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冰雪灾害,提高牡丹江处管养路段冬季道路服务水平,及时、快速地清除道路冰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冬季牡丹江处管养路段车辆的正常通行,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冰雪灾害

结合工作实际,本级预案将以下四种情况视为冰雪灾害。

1、自然降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积雪深度≥15厘米,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2、风吹积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厚度≥50厘米、连续路段长度≥10公里的雪阻,并可能持续。

3、冰冻雨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并可能持续。

4、其他情况:除雪期间,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或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力以赴、以雪为令的原则。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强化基层,协调一致的原则。

3、坚持靠前指挥,严格监督,机制灵活,快速高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高效、快速、安全、彻底的完成除雪保通工作,建立以处、所(队)、工区二级行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及路政、办公室等相关人员为主体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1、处组织机构 组 长:余金荣 副组长:徐庆军

成 员:刘福生 周树滨 张兴文 刘雪涛 宁英奇

张 岩 高 旭 李荣林 马向荣

2、所(队)、工区组织机构 组 长:所(队)长、工区主任

副组长: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养护股长。

成 员:养护股全体人员 (1)冰雪灾害抢险队:

队长:主管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养护副主任 成员:养护股全体,机械手 (2)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

队长: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常务副主任

2 成员:各所办公室相关人员、养护内业人员 (3)安全保障队

队长:各所(队)工区主管路政副所长 成员:各所路政人员

(二)主要职责 管理处主要职责:

1、负责检查除雪防滑业务,指导冰雪灾害处置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确定冰雪灾害处置方案,部署灾害处置工作。

3、负责督促各所设备检修、防滑材料储备等准备工作。

4、负责应急情况下设备、操作手,融雪剂、防滑料的调配。

5、负责检查除雪设备、除雪人员的安全标识。

6、负责冰雪灾害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

7、责成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呈报、宣传报道等工作。

各所(队)、工区职责

1、各所(队)长、工区主任负责本辖区冰雪灾害应急全面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及灾情处置完毕后的数据上报工作。

3、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负责应急抢险一线人员的衣、食、住、行及宣传报导工作;

4、安全保障队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交通疏导、安全

3 事故处理工作。

(三)除雪作业管理机构

冰雪灾害应急抢险办公室设在牡丹江管理处养护科

(四)值班电话: 白天:0453-6482441 夜间:139453855597

三、重点路段

重点路段为弯道、陡坡、桥面、上跨桥下、平交道口、收费广场及附近区域、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及其他容易结冰、积雪或风吹雪阻的路段。

各单位除雪重点路段区域为:

1、绥芬河所:K48-K53

2、下城子队:K53-K55 K68-K72 K101-K103

3、磨刀石所:K103-K108 K114-K117 K122-K127

4、小莫所:G201及G301互通区。

5、海林所:K197-K202

6、横道所:K205-K210 K221-K225 K228-K234

7、亚布力所:K262-K264 K283-K284 K289-K290

K300-K305 K318-K319 K331-K333

四、 除雪作业规程

(一)作业原则

全力以赴,以雪为令。雪下即清,连续作业。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群机作业,人机结合。先保通,后保畅。

(二)作业方式

1、除雪顺序:先主线、后支线。先清超车道、行车道,后清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路肩。

2、主要方式:主要采用机械、人工、融雪剂和防滑料。

(三)质量标准

先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打通车行通道,有效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阻段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路面绝大部分积雪,基本能够保证通行条件。再按照要求,将路肩、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及机械作业后车道上剩余的少量残余冰雪清除干净,实现快速和畅通。

(四)其他要求

1、入冬前应检修好除雪设备,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况。

2、备足配件、铲刃、融雪剂、防滑料等,保证油料供应。

3、在弯道、陡坡等重要路段存放足够的炉灰、砂等防滑材料,以备应急使用。

4、积极防范初冬初春道路结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滑除冰工作,保证行车安全。

5、除雪机械必须安装警示灯和警示牌,作业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人员设备集中的除雪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疏导车辆,加强交通管制,保证作业现场安全。

