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方式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为国际贸易的再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使我国的国际贸易迎来了新的时期,国际贸易活动的管理工作、体制建设工作等重要环节也要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有所变革。因此,本文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为题,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环境 国际贸易 管理 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网络动行机制的交互特性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新型的市场与市场环境。在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今天,电子商务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经阶段。面对电子商务环境的出现,国际贸易活动要对新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方式进行分析与适应。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需要得到优化,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要与虚拟化的贸易环境进行有机地结合等等。总而言之,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国际贸易的创新,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是当代国际贸易经营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问题分析

国际贸易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社会法律制度的建设程度等等。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进行改革与创新面临多个方面问题的挑战。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消费理论角度。传统的消费方式对于人们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更多的消费者习惯在商场中自行进行商品的挑选与对比。很大比例的消费者选择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消费方式,他们希望一次性购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然而,在电子商务贸易过程当中,消费者不能直面商品,而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选择。商品不能真实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成为了消费者不愿意授受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购买,售后服务質量不明确,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除此之外,网络支付平台的可靠性也使消费者的担忧增多,网络安全是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一个重要因素。

(二)法律体制角度。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仍然会受到法律体制的规范与约束。在法律体制有一搭,电子商务还存一些问题。第一,单据与证件的真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国际贸易业务有所扩展。但是商品的各类单据与相关资料的真伪很难辨别,其在法律体制中的运用方法也有待考证。第二,书面材料存在不规范的形式。电子商务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在这样的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关键的单据都是从网络中直接传递的,这就使得正规的书面合同与材料量不足。另外,社会当前的法律并没有对电子商务中有效的材料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三)物流契合角度。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贸易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物流企业的充分支持。而国际贸易则需要各个国家间的物流进行有效的联合。在网络平台下,信息可以实现共享与快速传统,资金也可以快速转账,但是物品是不能运用网络进行运输的。而物流也正是因此而面对更大的运输与仓储挑战。包装与运输,加工与流通以及具体的配送是物流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物流链,而加强国家间物流链的打造正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改革活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国际贸易的创新,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注重管理创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形式,给经济活动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国际贸易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电子商务基础上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国际贸易的创新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出口企业应当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性作用。其次,企业要正视电子商务中网络平台的地位与作用,网络平台不仅仅是进行业务推广的新渠道,也不仅仅是开展日常贸易活动的场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可以进行口碑的建设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贸易管理思想,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再次审视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利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强化政策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改革,需要社会与政府的政策支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大众的信息意识正在掘起。政府部门要积极面对社会大众意识的转变,为接受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变做好准备。电子商务推广活动的深入,需要企业政策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在这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政府积极政策的支持对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发达国家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成功。

(三)重视物流创新。物流是连接消费者与经济个体的重要纽带,电子商务环境之下,物流在国际贸易当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加强国家间的物流终端的结合,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之举。各个国家应当就国际贸易的开展需要,共同研究与制定物流行业的规范与标准,统一经济活动对于物流的需求,利用标准化的物流链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另外,物流服务也是国际贸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环境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笔者从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国际贸易质量的提高,实现创新改革的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丁超.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117-119.

[2]丁超.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10:7-9.

[3]韩冬.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J].中国商贸,2011,03:43-44.

[4]侯骞翔.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Z2:59+75.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际商务谈判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沟通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借助国际商务谈判的概念和特点,阐释了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试图为国际商务谈判者提供有效而实用的谈判策略。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谈判技巧;多元化技能

[作者简介] 万 丽,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国语言文学;

倪筱燕,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语言文学。(江西 南昌 33020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对外经贸合作领域日益广阔,“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主流。一方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已使我国成为世界经贸技术合作与投资的热点。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也纷纷到国外进行投资。日益频繁的跨国经济贸易活动已使国际商务谈判成为众多企业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作用及其有效性值得关注。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内涵

(一)谈判 (Negotiation)

现代社会中,谈判作为一门学问,在西方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英语语言里,谈判一词就有多种译法,诸如: Negotiation、DiscusSion、Conference等;根据法国著名词典LAROUSSE的解释,Negotiation为“谈判协商”之意, 如“大宗交易得到良好结果的活动”或“政府之间的对话”都是一种谈判活动。

