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1篇

[摘 要]基于山东省17城市2001—2012年面板数据,应用耦合模型,对山东省金融主体—经济增长、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以及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做出解析,借此对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做出全面判断。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进一步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方面揭示两类二元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协调发展影响的时序变动规律。结果显示,无论是二系统耦合还是三系统耦合,各市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但当前的系统耦合水平并不高;从空间差异看,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非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耦合水平差异不大;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明显受到了其他两类二元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且影响方式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协调关系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与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全面成型。随后众多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改革的实践都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从金融深化理论看,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够有效地动员储蓄资金,并将其引导至生产性投资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发展良好的经济同样也可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在此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动态因素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金融体系规模的扩大,二是金融机构的不断优化,三是金融市场的秩序逐步健全。通过这三个因素的不断优化,并不断加深其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关系,就会产生金融体系本身的不断正向演进,同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按照这一逻辑,后续出现了大量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主要观点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供给导向”型(Levine. etc[1],Shan. etc[2],Antal. etc[3]),即金融发展引领经济增长;二是“需求跟随”型(Lucas[4],Horváthová[5],Greenwood. etc[6]),即实体经济的增长带动金融的发展;三是“双向”因果型(King. etc[7],Levine[8],Johnson N. etc[9]),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互促的。

近年来,国内有关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亦相当活跃,研究大都遵循了上述范式。谈儒勇发现我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金融中介的发展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10];赵振全等认为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11];冉光和等基于我国东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东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差异明显,因此认为在不同的条件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可能并不稳定[12];杨谊主张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通过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3];徐景峰,华桂宏等强调要注重金融结构的优化和平衡,这样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14-15]。

从已有研究看,虽然多视角、多方法讨论二者关系的实证分析已较为普遍,但大都集中于金融主体与经济增长抑或是金融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单独讨论。而如能将这两类分析置于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加以综合研究,从而能够以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审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化规律,将有可能得出一些更为全面而新颖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引入“系统耦合”概念,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具有代表意义的山东省的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与经济增长三系统为例展开分析。首先,基于山东省地市级数据,对其金融主体—经济增长、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以及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做出解析,借此对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做出初步的判断,并进一步解析山东省金融发展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其次,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和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影响的时序变动规律。

二、研究方法

(一)耦合模型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术语,是对两个及以上系统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可以从“协调”和“发展”两个层面定义。协调是一个截面概念,考察在特定时点上,两系统间的相互配合程度;发展是一个时序概念,考察随着时间的延续,两系统共同变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16]。耦合则是上述两方面的综合,全面考察两系统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彼此、协调一致的程度。耦合度的大小标志着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程度的强弱,具体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17]。

有关两系统耦合值的计算方法较为统一,一般的求解过程见公式(1)—(3)[18]。

假设存在两个交互关联的系统,各自的发展水平由综合指数 X、Z 分别标识,则有

式中,为两系统协调度;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也称为发展度,、分别代表两系统对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性(权重),以金融主体、经济增长两系统为例,笔者认为两个系统同等重要,因此,可设定==1/2;D为两系统耦合度。

以二元系统耦合解析为基础,并对其加以改造,可以对三元系统耦合的机理做出新颖的解析。设定系统离差系数为

(二)可加模型

自1990年以来,可加模型(Additive Model)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证方法在国外被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相对于一般非参数模型适用面更广,即使在因变量的分布不易判定或者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的情况下,该模型依然适用[20]。相对于一般的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可加模型可以依据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设定为参数、半参数以及非参数三类模型。这一模型除可以得出各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描绘出各变量之间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被捕获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可加模型还具有一般非参数模型由数据驱动而非模型驱动的优点,从而可以避免一般非参数回归中当维数过高时容易出现的“维数灾难”问题[21]。因此,本文选择可以描述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可加模型對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

可加模型最早由Stone[22]提出,在Stone设定的模型中,因变量是由个自变量,,…,的任意函数相加而构成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为截距项,为非参数函数,误差项不仅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2的独立同分布,且与因变量独立。为了估计的可行性,一般要求。因此,标准可加模型也可表示为

为了有效解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并且与传统线性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在保留非线性信息的基础上,加入线性部分,构成半参数可加模型

其中,为模型中因变量可由自变量表示的线性部分的回归参数。其余部分的含义与式(10)相同。

三、指标与数据说明

(一)指标体系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23],以数据可得性为指针,本文设定了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约束层与指标层两类,而指标层又具体涵盖3级指标(见表2)。

