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类面试问题
分配类面试问题(精选6篇)
分配类面试问题 第1篇
有道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在面试环节中,面试官也很喜欢提问求职者有关分配类的面试问题,如果我们被问到了,怎么回答呢?
面试题一:分月饼
中秋节到了,班级里买回了一箱月饼准备分给同学们。第1个同学取走了1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第2个同学取走了2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第3个同学取走了3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第4个同学取走了4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依次类推,把全部月饼一点不剩地分配给了全部同学。请问班级共有多少个同学,共有多少块月饼?
分析与解答:此题需逆向思考。最后一个同学取走的月饼数目应与全班的人数相同。他前面一个同学取走全班人数减1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由此可知最后一个同学得到的是剩余月饼的8/9。即,在最后一个同学取月饼的时候,剩余月饼应是8的倍数。假设最后一个同学取走的是8块月饼。那么,全班共有8个同学。第7个同学取走7块月饼再加上剩余9块月饼的1/9共8块月饼。第7、第8个同学一共取走16块月饼,这应该是第6个同学取走6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我们可以得到第6个同学取走6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16/(8/9)=18。第6个同学取走的月饼数为6+18/9=8。第5个同学取走5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24块。则第5个同学取走5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24/(8/9)=27块。第5个同学共取走5+27/9=8块月饼。第4个同学取走4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8 =32块。则第4个同学取走4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32/(8/9)=36块。第4个同学共取走4+36/9=8块月饼。第3个同学取走3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8+ 8=40块。则第3个同学取走3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40/(8/9)=45块。第3个同学共取走3+45/9=8块月饼。同样,第2、第1个同学也分别取走8块月饼。综上所述,每个同学都取走8块月饼。因此,共有8个同学,64块月饼。
面试题二: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分析与解答:苹果是这样分的:把3个苹果各切成两半,把这6个半边苹果分给每人1块。另2个苹果每个切成3等份,这6个1/3苹果也分给每人1块。于是,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半边苹果和一个1/3苹果,6个孩子都平均分配到了苹果。
分配类面试问题 第2篇
这个问题是招聘方考察你的个人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问题。你可以突出自己的一些优点,但是不要说得过于直白,同时要强调自己的能力比较适合做销售工作, 这里技巧很重要。同时说话要机智,也可以适当加些小幽默,显示你天生有与人交际的能力,这对于销售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2. 你认为你具备什么样的技能适应这份工作?
其实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很相似,但是你回答不能雷同,虽然要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决不能千篇 一律,要适当的有变化,来体现你的应变能力。能应 付好招聘方的人对于销售工作也能做得不错。同时,这也在考查你的耐心,因为可能顾客的要求要麻烦得多,多次解释或者换一个角度解释也是必备能力之一。
3. 工资对你有多重要?
不要说得很重要,因为如果做到一定的份额,工资自然会很高,但是也不要完全不在乎,因为销售是做生意,一定程度上有钱的意识也是必要的。可以先问一下公司可以提供的,自己只要看能否接受就可以,或者说适量就可以。
4关于销售,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最喜欢的是跟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因为这有利于提高自己,跟不同的人交流就等于在跟不同的人学习。最不喜欢老板或上司叫我做工作以后的事情。因为要公私公明。
5若受到奖励,你有什么感想?
答:哪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到奖励你就有责任做得更好。
6你最典型的一个工作日是怎样安排的?
答:早上九点上班用十分钟安排一天的工作计划,然后准备当天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十点跟客户联系或拜访客户。下午四点左右完成当天业务拜访回办公室。总结今天的拜访结果,落实与客户约定的各项事宜。五点半检查一天的工作看有什么工作没有做完的。如有做完后再下班。
7为取得成功,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哪四方面的素质?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答:认真、有激情、努力加有相当的沟通能力与业务技巧。
认真是做好一件事保障,认真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如果不认真是做不好任务一件事情的
有激情:其实这是一种工作心度。对于业务工作来说没有很好的心态的话是不能做好日复一日的与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事的工作的。
努力:有付出才有回报。
沟通能力与来务技巧:这是工作的能力与方法。
8请讲一下你在前任工作中所使用的最典型的销售方法和技巧。
答:电话联系,面访。拜访以后24小时内一定要给被拜访的客户回一个电话或短信。然后在周未或节假日给所有的客户群发节日祝福。功夫在诗外。客户认可你的人之后才会接受你的公司及你的产品。
9你怎样才能把一个偶然的购买你产品的人变成经常购买的人?
