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牛二姣
此次的教学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我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针对本次教学,我就大胆使用了群文复习的方式,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回顾教材中有关动物的文章,让学生复习每个动物身上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开始新授课,训练学生的技能,最后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描写动物的文章,本堂课选择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概括故事内容,二是指出动物身上的特点。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效果不衬人心,原因如下:
第一:平时练习量不够,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导致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动物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第二:拓展面不够,不能只关注于文本内容,要上升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牛二姣
此次的教学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我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针对本次教学,我就大胆使用了群文复习的方式,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回顾教材中有关动物的文章,让学生复习每个动物身上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开始新授课,训练学生的技能,最后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描写动物的文章,本堂课选择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概括故事内容,二是指出动物身上的特点。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效果不衬人心,原因如下:
第一:平时练习量不够,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导致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动物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第二:拓展面不够,不能只关注于文本内容,要上升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初二英语课本第四单元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 ”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很多学生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warming –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 “what is my favourite food ?”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 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bread, meat, juice.
3. 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 “do you likeit ?”
设计思路:(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 (2) do you think is good for our health ? (3) which is your favorite ?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p67)-- “healthy eating”,并让他们参与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
step 2 : reading
(一)listening and scanning :
1. what do students want to be?
2. what do students eat for breakfast now ?
设计思路:(1).听和读都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边听边读(默读)可以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2)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二)intensive reading : read the text again,try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
设计思路:进一步有目的地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细节,同时,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skimming:1. to ask groups 1& 2 to read the text a third time ,and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
2. to ask groups 3&4 to retell the story .
设计思路:
1、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文章改写与复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extension activity: to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ir own lifestyles .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自己的话题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五、反思: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1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切实提升语文素质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能够长时间流传, 大面积传播, 经典的艺术性是毋庸置疑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小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经典阅读中可以积累丰富多彩的词语, 绚丽多姿的句段, 从而慢慢地形成敏锐的语感。慢慢学会怎样谋篇布局、造句遣词, 学会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经典的文学作品也为小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准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的古诗文, 还可以给故事配上栩栩如生的连环画,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翔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仿写是小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的学习手段之一, 就像初学书法的时候临摹名家的字帖。而好的蓝本是必不可少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 既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也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它们是小学生作文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孩子们尽可以以之为鉴, 还可以进行续写、改写的练习。如学了《燕子》以后, 孩子们可以试着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 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以后, 写写五光十色的美丽童年。