(二)数据说明

本文将研究时序限定为2001—2012年,依据前述指标体系构建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12年的面板数据。文中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这一时期恰为我国及山东省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优化的有效期,因此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对于部分缺失数据,本文统一采用线性拟合法估算得到。

(三)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三系统各指标数据的量级和量纲差异较大,因此实证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组间极值法展开标准化处理。依据指标的正负特征,首先找出各指标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尔后依据下式进行核算。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就可确定各三级因子的权重值。为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限于篇幅,权重值不再列出。

(五)综合指数的核算

综合指数可测算单个系统的整体发展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式(13)中,Xn、Yn、Zn分别为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与经济增长三系统的综合指数;Wi、Wj、Wk分别为各因子的指标权重;Iin、Ijn、Ikn分别表示各因子的标准化数值。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计算二元和三元系统的耦合度。

四、实证分析

(一)耦合分析

运用式(1)(2)和(7)(8)分别计算两系统和三系统的协调度和发展度,然后进一步运用式(3)(9)计算两系统和三系统的耦合度D,部分年度山东省及省内两大区域三类系统耦合值见表3①。三类耦合度的变动趋势见图1。限于篇幅,协调度和发展度不再列出。

根据表3及图1可知:

首先,从全省整体看(表3最后一行),金融主体—经济增长以及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耦合度由0.23、0.27变动到0.52、0.51,均由中度失调衰退型提升为勉强协调发展型;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耦合度的变动亦出现了完全类似的情况,由中度失调衰退的0.24变动到勉强协调发展的0.52。由此可知各类系统均保持着耦合水平的不断优化,且各系统耦合度发展水平相近。这说明两类二元系统与三系统整体上保持了耦合变动的一致性。

其次,从两大区域看,分别计算两大区域三类系统耦合度的年度均值(见表3各区域横向均值),可以发现,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主体—经济增长二元系统耦合度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3提高为勉强协调发展的0.53,非半岛蓝色经济区则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3提高为勉强协调发展的0.50;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二元系统耦合度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7提高为勉强协调发展的0.53,非半岛蓝色经济区则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6提高为濒临失调衰退的0.49;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耦合度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4提高为勉强协调发展的0.53,非半岛蓝色经济区则从中度失调衰退的0.25提高为勉强协调发展的0.50。因此,两大区域三系统与两类二元系统耦合度具有相似的变动趋势与变动层次,且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而这一点与全省的整体变动趋势是完全类似的。

综上可知,整体上三系统与两类二系统耦合度水平均呈现为平稳发展态势,但耦合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呈现出半岛蓝色经济区高于非半岛蓝色经济区。此外还可以初步推断,三系统的耦合度与两类二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三系统的整体耦合水平,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效协调互促,可以从两类二元系统出发,先促进两类二元系统的耦合发展,进而借此推动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上述结果虽然可以有效揭示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形成的三类耦合协同共进的过程与演化特征,但无法知晓二元系统耦合对三系统耦合的作用强度,下文将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二)可加模型分析

1.实证模型假定

借鑒有关研究[24-25],为解析金融主体—经济增长耦合度(BE)、金融环境—经济增长耦合度(FE)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耦合度(AE)的影响,本文建立半参数可加模型

其中,是常数项,是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残差项。式(14)的右侧前两部分即为常规的线性回归项,后两部分是非参数可加项。非参数可加项并没有明确而先验的模型形式,但可以拟合二者对因变量的非线性影响。该模型可以通过分析线性部分两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以及非线性部分中两自变量的函数形状,全面考察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做出分析。同时,为消除变量间存在的时间趋势,本文在进行回归时皆采用的是各变量的增长率,但仍分别用BE、FE、AE表示。为实证结果的分析方便,BE和FE分别定义为自变量1和自变量2。

2.共曲线性检验

在运用半参数可加模型进行回归之前,需要对自变量之间的共曲线性(Concurvity)进行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是,检验模型中所关心的某项与怀疑和它有共曲线关系的非参数项拟合值的相关系数R(即决定系数R2)。依据经验,当R的绝对值大于0.5,即判定系数R2大于0.25时,需关注模型的共曲线性;反之,如果R的绝对值小于0.5,则可近似忽略它们可能存在的共曲线性。对式(14)中两自变量之间的共曲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的拟合相关系数小于0.5,因此可知式(14)满足可加模型的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曲线性的要求,即模型的构建较为合理。

