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力范文
非自然力范文(精选7篇)
非自然力 第1篇
1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和孕期保健
产前健康宣教, 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孕期的变化、分娩的过程, 可通过理论讲解、模型演示、观看录像等方式使孕妇及家属认识自然分娩的过程、特点, 了解分娩机制, 学会产时的助产动作, 避免不必要的担心, 让其知道剖宫产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 减少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认真做好产前保健及早发现并处理孕期异常情况, 减少病理因素造成的剖宫产。近年来, 国外剖宫产率在逐年下降, 这与其规范、系统的产前宣教是分不开的[2]。通过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降低产时焦虑的程度, 减轻分娩引起的疼痛, 从而减少由于产时负性心理反应引起的异常分娩, 增强了自然分娩的可行性。
2导乐分娩和温馨助产
导乐分娩是美国医师克劳斯 (Dr.M.Klaus) 倡导的, 是指由一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导乐”, 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给孕妇持续的生理支持帮助及精神安慰鼓励, 来陪伴支持产妇, 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3];温馨助产是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陪伴分娩[4]。分娩时产妇的心理十分复杂, 一方面要忍受产程中的宫缩痛, 另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及自己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多数产妇对分娩都有恐惧、紧张与不安等心理, 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率加快、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心理状态不良还影响产妇食物摄入, 影响产妇在产程中使用辅助产力, 进而影响产程的进展, 所以做好产妇的心理指导至关重要。导乐分娩、温馨助产就是医护人员与家属在待产过程中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帮助。家庭化的分娩环境及亲人的陪伴给予产妇的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安慰;医护人员的全程陪同, 及时告知产程进展的情况, 通过亲切的交谈、示范、诱导等方法让其学会放松, 使用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抚摸产妇的头部及握手, 分散其注意力,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呼吸、压迫、按摩、松弛等方法;同时向产妇提供专业的有利于产程的生活指导与帮助, 如第一产程鼓励产妇多走动, 采取自由体位可缓解疼痛、稳定情绪, 使产妇不再恐惧和紧张。在待产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尊重产妇人格, 相信产妇对疼痛的反应, 坚定产妇顺产的信心, 调动其自身潜能, 发挥其在产时的能动作用。医护人员人性化的护理、熟悉亲人的陪伴可消除或减轻产妇孤独、恐惧心理, 增加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使产妇的心理状态相对稳定, 自信心和忍耐力都有所增强, 从而可以帮助产妇建立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完成分娩过程。
3采用必要的措施缩短产程
在产程中, 医护人员可根据产程进展情况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医疗措施, 可使产程缩短, 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如适时的人工破膜、徒手扩张宫颈, 可使延迟的产程恢复正常, 可减少由于产程延长而行剖宫产术的几率;让产妇采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卧, 可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缩短产程, 提高自然分娩率[5];在第一产程胎位正常时, 胎膜未破时前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采用自由体位可帮助胎头下降, 促使产程进展。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生理过程, 影响分娩的4个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母亲的精神心理因素。其中产力、胎头位置和心理状况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变的。产前全面的宣教和产时利用非药物性方法可使孕妇及家庭对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减轻产妇分娩期疼痛, 缩短产程, 提高其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郭素芳, 赵凤敏, 吴匡时, 等.1971年至2003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5, 8 (3) :145-149.
[2]Emily Slone McKinny.Maternal-child nursing[M].America:W.B.Saunders Company, 2000:307-308.
[3]倪必群.妇婴保健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
[4]周俐媛, 张丽娟.分娩镇痛的应用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02, 17 (8) :500.
非自然力 第2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公司在与非自然人客户建立或维持业务关系时,应当了解、核实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信息、登记受益所有人信息、收集并妥善保存受益所有人信息资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上海银发[2017]259号),公司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将《通知》要求融入业务管理制度并嵌入具体操作规范。为有效落实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公司制定本工作指引。受益所有人的识别是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部分,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结合业务管理实际情况、当地具体监管要求,加强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的识别和管理工作。
一、受益所有人的识别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235号文中明确要求应在建立或者维持业务关系时,采取合理措施了解非自然人客户的业务性质与股权或者控制权结构,了解相关受益所有人信息(应当逐层深入并最终明确为掌握控制权或者获取收益的自然人)。开展受益所有人的识别工作中,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当遵循勤勉尽责、风险为本、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审慎识别判定受益所有人。
(一)对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的追溯,应当逐层深入并最终明确为掌握控制权或者获取收益的自然人。
1、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应当按照以下标准依次判定:
(1)直接或者间接拥有超过25%公司股权或者表决权的自然人;(2)如果第(1)情况不存在或无法判定时,则判定通过人事、财务等其他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的自然人;
(3)如果第(1)、(2)情况不存在或无法判定时,则判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通常情况下,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非自然人客户的股权结构识别过程示例如下。如股东为非自然人的,进一步其上一级股东,如仍非自然人的,再应进行逐层核查至自然人。同一自然人的股权应进行累计,统计出超过25%公司股权的自然人,高风险客户应该适用10%的标准。
上述关于股权的追溯识别,部分有关公司的出资信息可从客户提供的公司章程、企业信息公示网等查询获得。
2、合伙企业的受益所有人是指拥有超过25%合伙权益的自然人。
如果不存在拥有超过25%合伙权益的自然人,可以将合伙企业的执行合伙人等主要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判定为受益所有人。如执行合伙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可以参照235号文第一项第(三)款第1点关于公司类别受益所有人判定标准,判定合伙企业的受益所有人。
3、信托的受益所有人是指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其他对信托实施最终有效控制的自然人。
