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1篇
内部实行三级水质检测体系:即班组自检、水厂化验员监测和化验中心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并实行公司检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各水厂化验员在业务上接受化验中心的指导和监督。
1.班组自检:制水值班人员对原水、沉淀水、滤后水和出厂水浑浊度,出厂水游离余氯以及加氯量每小时测一次,并将沉淀池出口水浊度控制在10ntu以内,滤后水和出厂水浊度控制在2ntu以内。出厂水游离余氯一般情况:夏季控制在0-0mg/l,冬季控制在0-0mg/l,特殊情况下接受化验中心的指令,调整加氯量。坚持生物(养鱼)法观察原水水质,正确填写值班原始记录。同时接受水厂化验员的监督监测和指导工作,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要求,严禁不合格水出厂。
2.水厂化验员检测。监督检测生产班组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质监测情况,协助值班人员把好各净水构筑物单元的水质关。水厂化验员应按总工办化验中心要求的检测内容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真实而正确的填写化验员原始记录。
3.化验中心抽检。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和行业要求的监测内容和检测频率,结合我司的水质特点进行水质监测。并不定期的对各水厂水质、管网水水质进行抽样化验。
4.接受市防疫站对水质的监督监测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严格水质报告制度
1.生产班组每日将余氯、浊度等检测结果报告厂化验员。
2.水厂化验员将原水、净化构筑物出厂、出厂水监测结果和药耗指标按月汇总报告厂领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决。水厂内部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报告总工办。
3.化验中心每月将水质检测结果报告总公办和市防疫站,并按省建设厅的要求每季度将公司出厂水和管网水四项指标合格率情况按时报告省城镇供水协会公示于《**日报》。
4.总工办化验中心负责按时将市防疫站每季度监测的管网水全分析结果报告公司办公室公告于《**日报》。
第二章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确保我司供水水质符合**标准之规定,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的水质监测和水质管理工作由总工办化验中心具体负责,水质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条公司水质合格率执行建设部对国家二级城市供水企业考核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以上,其中大肠杆菌群不得检出。 2.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以上。 其中(1)管网水细菌合格率; (2)管网水大肠菌合格率; (3)管网水余氯合格率; (4)管网水浊度合格率; (5)其余26项合格率。 第三章水源水质管理
第六条水厂的源水水质应符合**中生活饮用水源水水质的规定,不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第七条水厂必须在水源地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和防护措施,按国家标准**规定实施。
第八条卫生防护地带建立后要经常巡检,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当水源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时,应及时报告总工办,由公司报告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并提出控制和清理污染的建议和对策,以保证源水水质。
第九条水厂对原水每日检测以下项目:水温、色度、浊度、ph值、总硬度、总碱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需氯量试验。化验中心每月对原水进行一次全分析,两次常规分析。(以现有设备情况决定检测项目)。
第四章净化厂水质管理
第十条水厂制水生产工艺中所选用的各种净水剂、消毒剂以及与水体接触的设备、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净水剂质量必须经过入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一条水厂要管好、用好、维护好水处理设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安全运行,保证各净水构筑物单元水质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化验中心负责对水厂净水剂质量的分析检验工作。负责每月对出厂水进行一次全分析,两次常规分析。 第十三条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如发现有传染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第五章管网水水质管理
第十四条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采样点。
第十五条化验中心每月对管网水抽检作一次全分析,对所有管网监测点作两次卫生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的检测。
第十六条
管道不得使用国家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管材管件,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冲洗、消毒,经化验中心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通水。
第十七条管网所要定期对管网末梢水和盲端水进行排放,以保证管网水水质(排放时间每季度一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第十八条制定管网改造计划,对易老化并严重影响水质的供水管网,总工办要列出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更新改造工作。
第六章水质综合管理
第十九条总工办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水质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对水厂化验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水厂水质技术指导工作;参与水厂技改和管网施工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及竣工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总工办要协助、解决公司供水范围内的水质问题。对违反供水安全的水质事故,有权采取紧急措施,直至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水,事后逐级报告。
第二十一条总工办化验中心负责分析整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水质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化验中心的内部各项工作要达到国家计量局规定的jjg1021-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参考规范》的各项要求,以取得认证资格。
第七章处罚