3.模型拟合

(1)线性特征分析

依据式(14),以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分别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非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区域进行线性特征估计,结果见表4。

模型中线性部分的参数是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认为该参数即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稳定性影响部分。由表4可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两大区域线性结果基本都在较高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分区域来看,半岛蓝色经济区自变量2系数为0.25628,而自变量1的系数为-0.19965。这表明,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环境—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线性作用,而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协调发展存在负向线性作用;非半岛蓝色经济区自变量2系数为0.36457,而自变量1的系数为-0.11037。亦表明,非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环境—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也具有正向的线性作用,而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协调发展同样表现为负向线性作用。

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金融体系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撑远未达到预想的程度,而这些问题在山东省同样存在。首先,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不高,银行信贷、财政资金以及资本市场三方面资金的转化效率不高,银行信贷仍然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途径;同时仍有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而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并存,也意味着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其次,金融机构的融资结构明显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集中。我国当前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并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再次,我国整体金融体系所具有的国有银行业一方独大、银行传统业务占据主导的金融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地对市场产生足够的激励机制,并导致了金融业产出的低效。此外,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新兴金融模式,提供了远超传统金融业生产效率的金融服务,但目前传统金融业并没有完全跟进与有效利用这一新兴模式,这可能导致未来以银行为主的中国金融业遭受强烈的冲击。这些问题无不表现出金融主体运行的低效。总括来看,山东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金融主体的滞后发展,从而拉低了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影响了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的协调发展。

(2)非线性特征分析

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非线性部分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这恰好表明了由于外部影响、政策因素等对其造成的短期波动和不能用线性部分来说明的长期影响[24]。由表5可知,两大区域非线性结果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如此,结合上述可知,两区域自变量1、2对因变量的影响在长期内主要以线性作用为主,短期的非线性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五、结论

本文运用耦合模型,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非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差异性做出了解析。以此为基础,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山东省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的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影响的时序变动规律。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总体看,山东省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均表现出不断优化的态势,由三者构成的三系统及金融主体—经济增长、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耦合水平不断优化,且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可推断当前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前景比较乐观;分区域看,两大区域之间在该三系统及两类二元系统耦合水平上的差距并不大。但当前三类耦合水平均较低,尚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离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后如何更为有效地提升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效协调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第二,长期看,山东省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和金融主体—经济增长两类二元系统的协调发展对金融主体—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以线性作用为主,短期的非线性波动作用并不明显。具体看,金融环境—經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线性推动作用,但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作用呈现为负向线性作用。因此,要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高效的协调互促发展,首先,可优先考虑从优化金融环境入手,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政府在金融领域的行政效率与监管层次;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优化监管机制以及加强对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进而促进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其对三系统协调发展产生更为有效的推动作用;再次,继续加强金融主体的市场化导向,改革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发展的新兴领域拓展。

[参考文献]

Levine R, Zervos 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3):537-558.

Shan J, Morris A.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ad economic growth?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2002, 16(2): 153-168.

Antal M, Jeroen C J M van den Bergh. Macroeconomics,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nvironment: strategies for a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 2013, 6(3) : 47-66.

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1) : 3-42.

Horváthová E. Do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ffect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70(1) : 52-59.

Greenwood J, Sanchez J M,Wang C.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13, 16(1) : 194-215.

King R G,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513-542.

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688-726.

Johnson N, Lux T. Financial systems: ecology and economics [J]. Nature, 2011, 469: 302-303.

談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53-61.

杨谊,刘军.金融压抑下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J].生产力研究,2012(10):45-48.

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8):94-99.

冉光,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的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6(2):102-110.

徐景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资金供给角度[J].财经论丛,2014(3):40-46.

华桂宏,费凯怡,成春林.金融结构优化论—基于普惠金融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2016(1):144-149.

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3-19.

逯进,郭志仪.中国省域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演进[J].人口研究,2014(6):40-56.

吴文恒,牛叔文.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12):81-96.

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4):594-602.

潘越,杜小敏.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34-48.

冯国双,陈景武.广义可加模型及其SAS程序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6(1):72-74.

Stone C J.Additive regression and other non-parametric models[J].Annals of Statistics,1985,13(2):689-705.

逯进,朱顺杰.金融生态、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耦合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5,27(11):44-56.

