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第1篇
第一条
检测工作由主任领导,质量保证人具体协助,各有关科室密切配合,加强管理。
第二条
检测工作管理必须严格按本中心(计量认证申请书)、《质量手册》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
第三条
本原则上不开展本部门业务范围以外的检测工作,凡未经计量认证的项目,不对外发检验报告。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确属未经计量认证的项目者,则应事先说明,否则所发出的检验报告不具公正性,本中心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条
本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应严格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的要求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检测技术工作。
第五条
本检测工作要重视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控制,各类技术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都必须认真按照有关程序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并使本中心检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第六条
认真抓好检测工作常规管理,如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经常对检测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安排进修学习和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引进技术,更新知识,仪器设备配套、更新,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第七条 检测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应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检测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积极工作,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检测车间管理制度
第一条、仪器室、实验室门窗应按时关锁。贵重仪器应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条、水电在未用前应处于安全关闭状态。
第三条、各种仪器、标本、模型应根据不同性质、性能和要求,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同时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闭光等工作。
第四条、对贵重仪器和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设专室、专柜,双人双锁管理,防止发生以外事故。
第五条、检测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必须由移交双方交接,教务主任监交,三方签字后生效。
第六条、实验工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及时提供实验仪器、器材和标准物质,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第七条、非工作室成员进入工作室要有证件。
第八条、做好仪器室、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熟知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经常保持仪器室、实验室的整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九条、定期向设备管理员和综合办公室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验室和仪器室达的管理水平。
第十条、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为总目标,为车主提供优质服务。
2 检测站用电管理制度
1、安装电器设备,必须有电工人员进行,带电者不准操作。
2、室内外不准私拉乱接电源,职需要经批准后由电工操作。
3、室内外一切电源要有专人负责。
4、电灯泡和电闸下不准存放可燃物,不准用纸做灯罩或用布包灯泡。
5、配电盘和电闸必须有安全装置(室外要防雨设备)配电盘的盘面要用耐火材料或铺设铁皮。
6、根据用电负核大小,选用适当大小的导线,不准超负荷标准运行。
7、室内外电线不准接触可燃物,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8、对室内外一切电线,要经常检查,发现破及赤露,接头松动和老化电线,要修理和更换。
9、除生产用电炉子经领导批准外,一切单位和各人不准用电炉子,违者予以罚款。
10、凡拉监时性电线,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由电工予以安装。
3
检测站安全防火制度
1、认真学习有关防火知识和规定,学会使用防火工具。
2、各室的火源、电源、易燃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走火灭电断。
3、试验室禁止吸烟和会客,禁止放液化罐。
4、要熟悉易燃品的一般知识,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
检测站卫生制度
1. 每日班前班后打扫室内外卫生,使各仪器设备都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下工作,做到设备整齐明亮,摆放一条线。
2. 对公共走廊,厕所及庭院设专人轮流值日,交接班有记录。 3. 保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仍纸削杂物等。 4. 爱护树木、花坛草坪、美化环境。
机动车检测线岗位职责
1.经理岗位职责
1.1、对本公司的各类检验业务工作全面负责。
1.2、贯彻与产品质量检验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条例和制度。
1.3、制定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主持本公司的管理评审工作。
4
1.4、组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证各类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及检验业务的独立性。
1.5、协调本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使检验工作纳入标准化、规范化、
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1.6、制定本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1.7、负责将本公司检测车间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报废向法人代表申请报批。
1.8、主持《质量手册》制定、批准、补充和修改,督促检查《质量手册》的执行。
2.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2.1、在经理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公司的技术工作。
2.2、掌握本检验领域中检验技术发展方向,制定检验技术发展计划。
2.3、负责拟定、编制、制订本检测公司技术管理文件、仪器设备
操作规程、维护检定周期和安全保护措施,及时解决、处理检测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4、负责抓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期间核查、周期检定的管理
工作。
2.5、按国家及上级行业管理部门规定采用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标
准,审核、签发检测报告,行使检测质量裁决权,确保本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数据公正、准确、科学。
2.6、负责向被检单位提供技术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2.7、严格执行国家检测标准,把好检测质量关,做好检测人员的技术5 培训考核和等级评审。
2.8、协助经理做好检测事故的处理,查找事故原因,提出补救措施;负责处理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9、当技术负责人因故外出时,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由质量负责人代理。
2.10、组织检验人员的岗位知识培训和考核。
3 .授权签字人岗位职责
3.1.负责审查授权范围内是否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检测
方法出具检测报告。
3.2.负责审查检测报告中数据、信息的正确性。
3.3.负责在授权范围内签发相应的检测报告。
4.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4.1、对检验工作质量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定期向经理、
技术负责人报告检测工作中的质量情况。
4.2、审定《质量手册》的编写和修改。
4.3、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的宣传贯彻。
4.4、负责《质量手册》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4.5、负责质量体系的审核工作。
4.6、组织人员对检测质量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分析处理意见。
4.7、负责检验质量异议的申诉处理,并向经理、技术负责人报告处理结果。
4.8、定期组织全体检测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检测标准,把好检测质量关。
4.9、探索和积累汽车检测技术、经验,为提高检测质量,当好领导的6 参谋。
4.10、负责检查、指导检验员的检验工作。
4.
