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辅助诊断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辅助诊断范文(精选10篇)

辅助诊断 第1篇

专家系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智能推理系统(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拥有某个特殊领域内一个或多个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能模拟专家运用这些知识,通过推理,在该领域内作出智能决策[1]。医学诊断治疗专家系统是运用专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模拟医学专家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过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2],它能准确模拟医学专家的记忆、联想、推理及判断的思维过程[3],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帮助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起到“延伸记忆”、“医生助手”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帮助年轻无经验的医生提高诊断技能,优化诊疗方案,其诊断能力可以接近甚至达到人类专家水平[4]。

医学专家系统有以下特征:可靠性高,不会受疲劳、疏忽、紧张或视读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综合多个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知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得到永久保留并推广应用[4]。

1966年,Ledley首次提出“计算机辅助诊断 ”CAID(computer aided diagnosis),形成了计量医学;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hortliffe等人研制成功了主要用于协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医学专家系统MYCIN,并建立了一整套专家系统的开发理论,经验证表明MYCIN对菌血症和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和处方选择比传染病专家要准确和适当[5];1990年Umbaugh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皮肤癌的多样化色彩,从而辅助诊断皮肤癌等[7]。我国蔡东联等人研制成功了糖尿病治疗专家系统并投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陈榕虎等人在中医专家系统领域的开发也取得了突破[8]。其他的还有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的青光眼辅助诊断专家系统、 胃病诊断专家系统、脑血管病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专家系统等, 都获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9]。

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机体的成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害而引发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类风湿性关节炎RA(Rheumatoid Arthritis)、口眼干燥综合征SS(Sjogren′s Syndrome)、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硬皮病(Polymyositis)等。这类疾病起病比较急骤, 病情容易复发, 发作比较凶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引发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如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临床表现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或缺乏警惕,常常导致漏诊或误诊[10],而使用专家系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则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为此,本文专门设计了一个自身免疫疾病辅助诊断专家系统,辅助不擅长诊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医生,从患者症状出发,确定疾病的种类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为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提供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建议,从而提高一般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自我咨询,自我诊断的应用平台。目前国内尚未有自身免疫疾病的专家系统的报道。

1 设计原理

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系统。一个完整的医学专家系统应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11]。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专家系统(ADDES)编程开发语言为Microsoft VC++6.0,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Access 2000,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本文将推理机称之为辅助诊断模块。专家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数据库存放的是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信息、病史记录等数据集;知识库是用来存储已知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大量实际例子,包括了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数据、疾病的诊断规则,以及人类专家根据上述数据做出的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思维机构,本质是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整个系统,它通过输入的数据,利用知识库的原有知识按一定的推理策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解释接口是用户与专家系统交互的环节,负责对推理给出必要的解释,便于用户了解推理过程,为用户向系统学习提供方便;人机接口主要用来完成输入输出工作,本专家系统设计了用户信息管理、病人信息管理等辅助界面,模拟从病历录入到诊断全程,方便中小医院直接使用;学习系统就是知识获取模块,它为修改和扩充知识库存的原有知识提供相应的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结合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程序设计者与临床医师间进行交流后可以通过学习系统来完成自身免疫疾病知识的完善和规则的修订,并输入知识库中。

当系统诊断一个疑似病人时,就可以将该病人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通过人机接口输入计算机,推理机将这些资料记录在数据库中,并与知识库当中的规则进行比对、匹配。处理的结果通过解释系统显示给用户,根据显示出的结果医生可初步判断该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疾病倾向。

1.1 系统结构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本系统可实现功能有:系统采用良好的人机对话模式,记录并保存病人信息,方便查询,界面设计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快捷、准确,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操作员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口令;具有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功能,管理员可以设置操作员的权限(为每个用户设置权限级别),防止恶意用户任意修改数据库,数据保密性强;辅助诊断模块根据输入患者资料自动诊断病情,帮助医生诊断;学习功能,在使用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保证诊断的有效性;打印输出功能。

1.2 诊断知识规则库

根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并得到世界各国医疗界验证的诊断标准,得到以下几种疾病的诊断知识规则库:

规则库一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如果在以下的11项标准中,符合4项和4项以上者,即可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SLE):(1)颧颊部红斑。(2)盘状狼疮。(3)光敏感。(4)口腔溃疡。(5)非侵蚀性关节炎。(6)胸膜炎或心包炎。(7)蛋白尿(>0.5g/d)或尿细胞管型。(8)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9)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10)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各具备一项阳性)。(11)抗核抗体滴度异常。

规则库二 如果下述6项中至少有4项阳性,可诊断为疾病是干燥综合征(SS):(1)有3个月以上的眼干涩感,或眼有沙子感,或每日需用3次以上的人工泪液。凡有其中任一者为阳性。(2)有3个月以上的口干症,或进干食时须用水送下,或有反复出现或持续不退的腮腺肿大。凡有其中任一者为阳性。(3)滤纸试验<=5mm/min或角膜染色指数>=4为阳性。(4)下唇黏膜活检的单核细胞浸润

规则库三 如果具备以下标准中的任4条,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1)晨僵至少1小时(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4)对称性关节肿(6周)。(5)皮下结节。(6)手部X光改变。(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规则库四 如果具备以下标准中的前四条者可诊断为多发性肌炎(PM);具备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DM):(1)典型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2)肌酶谱升高。(3)肌电图检查示肌原性损害。(4)肌活检异常。(5)典型皮疹。

规则库五 如果具备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2项次要标准者,即可以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1)主要标准:近端硬皮病,手指和掌指关节以上皮肤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这类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和颈及躯干(胸和腹部)。(2)次要标准:① 手指硬皮病:上述改变仅限于手指。② 手指的凹陷性瘢痕或指垫组织消失: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趾肚)组织消失。③ 双侧肺基底纤维化:标准胸片上显示双侧网状的线形或线形结节状阴影,以肺的基底部分明显;可呈弥散性斑点或“蜂窝肺”外观。

1.3 诊断流程

诊断流程如图3所示,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问诊,并根据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这些结果经过处理后输入到辅助诊断模块(即推理机)中。辅助诊断模块将这些资料与各个规则(即诊断标准)匹配比对,一旦满足某一项规则,即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满足,则继续与其他规则比对;若最终与所有规则都不匹配,则该病人是基本可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其程序设计如下:

当患者资料输入专家系统时,推理机会判断指标是否符合正常值,如果属于异常,就判断该项目为阳性(即令该指标=1)。一旦阳性值满足以上11个诊断标准中的4项或以上者,计算机就给出判断结果为SLE倾向。

由于目前自身免疫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尚未有总体的诊断标准,而它包括的红斑狼疮(11条标准满足4条)、类风湿关节炎(7条标准满足4条)、皮肌炎(满足5条标准)、干燥综合征(6条标准满足4条)、硬皮病(满足1项主要标准或2项次要标准)等疾病都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我们输入一个病例后,首先在自身免疫疾病的下属疾病中都全部筛选一次,一旦满足某一规则,就可以判断它属于该疾病。经临床50例已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和40例对照组(包括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或者正常人)初步的试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检出48例,漏诊2例,另有1例对照组患者被误诊。说明该诊断系统的精确度还是比较高的。

2 结果与讨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病历的电子化,方便了医生对病人信息的查询和管理,有助于病历的长期保存和跟踪调查;提供了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极大程度地避免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漏诊;基本涵盖了各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表现,提供了各个检验指标的正常值以及异常值的参考意义,对基层医生尤其是社区医生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从而提高一般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自我咨询、自我诊断的应用平台。

对于实际应用上来说,规则库内规则越全面,越详细,则其所能达到的诊断效率越高,越准确。因此只需通过不断完善知识库,则其诊断的疾病可以越来越多,准确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该系统仅能对患者症状做文字性的描述,症状分级不够严格,因此诊断的符合率、准确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在今后修正的版本中尽量做到标准的量化,减少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诊断,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做成能提供辅助提示的诊疗系统,并能根据病情给出治疗意见,包括药物起效原理、用法、剂量、副作用、适应征、禁忌征等等,具体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酌情选用药物治疗,并提出观察、住院、手术等处理方案。

摘要: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特点,描述了自身免疫疾病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讨论了专家系统建立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推理机制和诊断原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推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施鸿宝,王秋荷.专家系统[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2]Shortliffe E.Computer-based Medical consultation:MYCIN[M].Elser-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nc.NewYork,1976:3447.

