的平方根。

第二步,对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股和非标的指数股进行分组纵向回归,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STDi=α0+α1SHORTi+α2SYSRISKi+α3SIZEi+α4INVPi+εi(2)

其中,SHORT为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属于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后,则为“1”,否则为“0”。

接下来,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此次融券标的扩容中的股指期货标的股票作为实验组,将非标的股票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事件发生前后的相关数据控制两组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从而判断在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市场制度结构的完善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

本文构建的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STDi=α0+α1HS300i+α2SHORTi+α3HS300iSHORTi+α4SYSRISKi+α5SIZEi+α6INVPi+εi(3)

其中,α3是双重差分估计量,反映指数组和非指数组的波动差异在时间前后的差分。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使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虽然样本股票均为融资融券标的股,但不同股票之间波动性存在很大差异,均值为00279,标准差为00074,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1082和00120,差异较大。

(二)均值差异检验

本文对同一阶段的对照组和控制组以及同一组内不同阶段的股票波动进行了均值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在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35,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92,T检验显著,说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的波动率要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在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73,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82,表明标的股票实施融券制度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率仍然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但是T检验并不显著。

就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前,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35,可以融券卖出之后,股票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73,而且T检验显著,表明融券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收益波动率。就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前,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92,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后,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82,表明融券制度的实施降低了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收益波动水平,但是T检验并不显著。

综合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不难发现,融券制度的实施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和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对标的股票的波动率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融券制度实施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的波动率显著上升,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股票的波动率有所下降,这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增加股票波动,假设H1b成立。

(三)回归分析结果

表3是对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由表3可知:(1)在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前,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02,符号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扩容前是否为沪深300成分股并不显著影响股票的波动水平;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性要显著高于大公司;买卖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2)在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后,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14,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说明沪深300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略低于非成分股;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为正,但T检验不显著;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价格分歧越大,波动越剧烈。

最后,将全部样本进行截面回归,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09,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说明整体而言,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略低于非成分股;系统性风险变量SYSY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整体而言,大公司的波动水平要低于小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分歧越大,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越剧烈。

表4是对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1)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后,波动水平显著增加,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29,符号为正,T检验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来说,公司规模越大,波动反而越剧烈,这可能是因为大公司更容易成为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标的,之前的研究也证实沪深300会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大公司的波动(杨阳和万迪昉,2010;许红伟和吴冲锋,2012);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分歧越小,收益率波动越小。(2)就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可以融券卖出后,这类股票的波动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显著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7,符号为负,但T检验并不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水平要显著高于大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分歧越小,股票收益率波动越小。

在不区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成分股的情况下,可以融券卖出并没有显著增加股票的波动性水平,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4,符号为正,但T检验并不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Y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水平越高;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大公司的波动水平要低于小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分歧越大,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越剧烈。

表5是对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分别是不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和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HS300表示是否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SHORT表示是否可以融券卖出。

不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58,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10,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在可以融券卖出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成分股的波动水平均显著降低;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为00049,符号为正,说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波动率有所上升,但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的T检验并不显著。

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32,符号为负且显著,这表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性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8,符号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就整体而言,融券卖出并不影响股票的波动性;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为00048,符号为正且显著,这表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可以融券卖出后,波动水平显著提升;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水平要高于大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价格分歧越大,波动越剧烈。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使用横向或纵向比较,还是双差分模型,融券制度实施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表现出了不同方向的变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显著上升,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有所下降。这表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增加了股票的波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投资者结构中,噪声投资者的比重太大和市场中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所致。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来说,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引导功能,在噪音交易者无法判断个股价格水平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波动会引导噪声投资者进行过于频繁的买入和融券卖出操作,这种行为会加剧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而套利投资者即使能够通过融券卖出及时传递悲观信息,也会因为噪音投资者群体过于庞大,而无法有效套利,甚至因为资金限制会提早退出,从而进一步放大股票波动。对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而言,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反而没有那么显著,因此融券制度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接下来对样本区间划分进行调整,使用剔除事件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和使用事件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数据为样本,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为了节省篇幅,此处只报告针对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剔除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41,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12,符号为负,但不显著,说明融券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波动;交互变量HS300*SHORT系数为00062,符号为正且显著,与之前的结论一致,说明相比于样本中的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中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显著上升;控制变量系数符号基本与之前的实证结果一致。