11、技术负责人不在时,可代技术负责人行使职权。
5.检测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5.1、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好本部门的工作并做好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做好分管工作,抓好安全检测。
5.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汽车检测的法规、标准;宣传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
5.3、掌握车辆检测动态,及时处理、报告突发事件,保证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5.4、建立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按质量体系程序从事汽车检测工作,
督促检查各岗位仪器设备及其它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
5.5、审核本车间范围内检测工作及检验报告的管理。
5.6、审查本车间检验方案及检验实施细则,并提出修改意见。
5.7、负责本车间各类人员的技术培训、岗位技术练兵及考核。
5.8、考核和抽查本车间工作的检验质量和工作质量状况。
5.9、负责检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周期检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10、经常检查各操作岗位使用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检验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5.
11、负责本车间业务范围内的检测技术工作和质量申诉,调查了解审议处理工作,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
5.
12、对本部门人员的奖惩提出建议。
7
5.
13、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工作调配。
6.技术质量室主任岗位职责
6.1、全面负责技术质量室的各项工作。6.
2、负责组织客户的接待、合同的评审以及反馈意见的收集;
6.3、负责本公司检测人员学习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6.4、负责检测车量控制和报告副本的管理;
6.5、负责本公司有关文件起草和文件控制工作。
6.6、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外部联络,广泛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6.7、负责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编制、修改行政、劳资及后勤等各项管理制度。
6.8、做好用户接待和走访用户工作,及时处理有关用户的服务质量投诉。
7.内审员岗位职责
7.1、应当熟练掌握《准则》
、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业务工作。
7.2、应当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7.3、参与制定内审计划,编制内审工作文件、记录表格等。
7.4、按内审计划要求实施内审工作。
7.5、审定所建议的纠正措施,并使之形成内审报告文件。
7.6、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跟踪和验证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8.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8
8.1、监督人员由熟悉本公司业务工作,具有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与管
理工作的经历且助工以上技术职务的人担任。
8.2、了解国家和行业有关汽车维护、汽车检测的法令、法规及技术规范。
8.3、熟练掌握汽车检测标准、检测规范和检测员操作规程。
8.4、熟悉汽车检测工艺流程、检测业务和检测技术。
8.5、负责对检测车间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8.6、对计算机全自动联网的车辆检测过程、数据进行监督、校核,确保与实际相符。
8.7对本公司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过程进行监督。
8.8对本公司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
8.9、依据检测标准、检测规范对检测报告单中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对单项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8.10、监督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应及时予以纠正和记录;对存在的严重不符合问题,要及时报告质量负责人处理。
9.登记员岗位职责
9.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有关汽车检测的技术标准、规范;认真执行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
9.2、熟悉汽车检测工艺流程、检测业务和检测技术。
9.3、熟悉本检测公司的检测业务范围,耐心答复解释送检车辆单位提出的询问,做好对外窗口的文明服务。
9.4、做好检测业务的受理和登记,认真核对有关证件资料,协助委托方准确填写机动车查验记录单。
9
9.5、做好己受理业务资料的定期汇总统计,并向领导汇报。
9.6、认真搜集委托方的建议和信息,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10.登录员岗位职责
10.1、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严禁让他人操作计算机。
10.2、严格遵守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登录计算机操作程序。
10.3、计算机操作员应熟悉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熟练操作计算机。
10.4、了解汽车检测业务和检测技术,熟悉检测流程、掌握相关的检测标准。
10.5、负责检测车辆资料和检测项目的登录工作,认真输入、核对登录内容,确保检测车辆资料和检测项目的准确性。
11.主控计算机操作员岗位职责
11.1、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严禁让他人操作计算机,严禁在计算机上运行与检测工作无关的软件、游戏,严防计算机病毒,做好相关软件备份工作。
11.2、努力学习提高计算机技术,熟悉了解计算机原理,熟练操作计算机;了解汽车检测业务和检测技术,熟悉检测流程、掌握相关的检测标准。
11.3、严格遵守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主控机操作程序。
11.4、负责全检测公司计算机工作的调度、指挥;监视各通讯终端的工作、通讯情况,监视各检测工位的检测情况;及时发布命令指挥检测线的正常运转。
11.5、对检测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如不能处理时,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派人进行处理。
11.6、对检测工作中发生的情况可以录像,以便分析处理。
10
11.7、负责对电脑终端操作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12.引车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检测中心的相关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车辆进行检测。