[3]吴亚杰,李娟.远程会诊与医学专家系统概述[J].医学信息,2001,14(2):8486.

[4]程勇,陈卫国.医学影像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21(3):309311.

[5]陈宝春,陈建荣,蔡映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7):547550.

[6]宋红,林家瑞.医学诊断专家系统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18(3):129132.

[7]蔡东联,罗狄隐.糖尿病治疗专家系统研制和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289293.

[8]陈榕虎.台湾地区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7880.

[9]葛学军,李冰.口腔牙周病诊断专家系统的初步实现[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6,4(2):105107.

[10]李永柏.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及临床特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2,18(2):6567.

辅助诊断 第2篇

某型辅助船液压网机失力故障诊断与维修

针对某型辅助船液压传动绞网机失力(输出转矩大幅降低)故障,综合分析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探究故障原因,维修工作采取重点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失力问题.

作 者:王维信 WANG Wei-xin 作者单位:91329部队,山东,烟台,264001刊 名:中国修船英文刊名:CHINA SHIPREPAIR年,卷(期):201023(3)分类号:U673关键词:辅助船 液压网机 失力 故障诊断 维修

船用柴油机故障分析及辅助诊断 第3篇

关键词:船用柴油机;故障处理;辅助诊断系统

内燃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柴油机在动力性能方面更具备优势。通常来说,柴油机的燃油效率更高、功率更大且工作稳定性更好,它在大型设备上的应用范围更广。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水路运输尤其是远洋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船舶总吨位和船舶保有量都成直线上升的趋势,由于船舶在动力性能上的重点要求,使得柴油机系统成为船舶动力系统的首选,在船舶辅助系统中也是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传播柴油机的性能情况将直接影响船舶的工作状态,一旦船舶发生故障现象,其维修保养相对于汽油机的难度更大,一方面船用柴油机体型大、结构复杂且辅助设备众多;另一方面船用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还缺乏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这也将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和方向。

1.船用柴油机故障概述

通常来说,船用柴油机多为四冲程柴油机,主要的组件有:机体组件、曲柄连杆机构、传动机构、配气机构与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起动系统。相对于汽油机系统,柴油机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它是机电系统、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综合体,由于柴油机系统的功率普遍较大,大功率的输出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使得关键的零部件出现功能退化甚至是失灵,子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紊乱也会导致柴油机运行失稳、控制策略无法正常执行,子系统出现功能鼓掌,从而引发整个柴油机系统出现故障。因此,其故障现象往往十分复杂且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通过分析零部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有效的预判故障发生机率,提前做好维护和保养。

2.船用柴油机故障分析和辅助诊断系统

船用柴油机的故障往往在局部零部件高发,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启停困难、功率不足、运行失稳、排烟异常、油压过低、柴油机异响等,通过总结历史数据可以获取不同故障类型时的关键运转参数和零部件性能参数,通过专业的故障处理方法和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故障进行快速识别并为故障处理提供有效的方案。

2.1.故障处理参数的设定和获取

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可以在合适的故障处理模型的辅助下,完成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工作。对于船用柴油机,其功能、结构和运行情况较为复杂,通常来说会选择以下的运行参数作为故障处理的基础数据。实时转速是反应柴油机动力性能的直观参数,通过转速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各种工况和载荷条件下的柴油机转速,并对转速的波动和异常情况进行监测;机油系统是柴油机润滑和液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部分,通常来说柴油机内部旋转部件和往复部件会使得机油温度升高,检测机油温度和压力的异常变化情况,可以对连接件、轴承、冷却系统、液压系统、运行异常进行实时的监测;水是柴油机的主要冷却介质,通过监测不同部位的水温,可以实时获取各个交换部件的工作状况。尾气温度是反映柴油机气密性和内部压力的关键数据。

2.2.故障诊断机理研究

柴油机的故障诊断兼具往复机械和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故障诊断系统。通常来说可以采用以下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故障识别。

2.2.1.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专家系统是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和专家分析意见进行数据集成,对典型故障类型的特征故障数据进行量化,通过数据模式识别和数据索引的方法,可以对当前的故障类型进行快速诊断;

2.2.2.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能够对故障样本数据进行抽样培训,在有效的迭代次数以内,快速识别出故障的特征模式,通过数据比对获取故障特征类型;

2.2.3.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分级分层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够对故障诱因中的机械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冲击现象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直观的故障树反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2.3.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简述

故障诊断系统是故障诊断方法的真实体现,通过交互式的操作界面能够实现故障处理的全流程。前端系统负责故障特征数据的监测和采集,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船用柴油机的故障数据上传到故障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故障机理分析,通过交互式的界面操作,设备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获取故障诊断的最终结果,并为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案提供数据参考依据。

总结:

柴油机在效率、功率和稳定性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柴油机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系统中。然而船用柴油机功能复杂且辅助设备众多,这都给其日常维修养护增加了难度。对于船用柴油机的故障处理分析,要在运行参数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工况进行故障处理。通过总结船用柴油机的故障类型,基于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船用柴油机的故障处理和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朱发新,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1(1)

[2] 高强,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子系统的研制[J],中国修船,1998(6)

辅助诊断 第4篇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蒸汽消防管网106A蝶阀自安装投入后, 填料密封一直处于泄漏状态, 泄漏流量达到20%。现场拧紧填料压盖螺栓后, 填料密封泄漏量没有改变,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蝶阀的密封急需改造。

2 填料密封泄漏的原因分析

蝶阀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是填料密封组装时预紧力不够。填料盘根在安装过程中, 没有一个一个地压紧, 造成填料盘根内松外紧, 由于热空气的气流冲压, 蝶阀运行一段时间后, 自然造成密封泄漏。其次是填料密封材质选用不合理, 导致高温状态下密封被碳化使密封泄漏。

1.刻度针2, 6.支撑轴承3, 5.填料密封4.蝶阀7.联轴器8.支架9.手动执行机构10.轴承箱

3 问题的解决

3.1 改造的基本情况

在原来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仔细测量、计算和设计, 并进行填料密封改造。如图2, 蝶阀填料密封改造是采用主密封加辅助密封的形式, 原来两道填料密封为主密封, 前后轴承箱前均增加的一道密封为辅助密封;主密封泄漏之后, 辅助密封可对蝶阀进行再次密封。将支架A上方盖板点焊死, 构成密闭空间。

辅助密封的改造采用四道静态O型圈密封和碳纤维、高温柔性石墨盘根、压环等组成的组合式填料密封。辅助密封组装示意图见图3。

1.蝶阀2.填料密封3.辅助密封组件4.轴承箱5.支撑轴承6.联轴器7.支架8.手动执行机构

3.2 填料密封腔设计

3.2.1 选择基准面

厂家原来设计时, 轴承箱与支架连接无止口和定位销定位, 而靠螺栓直接连接。改后选择辅助密封腔与支架接触面为基准面, 螺栓中心距不变, 通过双头螺栓将密封腔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与轴承箱连接, 有效地解决了因盘根比较软, 无法将盘根压到位和辅助盘根箱端面无法密封造成泄漏等问题 (见图4) 。

