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1篇

1.临床医生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执行。交叉配血医嘱必须单条执行,不得与其他抽血医嘱同时执行。

2.采血护士备好符合检测要求的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体上填写患者信息。

3.告知病人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4.两名护士持交叉配血申请单床旁核对患者床头卡(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采血管标签信息。

5.核对完成后采集血样,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采血时,整个过程应在患者床旁连续完成,不得中途间断,否则抽血前应重新进行核对。

6.采血后再次核对患者、床头卡、腕带、采血标签。

7.护士持交叉配血标本和《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送血库配血。

(二)血液领取

1.配血合格后,由护士到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3.护士拿血时应将血袋平放在取血箱内,不得收压,不得剧烈摇晃或用手捏血袋。

4.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血库人员提出:

①标签有破损或字迹不清的血液;

②血袋有破损的血液;

③有明显凝块的血液;

④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

⑤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的血液;

⑥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

⑦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

⑧血液过期或有疑问的情况。

(三)血液输注

1.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①持交叉配血报告单与病历核对受血者姓名、病案号;②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③查血袋标签:献血者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④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是否一致;

2.输血时,严格执行两人核对。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

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病人姓名、病案号、

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

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

及血型(包括Rh因子)。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min要慢,<20滴/min,护士尽可能在床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5min时再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调整速度。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

4.血液取回后应在30min内开始输注,正常情况下2单位血须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温过高应适当缩短输注时间。

5.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6.输血结束后60min,护士应再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在随后24小时内继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7.患者大量输血时,如需输注多种血液成分,输注顺序为: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血浆。如果必须同时输注,需建立不同的静脉通路。在输注下一袋成分血液前,必须重新核对患者信息,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注。当输血通道建立时间达到12小时,或连续输注4u红细胞后,或输血速度变慢时,应更换输血器。另外用于输注红细胞的输血器不应再用于输注血小板,以避免管道内血小板聚集和滞留。输血后如需输注其他液体,应更换输液器。

(四)输血结束

1.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路内血液全部输完,输注完毕拔针后,用无菌棉球压迫针孔止血,嘱患者24小时内不得洗涤静脉穿刺部位。

2.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血制品种类,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

3.输血后血袋置入专用密闭容器,由专人收集送回检验科至少保存按相关要求处理。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并记录。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一位护士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采集交叉配血用的血标本或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进行输血的原则。

2.交叉配血用的血标本需直接从静脉采集,不得从输液管路内抽取。

3.取血过程,血袋要轻拿轻放,不宜震荡,以免破坏血细胞。每项操作前需向患者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工作,以取得患者或亲属的配合。

4.取回的血液要30分钟内输注,不得自行保存,冷藏血不可随意加温,严禁将其他药物加入血液中,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均需要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2篇

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1、日间7时至19时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夜间19时至次日7时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各种基本情况。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在“病情观察及措施”一栏,初次记录时需要描述患者情况,在停止时需要描述患者转归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则要及时准确记录,没有病情变化则不需要描述。

4、只有医生下“病危、病重”医嘱的患者需要填写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没有医嘱则不需要填写。

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1、一级护理同时下心电监护的患者写一般护理记录单,如没有病情变化只需要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其他不用记录;如有病情变化,在“病情观察及措施”一栏及时准确记录。

2、记24小时出入量的患者,只需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不需要填写。

3、如有监测生命体征(如Q血压、Q体温)的患者,只需要按时、准确记录需要监测的内容,其他都不需要描记。

4、一般患者如有特殊病情变化需要填写一般护理记录单。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3篇

记录人:

复核人:

记录时间:

受血者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科别____ 床号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

血型:A 、B 、O 、AB

Rh(D)血型:阳性、阴性

(选用请打√)

输血性质

□常规

□紧急

□火急

□大量

□特殊 供血者条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型:A、B、O、AB

Rh(D)血型:阳性、阴性 血液成分:

血量_____________

□悬浮红细胞(去除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 □洗涤红细胞(MAP) □洗涤红细胞(盐水)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 □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单采冰冻血小板 □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 □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 □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 □冷沉淀凝血因子 □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无溶血 □无凝集 观察监护:

开始输血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_分

前15min输血速度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15min后输注速度_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过程每小时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完毕时间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

输血结束后4h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描述:

处理情况:

提示:常规输去白悬浮红细胞1U 30─60min输完。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6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同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2.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现象,采取电凝止血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膀胱冲洗、止血、抗感染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所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得到痊愈。结论:对患有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高危;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护理

高危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人群,并且该类患者通常会伴有肾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肺等疾病[1]。对于患有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临床手术治疗中,高龄、肾、心、脑、肺等器官合并症对治疗造成了较大的困难[2]。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其中最小年龄为70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年龄为(77.2±2.4)岁。3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伴有脑梗死后遗症,有3例患者伴有肾功能障碍,有4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6例患者伴有冠心病,有11例患者伴有慢性支肺气肿,有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有12例患者伴有2种疾病。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6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情况下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在术后进行48h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三腔导尿管进行7~10d留置,对膀胱进行48h持续灌注冲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① 术前护理。对于合并心脑疾病的患者,选择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使用口服降压药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当血压稳定到150/95mmHg以下,进行手术;对伴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对尿液进行充分的引流,对肾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对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前应检测肺功能变化情况;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将患者的餐前血糖控制在7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1mmol/L范围内[3]。同时,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将手术前相关检查的方法、目的等告知患者。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改善,可以适量的增加水果、乳制品、蛋、鱼、鸡汤的摄取,必要时可以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进行提高。②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和控制,如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解决,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保暖措施。③ 术后护理。当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等进行监测,对患者的红细胞、钠、钾、血糖标本进行定期采集和检测,对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加重或者是前列腺电切手术综合征进行了解。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后第一天给予无渣清淡流质食物,第二天给予含有纤维素的食物,使患者的大便保持畅通,叮嘱患者不可食用豆浆、牛奶等食物。患者在术后三天没有排便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口服通便药。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由于患有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多是高龄人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尿路梗阻症状进行缓解,使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习惯进行建立和指导,叮嘱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ml左右,不可食用辛辣食物,多食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并戒烟、戒酒。叮嘱患者在康复期有意识的进行中断排尿收缩肛门括约肌活动,每天三次,每次100下,每下持续30s,进行提肛肌锻炼可以对患者在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进行降低和预防。④ 心理护理。由于患有高位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为高龄人群,通常会伴有行动不便现象,加上疾病所带来的尿潴留、尿频、排尿困难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使患者产生自卑、忧虑、羞涩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做到细心、耐心、温和的护理患者,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讲解给患者,使患者的顾虑得到消除,积极的配合治疗措施[4]。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表1)

2.1两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选取的患者均获得了成功的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0~50min,且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前列腺电切手术综合征,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没有发生输血病例现象。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现象,采取电凝止血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膀胱冲洗、止血、抗感染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所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得到痊愈。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危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提高,对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帮助患者恢复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5]。经本研究表明,对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英.心理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43-2945.

[2]郭淑军.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导尿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63-64.

[3]李巧妹,杨健,金丽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J].上海护理,2013,13(1):35-36.

[4]杜柳枝,张燕群.舒适性护理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6):124-125.

[5]周筱琴.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29-30.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5篇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百余年来,护理学通过实践研究并结合其他知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更是越来越高,护理操作已不单只是一门操作,更可以说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临床上静脉输液最多见。通过静脉输液,不仅可以及时快速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通过输送药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越做越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静脉输液在临床中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 静脉输液的优点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其优点有: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二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三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1.配液体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去敲开安瓿

对于需锯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抽吸安瓿针头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1

2.血管的选择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通常护士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被暴露出来;抢救患者输血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用血压计袖带给血管加压,让血液在短时间内输送到患者体内达到抢救的目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输液贴的使用

现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都是CA-2型的输液贴,在贴液贴时习惯先用一条胶布贴住针柄,再用一条贴于针眼上,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针眼,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撕开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胶布一起撕下来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 4.进针技巧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让患者疼痛,所以在穿刺时,护士用左手把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然后持针以10°~20°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轻压针柄使角度小于15°后再进针少许,这样便减轻患者疼痛。 5.调节滴速