2、 柴油发动机在测试黑烟时,引车员必须拉好手制动,然后下车,将探头插入排气管内,方可进行检测;测试完毕后,引车员必须将黑烟仪按规定位子摆好,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3、 车辆进行速度表检测时不得任意晃动方向盘,当指针指向40km/h时,待稳定后才能申请按键。
4.车辆进行灯光检测时,严格按照电脑显示屏上的提示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提高发动机转速。
5.汽油发动机检测尾气时,尾气探头的插入深度必须不低于30公分,插入取样时间不得少于30秒,不得擅自改变发动机车速;
6.在底盘检测时,引车员必须按照底盘检验员相关提示操作,不得弄虚作假;
7.在检测制动前,引车员必须提醒车主抓好扶手,在确认安全情况下方可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速度不准超过15km/h。
8.引车员待该车检测完毕后,应将该车驶出检测线出口,并将该车摆正停放在远离检测线出口的位置;
9.引车员在返回时应按规定路线返回,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1 标识牌
1. 公司简介及平面图(提供) 2. 机动车检测流程(提供)
3. 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一览表(提供) 4. 钟利机动车检测站监督台(照片、职务) 5. 检测车间铁皮字 6. 出口、入口标识
7. 起点、非路试车辆禁止入内、试车道标识 8. 查验区 9. 调修车间
10. 待检区、检区道路,限速10公里标识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第2篇
(一)技术负责人职责
1、在站长领导下主持技术管理,在技术上负全权责任。
2、负责检测设备配置的策划,负责组织重要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和调试。
3、审核和确认检测方法,负责新检测项目的筹建。
4、规划和组织人员培训和考核。
5、审批操作规范和质量计划。
6、组织检测站能力验证和比对。
7、协同质量负责人处理客户投诉和检测中发生的事故。
8、研究新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水平。
9、技术负责人不在时,由质量负责人代理其职责。
(二)质量负责人职责
1、负责组织运行检测机构质量体系;
2、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工作,落实纠正措施;
3、负责处理检测工作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4、负责处理客户对检测工作的投诉和意见;
5、负责质量监督人员管理,处理质量监督人员反馈意见和信息;
6、负责人处理客户投诉和检测中发生的事故
7、熟悉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能解决检测中出现的质量与技术问题。
(三)检测人员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检测范围和质量手册的各项规定,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遵守工作纪律,坚守公证原则,不得以权谋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3、热情服务,礼貌待人,虚心听取客户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4、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岗位
5、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洁检测设备和场地,保证环境整洁
6、不断学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技能
2、机动车检测站机构负责人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负责批准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配置所需资源。
3、负责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的确定,任命关键岗位人员,为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资源保证。
4、负责各类购置计划的批准。
5、负责组织对全体人员的考核奖惩。
6、负责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抓好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奖优罚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
7、主持公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对公司工作会议的决议负责组织实施。
8、负责本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编写、修订《质量手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受法人代表的委托,审定并批准签发检测报告,对检测报告的规范性、正确性负责。
9、负责检测程序质量控制,及时解决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监督和组织检查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以及有关人员的操作、使用、维护情况。
10、对《质量手册》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督促检查;组织开展检测工作质量检查,协助法人代表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准备工作。
11、负责检测质量事故和检测质量争议的处理。主持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负责对客户申诉和投诉的处理,及时向法人代表报告工作质量状况。
12、完成法人代表交办的其它工作,技术负责人外出时代行其责。
3、机动车(汽车)检测站岗位职责
1、在集团公司领导下,执行董事会决议,主持检测公司经营管理全面工作;
2、执行集团公司和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经营,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发展目标、管理目标及各项经济指标。
3、组织实施、经营董事会批准的工作计划、财务预算报告及使用方案。做好增收节支和开源节流。
4、制定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包括系列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各级人员岗位责任监督实施;
5、健全公司组织机构;负责公司属下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录用、奖惩;
6、在董事长的委托权限内,以检测公司代表的身份签署涉及到检测公司管理范围的有关协议、合同及处理有关事宜;
7、指导部门经理、各部门的工作;
8、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纪律,负责组织编制公司财务预算,做好财务审核、监督。
9、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工作巡视、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第3篇
1 机动车尾气介绍
