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201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1篇

1、动物检疫票证管理实行“三专五统一”制度。即:专人负责、专库存放、专帐登记;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

2、动物检疫票证实行逐级领用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辖区和级别领用动物检疫票证,不得对非用证单位和个人发放动物检疫票证。

二、检疫票证保管、领发、回收登记

1、动物检疫票证的保管、领取、发放、回收、登记等应指定专人负责。

2、动物检疫票证应专库保存,防潮、防虫、防鼠、防盗,确保动物检疫票证保存安全。

3、保管、领发、回收动物检疫票证时,应严格按照检疫票证相关登记表的要求做好出入库与领发回收登记,并由票证管理员、领用人员签字确认。

4、保管、领发、回收票证时应按照领取人(单位)、时间、名称、数量、起止号码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并专帐管理。

三、检疫票证领取与回收各乡镇检疫人员在领取回收动物检疫票证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票证领取回收,应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

2、第一次领取的票证,其票根应在第三次领取票证时收回。

3、每批领取的票证,应整批全部用完后,才能收回。

4、票证领取回收时,应等候登记并核对属实后签名。

四、票证使用

1、检疫票证领回后应按照编码顺序逐本逐页使用。

2、各种票证使用完以后,应在封面上分别写明牛、羊、猪(50头以上和50头以下)、鸡鸭、狗等动物的具体检疫头数。票据管理人员在核销时必须认真核对。

五、检疫票证遗失登记动物检疫票证发现丢失的,应立即上报备案,并在报刊上登报遗失声明。

六、检疫票证核销

1、回收的动物检疫票证,票证管理人员应对动物检疫票证的使用情况和统计数字进行审查。并对检疫情况每三月进行汇总统计,填写业务统计报表后,上报检疫主管领导。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2篇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法定检疫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法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或食品)检验检疫机关及国际兽医卫生组织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为法定检疫证明。

化学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的氧量。

副产品:指屠宰动物体除胴体以外的部分,包括头、蹄、内脏器官、血液、脂肪、内分泌腺体及皮毛等。

胴体修整:胴体修整是清除胴体表面各种污物,修割掉胴体上的病变组织、损伤组织及游离组织,摘除有碍食肉卫生的组织器官,并对胴体进行修削整形,使胴体具有完好商品形象的加工操作。

人兽共患病:即能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白肌肉:即“P S E”肉,也称水煮样肉。仅见于猪肉。其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水等。

胴体:牲畜屠宰后放血后去毛、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躯体。

败血症: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成为败血症。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

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急宰与冷宰:凡患一般病的屠畜,不能在正常车间屠宰的经动物卫生检验人员送急宰车间屠宰并进行宰后肉品检验及处理的叫急宰。冷宰:指对已经死亡的屠猪(牲畜)进行屠宰或解体加工而言。 光禽:禽类宰杀拔毛后称为光禽。

白肌病:是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以心肌和骨骼肌变性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

淋巴器官:是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的器官,位于淋巴通路或血液通路上的形态结构。包括淋巴结、脾、胸腺(腔上囊)。

1、动物宰前检疫的意义

(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康隔离,防止疫病散播,减轻加工环境和产品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2)及早检出宰后检验难以检出的疾病。

(3)防止宰杀国家禁宰的牲畜,如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母畜等。 (4)及时发现疫情,并为疫病防治积累资料。

2、专职肉品卫生监督检疫员的职责。 答:(1)查验证件,卫生监督:凡无有关证件或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设点经营。

(2)市场肉类监督:对上市肉类进行卫生监督检验与处理,凡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类以及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一律不准出售。

(3)劣质肉类检验:取缔腐败变质、脂肪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性状异常的肉品,以及运输过程中被农药、化肥污染的肉品。

(4) 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向肉类经营者宣传兽医卫生要求和经肉感染人的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自觉抵制购入和销售病、死畜禽肉。