6、融雪剂应采用机械撒布,冰雪融化后应立即用清除,且不可堆积到公路绿化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环保型融雪剂。

5 详细内容参见《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牡丹江处公路除雪作业规程》。

五、灾害预警

(一)加强与气象部门、各种媒体的联系,及时搜集掌握各种气象信息,了解除雪重要物资设备供应情况,为准确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提供重要保障。

(二)当可能出现对道路交通有较大影响的自然降雪、风吹雪阻、冰冻雨雪灾害,或因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及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情况时,各单位应迅速向处冰雪灾害处置办公室汇报,并经领导同意后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三)预警信息可采用电话通知、电子邮件、可变电子情报板、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

(四)各单位要根据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设备、人员、物资到岗到位,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密切注意天气发展变化情况。

六、启动程序

(一)信息报告

1、灾害发生后,发生区域的管理所应将相关信息立即向处领导和养护科报告。

2、灾害信息要通过媒体、电子预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各单位及时向管理处灾害应急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及影象图片资料。

(二)应急响应

1、灾害发生后,各所、队、工区相关领导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本单位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组织除雪保通,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机构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到达现场,了解灾情,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养护、路政等相关部门要深入一线,指导除雪防滑具体工作。

2、当冰雪灾害严重时,处、所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可调动全部力量,在管辖范围内紧急调动人员、物资和设备,或报告上级机关、协调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请求支援。

3、当发生交通阻断、车辆被困时,各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施救,提供必要的食物、饮水和应急休息场所,力所能及地为过往车辆提供服务。

4、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各所应配合交警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和现场维护、清理和路产索赔等工作,并对损坏的公路设施进行维修。

5、除雪期间,养护、路政等部门要加大公路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尽快掌握道路交通及冰雪灾害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6、各收费站点要及时清除收费区域的积雪、积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要开启足够数量收费道口,确保救援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采取措施避免车辆拥堵现象。

7、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及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除雪作业行为,确保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8、当发生重大冰雪灾害时,可向当地政府和驻军请求援助。

9、除雪期间,要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传递各种信息。

(三)后期工作

1、认真做好除雪保通应急事件的总结工作,及时补充和完善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2、及时整理各种数据、表格和影像资料,积累除雪档案。

3、维护检修除雪设备,补充各种机械配件、防滑材料和融雪剂。

4、修复损坏的公路设施。

(四)宣传报道

1、与新闻媒体联系,及时对除雪保通工作进行报道。

2、弘扬宣传抗击冰雪灾害中的先进事迹。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冰雪灾害,提高牡丹江处管养路段冬季道路服务水平,及时、快速地清除道路冰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冬季牡丹江处管养路段车辆的正常通行,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冰雪灾害

结合工作实际,本级预案将以下四种情况视为冰雪灾害。

1、自然降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积雪深度≥15厘米,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2、风吹积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厚度≥50厘米、连续路段长度≥10公里的雪阻,并可能持续。

3、冰冻雨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并可能持续。

4、其他情况:除雪期间,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或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力以赴、以雪为令的原则。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强化基层,协调一致的原则。

3、坚持靠前指挥,严格监督,机制灵活,快速高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高效、快速、安全、彻底的完成除雪保通工作,建立以处、所(队)、工区二级行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及路政、办公室等相关人员为主体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1、处组织机构 组 长:余金荣 副组长:徐庆军

成 员:刘福生 周树滨 张兴文 刘雪涛 宁英奇

张 岩 高 旭 李荣林 马向荣

2、所(队)、工区组织机构 组 长:所(队)长、工区主任

副组长: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养护股长。

成 员:养护股全体人员 (1)冰雪灾害抢险队:

队长:主管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养护副主任 成员:养护股全体,机械手 (2)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