机动车尾气伴随着难闻的气味, 容易造成人们的恶心和头疼, 它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和环境造成了伤害。跟早些年相比,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已经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范围。机动车尾气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有很多种,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以及固体悬浮颗粒等。
2 我国机动车尾气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尾气排放标准较宽松
相对于欧洲, 我国机动车行业发展较晚也较为缓慢, 并且我国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没能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1994 年5 月开始, 我国才正式有了机动车尾气排放限制法规。相对一些先进国家, 我国机动车制造水平和技术都要低一些, 考虑到我国汽油中含铅量较普通的情况, 所以对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要设定一个更为合理和严格的标准。
到了2001 年1 月我国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限值才刚刚赶上了欧洲先进国家九十年代的限值水平。整体限值管理情况要落后欧洲先进国家将近20年左右。落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我国在排放的控制项目上低于欧洲国家, 如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对柴油车的排放限值变标准;
(2) 我国对排放限值的规定数据要相当于国外20年前的规定水平;
(3) 尾气排放试验技术与国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4) 对于那些排放量在限值标准内的机动车缺乏验证。
2.2 尾气检测方法相对落后
以我国现有的汽车行业发展水平来说, 国内主要有两种对尾气排放检测方法, 及汽车制造厂使用的工况检测法与车管所与环保局使用的怠速检测法。
(1) 汽车制造厂使用的工况检测法。工况法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主要可以检测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这些污染物。但是因为进行这种方法检测的成本费用比较高, 所以这种技术并不能得到普及使用。
(2) 车管所与环保局使用的怠速检测法。这种方法虽然使用简便, 成本费用也要低得多, 但这种检测方法在有些地区会有一个重大的缺点, 那就是无法准确的检测出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情况。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目前我国多个主要污染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合物, 除了氮氧化合物其他的一氧化碳跟碳氢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都还在可控制范围内。所以对这些主要污染城市对于碳氧化合物排放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机动车来说, 负载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成正比, 汽车受到的负载越大, 氮氧化合物排放的也就越多, 正常状态下的汽车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很低。对于那些使用柴油的机动车使用的检测方法是滤纸式检测法, 这种方法检测较为粗糙, 检测出来的结果很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影响, 所以检测结果与实际值有着较大的误差。
2.3 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
虽然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要从汽车的厂家抓起, 但是也不能对严格控制松懈。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有相关的标准规定, 但是因为相关执法部门并没有严格执行规定使得去多新车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就被投入到市场当中去了。还有一些检测部门在汽车使用年限已经到达的时候收取经济利益, 并不“多管闲事”, 这样也会使得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
3 机动车尾气检测的发展对策
3.1 对新车使用新标准、对老车使用老标准
对那些上了牌照的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 (农用车、摩托车以及拖拉机等车除外) 等车进行分标准检测。把那些按新技术设计的汽车、在新标准鞋制造的汽车以及新生产的汽车分为新标准类别汽车;把那些按老技术设计的汽车、在老标准鞋制造的汽车分为老标准类别汽车。如果尾气排放检测加过超过标准规定将不允许这些汽车上路行驶。
3.2 提高检测频率
我国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控制起步比较晚, 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所以可以将尾气排放检测周期进行必要的调整, 可以根据汽车的类别及使用年限适当调整检测频率。
3.3 加强法律法规条文的控制
保证我国境内的车辆尾气排放检测与安全检测室同步进行的, 对于我国的汽车进行组织检测, 可以进行定期的检测、临时抽查检测或者是路检方式开展检测工作。当然, 如果技术允许的话也可以使用遥感配合来检测, 这样就更加方便检测了。还有就是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文的检测标准, 将超标准排放归到违法行为当中去, 必要的时候可以追究车主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加强对汽车责任人的限制。
4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说明中可以知道, 目前我国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检测现状并不理想, 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检测方面的要求。因为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使得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 国家应该进行石洞的调控来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这样才能有利于环境、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 我国机动车的购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多的促进的同时, 随着机动车的数量不断的增加造成了尾气排放量的增加, 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在我国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现状, 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检测,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郝艳召, 于雷, 王宏图.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0, 04:46~51.
