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1篇

中心教案

制作人:杨奎

2012-5-13

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 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电源、小灯泡(带座)若干、保险丝(粗细不同)、铜丝、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一、引入新课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今天有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例子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 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月19日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近几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大功率家用电器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我国城乡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幻灯片4)

上课前我请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

分别有哪些。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5)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6)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出示幻灯片7)现在大家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同学们从理论上分析的很好,那么究竟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结论。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检查指导

演示实验:把电流表和一个灯泡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让学生记下电流表的读数,然后并联接上第

二、第

三、第四个灯泡,让学生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在随着灯泡个数的增多而增大,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最后通过教师的推导,肯定学生的答案。

学生小结:灯泡越多,电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 引导学生从物理课堂走向生活实际:

问题一:如果你家的电能表的参数是“220V 15A”,那么你的电能表能承受多大的电功率,能不能使用超过这个电功率的用电器?

问题

二、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后,线路过热很容易引起火灾,为了保护线路和安全用电,我们应该怎么办? (

二、)保险丝的作用和特点:

①演示:P52图8.5-3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 问题三:为什么保险丝断了,铁丝、铜丝不断?

问题四:保险丝用什么材料来做?它怎样起到“保险”作用?(教师发给学生一些保险丝,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 ②保险丝的特点:电阻大、熔点低。

现在谁能解释保险丝为什么要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作?只有保险丝电阻大,相同的电流流过电路时,保险丝才能产生比别处更多的热,只有它的熔点低,在有危险时它才能首先熔断,从而保护其他电器。 问题五:为了能够安全用电,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保险丝? 问题六:能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为什么?

③空气开关:保险丝具有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毁灭自己,保护电路。它靠什么

来毁灭了自己呢?电热。保险丝实际上是利用电热的一个例子。不过新建楼房的供电线路已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带有保险装置的空气开关代替。空气开关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型保险器。(出示幻灯片14) 小结:在安全用电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一、电路中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

由P=UII=P/U,U=220V一定,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所以电功率越大,电流越大。

二、保险丝的作用和特点:

1、作用:保护电路。

2、特点:电阻率大、熔点低。 三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短路 布置作业

1.不同粗细的保险丝允许通过的电流是不同的。一座教学楼的总保险盒中的保险丝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5 A,楼里共有20间教室。每间教室装了40 W的电灯6盏,在全部电灯都亮着的时候,能不能再接上一个500 W的电炉?

2.某同学家电能表的规格是“220 V,4 A”,他家已有40 W日光灯两盏,80 W彩电一台,120 W的洗衣机一台,当这些用电器同时使用时,能否再接一只800 W的电饭锅使用?

3.家庭电路中,有时会有下列现象发生。请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闭合电灯开关时,电灯一闪就灭。

(2)电饭锅用上几秒钟后停止工作,同时其他用电器也停止工作。 (3)闭合开关时,电灯不亮,并且使原来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停止工作。 4.下面关于保险丝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2篇

四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执教者:孙晓斌

1.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了电路及电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本节以此前学习为基础,既是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新知识的延伸。

本节编排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路,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非常普及的今天,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对以后的生活与生产实践意义分外重要且是必要的。我们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学生既能了解家庭电路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如何正确使用测电笔,还可以认识相关的日常安全用电常识,强化安全用电意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知识学习还是培养能力,这一节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 2.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庭家电路与安全用电认知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应基础,具体实践相对缺乏,学生既存在新奇,强烈渴求的心理预期、又感到害怕的心理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探讨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施兴趣引导、激励教育贯穿于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则比较容易的。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家庭电路的布线示意图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

2、知道插座、家用电器靠供电箱统一接地的作用。

3、知道火线、零线、地线的含义,会正确使用测电笔正确辨认火线和零线。

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家庭电路中产生的负载过大的后果,知道熔丝(保险丝)的作用,会正确选用熔丝。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电压,知道常见的几种触电情况、避免触电方法,积累安全用电常识。

2、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布线示意图、测电笔的结构和正确使用、熔丝熔断的原因、熔丝的作用和选择、常见的几种触电情况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常见的几种触电情况、避免触电方法。 4.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平时在家看电视、使用电饭锅、电风扇、空调等,如果家里突然出现了电路故障,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去动手解决问题呢?