4、基金的受益所有人是指拥有超过25%权益份额或者其他对基金进行控制的自然人。如果不存在拥有超过25%权益份额的自然人的,可以将基金经理或直接操作管理基金产品的自然人判定为受益所有人。
对洗钱风险等级高的非自然人客户,应当采取更严格的标准判定其受益所有人,相关更高标准是指将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的判定标准(股权、控制权、权益份额等比例)从25%降低为10%,并开展必要的客户身份强化尽职调查工作以及风险防控措施。
(二)在充分评估下述非自然人客户风险状况基础上,可以将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控制人视同为受益所有人:
(1)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2)经营农林渔牧产业的非公司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对于受政府控制的企事业单位。
(三)可以不识别下述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
(1)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
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2)政府间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驻华使领馆及办事处等机构及组织。
(四)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涉及理财产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未单独列举的情形,可以参照参照235号文第一项第(三)款第4点基金类别受益所有人判定标准执行。
二、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的收集登记
建议各业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实际情况收集和登记管理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国籍、性别、地址、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受益所有人信息收集内容包括可以考虑如下几种情况:
(一)非自然人客户按照受益所有人的识别标准进行自主填报。客户经理应该联系非自然人客户,告知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的标准和要求,让客户填写《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采集表》(具体见附件一),督促客户提交受益所有人信息,并盖章确认。同时告知客户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公司各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人行识别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二)让客户提供受益所有人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股权架构图、注册证书、存续证明文件、公司章程、股东或董事会成员信息等(如业务尽职调查取得的材料中,可以直接调取),经办人员、复核人员
在根据识别标准能够确认客户受益所有人的情况时,可以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受益所有人登记管理。
(三)可以根据可靠公开材料填报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如上市公司年报、监管部门公开披露材料、第三方律师材料等可靠材料中包括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的,可以根据相关材料识别和登记受益所有人。
三、受益所有人的核验标准
业务经办人员、业务审核人员应对客户提交的受益所有人信息进行相应的核验。核实方式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第一项
(四)款,可以通过询问非自然人客户,要求非自然人客户提供证明材料、查询公开信息、委托有关机构调查等方式进行。核验操作建议如下:
(一)对客户提交的受益所有人证明材料进行核验,包括材料表面真实性的核查,材料中是否有相关受益所有人的记录或表述、相关受益所有人是否符合识别标准。具体核查标准可参考附件二。
(二)可以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进行一定核验。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启信宝”、“企查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信息,绘制股权结构图进行核验。
1、对直接或间接拥有超过25%公司股权的自然人。可以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核查机构客户的股东;如股东为非自然人的,进一步其上一级股东,如仍非自然人的,再应进行逐层核查至自然人。同一自然人的股权应进行累计,统计出超过25%公司股权的自然人,与客户填报或登记的受益所有人信息进行核验。高风险客户应适用
10%的标准。
2、通过人事、财务等其他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的自然人,包括有权直接或间接决定董事会多数成员任免、或对公司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的进行制定或执行的自然人,如部分公司是以董事会主席、法定代表人等对公司进行控制的自然人。部分公司该类情况也可能可以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进行一定验证。
3、机构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可以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一定验证。
同时,机构客户所属客户经理应对非自然人客户有一定了解,属于明知、应知收集登记的机构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存在问题的,应进一步进行客户身份尽职调查和核实,有效识别客户受益所有人。
四、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登记和相关资料妥善保存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将收集到了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登记在业务系统中。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的相关证明材料及身份证件信息,应扫描妥善保存在客户系统或业务系统中,上传扫描的客户资料应能够证明(或核验)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包括:
(一)《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采集表》(需加盖公章)
(二)能够体现非自然人客户股权或者控制权的相关信息的相关材料(需加盖公章),主要包括:注册证书、存续证明文件、合伙协议、信托协议、备忘录、公司章程、报告、出资证明、上层股权架构图以及其他可以验证客户身份的文件等。
(三)能够体现非自然人客户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登记信息的相
关材料(需加盖公章),主要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股东名单、各股东持股数量以及持股类型(包含相关的投票权类型)等。
(四)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进行查询的能够体现受益所有人信息的相关材料(经办人签字),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启信宝”、“企查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的相关材料(受益所有人查询信息应当截图留存),以及相应股权结构图(可以经办人员根据查询情况绘制留存)。
其中,第(一)项资料原则上为必须项(除非第(二)、(三)内容中已经包括受益所有人的所有登记信息),第(二)、(三)项由客户提供,应确保提供的资料能够证明第(一)项结论。第(四)项为核实过程的留痕,在(二)、(三)项不能够证明第(一)项情况下,为必须项。
五、新建立业务关系客户的识别要求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要求,自该通知下发(2017年10月20日)后新建立业务关系的非自然人客户,无法提供受益所有人信息的,则应拒绝开户。
六、存量客户的识别要求
针对2017年10月20日之前建立业务关系,且目前仍正常存续的非自然人客户,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于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本单位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的识别。截至2018年6月30日,如客户不配合提供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各部门、各分支机构采取有效措
施仍无法识别的,或者经评估超过本单位风险管理能力的,应按照当地监管要求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包括:暂停办理新业务、限制取款、提高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甚至中止交易等措施。同时应识别是否存在可疑交易,符合可疑交易报告标准的,应进行分析排查和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开展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宣传和存量客户回访,包括在营业部张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和公司《关于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公告》的相关内容,督促客户配合完成受益所有人识别和补充登记工作。
