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1篇

1.描述骨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2.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临床上为什么常在髂骨或胸骨上穿刺抽取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

因为存在于人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髓在 5 岁后即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而人体的椎骨、髂骨、胸骨、肋骨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骨髓,所以,临床上常在髂骨或胸骨上穿刺抽取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

3.试述翼腭窝的位置、构成及其交通。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而经腭大孔通口腔。

4.试述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

额窦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上颌窦最大,在上颌骨体内,开口通入中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其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中于上鼻道。

关 节 学

1.肩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2)结构特点:①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因此关节稳固性差,活动灵活;②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前、上、后壁均有肌腱纤维编入,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但囊的下壁较薄弱, 肩关节的肱骨头易从下壁脱出;③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

(3)肩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髋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

(2)结构特点:①髋臼窝深,髋关节稳固性好,但活动不灵活;②关节囊致密而紧韧,囊的后壁下端附于股骨颈的中外 1/3 交界处,所以股骨颈骨折分囊内、囊外骨折;③关节囊的周围有许多韧带加强,但后下壁较薄弱,股骨头易从下方脱出;④关节囊内有股骨头 韧带。

(3)髋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3.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膝关节由股骨的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构成 。

(2)结构特点:①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分别有髌韧带、侧副韧带等加强;②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具有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的作用;③股骨和胫骨相邻的关节面之间垫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3)膝关节可作屈和伸运动;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可使小腿作旋内和旋外运动。

4.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知识解释为什么“笑的合不拢嘴”?

“笑得合不拢嘴”是因颞下颌关节脱位所致,因为,该关节的关节囊较松弛,当人大笑时由于张口过大,下颌头可向前下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这时由于关节结节阻止了下颌头,使其不能退回下颌窝,即造成关节脱位。 5.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

椎间盘是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的,纤维环的后部比较薄弱,易于断裂使髓核向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由椎间孔穿出的脊神经根。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组成骶丛的腰脊神经根时,即出现相应的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6.为什么踝关节扭伤易发生于人们走下坡路时?(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

人走下坡路时,踝关节处于跖屈伴内翻状态,这时参与构成踝关节的距骨头的关节面是后部 面积较窄的部位,使距骨头两侧的间隙变大,踝关节不稳固,同时又由于踝关节的外侧韧带较薄弱,因此易于发生扭伤。

7.列表说明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别。

男女性内盆的主要区别有: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较窄长

较短宽

骨盆上口

呈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较狭小

较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状

骶骨

窄长、曲度大

宽短、曲度小

骶骨岬

前突明显

前突不明显

耻骨下角

较小(70°-75°) 较大(80°-100°)

-

1. 试述膈的三个裂孔名称、位置和穿经的结构。

(1)主动脉裂孔,在第 12 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在第 10 胸椎水平,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在第 8 胸椎水平,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2. 试述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及穿经的结构。

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3. 试述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其穿经的结构。

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出形成;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管内男性的有精索或女性的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 腹前正中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5. 上腹部经直肌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6. 右下腹部经麦氏点切口,由浅入深需经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Camper 氏筋膜Scarpa 氏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7. 试述腋腔的构成及其内容.

腋腔是位于臂上部内侧与胸外侧壁之间的锥形间隙,有一顶、一底和四壁,顶即上口,由锁骨、肩胛骨上缘和第一肋围成;底为腋筋膜和皮肤;前壁为胸大、小肌;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肩胛骨;内侧壁为前锯肌和上部肋及肋间肌;外侧壁为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肱骨。内有腋动脉、腋静脉、臂丛和腋淋巴结等结构。

8. 股三角的境界及其内容.

股三角是位于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三角内有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和淋巴结等。

内脏学 消 化 系 统

1.试述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其导管开口部位。

腮腺分浅部和深部,浅部略呈三角行,位于耳垂的前下方,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至咬肌后 1/3 的浅面,深部伸入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其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应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位于口腔底的舌下襞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

2.试述咽的分部及其交通。

咽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与咽相交通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腔和食管,并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3.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肝外胆道由胆囊和输胆管道组成,输胆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胆汁的排出途径如下:平时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囊管到胆 囊进行贮存和浓缩;当进食时,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

4.试述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在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 15cm;第二个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 25cm;第三个在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 40cm。它们是食管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5.试述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一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分,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6.试述胰的位置和分部。

胰位于胃的后方,在第

1、2 腰椎平面横位于腹后壁。胰可分胰头、胰颈、胰体和胰尾四部。

7. 试述结肠的特征性结构、分部及各部与腹膜的关系。

结肠的特征性结构包括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其中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 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

8. 试述空肠与回肠在结构上的区别。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腰区和脐区

脐区、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内

管径

较粗

较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血管

较多

较少

颜色

粉红色

粉灰色

血管弓

级数较少

级数较多

粘膜皱襞

高而密

低而疏

粘膜绒毛

高而密

低而疏

淋巴滤泡

有孤立淋巴滤泡

有集合淋巴滤泡

9. 何为肛管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解剖学结构有何区别?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覆盖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动脉来源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肛静脉阴部内静脉

脾静脉肝门静脉

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淋巴引流

肠系膜下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支配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呼 吸 系 统

1.试述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

名 称

位 置

开 口 部 位

额窦

额骨体内,眉弓深面

中鼻道的筛漏斗

前组

筛窦

中组

鼻腔外侧壁上方与两眶之间的筛骨迷路内

中鼻道

后组

上鼻道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

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蝶窦

蝶骨体内

蝶筛隐窝

2.试述左右主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中线延长线形成 35-36°角,走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粗而短,与气管中线延长线形成 25-30°角,走行较陡直,气管隆嵴偏左侧,临床上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故气管内取异物时必需寻找右主支气管。

3.试述肺的形态和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的两侧.形似半个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经胸部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 1/3 上方 2-3cm;肺底位于膈上面,又称膈面;与肋及肋间肌相邻的面称肋面;内侧面邻纵隔,又称纵隔面,其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的部位;三个缘即前缘、后缘和下缘,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左肺心切迹,切迹下方有左肺小舌。

4.试述纵隔的定义、境界及其分区。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膈的境界:前为胸骨; 后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纵膈的分区:以胸骨角水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膈和下纵隔,下纵隔分三部,心包壁前方与胸骨体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前、后壁之间为中纵隔;心包后壁后方与脊柱胸段之间为后纵隔。

5.试述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标志线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肺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2胸椎棘突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1.男性肾孟结石排出体外,先后需经过哪些狭窄处?

需经过输尿管和男性尿道的狭窄处,即: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髂血管处,输尿管壁内段,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2.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哪些?它们和腹膜的关系如何?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其中卵巢和输卵管属腹膜内位,子宫属腹膜间位,阴道为腹膜外位。

3.精子排出体外,依次需经过哪些结构?