队长: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常务副主任

2 成员:各所办公室相关人员、养护内业人员 (3)安全保障队

队长:各所(队)工区主管路政副所长 成员:各所路政人员

(二)主要职责 管理处主要职责:

1、负责检查除雪防滑业务,指导冰雪灾害处置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确定冰雪灾害处置方案,部署灾害处置工作。

3、负责督促各所设备检修、防滑材料储备等准备工作。

4、负责应急情况下设备、操作手,融雪剂、防滑料的调配。

5、负责检查除雪设备、除雪人员的安全标识。

6、负责冰雪灾害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

7、责成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呈报、宣传报道等工作。

各所(队)、工区职责

1、各所(队)长、工区主任负责本辖区冰雪灾害应急全面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及灾情处置完毕后的数据上报工作。

3、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负责应急抢险一线人员的衣、食、住、行及宣传报导工作;

4、安全保障队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交通疏导、安全

3 事故处理工作。

(三)除雪作业管理机构

冰雪灾害应急抢险办公室设在牡丹江管理处养护科

(四)值班电话: 白天:0453-6482441 夜间:139453855597

三、重点路段

重点路段为弯道、陡坡、桥面、上跨桥下、平交道口、收费广场及附近区域、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及其他容易结冰、积雪或风吹雪阻的路段。

各单位除雪重点路段区域为:

1、绥芬河所:K48-K53

2、下城子队:K53-K55 K68-K72 K101-K103

3、磨刀石所:K103-K108 K114-K117 K122-K127

4、小莫所:G201及G301互通区。

5、海林所:K197-K202

6、横道所:K205-K210 K221-K225 K228-K234

7、亚布力所:K262-K264 K283-K284 K289-K290

K300-K305 K318-K319 K331-K333

四、 除雪作业规程

(一)作业原则

全力以赴,以雪为令。雪下即清,连续作业。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群机作业,人机结合。先保通,后保畅。

(二)作业方式

1、除雪顺序:先主线、后支线。先清超车道、行车道,后清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路肩。

2、主要方式:主要采用机械、人工、融雪剂和防滑料。

(三)质量标准

先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打通车行通道,有效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阻段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路面绝大部分积雪,基本能够保证通行条件。再按照要求,将路肩、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及机械作业后车道上剩余的少量残余冰雪清除干净,实现快速和畅通。

(四)其他要求

1、入冬前应检修好除雪设备,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况。

2、备足配件、铲刃、融雪剂、防滑料等,保证油料供应。

3、在弯道、陡坡等重要路段存放足够的炉灰、砂等防滑材料,以备应急使用。

4、积极防范初冬初春道路结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滑除冰工作,保证行车安全。

5、除雪机械必须安装警示灯和警示牌,作业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人员设备集中的除雪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疏导车辆,加强交通管制,保证作业现场安全。

6、融雪剂应采用机械撒布,冰雪融化后应立即用清除,且不可堆积到公路绿化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环保型融雪剂。

5 详细内容参见《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牡丹江处公路除雪作业规程》。

五、灾害预警

(一)加强与气象部门、各种媒体的联系,及时搜集掌握各种气象信息,了解除雪重要物资设备供应情况,为准确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提供重要保障。

(二)当可能出现对道路交通有较大影响的自然降雪、风吹雪阻、冰冻雨雪灾害,或因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及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情况时,各单位应迅速向处冰雪灾害处置办公室汇报,并经领导同意后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三)预警信息可采用电话通知、电子邮件、可变电子情报板、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

(四)各单位要根据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设备、人员、物资到岗到位,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密切注意天气发展变化情况。

六、启动程序

(一)信息报告

1、灾害发生后,发生区域的管理所应将相关信息立即向处领导和养护科报告。

2、灾害信息要通过媒体、电子预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各单位及时向管理处灾害应急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及影象图片资料。