七、各相关部门职责
根据《关于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的通知》(海证〔2017〕1462号),公司各部门相关工作职责如下:
(一)公司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将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要求,融入业务管理制度、嵌入具体操作规范,并组织相关落实执行。
运营中心应补充完善公司账户管理平台中有关客户身份信息登记要素,并组织分支机构开展客户受益所有人信息的识别和登记,以及存量客户的信息补充。运营中心还应完成《客户账户管理办法》和《经纪业务办理指南》等相关客户账户管理制度的修订和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落实做好对各分支机构按照本通知及运营中心的要求执行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和对特定自然人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
公司证券金融部应完成《融资融券业务操作规程》的相关制度修订和组织实施
公司零售与网络金融部应完成《股票期权经纪业务规程》和《贵金属代理业务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修订和组织实施。
(二)公司各业务部门应完善本业务系统中有关客户信息登记要素,并进行补充登记客户收益所有人信息;尚未有业务系统的业务部门,应照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填写《客户身份信息登记表》,并定期向合规法务部提交进行落实情况检查。各业务部门应在本部门本业务条线的新客户业务尽职调查中按照以上要求开展客户受益所有人的识别了解、核实、登记和资料保存等尽调措施,并在相关业务办法或业务尽职调查办法中明确相关要求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对存量客户的有关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八、分支机构职责
各分公司、各营业部负责本单位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以及存量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补充登记的相关工作。各分公司负责督促、指导、检查辖属营业部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落实情况,并督促辖属营业部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具体监管要求。
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非自然因素 第3篇
摘要:玉米是磐石市主要农作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约150万亩)。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因素(旱灾、涝灾、风灾、雹灾、霜冻、病虫草鼠害等),另一个是可控的非自然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影响玉米生产的非自然因素解析如下。
关键词:玉米;稳产高产;非自然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04
1 种子质量
1.1 种子芽率、芽势
目前玉米种子发芽率理论数据均能达到国家标准(85%以上),但很难保证在96%以上。一是生产实践中农民实施单粒播种或1、2、1播种,容易造成缺苗现象;二是由于种子生产包装过程中受成熟度、烘干程度、质量等的影响,容易造成种子芽势不均,也可造成出苗不齐;三是近几年来种子市场供过于求,陈种充斥市场,虽然芽率达到国家标准,但芽势弱也是造成田间出苗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种子活力
由于种子籽粒大小不同,活力不同,所以应该分级包装,使活力相同的种子在一个等级,这样才能实现出苗一致。苗期整齐度好,少一些三类苗是创造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播种适期
抢墒播种是专家常提的说法,但更确切地说,应该根据耕层地温情况抢墒播种是最科学的。现实中普遍是气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抢着”播种,往往地温上不来,播到土壤中的种子造成粉籽,影响出苗。耕层地温播种标准应该稳定通过10℃。
3 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使耕层土质达到疏松一致,是确保一次拿全苗的重要环节。我市大部分农民图省工,采用垄侧免耕播种方式较为普遍,大块坷垃遍地,结果造成不出苗。建议采用大型机械深松耕层,细化土质,确保小苗顺利拱土。
4 化学除草
化学药剂除草代替人工除草,既节省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但是农民心里是恨草不死,往往使用除草剂药量超过正常用量的1~2倍。虽然草干净了,但苗也受害了。普遍现象是拔节前全是药害苗,造成玉米苗抗逆性、抗病性大大减弱,影响正常生长,隐形影响非常严重。
5 肥料施用
5.1施用方法不当
口肥不足,不能保证离乳期的养分供应。种肥隔离不好,肥烧种现象普遍发生。底肥深施程度不够或不足,造成后期脱肥,影响成熟。
5.2土壤板结严重
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严重,是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土地集约,农牧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6 栽培密度
玉米适宜的栽培密度,必须根据地力、施肥水平、栽培条件、品种和播种期早晚而定。一般是土壤肥沃且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大些;土壤肥力低且水肥条件差的地块,密度宜小些;早熟,矮秆、叶小、叶片上举的品种密度宜大些;晚熟,植株高大、叶大平展的品种密度宜小些;播种期晚的比早播的密度宜大些。玉米的适宜密度还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变化。在同一地区,地势高,气温较低,玉米较矮小,密度宜大一些。反之,地势低,气温较高,玉米生长较高大,其密度适宜小一些。
目前我国耐密品种为数不多,而且耐密程度有限。现实中,农民追求多打粮,不管什么品种一律盲目密植,有些地块基本上是株距在19~23厘米。加之施肥量跟不上,通风不好,很容易形成空秆现象,造成严重减产。建议适宜播种密度是株距在33厘米左右。
7 种子包衣剂的使用
玉米种子包衣剂的使用,对防治地下害虫和部分玉米病害可起到很好的作用。玉米种子包衣剂有几种类型:一是以杀虫剂为主,以防控地下害虫为主要目的;二是以杀菌剂为主,以防控部分玉米病害为主要目的;三是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以促进扎根壮苗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使用种子包衣剂时,坡岗地地下害虫容易发生,要选择以杀虫剂为主的包衣剂;易感玉米茎腐病、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要选择以杀菌剂为主的包衣剂;春旱土壤墒情不好时,要选择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要成分的包衣剂。
8 购种后不做发芽试验
近年来,农民购种时间有所提前,那么在家贮存的时间就增加,如果贮存不当就会降低发芽率,影响正常出苗。例如:受冻、受潮、受热、与农药化肥一起贮存,都容易造成芽率下降。种子包装后,经过贮藏运输至售到农户手中,要经过几个环节,农民购种后有些懒惰思想或不会做发芽试验,很容易造成芽率不好的种子下地,贻误农时。
9 田间管理
9.1去雄
近些年来,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有些田间管理措施常常被放弃,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增产措施。例如:去雄后由于减少雄穗开花消耗营养而增产。去雄应掌握在雄穗刚抽尚未散粉前进行,去雄过早,易拔掉叶子影响生长,过晚则雄穗已开花散粉,失去意义。为保证有足够的花粉量,一般隔一行去一行或隔株去雄。边际2~3行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9.2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雌穗花丝抽出一般比雄穗开花晚3~5天。在开花授粉期间,常因高温、干旱、大风、阴雨等不利天气,使授粉不良,造成缺粒秃尖而减产。要在盛花期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在露水干后进行,用拉绳或摇株的方法增加授粉量。每隔2~3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2~3次,达到增产的目的。
10越区种植
有些农民对自家种植区域气候条件不了解,存在盲目选购玉米品种现象,而且自家不同地块地势、土质、气象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在农技部门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出现不能安全成熟或早衰等减产现象。
11适期收获
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获,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时,要及时收获,过早收获,籽粒含水量大且影响产量;过晚收获,遇雨后,籽粒容易发霉,影响产品品质。当玉米后期遇低温影响其正常成熟时,可将玉米全株割倒,就地堆放几日,以促其后熟,增加粒重。