巴曙松,朱元倩.基于可加模型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11):1-12.

钱争鸣,方丽婷.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2(5):90-97.

[责任编辑 王艳芳]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2篇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财务工作分的关键。财务会计环境就是实行代理、管理、所有权分离, 就意味着系统对于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和管理, 不仅如此财务会计人员还需要向人民政府部门提供了当前公司财务会计状况和盈利能力。财务会计的存在能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经济效益, 也可以为公司管理及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关键参考。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断向企业提供确定性信息, 帮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市场中的发展, 可以了解到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全球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国经济也不例外与世界各国经济状况互相影响。这样一来, 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就越发的被重视起来。由于市场财务会计状况的不断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财务会计的特点已经顺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势必也使财务会计发生了变化, 真实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颜色种类的多类可能性上。

二、财务会计的发展

财务会计是在生产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企业有时间来发展生产技术和培养人才, 把企业的焦点转移到了与企业相关的高速产业;财务会计单位控制客户的发展。与传统的单位控制活动相比, 当前对单位控制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牟取生产的利润, 而且涉及虚拟信息以及实际资产;财务会计是以信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以往的系统中, 进行分析信息传输的任务主要是人工完成的, 不仅人力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 特别是对于处理大面积信息时常会造成严重影响。现在是信息网络的平台, 在便利财务工作的同时, 节约了成本的同时更加保证了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单位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往, 控制单元的系统是垂直的, 传递各种信息要素的速度较慢, 同时缺少市场研究和金融活动的有效融合, 组织机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常收到不良影响。目前, 系统组织结构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良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和取消了过多的管理层, 保证通信系统间平级信息交流, 也能够进行日常工作, 可以系统提高应对能力;经济环境的变化。过去经济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 市场风险较低。然而, 与过去相比, 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物价和汇率的波动, 新技术手段和产品的开发, 极大地增加了经济市场的不确定性, 金融财务变得非常不稳定。

三、财务会计的发展中的问题

(一) 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需要补充这个市场的巨大不足, 才能出现专业的财务会计经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 会计专业并不算是热门专业, 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多, 实践经验也较少。会计专业人员的百分比很低。每个财务会计决策的执行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和生产, 可以说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不足以控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 毫无疑问, 为财务会计收集数据直接影响到整个计划下季度或年度的发展。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较差,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在面临财务会计风险的同时, 没有办法给企业提供有效信息, 不利于企业解决风险。会计人员是整个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和决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 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企业财务会计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工作指导方针,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无法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且有时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够准确, 到时企业在决策上有所失误。

四、解决措施

(一)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引入会计人员参与财务会计管理, 必须全面掌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有企业理论基础, 同时要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管理经验, 才能保证高素质的企业队伍。会计经理是的。在实际工作中, 公司应进一步为人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建立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 并积极调动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财务会计管理应注重以人为本。

(二)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中国科学发展的不断演进, 信息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进一步支持信息平台的前提下, 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会计制度下, 企业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解决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公司应加强科技型财务会计管理人员, 并立即公布具有良好财务会计数据的公司内部环境实时更新。其次, 确保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及时收集数据和记录数据, 为财务会计提供独立的依据。

(三) 构建“集中”财务会计新模式

在当前情况下, 企业制度中财务会计管理长期发展的现象是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权过分分散, 企业建立了新的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管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主要侧重于科学决策, 子公司在财务会计管理中所占比例较小, 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决策仍存在一定的限制。集团公司的总体管理框架、信息源直接控制的子公司、子公司的权力、物力、财力、生产活动等都由公司全面协调, 确保了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目标。财务会计管理公司总分配人员。

五、结语

财务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是比较短, 企业的财务会计却又十分重要。要开展好企业的财务工作, 就需要对财务会计的发展进行分析,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断向企业提供确定性信息, 帮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本文就解析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是比较短, 企业的财务会计却又十分重要。要开展好企业的财务工作, 就需要对财务会计的发展进行, 就要对解析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进行分析。本文就解析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烽.当前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23) .