3.2.2 填料密封腔测绘

(1) 填料密封腔外径准的确定

根据现场测量, 计算出蝶阀拉杆到支架的最大直径准max。准max=2H+75, 由图1可知, H=100, 即:准max=2100+75=275m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确定填料密封腔外径准=250mm。

(2) 辅助盘根箱的长度L的确定

因蝶阀要在运行状态中进行改造, 只能将辅助密封腔和压环设计成上下两半结构才能进行装配, 现场测量支架A端面到联轴器的轴向最大距离为100mm。

辅助密封腔上下两半中分面通过锥销定位, 4个中分螺栓固定, 两半压环用2个内六角螺栓固定成圆。通过设计和实际计算, 压环最小厚度S=22mm。

由此可计算出辅助盘根箱的最大长度L0max=Lmax-S, 由图1可知Lmax=100。

即L0max=100-22=78mm。考虑到装配空间, 最终确定辅助盘根箱的长度L=66mm。

表1为O型密封圈用沟槽尺寸及压缩量。

O型圈的压缩率W= (d0-h) /d0100%。圆柱静密封装置一般取W=10%~15%;平面静密封装置取W=15%~30%。

O型圈2的实际压缩率W。根据图3, O型圈2设计的规格:1303.1-G-N (GB/T3452.1-2005) , 130为内径, 3.1为断面直径, G为系列, N为等级, 可知:d0=3.1;h=2.2, 则W=3.1-2.2/3.1100%=29%

O型圈1、8的实际压缩率W。根据图3, O型圈2设计的规格:753.1-G-N (GB/T3452.1-2005) , 75为内径, 3.1为断面直径, G为系列;N为等级, 已知:d0=3.1;拉杆直径准=75mm, 可知h= (80.4-75) /2=2.7, 则:W=3.1-2.7/3.1100%=13%

O型圈6的实际压缩率W。根据O型圈2设计的规格:753.1-G-N (GB/T3452.1-2005) , 75为内径, 3.1为断面直径, G为系列, N为等级, 已知:d0=3.1, 轴承箱内径准=101mm;可知:h= (101-95.6) /2=2.7, 则W=3.1-2.7/3.1100%=13%

(4) 盘根数量的确定

根据辅助密封的轴向长度L, 计算出填料盘根的最大数量Nmax= (L-S-8) /D。D为单根盘根截面厚度, D=13, 已知:L=66mm, S=22mm, 则:Nmax= (66-22-8) /133 (根) , 因此最多可安装填料盘根3根。

3.2.3 填料密封的材料选择

由于热空气的温度高达150℃, 静态O型圈应采用氟橡胶, 填料密封采用柔性石墨环和碳纤维环。

4 结语

通过分析处理, 有效地解决了蝶阀泄漏问题, 改造一年半后, 蝶阀密封一直运行正常, 无泄漏, 保证了蝶阀安全平稳运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为其它蝶阀、滑阀等类似阀的密封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建议:辅助密封腔与轴承箱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后, 拉杆温度直接传递到轴承箱和轴承造成轴承温度偏高, 建议在轴承箱处加一道风管线, 通过冷风降低轴承箱和轴承的温度。

(3) 辅助密封O型圈实际压缩率的校验

注:a为沟槽的高度;b为沟槽的宽度;R为沟槽的倒角处

参考文献

[1]袁亚, 等.高温蝶阀阀轴连接键结构改造[J].价值工程, 2012 (33) :31.

[2]王兆江, 顷永宏.蝶阀轴端密封的研究[J].冶金设备, 2012 (4) :198.

[3]赵峰.机械密封的使用与故障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 (2) :55.

辅助诊断 第5篇

近十年来,全国农村沼气池建设迅猛发展,就沼气好处而言,是肯定的,把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之中解放出来,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无公害农业起着促进性作用,以及改善全球变暧引发的自然灾害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沼气工程促进了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但是用得好的则深受用户的欢迎,试水试压不合格的漏气池则让农户伤透脑筋,因为花那么多功夫和经济,为此,要采取可行、安全、方便和巧妙的方法对病池进行诊断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过对输气管道及其辅助设施等的诊断,从而判断沼气池产气情况

1.看压力表气压大小,打开沼气灶看火力燃烧情况。

2.揭开蓄水圈上层盖板,平眼观察蓄水圈内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活动盖漏气。

3.观察出料口沼液颜色变化情况,发酵液呈灰色-偏稀,黄色-偏浓,黑色-偏酸,酱油色-正常,从而判断产气效果情况,。

4.观察出料口液面高度,液面过高,则沼液占据蓄气空间,影响沼气的蓄存量。

5.出料口发酵液面气泡个大并且多,说明产气效果好;如果气泡小而少或没有气泡,说明原料发酵不好或偏酸(碱)。

6.输气管和压力表漏气检查

⑴对输气管检查:把离池不远的集水瓶处总闸关掉,将接沼气灶软管取下,用嘴对着管口吹气,待指针上升后关掉软管接口处闸阀,待1-2分钟后,看气压表上指针是否下降,若下降说明两闸阀之间气道漏气。

⑵又作进一步检查,将压力表进气端附近闸阀关闭,用上述吹气方法检查,若指针上升后待1-2分钟下降,则说明此小段漏气,如果指针未下降则说明总闸到表端附近闸阀段漏气。

⑶另一种方法是用肥皂水涂在接头上检查,打开气管总阀,让管道充满气,在接头处涂上肥皂水,如有气泡,即为接头漏气,拧下接头盖检查是否套上气垫圈或未拧紧接头盖,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⑷若压力表进气端闸阀至集水瓶处总闸管段不漏气,就说明压力表进气端闸阀至炉子软管闸阀段漏气,这就拆下压力表进行漏气检查:用指腹将表上出气端口堵住,用嘴吹表上进气端口,待指针上升后,立即关掉表上开关,待2分钟后指针是否下降,下降即气压表漏气。如果表不漏气,则说明这之间其他接头漏气。

⑸用吹气密闭检查法逐一检查,并进行相关的处理,直到输气管和压力表道路不漏气为止,如果压力表指针仍然不上升,或沼气炉仍不能点燃火,说明池子漏气。

7.若输气管道正常的情况下,在沼液位置和沼液反应色正常的情况下,没有沼气,则说明蓄氣空间壁或密封台粉糊层漏气。

8.若输气管道正常的情况下,没有沼气,又发现料液下失到过梁下面,形成了池子和出料口间通气道,则说明池子漏水。

二、对诊断病况处理

(一)病池的处理

1.处理原则

放气揭活动盖,注意防火防爆防窒息,抽尽沼渣沼液,池子空气流通良好,清洁池子,有的放矢处理漏水漏气处。

2.具体做法

⑴开放总闸阀待放完余气后,彻底揭开活动盖(此时切忌打火抽烟,注意安全),用工具捞出发酵过后飘浮到活动盖下面的沼渣,用浑浆泵抽出沼液。

⑵待池子自然通风1至2天后,用水冲洗密封台上的黄泥和其他 污物,再拉好到池内的电灯或用手电筒照明(不能用打火机或其他明火做照明,以防起火爆炸),同时要一个成人在池口接应,另一个成人下池用水冲洗干净池壁污物。