当然,我们在学习了本节课后,对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有了认识、熟悉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有所作为的小电工。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家庭电路的布置、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

1、家庭电路的学习

活动一:观看家庭电路的布线图

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结构组成,要注意连接的顺序及连接的方式。

电能表、闸刀开关是如何连接的?电灯和开关是如何连接的?插座、各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注意开关和电灯的连接位置。注意连接的顺序、连接的方式。

火线和零线:了解火线和零线

地线的作用:防止触电

活动二:观察测电笔

了解测电笔的结构及作用。

教师提问:如何使用测电笔?教师讲解原理。

学生练习使用测电笔

安全用电的学习

活动三:探究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根据简单电路的知识回顾电路短路。

了解家庭电路的短路、原因及危害。

学生实验观察:家庭电路短路实验。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短路可引起电路电流过大。

回忆家庭电路经常跳闸的原因。

了解超负荷电路

实验观察:家庭电路过载电路实验。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超负荷工作可引起电路电流过大。

师生共同总结电流过大的原因。

我们在家庭用电时能避免危险的原因---熔断器

熔断器的作用 材料特点 选择方法

不能用其它材料乱代替的原因

触电:

教师提问:什么是触电?为什么一节干电池不会引起触电?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触电的两种方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触电的急救

学生阅读生活、社会、物理部分。 进一步了解用电安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巩固练习。 5.板书设计

一、

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源)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保险盒)插座用电器+开关等组成

2、插板接法:左零右火、上地

3、开关控制火线

4、正确使用测电笔

二、安全用电,防止触电

1、引起火灾的原因之一:

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导致电路元件温度过高,达到着火点。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短路会引起家庭电路电流过大。

(2)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超负荷运行)会引起电流过大。

(二)熔丝(保险丝)

1、制作材料: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2、选用要求:保险丝的规格应等于或略大于电路中所有电器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

3、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

(三)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四)

1、两种类型的触电: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2、触电急救方法:发生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进行救护!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活动一:观看家庭电路的布线图

教师提问:电灯和开关如何连接?插座和各用电器如何连接? 师生共同探究。 活动二:观察测电笔

教师讲授:如何使用测电笔(讲解原理) 学生练习使用测电笔

活动三:探究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实验观察:短路实验

学生得出结论:短路可引起电路电流过大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过载电路实验

学生得出结论:超负荷工作可引起电路电流过大 师生共同总结出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师提问:什么是触电?为什么一节干电池不会引起触电?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触电的两种方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教师提问:一旦触电,触电的急救将如何进行?

学生阅读生活、社会、物理部分,进一步了解用电安全。 7.教学反思

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探讨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需要实施兴趣引导、激励教育贯穿于课堂。

实际操作中,依据了教材编排顺序,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家庭电路部分各知识点按照课本顺序一一进行了呈现,在安全用电和防止触电两部分中依据了学生常规认知思路采用了交叉呈现知识点的方法,并在各部分的尾部利用习题巩固学生本部分所学,学以致用。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3篇

它反映了交流电源在电阻元件上做功的能力大小,或单位时间内转变为其它能量形式的电能数值。

实际上它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故又称平均功率。它的大小等于瞬时功率最大值的1/2,就是等于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有效值与通过电阻元件中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2、无功功率:为了反映以下事实并加以表示,将电感或电容元件与交流电源往复交换的功率称之为无功功率。

简称“无功”,用“Q”表示。单位是乏(Var)或千乏(KVar)。

在交流电路中,凡是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的元件,在通电后便会建立起电感线圈的磁场或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因此,在交流电每个周期内的上半部分(瞬时功率为正值)时间内,它们将会从电源吸收能量用建立磁场或电场;而下半部分(瞬时功率为负值)的时间内,其建立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又返回电源。因此,在整个周期内这种功率的平均值等于零。就是说,电源的能量与磁场能量或电场能量在进行着可逆的能量转换,而并不消耗功率。

无功功率是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抗性元件(指纯电感或纯电容)的存在,而进行可逆性转换的那部分电功率,它表达了交流电源能量与磁场或电场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

实际工作中,凡是有线圈和铁芯的感性负载,它们在工作时建立磁场所消耗的功率即为无功功率。如果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和变压器就不能建立工作磁场。

3、视在功率:交流电源所能提供的总功率,称之为视在功率或表现功率,在数值上是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视在功率用S表示。单位为伏安(VA)或千伏安(KVA)。

它通常用来表示交流电源设备(如变压器)的容量大小。

视在功率即不等于有功功率,又不等于无功功率,但它既包括有功功率,又包括无功功率。能否使视在功率100KVA的变压器输出100KW的有功功率,主要取决于负载的功率因数。

4、功率三角形

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及无功功率(Q)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功率三角形来表示,如下图所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Q与P,斜边为S。S与P之间的夹角Ф为功率因数角,它反映了该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角)。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1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功率因数cosΦ=P/S:sinΦ=Q/S

(

1)当三相负载平衡时:对于三相对称负载来说,不论是

Y形接法还是△

形接法,其功率的计算均可按下式进行:

(2)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分别计算各相功率,再求和, P=P1+P2+P3=U1*I1*cosφ1+U2*I2*cosφ2+U3*I3*cosφ

3(3)如果三相电路的负载不对称,则上述公式不能使用,这时必须用三个单相电路功率相加的方法计算三相总功率。

“功率三角形”是表示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三者在数值上的关系,其中φ是u(t)与i(t)的相位差, 也称功率因数角。

