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许多农村小学生进入中学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普遍感到英语难学的问题尤为突出。怎样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已成为农村每位英语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小组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为了适应新教材“突出语言运用,全面发展个性能力”的特点,就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代之以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學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一、 “分组教学”在农村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1. 小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百法园中,小组合作学习可谓“一枝独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合作学习中,他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带学生进入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产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全新感受。
2. 小组活动能帮助学生知识互补,拓宽视野
“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小组活动强调了“互助”和“合作”的作用,在群策群力中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与合作中得到了自我肯定,认识了自我,又能认识别人,并能取长补短,相互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依赖关系。在小组活动中,人人都可能成为“一字之师”。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均可认识到自己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每个学生都以最佳心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找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 “分组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方式
1. 合理组建小组,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活动应该分工明确,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三到四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合理搭配,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样的分组,既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帮助,也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比如在学习比较级的过程中,可以安排能力好的学生和能力差的学生一组,在小组自主练习中以好带差,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既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小组活动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和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模拟表演独具魅力,通过模拟角色表演,给学生搭建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平台。在教学How to make telephone calls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两人一组拟一个电话内容进行表演,学生带着好奇在自觉的状态下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建立科学的小组活动评价机制
小组活动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学生应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其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小组成员,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某个小组目标,关键在于它能否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能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活动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机制。否则,小组活动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三、 “分组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的课堂结构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如果学习的个体对要研究的问题缺乏了解,那就缺乏合作的基础,合作的效果也肯定不会好。所以,针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者应该先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在独立思考中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品质才能得到发展,然后每个人将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事实上,不管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也不例外,而且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当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解的时候,教师就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
3. 精选小组活动的内容,按难易编排
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小组活动,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做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各种方式的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潜力,扬长避短,集思广益。小组活动,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活动已经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深入钻研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说起来、动起来,为我们的英语课堂增添魅力。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结合教学经验和研究积累,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分组”展开探讨,对“分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层次进行阐述,以期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合作学习 分组
在高中政治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意识不强;合作学习机会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聊天、跑题的现象;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素养和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这些问题反映出对学生合作价值的关注与挖掘不够,并且与合作学习之前的“分组”有着重要的关系。在高中政治合作学习过程中,分组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积累,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分组”展开探讨,对“分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层次进行阐述,以期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
一、相识阶段:相互认识、相互熟悉,营造合作氛围
合作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在合作学习分组的初级阶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之间的认识、熟悉和认同创造条件,而后使他们初步形成明确、适当的内部行为目标和共识,为后续的分组打下基础。新学期伊始,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构建的时候不用急于展开相关课程,而是通过自我介绍、游戏、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实现从简单到深层次的沟通,以培养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其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新课程教学之初,教师引领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的姓名、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和政治课认知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大家能够对自己留下印象,彼此初步了解。
其次,在课堂教学气氛调动起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名为“寻找‘有缘人’”的游戏活动,以此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熟悉与了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事先制作写有自己信息的拼图卡片,这一种卡片由6个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拼图的形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知。其间,这些“有缘人”开始相互介绍,彼此寻找“差异点”和“相同点”。
