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

在实际生产中,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 经常要对钢材进行热处理, 而热处理是在不改变钢材化学成分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钢铁奥氏体包晶特性, 挖掘钢材潜在的优良性能而产生的一种工艺手段。

热处理工艺考虑的温度范围极其有限 (主要是奥氏体区) , 是利用奥氏体能大量把碳溶于铁素体特性, 快速或用适当的冷却速度把碳固定与铁素体内, 起到提高强度作用的特性产生的。

铁-碳合金可以溶入三种形式的铁而形成固溶体:铁素体固溶体、奥氏体固溶体和在一定条件下铁-碳合金还可以以石墨状态独立存在。以上各种固溶体、化合物和石墨都属于铁-碳合金的相。

先简单说一下奥氏体和马氏体。

1奥氏体

奥氏体形成过程的规律:淬火、正火、退火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 组织转变产生。

钢加热到Ac1以上时, 首先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 随着转变完成开始长大, 残余渗碳溶入奥氏体。随着温度的提高, 奥氏体逐步长入铁素体, 加热到Ac3以上铁素体全部消失, 奥氏体成分继续均匀化。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碳含量、合金元素及原始组织都对奥氏体形成速度有影响。碳含量高, 易长大, 而合金元素大多有阻止长大倾向, 晶粒粗大到一定程度就是过热, 影响淬火后组织细化, 严重影响综合性能。过烧就产生包晶现象, 钢就废了。

2马氏体

它的化学成分与奥氏体完全相同。它是由高温奥氏体在一定冷却速度下产生的。

它是体心正方, 大部分碳原子 (约80%) 占间隙位置, 提高强度。

(1) 力学性能:马氏体其实就是过饱和铁素体, 它的硬度随碳浓度提高单调上升, 低于0.4%时, 屈服强度随碳浓度提高而上升, 超过后, 不再增高。

(2) 转变特点:只有使奥氏体浓度过冷到某一温度后才能发生马氏体转变。这个温度叫马氏体转变开始点, 有产生“爆发性”的转变特性。冷至以下某一温度转变终止, 这个温度叫做马氏体转变终止点。

热处理工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要经过加热和冷却两个基本过程。

热处理分为加热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三大类。其中整体热处理又分为:退火、正火、淬火、调质等。

退火及正火常用于毛坯的预备热处理, 目的是使钢的成分均匀化, 细化晶粒, 改善组织, 消除加工应力, 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性能等, 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钢件, 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淬火的目的是获得某种过饱和固溶体或其它不平衡组织使金属具有特定的使用性能。配合回火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使金属具有特定的强韧性。

调质区别于淬火只是回火温度不同, 一般在480℃~650℃, 目的是达到钢的综合机械性能。

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是:在调质处理、稳定时效处理后再进行表面处理, 达到中心部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表面耐磨的工艺方法。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是:变形小的条件下具有高耐磨性、抗咬合性及耐腐蚀性和抗大气腐蚀性能。

为了保证经济的批量生产和产品的经久耐用, 热处理工艺的选定必须与材料选择相结合, 基本原则是:工艺过程稳定可靠, 劳动条件较好, 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较低, 能耗较低, 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轻微。

热处理应该特别注意的三大问题。

(1) 热处理工件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 并由高温迅速冷却, 会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

只要能达到工艺要求, 加热温度越低越好, 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越慢越好。热处理工艺还需要冷加工工艺的严密配合。

(2) 热处理加热过程金属的氧化与脱碳是必须严格控制的课题。

高温下O2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 会使钢表面强烈氧化, 并伴随着脱碳。加热温度越高, 氧化脱碳速度越快。钢铁含碳越高, 氧化脱碳程度越重。

解决方法:淬火件应该在盐浴和气体保护中加热减少氧化脱碳。精密件、表面高强度件还必须进行精加工以消除脱碳层。

(3) 过热过烧的危害。

调质钢、工具钢、高合金钢等在固相时奥氏体及固化物在过热、过烧状况下冷凝下来产生组织结构粗大, 化合物固溶温差大产生组织疏松, 严重影响钢的韧性和强度, 并产生脆性等。解决办法是通过轧制, 锻造并正火、退火加回火消除。

