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1篇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石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其他鲸类、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羊、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鸟纲:
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
爬行纲:
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
两栖纲:
物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
鱼纲:
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
无脊椎动物: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2篇
节选自科技部网站(http:///)。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末尾蓝色按钮“阅读原文”查看。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7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1.1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实际性能与设计预期的差异及其机理;研发绿色建筑性能参数及针对使用者行为和满意度测试的大规模监测、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以及多环境性能参数数据挖掘技术及反馈应用;研究基于长期运行能耗、环境性能参数数据(能耗、水耗、照度、温湿度、CO2浓度、PM2.5等)和使用者满意度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及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可量化、可考核、贯穿建筑全过程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并进行后评估实践及工程示范;对我国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2. 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2.1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气候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的全寿命期气候适应性优先和性能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研发适应中国建筑特点、典型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模式的室内环境、建筑能耗统计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标准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和工具;开展典型气候区和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示范。3. 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3.1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定量给出建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需求;研究适宜的围护结构方案,研究建筑混合通风技术,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研究适宜的供暖空调末端方案:解决冬季供暖舒适性差的问题,给出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等需求的统一末端解决方案;研究解决分散高效的空气源热泵化霜、压比大范围变化下高效运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满足冬夏共用的冷热源设备需求。3.2 藏区、西北及高原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新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藏区和西北高原地区建筑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建筑围护结构蓄能技术,确保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10℃;针对川西藏区等水电资源丰富和气候特点,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西部炎热干燥地区资源和气候特点,研究夏季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策略。3.3 居住建筑室内通风策略与室内空气质量营造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区居民的有效开窗关窗模式。调研实测住宅机械通风方式实际的通风换气量,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状况,二次污染情况,室内空气质量,风机能耗状况等。调研实测家庭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不同气候状况下的实际使用效果,冷热量回收率,风机电耗,过渡季实际的转换方式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比较开窗通风+房间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装置两种方式在室内颗粒物污染、VOC污染、SVOC污染、通风空调能耗诸方面的差异。对一批采用上述方式的居住建筑实际状况进行长年连续测试和分析。3.4 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内容:从微、介观层次揭示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机理,发展散发特性参数预测和调控方法,揭示环境参数对散发特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发展快速、准确、可满足不同层次和对象需求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完善相关室内材料和物品的污染物限值和检测相关标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标识体系。开展上述技术应用的工程示范。3.5 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实施路线图及标准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空调采暖系统调适、照明采光及隔声降噪等适宜技术;研究大型公共交通场站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既有大型交通场站的节能运行策略;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抗震、防火能力的提升改造技术、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性能导向的既有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建立包含能效、环境、防灾等因素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的应用示范。4. 绿色建材4.1 建筑围护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墙体和保温材料耐久性基础理论;开发节能墙体材料部品化绿色制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高效、高可靠节能玻璃工业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钢化玻璃幕墙自爆机理和风险诊断及控制技术;研究门窗系统及屋面材料的节能性能提升技术。4.2 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室内环境净化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蓄能及电磁防护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环保型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建筑节能与装饰装修材料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建筑功能材料选材技术及绿色度评价体系。4.3 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海绵城市透水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研发磷石膏、膨润土、天然火山灰、风积沙、海砂等新型地方资源制备绿色建材技术与示范;秸秆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建筑技术与示范。5. 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5.1 高性能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及其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论;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健康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5.2 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灾减灾、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示范。5.3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基于性能的既有建筑鉴定评估方法,建立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数据平台;研究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减隔振和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工业建筑绿色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及节能评价技术,研究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开展工程示范。6. 建筑工业化6.1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适合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考核指标:提出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提出新型系列连接节点形式,达到与现浇结构同等性能要求;提出混凝土结构装配化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6.2 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考核指标:完成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制设计指南;制修订行业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8项(考虑不同技术体系、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共计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6.3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研发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研究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考核指标:提出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提出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系列;完成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出标准化装配施工工艺体系不少于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2项。6.4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发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考核指标:完成装配式建筑高效生产、建造技术体系及工装系统各不少于1套;制修订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工法不少于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要考虑南北方、地震区等不同地区的多层、高层等类型,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用工量减少30%以上,现场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现场非实体性材料投入减少50%以上。