依次需经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4.男性尿道的三个扩大位于何处?

是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

腹 膜

1.属于腹膜间位的器官有哪些?

腹膜间位器官包括: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和充盈的膀胱等。

2.网膜孔如何构成?

上界:肝尾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

脉管系统 心 血 管 系 统

1. 试述体循环的循环途径、特点和功能。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是从左心室至动脉,经毛细血管和静脉向心回流至右心房。其特点是流经范围广,流程长。主要功能是以含氧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营养全身组织,并将代谢产物运回右心房。

2. 试述心的外形和各部的组成。

心的外略呈倒置的圆锥,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

心尖:朝向心的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

心底:朝向心的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两面:是指前面和下面,前面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又称胸肋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面与膈相邻,故称膈面,大部分由左心室, 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三缘:即左缘、右缘和下缘。左缘斜向左下,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左心耳构成;右缘:垂直圆顿,由右心房构成;下缘:较锐利,近水平位,大部分由右心室,小部分由左 心室构成。

四条沟:在心的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分界的标志;在心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它们是左右心室分界 的标志。房间沟位于心底部,是左右心房表面分界。 3. 试述右心房的结构。

1)、固有心房:右心耳:前上方锥体形盲囊突出部。 梳状肌:其壁腔面内,由界嵴发出平行排列的肌隆起。

2)、腔静脉窦有: 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前缘有下腔静脉瓣;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下缘有冠状窦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在左前下方通向右心室。

4. 试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右冠状动脉

1)行径:起自主动脉右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间入冠状沟右行,至房室交点形成 倒“U”形弯曲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

2)分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分布两室后壁及室间隔后 1/3。

左室后支:左行分布于左室后壁。

动脉圆锥支:左、右冠状动脉发出侧支通路形成 Vieussen 环。 右缘支:沿心下缘走行。

窦房结支:沿右心耳内面上行。

房室结支:90%自房室交点“U”形顶端分出。

3)分布范围: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 1/

3、左心室膈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

1)行径:自主动脉左窦,左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左行分支。

2)分支 :前室间支:左心室前壁、右心室部分前壁、室间隔前 2/3。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分布于左心室膈面。

窦房结支:40%起于旋支,沿心耳内面上行。

圆锥支:由左、右冠状动脉发出并形成吻合。

左缘支:沿左缘下部走向心尖。

房室结支。

3)分布范围: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隔面和前壁,室间隔前 2/

3、右心室膈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5. 试述掌浅弓、掌深弓的位置、构成和分支。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和屈指肌腱之间,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分支有小指尺掌侧动脉和 3 支指掌侧总动脉。后者又可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平腕掌关节高度。分支有 3 支掌心动脉。

6. 试述胃、结肠的动脉供应及来源。

供应胃的动脉名称及来源:胃左动脉-腹腔干,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脾动脉供应结肠的动脉名称及来源: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静 脉

1.从手背静脉网注射药物,可经什么途径到达下列部位?

①阑尾 ②胆囊

①手背静脉网(头静脉 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②手背静脉网(同题①)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胆囊动脉胆囊

2.从大隐静脉注入药物,可经什么途径到达心壁?

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心壁

3.全身有哪些主要的浅静脉,分别注入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颈部有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上肢头静脉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注入腋静脉;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下肢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这些浅静脉是临床用作注射、输液和采血的部位。

4.试述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属支。

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面、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于耻骨结节外下方 3~4cm 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属支有 5 条: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5.肝门静脉

①结构上有何特点,主要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血?

②肝门静脉是怎样合成的?其属支主要有哪些?

③当肝门静脉高压时,有时出现呕血、便血和腹壁静脉曲张等现象,为什么?请运用解剖学知

识加以解释(写出血流途径)。

①有两个特点:一是肝门静脉及其属支,一般无静脉瓣,当肝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液可发生逆流;二是肝门静脉系的管道,起始与终止均为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肝除外)的静脉血。

②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斜向右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后方向上达肝门,分左、右支入肝。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③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支细小,血流量很少,各自按原来流向汇入所属静脉。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液则通过吻合途径流入上、下腔静脉,再回流入心。由于血流量增多,吻合部位的小静脉变得粗大弯曲,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呕血,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便血,脐周静脉网曲张出现腹壁静脉曲张。 具体途径如下:

A 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B 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C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淋 巴 系 统

1.全身有哪些淋巴干?分别收集哪些范围的淋巴?各汇入什么淋巴导管?

全身有 9 条淋巴干。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干;胸腔器官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 1 条肠干;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淋巴管汇合成左右腰干。左右腰干、肠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胸导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右淋巴导管。

2.试述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胸导管在第 1 腰椎体前方由左右腰干、1 条肠干汇合而成,其起始部膨大,称乳糜池。胸导管向上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 5 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出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在注入左静脉角前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引流下肢、腹盆部、左胸部、左上肢和左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 3/4 部位的淋巴。

3.试述右淋巴导管的位置、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淋巴的范围。

位于右颈根部,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引流右头颈部、右上肢和右胸部的淋巴,即全身 1/4 部位的淋巴。

4.试述腋淋巴结分群、各群名称、位置、收纳范围。

腋淋巴结位于腋窝内,可分为五群:

①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处,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引流腹前外侧壁、胸外侧壁以及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

②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除注入锁骨下淋巴结以外的上肢浅、深淋巴管。

③肩胛下淋巴结:在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引流颈后部和背部的淋巴。

④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脂肪组织内,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

⑤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引流乳腺上部的淋巴,并收纳上述 4 群淋巴结和锁骨下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少数输出淋巴管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5.试述腹股沟浅淋巴结分群、收纳范围。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分为上、下两群。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排列,引流腹前外侧壁下部、臀部、会阴和子宫底的淋巴。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分布,收纳除足外侧缘和小腿后外侧部之外的下肢浅淋巴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1.试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眼球后房、瞳孔到眼球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的虹膜角膜角隙进 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流入眼静脉。

2.简述泪液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泪液由泪腺分泌产生,借眨眼涂布于结膜表面,经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排泄至 下鼻道。

3.运动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及其神经支配。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其中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

-----

前 庭 蜗 器

1.鼓室有哪 6 个壁?分别与哪些结构或部位相邻?它们通过何结构与鼓室相通?