答:最正常的情况为三次。最多七次。如果一个客户见了七次也谈不成业务,说明了这个客户根本就不会与你合作。按每次接触时间间隔二天计算,一般为一星期左右。
10. 你为什么想做销售工作?
这个问题对于非本专业出身的人来说有些不好回答,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实习经验,公司其实也没有必要回到学校请mba来做这个职位。尽量让你的回答具体,最好用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你以前的成功经验。而且让招聘方认为你具有做好这个工作的潜质。
11.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长处是什么?
这里你需要回答你如何与同伴合作,你是一个销售人员,需要有动力爆发力和前进的精神。这些都是这个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如果你有别的方面销售天赋,那只能说你就天生是用来做销售的。
12.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分配类面试问题 第3篇
武器目标分配(WTA)问题是现代战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解空间随着武器数目和目标总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加,是多参数多约束的离散NP完全问题。此外,WTA问题的目标函数往往带有大量的局部极值点,且常常是不可微、不连续和高度非线性的[1]。利用遗传算法可以求解已知目标威胁值的WTA问题,但在实际仿真应用中,目标威胁值的确定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利用聚类分析与伪并行遗传算法结合的方式确定WTA问题中的目标威胁值,进而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整个WTA。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典型算法有K-均值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与伪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分类,而后对各类目标进行目标威胁度赋值[2]。
1 目标分类的数学模型
K-均值聚类是一种迭代的聚类算法,迭代过程中不断地移动簇集中的成员直至得到理想的簇集为止。时间复杂度是o(t kn),t是迭代次数。K-均值找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虽然K-均值算法产生的结果通常都不错,但是它发现的是形状为凹的簇,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异常点,并且不具备很好的可收缩性,时间上不是高效的。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伪并行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用离散随机变异算子和优化方向变异算子,结合迁移策略,达到局部收敛速度和全局收敛性能的统一。
所谓伪并行遗传算法,它是按照并行遗传算法思想将原始种群划分为若干子种群,按照一定的模式独立进化,在适当的时候在子种群之间交换信息,从而维持种群的多样性。但这些子种群并未在不同的处理机上运行,而是在同一处理机上以串行方式执行。由于它并不是真正的采用并行运算,所以不用使用并行处理机,对硬件的要求也就相应的降低。但是它又具有并行遗传算法的多种优点,如可以有效地提高遗传算法的运行速度,同时具有维持种群多样性的能力,抑制早熟现象的发生等。
2 K-均值聚类数学模型
K-均值算法的工作原理是:算法接受输入量k,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聚类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输入:聚类个数k,以及包含n个数据对象的数据库。输出:满足方差最小标准的k个聚类。
K-均值算法的处理流程如下:
(1)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
(3)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
(4)循环(2)到(3)直到每个聚类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模式样本集:X={x1x2Lxn}
各聚类中样本数量:n1,n2,L,nk
聚类成k个分离子集:X={X1X2LXk}
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
聚类样本均值向量(聚类中心):
存在P各分量的向量样本xi,xj欧式距离公式为:
3 基于伪并行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计算简单,局部搜索能力强,但它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同时聚类数K的选择也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伪并行遗传算法的各种特点,设计使用伪并行遗传算法对K-均值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K进行动态优化。其基本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3.1 编码形式
解决WTA问题中,不应人为设置目标的种类数即聚类数K,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对于染色体基因是聚类中心样本数据的编码形式,染色体的编码长度应该是动态的。具体的编码形式是:
t是染色体的编码长度,对于不同的染色体t的取值是不同的。chi(i=1,2Lt)是第i个聚类中心对应的样本数据,对于WTA问题假如单纯以方位分配目标,chi是目标的视景坐标系坐标既三维向量。
3.2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要体现K-均值聚类算法的思路,另外考虑到染色体长度是不确定的,适应度函数设计如下:
