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1篇
要让我来打分的话,我会给此片9分以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压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创伤得揪心,荒诞得真实,又宽容得光明。
我觉得此片和张导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活着》一样,非常客观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现实。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年人,应能记得当时人们的心态,习惯的思想方式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我这个如今很少踏进电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进口片和港台片,常常会看不懂,感到太跳跃。看《归来》的时候,影片中主人公们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滴眼泪我全都心领神会。冯婉瑜(巩丽饰)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当初的决绝和后来的后悔,陆焉识(陈道明饰)对女儿的宽容和对妻子的深情,都让我觉得十分真实自然。
此片的演员阵容可谓强大,男主角陈道明,女主角巩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认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儿丹丹的青年演员张慧雯,名气不大,应该说也很到位,是否会成为又一位“谋女郎”?。至于阎妮、张家译、陈小艺、刘佩琦,丁嘉丽等,这几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担纲的名角,在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龙套,当然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所讲述的是个悲剧,怪谁呢?怪丹丹过左?这不公平,那个时代年青人都持这样的思想,都这样行事,属于当时的“正能量”;怪冯婉瑜对女儿无情?更不合理,她太爱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陆焉识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连他自己也这样归责了影片中没有交代他划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实也是无辜的,或许还代表着一种正确的观点(就像马寅初先生当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受到批判一样)。不管怎么说,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错,下也有错,好像你无过,他亦无辜究竟谁之过,只有让让历史去评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剧中人的口说:“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呢?看看现在许多人还在一味讴歌那个时代,甚至把反映真实历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现在的年轻大众已经不能理解片中的情节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远不能这么乐观。
许多人希望我说说,是否值得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五十岁以上的人,推荐去看,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怀旧,胜似在老城厢走街穿巷追寻年轻时代的影子,记得苦才能体味甜。对于想了解真实历史的年青人,也绝对应该去看;这部片子没像《活着》一样遭禁,这是值得庆幸的进步。不过若是纯粹抱着消遣的心态去影院,那么我剧透给你片中没有色情,没有枪战,没有香车美女,没有飞檐走壁,没有拥抱接吻,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武打,恐怕会让你失望。今天影院中俩坐在我旁边的年青人边玩手机,边用眼角余光瞟向银幕,显然感到索然无味。
影片最后没有“咪里玛啦大团圆”(注:以前对戏剧的套路总结为几句顺口溜“才子佳人相见欢,私订终身后花园,公子落难小姐援,苦尽甘来中状元,咪里玛啦大团圆”),而选择在失忆妻子不认识眼前的丈夫,却又痴痴苦等他归来;平反归来的丈夫想尽办法帮助妻子恢复记忆,最终仍不得不在风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结局中悲怆落幕,也是寓有某种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经逝去,哪能再回还?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2篇
说起张艺谋,除了曾经那些经典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这部电影总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旋律简单但意义深远,曲调悠扬而记忆犹新。巩俐和陈道明的表演很到位,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准确,刻画鲜明,观众的确被他们的表演打动了,对于两位演员在本部电影中的表现我可以打满分。这也是我看完电影最大最深刻的感受,史册型演员的搭配模式太强悍了,在当下商业电影横行的时代,这样一部文艺电影,艺术电影还是能更多的去唤起观众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和反省,那些有过共鸣的人自然就会被感动。对于观影我有几点提示:
1、本片适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老年观众观看,至于中青年观众想在观影中达到终极满足体验的条件,必须是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观众时刻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为那个年代中的男女主角,同时能够理解张艺谋导演的用心和意图才能有好的效果。
2、本片没有商业广告植入,甚至没有映前广告(可能是我看点映的缘故),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太多的对话,没有复杂的剧情,不是3D片,给人以苍凉、苦闷、悲伤的感觉,有可能造成观后心里不舒服。
3、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仅仅表现了一部分内容,而且剧情的开展相对缓慢,节奏也比较慢,对于追求快节奏电影的朋友可以忽略。
4、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导演的诚意,一部没有商业化的电影如何来吸引观众呢?电影发人深思,挖掘人性,对人性的刻画,对主角心理的刻画相当到位。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片,感人至深的爱情片,能让我感动到哭的电影不多,但是看《归来》,我哭了。
5、演员表演到位,100分。对于喜欢巩俐,陈道明老师表演的观众可以大饱眼福,虽然有刘佩琦、闫妮、陈小艺、张嘉泽、郭涛、丁嘉丽众多前辈们的客串表演,但都是戏份很少。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3篇
也许有的人会说他“懦弱”,像他有钱的的老板哥哥吴魏一样看不起他,但我是一点也不认为是这样的。他只是在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已,各人的理想不同而已,难道理想也还要分贵贱吗?面对自己的理想,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找捷径,要找的话非常容易。他有一个有钱的哥哥,可吴荻从没有要过他哥哥一分钱,甚至他住院的是后他钱不够,他哥送了一张银行卡过来给他,可他看都没看就退回去了;他还有一个富二代疯子’兄弟程锋,吴荻也从没要有要过他帮任何忙,反而在程锋最危难的时候辞去自己的工作来帮他;他还有一个爱上了他的美女副总伍媚,经过时间的历练,当他对前女友彻底绝望的时候,吴荻也慢慢的喜欢上了伍媚,绝不是因为她的美貌和金钱,反而当他发现自己与她道不同’时,他毅然不相与谋’。
就这些看来,你还能说他是懦弱’吗?别急!这些还不够呢?