⑶用突出点的辅助色(红色或黑色粗笔)标记好池拱上的漏气处,把准备好的水泥干浆用大母指摁在漏气孔上,随即连同密封台和蓄水圈壁刷准备好的乳胶漆与水泥的混和液2-3次(每隔30分钟刷一次),待24小时后,把头两天用水发软的死黄泥用手糊在密封台上,用硬薄纸板卷成筒状作工具,连同拱口下沿糊光滑均匀,然后将活动盖抬到糊好的黄泥上用粗重木棒砸紧盖,用干泥巴塞到活动盖周围大缝隙处,然后用扁木棒加压夯实,留2厘米浅沟,将细石粉水泥混合浆放到活动盖上面,均匀铺平3-5厘米厚,用泥掌抹平,再撒入干水泥灰抹平,随后用不漏水的薄膜放到蓄水圈内,另外用一张薄膜斜铺在蓄水圈墙壁上,在上面缓缓倒入细水(注意不要冲动蓄水圈内的湿混泥土),直到蓄水圈加5-8厘米深的水为止,以防湿浆与蓄水圈内墙壁脱浆漏气。

⑷若未发现漏气孔,即为过梁下面转角处封浆未满,或下料口与池子接口处未封满浆导致蜂花眼漏水,以至出料口沼液未封洞漏气。

⑸对处理好的池子,待24小时干浆后试水试压,待不漏水漏气后加粪产气,3至5天后放气试火。

(二)沼液偏酸调节

加已发酵的牛粪(或其他接种物),添加发酵剂,争对偏酸情况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或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调节。

(三)沼液过高,抽出沼液,保持液位

每7天抽一次沼液,确保液面保持在起拱线面一致,保证足够的蓄气空间。

(四)输气管道及其辅助设施漏气的正确处理:

1.用吹气密闭(或肥皂水涂到接头处是否有气泡冒出)检查法检查出漏气段的维修:拧开接头处,检查是否有气垫,接头胶锣帽是否拧紧,一一检查拧紧。

2.漏气压力表的检修,拧开表上脱硫剂盖子,检查密封圈是否被脱硫剂细沙垫着,造成缝隙漏气,把细沙清理干净,拧紧盖子即可。

3.对所有管道接头处、压力表、闸阀、池子漏水漏气处理好的前提下,同时在加料产气正常的情况下,仍没有沼气导入炉子,则说明管壁有沙眼漏气,则拆下所有道气管处理:将所拆胶管圈起来放入深水中,用左手大拇指堵塞一端口,用嘴向另一端口吹气,看哪点漏气,一旦发现,则用先准备好小针插入漏气沙眼,然后去掉患处,加以处理即可。

辅助诊断 第6篇

CAD几乎可以应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胸部、心脏、腹部、四肢等;用作各种的检查,包括骨骼成像、软组织成像、功能成像和血管造影。目前CAD的主流研究集中在检测乳房胸部病变和结肠中的息肉,多维图像CAD的研究发展极快,并已获得一些成功应用。

1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主要应用领域

医学图像有很多模态,包括CT、MRI、US、PET均在CAD的应用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人体任何部位的影像都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诊断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CAD对于骨骼的识别已经很成熟,并且集成到临床诊断和可视化软件中。而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乳腺、肺结节和结肠等软组织的病变,技术日渐完备。其中乳腺的CAD效果尤其出色,从各种商业乳腺CAD软件的纷纷出现可以得到证明。而身体其它部位的图像,譬如大脑、心脏等,由于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应用到临床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1.1 乳腺癌方面的应用

乳腺钼靶X线成像(mammograms)是临床检测早期乳腺病变最可靠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有资料表明,乳腺X线检查能降低大约30%的乳腺癌死亡率。CAD应用于乳腺图像的优势在于,钼靶X线成像的信息只有3%能为人眼所见,而小于0.5 mm的微钙化点医师无法发现,乳腺内肿块也易被忽略,漏诊率高达15%~30%[2]。因此,计算机辅助检测微钙化点和肿块,对于发现早期病灶,有着强大的优势和显著意义。且目前得到的乳腺钼靶片图像均是二维的平面图,通过计算机的三维重建,得到乳腺的三维图像,将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病灶的各方面参数和指标,从而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计算机辅助检测的乳腺病变主要有两种:肿块和微钙化点,而检测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2,3,4,5,6,7,8]。

近两年减少假阳性的新方法,有分别检测前期图像和当前图像的双系统检测技术(dual system)[3],能减少假阳性率接近50%;线性判别分析、规则判别分析及其扩展方法[4],可减少20%左右的假阳性;双侧配对技术(bilateral pairing)[5],将减少近40%的假阳性。利用左右乳房的相似度和不对称性(similarity and asymmetry)[6,7]的分类正确率达到80%。还有利用边缘信息来检测超声图像中的肿块[8]等,对乳腺钙化点和肿块的发现及识别都有着显著的提高。Wheeler等人提出的三维微钙化点的检测和增强技术,通过对每幅原始的投影图像计算其钙化残余图像,以在三维空间检测微钙化点,并重建出增强微钙化点的针对性图像[9](图1),其敏感度达到90.9%。

1.2 肺结节性病变方面的应用

胸部CT是公认的最敏感的肺部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用来筛查肺癌的主要工具。肺部CAD主要检测的对象就是肺结节,目前已有成熟的产品,如Fujitsu、Siemens和Philips等多家公司开发的相关软件,误差率能控制在5%~23%[10]。

目前针对肺结节检测的焦点在于,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更少的人工干预,更低的假阳性率[10,11,12,13,14,15]。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增强结节和抑制肺部血管、气管等组织,都是肺结节CAD系统最必不可少的预处理步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一个高阶的滤波器,譬如二阶的Hessian矩阵,来得到结节特征,从而增强结节并抑制其它组织。但高阶滤波器无可避免地对噪声敏感,而且仅用主曲率我们无法区分结节和血管的交叉点。Wu和Agam研究出一种基于最优化概率模型的滤波系统,他们采用1阶的梯度相关矩阵而不是常用的二阶Hessian矩阵,来减少噪声干扰,而且利用主曲率可以区分结节和血管的交叉点[12]。

检测出位于不透明区域,譬如胸部纵膈、心脏后肺、投影在隔膜上的肺等的肺结节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区域的对比度太低,而且放射科医师通常也不会注意到这些区域。Shiraishi等人提出了一种检测被遮挡区域的肺结节的方法,他们采用多阈值法分割图像,然后进行结节增强,在利用神经网络减少假阳性[13],实验中对于肺结节的敏感度达到52.1%。

而在提高细小结节的检测率方面,Z h a n g和Stockel等人提出一种新的分割方法,称为局部形状控制表决(Local Shape Controlled Voting)标[14]。此法改进了用于检测三维球形目标的表面正常重叠法(Surface Normal Overlap),能够区分小球体和大圆柱体的重叠,并且大大提高了效率,使平均处理时间从30.1秒提高到24.2秒。

自动且精确地分割血管是断层造影很重要的一步。对于肺部来说,精确分割出血管对检测肺栓塞也是至关重要的。Zhou和Chan等人利用分级最大期望估计来自动分割出肺部气管,达到92%以上的准确度[15](图2)。

1.3 虚拟结肠内窥镜

三维CT结肠镜检查也被称为虚拟结肠镜检查(CTC),有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能够有效筛检直肠癌的技术。目前的结肠CAD主要用于检测结肠息肉[16,17]。2006年,Medicsight公司提出了colon CAD的结肠息肉辅助检测和诊断的解决方案,标志着结肠CAD步入临床应用的开始。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加精确、完整地检测结肠内信息。

由于目前大部分针对结肠的虚拟内窥镜,都没有特别检测结肠内的褶皱,而被漏检的中、小尺寸的息肉90%却位于褶皱内。有采用两种分类器分别对褶皱和非褶皱部分来进行分类,对中、小尺寸息肉的检测率达到100%[16],

而影响计算机检测结果的另一个问题是结肠内的排泄物,以往的DBC方法使用简单的阈值法来去除,容易将淹没在其中的息肉部分甚至整个地去除了。Cai等人提出一种新的DBC方法[16],利用Hession矩阵的特征值来计算被淹没的软组织结构的局部形状签字(local shape signature),并将结构增强函数的值整合到一个水平集的速度函数中,来描述被淹没的软组织,同时去除识别出的排泄物(图3)。