(5)了解疫情,保证肉品卫生:肉类监督检验应坚持在站内集中进行,不得直接在交易地点进行,以免不能充分地实施检查或造成交叉污染。必须与当地畜牧兽医工作者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掌握产地畜禽疫病动态几屠宰检疫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病肉上市。

3、剖检淋巴结的原则及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剖检淋巴结的原则: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广的淋巴结 (2)位置浅表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 (3)能反应特定病变过程的淋巴结 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颌下淋巴结 (2)颈浅背侧淋巴结 (3)颈深淋巴结 (4)髂下淋巴结

(5)腹股沟浅淋巴结 (6)腹股沟深淋巴结 (7)腘淋巴结

4、什么是黄脂与黄疸肉?如何鉴别这两种肉? 黄脂肉( 黄膘肉):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而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由于饲料因素和动物机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所致。

黄疸:动物机体因某些中毒性疾病、传染病及发生溶血性疾病时,致使胆管排泄发生障碍,大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许多组织染成黄色。 二者的鉴别:

黄脂: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 4 h后颜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黏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大多患病动物的肝脏和胆道都会呈现病变。胴体在室温下放置1昼夜后,其黄色会更加明显。

5、市场肉类监督检验的程序

(一)询问情况

(二)查验证件

(三)运输工具和包装物的卫生状态

(四)检查兽医验讫印章

(五)肉品检验

6、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原则 (1)无害化原则 (2)减量化原则 (3)资源化利用原则 (4)生态化发展原则

(5)污染治理的经济适用原则

7、检验“必检淋巴结”的意义?

答:(1)必检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态学征象。 (2)猪机体内淋巴结众多,分布广,必检淋巴结是收集淋巴液较广、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代表器官,必检淋巴结多位于机体浅表层,便于剖检,可以减少对猪的机体破坏,保持生猪胴体的完整和不被损伤。

(3)必检淋巴结的检验剖检面较小,可避免组织切面过多,招致细菌侵入,以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4)必检淋巴结检验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为进一步开展试验室检疫检测和准确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8、注水肉检验的方法。

答:注水肉检验的方法包括: (1) 视检 (2) 触检

(3) 放大镜检查 (4) 刀切检验法 (5) 加压检验法 (6) 试纸检验法 (7) 熟肉率检验法 (8) 肉的耗损检验法

9、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答:检验检疫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各国都把发展检测技术和方法置于优先地位。

(1)速测化: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确定食品的安全性。例如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受体传感器法、金(荧光素)标记法、cDNA标记探针法、基因芯片技术等。

(2)系列化: 欧美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已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兽药残留的检测也向多组分方向发展。

(3)精确化:目前,发达国家对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这对检测方法的精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达到超痕量水平(10~10),需要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的严格质量控制手段。由于色质联机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可靠的特点。

(4)标准化:食品检验检疫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因此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化就尤为重要,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的标准化不仅仅国内有需求,而且已呈现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传统方法不断完善并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正在或有待建立通行标准。

(5)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首先,残留检测技术进一步更新换代,包括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

10、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的意义和特点。

答: 意义: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是动物卫生检验最重要的环节,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 特点:1. 病理变化不典型。2. 屠宰加工速度快。3. 胴体不准随意切割。

11、肉品品质检验的具体包括哪些? 答:(1)除传染病和寄生虫以外的疾病,以及肿瘤、全身性水肿、脓毒败血症、过度瘠瘦、黄疸和各种普通病引起的肉品病变。

(2)有害腺体: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 (3)屠宰加工质量:不带毛、血、粪污等污染物。 (4)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 (5)种公、母猪及晚阉猪。

(6)农药、兽药、激素的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 (7)外伤骨折挫伤后的淤血、脓肿、炎症及皮炎。 (8)其他因素引起的肉品品质变化。

12、肠衣的常见缺陷及卫生处理。

答:

(一)污染

卫生处理 轻度污染的肠衣,经仔细清除污垢后,可以作为食用。污染严重,无法去净粪污碎屑的肠管,作工业用或化制。

(二)腐败

卫生处理 轻度腐败的肠衣,可晾在阴凉通风处驱味,或用0.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以抑制腐败分解。轻微腐败肠衣经处理后可以食用,但不宜继续保存。呈明显腐败的肠衣,作工业用或化制。