由功率三角形可得 :P=Scosφ,Q=Ssinφ=Ptgφ

对于三相电路: P=√3 UIcosφ,Q=√3 UIsinφ, S=√3 UI=√(P2+Q2)

KW是指有功功率,KVA是指视在功率或容量,对于用电器来说,VA*功率系数=W

在电阻类器件上,VA=W它的功率系数是1在电动机上,功率系数是0.7-0.9不到1

在发电机上,W指的应该是主动机的功率,比如说汽油机或柴油机的输出功率,VA应该指的它的带负载能力。(带负载能力就是代表器件的输出电流的大小。)

KW:有功功率(P)单位KVA:视在功率(S)单位VAR: 无功功率Q

S=(P平方+Q平方)的开方P=S*cos(φ)φ是功率因数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4篇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ψ来表示。

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0.9。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一般用P1表示。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P2表示。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 ,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5篇

中考是初中学生的一个转折阶段,中考复习也就是这个阶段中重要的一环,每位学生都想在有限的中考复习时间里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老师,对于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技能化,是我们经常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功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复习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中考命题规律和趋势】

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知识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近几年考试情况来看,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功和功率的理解和计算。2.机械效率的计算。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探究题。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刻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公式, 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功率以及怎样计算功率的大小。

(3)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与评估过程中,提高估测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搬水活动,教育学生将小事坚持到底的恒心。

(2)体验科技进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设计思想】

这节课,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复习的。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二是应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本人试图通过努力,能够探索出全新的复习课模式。根据本部分中的知识特点,采用了通过搬水等系列活动将所有知识点融入于这一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导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法,启发法,

习题巩固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活动一:1.展示工人师傅抗水图片看完图后思考:工人师傅将水桶从一楼扛到四楼教室的过程中,他对水桶做功了吗?以此导出该过程涉及到得物理知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列题;判断图片中的情景做功吗?归纳不做功的情况 3.讲解功的计算及注意问题

活动二:1. .展示工人师傅搬水的两种图片,对比他们做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讲解功率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计算他将水桶从一楼搬到四楼的所做的总功率为()

A.15W

B.150W

C.1500W

D.30W

活动三:1.展示两个工人师傅搬水的图片,左边若体重为60千克,右边为100千克,则他们将同一水桶搬到四楼,做的有用功与总功一样吗?

2.复习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3.若把工人师傅从苦力中解脱出来,该怎么办?

4. 工人将185N的水桶运到四楼他用一个动滑轮,每个滑轮重15N,所受拉力为1200N,在5秒内将水桶匀速提高2米,则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若改为定滑轮呢,他们的效率谁高?

5.若改用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如何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二、课外作业:

1.还有其它办法帮助工人师傅吗?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列表对比它们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2.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M,图乙是物体上升过程某段时间内的s﹣t图线.已知物

体重为1N,闭合开关后,在2.4s~2.8s 这段时间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2A和4V,则2.4s~2.8s这段时间内该装置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 J,它的效率是 %.

【板书设计:】

一、

1、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功的计算公式:

4、功的单位

二、

1、功率:

2、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有: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单位:

4、计算公式:

三、

1、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含义:

2、机械效率: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搬水活动为问题引领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6篇

一、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3.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

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

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3.小明将放在水平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J,水平拉力做功 J。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版块二:功率

教师先举例两个学生比赛爬楼,问在这个过程中做功没有?做了功,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启发学生思考:假如他们体重相等,让他们爬上同样的高度,比较时间;也可以比较在同一时间内看谁上的高;假如体重不同,上的高度、用的时间都不同,只能分别计算,比较他们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从而引出功率,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1.一辆车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个动滑轮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下图所示,若司机用750N的拉力在5s内将汽车水平匀速拉动1m,那么司机所做的功是 J,司机做功的功率是 W。 2.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快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B.做功多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C.做功多并且用的时间长的机器,它的功率一定大 D.物体做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中学生小华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5W B.50W C.500W D.5000W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版块三:滑轮组的效率

1.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2.如右图,用拉力F拉着货物上升了一定高度,则

此滑轮组中做的有用功是 ;

额外功是 ; 总功是 。 3.总功、有用功、额外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行解决,对于“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教师可通过公式进行引导。然后结合中招试题进行练习,看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二)、中考链接(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1.如右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 B. 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 重力做了1200J的功

2.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3.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一批建材运到10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装置中动滑轮重100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计绳重和摩擦。试问:

(1)每次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第三题找两、三个学生演板,然后让其它学生指出不足、不妥之处,引起学生注意。

课讲完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不懂得问题通过小老师讲解进一步掌握。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采用教师简单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讲练结合,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授课中让学生分析问题,大面积提问学生,努力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面广,精力集中,另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是讲的点儿有点多,但知识面不够广,还有难度不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备课,把复习课上好、上实,努力提高课堂效果。

《功、功率和效率》复习教案

九 年 级 物 理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范文第1篇中心教案制作人:杨奎2012-5-13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