[2] 潘晓宇.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技术与污染防治[J].江西建材, 2015, 18:294+298.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第4篇
4、5班 授课日期 2014.2.27-28 授课教师
模块三,临床细菌学
学习任务二 第14章 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 【学习目标】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基本特性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 3.了解分枝菌属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基本特性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难点:实验室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自主+讨论 【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的内容、提问及一些关于结核杆菌的故事,临床上对结核病的检测依据是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检查才能尽快尽早对病情进行临床诊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14章 分枝杆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 概 述
分枝杆菌与放线菌属放线菌目(Actinomycetates)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专性需氧性杆菌。该菌一般认为革兰染色阳性。多数细菌在生长的一定时期抵抗酸-醇(acid-alcohol-fast),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us)
放线菌(Actinomyces)是一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细菌类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分枝杆菌、棒状杆菌等有着亲缘关系
放线菌是多数不致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前者为厌氧或微需氧菌,细胞壁中不含分枝菌酸,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后者为需氧菌,细胞壁中含有分枝菌酸,非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常引起外源性感染。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简称结核杆菌、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一、分 类 MTB包括
人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牛分枝杆菌(M.bovis)
非洲分枝杆菌(M.africanum)
坎纳分枝杆菌(M.canettii)
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等
前四种对人类致病,其中人型MTB感染率最高
二、临床意义
大约1/3的人口已感染MTB 有20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每年新发病900万人,死于结核病300万人
近年来,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患者又极易患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1 WHO已把结核病与AIDS、疟疾一起列为人类的最主要杀手
(一) 所致疾病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 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 (二)免疫性
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 变异
•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形态、菌落、生长温度、毒力以及耐药性的变异
•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是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 • 现已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防治 •
二、临床意义 (四)耐药性
• 对常见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 多重耐药结核病(multiple-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是指对2种或2种以上的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的结核菌感染。临床治疗相当棘手,死亡率很高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基本特性
•
结核分枝杆菌尚未发现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及侵袭性酶
• 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菌体成分引起的免疫损伤有关
•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和蛋白质
(二)标本采集
• 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 疑肺结核:收集清晨第一口痰,清洁干燥的容器内送检
• 疑泌尿系结核:清晨一次全部尿量或24小时尿沉淀10~15ml送检,必要时作无菌导尿送检(诊断泌尿道结核通常需3~5份标本)
• 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深部脓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送检
• 其他:无菌抽取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试管送检。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可有细薄凝块,取凝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
(三)标本直接检查