(二)应急响应

1、灾害发生后,各所、队、工区相关领导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本单位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组织除雪保通,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机构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到达现场,了解灾情,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养护、路政等相关部门要深入一线,指导除雪防滑具体工作。

2、当冰雪灾害严重时,处、所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可调动全部力量,在管辖范围内紧急调动人员、物资和设备,或报告上级机关、协调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请求支援。

3、当发生交通阻断、车辆被困时,各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施救,提供必要的食物、饮水和应急休息场所,力所能及地为过往车辆提供服务。

4、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各所应配合交警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和现场维护、清理和路产索赔等工作,并对损坏的公路设施进行维修。

5、除雪期间,养护、路政等部门要加大公路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尽快掌握道路交通及冰雪灾害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6、各收费站点要及时清除收费区域的积雪、积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要开启足够数量收费道口,确保救援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采取措施避免车辆拥堵现象。

7、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及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除雪作业行为,确保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8、当发生重大冰雪灾害时,可向当地政府和驻军请求援助。

9、除雪期间,要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传递各种信息。

(三)后期工作

1、认真做好除雪保通应急事件的总结工作,及时补充和完善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2、及时整理各种数据、表格和影像资料,积累除雪档案。

3、维护检修除雪设备,补充各种机械配件、防滑材料和融雪剂。

4、修复损坏的公路设施。

(四)宣传报道

1、与新闻媒体联系,及时对除雪保通工作进行报道。

2、弘扬宣传抗击冰雪灾害中的先进事迹。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冰雪灾害,提高牡丹江处管养路段冬季道路服务水平,及时、快速地清除道路冰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冬季牡丹江处管养路段车辆的正常通行,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冰雪灾害

结合工作实际,本级预案将以下四种情况视为冰雪灾害。

1、自然降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积雪深度≥15厘米,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2、风吹积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厚度≥50厘米、连续路段长度≥10公里的雪阻,并可能持续。

3、冰冻雨雪: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并可能持续。

4、其他情况:除雪期间,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或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力以赴、以雪为令的原则。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强化基层,协调一致的原则。

3、坚持靠前指挥,严格监督,机制灵活,快速高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高效、快速、安全、彻底的完成除雪保通工作,建立以处、所(队)、工区二级行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及路政、办公室等相关人员为主体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1、处组织机构 组 长:余金荣 副组长:徐庆军

成 员:刘福生 周树滨 张兴文 刘雪涛 宁英奇

张 岩 高 旭 李荣林 马向荣

2、所(队)、工区组织机构 组 长:所(队)长、工区主任

副组长: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副主任,养护股长。

成 员:养护股全体人员 (1)冰雪灾害抢险队:

队长:主管养护副所(队)长、工区养护副主任 成员:养护股全体,机械手 (2)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

队长:主管常务副所(队)长、工区常务副主任

2 成员:各所办公室相关人员、养护内业人员 (3)安全保障队

队长:各所(队)工区主管路政副所长 成员:各所路政人员

(二)主要职责 管理处主要职责:

1、负责检查除雪防滑业务,指导冰雪灾害处置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确定冰雪灾害处置方案,部署灾害处置工作。

3、负责督促各所设备检修、防滑材料储备等准备工作。

4、负责应急情况下设备、操作手,融雪剂、防滑料的调配。

5、负责检查除雪设备、除雪人员的安全标识。

6、负责冰雪灾害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

7、责成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呈报、宣传报道等工作。

各所(队)、工区职责

1、各所(队)长、工区主任负责本辖区冰雪灾害应急全面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雪情、灾情及灾情处置完毕后的数据上报工作。

3、后勤保障、宣传报导队负责应急抢险一线人员的衣、食、住、行及宣传报导工作;

4、安全保障队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交通疏导、安全

3 事故处理工作。

(三)除雪作业管理机构

冰雪灾害应急抢险办公室设在牡丹江管理处养护科

(四)值班电话: 白天:0453-6482441 夜间:139453855597

三、重点路段

重点路段为弯道、陡坡、桥面、上跨桥下、平交道口、收费广场及附近区域、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及其他容易结冰、积雪或风吹雪阻的路段。

