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1篇
1.信用卡购车贷款政策查询。目前建行和招行合作的品牌和车型比较多,还有一些手续费的优惠政策,感兴趣的tx可以提前关注银行网站信用卡购车分期说明及广告(我可不是做广告啊)。如果正好你有信用卡最好,注意如果办理信用卡需要一定时间,审核一周左右,再制卡、邮寄给你。也可不提前办信用卡,等办理贷款时同时需要申请信用卡。
2.选择喜欢的车型和4s。联系本地4s店,问好是否有银行所提供的购车贷款业务,有的经销商虽然银行网站又公布,但无良的js还是对一些银行优惠的车型和政策加一些条件,比如目前宝来有18期免手续费,但有的4s还要加收服务费、保险保证金等(黑呀,反正不会让客户有太多的优惠),所以不能只看银行政策。
3.订车,确定贷款,一般4s会帮助联系银行工作人员。
4.办理购车贷款手续(没有信用卡同时需要申请),可能需要一些证明材料,比如收入证明、房产证明、公积金卡等(本人教师,只要了公积金卡),一般有4s销售联系银行人员来办理。
5.银行审批信用卡、银行审批贷款(要一周左右)。
6.贷款审批通过,银行向4s发放放款通知书(银行会通知4s而不是贷款申请人,不知咋回事,鄙视!)。
7.缴纳首付款,缴纳购置税、办牌、办理保险(贷款期内要求全保)等,我的大多都是4s销售包办的,不允许自己跑(霸王条款啊)。需要说明的是首付款,我在办理贷款的当天就交了,因为销售说不叫首付怕留不住车,虽然知道他是忽悠,但我还是交了,觉得也无所谓
了,反正就这车了。觉得有点背套牢的感觉。
8.上好牌后,4s把相关手续提交银行,银行放款,把钱打到你的信用卡上,就可以提车了。这笔钱你自己看不到,必须到4s专用的机器上去刷卡。贷款购车的必须上牌后再提车,我这儿是4s包上牌(800米,够黑吧)
我目前还在第7步,应该还有几天就提车了,从订车申请信用卡及贷款等了20多天了,被耽误了些日子,等待的日子是很难熬的,所以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钱少还想买车的tx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不当的地方希望长老们给提出来,把流程更详细化。
注意:后续:
本人的银行审批和通知书一周就给4s了,结果又被拖了一个多月才办理。正常应该半个月之内就可以。被我发现后正好我就换了13款,也算满意。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2篇
怎么用信用卡贷款买车
说起贷款,很多人一开始想到的可能还是去银行,写个申请单,然后抵押一些东西,再拿到银行拨下来的贷款金额。的确,这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十分普遍的一种。不过,随着信用卡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这种前期消费,会依托信用卡来买车,依托信用卡来买房贷款,或是拿着信用卡来消费其它物品。
实际操作来看,信用卡贷款买车的话的确是可行的,而且很多银行的信用卡都有此方面的合作,毕竟现在整个市场对于车的需求还是蛮大的。不过,整体来看,人们对于信用卡贷款买车的步骤条件还是不怎么熟悉的。
那么,信用卡如何贷款买车呢?
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并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准贷记卡。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那么,怎么使用信用卡贷款买车?