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6.5 工业化建筑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部品及构配件质量验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在全寿命期的性能与水平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及测算技术;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机制;研发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考核指标:提出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提出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节点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2项,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质量检测、产品认证与质量验收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开发工业化建筑能耗统计识别技术,建立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碳排放清单;编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指南”;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评价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和建立工业化建筑评价系统,并用于评价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提出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完成工业化建筑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分析报告,并在不少于5个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示范应用。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库和工业化建筑评价综合监管平台。6.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及低多层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质量验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工具化吊装与支撑体系;研究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研究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考核指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专用技术体系不少于3类,提出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指南。在不少于2个预制装配式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在不少于2个城市示范应用,完成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示范工程要考虑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建筑产业相比,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不低于15%。7. 建筑信息化7.1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研究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分析设计软件与预制构件数据库;研发基于BIM模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部件计算机辅助加工(CAM)技术及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基于BIM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研发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输、智能虚拟安装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7.2 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全过程创新工艺;研究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定型化、产业化技术并开展示范;研究施工现场固废减排、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能、环保理念的现场施工装备及系统改造技术;研究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绿色施工监控管理平台;研究BIM与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中的集成应用技术及标准体系。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3篇
2、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4、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86-10-62041394朱江
5、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任: 王斌副主任:穆穆、李建平、周天军、(行政副主任吴津生电话: 82995299 )
6、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主任:何国威 联系电话: 86-10-62561834
7、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8、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化学分室联系人: 巩玉华女士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Tel:10-62923541 Fax:10-62923543
10、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86-010-62661616
12、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袁亚湘电 话:010-62545820地 址:北京中关村
南四街甲1号
13、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14、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霖院士 (010) 64888778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15、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7、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主任 徐涛电话:010-64888486
18、动物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勇 研究员 010-64807302
副主任:谭铮 研究员 010-64807260 主任助理:杨铁 010-64807319秘书:任爱英 010-64807313
19、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东秀珠 实验室主任电话/传真:010-64807429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20、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实验室技术主管冯旻 联系电话:010-6283 6086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21、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登国010-62661716feng@is.iscas.ac.cn
22、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电话:86-10-8299824实验室主任:朱日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23、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010-64848730陈晓波 技术
2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高焕 主任电话: 010-6488931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屯路甲11号
孙九林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主任
庄大方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主任
王劲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英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图学研究室主任
25、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方荣祥 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副 主 任: 左建儒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曹晓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朱玉贤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联系电话:64873428
26、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系:王道文李振声64854467 64889380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4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科室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医院各项工作,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不间断对照《酒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中医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中医工作的发展。
2、在建市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科室发表学术论文2篇。
3、通过努力,充分发挥科研主动性,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科室建设
1、科室:充分使用30张病床,提高病床使用率。
2、医护人员:科室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3人,护士有8人,新引进本科生2人。
3、业务开展情况:住院病区设有专业治疗组和专门功能康复室,门诊有专科诊室和治疗室。经过近三年积极探索,完善诊疗规范,新开展小针刀、平衡针灸等新业务。
(三)学科带头人及继续教育
1、我院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执业医师及病床数按临床科建设标准设置,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赵生亮副主任医师为酒泉市名中医。
2、科室内有培训规划,在近三年内外出进修人员3人,短训6人次,每年开展学术活动4次以上,常年订阅多种医学杂志。
(四)医疗质量
1、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保障,有了医疗安全才能保障医院快速发展,因此,医院认真贯彻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全面实行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医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2、医疗质量标准 ①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病种。 ②门诊针灸病人由现在的6200人次按每年的25%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5%。 ③住院中医治疗率>95%。 ④疾病诊断准确率>96%。 ⑤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0%。治愈好转率>95%。 ⑥甲级病历率达100%。 ⑦处方合格率>90%。 ⑧收治急、重、疑难病所占比例>3%。 ⑨住院病人每年以10%递增。
(五)基本设施 拥有与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运行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见科室简介)。
(六)建设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发展,并优先解决人、财、物问题。
2、重点专科按医院科室建设标准实施,人才符合科室建设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3、医院给予重点专科专项资金,实行优惠政策,基本上做到专款专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酒泉市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院目前还没有市继续教育项目,在重点专科资金方仍需增加,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相对于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缺乏康复专业技师、尤其是PT(运动疗法)及OT(作业治疗)专业治疗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科业务发展的瓶颈。须进一步加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5篇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项专门用于鼓励、培育、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创新基金的投入旨在引导各级政府及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创新基金不以自身营利为目的,而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总量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回报。
为了充分体现政府基金的宏观政策导向,明确创新基金项目支持重点和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支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科技部按照国家经济、科技总体发展需求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编制了《200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电子信息
