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于网络电信诈骗问题的调查报告
年
级:XX 学
号:XX 姓
名:XX 工作单位:XX 指导老师:XX 调查单位:XX
调查时间:2016年4月20日
根据毕业作业的要求,结合在XX工作的实际情况,本人于2015年3月-5月对XX60多名员工有关网络电信诈骗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结合相关数据,来发现分析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对网路电信诈骗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今天,各类高科技犯罪也随之蔓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给很多人带来精神上的刺激和财务上的损失。希望通过有关网络电信诈骗的调查,告诉身边的人们,网络电信诈骗就在身边,防不胜防,不可小觑,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对于各类信息,我们要学会有效甄别,特别是要做到:不信、不理、不汇款,有效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同时,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要轻易被不良居心者操纵情绪,要学会以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基本情况
在写这篇调查报告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调查报告标题是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呢?对于我本人来说这刚好对口,我刚好从事这个职业,在XX,这样的话我可以足不出户,在公司就可以完成调查报告了,据我了解,2015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逾千件,最高诈骗数额上亿元;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相关反诈骗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平台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网络诈骗举报24886例,举报总金额1.27亿余元,人均损失5106元,同比增长近1.5倍。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说好的“点赞有奖”,结果隐私被套、“中奖”扫码扫来病毒链接、“免费”红包却是盗刷软件、总有些冒牌“好友”急着要你充话费、说是你领导,明天去他办公室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正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向更广阔的人群袭来。
就这些常见的诈骗方式,对本公司60多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经调查发现约90%的被调查人电脑网页跳出过“中奖”的病毒链接,约85%以上的被调查人收到过诈骗短消息,约65%以上的人被调查人接到过诈骗电话,约20%的被调查人QQ被盗,被冒充要求好友充话费、借钱,类似的网络电话诈骗信息层出不穷,因此尽早的认清和辨析信息的真假,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百利而无一害。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很多老人的“养老钱”、农民工、下岗工人的“救命钱”、学生的“学费”被席卷一空,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多人跳楼、上吊自杀。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三、问题分析
(一)制裁网络电信诈骗罪中存在困难分析
电信诈骗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手段隐蔽性技术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往往造成“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 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来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信诈骗几乎不抛头露面,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财务也从不露面,而是指使手下的人或是以较高的报酬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诈骗的钱财活动,使侦察机关即使找到相关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抓捕,导致取证难;犯罪分子的流动性强,且反侦查能力较强,导致抓捕难;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定性和处理难;犯罪金额与共同犯罪的主从犯问题有时难以认定,导致量刑有一定难度;被诈骗的资金追回难,受害人权益难以维护。
(二)犯罪分子流动性强而且反侦查能力较强,导致抓捕困难 首先,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一般不使用固定电话,联系工具大多数一般都无开户资料也不以实名注册,因此锁定具体的作案地点与作案人有很大的难度.其次,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取款方式,地域流动性大,最后犯罪分子之间大多都是单线联系,甚至遥控指挥,分工明确,这导致公安机关很难将诈骗人员一网打尽.