[2] 陈勇.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中外交流, 2016 (1) .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3篇

儿童是玩具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目前,全国大城市的儿童零用钱平均每月为176元,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年轻夫妇,还是很乐意花钱在他们身上的。我国16岁以下少年儿童达3.8亿,其中独生子女占总数的34%,达1.29亿。儿童玩具消费量逐年增长。2010全球玩具行业销售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7%。亚洲玩具市场增长强劲,平均增长9.2%,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玩具市场。2010年我国玩具行业出口额达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与此同时,在玩具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内地玩具市场功能单

一、造型刻板、无差异、无个性的低端经营状态显露无疑,传统玩具越来越不能满足孩子和家长的消费需求,而欧美市场中儿童玩具的教育性和智能化趋势发展迅猛,玩具智能化成为玩具行业新潮流。将开发儿童潜能、启迪儿童智力、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玩、教融为一体的潜能开发玩具一枝独秀,深受众多家长和儿童的青睐。欢乐魔方儿童潜能开发不仅设计新颖、品类丰富,还根据著名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科学的高度去找出孩子在语言、数字逻辑、音乐、空间、运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自然观察等八大智能方面的长短和个性差异,并定位不同孩子在各个智能方面的不同特点,从而为孩子的智力开发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开发方案,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潜能开发方面准确定位、因材施教,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4岁幼儿空间智能发展

3岁儿童空间智能比以前又有明显发展。在形状知觉发展方面,3岁儿童能正确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但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认上有程度上的差异,有实验表明,3岁儿童完成用圆形的任务100%通过,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菱形通过率在90%-96%之间,而等边三角形仅达76%-80%,而且形状知觉和图形辨别,逐渐与掌握图形的名称相结合。3-4岁孩子往往用一些形象的词来称几何图形,如把圆称为皮球,把正方形叫作手绢等。

3岁后,儿童的空间智能有明显发展,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由于3岁孩子在左右方位知觉的水平提高,因此家长可用E字表测查孩子的视力,但测查前还要通过训练。3岁以后,儿童用眼看近距离和细小客体(如电视、绘画等)的机会越来越多,持续用眼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细心的家长要作好近视眼的预防工作。

3岁儿童能够辨别左右方位,给他一张地图能够找出居住的城市,能够找出家庭的位置,能够拼上切开的4-8块拼图,能切分圆形为1/2或1/4,还会分清身体左右不同的部位,细心的家长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孩子这几方面的能力。

从引导与培养方面,家长可让孩子在磁形玩具板或大人画好的大圆脸轮廓的适当部位摆放五官,让孩子一边摆一边说出器官的名称。使孩子学会确定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这样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锻炼了空间能力。绘画也是培养孩子视觉空间智能的有效方法。也许您在日常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4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国内各种利好政策实施下获得良好的发展,绝大多数科学项目都出现了新的突破,一体化机电技术是其中一种良好发展技术,并已经频繁的使用在我国社会的各个行业。本文结合该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浅析其在各个行业的具体运用,并给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突破;发展建议

引言

在如今这个社会,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相互交叉和参透,并且进一步的提升了工作的创新性与改变。随着计算机行业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朝着机械工业的参透,使得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应用的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使得现代工业发展向着理想的状态进步:首先是优化了机械行业的技术;其次改变了传统的加工和生产方式。在一体化机电技术中,机械本体技术是从改善性能、减轻质等层次上进行考虑,从而促进一体化机电技术局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1数控中一体化机电技术的运用

随着国内机械行业多年发展与技术迭代,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结构、设备能力、操控简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改进。对其构造解析方面,实施了构造模块化,这一层次方面主要运用了主总线体系构造。在设置功能上存储大容量与智能化操作,这些都对一体化机电操作的准确性上进行了极大提升,为了批量生产更多手工作业不能完成的产品提供了可能性。

1.2机器人在一体化机电技术中的运用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和阶段:

(1)由工程师编辑好程序,工业机器人按照编辑好的程序不断重复执行单一指令,对于那些需要重复劳动的环节和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但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的方面能力一般,工业机器人不适用环境变化,该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处于开环状态。

(2)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得以安装了传感部件,从此工业机器人可以对简单的作业环境进行识别,然后将识别到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以做出选择,实行了较为简单的智能化操作,在可运用的范围上得到了些许提高。

(3)智能工业化机器人的兴起和使用。机械零部件在自动化、智能化、通用性、小型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软件中的CPU和传感器也不再对人类的干预和操作过分的依赖,可以运行相对复杂的思维逻辑,做出完善的判断和策略,特别是具有强大的链接适应性和动作性、独立性。