各单位除雪重点路段区域为:

1、绥芬河所:K48-K53

2、下城子队:K53-K55 K68-K72 K101-K103

3、磨刀石所:K103-K108 K114-K117 K122-K127

4、小莫所:G201及G301互通区。

5、海林所:K197-K202

6、横道所:K205-K210 K221-K225 K228-K234

7、亚布力所:K262-K264 K283-K284 K289-K290

K300-K305 K318-K319 K331-K333

四、 除雪作业规程

(一)作业原则

全力以赴,以雪为令。雪下即清,连续作业。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群机作业,人机结合。先保通,后保畅。

(二)作业方式

1、除雪顺序:先主线、后支线。先清超车道、行车道,后清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路肩。

2、主要方式:主要采用机械、人工、融雪剂和防滑料。

(三)质量标准

先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打通车行通道,有效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阻段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路面绝大部分积雪,基本能够保证通行条件。再按照要求,将路肩、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及机械作业后车道上剩余的少量残余冰雪清除干净,实现快速和畅通。

(四)其他要求

1、入冬前应检修好除雪设备,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况。

2、备足配件、铲刃、融雪剂、防滑料等,保证油料供应。

3、在弯道、陡坡等重要路段存放足够的炉灰、砂等防滑材料,以备应急使用。

4、积极防范初冬初春道路结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滑除冰工作,保证行车安全。

5、除雪机械必须安装警示灯和警示牌,作业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人员设备集中的除雪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疏导车辆,加强交通管制,保证作业现场安全。

6、融雪剂应采用机械撒布,冰雪融化后应立即用清除,且不可堆积到公路绿化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环保型融雪剂。

5 详细内容参见《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牡丹江处公路除雪作业规程》。

五、灾害预警

(一)加强与气象部门、各种媒体的联系,及时搜集掌握各种气象信息,了解除雪重要物资设备供应情况,为准确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提供重要保障。

(二)当可能出现对道路交通有较大影响的自然降雪、风吹雪阻、冰冻雨雪灾害,或因燃油供应紧张、设备严重不足及其他情况致使除雪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情况时,各单位应迅速向处冰雪灾害处置办公室汇报,并经领导同意后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三)预警信息可采用电话通知、电子邮件、可变电子情报板、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

(四)各单位要根据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设备、人员、物资到岗到位,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密切注意天气发展变化情况。

六、启动程序

(一)信息报告

1、灾害发生后,发生区域的管理所应将相关信息立即向处领导和养护科报告。

2、灾害信息要通过媒体、电子预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各单位及时向管理处灾害应急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及影象图片资料。

(二)应急响应

1、灾害发生后,各所、队、工区相关领导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本单位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组织除雪保通,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处冰雪灾害应急领导机构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到达现场,了解灾情,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养护、路政等相关部门要深入一线,指导除雪防滑具体工作。

2、当冰雪灾害严重时,处、所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可调动全部力量,在管辖范围内紧急调动人员、物资和设备,或报告上级机关、协调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请求支援。

3、当发生交通阻断、车辆被困时,各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施救,提供必要的食物、饮水和应急休息场所,力所能及地为过往车辆提供服务。

4、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各所应配合交警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和现场维护、清理和路产索赔等工作,并对损坏的公路设施进行维修。

5、除雪期间,养护、路政等部门要加大公路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尽快掌握道路交通及冰雪灾害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6、各收费站点要及时清除收费区域的积雪、积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要开启足够数量收费道口,确保救援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采取措施避免车辆拥堵现象。

7、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及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除雪作业行为,确保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8、当发生重大冰雪灾害时,可向当地政府和驻军请求援助。