1.4 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应用

通过测量分析左心室心脏壁的运动状况,可以帮助诊断冠心病,因此对心脏轮廓的跟踪和动态显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Qazi和Fung等人利用Bayes网络实现自动地检测跟踪心内膜和心外膜[18]。较早的Paragios利用Level Set方法分割并跟踪左心室,在MR和超声图像中都有不错的结果[19]。

在图像中自动分割出大动脉,对于早期发现导致动脉瘤和夹层的结缔组织异常而有着重大的意义。Zhao和Zhang等人结合水平集和最优边界检测,利用两相4D的MR图像来识别结缔组织异常[20]。得到的动脉腔表面与动脉模型进行配准,然后计算动脉形状和运动的模指数,以反映不同大动脉的形状和运动与平均值的差异,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和识别,正确率达90.1%。

Walimbe和Zagrodsky提出了一种利用弹性形变模型自动分割实时3D超声心动图像的左心室心肌的方法[19]。Schaerer和Rouchdy等人利用上下文依赖的关系,采用弹性模型来同时分割老鼠的左右心室[22](图4)。

2 结论

当前多维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点和热点,在于如何充分地利用多维数据,以提高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并降低其假阳性率。对于不同的器官,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并完善目前的CAD系统。目前的研究尚局限在乳腺的微钙化点的检测、肺部结节的检测、左心室内外轮廓的提取、利用结肠的虚拟内窥镜等方面。但是人体的器官远不止这些,器官的病变也是多种多样,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只是触到了冰山之一角。

辅助诊断 第7篇

由于门诊诊察在就诊时间、设备等方面的缺陷,容易造成诊断的片面性。如何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临床知识应用于门诊医生工作站,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相关知识及问题分析

1.1 门诊医生工作站

门诊医生工作站[5]是门、急诊医生实现对门、急诊病人信息(病历)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支持医生处理门、急诊记录、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等诊疗活动。

1.2 门诊医生工作站流程

1)病人持就诊卡到相应科室就诊;2)医生刷卡调出病人基本信息,根据需要查询当前和既往门诊各种信息(病历);3)医生对病人进行诊察,录入病人主诉情况;4)医生回忆以往的相似病例,并针对本病例就行一定的变化,开出处方。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3 案例推理

案例推理[6](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由目标范例的提示而得到历史记忆中的源范例,并由源范例来知道目标范例求解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在规划设计、法律、医学、决策支持及电子商务等领域获得了成功[7]。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医疗CBR系统的研究[3,4]。

1.4 存在的问题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首先询问病人的相关症状,并通过检查捕获患者体征;然后医生回忆相关病例,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改,开出处方。但是,在有限的门诊就诊时间内,需要从错综复杂的病症中得出准确率较高的结论,判断发病原因及部位,拿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对于医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年轻医生,由于缺乏经验,可能缺乏这种能力,势必造成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下降。

2 系统设计

众所周之,经验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于门诊诊疗来说,经验及思维速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目的就在于将医院积累的相关病例应用起来,通过运用CBR技术,为医生提供一个辅助诊断系统,为他们提供相似病例的治疗参考方案,帮助他们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1 系统流程设计

通过对门诊医生诊断的基本过程进行参考,我们将系统工作流程设计如下:

1)医生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将症状输入系统;

2)系统对症状就行解析,使用机械式分词法(基于词库)提取关键词,形成一个新的案例;

3)系统根据所得到的症状值,按照一定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在案例库中搜索相似案例;

4)医生根据系统所提供的相似案例,对诊断结果进行修正,并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

5)如果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案与系统原先提供的有所不同,则将该案例作为一个新的案例录入案例库。

图2为门诊辅助诊断系统的工作过程。

2.2 相似度算法

为说明本系统的算法,本文给出如下定义:

定义1:设A*表示一个新的病例,其特征参数可使用矩阵表示:

定义2:设Ai表示案例库中与A*具有相似特征的第i个病例,其特征参数可使用矩阵表示:

定义3:设ω(j,m)(j=1,2,,k;m=1,2,,n)表示第j行第m列的特征的权值(由专家预先设定),并且满足要求:

定义4:设新病例A*与案例库中的历史病例Ai相似,则二者的相似度为:

该系统的检索匹配算法表述如下:

步骤1:接受一个新的病例A*;

步骤2:扫描案例库中的每个历史病例Ai;

步骤3:计算新病例A*与每个历史病例Ai之间的相似度Si;

步骤4:比较所有病例的相似度大小,按照相似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由医生进行自主选择。

3 总结及未来工作

基于案例推理的门诊辅助诊断系统是将CBR技术融入门诊诊疗体系的一种尝试。其优势在于能为门诊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由于诊疗时间较短,容易造成误诊。而基于案例推理的门诊辅助诊断系统能有效弥补这一问题,提供丰富的相关病历,帮助医生修正初步诊断结果,提高诊断的速度、精度和可靠性。当案例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各病征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变得更有意义,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ahn U,Chater N.Understanding Similarity:A Joint Project for Psychology,CaseBased Reasoning and Law[J].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view,1998(12):393-427.

[2]Corchado J M,Laza R.Constructing Deliberative Agents with Case-Based Reasoning Techn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Systems,2003(18):1227-1241.

[3]李锋刚,倪志伟,王键,等.基于案例推理的脑血管病辅助诊断智能系统的设计[J].中医药学刊,2006(2):260-262.

[4]俞泉,何钦铭,张宝荣.CBR技术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3):65-92.

[5]刘松林,刘阳晨,叶俊.门诊医生工作站在我院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11):64-65.

[6]杨善林,倪志伟.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9-116.

辅助诊断 第8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辅助诊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 其中最为常见的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肠道病毒71型 (EV 71) 。手足口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等,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及控制传染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情况以及辅助诊断方法, 以期为临床诊治手足口病提供借鉴。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手足口病患者32例, 男21例, 女11例,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 (2.3±1.4) 岁;32例患者均出现出疹症状, 其中26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采集3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 -80℃保存。

检测试剂及仪器:选择America QIAGEN公司生产的RNA试剂盒、PT-PCR试剂盒, 选择Takara生产的核酸分子质量标准DL2000 DNA marker, 选择Promega公司生产的RNA酶抑制剂。采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生产的ABI7500实时荧光PCR仪, 采用America MJ Research有限公司生产的PTC-200 PCR扩增仪。

操作步骤:取患者的咽拭子标本, 复温后于3 000 rpm离心, 取1.5 m L底层液体放置于离心管中, 并加入560μL AVL缓冲液, 加入140μL咽拭子, 充分混匀15 s后室温放置10 min, 瞬时离心。吸取630μL混合溶液放入QIAamp中, 于8 000 r/min、离心半径9 cm中离心1 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及收集管, 并再次进行上述步骤。更换新的收集管后, 加入650μL AW1缓冲液, 于8 000r/min、离心半径9 cm离心1 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及收集管, 加入650μL AW2缓冲液, 于8 000 r/min、离心半径9 cm离心1 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及收集管, 于13 000 r/min、离心半径9 cm离心3 min, 将QLAamp柱放入1支干净的1.5 m L离心管中, 并向QLAamp柱膜间加入60μL LAVE缓冲液, 并在室温下放置2~5 min, 于离心机中8 000 r/min、离心半径9 cm离心1 min, 得到核酸溶液, 于-70℃保存。提取RNA后分别进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以及常规PT-PCR扩增、逆转录。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χ2检验。

结果

荧光检测法与常规RT-PCR检测肠道病毒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荧光检测法与常规RT-PCR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荧光检测法与常规RT-PCR检测肠道病毒71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讨论