最后,教师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生活与消费》单元中的“我的消费观”作为题目,组织“有缘人”进行小范围的讨论,为后续的分组做好铺垫。
二、相知阶段: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培养合作愿望
在高中政治合作学习的分组过程中,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要想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更需要强烈的合作愿望。从这一个角度看,小组成员之间不仅“有缘”,还需要能够充分了解各自的特长,这样才能够进行合理分工,建构起接纳、尊重、共享的合作愿望,这也正是分组的第二个阶段。以高一政治课必修1《经济生活》之《财政的巨大作用》为例,其分组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以认识阶段中所形成的“小组雏形”作为基础,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引导他们进行更为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然后,教师组织每一个“小组雏形”进行小组讨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中,哪一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阐述自己的观点,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最后,每一位学生发言之后,大家相互进行发言点评,对于小组内成员的优势、不足、差异点和共同点进行评论,以促成更为深入的了解,培养相同的合作愿望。
三、认同阶段:强化认识、建立归属,形成密切协作关系
在合作学习实践中,小组不仅是一个具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团队,更是一个紧密联系、具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群体。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使相对松散的个体建立归属感,方能够形成具有超强学习能力的学习团队。在分组的认同阶段,以高一政治课必修1《经济生活》章节教学为例,其实践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以高一政治课必修1《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工具”教学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以“现代生活中的信用工具使用现状”为题进行小组调查,而调查角色和任务的分工则是不固定的,进行自由组合的编组,并且设定了“信用工具类型调查”、“信用工具与经济生活”、“信用工具的负面影响”等几个子课题。
而后,当学生进入到小组调查实践活动中的时候,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各个不同小组之间、不同课题之间建立横向的合作关系,采用小组调查汇报、小组研讨和阶段讲评等形式将各个小组“融合”在一起,建立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最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对于《信用工具》章节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小组合作努力。经过多个阶段的认识、理解和整合,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归属感、集体认同感和角色意识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进而为小组协作关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分组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部分,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效能的关键一步,需要对于分组的每一个细节活动进行综合把握与设置,通过相识、相知和认同三个阶段的设置,形成了具有较强协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团队目标的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罗汝君)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地、源源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并能够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而其中“讨论式教学法”则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办法。本文首先从“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必要性入手,具体地分析了“讨论式教学法”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分析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此探究出推动“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实际运用 探究 策略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标下,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我国正处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阶段,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至关重要。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讨论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交换各自不同的观点,然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同时,“讨论式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长此以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起到不可预期的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当前“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比如,在讲解“The great wall”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讨论:describe the great wall,最后在课堂上再展示同学们的课前讨论结果。此外,教师可以给这些题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课上小组间派选代表向全班学生讲述本组成员讨论出的解题方法。而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现代许多高校都会采取这种形势布置课后作业,并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使得英语学习活动不再枯燥无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自主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一)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强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内容。“讨论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查询资料,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接着通过讨论的形式和同学一起讨论与交流,相互交换各自的观点与想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组织好讨论的方式,制定好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讨论过程中起推动作用,帮助整个讨论过程顺利进行,轻松愉快的讨论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去探究与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事,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是极其有效的。例如,教师布置“My hometown”的讨论作业,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用英语进行描述,不懂的单词或语法,可以请教同学或者咨询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教师。
(二)强调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制定目标明确的教学方案
在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此,要强调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法中的指导作用,在每个讨论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讨论开始之前,明确讨论目标,如此在讨论中才不会脱离主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使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讨论,而不至于偏离正轨。
(三)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搭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良好的讨论氛围,有助于促进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若没有一个民主的讨论环境,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讨论就只能成为一个形式,教师无法真正地借此掌握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对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搭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只有在民主的環境中,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交换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得出科学、合理的见解。