对于自己的信念,他从没动摇过,对自己看不惯的东西呢过够勇敢的说不。当他拒绝别人依然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的时候,我就非常佩服他,觉得他很MAN,特别是当他面对自己的老总大声说出这句话“I am sorry !This is not her job”,然后毅然的拉着前女友杨紫羲走了。对于自己的情感,他很专情。面对贪慕虚荣的杨紫羲的无数次无情的打击,吴荻还是依然爱着她。要是别人的话,我相信他早已经对她恨之入骨了。当她准备向想重新开始的杨紫羲求婚时,她又再一次的选择了那个没心没肺的富二代亚健康’,这次他终于对她绝望了。可吴荻从没恨过她依然把她当朋友对待,在那个亚健康’抛弃了她之后,在她需要照顾的时候,吴荻义不容辞的第一时间出现在她的照顾她,我不懂杨紫羲怎么还有脸向她开口。他爱上美女上司之后,当杨紫羲提出要和他重新开始时,他就对她说:“我的心很小,容不小两个人,容不下两个人!”对于自己的友情那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帮助朋友,他不惜辞掉了工作;为了帮朋友,他不远万里请假飞去云南陪程锋;为了帮助照顾杨子曦,他不惜美女上司女友的感受去帮她重新站起来。
所有的这些,一直都是我佩服的,不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他的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就非常非常的不错了!然而现在的自己,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会因种种的外界因素而试图去改变自己,从而做一些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吴荻说过一句话:“你幸不幸福跟你做不做北京老总没关系,做一个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好?”是啊!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要求自己多有出息,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健康平安的度过一生。这些,有什么不好呢?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人追求太低,一生碌碌无为,对社会对国家毫无贡献可是我要对这些人说:“不要说的自己有多么伟大,在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是真心的说出这些豪言壮语的呢?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伟人总是少数,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平民”。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4篇
你一袭霓裳羽衣,华贵冷艳。
翩翩起舞于广寒,
你可曾俯视。
普天之下,谁不在为你着迷。
古往今来,
无数英雄为你把赞歌来唱。
多少才子把相思与你来寄。
“新月如佳人。我寄明月与相思"
这些都是英雄才子们为你魂牵梦萦的真实写照。
今夜月满,你的美是为谁而绽。
虽然你的故事在天下传唱,
无数个版本评判你的是非,
也不知是你负了后羿,
还是后羿负了你。
总之,你从此孤独寂寞于广寒数载,
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若是你偷吃了长生药,
负了后羿。
你是否曾后悔,
用千年的寂寞换来永世的青春。
负了后羿赢了天下男人的心。
如若不是,
不是又如何呢?