将窗口调整为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回归结果同样与之前的实证结果一致。

稳健性检验的结论表明,即使在使用剔除了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的样本或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样本对模型检验,检验结果仍然与之前的回归结果一致。这表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股票收益波动水平显著上升。换言之,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股票的波动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融券标的扩容这一自然实验,检验了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扩容的融券标的股票样本中,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波动水平有了显著的上升,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增加股票波动。本文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股指期货能够起到价格发现和价格引导的功能,在当前投资者“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显著的情况下(许年行等,2013),如果股票现货市场允许当日卖空,投资者会根据股指期货进行频繁的买入卖空交易,从而会增加现货股票的波动;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中噪声交易者比例较高,即使套利交易者利用融券制度进行反向交易,也无法平抑市场波动,反而有可能会因为资金限制而增加市场波动(Kang et al.,2012)。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虽然在此次股灾中,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市场暴跌的程度,导致了获利的不公平性,但是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投资者整体水平不高、非理性交易活跃的情况下,贸然取消现货市场T+1制度是有待商榷的。监管部门应在培养长期价值投资者,引导长期投资资金入市,降低噪声交易者比例之后,再考虑取消现货市场的T+1交易制度。

参考文献:

[1]Antoniou A. and P. Holmoes. Futures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spot price volatility: evidence for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futures contract using GARCH[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5,19(1):117-129.

[2]Bessembinder H. and P. J. Seguin.Futures-trading activity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J]. Journal of Finance,1992,47(5):2015-2034.

[3]Danthine J. P.Information, futures prices and stabilizing specu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8,17(1):79-98.

[4]Drimbetas E., N. Sariannidis andN. Porfiris.The impact of derivatives trading on volatility of the underlying asset: evidence from the Greek stock market[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17(2):139-148.

[5]Harris L.S&P 500 cash stock price volitalities[J]. Journal of Finance,1989,44(5):1155-1175.

[6]Stein, J. C.Informational externalities and welfare-reducing spec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7,95(6):1123-1145.

[7]Kang, Kondor, Sadka,Do hedge fund reduce idiosyncratic risk?[R].Working paper, 2012.

[8]Shleifer, Vishny. The limits of arbitrag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35-55.

[9]McKenzie, M. D., T. J. Brailsford, and R. W. Faff.New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utures trading on stock price volatility[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1,21(3):237-255.

[10]Wang S. S., L. Wei and T. W. Cheng. The impact of H-share derivatives on the underlying equity market[J]. Review of Quantitat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9,32:235-267

[11]陈国进,张贻军.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我国股市的暴跌现象研究[J].金融研究,2009(4).

[12]方立兵,刘烨.融资融券大扩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提升了吗?[J].证券市场导报,2014(10).

[13]华仁海,刘庆富.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能力探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14]宋华.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波动的关联性研究来自沪深300指数的经验证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5]汪天都,孙谦.融资融券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基于我国A股的实证检验[J].财政金融,2014(3).

[16]王性玉,王帆.做空机制对我国股市波动性、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11).

[17]邢天才,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

[18]许红伟,吴冲锋.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吗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4).

[19]许年行,于上尧,伊志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J].管理世界,2013(7).

[20]徐晓光,陈焕槟,张荣波.融资融券能否减小我国股市波动?[J].深圳大学学报,2013(5).

[21]杨阳,万迪昉.股指期货真的能稳定市场吗?[J].金融研究,2010(12).

[22]宗计川,李先玉.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分析基于宏观变量剔除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

Key words:trading rules; stock futures; short-selling restriction; market volatility

(责任编辑:张曦)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玉器历史悠久,与石器、漆器等共同作为中国历史中器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可查寻的历史文献与近年来的考古探查中可知,在新石器时期,我国人民就逐漸掌握了开采天然石器的技艺,并将其再次加工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劳动工具使用。随着人们对工具的使用越发熟练,开采的技术不断提高,对玉石材料的分类也逐步明晰,对玉石造型的雕刻技术也越加精湛。随着历史朝代的不断变迁,玉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规范的流程,并成为了我国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