淬火和调质的过热过烧因工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高度关注, 避免发生。

常用淬火介质H值 (冷却速度) 如下。

(1) 静止水为1;中等搅动1.1~1.3。

(2) 空气0.02;强吹风0.05。

(3) 矿物应力:0.25~0.3;强搅动0.4~0.8。

(4) 盐水2, (40%以上0.50~0.8) 与强搅差不多。

常用钢淬透临界直径, 如表1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技术要求、材料、形状等因素合理地选择热处理工艺,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热处理的良好作用。

摘要:本文简单粗略地介绍了机械加工中常用到的一些基本热处理知识, 并对热处理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解答。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2篇

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等。全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血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血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按照血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三种。绝大多数检查采用静脉血,少数检查如血气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测定等需要采集动脉血,毛细血管血主要用于各种微量法检查或大规模普查。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本,真空采血法是最好的静脉血采集技术。基本原理是将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有回血后将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检测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一) 静脉血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

1、 止血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秒为宜,否则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PH值降低、钾、钙、肌酸激酶升高等。

2、 采血时间与部位:大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血,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严重干扰,特别是血糖和电解质。

3、 避免溶血、杂质污染:采血器具必须无菌、干燥、洁净 ,避免特别用力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血。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血清(浆)不同,样本溶血可使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

4、 血样的采集:血样要求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7:00到8:00,尤其是监测为目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一。最后一次食物和液体摄入应在前一下下午6:00至7:00(急诊检验例外)。血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药前。血样采集时,患者庆仰卧位,采血点应有同一静脉区,通常为手臂静脉。

5、 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在同一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血或有小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6、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气时间。

7、 微量元素测定采集标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离金属。

8、 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使用后的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锐器物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或毁型器内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注射器针筒、棉签等其他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消毒毁形后的医疗废物必须交给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厂,不得擅自废弃。

(二) 临床化学/免疫检验标本

临床化学/免疫检验多用非抗凝血标本,最好使用真空负压采血管。 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有:

1、 化学项目大多数需要空腹采静脉血,多个单项化学检测项目组合检验时一般可采1管血。

2、 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不同而异,通常为4.05.0ml;

3、 多个组合检测项目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 血培养无添加剂管

凝血管有添加剂管

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枸橼酸盐管

肝素管

EDTA管

草酸盐/氟化钠管

4、 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血液标本收集后,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避免由此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h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1) 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后标本于2225℃(室温)1530min后可自行(自发)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者凝集加快。

(2) 血浆(抗凝血):应采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510次,采血后数分钟内可离心分离血浆。

(3) 冷藏标本:用于稳定血液中温度依赖性成分(抑制细胞代谢)的检测项目,标本于2--8℃冷藏(标本采集后立即置于冰箱中,冷藏必须充分);标本需冷藏的测定项目有:儿茶酚胺、胃泌素、甲旁素、PH/血气、NH

3、乳酸、丙酮酸等。全血标本一般不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大于2h.全血标本切忌冷冻。

(4) 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的应用:用于抑制细胞代谢。血标本中加入氟化钠后,血细胞未分离情况下血标本中Glu,22--25℃稳定24h,2--8℃;氟化钠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儿童的Glu测定(因儿童PVC高,细胞糖酵解难以控制);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不适合酶学检测(因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

(三)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检测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黑帽管。采血注意事项:

1、 单独采1管血,准备采血至2ml刻度线(抗凝剂:全血=1:4);

2、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3、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四) 血常规(全血细胞分析)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1.52.2mg/ml抗凝(EDTA抗凝采血管紫帽管)。 采血注意事项:

1、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

2、 应按抗凝管该度采血至2ml,可不用空腹。

3、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小时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4、 血型与血常规可采1管血。

(五)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

1、病人准备:试验前3日,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量不低于250300克,且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如:咖啡因、口服避孕药、水杨酸盐等)应在3日前停用,试验前病人应1016小时进食。

2、标本采集:临床上常用方法是清晨抽空腹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再于给糖后0.5、

1、

2、3小时各采血2ml/1次(共5次)。

3、标本保存:采血后1小时内分离血清并及时冷藏送检或采用血糖专用抗凝管采血,于2--8℃保存。

4、注意事项:胰岛素测定受溶血影响较大,采血时应避免溶血。

(六)高血压系列检验标本

1、高血压三项(肾素、血管紧张素Ⅰ、Ⅱ)