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婴幼儿患者中, 主要是因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类型, 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溃疡等, 部分患者会并发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有数据统计显示[2], 手足口病在丙类传染病中的发病率排第3位, 其死亡率排第1位。本组研究中对3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实施了实时荧光PCR、常规RT-PCR检测方法, 本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结果差异不显著, P>0.05无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与RT-PCR具有等效性。

注:P>0.05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5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5无统计学意义。

检测方法: (1) 血清学检测:临床检测手足口病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比较急性期患者的血清以及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情况。血清学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为中和实验。中和实验也是目前肠道病毒抗体的最常用检测方法, 中和实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精确且特异性强。检测时可测定血清中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情况, 抗体滴度增高>4倍则说明感染病毒。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准确性、快速性等特点, 特别是在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时, 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情况, 以提高检测速度。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荧光探针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有研究显示[3], 荧光探针PCR的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RT-PCR检测方法。 (3) 其他检测方法:临床治疗中出现了一种针对手足口病的抗原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BA-ELISA) , 用BA-ELISA检测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组织手足口病的咽拭子悬液、大便悬液以及病毒液等, 与常规RT-PCR检测方法进行对比, 发现BA-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略低于RT-PCR检测方法、细胞培养分离法, BA-ELISA可以检测出103~104 CCID50的活病毒, 充分说明BA-ELISA已基本满足抗原检测的使用情况。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引起。有研究显示[4], 肠道病毒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复杂性、致死率等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疾病。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病毒检测情况: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将DNA片段上的高密度固化到特殊载体表面, 与特殊荧光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后通过扫描技术收集杂交信号, 并利用特殊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杂交分析, 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情况。有研究显示[5], 基因芯片技术诊断肠道病毒71型可以进行同时检测, 且敏感度较高。而且因分子杂交自身严谨性较高, 采用多组探针联合检测时可以有效降低其检测假阳性率。同时基因芯片自身规模大且高通量, 因此基因芯片检测具有独特优势。

辅助检测手段: (1) 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检测:手足口病疑似心肌损害患者实施心肌酶谱、心电图、B超检测等, 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 经检测后患者的心电图发生明显改变, 则患者的心肌酶升高明显;若患者的心电图发生次要改变, 则心肌酶改变较轻, 心脏B超检测的阳性率最低。 (2) 脑脊液白细胞:有研究显示, 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较为严重, 且可伴发脑炎、无菌性脑炎等疾病, 因此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精神、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 必要时可实施脑脊液白细胞检查, 以提早诊治疾病。有研究显示, 手足口病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增高, 则患者的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 充分说明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存在脑炎症状。不同程度且脑脊液白细胞数目的变化与手足口病引发的脑炎疾病有密切联系。

临床检测手足口病方法不同, 其检测灵敏度以及特异性不同, 因此临床检测中应选择合适联合检测, 以提高病毒检出率, 同时也可实施辅助检测手段, 以充分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以及疗效变化情况,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淑琴, 李娜, 王绪韶, 等.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5) :433-434.

[2]王慧春.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11) :1756-1757.

[3]王宪红, 王瑜.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4) :144.

[4]张新, 曲梅, 李洁, 等.北京市348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1) :90-92.

辅助诊断 第9篇

在全世界范围内肿瘤都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2008年发布的《Cancer facts&figures 2008》指出:肿瘤仅次于心脏病,为美国第二大致死疾病。报告同时估计,2008年美国将新增1 437 180例肿瘤患者,这其中还不包括约100万新发的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皮肤癌,同时大约有565 650例患者将在这一年去世,平均每天超过1 500人[1]。中国卫生部截至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都位居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2]。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结果的判读需要专业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目前,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技术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在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接近实用化[3]。然而,对于某些空腔脏器中的肿瘤(赘生物),如结肠癌、膀胱癌、输尿管肿瘤等,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在赘生物扩散程度、浸润深度等关键问题上作出准确判断。本实验以膀胱赘生物(肿瘤)为代表,采用纹理分析的方法对膀胱赘生物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影像特征进行提取和筛选,挖掘影像图像中深层次的诊断信息,以期获得可区分膀胱赘生物(肿瘤)组织和正常膀胱壁组织的纹理特征。之所以选取MRI作为原始数据,主要有如下考虑:首先核磁共振设备在临床广泛使用,获取数据相对容易,也方便日后这一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其次,与增强CT相比,MRI可以做到完全无创;MRI是水成像,膀胱中的尿液和膀胱壁构成了天然的对比,因此,即便不使用造影剂也可以在图像上将两者区分开来;天然对比还使图像中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分割变得相对容易;完全无创也使这一技术有可能应用于人群疾病普查和随访。第三,MRI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与CT相比在组织纹理上有更好的表现[4]。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正是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组织(肿瘤)之间的纹理差异,因此MRI作为数据源更符合本实验的要求。

2 材料与方法

2.1 影像数据选取

选取20082009年入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的老年男性膀胱赘生物(肿瘤)患者4例,年龄介于50~90岁,所有患者均是首次确诊为膀胱肿瘤,之前未进行过任何手术治疗。同时选取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男性志愿者6人作为对照。成像设备为GE公司3.0T核磁共振;扫描序列为FSE T1/T2、Fiesta序列,1.5 mm层厚,无间隔扫描。获得的图像大小为512512像素。获得膀胱赘生物(肿瘤)数据4套,正常数据6套。2组人员之间年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收集数据均为DICOM格式。

2.2 实验原理

2.2.1 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包括纹理特征、形态学特征等一系列特征,本实验主要选取图像的纹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纹理特征是指从图像中计算出来的一个值,描述的是图像纹理灰度的变化规律。纹理分析是指通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这些纹理特征,从而获得纹理的定量或定性描述的处理过程[5,6]。Hermes等2008年的一项研究证明,当影像图分辨率足够高时,在图像上可观察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纹理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7]。这一区别可由图1来说明。如图1所示,(a)是显微镜下正常的膀胱壁平滑肌组织,(c)是显微镜下膀胱肿瘤组织,(b)和(d)分别是(a)、(c)经过图像处理后得到的图像纹理示意图。可见正常的膀胱壁平滑肌组织呈现条索状纹理,而膀胱肿瘤组织呈现沙砾样纹理。这一区别在MRI图像上同样存在。如图2所示,左侧为腹部的MRI图像,白色线条勾勒出的条状部分为膀胱壁平滑肌组织,勾勒出的不规则图形为膀胱赘生物组织(肿瘤)。右侧为两者放大并对图像行锐化处理后的纹理示意图,肉眼仍可观察到这两部分组织在纹理上存在差异。

为量化地说明膀胱赘生物(肿瘤)组织和膀胱壁正常平滑肌组织之间存在纹理差异,本实验选取平均灰度强度(mean grey-level intensity)、熵(entropy)、均匀度(uniformity)作为初步的纹理特征[6]。平均灰度强度表征的是图像的明暗程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图像的亮度。熵和均匀度是图像的一种统计学特征,反映图像包含信息量的多少以及图像的均匀程度。计算整幅图像的纹理特征会使这些特征分布平均化,不能区分赘生物(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也不利于赘生物性质的判定。因此,在ROI中计算这些特征方有意义。具体计算公式描述如式(1)~(3),其中,x、y表示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坐标值;a(x,y)表示图像中(x,y)点的灰度值;R是整个感兴趣区域所有像素点形成的集合;N表示ROI中所有像素点的个数;k表示ROI中不同灰度值所形成的集合,l为某一具体灰度值,l∈(0,1,,k);p(l)表示在ROI中像素灰度值为l的概率。