1. 形态学检查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
2. 核酸检测 • 形态学检查
• 齐-尼染色(Ziehl-Neelsen technique)是常用的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 • 形态学检查
• 用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橘黄色 • 用PCR法快速诊断MTB感染
• PCR法检测DNA特异性更强,敏感性更高
• PCR须按法规要求规范操作,应防止标本污染出现假性结果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1.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
2 – 3%~5%CO2能促进其生长
– 营养要求高: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常用罗氏培养基
–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6.5~6.8 – 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上2~5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 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2.分离培养
• 标本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中(常用罗氏,所含的孔雀绿或青霉素可抑制杂菌生长) • 37℃,5%~10%CO2培养8周
• 结核杆菌出现干燥呈颗粒状、灰白色菌落 • 涂片染色为抗酸阳性 •
三、微生物学检验 3. 菌种鉴定 (1) 生化反应
(2)噬菌体鉴定法
(3)分子生物法菌种鉴定
(4)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枝菌酸
• 生化反应--烦琐、费时( 4~8 周),影响因素多 • 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 • 能产生触酶
• 人型MTB能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耐受噻吩-2-羧酸酰肼,而牛型MTB则不能 • 人型和牛型的毒株中性红试验均阳性,无毒株则为阴性,并失去索状生长现象 • 噬菌体鉴定法(PhaB)
• Wilson 等于1997年建立的快速检测新技术
• 原理:是分枝杆菌噬菌体D29能感染活的分枝杆菌,未进入感染菌体内的噬菌体被随后加入的杀毒剂灭活 ,已进入菌体内的噬菌体不受影响。噬菌体在感染菌体内大量增殖 ,并将菌体裂解 ,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可感染随后加入的指示细胞 ,并将其裂解 ,在琼脂平板上出现透亮的噬菌斑。
• 分子生物法菌种鉴定
•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 • 核酸探针 • 核酸序列分析 • 多重PCR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检测分枝菌酸:由于不同种的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分枝菌酸不同,所以利用HPLC检测分枝菌酸可鉴定菌种。 •
三、微生物学检验
(五)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2.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3.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4. 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结核菌素试验
• 针对旧结核菌素(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两种菌体蛋白
• 原理:当将蛋白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杆菌,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性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MTB则无反应。
3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 用ELISA 方法在血清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结核菌外分泌特异性抗原 (external secreted specific antigen) 浓度。
• 任何体液如血液、痰液、脊髓液、尿液和各式组织萃取液等体液可用于检测特异蛋白抗原。 结核抗体
• 作为活动性MTB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 比传统的痰涂片抗酸染色、MTB培养等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 近年,胶体金、蛋白芯片检查结核杆菌IgG抗体抗体,特别是后者,针对三种抗原(脂阿拉伯甘露糖、38K Da和16K Da蛋白质抗原),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 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 原理:当全血与PPD和对照抗原(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γ,通过检测IFN-γ的含量来鉴定菌种。
• 2004年,Quantiferon-TB Gold assay 问世,应用结核分枝杆菌RD1区域编码的早期分泌抗原靶(ESAT)和培养滤液蛋白(CFP-10)特异抗原刺激细胞检测。
• 近来ESAT/CFP-10融合蛋白-ELISPOT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准确、灵敏、特异、快速。 • 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干扰因素小。
(六)药物敏感性试验
• 将纯培养物菌悬液,接种含各种浓度药物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做不含药物的对照组。 • 经过培养,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是对照组的75%以上,则认为该菌对该药物浓度为完全耐药,如无菌落生长则为敏感。
【小结】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2~5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微生物检验包括染色镜检、核酸检测、分离培养、鉴定试验、免疫学诊断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课后预习】非结核分支杆菌,放线菌、卡诺菌 【课后作业】