(一) 软件产品 1. 系统软件 2. 支撑软件 3. 中间件软件 4. 嵌入式软件 5. 计算机辅助工程/产品开发软件 6. 中文及多语种应用软件 7. 图形图象应用软件 8. 金融信息化软件 9.地理信息系统 10.电子商务软件 11.电子政务软件 12.企业管理软件
(二) 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设计软件工具开发 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 集成电路测试 5. 集成光电子器件
(三) 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1. 计算机和终端产品
2. 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 3. 网络产品
4. 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5. 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6. 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四) 通信产品 1. 光传输产品 2. 中小型综合接入系统 3. 无线接入产品
4. 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5. 软交换和VoIP系统 6. 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7. 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五) 广播电视技术产品 1. 演播室设备 2. 交互信息处理系统 3. 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4.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5. 信息保护系统 6. 光发射、接收设备 7. 电台、电视台自动化设备 8. 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六) 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含半导体照明用功率发光二极管) 2. 新型表面贴装元件(片式元器件) 3. 片式半导体器件
(七) 信息安全产品 1. 安全评估与管理类产品 2. 安全应用类产品 3. 安全支撑平台类产品 4. 网络安全类产品 5. 专用安全类产品
(八) 智能交通产品 1. 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系统 2. 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3. 运输营运安全监控和管理系统 4.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二、生物、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新型疫苗
2、重组蛋白质药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4、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5、核酸类药物
6、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
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9、干细胞技术、RNAi技术、纳米技术及其产品 (二) 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2、中药资源可持续再利用
3、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4、中药制备及制剂技术和制药装备 (三) 化学药
1、创新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3、抗肿瘤药物
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药)
5、老年病治疗药物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7、抗炎免疫药物
8、传染病治疗药物
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
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
11、手性药物
12、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四)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
1、缓、控释制剂固体、液体及复方
2、靶向给药系统
3、新制剂技术
4、其它新制剂
5、制剂新辅料
(五)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催化剂技术及产品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快速检测装置及其相关制剂、酶试剂盒等
6、轻工和生物化工领域废弃物再资源化以及提高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新技术产品及装备
三、新材料
(一) 金属材料
1、深加工镁、铝、钛等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
2、高性能金属材料
3、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4、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5、半导体材料
6、超导材料
7、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及应用制品
8、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二)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性能结构陶瓷
2、电子功能陶瓷材料
3、敏感功能(陶瓷)材料
4、光功能陶瓷材料
5、人工晶体
6、功能玻璃
7、催化及环保用陶瓷
(三) 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
4、新型纤维材料
(四)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
1、冶金新材料的制造与加工技术
2、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技术
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
4、先进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五)生物医学材料
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
3、骨科内置物
4、口腔材料
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
8、其它生物医用材料
(六)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电子化学品
2、新型催化剂
3、新型橡塑助剂
4、超细功能材料
5、其它精细及功能化学品
6、洁净煤技术
四、光机电一体化
(一)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基于PC的控制系统(含软件)
3、专用控制装置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新型自动化仪表
2、面向行业的配套传感器
3、新型传感器
4、微机电技术产品
5、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6、虚拟仪器和通用测试平台 (三)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装备
1、先进制造系统
2、数控加工技术及其设备
3、电力电子技术及设备
4、与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检测系统及检测元件
5、机器人开发及应用
6、纺织、印刷等其他行业专用工艺设备 (四)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医学影像技术产品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产品
3、电生理检测、监护设备与传感器
4、医学检验技术设备
5、医学专用软件产品(软件类) (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
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
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常规设备的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
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 (计算机软件类)
4、用于输变电系统的新型装置 (贷款贴息方式支持) (六)地面机动交通工具(含各种汽车、摩托车、铁路、地铁、轻轨)行业相关技术产品
1、应用高新技术开发的新型零部件及其他配套产品
2、高水平的零部件中试项目
五、 资源与环境
(一)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低成本平衡利用的海水、苦咸水淡化处理技术及设备;
2、与行业清洁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污染物减量技术与产品;
3、废水、废气、废渣中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
(二)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
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2、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
(三)水污染治理
1、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
2、面源水污染的控制
3、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型清洁生产工艺与设备
4、工业废水、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与设备
(四)大气污染防治
1、洁净燃烧治污技术与产品
2、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与产品
3、局部环境空气质量安全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与产品
4、高效净化或过滤(含再生) 柴油发动机排气颗粒物的技术与产品
(五)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2、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
3、工业固体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一)新能源与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
1、太阳能
2、风能
3、生物质能
(二)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2、燃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及其相关产品
(三)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七、高技术服务业
(一)信息技术服务业
1、现代物流:(1)面向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软件;(2)面向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平台;(3)无线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测试平台(含对圆片和半成品的测试)
3、面向中小企业管理、基于规模应用的ASP信息服务系统(应包括运行支持系统和服务软件两部分,申报时要求已经具有一定数量的企业用户,并提供有关证明)
(二)生物医药技术服务
1、为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提供符合国家新药研究开发规范的高水平的安全、有效、可控性评价服务,包括:毒理、药理、药代、毒代、药物筛选与评价以及中试的技术服务
2、为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提供高质量的抗体、抗原
3、为研究开发药物(尤其是中药)缓、控释等新型制剂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
4、为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提供高质量的专用试剂
(三)新材料技术服务业
1、为新材料研发,所需要的专项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2、为新材料工艺技术流程的验证,所需要的柔性中试放大线
3、为新材料新兴产业的形成,所需要的信息网络平台和材料数据库
(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业
1、面向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于产业集聚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设计服务平台
(五)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
1、资源、环境监控与诊断
2、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1、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品的检测技术、设备与管理系统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第6篇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 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厦门大学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浙江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北京体育大学 (四文学
文艺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北京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安徽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俄语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德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印度语言文学:北京大学