玉器虽然作为一种器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可以供后世提供精神的寄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器通常与人性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如仁爱、义气、守礼、恭谦等。所以在古代发展中,玉器通常被用于礼教仪式中,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周礼》中“以玉为六器礼天地四方”,古人以天为圆,以地为方,将玉视为可以通天的媒介,认为在天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位神。古人在祭祀天地时,用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白琥礼西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玄璜礼北方。玉器也作为礼和美的象征,逐步被各种文人雅士作为配饰,以将自己的德行与玉的精神内涵相互交融,将玉器赋予了一种如梅兰竹菊一样的高洁品质,也为玉器添加了一层浓厚的文化底蕴。

杨伯达先生在《古玉史论》中说:我国古代玉器雕琢于物距今六十万年前。近年来大量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人们已经掌握了为数甚多的早期玉器,可以说“玉文化”已成为史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玉器文化逐渐从实用性过渡为审美与艺术的结合,其精美剔透的外观也被赋予了更多神秘的色彩,也实现了从物到象的过度,满足了人们对其寄托的文化内涵。

二、汉代历史文化

汉代是我国历史洪流中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一般把汉代历史分为西汉、东汉,新莽归入东汉。

政治上,统治阶级为统一思想,巩固政治地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将孔子的儒家学说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方针。在民间,乃至统治集团的日常生活中,宜扬得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的道家学说却颇具影响力。玉器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恰恰适应了道教的需要,成为道教传播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形成了汉代玉器形色饱满、造型雕刻炉火纯青的状态。玉器在汉代时期,与道教的发展关系密切。将玉器作用于宗教的文化之中,使其成了沟通神灵与凡人之间的重要纽带,成为神界预示世间太平祥和的标识物。

汉代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谶纬神学的兴起和厚葬之风的盛行使得玉器发展到汉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商周时期以祭祀礼器为主要功能,实用、装饰等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龙纹、凤纹、兽纹、祥云纹等灵巧多变的纹饰,娴熟的雕刻技法相结合,汉代玉器形成了新的艺术特点。

三、汉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玉器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变迁与朝代的兴衰。玉器工艺与石器的工艺相辅相成,但在石器逐渐走向衰落后,玉器仍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得以永存,作为人类社会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潜在的文化内涵是其长久流传的重要依托。

由于汉代史无前例的开放与融合,人们对思想的追求与神灵的崇拜在交融中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汉代重视与邻国的外交,各个地区间远距离的交通、交流成为可能。各地玉器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寓意。

人们认为玉石具有强大的能量可以消灾劫难,排除困难。而玉器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其形状温润圆滑,仿照古人“天圆”之说而作。从而其主要用途又用作礼祭天,以满足中国传统文化中从自然崇拜、信天敬天的思想,最后演变至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四、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玉器文化,喜爱玉之纹理,追求玉之精神的理念。将其作为礼仪、美好、富贵的象征,自古就受到华夏民族人民的追捧与热爱。从史前时期,我们国家的先民开采玉器,并将其用于劳动、生产与装饰中。到如今的文人墨客把玩收藏,以玉喻人的喜好。玉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历史的更迭磨砺中变得更加光鲜亮丽,在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碰撞交流下,传统玉器文化更加历久弥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如何将玉器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设计思想与现代设计观念与信息传播媒介结合,使玉器文化在新媒体中以更丰富、新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认为能够更好地弘扬玉器文化的一种现代化的思路。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更好地完成《园林花卉学》的课堂教学,文章将近年来花卉学课程组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教学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相关进展,根据专业选择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授课内容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花卉学》;课堂教学;教材;学生;手段

【基金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SPOC课程建设项目。

《园林花卉学》是研究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通过《园林花卉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花卉的分类、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花卉栽培繁育的基本技术,提高花卉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农业大学的专业教师,如何上好《园林花卉学》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把握住每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乃至教学艺术的体现。从教师或者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讲,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否则就认为没有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从课堂上获取最为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除了认真地备课,储备大量的知识,还要讲究方法地、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能是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应有更深层、更具体的认识。到底怎样才能上好《园林花卉学》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和相关进展

首先,教师要把讲授的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弄懂。其次,弄清楚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住重点和难点,作为上课的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可以自己按部就班地讲解。再次,上课之前,将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回忆一遍,理清讲解的思路,重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数字。没有记清的内容,需要在备课笔记上做鲜明的记号。