1、如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第5篇
目前管道成为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方式,但管道运输中面临着安全操作和运营两方面的风险和挑战,相关单位选择管道内检测技术来应对管道运输中的风险。
管道内检测技术是通过装有无损检测设备及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系统的智能工具在管道中运行,完成对管体的逐级扫描,达到对缺陷大小、位置的检测目的[1] 。它是掌握管道缺陷情况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对管道进行大修改造、消除管道安全隐患、完整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2 管道智能检测流程
管道智能检测流程中分为两个方面的流程,一是项目尺度流程,二是技术尺度流程。
2.1 项目尺度流程
如图1为管道内检测项目尺度流程图。
(1)公司接洽
安全运行意识较强的管道运营商应当主动到市场上进行寻找提供智能内检测服务且具备相关资质技术服务商,了解其所提供的历史技术服务和市场口碑。
(2)提交基本技术资料
管道运营商选取几家技术服务商或技术服务商的中国代理,直接或间接向其提供目标管线的运行压力、最大设计运行压力、管径、壁厚、弯头半径和收发球筒等基本技术信息和生产运行参数,以供技术服务商初步评估目标管线是否适宜进行智能内检测。
(3)技术评估
技术服务商在接到管道运营商提供的基本技术信息和生产运行参数后,会对目标管线进行技术评估,以初步评估相应尺寸的内检测工具是否适合在目标管线运行。若不适合运营应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并将反馈信息给管道运营商。
(4)招投标
管道运营商确定好项目后进行招标,通过招标选定技术服务商,签订合同。
(5)技术改造、清管和调集工具
管道运营商按合同规定对管道、收发球筒或者管道附件进行技术改造,并进行清管作业,使之具备较高的检测精度;技术服务商则按照合同对其检测工具进行技术改造,并将其和所需配件、易损件等一并动迁至目标管线所在地。
(6)运行内检测工具
清管结束后依照管道状况所需顺次或者跳跃性运行不同类型内检测工具,运行完毕后下载数据,并生成检测报告。
(7)管道修复
管道运营商结合报告和预算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变抢修为计划检修,对严重程度高的或者威胁管道安全运行的严重缺陷和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维修或者更换个别管段,避免发生事故,降低抢修和维修费用,延长管道在役寿命。
(8)管道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连续过程。通过实施管道智能内检测,能够提供完善和详实的在役管道数据和基本信息,有助于建立管道完整性评价数据库,完善管道安全评估体系;掌握管道的承载能力,适时决定是否增压或减压[2] ;间隔性地对同一条管线实施内检测(比如间隔3-5年),通过对比两次探测到的缺陷和特征的尺寸和严重程度变化,更好的预判恶化速率,使运营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管道进行风险分析、计划维修、完整性评价,提高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2.2 技术尺度流程
如图2为技术尺度流程图。
(1)运行测径板
在清管结束或临结束时应运行测径板以初步测定整条管道的最小内径值,评估几何检测工具的通过能力。若测径板边缘变形微小,或者变形后的最小直径值远远大于漏磁检测工具的通过直径值,则可以不运行几何检测工具和模拟体,直接在目标管线运行漏磁检测工具;若测径板边缘变形严重,或者变形后的最小直径值等于甚至小于漏磁检测工具的通过直径值,则无法直接运行漏磁检测工具,而应在下一步运行几何检测工具。
(2)运行几何检测工具
几何检测工具的支撑材质为橡胶质皮碗,在遭遇管道内径减小的情况时具备更好的柔韧性和恢复性,所以较漏磁检测工具在管道的通过能力强很多,可以通过很多极端的管径变形。凭借测径轮几何检测工具能够更加精确的测量管径变形程度。而且几何检测工具还有数据记录装置,在探测到能够限制漏磁工具通过的管道内径变形后,记录下它的位置,以供管道运营商准确定位目标管段并进行更换,再运行漏磁检测工具。
(3)运行模拟体
在几何检测工具探测到目标管线具备等于漏磁工具通过内径值的管径变形后,运行模拟体,通过评估模拟体的损坏程度,可以提前预测漏磁工具的损坏程度,进而决定是否可以直接在该管道运行漏磁检测工具(一定程度的损坏对检测结果和检测质量的负面影响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还是只能待定位并更换严重的管径变形所在的管段后再运行漏磁检测工具。
(4)运行漏磁检测工具
在管道施工期运用漏磁检测工具对新建管道进行内检测,是管道业主对施工方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监督施工质量并可作为运营期监测管道服役状态的基础数据,运营期实施内检测可掌握管道各部位因土壤腐蚀等原因形成的凹坑、压凹和褶皱等管壁缺陷信息,从而提高管道检修效率,避免因管道打压试验带来的巨大浪费,变盲目、被动维修为预知性维修,减少事故发生率[3] 。
(5)生成漏磁检测报告
现场工程师将检测工具上的原始数据通过网络和邮寄光盘等方式将相关数据发送至服务商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商相关人员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漏磁检测报告,提供给管道运营商。
(6)开挖验证
为了验证管道内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探测尺寸的精度,管道运营商根据检测报告选取几个工具所探测到的特征点作为开挖验证点,了解是否和检测报告一致。至此,目标管线的智能内检测工作结束。
摘要:长输油气管道已成为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管道内检测技术的使用可以了解管道相关的安全情况,因此本文对管道智能内检测技术及实施流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管道智能内检测技术,项目尺度,技术尺度
参考文献
[1] 严大凡,翁永基,董绍华.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与完整性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石永春,刘剑锋,王文娟.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北京: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8).
机动车检测流程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