信用卡分期购车是银行机构推出的一种信用卡分期业务。持卡人可申请的信用额度为2万-20万,部分银行视情况而定;分期有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三类;信用分期购车不存在贷款利率,银行只收取手续费,不同分期的手续费率各有不同。
1、要了解信用卡买车适用的范围
由于一般信用卡的信用额度有限,发卡银行一般要求持卡人必须提供财力证明,银行认可的财力证明包括房产证或商品房销售(预售)合同及购房发票,有的银行要求信用卡本身要具备10万元-20万元的透支额度,有的银行允许信用良好的持卡人单独申请信用额度分
http:///
期购车。
显然可见,全国推出信用卡分期购车业务的银行会随着客户的需要会越来越多。目前有中国建设银行龙卡分期购车业务、中国银行“车贷通”(仅限北京地区)业务、招商银行“车购易”业务、民生银行“购车通”业务、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分期购车业务、部分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期购车业务,如汉口银行、宁波银行等。
但各个行都有自己的门槛:招行须首付30%余下车款才能分期,工行则称可全额分期。有些银行部分车型还可零手续费。此外,不同车型不同期限的分期费率不同,有的银行只有指定车型可分期。
2、要大致清楚信用卡买车的优缺点
优点:
低手续费零利率。相比银行贷款购车和汽车金融机构贷款购车,信用卡分期购车是没有利息的,当然所谓的零利率会在手续费上有所支出,不过对于较低的手续费来说,相比其他两种贷款方式还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审批快速。审批快速也是信用卡分期购车一个优点,有些银行的信用卡贷款购车最快40分钟就可以审批完成,最长也不会超过3天,虽然审批速度快,但这也是由于信用卡购车的某些局限性所造成,凡事各有利弊,在后面将提到信用卡分期购车的缺点。
便宜实惠。信用卡分期贷款购车除了缴纳部分手续费之外,完全同现金购车相同,从经销商优惠活动中我们可以了解,经常会提到全系现金优惠XX万,而这现金优惠也仅适用于一次性付款的购车者,信用卡分期购车则同于一次付清购车,无论是优惠,还是经销商购车赠送的礼品,都有权获得。并且,多数信用卡银行均有刷卡积分活动,购车刷卡后还能在银行换取相应积分礼品,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http:///
缺点:
局限于品牌。每个有信用卡分期购车的银行都有相应的合作品牌和可以享受业务的车型,如果你想分期购买其他车型,只能找银行或者汽车金融机构贷款了。
局限于一定额度。同信用卡的使用一样,分期购车业务的信用卡也是有一定额度的,这也跟持卡者的工作及经济承受能力有一定关系,任何一家银行都不会把巨额财产借给没有担保的人。所以,想买豪车的人,还是不要选择信用卡分期贷款了。
3、手续流程了解很有必要。
(一)提出申请。看好拟购车辆后,填写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书、资信情况调查表,连同个人情况的相关证明一并提交贷款银行。
(二)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审批。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会及时通知借款人填写各种表格。
(三)通知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和保险等手续。
(四)银行发放贷款(由银行直接转到汽车商的账户中)。
(五)借款人将首付款交给汽车商,并凭存折和银行开具的提车单办理提车手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办理信用卡车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购车首付不能使用信用卡支付;
(二)建行信用卡购车手续费需要在第一期还款时一次性支付;
http:///
(三)如果要提前偿还分期,手续费是不能退还的;
(四)信用卡分期付款所购车辆,必须投保机动车辆全车盗抢险和车辆损失险,保险期限与分期期限一致。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3篇
柜台申请篇
信用卡申请流程:
1、填写申请表
2、给银行你的资料,和种种复印件
3、银行寄送给信用卡中心
4、信用卡中心进行审核,制卡,发卡
5、你拿到卡片后,开卡,等密码函
信用卡申请条件
一般申请条件都比较接近,具体的按各家银行的规定实际操作。
每家发卡银行都有自己的发卡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1,年满18周岁
2,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人,工作单位一般在常住地的城乡居民。
3,填写申请表,并在“申请人签名”处亲笔签名。
申请信用卡,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身份证件复印件、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
2, 如果您还能提供银行存单、 房产证明、 学位证明等, 您的申请审批过程将更加方便快捷。
3, 如果您属于外地户籍、 境外人员在申请当地工作及现役军官以个人名义申领信用卡的, 有些发卡银行可能会要求您出具当地公安部门签发的临时户口或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 (含工
作证明) 。
4,各发卡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接下来是原创的区域请注意:
第一,如果你不满18岁,请不要申请,必须是本人身份证,如果有
人帮你代办,请不要随意相信,不满 18岁办卡后果很严重,不是忽
悠你, 请慎重! !