l en(I nd)为个体染色体长度。公式的含义是:计算各类中的样本到该类中心的距离,并求这些距离之和,得到各类的适应度。所有类的适应度之和加上1并求倒数,得到染色体I nd的适应度。
Di s(Xi,Zj)是样本距离公式,如前所述,应采用欧式距离公式:
此处P应取3。
3.3 交叉算子设计
由于染色体长度是可变的,交叉算子的设计就变得简单起来,只要使用插入删除交叉算子这样的简单操作交叉算子即可,即将一个染色体的一段基因删除,并将这段基因插入另一个染色体的某一位置。示意图如图二所示:
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被插入染色体的长度应当有所限制,如设置,其中N为待聚类样本数。这是为了防止基因由于超长截断而无变化。
(2)完成插入的转换染色体应进行删除重复基因的操作得到子染色体。
(3)如果子染色体超长应进行截尾操作。
3.4 变异算子
(1)离散随机变异:用特定变异概率随机选择要变异的种群基因位,对要变异的基因位让其在变化范围内随机变异。这种变异算子不具有方向性,能有效保持种群多样性。
(2)优化方向变异:从当前种群中,以变异概率选择要变异的染色体,并找出目标函数值最优的染色体。对这些染色体进行变异,分别对每一个染色体进行以下操作:计算每个样本与其所在类的聚类中心的距离,找出类内中心距离和最大的聚类,再计算该聚类中心到其它聚类中心的距离,找出其中的最短距离,使该聚类中心变异到最短距离所在的类内的某个样本点,优化方向变异过程如图三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优化方向变异的3个特点:一是优化方向朝着类内距离短的方向变异;二是依概率选取染色体变异,有利于种群收敛;三是对目标函数值最优的染色体变异,有利于快速找到最优解。
3.5 迁移策略
(伪)并行遗传算法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并行种群中的迁移操作。由于迁移后代带有其他种群的个体的等位基因,可以保持种群中基因型的多样性,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种群退化(陷入局部搜索)。设计良好的迁移策略还可以带来其他种群的优秀基因型,可以加快进化搜索的速度。简单易实现的迁移策略是环状拓扑结构的迁移方式,如图四所示。
迁移操作的三个参数分别是:迁移率、迁移代数、择优函数返回值。根据实验,在本问题中三个参数分别设定为:迁移率0.15、迁移代数20、择优函数适应度函数,就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得到不错的结果。
至此,使用伪并行遗传算法优化过的K-均值聚类算法解决目标分类告一段落,目标分类后对其进行威胁度赋值。
4 利用遗传算法解决WTA问题
目标经过聚类分类后,只是具有了威胁值,可是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WTA问题其实是一个有约束的组合优化问题,使用GA(遗传算法)能够求解这一数学模型。
4.1 问题描述
设有M个作战单元联合抗击N个目标,其中作战单元的i的武器性能相同、武器数量为qi(i=1,2,L M)个,目标j的威胁值为wj(j=1,2,L,N)。
由于以同一作战单元上的武器性能相同为条件,可以设作战单元i对目标j的可用因子为布尔值ui j,为了计算方便,将ui j设为:
作战单元i上的武器对目标j的毁伤概率为pi j。
4.2 GA解决WTA问题
4.2.1 染色体编码
考虑到约束条件,以作战单元i抗击j个目标所使用的武器数量Ci j(十进制整数)作为基因编码,具体编码形式如图五所示。
4.2.2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很明显要以毁伤率为目标函数,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xi j(s)表示作战单元i用来抗击目标j的武器数量,满足:
4.2.3 基本遗传操作
单点随机定位两点间算数交叉算法和单点随机定位约束随机变异算法具有算法步骤简单、实现容易、效率不算很差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WTA问题的求解实现。由于其作用原理很简单,在此就不再赘述。
5 仿真实现
为了验证通过伪遗传算法优化过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可行性,我们使用VC7.0在Wi ndows XP操作系统下开发了试验程序。程序设计并行初始种群数M=2,种群规模pop_s i ze=100,最大进化代数Gnum=150,交叉概率Pc=0.85,变异概率Pm=0.02,种间迁移率Pt=0.04。
程序在Pent i umD2.2GHz、1G内存计算机上运行效率良好,随着种群规模和进化代数的增加,程序运行时间有少许加长,但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6 结束语
利用经过伪遗传算法优化的K-均值聚类算法具有算法简单、易实现、全局和局部收敛性良好等特点,配合遗传算法解决WTA问题效率较高。将其应用在分布式计算机仿真中的人在环或CGF系统中,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摘要:利用伪并行遗传算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结合解决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将目标威胁值的分配问题转化为目标的分类问题。在采用聚类分类算法的基础上,使用伪并行遗传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克服了K-均值聚类算法分类局限性,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达到了局部收敛速度与全局收敛性能的统一。在已知目标威胁值的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完整解决了WTA问题。通过仿真程序实现,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由此为作战仿真CGF技术中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Weapon-target-assignment,遗传算法,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袁梅,凌明祥,曾庆双.基于信息素递减的蚁群算法的WTA问题求解[J].计算机仿真,2008,2(25).