《园林花卉学》教材从撰写、印刷到出版,经历了很长时间,其记述的某些内容或栽培技术已经陈旧。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并掌握当前的生产和科研进展,及时补充、更新课件和讲稿。如花卉学各论的不同种类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栽培的品种及具体应用情况等,与当地的花卉产业联系密切,这样就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讲,而要联系实际,掌握当前主要花卉种类的具体栽培技术或栽培品种的更新情况。我们课程组在每学期开课前都要检索近一两年的中国知网、《中国花卉报》、风景园林网、中国园林、温室园艺等网站,了解花卉品种更新情况、栽培技术的最新变化以及花卉应用的数据和图片,并及时融入教学课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亲近性,使花卉教学变得具体、实用,不再感觉抽象和空洞。

二、要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

(一)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课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一门知识,所以选择一本适用的教材很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如园林专业相对强调花卉的栽培技术和能力,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花卉学》(包满珠主编);而风景园林专业重点是认知和应用花卉,所以选择的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园林花卉学》(刘燕主编)。这两本教材各有优点,针对专业的特点选择教材,有利于学生在预习和行课中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选择的教材都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均已系统、完善,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与教材一模一样,那就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买账;如果所讲的内容和教材完全不一样,那肯定就是离题太远,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自然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我们的体会是,既不脱离教材,又不能和教材完全一样,即整个体系要与教材保持一致,在具体问题上应有详略之分。重点部分要详细地讲,特别是当前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多的花卉种类、当前的研究热点、最新研究进展和一些新的技术等内容一定要融入课程中,详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當前本学科和本领域的最新动态。比如“花卉繁育”一章,我们就及时融入百合鳞片扦插、山丹组织培养等相关科研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对一些非重点章节,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或者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再辅以课堂讨论或课后作业等教学手段,其效果也很理想。比如在讲授兰科花卉、岩生花卉时,课上给学生观看这些花卉的教学视频,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到花卉市场和实验温室观察这些花卉的结构、特点以及栽培环境特点,写出调查报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授课的对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知识水平、学习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等。了解并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而这恰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对园林专业新生来说,他们都是带着对园林的向往和一种神秘感来到学校的,对园林的认识也均局限于绘画、种树等模糊的概念上,他们的兴趣点就在“快点教我们如何进行园林设计”上,而园林基础理论课讲的往往是植物、生理、土壤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上的知识,这就出现了学生的希望和所学内容上的差距。因此,园林植物方面的教师就要在这个差距上多下些功夫,讲清楚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植物和其他基础课的理论不反感,乐于接受。这并不是说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制定讲课内容,而是让学生明白园林植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基础作用,明白园林建造离不开花卉、树木的道理。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园林花卉学》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对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来说,《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园林的主要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中教师重点讲授的是不同种类花卉的栽培管理和应用;而风景园林的学生则认为花卉是园林中的点缀,可有可无。对此,我们在给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讲述时侧重花卉的认知和应用,让他们懂得园林设计和建设离不开花卉植物。

此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在每次新开课之前应主动和学生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其次,利用课堂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授课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再次,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多与学生联系沟通,主动关心学生,尤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困惑问题,如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搞不好同学关系,对未来没有目标和信心等,主动找学生谈心,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与学生交流并探讨,加深师生友谊。同时,现代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在线交流和答疑。我在每次开课之前把我的电话、电子邮件、QQ以及微信等信息告诉学生,通过这些学生喜爱的现代交流方式走近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解答相关的问题,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

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授课效果

(一) 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所以上课时要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能够视频展示的内容尽量用投影的方式,如短片、实物、图表、声音等。只有将学生的眼、耳、口功能都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更易理解与接受。这样学生理解得快,印象也深刻一些。我们花卉学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具有76部视频的花卉学视频库、1980张图片的多媒体材料库,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视频和图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园林花卉学》课程组在课堂讲授中,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提问、讨论、游戏等,有时甚至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讲感兴趣的花卉种类的相关知识和花文化。凡是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努力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最近5年的教学中,每次授课的最后5分钟,我都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解一种花卉的形态、传说、故事和花卉的历史文化等拓展性内容,一方面可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训练显著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增强授课的艺术性