(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讨论式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保证讨论顺利进行的主要前提,虽然学生在讨论中占主导地位,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的同时,要注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讨论过程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交流思想的能动性,保证讨论稳定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自己与别人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更为正确、科学合理的看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总结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运用了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要发挥好“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动作用,必须探索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讨论式教学法”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董燕.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冯文章.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6).
[3]杨国荣.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62).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分组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优良教学方式。 本文分析了高校高等数学课堂教育的现状,在双减背景下,采用分组合作教育的方式,提出了优化高等数学效果的教育建议和措施,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分组;方法;数学课堂
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 分组方法可以从教学方法和使用的媒体、如何改变学习目标、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等属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爱好等多个方面来考虑,这些都可以作为分组设计的起点。
一、数学分组教学的方式
(一)“头脑风暴”是指让大脑在特定时间内不受约束或专心地想象和思考特定主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差异和个人想法的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将分散的主观思想和意见整合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计划和行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评价,改变课堂参与方式,激发學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境模拟小组教育的大致流程如下: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研讨会主题,给他们所需的笔记,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学习材料。 然后这组学生可以研究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最后得到结果(例如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工作)。 解决特定问题、创作特定作品的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包括面。 出色的技能。 判断、总结、知识结构和技能。 采用基于场景的分组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类型。 情境模拟小组教学可能比传统课堂教学更有效,如果教学涉及教学生如何做出决定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人际关系。示例:如果主题是“学校的文化生活”,教师将分组搜索相关资料,在图书馆收集信息,根据学习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研究活动。 与大家讨论、总结和分享研究成果。 最后,老师总结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过程。
(三)协同互助的小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分析和回答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没有完全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从理解中获得更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相互温暖、共同进步”的积极作用。在协作互助小组课堂课程中,老师们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和具体的话题,让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演示和解释,学生可以一对一或两人一组回答问题。 这对学生理解概念、熟悉数学公式、纠正常见错误非常有帮助。合作小组教育活动的学生人数上限为 5人。 教师应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组织者,需要善于规划和设计小组的分工,鼓励大家积极回答问题,分析和区分学生意见,并及时反馈。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练习,基于团队的相互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这样,很多学生就可以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角色扮演教育模式理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范妮·舍夫托和乔治·舍夫托的“社会价值观的角色扮演”。 它是一种基于社会经验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在双减背景下,打造教学背景的学习模式是属于情景教学。 学生根据他们的角色体验和思考,从而建立对知识的新理解并发展生活所需的能力。这是一种基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方法,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整个教育过程始终贯穿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反映了课堂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而要营造师生亲密关系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在课堂课程的获取和设计中帮助灌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培养积极、周到和建设性的态度将鼓励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和创新。这种方法可以广泛用于语言学科和许多其他社会学科的教学。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考虑某些社会角色,并通过不同的角色所学到的经验感受不同的责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也有助于他们关心社区,通过洞察力和真理体验生活。
二、分组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一)1.优点
培养学生充分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团体记忆和协调的发展,鼓励积极和积极的想法和感受的发展,并慢慢成长。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培养执行和决策的能力。许多学生喜欢集体教学,而不是单独学习。学习伙伴包括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新的情景模拟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更有趣的角色扮演,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点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基础不好、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这些学生可能由于他们的惰性、学习和理解的差异等原因不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同班同学之间的距离会逐渐拉大,导致教育水平不同,无法完成教育任务等。
(二) 数学老师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给你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题目, 这种情景模拟适合数学能力较高的群体。 解决特定问题需要一组良好的性能。 您必须首先分解某些您不理解的表达式或概念。 例如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意见、讨论、交流,详细分析问题。,之后,将在练习和复习课上进行小组演示和分享。 当然,我们也可以讨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团队评估是衡量对问题的最终理解和团队行动的准确性。 目标是提高学生提高和深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结语
这种分组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需要教师仔细考虑分配给学生的题目和练习难度和标准,并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准确可用的信息和材料。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科学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根龙.试论数学教学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91-93.
[2]龚玲梅.数学教育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33-34.
[3]母丽华,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73-174. [4]张淼.关于浙江余姚市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03,10(3):70-73. [5]姚静.关于数学态度学习的心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32-35.