浅谈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第4篇
热带雨林带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如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东南亚的马来群岛。而在南北纬10°~20°本该为热带草原的地方却出现了热带雨林, 是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洋流和地形对信风吹来水汽的抬升作用, 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 墨西哥高原东南部;北纬15°附近的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的分布是与附近的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西南季风, 从海洋带来的水汽有关。
热带草原带一般分布热带雨林的两侧。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由于地势高, 气温低, 对流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 本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由于地势高、气温低, 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 因而大部分成为热带草原带;非洲大陆南纬30°附近热带草原带的形成更有其特殊性, 实际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 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 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带一般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的内部和西岸, 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并延伸到赤道附近, 是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带向东部内陆延伸。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带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位于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沙漠的形成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二是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形成了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使沿岸降温, 干旱;印度、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塔尔沙漠是因为冬季盛行的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重合, 夏季又位于印度低亚的西侧, 盛行偏北风而夏季风影响不到, 加上植被大量破坏造成的。该地受副高的影响很小。
南美洲南段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而同纬度的东岸却发育的是温带荒漠, 是由于安第斯山脉对西风气流的阻挡, 东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绝热增温气候干燥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在亚欧大陆北部由西向东倾斜, 是由于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 分布的纬度位置偏高, 东侧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所在的纬度位置偏低, 北美洲也是如此, 而同纬度的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的分布是由于无大片的陆地条件;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绿洲的形成是由于周围地下水位高而形成的。
总之, 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也呈现非地带性规律, 在有的大陆分布典型而有些大陆分布不典型。
非自然力 第5篇
(一)教材第40页思考
思考提示:“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二)教材第41页思考
思考提示:1.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
2.短期内,可能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不便甚至危机,但从长期看,人类必能寻求出新的石油替代品。
3.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寻找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品。
(三)教材第42页思考
思考提示:1.节约能源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能源管理和人们的节能意识同样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还要树立节约意识,自觉节约能源。
2.可从照明、取暖、做饭、烧水等生活方面和节约日常工业用品如纸张等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能,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同样要消耗大量能源。
(四)教材第44页(上)思考
思考提示: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而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又主要与纬度位置、气候类型、季节等密切相关。
(五)教材第44页(下)思考
思考提示: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六)教材第46页思考
思考提示:相似点: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都是洁净、可再生的资源。不同点:生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风能、水能属于一次能源。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1.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A.巴西、中国
C.美国、乌克兰 答案:C 2.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热丰富 B.我国北方农村利用沼气的季节比南方长,是因为北方原料丰富 C.西南地区水能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D.华东、华南地区降水量丰富,水能资源特别丰富
解析:云南一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北方气温低,利用沼气的季节短。华北、华南地区由于地势落差较小,水能资源远比西北、中南地区少。
答案:C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完成第3~4题。
B.俄罗斯、南非 D.加拿大、澳大利亚
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
3.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4.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第3题,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第4题,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3.C 4.A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6.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 C.冬季,春季
B.冬季、夏季 D.夏季、秋季 7.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差较小
解析:第5题,风能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可以持续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撒哈拉沙漠地区人口稀疏,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差,风能开发存在储存和输送问题;风能能量密度低、设备造价较高。第6题,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分别受冬、夏季风的影响,风力强且较稳定。第7题,塔里木盆地是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地形封闭,风力较弱。
答案:5.A 6.B 7.C 8.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3.28亿吨,2015年我国对外依存度首次达到60.6%,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留下严重隐患,为此目前我国正在谋求多元化进口通道并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核电增长图。