9、除雪期间,要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传递各种信息。

(三)后期工作

1、认真做好除雪保通应急事件的总结工作,及时补充和完善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2、及时整理各种数据、表格和影像资料,积累除雪档案。

3、维护检修除雪设备,补充各种机械配件、防滑材料和融雪剂。

4、修复损坏的公路设施。

(四)宣传报道

1、与新闻媒体联系,及时对除雪保通工作进行报道。

2、弘扬宣传抗击冰雪灾害中的先进事迹。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冰雪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冰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依靠科学。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建立健全群策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单位设备和工程安全为应急工作为重点。 4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突发暴雪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部署冰雪灾害的应急救援、抢险及善后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冰雪灾害应急救灾工作;确定应急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紧急援救;指导各单位冰雪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救灾工作。

经理部:按照领导小组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下属单位和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援救。 5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冰雪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依据灾害地点、等级等具体情况,请示地方政府后,明确动员范围,包括动员周边群众、武警、部队等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7 紧急抢险救灾

1暴雪灾害发生后,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灾害等级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按各部门职责和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2 对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3 灾害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尽快组织抢险救援人员奔赴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包括:抢救员工(灾民)、医疗救护、消防、抢修生命线工程等人员。

8 责任与奖励: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宣扬大美青海,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青少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决定开展化隆二中“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二、组织机构

组长:李逾凡

副组长:赵忠礼、马明财

负责人:马志忠

指导:魏莹

主持:马鑫 、苏燕(七②班)

评委:李逾凡、马国珍、赵忠礼、马明财、马忠、马智国张渊才、马进良、魏莹

统分:朱健、赵越、学生会学习部

音响摄像:马继庆、马明义、许扬

会场布臵:马德福、孔令飞、韩诚、马合龙、马虎、陈有福、高一①班学生

会场秩序维护:马祯军、韩吉祥、马明礼 、学生会纪律部 安保:王注、杨伊布拉

三、活动时间、地点:

筹备及初赛: 11月18日至12月8日 (各班教室)

决赛: 12月9日下午(操场)

四、参加人员:

全体师生

五、比赛形式:

决赛以班级为单位合唱(要求连上下场每班10分钟)。

六、决赛要求:

1.演唱内容:各班自选曲目一首,所唱歌曲必须切合主题。

2.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3.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着装要统

一、整洁、美观。

4.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5.各参赛班级必须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6. 赛前以抽签形式决定本班参赛顺序。

7. 排练时间:正科时间禁止排练,否则取消班级参赛资并通报批评。

8.各班于11月25日前将节目单报团委责人处由团委、政教处统一审核。节目单应包括歌曲名称、班级、歌曲简单介绍。

七、评分标准:

1.所选曲目要积极、健康、能够体现青少年的精神面貌。(20分)

2、演唱者声音洪亮、音色统一,和谐。(20分)

3.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歌曲情绪、歌曲的音乐形象。(20分)

4.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及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10分)

5.服装统

一、整洁、美观、(10分)

6.指挥节奏准确,有表现和感染力。(20分)

注:以10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

八、奖项设臵

分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精神文明奖一名;指挥奖两名:高中部1名,初中部1名;个人才艺表演奖:初中两名,高中一名

九、具体分工:

1、团委、政教处负责总策划。

2、陈有福老师、高一①班学生负责场地、音响、桌椅。

3、政教处负责学生组织。

4、赵忠礼校长负责决赛的评委工作。

5、政教处负责比赛全部过程时的调控及安排。

6、学生会主席负责工作人员的挑选及会场卫生等事宜。

十、活动流程:

赛前筹备阶段:

1、规定参赛歌曲的数量,有无必选曲目及曲目的名字,及其他要求。(团委)

2、定时间地点。(团委、政教处)

3、确定主持人,工作人员。(团委)

4、确定奖励等次及各等次名额,确定等次的奖品,确定颁奖嘉宾、会前致辞、会后总结点评嘉宾。(学校、团委)