四、几点建议
(一)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不贪婪:不要轻信中奖的电话和短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接到不明身份的人员发过来的所谓中奖短信时,不要急于兑奖,更不要急于按对方的指示支付给对方款项。
2、不轻信:警惕短信诈骗行为,对短信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如有疑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独自做出判断急于转账,也不要轻易将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银行、司法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密码,以及要求转账等。
3、多防范:对于仿冒熟人的诈骗分子,即使是“老板”“领导”之类,只要不确定就要多方核对信息源,避免因为碍于情面等原因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二)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人人有责
1、运营商仍应加强渠道把控。前中国移动高管、电信专家黄晓庆指出,微信等社交平台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已成为“通信基础设施”,这样的社交平台必须强调社会责任,不能单纯当作企业身份进行管理,应当与对电信运营商的要求一致。
2、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打破各自为政的治理局面,强化协调。运营商、银行、互联网服务商等行业之间应加强合作,推进诈骗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预警平台,共同抵御诈骗“公敌”。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为切实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有效降低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构建“公安机关主导,金融行业配合,全民积极参与”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大格局,X月X日,XX县公安局举办防电信诈骗动员暨宣传培训会,xx县公安局XX队长以及全县金融行业50余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XX队长主持,xx县公安局民警XX从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呈现的新手段、易受骗人群、防范建议三方面向与会人员做了详细讲解,号召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行列之中,围绕客户与转账对象关系、转账原因、是否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等方面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客户”,并积极劝导,第一时间劝阻客户转账汇款,减少群众损失,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
会上,XX就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情况进行了分析,要求全县金融行业充分认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多、涉案数额大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识别、防范电信诈骗能力,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为实现“降发案、促民生、谋发展”的目标、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作出金融行业应有的贡献。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班会主题:防电信诈骗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班会准备:确定主持人、制作ppt 具体步骤及安排: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伴随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迅速蔓延。电信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犯罪”的新型犯罪来势较猛,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动辄骗取受害人积攒数年的“辛苦钱”、“养命钱”、“看病钱”、“防老钱”,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
二、讲授新课
(一)、电信诈骗特点
1.作案过程不接触化。 2.作案方式信息化。 3.作案手段智能化。 4.作案地域跳跃化。 5.受害人群不特定化。 6.犯罪组织职业化。
1 7.犯罪活动国际化。 8.赃款流动快速化。
(二)、电信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法
1.电话类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领导”、熟人电话诈骗,破财消灾诈骗,补贴退税类诈骗,机票诈骗,冒充军人、武警订购物资诈骗。
2.短信类诈骗:中奖短信诈骗,低息贷款诈骗,引诱汇款诈骗,发送携带木马链接的内容短信诈骗。
3.网络类诈骗:利用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购买基金诈骗,“网购”诈骗。
除上述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外,还有复制手机卡诈骗、二维码诈骗、虚假婚恋网站诈骗、高薪招聘、低价购物、网络购物等其他诈骗手段。遇有上述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处置,坚持不轻信不明讯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打开网站地址、不轻易汇款转账的“四不”原则,并在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咨询或报案。让我们行动起来,警民携手,共防诈骗!
三、班会总结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1、旅途电话诈骗
“我是某市某医院,你在某大学读书的儿子(女儿);或者外出旅游的爱人(外出务工的某亲人),在某某次列车上接头处不慎摔倒,脑颅出血,现已送到我院救治,我院已作了前期处理,现需后期救治费XX万,请速汇款到医院某账户,否则我们将放弃抢救”
违法犯罪人员往往在车站假扮热心人、通行人、老乡或学友,在骗取信任后,互留通讯地址、家庭电话或手机号码。等分手后向旅客的家属或亲人打去电话,称旅客在外突发疾病或遇到意外事故正在医院接受抢救,让家属立即汇“救命钱”。有的家属来不及仔细思考就将钱如数汇出,正中了骗子们的圈套。