我国在建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 540万千瓦
材料三 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预测变化趋势。
(1)线路①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_地区,线路④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_(国家)。(2)分别说明西南、东北油气进口通道施工建设中在自然因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3)西南油气通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4)说明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条件。(5)分析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变化的原因。答案:(1)南美(拉美)或非洲 哈萨克斯坦
(2)西南通道: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雨季长,雾气重;森林茂密,地面湿滑,蚊虫多等。
东北通道:暴雨、洪水,严寒且寒冷期长;冻土、沼泽面积广;森林茂密;积雪厚等。(3)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技术成熟;经济实力提高;能源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
(5)技术进步,风电规模扩大,风电成本下降。煤炭资源价格上涨,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火电成本上升。
能力提升
下面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黄河金三角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①技术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市场指向型产业 ④原料指向型产业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0.当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地面塌陷 A.①③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第9题,黄河金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等资源,动力资源和原料丰富,最适宜发展的是动力指向型产业和原料指向型产业。第10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资源开发过程中易引发水土流失;该地主要资源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使地下形成漏斗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该地为半湿润气候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是在农业灌溉过程中形成的,和资源开发无关。
答案:9.C 10.D 11.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切入点是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设问,充分审题,提取信息。如①,虽然不知道“可燃冰”的成分,但据提示可知,天然气中有甲烷成分,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电站无污染,不存在取代问题。
答案:D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美国与日本相比()A.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13.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解析:第12题,图中反映出的能耗变化是随时间发生变动的,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 6 上升或者下降,在具体分析时要根据选项的要求做出判断。第13题,目前发展中国家能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主要是技术落后,生产粗放,能源利用率低造成的。
答案:12.A 13.D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丹麦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 314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距离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岸15千米的海中央,坐落着一个树木葱茏,但从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该岛平均海拔不到30米,基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能源基本上来自于可再生能源。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的转动,满足岛上4 000名居民所有的电力需求。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2)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酸雨的形成主要从酸性气体的来源和丰富的降水条件分析,该地区虽然自身矿物能源使用量少,但由于受盛行西风影响,故带来其西南部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量酸性气体。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多,利于酸雨形成。第(2)题,开发风能资源的条件主要从风力资源、地形、技术等方面分析。
非自然力 第6篇
早期, 由于对轮胎的结构力学性能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人们主要依赖经验进行设计, 这种“边试验边修正”的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金[1]。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费用,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解析和半解析模型来对轮胎的结构力学进行研究, 如用于轮胎平衡轮廓分析的网格模型[2]、薄膜模型[3]、胎体弦模型[4], 用于轮胎结构应力分析的变截面各向异性层合壳模型, 以及用于轮胎动力学性能分析的弹性支撑圆环梁模型[5]等。以上解析和半解析模型将轮胎设计水平提升到半定量设计阶段。但这些模型均进行了过多的假设和简化, 难以得到精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虽然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没有给出关于轮胎轮廓对轮胎性能影响比较完整的结论, 但普遍认为轮胎轮廓, 尤其是轮胎胎体轮廓对轮胎的各项性能均有显著影响。由于轮胎都是在充气状态下工作的, 因此, 充气后轮胎胎体轮廓形状将直接决定其内部的受力情况及行驶状态, 从而直接影响轮胎的安全性 (抓地) 、滚动阻力、磨损等一系列性能指标[6]。传统的轮胎胎体轮廓设计通常采用自然平衡轮廓法, 即假设轮胎充气后帘线所受张力呈均匀分布。但它忽略了带束层和加强层的压力分担作用, 且主要考虑的是轮胎的静态强度, 没有考虑轮胎使用过程中的性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学术界纷纷以轮胎动态平衡作为基本的设计方法, 对轮胎结构优化设计理论进行研究, 从而打破了以往静态的自然平衡轮廓设计。但大部分理论都是建立在有限元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 针对轮胎单一目标性能对轮廓做出的局部修正, 并没有“普适定律”[7]。因此, 如何在现有轮胎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找到更加适用于子午线轮胎的轮廓设计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在分析现有子午线轮胎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对12.00R20、385/55R22.5两种规格载重子午线轮胎进行了研究。
1 子午线轮胎的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
1.1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子午线轮胎主要由胎面、胎体、胎侧、带束层、气密层和胎圈等几部分组成, 其结构如图1所示。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帘线呈子午方向排列, 因此对轮胎周向的约束和强度没有贡献, 须通过增加带束层来改善轮胎的周向性能。带束层不仅在半径方向承受压缩, 起缓冲作用, 而且在圆周方向起到刚性的环箍作用。
1.2 轮胎的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
轮胎的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需考虑轮胎的动态特征。对于子午线轮胎, 由于带束层的箍紧作用, 使原本在斜交胎中主要由帘布承受应力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带束层代替胎体分担了绝大部分的应力, 然而, 带束层究竟分担了多少应力以及应力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何, 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