大学教师的授课是一种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内容、服装、语言、姿态的综合艺术。

1.教师应该注重个人仪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传授知识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的仪表给人留下的初次印象比较深刻。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非常注重个人仪表和精神面貌,衣着不求奢华,但求整洁大方。教师上课犹如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应该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2.要注意把握课程讲解节奏。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大约二十分钟。因此可以将上课内容分成较为枯燥的和较为轻松的两类。当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可以讲述本堂课中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当洞察到学生听得有些疲倦时,可以讲一些较为轻松的、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才不会感觉到疲惫,教师也会觉得轻松。《园林花卉学》的行课流程基本分为四部分:第一,回顾上次课程内容2-3分钟;第二,提出本次课的重难点1-2分钟;第三,讲解重点的生态习性、栽培管理等25-30分钟;第四,讲解花卉新品种、花卉文化、花卉应用等10分钟。这样在25-30分钟的时间内将每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完,之后的新品种、花卉文化、花卉应用等拓展性内容采用提问、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给予讲授,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教学效果良好。

3.注重语言。首先,上课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语音、语调应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讲话要富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精简干练,切忌平铺直叙和废话连篇;最后,要学会用眼神与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很少注视学生,怕用眼睛和学生对视。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一方面,从学生的眼神里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专注听课,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调整课堂秩序和课堂节奏;另一方面,教师的眼神和目光有一种威懾力,可以吸引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以免学生上课走神和开小差,同时可以达到和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

4.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好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从课堂授课中收获了多少知识,换句话讲,就是成就感,因此要注重给学生以成就感。在《园林花卉学》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不定时地出几道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题目不难,但贴近课堂的讲授内容,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就能够做出来。这些小测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整上课节奏,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不失为一种好的授课手段。

此外,每次结束一个年级和班次的授课时,我都会设计一次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收集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和总结,在下一个年级和班次的讲课中加以改进,这样不断完善和充实授课教案和内容,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为师之道,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这一目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从讲好每一堂课做起,所以重视并讲好每一堂课实在是我们为师者的天职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

[2]刘燕.园林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3.

[3]周丽华.公共选修课《园林花卉学》的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124-125.

[4]陈百助.如何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26-27.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花卉园艺造型原则

1.1 地域相宜原则

花卉造景时, 需做到因地制宜, 选择的花木品种最好是乡土种类, 如果选择其他类花卉品种的时候, 需要结合地域、气候和立地条件等因素, 同时做好科学实验, 选择合适的植物做景观造型。

1.2 位置相宜原则

在自然山水中, 要求花木做好配置, 配置的前提是因地制宜, 要求每一座园林、绿地或者是景点都要根据地势的高低起伏做相应的变化, 如土壤是干燥还是潮湿, 地面是空旷还是阳光缺失, 四周是通风还是不通风, 在进行花卉配置时, 这些都要作为考虑因素[1]。在向阳的地域需要选择耐旱性较好的花卉, 低湿的部分最后选择耐水性较好的花卉, 如果花卉喜欢阴凉那么就要选择避光效果较好的花卉。总之, 花卉的选取要做好方位、地势或者立地条件的选择, 要求选择过程中要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点, 并要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 配置上满足各得其所的需要。

1.3 季节相宜性原则

花木配植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花木的季节变化要求, 以花木满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 这样才能达到月月有花, 季季有景的效果。景观的创作中要将地形与植物这两个大的因素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并要求四季变化不同继而体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例如, 在春季要重点突出春天的景色, 将春意盎然呈现出来, 要求植物的颜色和春化合理的配置一起, 夏季到来之时, 要体现出夏季景色的浓郁, 要求植物的自身形态有新的变化, 重视植物的遮阴效果, 然后选用夏季的常见植物将其点缀其中。秋季到来之际, 要求重视秋季的果实特点, 将色彩与果实结合在一起, 给人以收获的喜悦, 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让两者相得益彰, 其中最好要点缀树叶, 强化景观的表现效果。如果是冬季就要将清爽与风寒融汇在一起, 最好用常绿的松柏与景观进行巧妙的搭配, 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内容。