第二十三条由总工办化验中心或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水质不合格者,作如下处罚: 1.当月水质一次不合格,扣发事故直接责任者当月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的,同时扣发水厂化验员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扣发厂长的绩效工资。 2.当月水质连续两次不合格,扣发事故直接责任者当月的全部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化验员扣发的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扣发厂长的绩效工资
3.当月水质连续三次不合格,对事故直接责任者作待岗处理,同时扣发化验员当月的全部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扣发厂长当月的绩效工资。
4.全年累计三次以上(不含三次)水质不合格,除按前三款处理外,视其情节轻重,扣发全长-年终奖金。
第二十四条因水质不合格被市防疫部门罚款的,由责任单位承担全部费用。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2篇
方法名称:
验证单位:
通讯地址:报告编写人:
报告日期:
1 原始测试数据
1.1实验室基本情况
表1-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
表1-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
表1-3使用试剂及溶剂登记表
1.2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测试数据
表1-4 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测试数据表
验证单位:测试日期:
1.3方法精密度测试数据
表1-5精密度测试数据
验证单位:测试日期:
1.4方法准确度测试数据
表1-6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测试数据
验证单位:测试日期:
表1-7实际样品加标测试数据
验证单位:测试日期:
1.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 测试中的异常或意外情况。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3篇
估计(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并且使用QQ图(Quantile-Quantile Plot)证明验证结果。 具体的说,就是先假定采集的样本数据符合某一分布,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出该分布的参数,然后 代入并用卡方检验计算相对于该分布的偏差。实践中我们对于一组样本数据,计算所有常见分布的偏差值, 选取偏差最小的分布做为该样本的拟合结果。另外,从QQ图直观上看,该分布做为拟合结果描绘出的曲线
必须近似为接近参考线的直线(见3.3),否则我们就将数据拆分为多个部分进行分段的拟合(如对终端请 求包大小的拟合)。
1.1 卡方拟合度检验卡方检验是一种大样本假设检验法,用于检验随机事件中提出的样本数据是否符合某一给定分布。
它需要较
大量的样本数据及已知的待检验概率分布函数。
1.1.1 卡方检验原理对于一个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Y服从Binomial( n, p) ,
均值为,
方差
。 由中心极限定理,
设服从
符合标准正态分布N (0, 1),所以Binomial( n, p1 ),
服从自由度为1的卡方分布 , , 。
则有
所以
同理对于k个随机变
量,均值分别为
,
在数据拟合时,先对数据分组,每组数据的实际个数即为随机变量
,
,,则数据拟合即为判
断是否符合分布,
该卡方分布的自由度为k-1-nep(k为随机变量个数,nep为估计参数的个数)。
1.1.2卡方检验步骤:假定样本服从某一给定分布。根据样本数据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分布的密度函数参数。 设定置信度,对n个样本数据排序。
把排序后的数据分成k组,确定每组的上下限,(上下限确定方法不同对验证能力有影响,
为常数, 每组数据不少于5个),为了方便起见,本项目中采用平均划分分组间隔,即使
对于所有的成立。
计算每组数据实际个数,第i组实际个数为。
计算每组数据期望个数,第i组期望个数为:连续:,其中F(x)为待验证的概率分布函数,离散:。 计算。 理论上说如果,则数据符合分布函数为F(x)的分布,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4篇
1 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 头孢拉定工作对照品
2 色谱条件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λ=254nm
色谱柱:C18 5μm 4.6150mm
流速:1.0 ml/min
流动相的配置:水-甲醇-3.86%醋酸钠溶液-4%醋酸溶液=3500:1400:75:15
3 方法与结果
3.1 专属性
专属性是在其它样品物质存在的条件下, 可准确测定被测物浓度的能力。配置头孢拉定溶液进行定位, 取纯化水为空白溶液及棉签擦拭设备后溶出液进样各一次, 确定对检测无干扰。
3.2 检测限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配制低浓度的头孢拉定标准溶液, 调整此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以信噪比约3:1时的相应浓度作为检测限。
经测试, 溶液浓度为3.870510-5 mg/ml时, 信噪比为3.1:1, 相应浓度作为检测限。
3.3 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配制低浓度的头孢拉定标准溶液, 以信噪比约为10:1时的相应浓度作为定量限。
经测试, 溶液浓度为1.216410-4 mg/ml时, 信噪比为10.6:1, 相应浓度作为定量限
3.4 线性范围
方法的测定范围可定义为分析方法有足够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的最高和最低浓度。线性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 响应信号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配置不同浓度的头孢拉定溶液, 在5%~150%的范围内, 分别为标准规定的5%、10%、20%、30%、40%、60%、80%、100%、150%) 9个浓度值注入色谱系统, 记录色谱图, 根据测得头孢拉定峰面积和对应的头孢拉定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列出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r。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经测试, 线性范围为0.276μg/ml-8.325μg/ml;线性回归方程Y=28.915x+0.3779;相关系数r为0.9997。符合设计要求。
3.5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经多次取样重复测定同一均匀样品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常用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配置含头孢拉定0.75μg/ml的溶液, 在测定条件下分别进头拉定供试品溶液6次, 以峰面积计算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由不同分析人员, 在不同仪器条件下进行浓度测定, 3个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两次, 汇总2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重复性经测试, 测得头孢拉定溶液浓度为0.755μg/ml, 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 符合设计要求。