(1)病人准备:-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甾体激素、甘草等影响体内肾素水平,一般要在停药后2周测定肾素活性(PRA),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在停药3周测定。不宜停药的病人改服胍乙啶等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钠摄入量影响机体PAR水平,故病人测定PRA前3天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最好同时测定取血前24小时尿钠含量,以供分析PRA结果时参考。

(2)标本采集:静脉取血45ml,拔除针头后缓慢注入到专用抗凝管中,盖好管塞后上下颠倒5次,混匀后2500转/分,离心510分钟,分离血浆,将血浆装入专用血浆管后低温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尽快冰冻保存(15℃)。溶血标本不能检测。

(3)标本类型、标本量:专用抗凝管采血,分离血浆,取2ml送检。 (4)标本保存:低温冰箱保存(15℃以下),可保存2个月。

(5)注意事项:申请单上应注明抽血时的体位(卧位:病人在早上68时起床前,取静脉血;立位:病人起床后活动3小时,取静脉血。) 和饮食情况(普食饮食、低钠饮食);标本未及时分离血浆、反复冻融、溶血、保存不当、使用过期抗凝管等均可使结果受到影响。

2、醛固酮

(1)病人准备:留样前应停服利尿剂至少3周,停服抗高血压药物1周;

(2)标本采集:血浆醛固酮测定应采用肝素抗凝,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置20℃保存待测;尿液标本则留取24小时尿量,用1015ml浓盐酸防腐。

(3)申请单上注明:抽血时的体位(卧位、立位)和饮食情况(普食饮食、低钠饮食);尿液标本要准确记录24小时的尿量。

(七)皮质醇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常人皮质醇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一般为早上8点或下午4点采血,送检时请务必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时间。

(八)流式细胞术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1、淋巴细胞亚群系列

标本要求:EDTA或肝素抗凝全血2ml(推荐EDTA抗凝)

注意事项:该系列项目在不同年龄段的细胞数参考值不尽相同,所以送检时请务必在申请单上注明病人年龄。

2、白血病免疫分型

标本要求:肝素抗凝骨髓或全血2ml。

注意事项:请使用白血病免疫分型专用申请单。

3、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HLAB2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检测。 标本要求:EDTA或肝素抗凝全血2ml。

备注:保证新鲜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项目需要24小时内送检。

(九)微量元素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采血人员应戴乳胶或聚乙烯手套,若手涂粉,需用静脉采血皮肤清洁法处理手套后进行操作。

2、橡皮塞对锌有污染,故普通采血管不可使用,请使用本中心提供的专用管。

3、采集方法:采集静脉血0.51.0ml,采集后马上轻轻颠倒混匀,粘上条形码,装入自封袋送检。

4、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置28℃冰箱保存。

5、标本凝固或含凝块,不能检测。

(十)遗传学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标本采集:外周血标本可使用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遗传专用)和采血针进行采集,采集后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混匀,以名凝血;脐带血标本、骨髓标本可以在穿刺成功后,打开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盖,将脐带血或骨髓注入采集管中,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混匀,以免凝血,请注意无菌操作,不要污染管盖。请避免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后直接注入采集管的方式进行标本采集,以免引起溶血;请勿使用EDTA等抗凝管采集标本。

2、标本量:外周血、脐带血、骨髓各4ml。

3、标本送检:合格标本须于采血后当天送至遗传实验室,标本有溶血、凝血现象,也视为不合格标本。骨髓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

4、标本保存:标本采集后置于1825℃保存,不可冷冻,不可放置于高温环境中。

5、申请单填写:请完整填写申请单,尤其是标本采集时间、性别、病史、临床诊断等。

(十一)基因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 所有用于基因诊断的标本必须用无菌试管或容器留取,严禁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

2、 为避免污染,送检基因诊断标本项目需单人单项目单管。

3、 采集方法:

(1)血液标本:抽取病人静脉血,置无菌试管中室温自然凝固或2000转/分离心,取分离出的EDTA抗凝血浆/血清送检。

(2)女性分泌物标本:①分泌物标本采样应在非月经期进行;采样前3天内不使用阴道内药物,不冲洗阴道;24小时内不应有性行为;②采集时先用棉签将宫颈口或尿道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擦去,更换棉拭子,将棉拭子伸入宫颈,通过上皮交界处,旋转35周,以保证取得较多的柱状上皮标本,对于怀疑HPV感染的患者,尽量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可提高HPV的检出率。将取样后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软管中,旋紧管盖;