2 花卉园艺技术的应用

花卉园艺技术作为一种价值较高的艺术, 在实践应用中范围较广, 根据不同的景观配置需要, 可以充分发挥花卉园艺技术的优势, 取得更为可观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花坛中的应用

花坛是具有几何轮廓、不同种类的, 花卉在花坛中要将花坛的外形看成自己的外在形状, 任何通过色彩或者图案的美学呈现, 花坛的美都会完全呈现在园林的应用中, 由于花坛自身有着规则的外部轮廓, 因而内部创建中也要考虑不同植物配置, 让内外和谐, 相得益彰, 进而形成完全规则式的园林性应用模式。

花坛的布置根据形势有多种分类, 结合布置形式的不同需要将花坛分别设置为独立式花坛、组合式花坛和带状花坛。独立式花坛即单独的一个花坛, 附近有着多个花坛做紧密联系, 设计时, 要把具备构图看成设计的中心, 要求在中轴线的交口部分做大型广场的建设。组合式花坛也可以被称为花坛群落, 即多个花坛构成的不可分割整体部分, 组合花坛与独立花坛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花坛间的空间呈现分割状态, 通常这些空间需要运用道路或者草坪做连接, 游人游览时能自由进出, 但是这类花坛的造价太高, 并且花坛的花卉用量也较大, 因而需要在重点地段建造。通常要求带状的花坛长度控制在宽度的3倍以上, 这样就能在道路、广场或者草坪的中坚地段做若干段落的划分, 通过简单的布置让花坛更具观赏性。

2.2 花台的应用

花台主要是高出地面大概十几厘米的植床栽植的园林形式, 花台的种植槽要比地面高出较多, 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由于花台的外形轮廓比较规则, 且内部植物搭配的规则性也比较好, 因而搭配不要太拘泥于造型, 要从自然的角度出发。花台设计时, 要从规则性逐步过渡找自然方式。现代比较常见的花台更像小而高的花坛, 通常在外侧的槽内种植一年生或者两年生的花卉。但由于花台的面积偏小, 与花丛式的花坛相一致时, 每个花台的内部都可以栽种一种类型的草花, 选择的花卉要求盛花期花色鲜艳。

2.3 在户外的应用

花卉园艺技术在户外的应用同样较为常见。其一, 在绿地中花卉园艺的应用, 可以获得更加突出的美观效果, 尤其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用一些宿根花卉, 可以搭配出更加突出的效果, 由于宿根花卉常年生长在露地, 带给人更突出的视觉享受, 可以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二, 道路中花卉园艺的应用,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道路绿化在植物景观配置中, 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景观配置效果, 尽可能选择树叶茂盛、树干通直的树木, 且花、叶、果无毒, 生长迅速, 成活率较高, 后期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便利, 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具备更突出的环境适应能力。

3 结语

花卉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造型植物景观, 这不仅能改善周边的环境, 还能让人们的生活状况有变化。景观构造需要契合以人文本的要求, 目让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 让景观与材料满足景观的构景需求, 在此期间要借鉴或者吸收古典园林景观的优势和精华, 将自然看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在花卉造型技术中不断提高景观的可视化效果, 并借以改善现有生态环境, 满足人们的景观需求。在所有技术的推进过程中, 避免使用杀虫剂或者除草剂这类的化学药剂污染环境[2]。此外, 就当前花卉园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 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最为典型的就是花卉园艺产品更新速度较慢, 新品种更新速度较慢。我国的花卉品种开发和创新速度较慢, 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保护工作, 前景十分广阔,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应做好花卉园艺的专利权保护工作, 在本地市场中引进更多的花卉品种, 如果忽视专利权保护, 那么将影响到花卉品种的出口和引进, 影响较为深远。

摘要:花卉园艺技术的应用能够美化生活环境, 推进城市化发展速度, 为城市景观添加一抹颜色。主要探究花卉园艺造型的原则和技术, 通过分析花卉的景观和特性呈现出让人满意的园林景观效果, 并探究技术应用中的要点, 以提升景观建设的美观度。

关键词:花卉,园艺技术,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颖, 高寿利, 程堂仁, 等.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 (温室园艺) , 2016 (4) :13-21.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

花卉养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艺术园圃;岭南特色;海洋文化;广州南沙区文献标识码:A前言“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