鼓室有 6 个壁:上壁、下壁、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

上壁为鼓室壁,与颅中窝相邻;

下壁为颈静脉壁,与颈内静脉起始相邻。

前壁为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相邻,可经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与鼻咽相通;

后壁为乳突壁,有乳突窦的开口,通入乳突窦、乳突小房;

外侧壁为鼓膜壁,与外耳道相邻;

内侧壁为迷路壁,与内耳相邻。

2.咽炎经何途径蔓延而致中耳炎、乳突炎,并导致面神经瘫痪

咽炎时,细菌经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咽鼓管鼓室口入鼓室,可导致中耳炎;当炎症 经后壁的乳突窦入口进入乳突窦及乳突小房时,可导致乳突炎;当中耳炎破坏面神经管凸, 累及面神经时,可导致面神经瘫痪。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⒈ 营养大脑半球的动脉名称及来源?

①大脑前动脉,源自颈内动脉,③大脑中动脉,源自颈内动脉,③大脑后动脉,源自基底动脉。

⒉ 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一>中枢突组成后根>后角,换神经元,(后角固有核)一>经白质前连台交叉一>组成脊髓丘脑束一>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换元一>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 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的大脑皮质。 ⒊ 试述躯干与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关节、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一>中枢突组成后根一>后索组成薄束(T4 以下),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一>内侧丘系交叉一>内侧丘系一>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一>经内囊后肢一>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上 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⒋ 试述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一>节细胞一>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网膜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的纤维不交叉)一>视束一>外侧膝状体换元>视辐射一>内囊后肢一>视中枢。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一>视神经一>视交叉>视束,侧支至顶盖前区一>两侧动眼神经副核一>动眼神经一>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⒌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一一>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及络丛产生的 CSF 一经中脑水管一一>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 CSF,经正中孔、外侧孔一>蛛网膜下腔一>蛛网膜粒一一>上矢状窦及其他硬脑膜窦一>颈内静脉。

周 围 神 经 系 统 脊神经

1.试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的名称。

臂丛由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组成。它出斜角肌间隙,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中点后方入腋窝。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每个干在锁骨上方或后方又分为前、后两股,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合成内侧束,三干后股合成后束。三束包绕腋动脉周围。主要分支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等。 2.试述坐骨神经的走行、分支和分布。

坐骨神经起自骶丛,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继续下行,一般在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肌支分布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支分布髋关节。胫神经发出分支:① 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诸肌和足底肌;② 关节支支配膝关节和踝关节;③ 皮支分布小腿后区下部及足背外侧的皮肤。腓总神经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 2~5 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分布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

1、2 趾相对缘的皮肤。 3.试述手肌的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

1、2 蚓状肌;尺神经支配小鱼际肌、第

3、4 蚓状肌、骨间肌和拇收肌。

4.膝关节主要可做什么运动?有哪些主要肌肉参加?这些肌肉受什么神经支配?

主要做屈和伸运动。

屈膝关节的肌肉有:

① 大腿后群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 ② 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受胫神经支配。 ③ 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

伸膝关节的肌肉有:股四头肌,受股神经支配。

5.肘关节主要可做什么运动?有哪些主要肌肉参加?这些肌肉受什么神经支配?

主要做屈和伸运动。

屈肘关节的肌肉有:

① 肱二头肌和肱肌,受肌皮神经支配。② 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③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

伸肘关节的肌肉有:① 肱三头肌,受桡神经支配。② 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

6.试述膈神经的纤维性质、行径及其分布。

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后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穿锁骨下动脉、静脉之间入胸腔。然后经肺根前方,行于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降至膈。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 纤维分布于心包、纵隔胸膜和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

脑 神 经

1.试述运动眼球的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眼球的肌肉有 6 块,其中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受展神经支配。

2.试述舌的神经分布(神经名称及分布范围)。

主要有 4 条神经支配:舌神经管理舌前 2/3 一般感觉;面神经管理舌前 2/3 味觉;舌咽神经管理舌后 1/3 一般感觉和味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肌运动。 3.试述眶内的神经分布(神经的名称及分布区)。

主要有以下几条神经分布:

视神经:感光。

动眼神经: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眼神经:管理角膜、结膜的感觉。 面神经:泪腺分泌。 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

4.试述喉返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左喉返神经发自左迷走神经,绕主动脉弓返回颈部,右喉返神经发自右迷走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返回。左、右喉返神经返回颈部均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上行,其终末支称喉下神经,在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入喉,其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

5.在 12 对脑神经中,哪几对含有内脏运动神经纤维?这些纤维来自什么核?分别支配哪些器官?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含有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到动眼神经后入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上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面神经,分布到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口腔粘膜腺体及鼻粘膜腺体。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分布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纤维随迷走神经分布到心、肺、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管理这些器官内的心肌或平滑肌和腺体。

内 脏 神 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干运动神经有何不同?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需 2 个神经元,中间必在植物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常在脏器附近或血管周围形成内脏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而躯体运动神经只需 1 个神经元,常以神经干的形式分支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志支配,而躯体运动神经受意志支配;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躯体运动神经仅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传导速度较慢,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较粗的有髓纤维;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较分散地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第 1 胸髓节段至第 3腰髓节段的侧角以及第 2~4 骶髓节段的骶副交感核,而躯体运动神经低级中枢是连续位于脑干的躯体运动神经核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

----

内分泌系统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2篇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

31 对,其中颈神经

对,胸神经 12 对,腰神经

对,骶神经

对,尾神经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 颈丛、

臂丛

、 腰丛

骶丛

4.臂丛是由 第5~8对颈神经

的前支和

第1对胸神经

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

锁骨

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 第2对胸神经

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第4对胸神经

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 第8对胸神经

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

梨状肌下孔

出盆腔,再经

股骨大转子

坐骨结节

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

胫神经

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

腓总神经

,将出现

小腿外侧群肌和

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

ⅠⅡ Ⅷ对脑神经

,运动性脑神经是

Ⅲ Ⅳ Ⅵ Ⅺ Ⅻ对脑神经 ,混合性脑神经是

Ⅴ Ⅶ Ⅸ Ⅹ对脑神经

。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

Ⅲ Ⅶ ⅨⅩ对脑神经 。

9.动眼神经自

中脑脚间窝

出脑,经 海绵窦

前行,穿

眶上裂 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

眼神经 、

上颌神经 和

下颌神经

;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

睑裂

口裂

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

后方

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

前面下行延续为

迷走神经前干 ,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

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

环甲肌,内支分布于

声门裂

以上的

喉黏膜 。

13.右喉返神经绕

右锁骨下动脉

,左喉返神经绕

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

舌咽神经

支配,泪腺的分泌受

面神经 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

面神经

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

内脏

平滑肌

心血管

腺体 。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 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 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肱桡肌

6.关于股神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发自骶丛

B.经腹股沟管至大腿部

C.在股三角处位于股动脉外侧

D.支配膝关节屈肌

7.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8.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可能损伤了( D

)