(3)男性分泌物标本:先清洁尿道口,将棉拭子伸入男性尿道1cm,旋转35次获得标本,将取样后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软管中,旋紧管盖。

(4)疱疹液或疣体标本:对于生殖器或肛周有疣状体增生,怀疑为尖锐湿疣者,宜直接采集疣体组织置于标本管中送检。

备注:疣体标本进,需要在申请单上的标本类型栏处写上“疣体”。

4、 标本保存:检测靶核酸为DNA的标本,可在28℃下保存3天;检测靶核酸为RNA的标本,应保存在20℃下。

(十二)骨髓检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涂片要求:二张血片,六张骨髓片,怀疑白血病则需八张骨髓片。骨髓血片注明“B”,骨髓片注明“M”,以示区别。

2、 申请单注意事项:

(1) 病例摘要:应填写全面,尤其是肝、脾、淋巴结、出血状况等与血液病相关的症状以及药物的应用等均应填写清楚。

(2) 化验结果:血常规结果一定不能缺,如果可能,MCV、MCH、MCHC、及分类也一并填上。 (3) 采取骨髓部位也应填上,如果采取骨髓时不须,应重抽,以免耽误病人。 (4) 写上主治医生联系方式,如科室电话、手机号等(以便与临床密切联系)。

二、 尿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

(一) 尿标本种类

按检查目的,常可采用下列标本:

1、 晨尿:最好,安静状态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该标本为浓缩尿。其细胞和管型等形态完整,适合做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和尿蛋白,尿糖等项目的测定。

2、 随机尿:较常用,适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常规检验,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3、 空腹或餐后尿:适用于糖尿病、尿胆原、尿蛋白等的检查。

4、 24小时尿:用于尿液成分定量检查分析:

(1)24小时尿采集方法:留尿当日早晨8时排空尿液,之后每次排尿均收集于一大容器内,至次日早晨8时最后一次尿液共24小时之间的所有尿液全部收集于洁净容器内。在收集期内每次尿液标本均应放冰箱(28℃)或阴凉处保存,全部收集完毕测量并记录24小时总尿量,混匀后取2030ml置于有盖容器内送检即可。

(2)24小时尿可用于检测Cr、BUN、K、Na、CL、Ca、P、UPR、UAER等。

5、特殊实验尿(如3h、8h、12h等计时尿和餐后尿等),则应按医嘱要求进行留尿,并注明用药时间,便于分析比对。

6、清洁尿(中段尿、导管尿、膀胱穿刺尿):用于病原微生物学培养、鉴定和药敏。

(二)尿液标本收集容器要求

1、 清洁、干燥、有盖、便于标记和转送、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

2、 避免阴道分泌物、精液、粪便等污染,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纸屑等异物混入。

3、 无干扰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不可使用未经洗涤的装药物或试剂的器皿收集标本。

4、 能收集足够尿液,最好大于50ml,如收集定时尿,容器应足够大,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

5、 如需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

(二) 尿液采集方法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采集:

1、 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新鲜晨尿最佳,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门、急诊患者亦可随机留取。在留取24小时或12小时尿液时,尿液标本最好至冰箱保存,也可根据检测目的加入防腐剂(本室未要求使用防腐剂)。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3篇

2、 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 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6、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字母、音素、音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业务和交叉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7、 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8、 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

9、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10、 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4篇

1 钻井的基本方法概述

依据钻井的过程中的井底压力和地层压力的关系不同, 将钻井技术分为平衡钻井和欠平衡钻井两大类。

所谓的平衡钻井, 通常指的是用合理的液体 (钻井液) 密度, 为减少压力差和降低对岩石的污染, 使洗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相平衡的钻井技术。这个时候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是相等的。

欠平衡钻井又称为负压钻井, 指的是在钻井的整个过程中, 钻井液的循环压力, 包括液柱压力和循环回压, 低于地层的孔隙压力, 井底压力总是小于地层压力, 地层中的流体有控制地进入到井筒, 并且可以将其循环到地面上来, 地面可以实施有效地控制的钻井技术。