(三)褐斑

卫生处理 有轻度褐斑的肠衣,先用2%的稀盐酸处理,再用苏打水溶液洗涤,除去褐斑后可以作为食用。有严重褐斑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

(四)红斑

卫生处理 通常形成红斑色素的微生物只在肠壁表面生长,不但容易除掉,而且这些产色素微生物对人无害。一般不影响食用,故不作处理。

(五)青痕

卫生处理 一般不作处理。

(六)生霉

卫生处理 轻度生霉的肠衣,如果没有明显的感官变化,而且易于除去霉层的可以食用。严重生霉的肠衣,作工业用或销毁。

(七)肠脂肪的酸败

卫生处理 肠脂肪酸败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应作工业用或销毁。

(八)昆虫

卫生处理 发现啮痕或被昆虫分泌物污染的肠段,不能作为食用。

13、什么是红膘肉与放血不良肉肌肉?二者如何鉴别?

答:红膘肉: 皮下脂肪由于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粉红色时,即为红膘肉。放血不良肉肌肉:组织颜色发暗,当切开肌肉时,可见暗红色区域,挤压切面有血滴出;皮下静脉血液滞留,脂肪组织内可见到毛细血管,甚至发生红染,透过胸腹膜的浆膜,可看到结缔组织中的血管,肋骨两侧的血管清晰可见。

鉴别:红膘肉仅见于皮下脂肪。放血不良肉肌肉肉组织颜色暗红。

14、简述旋毛虫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答:检验包括显微镜检查法和集样消化法

处理方法:

1.宰后检验在24个肉片标本内,发现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和心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5个以上者,横纹肌和心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3篇

动物防疫与检疫 校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名称 浙江义乌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 金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金华市畜牧兽医局 金华市肉联厂 浙江金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浙江伊康乳品有限公司 合作内容 实习、就业、应用性科研项目合作 实习、就业 实习、就业、应用性科研项目合作 实习、就业、应用性科研项目合作 实习、就业、应用性科研项目合作 实习、就业、应用性科研项目合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4篇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五)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5篇

主干课程:

1、理论课程:动物解剖(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兽医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寄生虫病、动物毒理、检疫与兽医法规、动物传染病(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普通病、药物残留与动物食品安全等。

2、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实训+暑期生产实习+顶岗实践。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6篇

一年来,我所在农牧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出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部门职能职责,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陕西省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所职工干部围绕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目标,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进行依法管理,使我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日益完善,现已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检疫监督为保障,相互促进、层层把关的动物卫生监督新格局。开创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新局面,保证了我县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现将一年来检疫监督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今年来,进一步规范了乡镇产地检疫工作,全县共设11个定点检疫申报站,完善了各项检疫制度,公示了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程序、报检电话、收费标准、上岗检疫员名单等。全年共检疫牛0.0057万头,羊6.8075万只,猪0.2974万头,禽6.4849万只。

(二)全面开展屠宰检疫工作。长武县现有生猪定点屠宰点1家。全年共检疫各种肉类116.8吨,无害化处理病害肉类3.1吨。

(三)深入开展全县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县的肉类市场、定点屠宰场、超市、活畜禽市场等进

行有效监管,防止未经检疫及病死病害肉类上市。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000多人(次),出动车辆200多辆(次),对乡镇集市的监督检查每月最少1次以上,监督检查肉类50.7吨,家禽0.24万只,其中证章齐全的肉类为116.8吨,补检肉类13.4吨,共查处违法案件134次,其中现场处罚121次,一般程序134次,累计处罚金额2.13万元。