1.3一体化机电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

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对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机械行业发展初期工程机械都很笨重,不能实现机械自动化,每个工种的施工对熟练工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导致施工的质量受到人为失误影响方面的关系较大,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所需。目前工程机械逐渐向着智能化、轻便化、和自动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失误的发生。

1.4一体化机电技术在工程建筑材料上的运用

如今,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工程项目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生产单位要不断加大对施工机械的研发力度,不断完善设备缺陷,使得设备更加精细化。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操作精度,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

2.1一体化机电发展方向与主要目标在绿色智能化、节能化、系统远程控制化等方向。

同时,物联网为一体化机电技术开展带来全新改革发展。在未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进行微型化、人格化、智能化多方面进行发展。人格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可以模拟人类的生命性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重视人和产生之间有的联系与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实用于人来使用和操作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微型化發展也是未来重要发展的对象,虽然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产品体积巨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2发展策略

(1)改良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改良机械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是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策略,除此之外在制作材料上可以使用新型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替代传统钢制原材料,如采用上述策略可加快机电一体化向模块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2)加快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传感器技术的改进应从可靠性、反馈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定位入手。其中最关键的是先解决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问题。目前,为了不受电流干扰,大多数传感器采用具有良好信息传输技术的光纤通信传感器,而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采用仍处于发展阶段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

(3)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机电一体化以后的出路,这对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更高。一体化机电技术提高的主要原因与电子学技术、轻便型设备的运用脱离不开关系,提高处理速度的同时,还需解决干扰性能低和标准化程度不统一的问题。

(4)驱动技术的加强,电机的响应速度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期待的就是当前电机的各方面驱动单元都在快速的发展和成熟当中,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加快发展,相信驱动技术会更加成熟和稳定。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复苏和重要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目前机电一体化在技术方面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生活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改良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加快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加强驱动技术等方向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出重要发展策略,希望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向着人格性和微型性的方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亮.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24:83-84.

[2]陈顺平,朱江龙.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30.

[3]柳霞.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6,2620:126.

[4]王金海.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9,(14):10-11.

[5]付秀蓉,宗成龙,丁博. 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19,(09):67-68.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5篇

生态农业就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坚持“生态环保、安全高效、资源节约、低碳循环”的基本原则来实现“绿色发展”。既要大幅提升各种农副产品的产量, 又要保护环境;既要丰富农产品营养, 又得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目前,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是较多, 分类标准也不同。常见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有两种的基本模式。

循环模式:是一种按照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循环的过程中, 每个环节的产物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材料, 这样可以使各个环节的废弃物再次使用, 变废为宝, 减少废弃物污染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常见的有“种植+养殖”循环模式。

景观模式:这种模式利用自然空间的层次结构, 不同海拔、不同的空间环境组分, 造就不同生物种群。景观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采用纵向的空间布局, 节省土地, 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转化手段, 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常见的案例如: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 山间果竹缠腰, 山下水稻鱼跃, 田埂种桑放哨”, 广东省的“山顶种树种草, 山腰种茶种药, 山下养鱼放牧”等。

2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业一直都实行着粗放式管理模式, 在一定时期内起着积极地作用, 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依靠自给自足、靠山吃山的生产模式长此以往因其自身的弊端, 加上科技含量不高, 逐渐拉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差距。为了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转变生产观念, 完善农业生产模式, 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稳固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也是由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的, 由于历史的发展, 曾经轰动一时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条件, 因此, 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应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 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农场生产模式。

3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1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生态农业具有产业链长、结构复杂的特点。需要需要综合考虑农、林、牧、副、渔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 根据作物的生长属性、渔期等进行科学规划, 制定生产管理计划。生态农业依托于自然资源, 是个综合性的工程, 而我国各地水土自然环境又存在明显的地域化差异, 因此, 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因对发展条件有着清晰的认识, 明确发展目标, 利用科技手段和成熟的管理模式, 实现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3.2 遵循自然规律

发展生态农业有很强的生态制约性, 需要我们统筹兼顾, 既要考虑经济指标, 又要兼顾生态效益, 遵循自然规律,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利用规模化生产模式,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根据当地特色,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优化升级农业系统。如:退耕还田、禁止焚烧秸秆等。

3.3 提高科技含量, 发展新能源

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发展环境优化型经济模式, 尽可能的减少危害环境的生产原料、生产方式的采用, 提高生产科技含量, 发展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如:生物能的利用, 降低农业污染排放, 保护环境, 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3.4 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协调发展

保持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国家应在经济政策上多予以支持, 引导农业活动的开展, 畅通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沟通渠道, 调整农业结构, 规范相关农业经济行为, 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

结束语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管理和规划, 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实现增产增收,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一词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标准。生态农业经济作为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标杆, 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化”、“可持续性”的理念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目前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从多方面解析, 力求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 何琼, 杨敏丽.基于国外循环农业理念对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7, (02) :21-25+36.