常规的钻井方法一般属于过平衡的钻井技术, 钻井液的压力总是大于地层流体压力, 而小于地层的破裂压力。目的是为了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欠平衡钻井技术的情况是, 钻井液的压力略小于地层流体的压力, 必须小于地层的破裂压力。有利于早发现油气藏, 但是必须制定应急预案, 有效地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

2 欠平衡钻井使用的具体钻井方法

欠平衡钻井技术方法按照工艺不同可分为两类, 流钻和人工诱导欠平衡钻井方法。流钻指的是使用普通的钻井液, 如泥浆, 所进行的欠平衡钻井方法。人工诱导欠平衡钻井是指因为地层压力非常低, 必须采用特殊的钻井液与钻井工艺的配合才能建立起欠平衡关系的钻井技术方法。

2.1 气体钻井

包括应用空气、天然气以及氮气进行钻井的方法, 气体的密度控制的范围是0~0.02克/立方厘米, 才能实现欠平衡钻井。

2.2 充气钻井液钻井

在使用钻井液钻井的同时, 向井下注入气体。注气的方式有立管注气和井下注气两种。井下注气技术一般均通过寄生管、同心管、钻柱和连续油管等管路通道, 在钻进的同时往井下的钻井液中注入空气、天然气或氮气。其密度适用是范围是0.7~0.9克/立方厘米, 必须控制好气体与钻井液的密度, 才能实现欠平衡钻井, 此方法是目前钻井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2.3 泡沫钻井液钻井

使用泡沫钻井液进行钻井的过程, 具体包括稳定与不稳定泡沫钻井两种方法, 钻井液的密度适用范围是0.07~0.60克/立方厘米。

2.4 油包水或水包油钻井液钻井

油包水或者水包油型的钻井液是乳化液的类型, 钻井液的生产成本高, 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 在现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钻井液的密度适用范围是0.8~1.02克/立方厘米。

2.5 常规钻井液钻井

如果使用常规钻井液进行欠平衡钻井的话, 必须使钻井液的密度降低, 一般使用密度减轻剂, 才能达到效果, 钻井液的密度适用范围应大于0.9克/立方厘米。

3 根据使用的钻井设备不同, 采取不同的钻井方法

根据岩石破碎的方式与所用工具类型不同, 通常使用以下几种钻井方法。

3.1 顿钻

用钢丝绳把顿钻钻头下放到井底, 由动力机械驱动游梁机构, 使游梁一端进行上下运动, 并带动钢丝绳与钻头产生上下的冲击作用。破碎岩石, 实现钻穿井眼的效果, 又被称为冲击钻。是一种最古老的钻井方法, 由于设备简单, 生产成本低, 不污染油层的优点, 一般用于一些浅的低压的油气井, 漏失井等的钻井方法。

3.2 旋转钻

利用钻头旋转时产生的切削或研磨作用而破碎岩石的方法。是当前最通用的钻井方法。它比顿钻钻井的钻进速度快, 并能及时处理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 按照动力传递的方式不同, 旋转钻井方法又可以分为分转盘钻和井下动力钻两种具体的方法。

3.2.1 转盘钻

在钻台的井口处装有旋转的转盘, 转盘中心的旋转部分有方孔, 钻柱最上端的方钻杆穿过转盘上的方孔, 方钻杆下连接钻柱和钻头。动力机械驱动转盘转动, 带动钻柱和钻头一起产生旋转运动, 井下钻头破碎岩石, 井眼也将随钻柱的不断加长而实现钻井进尺, 岩屑随泥浆的循环返出到达地面。

3.2.2 井下动力钻

利用井下动力钻具带动钻头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钻进地时候, 钻柱不转动, 使用寿命长, 是井下动力钻具旋转, 带动钻头转动, 特别适用于钻定向井。在石油矿场上,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旋转钻井已经取代了绳式的顿钻钻井方法。使用旋转钻井技术时, 钻头的位置是旋转钻杆的底部。钻井时, 岩屑沿着孔道的螺旋槽, 从钻孔中带出。实现了钻井液的循环, 有利于顺利实现钻进进尺的要求。钻探深井的时候, 钻屑是随着循环泥浆一起被带到地面上来的。