第二, 针对工作证明, 资料里面有具体的模板和软件, 我们已经有很
多的成功的案例。银行对于工作证明的审核是通过电话回访查询的,
所以电话回访非常重要。
第三, 电话回访很重要, 回访成功,几乎已经没有问题了。 所以要准
备座机号码, 注意只能是本地的座机号码, 不要找外地的座机, 那样
你肯定不会通过。资料里面有具体的回访的技巧和电话的准备的方
法。
第四, 一个人的信用是非常重要的, 信用不好会涉及到后面买房的问
题或者涉及到自己的子女的上学和很多的其他的社会福利, 这个以后
会纳入城市的评级的标准。 所以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 如果你
的信用有问题,奉劝你要尽早解决。
当然了, 最后要说的是, 信用卡毕竟不是你自己的钱, 是银行的
钱, 是需要还的。 切忌不要被信用卡给绑住了自己的所有的生活,
当你没有能力偿还所有的欠款的时候, 那么你就会成为彻底的卡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4篇
浦发银行信用卡申请须知:
1.申请人需年满18周岁。
1)税后年收入在人民币18,000元以上(含18,000元),可申请普通卡、WOW Visa奥运卡、麦兜主题信用卡。
2)税后年收入在人民币50,000元以上(含50,000元),可申请金卡。
3)税后年收入在人民币120,000元以上(含120,000元),可申请白金卡。
2.申请人需在线填写申请所需信息,并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3.申请人完成在线申请信息填写后,请:
1)保存并打印申请表(需打印在A4规格纸张上,请勿正反双面打印)。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5篇
尊敬的公务交通龙卡客户:
新版公务交通龙卡与旧版的公务交通龙卡的区别在于新卡关闭了取现、转账功能,仅限于与交通相关行业的消费支付,具体内容如下:
1、该卡片为限制交易银行卡,不能取现、不能转账、不能在与用车或交通无关的场所消费(只要有POS机具即可使用该卡刷卡消费)。
2、该卡片可以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刷卡消费加油。
3、可以在建行各自助银行的多媒体终端上为公交卡充值。
4、可以在财产险公司刷卡购买车辆保险,但必须是符合银联规范的POS机。
5、可以在装有符合银联标准规范POS机的4S店刷卡消费,购车或汽车保养维修。
6、可以在装有符合银联标准规范POS机的汽车修理厂刷卡消费维修保养。
7、可以作为建行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的约定还款帐户,归还贷款本金及手续费。重要提示,如果不是通过我行办理的建行购车分期业务,请务必注意,用于办理分期付款的信用卡约定还款帐户必须修改成下发的公务交通龙卡,否则公务交通龙卡中的补贴款不能用于归还购车贷款。
8、车辆拍牌费用,可以在国拍的建行POS机上使用本公务交通龙卡,如果车辆拍牌不是通过拍卖渠道,不是通过国拍的建行POS机交易,可能交易会被限制,请购车拍牌者务必注意。
另注:
1、如果是购车、拍牌、保险等业务,大家尽可能事先咨询我行留给大家的电话,以确保届时交易顺畅,否则可能会交易受限。(可作为保险约定扣款账户)
2、拿到卡和密码信封后,若想修改密码的,请到我行所有的自助设备上修改或带好本人身份证件到柜台修改,若有疑问请咨询我行网点工作人员。
3、离职、退休员工本人可以到我行网点办理公务交通龙卡销户结清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本人的公务交通龙卡、本人身份证件原件、主管委办局的相关离职、退休证明、建行个人账户。
4、公务交通龙卡损坏不能使用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卡片遗失的,持卡人带好本人身份证件到我行柜面办理损坏换卡、挂失换卡,所涉及的补卡/换卡手续费、挂失手续费我行均予以免除。
5、附:我行相关网点和部门联系人信息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第6篇
一、儒家有用還是沒用?