(二)商务谈判 (BuSiness Negotiation)

商务谈判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是指参与各方为协调彼此的经济关系,满足贸易的需求,围绕标的物的交易条件,通过信息交流、磋商协议达到交易目的的行为过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领域最普遍的活动之一。

英国谈判专家马什则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商务谈判(或称交易磋商)是指有关贸易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就一项涉及双方利益的标的物在一起进行洽商,通过调整各自提出的条件,最终达成一项双方满意的协议,这样一个不断协调的过程。”

商务谈判具体包括商品买卖、投资、劳务输出输入、技术贸易、经济合作等。

(三)国际商务谈判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和发展。可以说,国际商务谈判是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解决不同国家商业机构之间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实现共同利益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

国际商务谈判既具有一般商务谈判的共性,又具有国际商务谈判的特殊性。一般贸易谈判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价格为核心的谈判。而国际商务谈判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政策性强

国际商务谈判既是一种商务交易谈判,也是一项国际交往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当事人可能会面对一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政治权利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能是不统一的, 甚至是彼此直接排斥的。所以,国际商务谈判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外交政策,同时,还应注意国别政策,以及执行对外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

(二)影响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

由于谈判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及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影响谈判的因素更为复杂。国际商务谈判者必须做到小心谨慎。在处理与当地商人的关系时,不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固定的文化模式,而需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做出现实的假定。

(三)以国际商法为准则

由于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跨国转移,必然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以国际商法为准则,并以国际惯例为基础。所以,谈判人员要熟悉各种国际惯例,熟悉对方所在国的法律条款,熟悉国际经济组织的各种规定和国际法。这些问题是一般国内商务谈判所无法涉及到的,应当引起国际商务谈判人员的特别重视。

三、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谈判技能

谈判借助于谈判双方的信息交流完成,而谈判中的信息传递与接受除了需要谈判人员掌握基本的谈判知识以外,它更需要谈判人员通过听、问、答、叙等多方式来完成。因此,成功的谈判者必须掌握多元化的、扎实的谈判技能,并善于结合谈判实践加以灵活运用。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听”的技能

谈判中,我们了解和把握对方观点与立场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听。实践证明,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对方观点和立场的真实含义之后,才能更准确的提出己方的方案。正如美国早期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所说:“与人交谈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多听,永远不要不懂装懂。” 商务谈判人员要学会在专注倾听的同时,积极地对讲话者的话做出反应。

1.集中精力地听。商务谈判是一项紧张而耗费精力的活动。特别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上的差别,谈判人员会长时间处于双语转换的模式的过程中。有时谈判人员会因疲惫而“开小差”或心不在焉而造成少停或漏听的失误。

而集中精力地听,则是保障倾听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谈判人员在倾听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如:一个示意的微笑或一个赞同的点头等,来帮助集中精力,起到良好的倾听效果。

2.有选择性的、并以客观的态度听。首先,商务谈判的过程有时是十分冗长而繁杂的。这是因为人们说话总是边说边想,来不及整理,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常会引出很多题外话。因此作为谈判中的一个高效率的倾听者,为了达到良好的倾听效果,就必须有选择性地、去伪存真地、抓住信息重点地去听,这样才能使得谈判顺利进行下去。

其次,谈判中的倾听者应该做到客观和公正。只有通过这样的倾听才能反映出谈判的真实性。反之,有偏见的倾听者常常会按自己的好恶对所听的言语加以曲解,其结果往往使听到的信息变形地反馈到自身的思维当中,从而导致信息接受的误差。因此,谈判者务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倾听,方能将讲话者的意思听全、听透。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问”的技能

国际商务谈判中运用“问”作为摸清对方需要、掌握对方心理、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段。如何“问”是很有讲究的,重视和灵活运用发问的技巧,不仅可以引起双方讨论,获取信息,而且还可控制谈判所向,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1.掌握发问的时机。谈判者应时刻注意谈判的进程,在对方发言间歇或完毕之后发问都不失为发问的最佳时机。因为当对方发言停顿时,借机发问可以使己方掌握谈判的节奏,争取主动。如:“Just now, what do you mean?”“We will discuss some details, can you please talk more about your main view?” 而当对方发言完毕后发问,则不仅可以显示出谈判人员自身良好的修养,还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对方的意图。