2、电信电话诈骗
“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您的电话(或互联网)已严重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调查”
这是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或公安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告诉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领的电话已欠费。随后由一名公安人员接听电话,称你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你经济不受损失,需将本人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并且通过电话频频催促你赶快就近转账,不然损失更大。
3、退税电话诈骗
“我是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现向您退还税金”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称“国家已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现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账户、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退税款,当你到银行后,犯罪分子又称自助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的电话提示音操作,然后趁机划走你的钱财。
4、忽悠电话诈骗 “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哎(老同学、做生意的老搭档)!连我都记不得了?对、对、对我就是您的老朋友老X!记住我换了手机号码,现在就改过来,改日再联系。”
犯罪分子先拨通一个电话,让对方“猜猜我是谁”,对方往往碍于情面,就在自己的同学、亲友中联想猜测来电话者。此时犯罪分子就顺势答应,并称进期要到昆明、大理、丽江旅游,会顺便来看望你,为下一步诈骗做好铺垫。次日或隔二日,对方的老朋友(老同学、做生意的老搭档)会编造来昆明旅游的途中遭遇车祸(因生病、因吸毒、因嫖娼)等原因或谎言向你借钱,让你把钱汇到指定的账户,当你放松警惕,对方便诈骗成功。
5、手机短信诈骗
“请把钱直接汇到XX银行账号就可以了,户名XXXX”
犯罪分子大批群发短信,称“自己银行卡消磁了,把钱直接汇到我同事的账号,账号xxx”。碰巧你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一时疏忽,就会直接把钱汇到犯罪分子的账号上。
6、手机信息诈骗
“免费提供中长期贷款,无需担保,立即可办。电话XXXX”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报纸、网站发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你与之联系,他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你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企业验资款”在账上,证明企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你的验资款转走了。
7、消费透支诈骗
“亲爱的顾客您好,你已经在家乐福(沃尔玛)超市透支消费X千元或X万元,垂询电话XXXX”
犯罪分子向你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你用电话“垂询”时,几名同伙分别扮演“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等,为你设下层层圈套,只要你确定你卡上有大量资金,对方便会“忠告”你把钱转到“安全账户”上,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用假身份证开设的诈骗账户。
8、获奖信息诈骗
“XX公司10周年庆典,贵公司感谢您多年的支持,为回报社会和,公司开展社会抽奖活动,恭喜您获得一等奖,公司垂询电话XXXX”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你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刮刮卡),当你拨通中奖查询电话,会有人“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然后告诉你需要缴纳税费(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后,奖品及时寄出。你稍不留意立马上当受骗。
9、电脑预测诈骗
“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基金,保证中奖和盈利,不赚不收费”
犯罪分子利用你的投资投机心里,声称能够99%的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方式,诱骗你上当,如果你稍一表露有兴趣,对方就会花言巧语劝你入会,只需收取少量的会费或服务费。 防范电话电信诈骗 要注意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相信,更不要轻易相信“银行账户不安全”、“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要及时挂断电话,不要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情况。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设密码。据公安机关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同志要格外引起注意,需要汇款、转账的,应先与家人沟通或拨打110咨询,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户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电信网络诈骗的几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骗术
一、冒充“公、检、法”型:
骗子冒充电信、公检法人员,通过网络电话拨打事主电话,并利用改号软件,设置虚拟号码,使事主来电显示为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号码,有些骗子甚至会给事主通过传真的方式发来传票,以此迷惑事主,在取得了事主的信任后,骗子就谎称事主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以录口供为由,询问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情况。最后,会以种种理由,要求事主将存款转移致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