2.2.2 图像处理

MRI原始图像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的噪声,因此,在计算上述纹理特征时,首先应该对原始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在空间阈、频阈、小波阈都可以进行上述处理,但是曾有文献指出频域滤波是针对整个图像的,不能很好地定位在ROI,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好[6]。小波阈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小波通常都是相互正交的,因此在使用滤波器时限制较多[6]。所以,本实验选择在空间阈进行图像处理,滤波器为LoG(Laplacian of Gaussian band-pass filter)滤波器。LoG滤波器将高斯滤波器与拉普拉斯滤波器结合起来,其好处在于可以通过高斯滤波器平滑图像去除噪声,然后再使用Laplacian滤波器锐化图像增强纹理。二维高斯滤波器公式和LoG滤波器公式如式(4)所示。

2.3 实验步骤

本实验分为4个主要的步骤:(1)手工勾勒出MRI原始图像中的ROI,即图像中正常的膀胱壁组织和异常的膀胱赘生物(肿瘤)组织,剔除MRI图像中非ROI的信息;(2)使用LoG滤波器对图像中勾勒出的ROI进行处理;(3)分别计算处理后图像中正常的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组织(肿瘤)各自的纹理特征;(4)对两组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上述步骤中所有程序均使用Matlab7.6编写,在Windows XP环境下运行,无报错。正常膀胱壁组织以及赘生物(肿瘤)组织的边缘勾勒由2位放射科医生各自独立完成,并由1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在参考两人勾勒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ROI的范围。

2.4 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赘生物组和正常组的纹理特征值(平均灰度强度、熵、均匀度)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每套数据均有多张MRI图像,计算单张图像的纹理特征值后进行求和,并计算平均值,得到该套数据的平均纹理特征。对上述取均值后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显示的是各纹理特征的均数和标准差,表2是对3个纹理特征进行t检验的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到平均灰度强度、熵、均匀度的Levene′s检验,P值均大于0.05,提示这些纹理特征数据符合方差齐性,数据的分布可认为符合t分布。其中熵和均匀度的t检验P<0.05,表明这两个纹理特征在正常的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肿瘤)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灰度强度的t检验P>0.05,故不能认为该特征在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肿瘤)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注:分组中0表示正常膀胱壁组织,1表示膀胱肿瘤组织

注:熵和均匀度组的P<0.05

4 讨论

目前,对空腔脏器赘生物(肿瘤)纹理特征的研究并不多。以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能否发现更小的膀胱赘生物,未涉及赘生物的浸润深度等临床信息。例如,Yazgan等2003年的研究显示,54个膀胱赘生物中计算机识别出49个,但在小于5 mm的7例中,计算机只识别出3例[8]。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肿瘤的纹理特征,Lingley-Papadopoulos在ISBI2007上发表的文章指出,他们从105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42个特征,使用k-mean算法实现了膀胱肿瘤浸润深度的确定[9]。但其使用的原始数据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获得的。这种设备在临床上仅用于眼内疾病的诊断,并未用于赘生物或其他体内疾病的诊断。

实验结果显示,熵、均匀度在正常的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组织(肿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平均灰度强度不能区分这两种组织。整个实验过程尚需注意以下细节,ROI的明暗程度在MRI的不同序列之间变异非常大,因此,在进行特征值的比较时,不同患者必须选择相同序列的图像。不同人勾勒的ROI有时差别会非常大,所以单个人手工勾勒会造成随机误差增加。本实验由3位不同的放射科医生勾勒ROI的目的也在于减少随机误差。

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首先是选取的特征较少。之前的研究选取纹理特征的数目都在几十个左右,本实验参考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剔除了一些可能性较小的特征。但是3个特征仍显偏少,过少的纹理特征可能会导致后续实验中图像分割结果的随意性增加。其次,本实验选取的病例数仍然偏少。样本量过少容易造成随机误差的增大,因此后续的实验中需要继续增加样本量,减少随机误差。再次,本实验虽然证明了正常的膀胱壁组织和赘生物(肿瘤)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并不能确定赘生物的性质。膀胱赘生物大部分都是肿瘤,但仍有少部分膀胱息肉、水肿增厚的黏膜组织等与肿瘤组织拥有相似的纹理特征。Wen-Jie Wu等2008年的研究显示,对乳腺肿瘤采用形态学特征和纹理特征联合判断,可以区分早期乳腺肿瘤和恶性乳腺肿瘤[10]。故在后续的实验中应当增加形态学特征,期望能将肿瘤组织和膀胱息肉、水肿增厚的黏膜组织区分开来。

5 结论

本实验使用纹理分析的方法研究正常膀胱壁组织和膀胱赘生物(肿瘤)组织的纹理特征,并证明两种组织在熵、均匀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为CAD系统判读膀胱肿瘤浸润肌层深度(膀胱肿瘤分期)提供了依据。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且反复复发的多发肿瘤,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膀胱镜。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膀胱镜并不适合人群疾病普查和患者的治疗后随访。本研究同样为膀胱肿瘤的人群疾病普查及治疗后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ancer Society.Cancer Facts and Figures2008[M].At-lanta(GA):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08:2-10.

[2]卫生部.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08-12-31)[2009-02-28)].http://61.49.18.65/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08/10.htm.

[3]于甬华,王仁本,于金明,等.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5,24(2):133-136.

[4]Tekes A,Kamel I,Imam K,et al.Dynamic MRI of bladder cancer:evaluation of staging accuracy[J].AJR Am J Roentgenol,2005,184:121-127.

[5]张勇,王瓛,郭秀花.基于医学图像纹理特征的疾病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现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4):543-544.

[6]Balaji Ganeshan,Kenneth A Miles,Rupert C D Young,et al.Texture analysis in non-contrast enhanced CT:Impact of malig-nancy on texture in apparently disease-free areas of the liver[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09,70:101-110.

[7]Hermes B,Sp觟ler F,Naami A,et al.Visualization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Zone of the Bladder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easibility of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Tumor Invasion[J].UROLOGY,2008,72(3):677-681.

[8]Yazgan C,Fitoz S,Atasoy C,et al.Virtual cyst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Journal of Clinical Imaging,2004,28:138-142.

[9]Lingley-Papadopoulos C A,Loew M H,Zara J M.Real-time blad-der-layer recognition:an approach to optical biopsy[J].ISBI,2007:1279.

辅助诊断 第10篇

电网故障诊断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对保护开关动作信息的使用上[1],主要的诊断方法有专家系统[2],人工神经网络[3]、基于优化模型的方法以及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备而采取的基于模糊集、信息理论和粗糙集的方法等[4]。但是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电网结构趋向复杂,基于单一信息源的诊断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下的故障诊断要求,海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诊断过程中的知识组合爆炸暴露了原有方法在当前大规模电网故障诊断中的不足[5]。

不过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也日益提高,各种应用系统如SCADA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RPMS)等都已经投入到电力系统运行中,使得利用多信息源和分布式智能方法的故障诊断成为可能[6]。电网故障诊断发展成为从电力企业各级控制中心的不同系统中来获取故障表征信息,并通过信息知识的融合,来为电网故障诊断提供辅助决策。

本文在综合考虑未来电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把信息融合思想引入到故障诊断辅助决策过程中,将信息融合中的数据、特征、决策概念对应于电网故障诊断中的具体对象,构建了基于多层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架构。通过实例,对典型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多层信息融合方法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的可行性。

1 多层信息融合思想

信息获取和依据信息的决策处理贯穿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当今信息时代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人类行为中,仅仅依靠单传感器或信息源是难以精确稳健地完成需要的决策任务,这方面对于复杂、多层次、多变化的决策任务尤为显著。因此多源多层信息融合的研究日趋重要。

信息融合是一个多变量决策问题,其基础问题是围绕融合单元和融合结构展开。每个融合单元都涉及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变量、决策方法和决策结果;融合结构都要涉及融合单元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对决策处理要求及其结果的影响、特殊的融合结构形式等。由于信息融合过程中,融合单元都可能采取数据、特征、决策等不同的形式,于是形成了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的层次划分[7]。