此外,发问前应事先准备好问题,发问时应以诚恳的态度并尽量用简短的句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应专心致志地等待对方做出回答。

2.掌握发问的速度。国际商务谈判常常涉及到多个国家的谈判人员,因此谈判桌上通常是多种语言交汇使用。此时,如果谈判人员要发问的话,还应掌握发问的速度。在此,笔者认为,谈判者应按平常速度发问。因为,太急速的发问易令对方认为你不耐烦或抱有审问的态度;而太缓慢的发问则易令对手感到沉闷并认为你的准备工作做的不足。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答”的技能

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者每回答一个问题,必须字斟句酌,即使那些可以立即回答的问题,也不能脱口而出。因为在谈判桌上提问的动机非常复杂,如果谈判者没弄清对方的问话动机,按常规回答,有时会进入对方预先设置的圈套,结果反受其害。所以,高明的回答者必须善于揣摩对方的用意,并加以发挥。

1.依发问人发问动机回答。谈判者在提问时总有一定的动机。有时,为了使回答者的回答产生漏洞,提问者往往使问题模棱两可, 使回答者对提问者的目的或动机判断失误,从而为自己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回答者在回答之前,必须摸清对方意图,不可自以为是,想当然地回答。比如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对价格问题的讨论上,如果谈判者在听到问题后立刻做出回答,可能就会因为这种不够慎重的回答而减少自己的即得利益。反之,如下文的实例,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 Well, if the order is a substantial one, how much will you come down?

(如果订购数量相当大,你可以降价多少?)

B: But what’s your idea of a substantial order? (你这个相当大是什么概念?)

2.不确切、不正面的回答。高明的谈判者在遇到类似于回答那些若明确回答会陷己方于不利的问题时,通常会采用不确切回答的方法。而不正面的回答是指回答者似答非答,含糊其辞。这种回答通常使提问者无法得到准确答复,它巧妙地避开问题的实质,而将问题引向其他方向。如:

A: Could we make a compromise? Allow us a higher rate for a certain period, say Six months. What would you say to it? (我们可以折衷一下吗?在一定的时期内,比如说6个月,给我们一个较高的佣金率。您看怎么样?)

B: That sounds more practical. But I can’t decide it for the moment. I have to get confirmation from my head office. (听起来比较可行,但我现在无法决定。我必须得到总公司的确认才可以答复您)

(四)国际商务谈判中“叙”的技能

商务谈判中的“答”与“叙”各自作为一种陈述方式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很大差别。“答”是基于对方提出的问题,经思考所作的具有针对性、被动性的阐述;“叙”则是基于己方的立场、观点、方案等,通过陈述表达对各种问题的具体看法,或对客观事物的具体阐述,以让对方有所了解。关于“叙”的技能主要涉及到的是语言的正确使用问题。具体而言,谈判中的叙述应把握以下技巧:

1.谈判中的叙述语言要有客观性。所谓谈判语言的客观性,是指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且运用恰当的语言向对方提出令其信服的证据。在产品谈判时,作为产品的销售方不可避免地要介绍产品的情况。这时,销售方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对自己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等做客观介绍。通常,谈判的各方在谈判结束之后都会继续保持联系。一旦对方发现你方在交易中不讲究诚信和没能做到客观,那么你的可信度就不复存在了。例如在某次谈判中卖方如果以下列方式介绍自己的产品:

Our product is lower priced than the competition. (我们产品价格低廉,具有竞争力。)

One of the real pluses of this product is that it is of very high quality and of compact Size. (这种产品的真正优点之一就是高质量和小体积。)

2.谈判中的叙述语言要有针对性。所谓谈判语言的针对性,则是指在商务谈判中,语言要有的放矢。具体来说,谈判语言的针对性包括:针对具体的谈判内容,针对某个具体的对手,针对对手的不同要求。

谈判语言要针对某个具体对手。不同的谈判场合有不同的谈判对手,不同的谈判对手有不同的谈判风格,因而针对不同的谈判对手,也需要准备不同的谈判语言。比如,与美国人谈判时,谈判者就应该了解,美国人的办事风格是直率,并希望对方也能做事爽快。美国人喜欢以谈判的形式迅速切题、解决问题、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短平快”的谈判语言可能就会比较受欢迎。例如,谈判者已经和前来谈判的美方人员礼貌的寒暄问好,并了解其来意之后就可以用下面的句子打开话题,