A.眼神经

B.面神经

C.滑车神经

D.动眼神经

9.右侧舌下神经损伤可导致(

D

)

A.右侧半舌黏膜感觉丧失

B.右侧半舌味觉障碍

C.左侧半舌肌萎缩

D.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10.分布于颈动脉窦的神经是(

C )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11.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可能损伤了( D

)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喉上神经

D.喉返神经

12.下颌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

D )

A.枕额肌

B.眼轮匝肌

C.颈阔肌

D.咀嚼肌

13.关于内脏运动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不直接受意识控制

B.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C.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从中枢发出后直接达所支配的器官

14.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不支配的器官是( D

)

A.肺

B.胃

C.脾

D.子宫

15.支配瞳孔开大肌的神经来自( B

)

A.动眼神经

B.交感神经

C.视神经

D.眼神经

(四)多项选择题

1.分布于手的神经是(

ABC

)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肌皮神经

E.腋神经

2.通过梨状肌下孔的神经是(

BCDE

)

A.臀上神经

B.臀下神经

C.阴部神经

D.坐骨神经

E.股后皮神经

3.参与构成骶丛的脊神经是(

ABC

)

A.腰骶干

B.骶神经前支

C.尾神经前支

D.第5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E.第3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4.经过眶上裂的神经是(

ACDE

)

A.眼神经

B.视神经

C.动眼神经

D.滑车神经

E.展神经

5.内脏对( ABDE

)刺激敏感

A.牵拉

B.冷热

C.切割

D.膨胀

E.痉挛

(五)问答题

1.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易损伤什么神经,会导致何种异常表现或手形?

答: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腋神经,会导致“方形肩”。肱骨干骨折易损伤桡神经,会导致“垂腕手”。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会导致“爪形手”。

2.12对脑神经进出颅的孔、管、裂有哪些?

答:筛孔通嗅神经,视神经管通视神经,眶上裂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展神经,圆孔通上颌神经,卵圆孔通下颌神经,内耳门通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颈静脉孔通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

经,舌下神经管通舌下神经。

3.试述面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答: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①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损伤后这些腺体分泌障碍;②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2/3味蕾,损伤后舌前2/3味觉障碍;③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损伤后患侧表情肌瘫痪。

4.舌的神经支配有哪些?

答:舌的神经支配:①舌黏膜的一般感觉:舌前2/3受下颌神经支配,舌后1/3受舌咽神经支配;②味蕾:舌前2/3受面神经支配,舌后1/3受舌咽神经支配;③舌肌:受舌下神经支配。

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纹状体:指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的结构豆状核又可分为外侧的壳和内侧的苍白球两部分,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的功能。

2.边缘叶: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是围绕胼胝体等形成的一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与其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与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有关。

3.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组成,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基底核:是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因其位置靠近脑底部而得名,它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和屏状核。

5.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其分三部,分别为前肢、后肢、和膝。内囊是上、下行纤维聚集的区域,因此,当内囊的小动脉破裂或栓塞时,可导致内囊膝和后肢受损,引起对侧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和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 “三偏” 症状。

(二)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 和脊髓

2.成人脊髓下端平第 1 腰椎下缘。脊髓前角内含有 运动 神经元,后角内含有 联络(中间)

神经元,侧角是 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

3.脑干自上而下分为 中脑 、 脑桥 和延髓

三部分。

4.下丘脑中的重要核团有 视上核 和 室旁核 。

5.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位于 中央后回

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位于 中央前回 和 中央旁小叶前部

。视觉区位于 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

(三)单项选择题

1.有关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全长呈圆柱形,粗细均匀

B.脊髓与椎管等长

C.背侧有一条较深的后正中裂

D.脊髓末端向下延伸出一条终丝

2.脊髓前角的神经元是( D )

A.感觉神经元 B.交感神经元

C.联络神经元

D.运动神经元

3.锥体交叉位于( D )

A.脊髓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4.与脑干背面相连的脑神经是( B )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舌下神经

D.副神经

5.小脑扁桃体前方的结构是( D )

A.脊髓

B.中脑

C.间脑

D.延髓

6.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B )

A.外侧膝状体 B.上丘

C.背侧丘脑

D.视交叉

7.颞横回是( D )

A.听觉性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区 C.视觉区

D.听觉区

8.惯用右手的人的运动语言中枢在( B )

A.左侧大脑半球额中回后部

B.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

C.右侧大脑半球额中回后部

D.右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

9.右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下部有病变时可发生( D ) A.左侧面部瘫痪

B.右侧面部感觉障碍

C.右下肢运动障碍

D.左上肢运动障碍

(四)多项选择题

1.位于脑干背侧面的结构( BCE)

A.锥体

B.上丘

C.菱形窝

D.延髓脑桥沟 E.楔束结节

2.薄束和楔束传导 (AB)

A.精细触觉 B.本体感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粗触觉

(五)问答题

1.下丘脑包括哪些主要结构?

下丘脑的主要结构有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和垂体。其内有视上核、室旁核等。

2.根据解剖学知识,分析一侧内囊出血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应临床体征。

内囊是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在水平切面上,开口呈向外开放的“V”型,它分为3部:①内囊前肢: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②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③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当营养内囊的小动脉破裂(脑出血)或栓塞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双眼对侧视野偏肓(视辐射受损),即“三偏“症状。