[4]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东方教育》.2013年8期.曹秀丽.
[5]简析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年8期.肖桢圆.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动脑、动手,自制教具。适当调整、补充、改造教材,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及经验的联系,努力创造适合广大中西部地区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三、 教材选择
以五个教学领域统领全局,在水平四上,选择形式多样的投掷练习。教学内容设:投准练习;低姿势前抛练习;侧向投掷练习;打“保龄球”练习。
四、 教学设计
(一) 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人数40人,男女各半。
(二) 教学时间:2004年12月
(三) 教学内容: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
(四) 学习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会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提高投掷技能,发展上肢、腰腹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体会并能运用23种投掷技术。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合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 运动负荷:中(5070% VO )
(七) 教学方法:情境学法,游戏比赛法。
(八) 组织形式:(男女生分组练习)投准练习低势前抛练习侧向投掷练习“保龄球”练习。
(九) 教具:
(1) 废旧自行车外胎7只 (2) 装沙矿泉水瓶45支 (3) 实心球10个 (4) 细铁丝约30米 (5) 录音机一台
(十) 场地示意图
(十一) 教学过程:
1、 战前动员:设置情境(安排本次课的练习内容及组织方法等),女生命名为巾帼队,男生命名为勇士队(队形如图)。
2、 战前训练(准备活动):
(1) 慢跑活动(按图(2)所示方向进行)
说明:男、女生分别依一路纵队的形式,从↑方位跑进,先把手中的瓶按1米左右间距沿直线放置,然后绕瓶作“S”形跑动,23分钟后,再依次收瓶。
(2) 做简易自编自操56节,按图(1)所示队形进行。 (3) 抛接练习提醒学生高度要适宜,注意安全。
3、 战斗开始
(1) 炸“调堡”(投准练习),男、女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队能把炮弹(装沙矿泉水瓶)准确地投入敌人的“碉堡”(自行车外胎)内。练习如图(3)所示。
要求: = 1 * GB3 ①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投准方法,按统一口令投掷、捡瓶。
= 2 * GB3 ②通过调整投掷距离来调整投掷难度。
(2) 打“坦克”(低姿势前抛练习):鬼子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战士们发射火箭炮,奋力击毁坦克(如图(4)所示)。 要求:投弹时重心要下降,炮弹要低平,出手时机要把握住。
(3) 打“飞机”(原地侧向投掷练习):战士们将炮弹射向空中行进中的飞机。(如图(5)所示)
要求:
= 1 * GB3 ①侧向投掷,把握时机,争取击中目标。
= 2 * GB3 ②应对学生进行侧面示范展示,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 3 * GB3 ③应采用下蹲姿势前行通过敌机“侦察区”。(增加学生下肢体能练习)
(4)打“保龄球”:男女生分组进行打“保龄球”比赛,击倒瓶多者组为胜。(如图(6)所示)。
4、 战斗结束(放松活动): 师生共同庆祝战斗的胜利,并唱歌表示庆贺。 注意事项:
1、 练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体育小干部的积极作用。
2、 让学生想办法完成学习目标,使练习既安全有效又充满乐趣。 联想:
1、 在“坦克”和“飞机”上系上彩带,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2、 “飞机”是否可以设计成上下两圈相连,便于学生调整投掷角度。
五、 结论: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271200 摘要: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问题精选;形式丰富;环节设计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我也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学生分组
编学习小组,是分组教学质量的保证,小组的优化组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品德等差异。我们的班额是50人左右,最好建立8-9人的学习小组,使组内各成员间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助互促。同时选出一个品学兼优,组织、协调、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把他培养成小组的“小先生”,老师的“小助手”。
二、精选讨论问题
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住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
1、要作一定的引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分组讨论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丰富讨论形式
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的不同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1、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互补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
3、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本来一堂比较枯糙的课就这样变得容易理解,且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
4、主持人和“小先生”法
班长或课代表担任主持人,进行问题提问,主持学习过程。小组长担任小先生,全面阐释本组的学习观点,展现本组的研究学习成果。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落实和掌握。
四、设计教学环节
1.精心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备课时要以备知识为主变为备学生为主,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分组学习的内容(包括讨论题、学习主题、绘、填图表、自测练习等)和方法时,一定要把握一重要原则,即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还要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适当的坡度和跨度。
学生的准备:回来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耐心指导 分完组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非常必要。先培训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预习、提问、讨论、记录、总结,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关系和传递师生间的信息等。然后指导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可花上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讨论“面对问题如何查找资料”、“到什么地方去查询资料”“如何积极参与讨论并尊重他人的观点”、“组内成员如何分工”、“怎样参与竞争和正视成败”、“不善表达的同学作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和行为法则。
3.灵活实施
分组教学活动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引进课堂,会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也就要求教师这个导演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如准确灵活地调控时间、节奏,收放自如地调节课堂气氛,机制灵巧地应对突发情况,如我在讲《陆地上的自然带》一节时,让学生分组去查找某一种自然带的相关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选出一人做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该自然带风光,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最佳导游评选。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远远超出课本的一小段话。
教师在灵活调控课堂时,还要会灵活处理各类课型,我的做法是: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竞赛课堂测评;习题课先给各小组分配一些代表性的错题,给予适当辅导,课堂竞赛“小老师”如何应用知识及解题思路、技巧;复习课给各小组章节任务,经课前预习,课堂竞赛整理知识结构的准确性、归纳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地图上填写地理事物的准确性等。有一些课题如“环境人口容量”组织学生以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立场进行辩论;“爱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组织演讲比赛等,经常“花样”翻新,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效益。
4、适度评价 分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时间和教学内容都留给了学生,因此更需要及时评价,其中教师更多的应给予激励性评价,如在讨论过程中随时指出哪组速度快、哪组思路好、那个同学点子高、那个同学资料新等等,结束课堂时评出当天方法最优组、效率最高组、协作最好组、进步最大组、效果最佳组等,让70%以上学生得到表扬和肯定,即使对不足之处或问题,亦给予善意的批评矫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认同,对自己充满希望和自信,培育出全班蓬勃上进的朝气和活力。同时也应鼓励小组成员间通过自我评价来自我调节,通过互相评价来取长补短。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胡云富;高中数学“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分组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