儒学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问这个问题,其實已經很久了。因为传统上大家都说“通经致用”“經世濟民”,读书就是为了运用到现实社会上去。但是儒学在当代,恰好即以它的实用功能备受質疑。
各位想必知道,从十七八世纪以来,《论语》等在西方流传已很广了。但西方人以西方哲学来对比《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时,往往觉得意趣不高。認為孔子只不过是讲了些道德格言的世故老人,并没有太多抽象性的、概念性的思辨表达,所以会觉得儒家只是一种世俗层面的道德传播者。
因此,西方对老子《道德经》的关注程度远高于《论语》。国内受过西方哲学训练的人,也往往觉得儒家的东西太过平实,跟现实社会的关系又太过紧密了。儒家甚至于被贴上了实用主义的标签,认为中国正因为受儒家的影响太大,所以凡事都有实用主义倾向。而又因有实用主义倾向,故我们缺乏抽象的玄思,也缺乏超越性的宗教嚮往,更缺乏“为学问而学问”这样一种思辨性的传统。說這類話的人很多,我相信各位也听到過。
但是,儒学又常面临到另外一种指责,说儒家的想法恰好是不切实际的。《史记》就讲孟子被当时人批评說他“迂远不近事情”。似乎儒家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動不動就讲三代、讲诗书、先王之道,跟我们实际的人生社会是有距离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儒家又常被定位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讲的那一套,在现实世界难以实践。
孔子说的几句感叹话,常被拿来证明儒家確實就只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如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志業,事实上是不可为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理想不可能落实,也没有落实,只代表一个理想。在我们现实的污浊世界,人人都像禽兽一样,以本能跟贪欲在过日子。社会无非如此。儒家呢,它提供了一种理想,让我们可以嚮往,也可以借着这个来提振自己,但是终究儒家的理想很难真正落实下来。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想法的评论,都很有意思,各自表达了两种对儒家的看法。一种觉得儒家太实用了,另一种觉得儒家根本就不实用,根本没法落实,只是一种理想。
有很多人,例如梁启超在讲儒家时,就认为儒家学说基本上即是一套政治哲学。换句话说,他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的。当代新儒家呢,又傾向把孔子定位为道德的理想主义者,从理想性这一面来闡述儒家。
在传统上,孔子孟子或后来宋明理学遭遇到批评,也與此有關。清朝初年不是有很多人批评宋明理学家“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嗎?認為理學家对现实社会的衰乱、国家的危机都没办法,提不出具体措施,无非把道德性提高了,最后殉国,最多只能如此,保持一种气节。所以當時很多学者批评宋明理学不具实用性,所强调学问應是“实学”,是有实际社会功能的,最典型的就是颜习斋这类人。后来还有乾嘉“朴学”。朴,就是质朴,認為確實的知識考證比较实际,整天讲天道性命,华而不实,没用!这是兩種种“实学”,一主张落實於社會現實,一主張實際於知識。这些思潮都是用来对治儒家的不具实用性。
可見儒家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本来就争论很大,我剛剛的簡述,已然概括甚多,實際的爭議還遠不止於此。
2
二、儒家有用,但不適用於現代
那么我们现在該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儒家確實是強調有实用性的,例如說通经致用,或强调“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說这套学问可以落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裡去。传统儒家總是不断这样在讲。
但是儒家的实用性,若跟墨家比,那又远远不如了。墨家恐怕是中国最强调实用性的。墨家反对儒家讲礼乐,为什么呢?墨子不是写過《非乐篇》嗎?他认为儒家讲的礼乐文化都是不实在、不必要的。例如我们要买张桌子,重点是桌子要能负载物品,达成桌子的功能。所以桌子最重要的是它的材质,实不实用,而不是造型、色彩、雕刻等等。所以他要“非乐”。乐,是泛指所有礼乐、文采、文饰。如果用儒家的术语来讲,墨家這就叫做“质而不文”,他只要“质”,质朴、实用这一部分,而不要那个“文”。儒家恰好不然,儒家是强调“文”的,要“文质彬彬”,既要质也要文。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儒家不像墨子那么极端。