[2]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生态经济, 2017, 33 (04) :110-114.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6篇

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在市场当中张小企业作为独立组织的一种, 在民营领域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有效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 还能够使我国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 有效促进经济水平的增长

主要是根据其本身的资产量、人员数量以及销售额度来进行的中小企业的划分。就国际方面而言, 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当中的产值基本都占到了50%左右。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 现如今可谓是百花争鸣, 中小企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有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的类型较多, 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中小企业可以提供45%左右的就业岗位, 所以中小企业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就业难的问题。

(三) 使市政竞争关系得到了平衡发展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 再者也能够使资源配置向着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四) 促进生产条件以及生产设备的改革

在市场当中, 和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要更强一些, 其本身的管理成本也相对较低一些。因此将会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生产身边以及生产条件的改良当中去。

二、基于财税金融政策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 对一行支持技术创新的体制进行不断完善

一是对银行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1) 对企业服务以及企业产品进行不断创新。满足技术创新企业哦融资需求, 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 对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链条进行不断完善, 针对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金融服务。加强与信托、保险等机构的合作, 积极探索风险分担机制, 加强对科技企业在早中期阶段的支持。对于创新企业, 银行也要加大对其在金融方面的支持, 对相应的创业贷款担保政策进行不断完善, 对于那些投资风险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可以进行知识产权抵押的新型融资模式。 (2) 对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 银行也可以尝试先投后贷或者是先贷后投的模式, 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增强投贷联动试点, 对相关的制度的建设进行不断完善, 银行方面尽量扩展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 可以对其进行贷款或者是投资。允许啊红色那个月银行采用持有期权等措施来获取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长期收益同时对其风险进行覆盖, 探索构建“直投+认股权证+贷款”的融资方式, 有效推动科技金融的健康进步。 (3) 对大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进行不断创新。银行可以适当放松对参股或者设立为新兴产业服务的新型金融组织的条件, 由银行创建具有投资效能的分支机构或者是子公司, 选择处于成长期甚至是创建阶段的科技企业, 对其进行风险投资;同时还可以在银行内部进行科技信贷专营部门, 加强对风险专家和科技专家的培育。

二是进行独立的科技银行的建立。采用试点来进行科技银行的建立, 有效促进和中小企业发展想使用的区域化、特色化以及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的进步。

三是进行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的创建。参照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经验, 赋予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技术创新的作用, 将开发银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国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不断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展。

(二) 加大政策方面的优惠创新, 对其进行有效支持

就企业长远的发展而言, “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对其确实有利, 然而就现阶段的具体情况而言, 一些企业无法适应。尽管政府的优惠力度较大, 但是因为优惠政策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 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认为, 所谓的优惠政策并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其进行这样那样的优惠, 同时还要有着带动、激励性的意义, 除了采取优惠税率以及对税收进行相应的减免以外, 还可以采用对先进企业进行科技成果奖励或者是补贴等, 如此便能够充分地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者, 对于间接优惠也药引起相应的重视, 比如联动税率, 使税率层层递减等。如此一来在进行财税金融工作的时候企业的选择就会变得更多, 同时也变得更加灵活, 能够使企业的税负有所降低。在经济市场压力逐渐增加的背景下, 需要将财政职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对财银企合作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要将企业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解决掉, 通过相应的财税金融措施, 尽可能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制定科学的财税政策, 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 是企业经济空间得到有效提高, 从根本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前,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拉动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的财税金融, 怎样才能有效利用财税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当今市场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 本文重点探究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提出如何运用财税金融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斌, 尹同跃.以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国品牌走出去[N].华夏时报, 2018-03-12.

[2] 王新哲.做好财务和财税金融政策工作保障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N].中国电子报, 2017-10-17.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

俄罗斯农业发展解析范文第1篇[摘 要]基于山东省17城市2001—2012年面板数据,应用耦合模型,对山东省金融主体—经济增长、金融环境—经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