警方提示:无论电信、银行或任何执法机关,都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号”,更不会仅仅通过电话就告知当事人转移财产。
骗术二:刷卡消费型
骗子向事主发送“银行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信息,并留下“咨询电话”,当事主“垂询”时,几名同伙便分别扮演“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要求事主将银行卡的存款转至一指定账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提示:对这种不是很明确的陌生电话号码,持卡人不要拨打,而应及时跟发卡银行取得联系,以确定信息来源。各大银行设有24小时固定客服热线,均为5位数短号。 骗术三:U盾升级型
警方提示: 骗术四:“猜猜我是谁”型
犯罪分子先拨通事主电话,让事主“猜猜我是谁”,事主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亲友中联想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日要来看望事主,为下一步做好铺垫。次日再编造出车祸、嫖妓被抓、被海关扣留货物之类的理由向事主借钱,让事主汇钱到指定账户。
警方提示:接听电话切忌麻痹大意,对方身份要核实 骗术五:征婚送花篮型
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征婚广告,自称是香港太子爷,并留下香港电话号码,一旦有女事主被骗与其联系上后,骗子就会利用几天时间逐步展现一个预先精心编造好的故事情节来取得女事主的信任。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交流后,骗子诈称自己在香港的家族店新开张,要求女事主送祝福花篮若干个,好在家长面前表示诚意,并留下花店的汇款账号。女事主在骗子的花言巧语迷惑下,很容易会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诈骗的对象都为大龄女青年,骗子抓住此类人群的“待嫁剩女”心态,利用花言巧语往往很容易迷惑事主,广大女青年应提高警惕。 骗术六:钓鱼网站
骗子会在互联网上设立形形式式的钓鱼网站,主要包括几种形式:
1、“有内幕消息”的炒股网站
2、表面酷似银行、彩票中心官方网站的诈骗网站、
3、商品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购物网站
4、购买机票、所谓走私罚没车辆的不明网站
骗子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迷惑事主,最终将事主的款项转走。
警方提示: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广大网友应谨慎对待,切忌贪小便宜。 骗术
七、退税型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事主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骗子继而利用电话指引事主到ATM机上进行操作,乘机将事主的存款转移。
警方提示:国家各种税项收费标准的变更,会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广而告之,不会以电话的形式向纳税人逐个通知。 骗术八:电话号码中奖型
骗子以“你的手机号码中奖了,请于XX号码联系”为内容群发短信,当事主拨打电话联系时,骗子会以预先支付公证费、税费等为由,让事主往指定账户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不法分子冒充医院,谎称生孩子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让被害人到银行的ATM机上进行领取补贴操作,实际上是以转账操作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政府对生育保险金的领取方式一直有着明文规定,办理人必须带着医院出生证明、身份证和银行账户等的原件和复印件到社保中心统一办理,且资金不是当天下发,而是经社保局核准后由银行转账到妈妈的银行账户内。医院绝对不可能直接打电话通知领取生育补贴,更不可能要求当事人前往银行进行转账。一旦接到这样的电话,要及时拨打110举报。
2 邮寄包裹诈骗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冒充邮局的工作人员,通过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谎称当事人有一个藏有违禁品的包裹,进而诱骗被害人携带信用卡前往银行或者ATM机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凡是打电话来涉及到“电话欠费、信息泄露、违禁包裹、法院传票、信用卡年费扣除、恶意透支、涉及洗钱、安全账户”等关键词,都是诈骗,不可轻易汇款。确实心中有疑问的,绝不可先汇款,可以向警方、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必要时直接拨打110。
3 医保卡异常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医保卡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购买违禁药品,或是被出借、盗用,医保部门将封存其医保账户,继而诱骗当事人携带信用卡或银行存折到银行网点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警方提醒】
凡是打电话或是发短信内容涉及到“医保卡被盗用、社保补贴”等关键词的,都是诈骗,确有疑问的,只需拨打“110”,警方会给你权威的帮助。
4 社保卡补贴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冒充社保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发送短信给被害人,谎称被害人有一笔社保补贴未领取,让被害人到银行的ATM机上进行领取补贴操作,实际上是以转账操作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同上 5 有线宽带停网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冒充东方有线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涉及洗钱,要停当事人的宽带或是有线电视服务,要证明清白,必须将钱款全部转入安全账户配合清查。
【警方提醒】
东方有线或者是宽带服务商不可能直接打电话告知当事人要停网、停止服务,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更不会在电话中与当事人通报案情,所有的这些陌生电话只要涉及到钱、账户、信用卡的,都是诈骗。
电讯诈骗“演变史”
■电讯诈骗在大陆最早出现于2000年前后,以短信中奖和低价拍卖信息诈骗为主,典型剧本是――厦门远华案罚没一大批走私车,案件工作组进行低价拍卖,从而诱使被害人上当;
■2002年演变为邮寄方式的刮刮卡中奖诈骗; ■2006年演变为银行卡、信用卡消费诈骗; ■2007年演变为购车、购房退税诈骗;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