中间精密度经测试, 由不同的分析人员, 在不同的仪器条件下, 测得三组头孢拉定溶液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7%、0.6%、0.8%。三组数据均符合设计要求。
3.6 准确度
准确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精密称取头孢拉定对照品 (3种浓度各3份) , 分别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注入色谱仪,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将其结果与对照品直接加入量相比较, 计算平均回收率在99.96%~100.13%之间。另取一定量的头孢拉定溶液, 均匀涂布于不同材质上, 用棉签在晾干后的材质上分别进行擦拭, 在擦拭过程中用棉签蘸少量纯化水首先横向擦拭, 然后翻转棉签再纵向擦拭, 注意在擦拭时棉签一定沿一个方向擦拭, 不可来回擦拭。擦拭过程中要求所有范围内都要擦到。擦完后棉签用流动相溶出后测试, 用不大于0.45μm的滤膜过滤, 在测定条件下进样, 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计算回收率。
经测试, 头孢拉定回收率分别为98.8%和89.2%, 符合设计要求。
3.7 耐用性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 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配置含头孢拉定0.75μg/ml的溶液。
耐用性:改变流速后, 测定头孢拉定浓度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并对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初始时、冰箱内放置1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9小时进行测定。测定供试品溶液放置后的峰面积与初始值的差值, 以验证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经测试, 流速分别为0.9 ml/min、1.0ml/min、1.1ml/min时, 三组样品中头孢拉定浓度的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1%、0.9%, 符合设计要求。
经测试:溶液冷藏放置9小时后, 头孢拉定峰的峰面积的结果与初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1%、0.6%、0.4%、0.6%、1.4%, 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头孢拉定清洁残留分析方法验证, 证明了其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但是之后, 如遇到分析仪器的变更、生产工艺的改变或清洁规程的改变等, 都有可能影响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应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摘要:通过分析方法验证, 确认可适用于头孢拉定清洁残留分析方法的验证。对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进行验证。采用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 是保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头孢拉定残留,分析方法验证,高压液相色谱,相对标准偏差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2015版.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5篇
1)手术或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2)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一级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出入量记录;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对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患者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进行管路护理等。新生儿脐带护理,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 2.二级护理 (1)二级护理依据
1)病情稳定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剖宫产后恢复期,顺产后及正常待产期间;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2)二级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会阴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5)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 3.三级护理 (1)三级护理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的产妇及则其手术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三级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部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第6篇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室、区队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张国祥(矿长) 副组长:刘宏凯(总工程师)
杜茂兵(安全副矿长)
张生兰(生产副矿长)
祁玉龙(机电副矿长)
赵新荣(矿长助理)
郑志军(通防副总兼通防部部长)
孔祥忠(地测副总兼地测部部长) 梁建军(安全副总兼安监处处长)
牛风林(生产副总)
王开祥(机电副总兼机电部部长)
刘建红(后勤副总经理)
成 员:赵建军、曹玉军、马富忠、樊宏伟、陈 鹏
张美军、温志强、王耀伟、张新正、樊永平
杜文玉、陈进东、刘瑞斌、陈锦林及各部室、
区队技术负责人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置
主 任:梁建军
副 主 任:郭贵明 樊宏伟
成 员:李浩宇 曹旺林 贾世忠 张 政 办 公 室:安监处
联系电话:8069 联 系 人:郭贵明 樊宏伟
办公室职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监处,由梁建军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业务部室、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加强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领导及调度室,由跟班领导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调度值班室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处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处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部门,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罚跟班队长、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副职500元。
分级方法验证项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