神经系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脊髓的位置(B

)。

A、上端平枕骨大孔与中脑相连B、下端成人平齐第一腰椎下缘 C、下端成人平齐第三腰椎下缘D、下端成人平齐第二骶椎下缘

E、上端与小脑相连

2、脊髓灰质的侧角是(D

)。

A、感觉神经中枢B、运动神经中枢C、内脏活动中枢D、交感神经中枢

E、副交感神经中枢

3、楔束传导上半身(

B )。

A、浅感觉B、深感觉C、本体感觉和粗触觉D、深感觉和浅感觉

E、浅感觉和精细触觉

4、脊髓后角的神经元是( C )。

A、传出神经元B、交感神经元C、联络神经元D、运动神经元

E、副交感神经元

5、脊髓外侧索的上行传导束是( B )。

A、皮质脊髓束B、脊髓丘脑侧束C、楔束D、皮质脊髓前束E、薄束

6、脊神经节位于(

B )。

A、脊神经前根B、脊神经后根C、脊神经D、脊神经前支E、脊神经后支

7、薄束位于脊髓白质的何处(

A )。

A、后索B、侧索C、前索D、白质前连合E、前索外侧

8、第四脑室正确的是(

A )。

A、底为菱形窝B、无脉络丛C、有成对的正中孔D、下通中脑水管 E、上连第三脑室

9、中脑背侧出脑的神经是( A

)。

A、滑车神经B、三叉神经C、动眼神经D、面神经E、展神经

10、锥体交叉位于( C

)。

A、中脑B、脑桥C、延髓D、脊髓E、间脑

11、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几对(C

)。 A、二对B、三对C、四对D、五对E、六对

12、属于脑干腹侧面的结构是(

C )。 A、下丘B、楔束核C、锥体D、菱形窝E、乳头体

13、与中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C )。

A、展神经B、面神经C、滑车神经D、三叉神经E、副神经

14、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是(

E )。

A、三叉神经B、前庭蜗神经C、展神经D、面神经E、迷走神经

15、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D

)。

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舌咽神经D、展神经E、舌下神经

16、连于脑干背侧面的脑神经是(

D )。

A、舌下神经B、三叉神经C、展神经D、滑车神经E、动眼神经

17、连于端脑的脑神经是(

C

)。

A、视神经B、动眼神经C、嗅神经D、滑车神经E、三叉神经

18、与间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C )。

A、嗅神经B、动眼神经C、视神经D、滑车神经E、展神经

19、中脑内有(

C )。

A、面神经核B、疑核C、动眼神经核D、展神经核E、下泌涎核 20、动眼神经副核位于(

A )。

A、中脑B、脑桥C、延髓D、丘脑E、下丘脑

21、视交叉属于(

C )。

A、丘脑B、中脑C、下丘脑D、端脑E、脑桥

22、颞横回是(

B )。

A、视觉中枢B、听觉中枢C、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 E、运动性语言中抠

23、视觉中枢位于(

A

)。

A、距状沟周围皮质B、颞横回C、中央前回D、中央后回E、扣带回

24、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C )。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D、中央前回E、中央后回

25、每侧大脑半球分叶是( C

)。 A、三叶B、四叶C、五叶D、两叶E、六叶

26、区分额叶与顶叶的是(

D )。

A、外侧沟B、顶枕沟C、中央前沟D、中央沟E、中央后沟

27、大脑半球的哪个叶在表面看不到(

C )。 A、额叶B、顶叶C、岛叶D、颞叶E、枕叶

2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C )。

A、扣带回B、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D、颞上回E、额下回

29、属于大脑基底核的是(

C )。

A、薄束核B、疑核C、豆状核D、视上核E、室旁核 30、纹状体的组成是(

E )。

A、豆状核与杏仁体B、杏仁体与尾状核C、苍白球D、豆状核的壳与尾状核

E、尾状核与豆状核

31、旧纹状体是指(

D )。

A、乳头体B、杏仁体C、壳D、苍白球E、尾状核

32、内囊膝的内容(

C )。

A、丘脑中央辐射B、皮质脊髓束C、皮质核束D、视辐射E、听辐射

33、供应内囊血液的中央动脉来自(

E )。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基底动脉E、颈内动脉

34、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不包括(

C )。 A、内囊B、基底核C、丘脑D、侧脑室E、胼胝体

35、位于大脑外侧沟深处的是(

B

)。 A、额叶B、岛叶C、颞叶D、枕叶E、顶叶

36、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经何部位渗入上矢状窦(

C )。 A、正中孔B、室间孔C、蛛网膜粒D、中脑水管E、外侧孔

37、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的主要动脉(

B )。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基底动脉E、前交通动脉

38、不参与大脑动脉环组成的结构(

E )。

A、大脑前动脉B、前交通动脉C、颈内动脉D、大脑后动脉E、大

脑中动脉

39、第三脑室与侧脑室间借哪个孔相通(

C )。 A、外侧孔B、正中孔C、室间孔D、中脑水管E、棘孔 40、脑室有几个(

E

)。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E、五个

41、脑脊液的产生部位(

C

)。

A、脑表面的动脉B、脑静脉C、脑室内的脉络丛D、室管膜 E、脑表面的脉络丛

42、脊神经节的性质(

B

)。

A、运动性B、感觉性C、交感性D、副交感性E、混合性

43、关于脊神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共31对B、都是感觉性C、在椎管内分前、后两支D、所有前支均混合成丛E、均属躯体神经

44、支配臂部屈肌群的神经是(

B

)。

A、桡神经B、肌皮神经C、正中神经D、尺神经E、腋神经

45、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

C )。

A、正中神经B、尺神经C、桡神经D、肌皮神经E、腋神经

46、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

E )。

A、肌皮神经B、桡神经C、尺神经D、正中神经E、腋神经

47、分布于脐平面的皮神经是(

D )。

A、第7肋间神经B、第8肋间神经C、第9肋间神经D、第10肋间神经 E、第11肋间神经

48、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的胸神经前支是(

B

)。 A、第三B、第四C、第五D、第六E、第七

49、脑干自上而下依次分为(

A

)。

A、中脑、脑桥、延髓B、脑桥、中脑、延髓C、延髓、脑桥、中脑 D、中脑、延髓、脑桥E、延髓、中脑、脑桥 50、支配大腿内侧群肌的神经是(

A )。

A、闭孔神经B、股神经C、坐骨神经D、阴部神经E、臀下神经

51、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是(

B

)。

A、生殖股神经B、股神经C、闭孔神经D、坐骨神经E、髂腹股沟神经

52、三叉神经的性质是(

A )。

A、混合性B、运动性C、感觉性D、交感性E、副交感性

53、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B )。

A、上颌神经B、下颌神经C、舌下神经D、面神经E、舌咽神经

54、三叉神经运动纤维行于(

D )。

A、眼神经内B、动眼神经内C、上颌神经内D、下颌神经内E、面神经内

55、支配面肌的神经是(

A )。

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副神经

56、传导舌前2/3味觉的神经是(

B )。

A、舌下神经B、舌神经C、迷走神经D、面神经E、下颌神经

57、前庭蜗神经的性质是(

A )。

A、感觉性B、混合性C、运动性D、交感性E、副交感性

58、传导舌后1/3味觉的神经是(

A )。

A、舌咽神经B、迷走神经C、三叉神经D、面神经E、副神经

59、迷走神经所含的主要纤维是(

E )。

A、交感性B、副交感性C、运动性D、感觉性E、混合性 60、滑车神经支配( A )。

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内直肌E、上直肌 6

1、支配舌肌的脑神经是(

C )。

A、舌咽神经B、下颌神经C、舌下神经D、迷走神经E、面神经 6

2、下颌神经是什么神经的分支(

A )。

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副神经 6

3、管理腮腺分泌的神经是(

B )。

A、三叉神经B、舌咽神经C、面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 6

4、植物神经的性质(

A

)。

A、内脏运动B、内脏感觉C、躯体运动D、躯体感觉E、混合性 6

5、含副交感神经的脑神经是( C )。

A、滑车神经B、展神经C、面神经D、三叉神经E、舌下神经 6

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A )。

A、脊髓胸1腰3节的灰质侧角内B、脊髓胸112节的后角内 C、脊髓胸1骶3节的灰质侧角内D、脊髓胸112节的前角内 E、脊髓胸1腰3节的灰质前角内

67、躯干与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位于( D )。

A、楔束核B、脊神经节 C、脊髓后角D、丘脑腹后外侧核E、椎旁节

68、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

A )。 A、脊髓侧角B、脊髓后角C、脊髓前角D、延髓E、脑桥 6

9、支配小腿后群肌的神经是(

A )。

A、胫神经B、腓浅神经 C、腓深神经D、股神经 E、闭孔神经 70、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