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加大了操作的安全性,但久而久之便会发现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器容易失控导致滴速不好控制。笔者通常按患者的自身情况与药液的理化性质来调节滴速,可绝大多数患者在输液时都希望尽快输完,尤其在临近吃饭或急需大小便时,此时患者往往自行调快,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在输液前我们有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解释药物速度加快的后果,无其是对于那些心肺功能不好或输入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护士更应加强巡视勤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拔针的最佳时间为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拔针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在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先按与血管纵轴平行的方向慢慢向外拔针少许,然后抬高约10°~15°的角度快速把针拔出。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

2

四 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参考文献:

[1]王霞,陈立.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6. [2]任玉英.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4(8):750.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6篇

一、概述

(一)定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HsaccesSport,I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完全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进行输注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等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血样采集。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多年应用经验。

(二)优点

1、可保留较长时间(8~10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2、通过导管将药物输送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尤其化疗药物、营养支持类药物对静脉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3、快速地高浓度地将药物输送到需要的组织器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体上节约了患者的总费用。

4、由于它埋于皮下,是密闭的系统,减少了感染几率的发生。

5、减少了导管脱落的风险。

6、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自由度:不需换药,可淋浴,提高生活质量。

(三)适应症

1、需长期或重复静脉输注药物的患者

2、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

3、TPN及其他高渗性液体输入

4、其他静脉治疗如:输血、抽血、输入抗菌素、普通静脉输液等

(四)禁用范围

1、任何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患者

2、患者体质、体型不适宜植入式输液港

3、确定或怀疑对输液港的材料有过敏的患者

二、维护

(一)、输液港的穿刺

1、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2、密切观察输液港植入部位有无肿胀、渗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3、以输液港注射座区域为中心向外旋转方式消毒,直径为15cm,消毒3遍。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输液港拱起,用无损伤针(与输液港配套的专用注射针,即无损伤针,保证注射座穿刺次数达2000~3000次)垂直进针刺入穿刺隔,抽回血,冲管,封管。最后使用透明膜覆盖穿刺处。

4、无损伤针常规情况下1周更换1次。

(二)、输液港的冲管及封管

1、输液港在一段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至少每4周至少1次冲洗导管。

2、所有冲管过程,必需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最后用肝素稀释液做正压封管。输液压力不高于25kpa

3、冲管时机: (1)每次使用输液港后

(2)抽血或输注高粘滞性液体(输血、成分血、TPN、脂肪乳剂等)后,应立即冲干净导管再接其他输液

(3)如持续输入高粘滞性液体,应每4小时冲管一次 (4)两种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之间 (5)治疗间歇期每4周冲管一次

(三)输液港的血样采集

1、穿刺成功后,抽出至少5ml血液弃置不用

2、换一新的20ml注射器抽足量血标本

3、立即用20ml澄清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4、将血样注入采集试管中

(四)输液港的敷料更换

需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一般情况下23天更换一次,如有渗血、脱落、怀疑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准备好用物,卫生手消毒。

2、观察输液港植入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

3、揭开敷贴,注意不要把穿刺针拔出。

4、消毒皮肤,直径为15cm,消毒3遍。

5、蝶翼针长度选择与纱布厚度要适宜,不能使穿刺针翼悬空,也可在穿刺针针尾下方垫适宜厚度的纱布,再用无菌胶布固定。

6、待干后贴上透明敷贴,敷贴要求10*12cm,使输液港周围是一个密闭的状态。

(五)输液港的拔针

患者在治疗间歇,输液港在一段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可拔针。

1、先检查穿刺处皮肤,撕去敷料,消毒皮肤,生理盐水冲管,肝素液封管

2、嘱患者深呼吸,在闭气时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5分钟。

3、仔细检查拔出的针头是否完整,有无缺损。

4、再一次用酒精棉签消毒穿刺处皮肤用创口贴贴在穿刺针眼处。

(六)出院指导

1、告知患者植入部位避免硬物撞击,以免输液港移位或损坏。

2、输液港植入侧上肢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做重体力工作,防止注射座翻转、导管扭转,以保证输液港使用寿命。

3、若植入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血范文第1篇1.临床医生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执行。交叉配血医嘱必须单条执行,不得与其他抽血医嘱同时执行。2.采血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