[2]高尚,杨静宇.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张文修,梁怡.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陈玉林,傅光,杨国军,蒋婷.遗传算法在求解WTA问题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07,11.
[5]SP Lloyd.A algorithm for the weapon-target as-signment problem[J].Defence Technique,1991(a):45-56.
[6]郝智爽,王进,刘焕章.粗糙集理论在坦克武器火力分配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12).
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探讨 第4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 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也逐渐加入了证券投资市场,并且在在股利政策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不能否认在股利政策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也进一步完善。股利政策作为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高度关注,因为股利政策的变动,不仅关系到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在上世纪末刚刚建立股票市场,因此在股票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制定股利政策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问题
(一)不分配现状比较突出
在我国的金融保险上市公司中存在不分配现象比较突出,派现比较低。从全国的金融保险公司看来,接近40%的公司没有股利政策的分配,并且派现比较低。在我国,每到年报公布时,很多上市公司声称不分配红利以此来轻易的应付投资者,使投资者对股利回报的希望破灭,从而对投资证券市场的热情降低,慢慢的公司筹集的资金也越来越少,不利于其正常运营,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
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稳定、连续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促进公司运营的健康发展,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从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上严重缺乏,股利支付能力不够,股利分配形式也变幻无常,并且与股票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严重阻碍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三)股利政策性质趋向国有化
在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中国有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为在我国很多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国有股权比重较高,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有的企业中国家有直接控股权。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权力下放,但是总的来说在鼓励政策方面还是呈国有化趋势,这样不利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在完善股利政策方面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上述一些问题,下文我们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股利分红方式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现金分红方式,限制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不分配。国家应当明文规定实行现金分配的公司应具有的规模条件,一旦公司达到了规定的条件,必须无条件的实行现金分配。同时我们还应该借鉴国外的股利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股利分配的形式,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以现金分配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股利分配方式。
(二)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应该进一步优化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降低国有国权的比重。由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经营的评价以股权的分散性与流动性为依据,因此有必要降低不具有流动性的国有股权比例。降低国有股比例,一是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来将国有股份转化为企业股份,二是可以把国有股份下放给公众,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股份结构,进一步实现资金在市场上的流通,促进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的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之所以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规范。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不同形式的分派方式进行规范,并且进一步规定股利发放的资金来源以及未分配的利润,从而进一步保障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营,促进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我国的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也在迅速发展,并且在股利分配政策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在证券投资领域起步较晚,股利政策不完善,因此在其运营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证券投资理念和股利政策,并且加以吸收利用,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的道路,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一轮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姚孟玲.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代理成本问题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黄文华.国有企业中的在职消费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刘红晔,姜向华.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商业会计[J].2012(13)
[4]李茜.异质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行为类面试问题 第5篇
我们在日常工作时,有时候可能会由于工作倦怠而忽略一些细节,以致造成损失。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发生?之后你有做了什么?
你是否遇到过你的主管要求你做某一项工作,你却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但你的主管又没有接受你的建议,最终你是怎样处理的?
实战类面试问题 第6篇
(1).问题:在你所做过的事情中,最有创造性的是什么?