B )。

A、正中神经B、尺神经 C、桡神经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7

1、蛛网膜粒主要位于下列哪个窦的两侧(

C )。 A、海绵窦 B、乙状窦C、上矢状窦 D、下矢状窦E、横窦 7

2、与眼静脉相连的静脉窦是(

B )。

A、上矢状窦B、海绵窦C、乙状窦D、横窦E、下矢状窦 7

3、下丘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E )。

A、上丘、下丘B、外侧膝状体C、视交叉、视束、乳头体、膝状体 D、漏斗、垂体E、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 7

4、能分泌催产素的神经核(

A )。

A、视上核B、腹后核C、后角固有核D、动眼神经核E、动眼神经副核

75、蛛网膜粒由下列哪个结构形成( E )。

A、室管膜B、脉络膜C、硬脑膜D、软脑膜E、蛛网膜

76、小腿外侧群肌由何神经支配(

D )。

A、展神经B、隐神经C、腓深神经D、腓浅神经E、闭孔神经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脊髓的外形描述正确的是(

AE )。 A、前后略扁粗细不均的圆柱形B、有颈膨大和腰膨大 C、前外侧沟穿出脊神经前支D、脊神经后支连于后外侧沟 E、脊髓下端变细称脊髓圆锥

2、脊髓白质各索内的上行纤维束有(

ADE

)。

A、薄束、楔束B、皮质脊髓侧束C、皮质脊髓前束D、脊髓丘脑侧束E、脊髓丘脑前束

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BCD

)。

A、动眼神经B、三叉神经C、面神经D、展神经E、迷走神经

4、脑干腹侧面的结构包括(

ACE

)。

A、大脑脚B、上丘、下丘 C、锥体D、菱形窝E、锥体交叉

5、背侧丘脑(

ACD

)。

A、为卵圆形的灰质团块B、外侧面临近内囊C、内部被内髓板分成3个核群

D、腹后核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E、全身浅、深感觉的皮质下中枢

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DE

)。

A、中央后回B、中央旁小叶后部C、颞横回D、中央前回 E、中央旁小叶前部

7、硬膜外隙(

AE

)。

A、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B、位于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C、位于蛛网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D、内含脑脊液E、内含脊神经根

8、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ACDE

)。

A、颈内动脉B、椎动脉C、前、后交通动脉D、大脑前动脉E、大脑后动脉

9、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神经元位于(

AE

)。 A、脊神经节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背侧丘脑

10、臂丛的主要分支(

ABCDE

)。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 C、尺神经 D、桡神经 E、腋神经

11、股神经支配(

AB

)。

A、股四头肌B、缝匠肌C、股二头肌 D、半腱肌E、半膜肌

12、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

CDE

)。

A、动眼神经B、前庭蜗神经C、三叉神经D、面神经E、迷走神经

1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

BCD

)。

A、动眼神经B、前庭蜗神经 C、三叉神经 D、面神经 E、迷走神经

三、填空题:

1、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 端脑

)、( 间脑

)、(

中脑

)、(

脑桥

)、( 延髓

)和( 小脑

)。

2、脊髓位于(

椎管 )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的(

延髓

)相连,下端成人平(

第1腰椎体

)下缘。

3、小脑占据(

颅后

)窝的后部,在(

脑桥

)和( 延髓 )的背侧。

4、下丘脑主要包括( 灰结节 )、( 视束

) 、(视交叉 )、(漏斗)及乳头体等结构。

5、基底核主要有( 豆状核 )和( 尾状核 ), 两者合称为( 纹状体 ),其中苍白球称( 旧纹状体 ) ,(

尾状核 ) 和壳称(

新纹状体 )。

6、脑的动脉来源于( 颈内动脉 ) 和(椎动脉)。

7、大脑中动脉起自(颈内动脉),分布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在脑底部,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发出垂直向上的小支叫(豆纹动脉),穿进脑实质,主要供应(内囊膝),纹状体及(内囊后肢的前部) 。

8、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后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的起始端)、(两侧颈内动脉末端)、(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在脑底部相互

吻合而成。

9、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10、侧脑室内的脑脊液经( 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由第三脑室经过(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再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及(外侧)孔,进入(蛛网膜下隙),然后通过蛛网膜粒渗入( 上矢状窦)后注入颈内静脉。

11、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12、支配臂部前群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 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腋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的神经是(正中神经)。

13、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是第(2)胸神经,布于乳头平面的是第(4)胸神经,布于剑突平面的是第( 6) 胸神经,布于脐平面的是第(10)胸神经。

14、临床上所见的“爪形手”是(尺) 神经损伤引起的,“猿样手”是(正中) 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是(桡神经) 神经损伤引起的。

15、支配股前群肌的神经是( 股神经),支配股内群肌的神经是(闭孔神经),支配股后群肌的神经是(坐骨神经)。

16、混合性脑神经有(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7、感觉性脑神经有(嗅神经) 、(视神经) 和(前庭蜗神经) 。

18、接受眼球感觉的神经是(眼神经) , 接受上牙感觉的神经是(上牙槽神经),接受下牙感觉的神经是(下牙槽神经)。

19、滑车神经支配(上斜) 肌,展神经支配(外直) 肌。 20、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下颌神经),支配表情肌的神经是(面神经)。

2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胸1腰3节段灰质侧柱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和脊髓骶(2--4)节的骶副交感核。

22、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

节)内,第二级神经元即(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三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四、名词解释:

1、灰质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灰暗。

2、白质 :神经纤维在中枢集中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

3、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的团块。

4、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的团块。

5、内囊 :内囊是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在水平切面上,开口呈向外开放的“V”型,它分为3部:①内囊前肢: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②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③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当营养内囊的小动脉破裂(脑出血)或栓塞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双眼对侧视野偏盲(视辐射受损),即“三偏“症状。

6、硬膜外隙 :是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此隙略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7、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较宽阔间隙叫做蛛网膜下隙。两层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清亮的脑脊液。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五、问答题:

1、试述脊髓灰质的分部及各部神经元的名称?