“You are here to discuss ……” (你来这的目的是……) 或者“What can I do for you” (有什么事情我可以为你效劳的吗?)“Let’s start with ……” (让我们以 …… 为开始吧!)。

而对慢条斯理的谈判对手,采用“短平快”是行不通的,“春风化雨”式的谈判语言可能更适用一些。在谈判进程中,相对美国人而言,英国人则更加从容不迫。他们对条款的论述更加细致入微,因为英国曾经是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所以他们往往不为新奇所动,做事总是按部就班。英国人在交流方面的表现与其说意味深长、讲究民主,不如说是保守、拘谨。与英国人的谈判一般可以这样开始:

“What do you think if we begin now? I hope this meeting is productive。” (我们现在开始,好吗? 我希望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谈);“Should we begin by suggesting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我们可以以下面的程序来开始我们的会谈吗? )

总而言之,国际商务谈判已作为世界经济交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此,高水平、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应该引起商务人士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惟有此,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邱革加,杨国俊.双赢——现代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万成林,舒平.营销商务谈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何英,郑敏.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园.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张照禄,曾国安.谈判与推销技巧[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徐国庆]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空前繁荣,国家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甚至近几年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运行归入了国家相关的战略层面之上。由于电子商务实务分类比较繁多,因此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最为普遍的一种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区别于传统的商业贸易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发展以及运营模式,在整个贸易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包括电子货币、消费者、产品以及物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商业活动信息能够及时的进行资源共享,使各地的商业活动能够实现商业互动,消费者仅仅只需要以数据流量为载体,随时随地就能实现购物活动。而对于生产者而言,也可以利用数据信息时监控商品的在线交易以及物流情况,同时还能够及时的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收集相关产品的反馈信息,能够为企业收集大量宝贵的信息,不断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相比于传统的经济贸易活动,电子商务能够极大的降低国际经济的贸易成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成本进行降低:售后的服务成本、合同的执行成本、合同的签订成本以及相关商品的搜索成本。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极大的减少商品交易的时间,加快文件的处理效率,将商品数据的搜索过程进行简化,使商品的相关文件处理的速度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电子商务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流方式,利用电子商务,人们仅仅只需要运用数据流量就能够在网上完成所有购物相关的流程,例如:线上交易、物流查询、售后服务等等,利用电子商务不仅使消费者购物变得非常的便捷,同时也使生产者感到交易上的方便。电子商务的普遍推广使得电子货币逐渐代替了纸质货币,使资金流通也变得更为迅速。

(二)消极方面

电子商务与世界经济贸易相结合,使得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样会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此外,电子商务的相关商品贸易流程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电子货币,并且因为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经济贸易的所有流程都是在一些文件处理也是电子档,并没有纸质性的文件,国家无法精准的了解国际经济贸易中商家产生的真实利润,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中的税款进行大量的流失。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

(一)加强相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能够适应点子上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我们应该增强相关的跨国性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能力,因此首先我们就要加强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推进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加强相关网络技术的建设,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优化国际经济贸易,使国际贸易经济中的弊端逐渐消失。

(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想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对于网络交易方面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网络监督部门,对国际经济贸易时刻进行监督和管理,不断的完善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步就是物流配送,为了能够使国际经济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的配送体制,使消费者能够实时掌握商品运输的相关信息,不断从根本上加快物流运输的速度,优化电子商务运输的管理方式以及境内外物流资源的相关配置,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物流的成本,同时能够及时的应对在物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控的意外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以及一体化的形势下必然产生的,在现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就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基础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物流配送等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不仅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对其消极影响做好相关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联系,使我国在国际中的竞争力逐渐得到提高,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电子商务的出现是源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全新的对位经济贸方式。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电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商品贸易活动,本文通过简述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探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具体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沈靓.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向就业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

[2] 贺岩君.浅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72).

[3] 徐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2016,(11).