(四)完成对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管指导。建立健全了免疫、用药、用料、出栏等登记,加强对养殖场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和养殖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畜禽养殖档案,科学免疫,科学用药用料,提高养殖户的报检意识。共检查指导规模养殖场(户)16家(次),通过检查指导,树立了养殖户科学养殖意识,加强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意识,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完成全县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添加剂的监督检查。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进行了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12人(次),出动车辆15辆(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6家,并对规模养殖户进行每月一次的瘦肉精监测,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查处过期药品共36种,364盒(支),价值0.3万元;对查出的过期药品均进行没收销毁,并对违规者进行了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处理。经检查没有发现使用或销售违禁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现象。

(六)完成对规模养殖户和动物经济管理人的资格审查。根

据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我们对全县的规模养殖户和动物经济管理人重新进行了资格审查和认定,合格的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合格的予以注销。截止6月底,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47份,审核合格的动物防疫合格证25份,注销22份。

(七)做好对检疫证章票据的发放与审核工作。对票据证章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专库存放、专帐登记、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主抓源头管理,规范书证填写,对全县的票据证章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没有发现“隔山开证、出伪证”等现象。全年共用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32本,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65本,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16本,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8本,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23本。

(八)及时上报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规范信息工作管理,明确了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在县电视台及咸阳市动物卫生监督网发表畜产品安全信息,在市动物卫生监督网上发表信息23篇,上报个人短息361条。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纪律、转变工作作风。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我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健全考勤制度和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学法律、学业务活动。除了局里组织的统一学习外,每周周一周五例会组织全站职工开展学习业务

知识、法律知识活动。全年每人完成政治学习笔记1万字,业务学习笔记2万字,法律学习笔记5000字,心得体会八篇。

(二)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提高产地检疫率。一是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规定,实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动物持有效产地检疫证明才能上市,没有免疫标识的动物不得上市或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二是规范出证程序,严格实施现场检疫和临栏检疫,坚决杜绝“隔山开证”和只收费不检疫现象的出现;三是根据有些乡镇兽医站存在检疫报检率低、收费难的问题,协助兽医站积极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拔除钉子户,协调解决基层检疫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规范屠宰检疫、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为了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根据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对定点屠宰场进行了审核,对不符合防疫条件提出了整改意见,督促屠宰点不断完善防疫条件,健全相关制度,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驻场检疫员严把进场关,杜绝无检疫证明及免疫标识的动物进场屠宰;严把宰前检疫关和屠宰检疫关,发现疑似病畜禽或染疫畜禽,及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和蔓延;严把出场关,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并加盖或加封检疫验讫印章或检疫标志,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杜绝未经检疫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上市,以确保消费者的食肉安全。

(四)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确

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广大群众食肉安全,我所采取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定点屠宰点、肉类摊点、餐饮业、超市等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证经营、逃检漏检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我县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兽药、生物制品、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监督检查。为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饲料添加剂违法行为,净化兽药、饲料市场,保证兽药、饲料质量,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我所开展兽药、生物制品专项检查工作,主要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畜禽养殖场为检查对象,重点检查禁用,未批准的兽药及过期药品,防止养殖环节添加使用违禁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杜绝源头污染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防范意识。利用宣传活动日和专项整治活动,向广大养殖户和动物经纪人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新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提高广大养殖户及动物经纪人的防疫意识和报检意识,使申报检疫、向经营者索要检疫合格证明等成为经营者、消费者的自觉行为。共举办大型宣传活动6次,出动宣传人员68人(次),出动车辆12辆(次)。发放宣传材料共计9300余份,解答咨询380余人次。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规范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工作。协助指导基层兽医站,

规范基层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继续推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强化各类检疫报表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规模养殖户的监管。一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出栏动物的监管,提高检疫报检率;二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异地引进动物的申报审批关,做好引进动物落地后的监管,防止外疫的传入;三是加强对养殖场防疫条件的审核,对达不到防疫条件的限期整改。

(三)以举办学习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其他法律法规,以办讲座、散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让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四)积极探索、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更好的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兽药、生物制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监管。继续加强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全程监督管理,开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品、过期药品、生物疫苗及添加剂。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范文第1篇1、动物检疫票证管理实行“三专五统一”制度。即:专人负责、专库存放、专帐登记;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