2、试述脊髓白质各索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3、简述中脑、脑桥、延髓分别与哪些脑神经相连?

4、试述内囊的血液由什么动脉供应?一侧内囊损伤出现那些临床症

状?为什么?

5、试述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功能及循环途径?

6、试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的名称?

7、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及分支?

8、试述舌的神经分布(神经名称及分布范围)。

9、试述眶内的神经分布(神经的名称及分布区)。

10、试述躯干与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

11、试述躯干与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12、试述视觉传导通路。

13、试述皮质脊髓侧束的传导路径?

神经系统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大脑中央前回中1/3的动脉血供来自(

)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基底动脉 2. 大脑后动脉起自( D

) A.颈内动脉

B.颈外动脉

C.基底动脉

D.椎动脉 3. 下列动脉除哪一个外,都是颈内动脉的分支(

C )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后交通动脉 4. 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 B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间脑 5. 硬膜外腔的说法,何者错误( A

) A.内含脑脊液

B.呈负压

C.与颅内不相通

D.内含静脉丛 6. 病人右手不能用伸位的食指和中指夹住一张卡片,受损伤的神经是( A

)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肌皮神经 7. 病人瞳孔向外斜视是损伤了( A

) A.动眼神经

B.外展神经

C.滑车神经

D.眼神经 8. 支配臀大肌的神经是(

B ) A臀上神经

B臀下神经

C 坐骨神经

D阴部神经

9. 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交叉部位在( C

)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脊髓 10. 传导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 C

) A.第Ⅲ对脑神经B.第Ⅳ对脑神经C.第Ⅴ对脑神经D.第Ⅶ对脑神经 11. 上睑下垂是因损伤了( C

) A.眼神经

B.面神经

C.动眼神经

D.外展神经 12. 迷走神经的性质是( D

) A.运动神经

B.感觉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混合性神经 13. 经过内囊膝部走行的传导束是(

D ) A丘脑顶叶束

B视辐射

C 听辐射

D皮质核束 14. 右侧内囊损伤可导致( B

) A.右侧上、下肢瘫痪B.左侧上、下肢瘫痪C.右侧浅感觉障碍D.左侧眼外肌瘫痪

15. 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C

) A.面神经

B.上颌神经

C.下颌神经

D.舌下神经 16. 管理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B

) A、脑干

B、 颈髓

C、 胸髓 D、 腰髓

17. 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 B

) A.腰2~4节中

B.骶2~4节中

C.胸腰部侧角

D.骶1~3节中 18. 植物神经不支配(

B ) A.腺体

B.骨骼肌

C.平滑肌

D.心肌 19. 右侧皮质核束损伤可出现的症状是(

D ) A右侧抬头纹消失

B右侧鼻唇沟变浅

C 左侧抬头纹消失

D左侧鼻唇沟变浅 20. 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 ) A.第1腰椎下缘

B.第3腰椎下缘

C.第1骶椎下缘

D.第3骶椎下缘

21. 新纹状体包括( B

) A.苍白球和壳

B.尾状核和壳

C.丘脑和壳

D.杏仁核和壳

22. 与传导深感觉无关的结构是( B

) A.脊神经节

B.后角

C.薄束

D.内侧丘系 23. 视觉中枢位于 ( C

) A.颞横回

B.中央前回下部

C.距状沟两侧

D.扣带回 24. 下列哪种纤维与感觉传导无关( C

) A.薄束

B.脊髓丘脑束

C.皮质脊髓束

D.丘脑皮质束 25.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C ) A.距状沟皮质

B.外侧膝状体

C.顶盖前区

D.下丘 二. 多项选择题 1. 间脑(

) A是皮质下高级感觉中枢B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C是视、听觉传导的中继站D兼内分泌功能E其内有第三脑室 2. 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有( ACD )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E.椎动脉 3. 含有脑脊液的部位是( ABD

) A脑室

B中脑水管

C蛛网膜下腔

D蛛网膜粒

E 硬膜外腔

4. 管理指背皮肤感觉的神经是( CE

) A肌皮神经

B腋神经

C正中神经

D尺神经

E 桡神经

5. 分布于舌的神经有( ABCE

) A.舌神经B.舌咽神经C.舌下神经D.上颌神经E.面神经 6. 受面神经副交感纤维管理的腺体是( BCD

) A腮腺

B舌下腺

C下颌下腺

D泪腺

E甲状腺

7. 属于混合性脑神经的是( BCDE

) A.动眼神经B.三叉神经C.面神经D.舌咽神经E.迷走神经 8. 紧贴骨面走行的神经是(

) A.桡神经B.尺神经C.肌皮神经D.腋神经E.腓总神经

9. 通过眶上裂的结构是( BCDE

) A 眼动脉

B 动眼神经

C滑车神经

D 展神经

E 眼神经

10. 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有( ACDE

) A.颈丛B.胸丛C.臂丛D.腰丛E.骶丛 11. 面神经( BCDE

) A.布于面部皮肤B.支配表情肌C.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分泌D.支配泪腺分泌E.司舌前2/3味觉

12. 动眼神经损伤的表现( ABCD

) A.上睑下垂B.眼外斜视C.瞳孔散大D.对光反射消失E.不能闭眼 13.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核团是( BC

) A.动眼神经核B.舌下神经核C.面神经核上部D.面神经核下部E.三叉神经运动核

14. 受内脏神经支配的肌是(

) A、瞳孔括约肌

B、肛门内括约肌 C、 尿道膜部括约肌

D、 幽门括约肌 E、 奥狄括约肌 15. 左侧胸髓半横断伤可表现为(

) A左侧下肢精细触觉丧B左侧下肢本体觉丧C左侧下肢温度觉丧失 D左侧下肢痛觉丧失

E左下肢瘫痪 三. 简答题

1.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2. 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各管理什么部位的皮肤感觉?

3.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有何不同?

4. 分布到舌的感觉神经有哪些,各司何功能?

5. 内囊由什么动脉供血,一侧内囊损伤可出现哪些主要临床表现?为什么?

6. 传导躯干四肢痛温觉的三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各位于何处?

四. 名词解释 1. 硬膜外隙(腔)

2. 硬脑膜窦

3. 胼胝体

4. 锥体束

5. 灰质

6. 新纹状体

7. 交感干

8、内侧丘系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3篇

摘 要:通过总结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再辅助以思想道德教育和选择适合自我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改革探讨

所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人体解剖学的一门分支。系统解剖学占据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绝大部分,是关联其他几门基础学科及相关临床研究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扩招规模逐渐加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高校对系统解剖学的学时不断缩短,不能达到学以致用,更因为系统解剖学是大一新生的重要课程,若不能使其足够地重视该课程,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达到相关考核标准,将对后期的人体解剖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在系统解剖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目前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革措施,期望能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

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大纲规定中的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通过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積极性,使得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敏麟,林海鸣.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01):50-51.