[4] 梁士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J].中国商论,2018,(13):67-68.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加快国际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在其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创新,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加快国际贸易全球一体化进程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弱化了传统地理区位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有助于全球性虚拟开放市场的构建,增强国际贸易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瞬时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有助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贸易合作范围的拓展和延伸,大大提高国际贸易合作的频率、效率,加快了商品跨境流通的速度,也让生产要素和全球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更加高效。

(二)扩大国际贸易主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

自从电子商务模式被引入到国际贸易实践当中,基于其便捷性、易操作等优势,大量的中小企业和虚拟企业开始尝试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电子商务在扩大国际贸易主体范围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使得大量的国际贸易潜在需求得到了释放。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子支付、电子转账等支付方式更加便捷,国际跨境物流体系更加完善,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不断提高,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的议价成本、物流成本、时间成本等,从而大幅降低了很多企业的国际贸易成本。

(三)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很多国家借助技术壁垒、社会壁垒和绿色壁垒等形式,为国际贸易自由化设置了很多的障碍。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开始利用金融监管和海关通关对电子交易数据设置新的电子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通过基于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形式,能够有效突破这些贸易壁垒,能够有效促进跨国公司贸易发展和跨境贸易数额的提高。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主体的造成负面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双方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来了解产品信息和企业的信誉资质等情况,这使得双方在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关系,如进口方担心出口方的产品质量问题、物流速度问题、货运安全问题等,而出口方也会担心进口方的信誉、支付速度、支付能力等,这些必然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拓展应用。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制度、第三方担保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子商务对贸易主体的负面冲击,但是作用是相对有限的。这是因为与电子商务相伴而生的国际跨境诈骗事件时有发生,而且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隐秘性让很多国际贸易主体难以打消疑虑,这无疑会对国际贸易主体的信誉和资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设置更高、更严格的贸易主体标准。

(二)对国际贸易安全形成一定的冲击

基于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活动,对安全的网上支付系统有比较大的依赖。目前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快捷的网上交易提供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支付平台,但同时伴随着信息泄露、支付风险、交易欺诈等现象,尤其是当电子支付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时,由于涉及到的交易金额比较大,所以对国际贸易安全形成的冲击也容易被放大,再加上地区之间安全标准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给安全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安全也就必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不利于国际贸易监管体系的有效构建与运行

电子商务的虚拟化特征,使得政府对国际贸易相关监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变得愈加困难。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国家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的建设是要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监管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国际贸易监管制度和贸易规则上的差异,国际统一的贸易监管体系很难得以确立、构建和有效运行。

三、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应对电子商务影响的有效对策

(一)国家政府层面

针对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各种影响,我国政府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目标,在宏观和微观领域通过有效的调控,来积极应对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各种影响。首先,政府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主体提供安全、高效的网络保障。尤其是我国的很多中西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技术安全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持续增加投入才能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其次,要健全我国现阶段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由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使交易双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电子商务领域要想实现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的构建上,积极借鉴和追赶国际标准,避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再次,要尽快建立与国际电子商务相关的诚信网络机制,以及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如建立外贸企业的网络诚信档案,加强电子商务诚信宣传,构建国际贸易网络诚信评定标准,同行业协会共建网络争端解决机制等,这样可以促使国际贸易企业更好的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展业务。

(二)企业主体层面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对外贸易的企业主体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勇于挑战、紧抓机遇,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首先,外贸企业要重新审视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竞争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跨国贸易的成本构成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增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适应力。其次,企业要加强自身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加大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研究投入,提高自身与电子商务市场的对接能力,增加对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再次,要加大对国际物流企业的规划建设和信贷支持,完善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活动在物流体系上的短板,加快国际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进程。

(三)电子商务平台层面

电子商务发展本身就是电子信息之间的交流,强化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维护和运营也不容忽视。首先,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科学引导,实施必要的监管,确保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秩序井然。其次,加强对区域经济状态的分析,重视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为更多的企业主体的市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保障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统筹资源、因地制宜,慎重考虑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参与者多元化问题,电子商务的利益分配需要科学考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的推广,其对国际贸易活动和企业经营模式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目前需要基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加强多方联动和政策引导,确保电子商务可以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国际贸易的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结构性的稳增长以及发展质量,对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支持。但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对其影响可以说是有利有弊,所以要注重新常态下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科学应用和政策引导,保障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活动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徐方毅.电子商务视角下我国国际贸易创新与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09):41-42