为考虑带束层及加强层结构对轮胎轮廓的影响, 酒井秀男提出了压力分担率的概念[8], 认为在胎冠及下胎侧部位, 轮胎的内压并非完全由胎体帘布承担, 相反大部分的压力是由带束层和加强层来承担, 所以按压力分担率对具有带束层和加强层约束的子午胎断面轮廓曲线进行计算时, 须将其断面轮廓分为三个部分, 其断面轮廓曲线如图2所示。各部分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如下。
(1) 胎冠带束层部位 (KD)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2) 胎侧中间部位 (DE)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3) 下胎侧部位 (EB)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rd为带束层端点至旋转轴半径;rm为轮胎最宽点至旋转轴的半径;τ0为带束层的压力分担率;a为带束层压力分担系数;rk为胎冠点至旋转轴的半径;re为加强层上端至旋转轴的半径;rb为胎圈中心至旋转轴的半径;τe为加强层压力分担率。
对式 (1) ~式 (3) 积分, 即可求出子午线轮胎断面各部分的轮廓曲线。
B9hm和Frank从网络理论角度对子午线轮胎断面形状进行了研究[9], 提出了轮胎断面主曲率半径r1是以带束层角度βG、胎体帘线角度βk、断面最宽点半径rm以及带束层的压力分担率τ0为参数的函数表达式, 如图3、图4所示。在此基础上, Frank用胎面中心的曲率半径r1代替τ0作为变量, 不同点是Frank认为τ0是可以自然确定的。只要对数值进行积分, 就可得到r=f (r) 形式的断面轮廓。Frank认为胎体与带束层之间的压力分担率τ0按梯形曲线分布比抛物线分布更为接近实际情况, 且压力分担率τ0在带束层宽度区域内可近似地看成为常数。引入上述假设条件后, 断面轮廓曲线计算公式如下。
(1) 胎侧部位 (rb≤r≤rd)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ym为轮胎断面最宽点至旋转中心轴的距离。
(2) 胎冠部位 (rd≤r≤rk)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yd为带束层端部至旋转中心轴的距离。
1.3 轮胎的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
结合酒井秀男和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的特点, 文献[10]对两种理论进行了融合, 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证实了在带束层宽度范围内带束层压力分担率近似为常数。同时考虑到轮胎下胎侧部位的加强层在轮胎充气状态下对胎体压力分担的作用不可忽视, 提出了新的轮胎充气非自然平衡胎体轮廓的积分方程, 即胎冠部位轮廓曲线由Frank提出的曲线方程求得, 胎侧中间部位和下胎侧部位的轮廓曲线则由酒井秀男提出的曲线方程求得, 并利用轮胎断面宽度ym作为中间量将两种理论融合在一起。
(1) 胎冠带束层部位 (图2中KD)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2) 胎侧中间部位 (图2中DE)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3) 下胎侧部位 (图2中EB) 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为
对式 (6) ~式 (8) 积分可得胎体轮廓曲线。
1.4 轮胎轮廓曲线求解的程序实现
由上述积分方程可知, 要得到胎体轮廓曲线, 必须给出胎体轮廓上几个关键设计参数ym、rk、rd、rm、re、rb、τ0、τe的值。其中τ0决定着胎面弧的形状, 其大小直接影响着轮胎的接地性能。τe决定着下胎侧的形状, 且考虑到轮胎与轮辋的配合问题, 需要不断尝试τe的值以达到设计轮廓与之对应的标准轮辋配合收敛, 其整个设计流程如图5所示。
利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上述曲线方程的积分, 并将程序界面化。在已知轮胎的一些关键设计参数的情况下, 可方便、准确地得到任意规格子午线轮胎的非自然平衡胎体轮廓曲线, 此外, 程序还实现了与AutoCAD软件间的数据对接, 方便轮胎工程设计人员的使用。
1.5 非自然平衡轮廓的绘制
为对比说明三种理论设计的胎体轮廓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的普适性, 本文从普通轮胎和宽基轮胎中分别选择12.00R20及385/55R22.5进行轮廓设计, 其关键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设计数据, 利用本文编制的软件绘制出两种规格轮胎对应的三种设计理论下的胎体轮廓曲线, 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对于12.00R20轮胎, 三种理论设计的胎体轮廓曲线整体比较相似, 采用酒井秀男和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的胎体轮廓基本重合。Frank理论设计在胎面部位相对较平坦, 但是由于其没有考虑加强层的压力分担作用, 所以在胎圈部位的曲线与其他两种设计差别较大, 不能对子口宽度这个设计参数进行很好的控制。对于385/55R22.5轮胎, 三种胎体轮廓曲线各不相同, 采用Frank和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的胎体轮廓在胎面部位比较相似, 胎面比较平坦;采用酒井秀男理论设计的胎体轮廓曲线与二者相比差别较大, 胎面和胎侧曲率均较大, 从而缩短了胎侧的长度;Frank理论设计同样没有考虑加强层的压力分担作用, 不能对子口宽度进行很好的控制。为分析轮廓设计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将胎体轮廓曲线导入CAD中根据轮胎设计标准进行轮胎的材料分布图设计, 其中带束层采用比较普遍的“3+0”结构。
2 非自然平衡轮廓轮胎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轮胎耐磨性 (磨损) 、滚动阻力和抓地性能是轮胎的最主要性能, 然而, 由于橡胶材料的固有特性, 这三个性能间相互制约且矛盾突出, 因此三者的关系被称为“魔鬼三角”[11]。所以本文利用有限元技术对轮胎的磨损、滚动阻力及抓地性能进行虚拟试验, 探索三种轮廓设计理论对轮胎性能的影响规律。
2.1 磨损性能有限元模拟
(1) 轮胎接地面摩擦功的计算方法。轮胎与地面的接触过程中, 由于橡胶的黏弹特性, 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损耗, 其中主要能量消耗为胎面变形的能量损失及地面的摩擦功损失。当只考虑摩擦的影响及胎面变形时, 橡胶块上作用有负荷Pz和剪切力Fs, 如图7所示。若取摩擦因数为μ, 滑移距离为Ls, 则当Fs>μPz时, 橡胶块开始滑移, 即发生了摩擦能量损失, 同时产生磨损。取剪切力Fs和滑移量Ls的乘积为消耗于滑动摩擦能量, 即接地面摩擦功E=FsLs。
(2) 轮胎接地面摩擦功计算。为分析接地面摩擦功, 分别建立了三种轮廓设计理论轮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通过计算轮胎在制动拖滑一定距离时的摩擦能量损失, 比较三种不同设计理论对轮胎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 其边界条件设定如表2所示。
(3) 仿真结果分析。本文采用三种轮廓设计理论设计两种规格轮胎在制动拖滑过程中接地面总体摩擦能量损失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与另外两种设计方案相比, 采用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12.00R20轮胎摩擦能量损失分别降低了2.22%和5.53%;采用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385/55R22.5轮胎摩擦能量损失分别降低了7.58%和7.32%。这是因为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轮胎具有平坦的胎面轮廓, 从而减小了胎肩厚度, 所以可有效抑制由于胎肩增厚使热量过高、散热困难从而造成胎肩开裂及轮胎使用寿命降低的现象。另外, 趋于平直的胎侧, 在充气过程中胎体的变形能够有效地抑制胎肩的膨胀, 从而避免了接地过程中胎肩处的应力集中, 使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更均匀, 防止出现胎肩偏磨现象。此外, 由表3可知, 对于12.00R20轮胎 (窄基胎) , 酒井秀男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与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相比, 其摩擦能量损失降低了约3.38%;而对于385/55R22.5轮胎 (宽基胎) 而言, 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与酒井秀男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相比, 其摩擦能量损失有所降低。
采用三种轮廓设计的两种规格轮胎制动拖滑过程中的接地印痕如图8所示。从图8可知, 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应力分布集中在胎面中部, 且接地印痕近似为腰鼓形, 胎肩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2.2 滚动阻力有限元模拟
轮胎总的滞后能量损失为
式中, Vi为轮胎橡胶单位体积;Qi为轮胎单位体积橡胶的迟滞损失量。
通常将轮胎截面单元的应力应变沿轮胎周向分布状态作为该单元一个滚动周期的应力应变循环。依据结构分析获得单元应力应变场, 提取出轮胎截面各材料点应力应变沿轮胎一周的分布, 将其视为轮胎在滚动状态下该处的加卸载循环。轮胎在稳态自由滚动过程中典型的等效应变循环是非谐变的, 同样其等效应力的循环也是非谐变的。将应力应变循环通过傅里叶分解成谐波的叠加, 获得不同频率下的应力应变幅值如下:
其中, , m为傅里叶级数展开的项次 (取m=20) , 得到:
式中, ;Qi为单位体积轮胎材料在每一个周期中能量损失;tanδ为损耗因子, 损耗因子根据文献[12]选取。
根据式 (9) 可求得轮胎滚动阻力Ff:
本文模拟轮胎稳态自由滚动状态下的滚动阻力, 轮胎气压负荷按照表2设置, 路面附着系数取0.7, 速度为60km/h。三种轮廓理论设计的两种规格轮胎在稳态自由滚动状态下的滚动阻力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三种设计中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的轮胎滚动阻力最小, 与另外两种设计方案相比, 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12.00R20轮胎的滚动阻力分别降低了4.06%、5.19%;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的385/55R22.5轮胎的滚动阻力分别降低了20.13%、7.47%。这是由于新非自然平衡轮廓与另外两种设计方案相比具有更平坦的胎面轮廓, 从而可以减小胎肩处胎面胶和胎肩垫胶的厚度及应变能, 当轮胎受载时, 平直的胎侧设计可以将轮胎的变形转移到胎侧, 且该设计使轮胎接地压力分布更均匀, 有效减小了轮胎的应力应变, 最终减小了轮胎的滚动阻力。此外, 由表4可以看出, 对于12.00R20轮胎 (窄基胎) , 酒井秀男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与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相比, 其滚动阻力有所降低;而对于385/55R22.5轮胎 (宽基胎) 而言, 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与酒井秀男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相比, 其滚动阻力降低了约13.68%。由此可以看出, 轮胎胎体轮廓对轮胎滚动阻力具有较大影响。
2.3 抓地性能的有限元模拟
在ABAQUS中采用库仑摩擦模型对轮胎与路面接触进行模拟, 使用摩擦因数来表示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特性。库仑摩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τcrit为临界切应力;μ为摩擦因数;p为法向接触压强。
当切向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之后, 摩擦面之间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模拟轮胎制动的过程中, 给定摩擦因数, 根据此摩擦模型计算出每一时间步对应的切向摩擦应力的合力, 通过此切向摩擦力来评价轮胎的抓地性能。
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因数定义为0.7, 轮胎气压负荷按照表2设置。定义路面为刚体, 抽动路面时采用位移约束, 即给定路面在x方向 (轮胎滚动方向) 足够大的位移以实现轮胎在路面上完全滑动, 如图9所示。
轮胎在制动拖滑过程中的最大切向力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 轮胎的制动切向力差别不大, 说明轮胎胎体轮廓设计对轮胎抓地性影响不明显。在三种设计方案中, 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轮胎的制动切向力最大。对于12.00R20, 三种轮廓设计方案切向力基本相等, 差距较小;对于385/55R22.5而言, Frank与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基本相同, 与酒井秀男轮廓设计相比提升较大, 这是由于两者设计的胎面曲线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宽基胎趋于平坦的胎面胎体轮廓设计对于提升轮胎抓地性有一定效果。其中, 轮胎沿路面X方向的切向力随着路面X方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如图10所示。
3 结论
(1) 从三种不同轮廓设计的两种规格轮胎的性能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酒井秀男的设计理论更适合于断面高宽较大的轮胎 (窄基胎) , Frank的设计理论更适合于断面高宽较小的轮胎 (宽基胎) , 且其下胎侧设计存在缺陷。融合修正后的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提升了轮胎的整体性能, 更适用于断面高宽比较小的子午线轮胎的轮廓设计。
(2) 轮胎胎体轮廓设计对轮胎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滚动阻力其影响更为显著。
(3) 传统轮胎轮廓设计理论各有优缺点, 而融合修正后的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在减小轮胎磨损的同时减小了滚动阻力, 突破了轮胎性能间不相容的难题。
摘要:在分析现有子午线轮胎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以12.00R20和385/55R22.5两种规格载重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 利用酒井秀男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Frank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及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对胎体轮廓进行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 从轮胎磨损、滚动阻力、抓地力等方面, 对三种轮廓理论设计的两种规格轮胎的性能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酒井秀男的设计理论适合于断面高宽比较大的轮胎;Frank的设计理论适合于断面高宽比较小的轮胎;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理论设计能够减小轮胎磨损, 降低滚动阻力等;轮胎胎体轮廓设计对轮胎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滚动阻力具有显著影响, 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为低滚阻轮胎设计提供了方向参考;新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理论可解决轮胎性能间不相容的难题。
关键词:车辆工程,新非自然平衡轮廓,结构设计,轮胎磨损,滚动阻力
参考文献
[1]李兵.计及复杂胎面花纹的子午线轮胎结构有限元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2]Robecchi E, Amici L.Mechanics of the Pneumatic Tire.Part 1.The Tire under Inflation Alone[J].T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73, 1 (3) :290-345.
[3]Frank F, Hofferberth W M.Mechanics of the Pneumatic Tire[J].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67, 40 (1) :271-322.
[4]Lim W W, Yoon K Y, Cho C T.Effects of Carcass Cords’Properties on Sidewall Indentation in a Monoply Tire[J].T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28 (1) :50-57.
[5]Akasaka T, Katok M, Nihei S.Two-dimensional Cont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 Radial Tire[J].T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0, 18 (2) :80-103.
[6]潘涛.子午线轮胎轮廓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
[7]刘勇, 杨卫民.轮胎结构设计理论研究进展[J].弹性体, 2001, 11 (1) :48-49.Liu Yong, Yang Weiming.Research Progress of Tire Structure Design Theory[J].Elastomeric, 2001, 11 (1) :48-49.
[8]俞淇, 丁剑平.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9]Akasaka T.Structural Mechanics of Radial Tires[J].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81, 54 (3) :461-492.
[10]王国林, 万治君, 梁晨, 等.基于非平衡轮廓理论的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 (24) :112-118.Wang Guolin, Wan Zhijun, Lian Cheng, et al.Structural Design of Radial Tire Based on Non-balanced Outline Theory[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48 (24) :112-118.
[11]梁晨.子午线轮胎综合接地性能评价体系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 2013.