[2]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02):122-123.

[3]孙国刚,汤力.根据医学专业课特点进行学习指导的教学研究:系统解剖学的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实验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3):158-165.

编辑 范昕欣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4篇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

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和血红蛋白合成增多。同时,肾脏是肾外分泌的许多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降钙素等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也是降解一些肾外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主要场所。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输尿管输尿管是1对细长的肌性管道,起于肾盂,止于并开口于膀胱,全长25~30cm。输尿管全长粗细不等,有3个狭窄部,即输尿管的起始部、跨越髂血管处、膀胱壁内,是结石易滞留之处。

2.膀胱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有较大的伸缩性,成人一般容量为300~500ml。膀胱的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又称逼尿肌,在尿道口有较厚的环行平滑肌,形成膀胱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

3.尿道尿道是膀胱通到体外的排尿管道。男性尿道起始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成人平均长18cm,尿道全程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3处狭窄,是尿路结石最易滞留处。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起于尿道内口,以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长约3~5cm,由于女性尿道宽、短、直,后方又邻近肛门等原因,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5篇

但是系统解剖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牵涉了大量抽象、拗口的名词,知识点复杂,重难点多,而且必须与实验观察相结合。我感觉刚开始会有点无聊,而且非常不容易记住,总是刚学的马上就忘,还没来得及复习就又学了新内容。理论课总是满满当当的一个大教室,上课为了抢前排要提前好几节课占位置,要是坐在后面的话老师用标本进行展示的时候就完全是摸黑。在实验课的时候更是有30多个同学围在一起观察,经常会看不到要点或者根本挤不进去要再外面踩着凳子看标本。这种时候千万不可以失去耐心,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讲解走。按照老师上课播放的幻灯片,一遍记忆名称、特点,一边记忆位置,在自己身上确定地点,像肌肉、骨骼都是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位置来帮助记忆,这样的话课后复习也会比较生动好记。还有就是看插图,各个系统的插图多样,应该仔细分析辨认学习。

另一个方面,我是作为插班生进入的医学院,我们班的系统解剖学也是挪到大二才学习,因此这门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与许多课程相冲突,有一节课甚至与化学、体育同时冲突,因此上的课不是很完整。像最复杂难辨认的神经那一系列的课,先是由于毛概课考试错过了一节实验课,再又为了两次体育考试错过了两次理论课。而这些错过的课程就需要自己自学,自己琢磨,这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所以我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医学发展做贡献!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6篇

1 明确教学目的, 必需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这项原则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解剖学教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解剖学是医学课程的必修课, 因而教学面对的学生层次时常存在着很大跨度。以我校的教学为例,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课程设置上, 既有专业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也有7年制本硕、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以及3年制大专层次的学生。这种学生层次与课时大跨度的变化, 常常会使教师在教学策略与目标的制定上出现混乱, 导致教学定位的偏差,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必需明确“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指导思想。对于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应有足够深度专业学科知识, 并与临床紧密联系;而本科预防等专业以及3年制大专的学生, 在掌握基本的概念的基础上,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神经系统中主要结构的形态、作用及功能定位等;在7年制本硕、5年制临床本科的教学中, 则应立足于帮助学生掌握整个神经系统的框架内容, 力求达内容掌握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教师在授课中应当重点解决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 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终通过课外的自学来掌握章节的细节内容。

2 理论课精讲总论, 坚决贯彻基本概念, 合理选择讲授内容

很多学生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 例如:不清楚神经核和神经节的区别, 结果学习时不知道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在中枢还是在周围, 学习效果当然就很差。经验告诉我们, 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是提高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前提。全面深入理解关键概念比积累大量信息更为重要。所以应反复强调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 例如:纤维束与神经的异同;灰质与白质的异同等。通过这样的讲解, 学生就不会出现分不清楚“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核”等类似的常见问题了。受上课课时的限制, 教师应对讲授的内容进行精心地挑选。笔者认为, 神经系统的教学应该有较为明晰的基本路线, 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个神经系统的基本框架,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为目标。神经传导路贯穿了从外周神经直到中枢神经的大部份结构, 是神经系统的主线, 也是理解神经系统功能的关键点。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 从一开始就提出传导路的概念, 并在随后的章节的讲授中选择时机反复地强调和灌输, 这样, 在最后总结性讲授传导路的内容时, 学生会有更充足的知识储备, 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3 实习课重点示教,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医学生的培养过程, 是一个从形态学到功能学直至临床课程的学习过程。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还不能适应解剖课程中庞大的信息量, 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可能使得学生盲目地学习,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以及自信心的丧失。因此, 如果老师能够将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在课前、课中以及小结时对照标本进行重点讲解, 使得学生不仅通过观看, 还通过聆听获得大量的知识。由于解剖学的名词非常多, 当学生在记忆感到非常困难时, 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口诀或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脑干学习中, 上丘与下丘的功能可以用“站得高看得远”的形象比喻来概括上丘与视觉的功能联系。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互助学习模式[1]。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扮演积极引导者的角色, 可以建议同学设立既定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利用多媒体, 化抽象为形象

在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核团、包括一些具体的部位如间脑以及传导路等内容时, 从形态学的角度来描述显得较为困难, 应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动态画面和三维立体效果, 大大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教具、标本所无法表达清楚的缺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使繁琐枯燥而又非常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而又有趣,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作者在介绍传导路的内容中, 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透视镜原理制作的一组传导路动画课件, 可清楚地显示神经传导信号在体内传递的全程, 使神经传导在视觉上一目了然,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5 结合临床与科研、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思考能力

神经系统的内容相互联系多而繁杂, 学生一旦不能将内容前后连贯,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可以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猎奇心理, 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问题[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所证明[3]。例如脊髓灰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又称“小儿麻痹”, 学生对其病因、病理和体征并不十分清楚, 但我们可以把疾病的损伤部位告诉学生, 让他们分析可能会出现的临床表现, 之后再给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脊髓灰质的功能理解就更深了。这些与教学相关的问题, 可以在课堂上提出, 再让学生课后以讨论的形态来解决, 既节省了授课的时间, 也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与相互学习解决了问题, 有了成就感, 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自信。久之, 也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 对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大有好处。

摘要:神经系统是人体解剖学整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结合实践教学的经验, 试述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 如何通过改进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保证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晓艳, 丁明星, 胡勇.小组合作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 2009, 17 (1) :64~66.

[2] 刘尚清, 蔡容, 佘永华, 等.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7, 22:400~402.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

解剖学消化系统试题范文第1篇学1.描述骨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分布。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