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 传播学:复旦大学 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 美术学: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清华大学 戏剧戏曲学:中央戏剧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学:北京广播学院 (五历史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北京大学 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专门史: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南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世界史: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六理学
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础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计算数学: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 应用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新疆大学 四川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理论物理: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兰州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中山大学
声学:南京大学
光学: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 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天体物理: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人文地理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气象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北京大学 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化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同济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 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西北大学
植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动物学: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生理学:北京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水生生物学: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神经生物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遗传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
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 学 浙江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系统理论:北京师范大学 (七工学
光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固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 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矿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 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 学 南昌大学
材料学: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东北大 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 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 学 上海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热物理: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热能工程: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 交通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江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化工工程机械:浙江大学
电机与电器:清华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 交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南交 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物理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 大学
电路与系统: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 大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哈尔滨 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 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 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 徽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大学
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
市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清华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水工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武汉大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
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太原理工大学 石油大学 生物化工: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催化:天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吉林大学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采矿工程: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西安科技学院 油气井工程: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工程:大庆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大学 后勤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天津工业大学 东华大学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东华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制糖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发酵工程:江南大学 皮革化学与工程:四川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北方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北方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大连海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水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 飞行器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人机与环境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南京理工大学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清华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中国农业大学 森林工程:东北林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环境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青岛海洋大学
(八)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 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 热带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果树学: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蔬菜学: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茶学:浙江大学 土壤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营养学学: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植物病理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福建农 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农药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草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浙江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基础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预防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临床兽医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木遗传育种: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北京林业大学 中南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北京林业大学 水产养殖:上海水产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九)医学 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复旦大学 免疫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病原生物学:复旦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汕头大学 法医学:西安交通大学 放射医学: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北京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国医科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传染病、肾病):复旦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呼吸系病):华中科技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南大学 内科学(肾病):中
山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四川大学 儿科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北京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外科学(神外):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泌尿外、神外、骨外):复旦大学 外科学(整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南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天津医科大学 妇产科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眼科学: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耳鼻咽喉科学: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肿瘤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运动医学:北京大学 麻醉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医史文献: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天津中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复旦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生药学: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十)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国家重点学科高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