一切都是塞上牛羊空许约,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5篇
之后菲尔米娜嫁给了当地有名望,人也英俊潇洒的乌尔比诺医生,并和他相守了51年9个月零4天,乌尔比诺最终死于一只调皮的鹦鹉,他为了把它从树上捉下来摔死了。临死前,他对妻子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虽然菲尔米娜在影片的最后向阿里萨叙述说:“乌尔比诺是一个好丈夫,我想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但是回首往事,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中痛苦艰难大过欢乐,许多无谓的争吵,许多难消的怒火很难想象,一个人这么多年,在家庭纷争中挣扎,还怎么能快乐起来,该死!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爱。”但可以确定的是乌尔比诺对菲尔米娜的爱丝毫不少于阿里萨五十多年的执着。当他知道阿里萨这个潜在情敌的存在之后,他找到为了配得上菲尔米娜的高贵身份已经成为富有而有地位的轮船公司经理人阿里萨,宣战似地向他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我的妻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没有她我一无是处,我爱我的妻子胜过一切,胜过世上所有人。”虽然,在他们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乌尔比诺也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外恋,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段感情回归了家庭,影片中没有交代乌尔比诺此时的心理活动,只是说乌尔比诺对家庭的看法是他认为“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定。”但我以为,相比阿里萨一生600多个炮友和两段同年轻姑娘的爱情,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阿里萨当初和菲尔米娜结合的话就不会有之后的这些风流情事。可是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一个不存在的前提推出来的只能是不存在的结论。所以我们无从知道,如果菲尔米娜嫁给了阿里萨是不是更幸福。也不能知道阿里萨是不是比乌尔比诺更忠贞。
故事的结局是在经历了53年7个月零11个日日夜夜的漫长等待之后,阿里萨终于如常所愿的等到了一生最爱的人。像他片中所说的那样:“我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我很高兴的发现,真正宽广无垠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两位七旬老人最终在阿里萨的轮船上结合并平静地死去。
基于这个故事,我想到关于爱情的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好的爱情。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同。《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算是比较的全面了,但不是爱情全部的样子。在我片面的理解中,好的爱情,首先要冒巨大的风险;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并且日久生情;好的爱情是你们不但在外貌上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灵魂相互匹配。一见钟情的是爱情吗?是,但只是爱情的开始,远远不是全部。爱情需要一见钟情,但是一见钟情的不都是爱情。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他们之间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关系。影片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就是一见钟情式的爱。但马尔克斯创作的是有虚构情结的小说,我觉得他在小说中一是虚构了阿里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忠贞不渝指的是精神上的以及,作者出于对女主角菲尔米娜的偏爱,而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女神。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因为对某人一见钟情,而恪守一生的。当然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存在,比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我没有看过关于他们感情的书籍,只是了解,金岳霖先生为了林徽因先生终生未娶。但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一,施爱者,无论是小说中的阿里萨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金岳霖都属于世所罕有的骨灰级情种,也可以说是真正至情至性的人。爱情在这种人眼里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影片里阿里萨的叔叔谴责他把商务信件写得像情书一样情意绵绵,而阿里萨却回答说:“因为我需要爱情呀,我需要爱情。”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它是这世上最美好最值得期待也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但在这些骨灰级情种眼里,爱情不是之一,而是全部,类似的情种还包括《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恋恋笔记本》里的雷恩高斯林,《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徐静蕾,等等,他们是真正为爱而生的人,没有爱,生活将会暗淡无光。
其二,被爱者,菲尔米娜或者是林徽因,是完美到女神一样的人物。无论是外在样貌,还是内在修养上,她们几乎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菲尔米娜是剧中虚构的人物,所以她的完美可以理解。但是林徽因的完美却是非常难得的真实之美。无论是外貌,才情,气度,修养,品德都无可挑剔。这样的人是值得被人眷恋一生的。也只有像林徽因这样的美女兼才女有有资格让人苦守一生。只不过,金岳霖的不幸在于,他没有像剧中阿里萨那样等到了乌尔比诺的死,林徽因先他,更先梁思成一步去了,如果先走一步的是梁思成,那么金林倒是可以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哈,就像小说里的结局。而且,不同于菲尔米娜对阿里萨爱情的游移不定,林徽因是明确表示过她也同样爱上了金岳霖的,只不过,彼时“罗敷已有夫”,只能“还君双明珠”了。
可是话说回来,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几个林徽因,菲尔米娜,也没有几个金岳霖,阿里萨,我们是生活在世俗生活中的凡人,既不是女神,也不是情种,甚至,有些人连浪漫主义的想法都没有,或者有,却不能也不敢实施。爱情在现代人眼里变得越来越不纯洁,我们给爱情附加了诸如房子,车子,票子一类的与爱无关的条件,所以我们一旦见到,哪怕是电影小说里虚构的专一纯洁浪漫爱情都觉得震惊不已。但事实是,本来我们就该如此的。说起来,真是可悲。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第6篇