[2] 王璇.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256

[3] 郑鑫媛.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17):22-23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1.1 电子商务的具体含义

所谓的电子商务, 英文Electronic Comm erce, 具体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供需双方, 借助Internet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1.2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 (和/或地区) 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 和出口贸易 (Expor Trade) 两部分组成, 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应用

(1) 信息发布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市场发布信息和产品广告, 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相关国家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向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 (2) 贸易磋商方式。在电子商务方式下, 买卖双方可借助于网络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 通过新闻组, BBS, 电子邮件, MSN或其他贸易平台提供的交互工具等来实现洽谈交易事务。 (3) 订单的实现方式。在电子商务中, 借助网站中的电子邮件, MSN等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 通过签订电子合同的方式达成交易, 然后利用网上银行和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参与实现网上支付。 (4) 贸易活动的管理。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做到无纸化、便捷化, 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直接通过因特网办理与银行、保险、税务、运输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 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结算以及索赔等工作, 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交易过程的时间和各项费用。

2.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变革现状

(1) 国际贸易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网上的信息交换,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 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 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而电子商务中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都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 (2) 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条件下, 由于现代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 各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核心技术, 利用网络形成“一个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实现了一些过去由单一的公司无法承担的市场功能。 (3) 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 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商流, 资金流高度统一的把代理、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得全新战略。 (4) 国际贸易的渠道发生变化。随着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由过去的传统贸易中的进出口商作为中间商改为网络条件下的网络中间商, 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接触, 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 商品流动更加顺畅。 (5) 国际分工扩大和世界技术贸易的增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强。在Internet上可以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 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 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 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6) 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突破了时空限制, 一公司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承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 而不必担心国际旅费和日程安排方面的问题。

3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3.1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来自互联网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 (1) 信息的窃取。 (2) 信息的篡改。 (4) 信息的破坏。

2000年2月, 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Yahoo.com遭到黑客侵袭, 关闭了3个小时。华硕官方网站遭黑客攻击公司被迫关闭服务器, 熊猫烧香, “网络钓鱼”的攻击手段的出现, 都表明电子商务安全存在问题。

(2) 法律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在网上交易纠纷的司法裁定、司法权限, 我国在界定网络发最的法律适应性方面, 包括欺诈, 仿冒, 盗窃, 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 各种进出口及关税管理, 知识产权法的界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税收问题。国际互联网用户一般对信息在网上运行的路径不是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税务机构哪一对交易进行追踪, 无法确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发生地, 因而给税收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4) 诚信问题。相对于传统产业, 电子商务产业一直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不真实感是这块领域的缺憾, 同时也是广大商家的顾虑。企业要发展, 只有在客户认为是可靠可信的基础下才能赢得丰富的收益与回报。

3.2 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在电信网络上发展起来的,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宽松的电信就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目前, 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虽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和落后。因此,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势在必行。

(2) 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的信息化与商务运作的有机结合都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人才, 而我国电子商务培养和实际人才需求出现不对称现象,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 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很多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 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走上实务发展的轨道。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 电子商务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

(4) 提高电子商务诚信认识。由于电子商务对整个现代化建设重要意义, 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大力宣传, 使广大的外贸企业能够了解熟悉电子商务, 建立“诚信认证”一站式新认证体系。综上所述,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信息电子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新路径, 新型的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对于中国扩大国际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011年, 为应对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等采取的金融危机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因此,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改变传统贸易, 从而走向面向全球的贸易。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内涵, 分析了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 并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作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信息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勇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0, 3.