5、歌咏比赛时的音响、桌凳、水、奖状、奖品及道具。(团委)

6、奖状、评委打分表准备。(许扬、朱健)

7、各班准备。

比赛阶段:

1、学生会配合完成比赛各项工作,总负责为学生会主席。

2、纪检工作人员10人,负责维持会场纪律。

3、负责音响(1人)、桌凳(2人)、上下场指挥(2人)。

4、会前致辞嘉宾致辞

5、主持人串词主持。

6、评委评分。

7、后勤保障(水、奖品等的保管和运输)2人。

8、算分人员2人。

赛后阶段;

1、比赛结束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校领导点评。

2、主持人宣布结果。

3、颁奖。

4、会场打扫人员负责会前会后场地的布臵和清扫。

化隆二中团委

化隆二中政教处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概念:所谓地质灾害,它是一种与地质过程相联系的灾害现象。当地质过程一旦超过了临界值,就会产生灾变,对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则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按成因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复合地质灾害。按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破坏的时间长短,还可以分为短期地质灾害和长期地质灾害。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一.地震

地震是大地发生突然震动的地质现象,实质是地应力的突然释放。俗称“地动”。广义的地震包括自然作用产生的的人工诱发的地震。地震总是突然袭来,在数秒内发生,造成的破坏和惊恐是最为严重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我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在数秒内,将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扼杀24万余人的生命,残伤16万余人,7千家庭断门绝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另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的8.0级地震,是中国自我国经济法会计分录还是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造成学校大面积损毁,震源烈度达11度。该地震成因:

一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二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据不完全统计,遇难: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2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元人民币。

地震的防治措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地震是无法控制的。目前人类在这个领域内所能做到的是研究其发生规律,设法对这些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加强规划,积极采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预防措施,警钟长鸣,使人类有可能更好地建立减灾后援工程系统,以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迅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

二.崩塌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三.滑坡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有:

1.地表岩土特征 包括岩石、土壤的类型及结构特征、厚度、组合、含水性特征。以及断裂、节理发育程度。边坡与层面特征及其产状,以及边坡岩土孔隙压力、变化等。

2.地形地貌特征及自然环境 即山坡地形的陡峭程度,临空面的特征和产状。距水源、河流、沟渠的距离。植被发育特征、类型。土壤风化壳的含水量及变化等。

滑坡的诱发机制

激发产生滑坡的因素很多,如地震、火山爆发、特大暴雨、以及人类活动等常诱发滑坡灾害。最常见的外来干扰因素为地震、过量降水、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世界上有资料记载的最大滑坡是1920年12月我国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造成18万余人死亡。另外,秘鲁瓦斯卡朗地区发生滑坡,滑坡体以400KM/H高速下滑,瞬间掩埋2个城镇,造成2.1万人死亡。

弥补和解决滑坡灾害,需要扎实的地质资料作为基础,才能决定采取何种控制和预防措施是最合适的。一般来说,程序上应开展滑坡的地质调研,包括区域填图、局部填图,评价不稳定滑坡体的规模、大小、组合方式,岩土类型及组合,岩层节理、层理特征及风化特征等等。防治方法要对症治理,最好是在滑坡前,研究其发展规律,做到合理避让。对于可疑治理的滑坡,应弄清楚滑坡的性质属推移性或迁移性、剪出口位置、滑层深度、地下水源、滑坡体地质情况、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等,在选择适当的工程治理、化学加固治理或综合治理。

1.工程治理 首先是预防为主,合理规划选择山区工程建设路线和地点。已开挖的斜坡地段,采用适当的形式的边坡和护坡。由于水是绝大多数滑坡的诱发因素,因此,疏干滑坡体范围的地表水合地下水,是防治滑坡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采用岩石锚杆岩栓增大边坡的稳定性。滑坡坡脚加设支挡工程抗滑、防滑。