3.3 冲旋钻

钻井的时候, 把冲旋钻具连接在钻头上, 利用钻井液泥浆等的循环或者气体的压力推动冲旋钻具的心轴, 使钻头同时以冲击与旋转两种动力的作用, 去破碎岩石。达到钻井的目的, 适用于硬度比较高地层的钻进。

3.4 冲蚀钻

利用高压作用, 驱动带磨料的洗井液, 使洗井液通过钻头的耐磨喷嘴, 速度达到200m/s左右的时候, 去破碎岩石。

总之, 在油田生产实际中, 钻井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是打探井、水平井还是定向井。但是主流的钻井方法仍然是旋转钻井方式的应用, 选择不同形式的钻井液, 保证钻井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发生井喷等事故, 是钻井工作的重中之重。

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工艺程序中, 钻井是钻穿井眼的过程, 各种不同钻井方法的应用, 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 钻出合格的井眼。油田常用的钻井方法包括平衡钻井和欠平衡钻井两大类, 具体的方法包含许多,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钻井方法。通过钻头的钻进, 完成钻井进尺, 为后续的采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钻井方法,平衡钻井,欠平衡钻井

参考文献

[1] 方传新, 纪永强, 金业权.几种常用钻井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9期.

[2] 王新纯.《钻井施工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5篇

以林区(林场、苗圃、林班或小班等)为对象,在林间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选定的线路边走边观察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踏查线路应尽量避免重复。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覆盖不同林分和不同林龄等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为原则,沿林间小道或林班线确定调查路线,沿调查路线边走边观测调查。

二、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为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和林木被害程度,选择1-3亩(666.7-2000m2)大小的样地作为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标准地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要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2) 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从中随机抽取20株作为标准地树进行详细调查。

三、常用抽样方法

为了降低调查的工作量,通常抽取一定大小并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即抽样调查法,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五点式取样:从标准地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标准地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共计5个位置上取样,或者在离标准地四边4-10步远有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

棋盘式取样:棋盘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按照纵横间隔等距离的方法进行取样,取样点在林间的分布呈棋盘式。

单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在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上按照等距离的原则选定样点取样。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Z”字形取样:在标准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字,在该“Z”字上等距离确定样点并调查。该方法适用于在标准地的边缘地带发生量多、而在标准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平行线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四、常用调查方法

振落法:对于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例如一些鳞翅目幼虫、甲虫和一部份像甲可以采用振落法调查。具体的做法是:振动树干,使害虫落于地面,然后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内的地面上统计并记录虫口数量。 阻隔法:利用某些害虫(松毛虫幼虫、春尺蛾雌成虫等)具有从树干上爬行上树危害的习性,通过在树干设置阻截障碍或触(毒)杀药剂,达到掌握虫口密度或防治害虫的目的。

目前,常用阻隔法主要有4种,在实际监测调查和防治中,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中任意一种,或将两种不同的方法结合使用。

1、 塑料环(碗)法

在北方地区越冬松毛虫幼虫上(下)树前,于固定标准地标准株胸高处间隔缠绕宽5CM的塑料环(下树期用塑料碗)两圈,每天定时检查塑料环下(或塑料碗上)的幼虫数量,检查完后将环下(或碗上)的幼虫放于环上(或碗下),连续观察至无幼虫上下树时止。记录每天上下树幼虫的数量。

2、 毒笔法

将触杀性强的农药加入石膏等添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画一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因接触毒环而中毒死亡,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3、 毒纸环法

将纸条浸入自己制好的药液中制成毒纸,将毒纸围在树干成闭合环,害虫在上下树时会接触毒纸死亡,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4、 喷毒环法

用小型喷毒器将自己配制好的药液在树干上喷一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标准技法:在树冠的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一个50cm长的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数量,整株树的轮枝数与12个标准枝的平均支口数的乘积即为标准株的虫口密度。

直查法:直接调查虫口数量。直接查数法适用于树木矮小、虫体较大型且不爱活动的昆虫和一些症状比较明显的病害调查,例如松毛虫蛹、鞘蛾和杨树烂皮病等。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6篇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

1

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在实际生产中,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 经常要对钢材进行热处理, 而热处理是在不改变钢材化学成分的情况下, 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