[2] 尹硕翔.国际贸易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8.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电子商务以其独特方便的贸易方式,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本文阐释了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的影响,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贸易;影响;对策;研究电子商务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为经济贸易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机遇,电子商务模式对经济贸易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应该尽快找到合理对策,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科学、高效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在广义领域,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被定义为利用各类电子产品和工具进行商务活动,其商事活动的主体为参与到商务活动的各类个体和组织。在狭义领域,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则是指专门使用Internet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其商事主体主要是买卖双方。由此可见,二者都是基于互联网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而平日所指的“电子商务”就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特点显而易见:基于互联网的通讯技术,其主体为商事活动,处理信息全球化、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事活动,将各个环节有效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方便快捷,工作高效,节约成本,安全可靠。

二、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1、有利于国际贸易良性发展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首先,电子商务为交易双方搭建了方便的沟通平台,减少了买卖双方的时空距离,将经济贸易进行电子化、网络化处理,节约了见面、储存等物质成本。其次,电子商务促进了贸易一体化,增加了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和贸易机会,使信息更加快速及时更新,能更加科学、全面地分析和利用比较优势,从而在世界经济贸易市场中找到各自优势产品,合理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劳动生产率。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走专业化生产道路,增加自身经济实力,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整体水平。

2、有利于优化经济贸易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消费者对商品个性和品质要求标准提高,传统的贸易方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电子商务为个性化产品销售提供了发展机会。一些个性化产业逐渐发展、参与到社会分工和竞争中,促进了产品的优胜劣汰,使经济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经济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充分联系市场,掌握市场动态,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方向和战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弥补贸易信息不均衡,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较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实体店转移到电子商务,坐在家里就能在网上挑选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产品,消费者利用充分的信息资源对产品性价比进行对比,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弥补了传统贸易方式中贸易信息的不均衡。同时,电子交易方式没有时空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体现消费方式的巨大进步。电子商务用第三方做支付保障,能减少交易失信行为,消费者不满意可以退货,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经济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较晚,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给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1、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电子商贸市场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健全,因为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经济贸易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滞后,不能及时出台和补充,因此制约了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发展。

2、缺乏安全性。因为电子商务配套的法律机制不规范,有些失信、违法的电子商务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和制约。而且我们的电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全,黑客、病毒等技术水平提高,使个人和企业的资金账户、信息资料等面临被盗、被破坏的风险,使电子商务失去公信力,受到一些人的排斥。

3、电子商务模式不完善。许多企业都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投入了电子商务模式,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不到位,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电子商务人员的配备和交易流程等方面存在漏洞和疏忽,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效率。

4、电子商务存在诚信问题。电子商务渠道遵循同质低价的产品竞争原则,然而,低价却成为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借口,网上假冒伪劣商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短板,引发了诚信危机。除此之外,还存在虚假交易、合同诈骗、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泄露等现象。

四、科学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贸易良性发展

1、改变传统商贸理念,转变电子商务发展方式

首先,要树立重视电子商务的理念。一部分商家思想保守,仍然没有在观念上重视电子商务模式,看不到其对经济贸易发展的潜力,尚未起步或者发展较晚,导致企业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机制和人才都不健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层本身要积极学习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在机制和制度上形成一整套体系,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其次,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但是管理方式落后。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发挥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在生产销售中的优势。

2、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经济贸易结构

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依赖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电子商务方面的设施和人才的引进,要及时和国际经济贸易市场接轨,了解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发展动态。电子商务企业要优化经济贸易结构,实行专业化经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要把握好企业的电子商务和实体商务的比例,调整好投资方向和重点,发展优势贸易,优化经济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3、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保证贸易安全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能给交易双方带来公平稳定的贸易环境。买卖双方都要合法交易,自我约束。电子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贸易方式中,交易第三方必须认真履行责任,对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信用进行合理、充分考核再做出评价,以免发生信用危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促进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销售主体和行为进行监管。首先,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从工商管理部门申请网络工商红盾认证标识,将认证标识置于网站页面,增加可信度。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对假冒伪劣、诈骗等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和有效打击,实时监管,对失信行为进行登记,严重者取消红盾认证标识,责令停业。再次,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使其承担与受益相适应的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如果在交易平台上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有侵害他人权益的其他违法行为,该交易平台明知或者有重大疏忽的,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维护经济贸易的正常进行

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健全的法制秩序,使交易双方行为有章可循,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对电子商务市场跟踪调查,及时出台和补充相关的法律规范,保障交易安全,创造我国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经济贸易的正常进行。

近年来,电子商务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贸易投资者也开始认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在经济贸易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前景下,应进一步优化我国电子商务结构,构建科学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贸易良性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全面、科学、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金妗.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9)

[2]张文慧,刘玮琼,王亚杰.电子商务在國际贸易行业中的理论与应用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8)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下经济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