1)数据层融合。即输入为原始数据,输出为筛选整理后的数据。

2)特征层融合。即输入为经过处理的基本数据,输出为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的特征。

3)决策层融合。即输入为提取后的特征,输出为最终需要的结果结论。

实际中常见信息融合的输入输出列举如表1。

其中第二种融合输入为数据、融合输出为特征的层次,依据关心重点不同可以分别划归为第一和第三层次;第四种融合输入为特征,融合输出为决策的层次依据关心重点不同可以分别划归为第三和第五层次。在多层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中,将表1中的第一二层次合并、第三四层次合并,这样通常情况下的信息融合还是以数据、特征和决策三层划分。图1为由信息源数据输入出发的多层信息融合关系图。

2 多层信息融合架构下的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模型

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多变量的决策问题。大规模电网发生故障必然涉及电网多级控制中心,而在同一级控制中心内部,故障表征信息又分布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如SCADA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RPMS)等,因此在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多源多层信息融合的问题。

下面从多层信息融合的角度对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过程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其数据、特征、决策对应故障诊断中涉及到的参数对象(表2)。

2.1 数据层融合

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的数据层融合其融合输入为数据、融合输出为特征。其数据为SCADA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RPMS)等多个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其对应数据见表3)。通过对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融合,获取进行下一层次辅助决策的特征,即保护开关状态、保护开关动作时序信息、用于故障分析的节点电压、相角等。

在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过程中对数据融合层的融合过程可采用加权平均算法[6]:

其中:yij(x)为数据层的输入即为原始数据;ωi为对应原始数据的信任度;q(x)为数据层结果输出。例如对不同数据源提供的某一时刻的有效电压电流数据,如果仅采用单一数据源数据有失准确性,这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对数据进行融合校正。

2.2 特征层融合

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中的特征层融合其融合输入为特征,融合输出为决策。本层次的信息融合所采用的特征是数据层融合的输出结果,即保护开关状态、保护开关动作时序信息、用于故障分析的节点电压、相角、潮流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处理,来获取故障诊断辅助决策初步结果。目前来说,对于故障诊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次,常见的方式主要有根据保护开关动作信息,采用优化模型、贝叶斯方法、专家系统等进行故障诊断[8];利用时序信息识别误动拒动情况的发生,再结合保护开关动作信息进行故障元件识别。而实际中,故障发生后的故障录波器记录也蕴藏了丰富的故障信息,分析其记录的电压电流波形变化情况,可以得出一些相应的故障决策信息,这一方面的研究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开展。

本文选取继电保护信息和WAMS信息进行特征层的信息融合,方法如下:

1)对WAMS信息的融合。采用故障模式匹配的方式,即将实时的潮流分布与各种预想故障的潮流分布进行相似性比较,获取元件n发生故障的信任度。这里定义一个模式匹配度函数[9]:

式中:ln为实际测量样本与预想故障集中元件n发生故障时的相似程度;dn实际表示的是样本与元件n发生故障时之间的差异程度;θni为元件n故障下节点i处的相角;θi为实时潮流计算的节点i处的相角值(待分类样本);N为节点个数,本文的计算中,m取值为4。

在一般N-1故障下,元件n发生故障的信任度Pn(1):

2)对继电保护信息的融合。这里采用概率信息和Petri网结合诊断方法[10],通过建立继电保护动作的Petri网模型,可以得出目标元件发生故障的信任度,得到电网中的元件n对应故障信任度Pn(2)。

2.3 决策层融合

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的决策层融合其输入是特征层的初步决策输出即不同信息源故障信息融合后的决策,输出结果为最终决策。该层次中的输入决策包含了可能故障元件及其信任度,输出决策为最终故障元件的判定结果。根据这一层输入的数据形式,采用证据理论融合输入信息[11],获取最终决策。另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也可以采用一般的加权平均算法处理输入信息来得出最终决策。

根据上面三层信息融合的定义,多信息源下的三层信息融合电网故障诊断模型构架如图2。

3 实例分析

在某时刻T,节点9和14之间的线路出现接地故障。通过仿真测试获取模拟SCADA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RPMS)的故障信息,然后通过上述多层信息融合模型进行故障诊断的辅助决策过程。

3.1 数据层融合过程

分析发生故障后WAMS中的系列PMU量测数据,处理量测数据得到各节点电压相角(表4)。

处理来自SCADA和RPMS的数据,得到保护开关动作信息为:线路主保护动作,断开线路L9-14上14节点处的断路器,而9节点处断路器未动作,这时线路L7-9和L9-10上的远后备保护动作,分别断开线路L7-9和L9-10上7节点端和10节点端的断路器。

3.2 特征层融合过程

下面是通过仿真计算,预先建立起的不同支路出现故障情况下的预想事故集[9],其内容为电压相角信息(表5)。

将出现故障时量测来的故障数据(表4)同预想事故集(表5)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公式(2)求出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模式匹配度(表6)。

根据公式(3)得出初步故障辅助决策信息即不同线路出现故障的信任度(表7)。

通过概率Petri网的融合方法来处理保护开关动作信息,得出故障辅助决策结果如表8。

3.3 决策层融合过程

根据表7和表8的故障辅助决策初步结果,再进行最终的决策层融合,采用加权平均算法得出电网故障诊断的辅助决策结论:支路L9-14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82,而支路L7-9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04,支路L9-10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06,支路L13-14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08。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的一些特点,用信息融合思想构建了多层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构架,提出了多信息源故障辅助决策信息的融合方法,探索了对WAMS信息中节点电压相角的处理思路,并通过IEEE14节点系统检验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智能电网下的多层信息融合电网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研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对故障诊断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更广泛的可靠信息,在未来电网智能化的趋势下,这些方法和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创新,朱传柏,曹一家,等.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8):102-107.GUO Chuang-xin,ZHU Chuan-bai,CAO Yi-jia,et al.State of arts of fault diagnosis of power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8):102-107.

[2]Tan J C,Crossly P A,Goody J,et al.Fault section identification on a transmission network using action factors and expert system technology[C].//13th Power Systems Computation Conference(PSCC’99).Trondheim(Norway):1999.

[3]毕天姝,倪以信,吴复立.基于新型神经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2):73-78.BI Tian-shu,NI Yi-xin,WU Fu-li.A nove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fault section estim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2,22(2):73-78.

[4]LIU Yi,LI Ying,CAO Yi-jia,et al.Forward and backward models for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2008,9(10):1420-1425.

[5]赵伟,白晓民,丁剑,等.基于协同式专家系统及多智能体技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0):1-8.ZHAO Wei,BAI Xiao-min,DING Jian,et al.A new 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of power grid based on cooperative expert system and multi-agent technology[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20):1-8.

[6]符玲,何正友,麦瑞坤,等.小波熵证据的信息融合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3):64-69.FU Ling,HE Zheng-you,MAI Rui-kun,et al.Information fusion method of entropy evidenc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ault diagnosis in power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8,28(13):64-69.

[7]王润生.信息融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13.

[8]吴欣,郭创新,曹一家.基于贝叶斯网络及信息时序属性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3):14-18.WU Xin,GUO Chuang-xin,CAO Yi-jia.A new 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of power system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and temporal order inform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3):14-18.

[9]游家训.基于多源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10]孙静,秦世引,宋永华.一种基于Petri网和概率信息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3):10-14,23.SUN Jing,QIN Shi-yin,SONG Yong-hua.A 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power systems based on Petri nets and probability inform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13):10-14,23.

辅助诊断范文

辅助诊断范文(精选10篇)辅助诊断 第1篇专家系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智能推理系统(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拥有某个特殊领域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