锚杆设计示意图

2.化学加固处理 即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配合工程治理,多数采用灌浆法,包括高压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滑动带焙烧固结灌浆等。一般采用高标号快速凝固水泥、石灰,以及化学物质水玻璃、造纸废液副产品丙凝、尿醛树脂等等。其目的是改变土壤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加抗剪强度。

3.综合治理 即生物、化学加固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对维护斜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一般常选用根深而又有益于环境的树种,与工程治理、化学加固等共同预防治理滑坡危害,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的前兆

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

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

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紧急防护措施

(1)前期预防

不在危岩下避雨、休息和穿行,不攀登危岩。

夏汛时节去山区峡谷郊游,要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2)危机救助

行人:立即离开岩土滑行道,向两边稳定区逃离。切记不可沿着岩土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驾车者: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四.泥石流

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又称泥石洪流,是山区降暴雨后突然爆发的、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且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类型

1.按物质组成不同 可分为a.泥流:主要由细粒泥沙组成,多见于西北黄土高原;b.泥石流:含大量泥沙和石块,多形成于基岩出露的山区;c.水石流:由稀泥浆和少量碎石块组成,多见于石灰岩分布区。

2.按物质组成比例和流动特点 可分为a.稀性泥石流:属紊流-半紊流,固体含量少,一般为10%-40%,水含量多于固体物质量,容重仅1.3t/立方米,其流动速度大于粘性泥石流,侵蚀下切作用强:b.粘性泥石流:属结构性泥石流,固体含量约占40%-60%,甚至高达80%。是水合泥沙、石块混聚成粘稠的流动体,容重达1.6-2.3t/立方米,其侵蚀,搬运作用强,破坏性极大。

3.按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 可分为a.暴雨型泥石流;b.冰雪融水型泥石流;c.溃水型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512”特大地震致使山体松垮,半年多长期干旱,加之瞬间性强降暴雨,是造成这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1984年5月27日凌晨4:30分左右,东川因民黑山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造成121人死亡,34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人民币,粮库损失137万斤粮食,油脂3万余斤。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首要的是营造深林植被、灌丛和草地,稳定边坡,并严禁砍伐、放牧、开荒。另外,我们应建立工程系统。主沟上游修建水库或蓄水池,削减洪峰量。修截水沟,拦截上游地表径流或汇水面的径流。中游深挖沉砂池,建子母坝、拦砂坝和格栅坝,将大量泥沙、碎石过滤、停积下来,形成天然堆石坝。下游建排洪道、渡槽、导流堤、溢流坝等工程。在时间安排上,近期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解灾害的燃眉之急,主要是稳边坡、拦沙石、停淤、排洪导流。远期以以生物工程治理为基础,以求实效。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泥石流前兆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

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

紧急防护措施

(1)前期预防

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

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泥石流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

去山地游玩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

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低的凸岸。不要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

危机救助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逃生时抛弃重物。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五.火山喷发

1.什么是火山喷发

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从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已经有几十万人死于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的前兆

火山活动增加。

出现刺激性酸雨、很大的隆隆声。

火山上冒出缕缕蒸汽。 附近的河流有硫磺味道。

3.紧急救护措施

熔岩: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火山喷射物: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应佩戴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

火山灰:具有刺激性,会对肺部产生伤害。逃生时应用湿布护住口鼻,或佩戴防毒面具。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会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应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但不是太阳镜。到庇护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气体球状物:火山喷发时会有气体和灰球体以超过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滚下火山。可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泥石流:火山喷发可能诱发泥石流,对此,可采用“泥石流自救互救方案”应对。

地质灾害还有河湖变迁地质灾害,海岸地质灾害,海啸与风暴地质灾害,冻土的冻胀融陷与环境灾害,固体废弃物的地质灾害等等。

地质灾害防治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等。

三、地质灾害具体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

冰雪灾害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冰雪灾害应急预案为切实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冰雪灾害,提高牡丹江处管养路段冬季道路服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