之后菲尔米娜嫁给了当地有名望,人也英俊潇洒的乌尔比诺医生,并和他相守了51年9个月零4天,乌尔比诺最终死于一只调皮的鹦鹉,他为了把它从树上捉下来摔死了。临死前,他对妻子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虽然菲尔米娜在影片的最后向阿里萨叙述说:“乌尔比诺是一个好丈夫,我想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但是回首往事,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中痛苦艰难大过欢乐,许多无谓的争吵,许多难消的怒火很难想象,一个人这么多年,在家庭纷争中挣扎,还怎么能快乐起来,该死!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爱。”但可以确定的是乌尔比诺对菲尔米娜的爱丝毫不少于阿里萨五十多年的执着。当他知道阿里萨这个潜在情敌的存在之后,他找到为了配得上菲尔米娜的高贵身份已经成为富有而有地位的轮船公司经理人阿里萨,宣战似地向他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我的妻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没有她我一无是处,我爱我的妻子胜过一切,胜过世上所有人。”虽然,在他们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乌尔比诺也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外恋,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段感情回归了家庭,影片中没有交代乌尔比诺此时的心理活动,只是说乌尔比诺对家庭的看法是他认为“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定。”但我以为,相比阿里萨一生600多个炮友和两段同年轻姑娘的爱情,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阿里萨当初和菲尔米娜结合的话就不会有之后的这些风流情事。可是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一个不存在的前提推出来的只能是不存在的结论。所以我们无从知道,如果菲尔米娜嫁给了阿里萨是不是更幸福。也不能知道阿里萨是不是比乌尔比诺更忠贞。
故事的结局是在经历了53年7个月零11个日日夜夜的漫长等待之后,阿里萨终于如常所愿的等到了一生最爱的人。像他片中所说的那样:“我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我很高兴的发现,真正宽广无垠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两位七旬老人最终在阿里萨的轮船上结合并平静地死去。
基于这个故事,我想到关于爱情的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好的爱情。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同。《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算是比较的全面了,但不是爱情全部的样子。在我片面的理解中,好的爱情,首先要冒巨大的风险;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并且日久生情;好的爱情是你们不但在外貌上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灵魂相互匹配。一见钟情的是爱情吗?是,但只是爱情的开始,远远不是全部。爱情需要一见钟情,但是一见钟情的不都是爱情。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他们之间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关系。影片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就是一见钟情式的爱。但马尔克斯创作的是有虚构情结的小说,我觉得他在小说中一是虚构了阿里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忠贞不渝指的是精神上的以及,作者出于对女主角菲尔米娜的偏爱,而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女神。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因为对某人一见钟情,而恪守一生的。当然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存在,比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我没有看过关于他们感情的书籍,只是了解,金岳霖先生为了林徽因先生终生未娶。但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一,施爱者,无论是小说中的阿里萨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金岳霖都属于世所罕有的骨灰级情种,也可以说是真正至情至性的人。爱情在这种人眼里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影片里阿里萨的叔叔谴责他把商务信件写得像情书一样情意绵绵,而阿里萨却回答说:“因为我需要爱情呀,我需要爱情。”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它是这世上最美好最值得期待也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但在这些骨灰级情种眼里,爱情不是之一,而是全部,类似的情种还包括《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恋恋笔记本》里的雷恩高斯林,《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徐静蕾,等等,他们是真正为爱而生的人,没有爱,生活将会暗淡无光。
其二,被爱者,菲尔米娜或者是林徽因,是完美到女神一样的人物。无论是外在样貌,还是内在修养上,她们几乎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菲尔米娜是剧中虚构的人物,所以她的完美可以理解。但是林徽因的完美却是非常难得的真实之美。无论是外貌,才情,气度,修养,品德都无可挑剔。这样的人是值得被人眷恋一生的。也只有像林徽因这样的美女兼才女有有资格让人苦守一生。只不过,金岳霖的不幸在于,他没有像剧中阿里萨那样等到了乌尔比诺的死,林徽因先他,更先梁思成一步去了,如果先走一步的是梁思成,那么金林倒是可以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哈,就像小说里的结局。而且,不同于菲尔米娜对阿里萨爱情的游移不定,林徽因是明确表示过她也同样爱上了金岳霖的,只不过,彼时“罗敷已有夫”,只能“还君双明珠”了。
可是话说回来,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几个林徽因,菲尔米娜,也没有几个金岳霖,阿里萨,我们是生活在世俗生活中的凡人,既不是女神,也不是情种,甚至,有些人连浪漫主义的想法都没有,或者有,却不能也不敢实施。爱情在现代人眼里变得越来越不纯洁,我们给爱情附加了诸如房子,车子,票子一类的与爱无关的条件,所以我们一旦见到,哪怕是电影小说里虚构的专一纯洁浪漫爱情都觉得震惊不已。但事实是,本来我们就该如此的。说起来,真是可悲。
爱情片归来观后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