还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活学活用学过的的古诗文。比如写《我的家乡》, 写到杨树、柳树、鲜花等, 叶绍翁的《宿新市徐公店》贺知章的《咏柳》, 使学生观察、回忆鲜花、垂柳, 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境。尽管文笔可能是稚嫩的, 却吐露了孩子的心声, 学生的表达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2 熏陶思想, 规范其言行,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 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 对孩子来说读来朗朗上口, 学来兴趣盎然。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成完美的人格”。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 还可以使他们懂得人生道理,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七颗钻石》引导学生要做一个善良、孝顺、乐于助人的人;《锄禾》《悯农》告诉孩子们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卧薪尝胆》激励孩子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负荆请罪》告诫学生要知错就改,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弟子规》教会孩子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阅读那些栩栩如生的经典的文学的作品时, 不知不觉, 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潜移默化, 自然而然地为之所打动, 进而升华为自身的情感, 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3 拓宽视野, 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博学多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之道之一。经典诗文中许多作品可以带孩子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望庐山瀑布》让人仿佛面对从天而降的千尺白练;《望洞庭》又把人们带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让孩子们领略犹如西子般美丽的西湖美景在经典文学作品中, 孩子们会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经典诗文还会告诉学生们我国民间的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爆竹声声, 美酒飘香的春节时, 可以吟诵王安石的《元日》;落雨纷纷, 杏花吐艳的清明节, 可以吟唱杜牧的《清明》;菊花盛开, 秋高气爽的重阳节, 怎能忘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传世经典呢?在传统的民族节日时, 经典的古诗文向我们敞开了一扇了解民俗节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大门。随着知识的增长, 人的气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真正地“腹有诗书气自华”, 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有学问的人。
4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开启智慧之门
经典的文学作品, 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精品, 或文采斐然绚烂多姿, 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或自然清新返璞归真, 都必然是孩子们爱读的东西。所以学习起来兴致勃勃地, 自主性比较强。学习时注意力集中, 也就轻松自如。同时,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告诉学生们读书要和实践、生活联系在一起;《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 更不要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伊索寓言》《古今贤文》更像是一位古代智者, 循循善诱地告诉孩子们人生的道理这些经典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迪了智慧。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 就像在给孩子们用智慧的甘霖一次次洗礼, 让他们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迈向成熟。
经典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法, 合理地处理教学的环节, 恰当地与写作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 让它来为语文教学服务,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大放异彩。
摘要:文学经典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宝库。本文结合笔者实践, 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作用
参考文献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1浅显易懂型
对于一些内容较浅易, 学生易体会和明白的古诗词, 可以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小学生独立习读、独立思考、互相交流, 在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之初, 先带领学生朗读一些喜闻乐见, 脍炙人口, 而且大部分都是孩子幼儿时期读过的小诗。例如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读古诗, 整理、清除文字障碍;接着分小组讨论古诗的意思, 找出不理解的词;再次全班讨论, 共同辨析不理解的词义, 依靠学生帮助学生;最后达到全体学生掌握古诗的目标。依照新课标的要求, 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 能够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
2相对陌生型
对于一些新接触的小诗文,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 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 “不求甚解”地读, 把诗句的字音读准, 读到琅琅上口。例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可采用“三读”的阅读方法, 即:读通读懂读好。古诗文不是无情物,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诵读时, 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 从而与古诗文内在的感情产生共鸣。还可以适当模仿一些古人吟诗诵句时摇头晃脑的样子, 学生便会越读越来劲。
3深奥跳跃型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 可以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直观的手段:形象的板书、挂图、实物、录音、录像及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 可设计如下情境:和学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 穿过时空隧道, 似乎进入久远的唐朝,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 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 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 很快就吸引了学生,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引发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初步感受到了杜牧在诗中体现出的明快、豪放的风格, 陶醉于清新明快的意境中。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文阅读训练中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实现“量”的积累, 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 得到古诗词的浸润,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那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引导学生多背, 实现“量”的积累呢?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记妙背。