非自然力 第7篇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高职学生,词汇识读
1 拼读法的含义
Phonics译为中文就是“自然拼读法”或者“英语拼读法”,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对儿童阅读的教学中的,儿童在阅读中对拼读法进行有效应用的同时,又训练了拼读法使其得到了强化。英语国家中儿童会使用拼读法来进行大量相关读物的阅读,因此扩大了他们的词汇储备量,今后就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阅读,最终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英语国家中自然拼读法并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记忆单词的方法,而是对儿童阅读能力进行训练的方法,儿童最终会因此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安妮鲜花认为英语的拼读法中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字母、音以及拼读,英文字母又是由名称音和拼读音两个属性组成的,名称音指的是在字母表中字母的读音,拼读音指的是在单词中字母的发音。例如A这个字母,其名称音是“ei”,而拼读音是“ae”,例如在单词apple、cat中等。字母B的名称音是“bee”而拼读音是“b”,例如在boy、bed等单词中。在英语拼读法拼读的时候还有一个规则,就是当一个单词只有一个元音的时候要发其短音,但是如果有字母“e”在这个单词后面的话,就要读元音的长音,字母“e”的作用就是让前面的元音字母发出名称音,自己并不进行发音。例如单词“mat”和“mate”,后者中“a”元音字母发的就是名称音,字母“e”在此处的作用就是将“a”的读音从拼读音转变为名称音,这样的例子还有game、name等。
2 使用自然拼读法训练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必要性
在国外自然拼读教学法通常是用来教那些以英语为母语或者是第二语言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在口语和听力词汇方面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积攒,并且教育程序是相对完善的,直接移植到国内并不能保证效果,而对于英语专业高职学生来说则更加适用,他们经过了这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词汇量已经得到了或多或少的积累,而且很多同学在英语学习方面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准确地拼读单词所以很难记忆单词。所以将自然拼读法用来对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训练是比较合理的。
高职学生在经过了自然拼读教学法的训练以后,可以对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有直接的认识,在通过大量训练以后可以找出字母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并且对其进行强化,这样学生对于单词拼读的规律就有了正确的掌握,可以有效地将单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学生看到或者听到英语单词后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拼读,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自然拼读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将单词正确地拼读出来。
3 自然拼读法和拼写之间的联系
英语和汉语这种象形文字不同,它是拼音文字,所以音和形是相对应的,而且具有连贯的对应关系。在英语单词中有80%以上的单词有音和形的关系可循,完全没有规律的词只有500不到。传统的语音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培养拼读能力,只强调传授知识,而传统的词汇识记教学中对读音规则也是忽视了的。我们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拼读的规则,在这些无序的字母中整理出一些排列的规律,从而正确地将单词读出来。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听音写词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这个词慢慢地念出来并正确地完成拼写,然后将单词拆分成一个个音节,然后确定每个音节的读音,接着判断出每个音节构成的字母是哪些,这样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自己习惯并且适应的方法了。总而言之拼读和拼写之间是具有非常明确的关系的。
4 应用自然拼读法训练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过程
4.1 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和拼读音
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年的英语,26个字母和44个音素的读音是早已掌握的,教师要将每个字母的名称音和拼读音都介绍给学生,并且举出实例,例如A这个字母,其名称音是“ei”,而拼读音是“ae”,字母B的名称音是“bee”而拼读音是“b”等,让学生初步养成一种拼读思维,从而打好基础进而建立拼读意识。
4.2 辅音字母和组合辅音字母的发音
英语单词中的辅音字母及其组合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读音,学生对其发音掌握以后在记忆英语单词的时候效率会提高很多。相比起元音字母及其组合来说复印字母的音形对应关系规律很多,所以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掌握辅音字母的发音以后再进行元音字母的,这样一来初始难度低,学生会更快地接收,二来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会更有自信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组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包含同一辅音字母的单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那个相同的辅音字母的发音进行归纳总结,进行音形结合意识的强化。例如“boy、baby、black”这三个单词中“b”都发/b/这个音,而“top、people、appear”中“p”的发音都是/p/。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规则,例如alf、ould、alm以及alk字母组合中l这个字母是不发音的等等。
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进行两个辅音字母组合发音的总结归纳,两字一音的字母组合以及相同两个字母的组合都包括在其中,例如“chair、change、chain”这组单词中,“ch”这个字母组合都发/t∫/这个音,这样的字母组合还有很多。
最后让学生进行更多常见辅音字母组合发音的归纳总结,例如“fridge、bridge、porridge”这组单词中“dge”应该发什么音。
4.3 元音字母和组合元音字母的发音
元音字母在英语单词中的发音变化比较复杂,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单词拼读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作为后续学习中的训练重点。开音节中的元音字母读音为名称音,闭音节中的则为拼读音,同样采用归纳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具体的教学方式与辅音字母的相似。
4.4 划分音节和重音
音节是一个语音单位,是构成多音节单词的主要部分,划分音节的能力对学生拼读和拼写多音节单词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同时元音字母的发音与单词是否要重读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对其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要对各种相关的概念进行复习,然后掌握具体的音节划分方法以及单词重读的规则等。
4.5 进行单词拼读练习以及听写练习
完成上述步骤的训练以后,学生对拼读的规律已经有了足够的掌握,但是还没有得到实际运用,所以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重点练习的为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学生能够对拼读法进行熟练运用以后,就可以进行听写练习了。一些多音节单词长度较长,如果单纯按照字母顺序死记硬背的话,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习热情,拼读法可为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depression”这个单词,可以按照其发音将其分割为dep-ression三个部分,根据发音学生就能将这个单词迅速、准确地记住了。
5 自然拼读法训练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
5.1 英语拼读法教学可以使学生的音形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将26个英语字母以及组合字母在单词中要按照什么规则进行发音等内容教给学生以后,就可以为他们进行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直觉音感的建立,学生首先要明白哪些字母通常是怎么发音的,哪些音是由哪些字母发出来的,然后将这些规则运用起来去拼读生词,在听到单词的时候也能运用这些规则去推测这个词是用哪些字母拼写出来的。拼读训练法可以使学生的音形意识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单词拼读和听写方面具有更好的能力。
5.2 英语拼读法教学可以使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升单词拼读能力
课堂上老师讲述的那些英语拼读规则,尤其是在辅音字母以及其组合方面,并且对元音字母以及其组合进行重点的培训,多加练习来掌握其发音规则,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学生就可以训读提升单词的拼读能力,同时经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也会更有信心学好单词发音,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了培养。
虽然拼读法对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听写水平方面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但是还是有所进步的,在经过长期的培训以后可能会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想要让词汇教学具有更高的成效,拼读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和国际音标结合起来,主要还是拼读法,对国际音标的使用不能过分依赖。
5.3 拼读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虽然拼读的规则很重要,但是不提倡进行背诵,而是要将规则真正应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进行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等直觉音感的建立,而不是将规则死记硬背下来并套用进去;在日常的单词教学中也需要应用拼读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运用拼读法的意识进行进一步强化;同时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并且及时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苏超华.提高大学生英语拼读和听写能力的途径——自然拼读法[J].英语教师,2012.7:38-41,46.
[2]张洁.通过IPA和Phonics共建高职学生英语单词拼读拼写能力[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2:142-143.
[3]宫宇航.论高职英语中语音教学与词汇自主学习可行性[J].学理论,2015.8:181-182.
[4]丁再军.走进自然拼读的世界展现语音教学新魅力——新教材背景下小学三四年级语音Phonics教学法的有效性探究[J].英语教师,2015.2:32-36.
[5]卢华,黄文珍.语言的准确度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5:423-426.
[6]潘清.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单词拼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5-46.
非自然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