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从心开始范文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1篇
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 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 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 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2篇
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 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 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 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3篇
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 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 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 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4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但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1.名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着教育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诲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2.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3.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二、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无疑是教育的理想,如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我以为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发展,怎么会有学生自由而允分的发展? 1.发现自己的特色,呈错位发展 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都有着别人没有,或者别人弱一点自己强一点的潜质和本事。对善讲的老师来说,不要非得学习魏书生,你完全可以多讲,讲生动,讲得深入浅出,讲得学生津津有味,听了还想听;你是师哥靓妹,特别适合上课的,完全就多亮相;你擅长辅导学生,一年半载就能转变差生,能带着好学生发表作文、奥数获奖,你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你自己,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哲学家罗索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每个人各尽其职,各得其所,有英雄用武之地,错位发展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所学校将因此充满活力。
2.做研究者,教学做写思合一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专业要求。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及其所依据的理论的一种思考和探究;是在教学中为着教学进行的研究,最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我个人所走的道路就是:教学做写思合一。说是个人的道路。其实很多人都这样走。我以为这就是教师的研究。这句话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而来。
教是基础。教师都要教;教研员要听课,着眼点也是教。
学是构架。很多好的课,很多好的经验,你听听看看,太一般了,没有得到理论的滋养,没有获得提炼和升华,就不具备推广价值和学习价值。
做是建设。学了,理念有了;教了,实践有了,做就是教与学的结合点。这个“做”是改进教与学,提升教与学。
思是灵魂。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思。思是思考,是反思,是思绪,是思想。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和化妆,不是聊以炫耀的工具,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你教育生活和教育创造的体现。
教学做写思,五个方面,都值得大说特说。今天单讲写。因为写包容、促进其它四个方面。写不能不涉及教;写是思想积蓄和学习积累的倾吐,包含了学和思;写是做的产物,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的观点与建议。
①写就是一种研究
写,是教师所有工作中最自由最有创造性的。江苏吴江的一位语文教师说:上课提高慢,上台机会不多,即使上了,还要担心失败,一败下次就难说。文章不一样,你想写长就想写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放着,以后请人指教;可以投稿,退稿和石沉大海都不怕,因为没人知道你失败了。说这话的就是管建刚。目前,他已经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而且他以写、以研究带动课堂,已经评上了吴江市名教师,也开始到外面上课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写”也是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切入口和助跑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说给校长的,也是说给我们每位教师的。
(2)会写一篇文章
这“一篇”指的是论文和随笔,教育文章最常见的两种文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选择不同的写的道路:思想见长的可以从论文入手;长于感性的就从随笔着手,慢慢地摸透这些文体的性格。
一是学会写论文。 论文追求“三有”:有价值,立足点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深度,起跳点是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有个性,亮点在于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思想,用上自己的材料、自己的语言。
我的教育教学研究起步于吴江实验小学,从论文开始自己的研究之路。跟许多老师一样,每年两篇总结,不多也不少。后来我在学期初就定下要写的文章的题目。比如1996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的《班主任写评语的艺术》一文,就是我前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那时刚做班主任,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感觉流行的评语不大好,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工作,十几年里班主任换了好多,而自己得到的评语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该生”如何如何,基本就是“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之类的字眼,最后是“希望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等。这样评,没错,但年年这样,概念化,很不吸引人。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点工作,改为第二人称,拉近师生关系。评语尽量多一些描述,多一些细节,写得像这个学生,而不是另一个学生。当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电视台的朋友碰到我,说我写他们主任的女儿写得很像。这么着,1995年秋季,这个班我继续带,学期初我就决定本学期的总结就写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想法,平时就多了一个心眼。如此经过一年的再实践,经验就很清晰了,评语一要有情,二要有益,三要有别。写的时候很顺利,没想到获奖了。现在想,当时无心,但很巧合地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解决问题来写文章。我现在仍喜欢“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著文追求有用,朴实,简练。
二是学会写随笔。
教育随笔可每天写一点,哪怕几句话。如果说论文是“有我”,那么随笔的特色就是“有文”,有文采,有情感,吸引人,触动人,打动人。苏霍姆林斯基
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核式要求的官方文件,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他进而说:“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星期里所记下的5条笔记,它们是那么简短,而又真实,新鲜。
如:第2条不应过分追求直观性。不要在儿童早已知道的东西周围“摆满”各种直观手段这会阻碍抽象思维的发展。即使教师拿一只活猫到课堂上来,儿童对猫也不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真的有必要讲到猪,那你就得想一想,怎么给学生讲一点完全新的东西。
又如第5条: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必须特别细心地对待记忆力这件娇嫩而精细的东西。有一些思想和词组是特别难记的。无论如何不应当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当你刚刚发现疲劳的征兆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这样的研究,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笔记,谁都可以写。随笔动情,往往触动了你,或者打动了你,激动了你,因此随笔灵巧,随笔讲究角度和题目,讲究语言的使用。没有文采的随笔、没有情味的随笔是不成功的。
三、一定要及时记录、定时整理你的文字。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5篇
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
太平溪中小学教师聂家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
究竟什么是感恩呢?我们又曾被哪些事情感动过?某小学六年级一次语文考卷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于是老师在班级中作了一个调查:假如今天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做哪些事情?台下发言较为涌跃:有的就说,我们要好好地吃一顿,有的说要好好地玩儿一把,还有的说什么都不做等等各种答案五花八门。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话刚说完,母亲便立马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可见在这个生死关头的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各位同学的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你们付出的。因为你是她的孩子。他们爱你,她们关心你胜过自己的生命。可是同学们,你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呢?如果什么也没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你们的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你们会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呢?一旦国家有难,又岂敢指望你们为其抛头胪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失去温情的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光靠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实际的行动来关爱我们的父母!从内心去开始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爱其实就是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我们要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想说,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和培育我们成长的老师!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第6篇
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 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 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 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服务从心开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