1) 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背诵时, 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 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年级学生。例如, 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时, 老师除了指导他们的语气外, 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于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给学生创设了获得成功的可能, 以及表现个人的时机, 一举多得。记得在“六一”儿童节古诗文背诵汇报会上, 学生们那声情并茂的背诵, 入情入境的表演, 博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后来许多学生在写《记“六一”儿童节》一文时, 都把这一印象很深的一幕记叙了下来。可见, 表演背这一形式促进了学生对诗的理解, 加深了印象, 从而促使其背得更快, 记得更牢, 学生兴趣更高。
2) 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背诵的一种方法。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等等, 学生在背诵时, 就有不少人对诗文采用据意背的方法。像“美丽芬芳、前程似锦”一章, 他们会背起花的诗, 有《题菊花》《海棠》《卜算子咏梅》等, “播种理想、放飞希望”一章, 他们会背起“言志”的诗, 《石灰吟》《无题》等, “观自然风光, 游山水园林”一章他们会背起写景的诗篇, 《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等;“友情难忘, 友谊长存”一章, 他们会背起“送别”的诗, 《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等;“劝勉同学努力, 插翅飞翔”一章, 他们会背起《劝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他们分类别, 脉络清, 背得多。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导读词】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着这样的诗句,向往着沉入文字的悦读生活,才发现阅读其实已经不是负担,而是我们的一种心灵需要。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有道理,因为这份“积极”实在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每日晨昏,如对故人,直下三千字,胸无半点尘,何其痛快!自然的,阅读对于我们,绝不单单是一种消遣,对时代的关注,对人性的思索,对真善美的诗意向往,对独立精神的执着渴求,都交织在我们阅读历程之中。而阅读的姿态也更加彰显着我们的先锋品格和栋梁气魄!记得我第一届的学生张政曾经有一首小诗表达对于诗歌的忧虑。墓志铭春天来了,丁香开了,夕阳落了可是,我们的诗呢?是啊,我们的诗呢?所有的美好都到了,我们的诗呢?在如此美好的青春,在如此美丽的人间四月天,怎能没有诗歌?怎么没有心底汹涌的诗情?今天起,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的现当代诗歌。就用我的好友狷夫老师的文章作为导读词吧。诗歌,是艺术之神的馈赠诗歌,的确是艺术之神对青春的馈赠,即便它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至少,它可以让你的青春变得更多。当你热爱诗歌的时候,你会生活在更加丰富的世界,并逐渐懂得诗意的栖居。诗歌,让你多一种感悟,多一种表达,能抚慰自己的心灵。当你不仅仅会哭喊“离不开你啊”,而懂得低诵“唯见长江天际流”,不仅仅会倾诉“愁死我了”,而懂得吟咏“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时候,连你的忧愁都变得充满诗意,这样,你的心灵就会多一缕阳光,而不会为乌云所堆积。当你在极度兴奋乃至于狂喜时不只会手舞足蹈,狂呼乱叫,而在心里高唱“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时候,狂喜也将不会侵占你的头脑,迷惑你的灵魂。诗歌是排遣各种情绪的一种美妙的途径,它让你保持着澄澈透明的心灵。诗歌,让你与一草一木对话,听懂自然的语言。柔波中的青荇曾招惹徐志摩的旧梦;梁柱间的燕子曾转述林徽因的诗情;神女峰的守望,是舒婷才听懂的哭泣;带着往昔味道的麦田,唱响着召唤海子的歌声大自然的风物,一刻不停地向着人类倾诉,而诗歌便是自然和人类共通的语言。当你的眼中充满诗意的时候,一枝一叶都将不再是冷漠无情的身外之物,他们都将成为你的朋友,你的灵魂将永远不会孤独。用心去感悟季节的变化,洞察自然的真谛,你的诗歌将告别无病呻吟,你的生活将不再枯燥无味。诗歌,让你与过去和未来的人们对话,追寻历史的跫音。十四行是欧洲人的遗传,赋比兴是中国人的基因。从祖辈遗传下来,并必将传递给后代的那份诗情,使得我们不仅生活在当世,还可以在玄想中穿梭于时光的隧道,上下求索,考古问今。草堂的茅屋让你邂逅沉郁顿挫的老杜,赤壁的江月让你对话豪迈奔放的大苏。“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在写下这一句时可是想到了百年前的圣贤?或是想到了千年后的你?半坡的陶片是杨炼的追问,李白的酒杯是余光中的找寻。古人用诗歌向你倾诉,你的诗歌也是对往圣们最好的回答。当然,还有未来,千百年后的人们,或许也会为你的忧愁皱紧眉头,为你的欢乐绽开笑靥。诗歌,让你的灵魂不朽,让你的情怀永生。诗歌,让你思考世界的本质,追寻宇宙的源头,获得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的需求,除了生存与发展,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之外,还应有着更高层次的终极意义,许多人的一生,都在追问人生的意义与世界的本源。这种对本质意义的追问既是人生的终极需求,又是青春的必然思考。这种终极的追求,有三种方式:信仰、哲学和诗歌。信仰需要终其一生来奋斗,哲学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阅历的丰富,唯有诗歌,是最属于青春的。不必到了屈原的年纪才追问“遂古之初”,不必登上陈子昂的幽州台才感慨“天地悠悠”,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冰冷如铁的黑暗中认为星星月亮是从天外的世界透过的光亮,这孩子便是顾城。在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之外,心灵,还有一个属于理想的彼岸,诗歌便是通往彼岸的桥梁。诗歌本身,也是一种信仰,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加高蹈的追求。抚慰心灵,倾听自然,神游古今,追寻彼岸,这便是诗歌对青春的馈赠。诗歌,让你的生活更丰富,让你的灵魂更崇高!阳光中的向日葵
芒克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你走近它便会发现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相信未来 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68年 致橡树 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就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半截的诗 海子你是我的半截的诗半截用心爱着半截用肉体埋着你是我的半截的诗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 日记 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1988年7月25日火车经德令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外婆 野谷又老又穷那就是外婆她总是不安地说“我没什么带给你”待我懂得时她已长眠地下有什么比得上你的深厚外婆,你给了我妈妈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经典阅读教学反思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