分析:除了通过寻找实例验证求职者的创造能力外,这个问题还可以发现求职者最重视哪些创造能力。
错误回答: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在班级演出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我在高中时做了很多演出工作。可以说,那是我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评论:这里求职者犯了一个典型错误,即把创造力与传统的创造活动等同起来。不幸的是,大多数面试人很少能看到这种差别,不知道创造活动与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正确回答:我最有创造性的一个阶段是在大学时,那时我曾经帮助一个朋友竞选学生会主席。实际上,我基本上是在主持她的竞选活动,具体地说,我为她创造了竞选舞台,制定了竞选策略,而且想方设法增加她的支持率。比如,我们所做的一件事情是开办免费咖啡屋,在这间咖啡屋里,同学们可以听到好听的音乐,并知道我们竞选的职位。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必须不断寻找新的角度去追求成功。
评论:这种回答的好处在于,它指出了求职者怎样将创造能力应用到复杂情形中。它表明求职者能够以一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去面对一项复杂的任务。通过给出实例,求职者表明自己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问题:你怎样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分析:面试人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动机,看看他(她)应聘这份工作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是否有职业规划,是不是仅仅在漫无目的地申请很多工作。
错误回答:我一直都想在企业界工作。自孩提时代起,我就梦想自己至少也要成为大企业的副总裁。
评论:除了难以令人相信之外,这种回答还存在一个问题:它表明求职者会对副总裁以下的职位不感兴趣。
正确回答:在上大学四年级前的那个夏天,我决定集中精力在某一领域谋求发展。尽管我是学商业的,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最终会从事哪一行业的工作。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目标,想清楚了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以及想从工作中得到的东西,最后我得出了一个坚定的结论,那就是这个行业是最适合我的。
评论:这种回答表明,求职者认真地做过一些计划,缩小了自己的关注点,而且也认准了前进的方向。这种回答还表明,求职者理解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且有能力做出认真的个人决策。
(3)问题:在决定这一职位聘用什么人时,你认为哪些资格是最重要的?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对求职者进行反问,面试人可以获悉求职者如何理解这一职位的要求,以及他(她)如何理解企业的工作重点。
错误回答:我会聘用像我一样的人!我聪明、能干,而且能够自我激励。这正是这个职位需要的品质――它需要一个迫切希望得到这份工作的人。
评论:在这种回答中,求职者并没有接受面试人的挑战,也没有进一步将谈话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结果就注定了他(她)无法看到问题的全部。这种回答还使求职者看起来好像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这份工作――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区。
正确回答:我认为21世纪对企业提出了一些真正的挑战。如果我做招聘者的话,不管什么职位,我都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我想招聘那些既可以做决策又能参与团队工作的人;我想招聘能理解全球竞争但又不害怕全球市场的人;最后,我想招聘能真正意识到质量和服务是企业成功之本的人。
评论:尽管回答得很简单、很直接,但求职者表明了自己能够发现雇主的需要,而且也能理解雇主的需要。通过关注团队工作、决策、全球市场、质量和服务,求职者清晰地阐述了21世纪企业面临的几个工作重点。
(4)问题:你是否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能决定你在本企业的成功程度?
分析:这个问题有两个目的。如果求职者在学校成绩很好,面试人希望通过这个问题让求职者知道,工作上的成功与学习上的成功并不一样。如果求职者在学校成绩不佳,面试人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到,求职者是否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错误回答:(对那些成绩不佳的人)我不知道,看看DanQuayle(一位美国政治家――译者注),他当然做得很好――但他的平均成绩只有C.我不认为成绩能有多大作用。
错误回答:(对那些成绩很好的人)是的,我认为,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一个好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那就意味着你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评论:第一种回答明显是答非所问,而且这种回答将政治带入了面试过程,这将产生令人失望的后果。
第二种回答表现出了求职者的傲慢,同时也说明求职者不理解学术问题与工作问题的差别。
正确回答:(对那些成绩不佳的人)我认为有能力取得好成绩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每个科目上成绩都不佳的话,那就会让人非常担心。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每一个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在个人学习成绩中要有一些突出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代表着一个人的潜力。
正确回答:(对那些成绩较好的人)虽然规划学习生涯不会像管理高难度工作那么复杂,但是我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我认为,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最大意义是它可以反映一个人追求卓越的决心。
评论:这两种回答都从正面反映了求职者的观点:第一种回答指出了求职者有一些不错的学习成绩,第二种回答指出了求职者卓越的追求。这两种回答都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进行了有效表述,从而避免使自己看起来过于谦卑或者过于傲慢。
相关文章分享:
分配类面试问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