纯粹讲理想性的话,儒家又不如道家,道家恐怕更有理想性格。荀子曾经批评庄子说庄子很好,但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的关注点在于天,在于超越性,要超越現时現世,所以一上來就讲《逍遥游》,大鹏鸟飞起来了,往下看,你这些在地面上的小麻雀跳来跳去,境界跟我根本不一样。他从人界到了天界。所以由他看,我们这个人世上的纷争、意见上的是非,都应该《齐物论》。顯然他更具有现实的超离感。老子也是如此,要不就讲上古的纯朴世界,要不就讲什么小国寡民。这对于当前的时代均是批判的、带否定性的。他当然也要治理这个时代,但更要回归到一个更理想的时代去。
3 如果我们以光谱来看,这两家可看成是左右两端,儒家則是“叩其两端而得其中”,综摄两端、中和为用。也就是說:他有理想性,但也有实践性格。所以儒家才会不断强调其学问不是空谈。
实践性,是儒家学问中非常重要的特点。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它不只描述世界,更要改造世界。这是对儒家性格的基本认定。
不過,近代对儒学的这种實踐性或用世性,卻还有两种批评。
第一种是说儒家是希望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但是儒家在中国历史上,他最大的影响跟作用在哪里?在政治领域!然而近代人认为:中国的封建专制这么久长、这么巩固,正是因为儒家作了它的帮凶,或者作为君主专制的工具。近代这种批评我相信各位也非常熟悉。
第二种批是说孔子这一套讲法固然希望能作用于当下、作用于社会,但是产生这套想法的基础以及它的社会,实际上乃是个小农经济的社会。这个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产生的思想,能对应于現在这样的社会嗎?他那样的社会已经过去了,跟我们现在社会完全是两回事;他的思想也因为如此,所以不可能切合于当代。
这两种批评都挺有趣。怎么说呢?第一,在近代,我们受西方的影响,使用一个西方的评论的模型,从孟德斯鸠、黑格尔以来,不斷地說“自由的欧洲、专制的亚洲”。說來說去,說得跟真的一樣。可是这样一个专制东方的判断,事实上是经不起检验的,因为他们从气候、从地域、从人种等等各种角度,“立理以限事”地談問題。自由跟奴役的对比是已然划定的,欧洲是自由的、亚洲是被奴役的,然后再去填空,找很多很多理由塞进去。而所找的理由大部分出于误解,如说中国过去君主统治底下老百姓没有财产权、没有人身自由,君主完全凭他一己的权力来决定老百姓的生死、决定他的财产的归属等等,这些都是荒谬的。但 4 是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都在这个框架中理解自己,所以我们常常也就说自己是君主專制,說儒家教我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有一位前辈就当面跟我讲过,说:我们今天怎么提倡传统儒学呢ㄥ传统儒学是讲这样一套的,这还了得?我問:儒家谁這樣讲啦?恐怕法家都没有讲过这样的话呢!諸如此類,我们總是把传统用恶意的解释的方式去满足这个论述模型。
再说儒家做了君主专制工具的問題。各位想想,若儒家是做为君主专制的工具,那么它在汉代就不应该提倡禅让,对不对?在宋代,它就不该講學。這樣,它在宋朝它就不会被政府打压,被批评为“伪学”。明朝曾经四次毁书院,不准儒者办书院,为什么?到清朝,更要兴文字狱呢!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说,你们这些儒者都说考试須考儒家之學,要读《四书》;《四书》到底讲什么?拿来给我看看。一看之後大惊,说:什么?孟子居然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又说國君若不把老百姓当人,老百姓也會把他当寇仇!這都是他不能忍受的。可見儒学不但不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且儒家用它的学说主導了整个中国的过去的政治体系,提供了许多的监督机制。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政治学的讨论,当然對此還可以做更多的梳理。不过简单说,近代我们把儒家的作用主要看在政治层面,卻看不清其真正作用,又忘记了儒家在其它领域里产的作用跟影响,这些都是非常大的缺失。
另外,刚刚讲到,許多人說儒學是小农经济底下的产物,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了。这个讲法看起来好像很鋒利,实际上最可笑。为什么?因为如果这个讲法讲得通,那么所有一切古代的思想、外國的思想,都不需要看了。你现在还要谈柏拉图吗?还要谈亚里士多德吗?那都是希腊城邦社会的产物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呢?我们也不需要读洛克,不需要读笛卡儿,不需要读康德、黑格尔、馬克 5 思等等等了。他们的时代跟我们现在都不一样啦,为什么還要读呢?所以这个讲法不是只用在否定儒家上。如果它说得通,那我们所有書都不用读了,如此,荒謬孰甚!
第二,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种思想发生在某种社会,所以它不适用于另外一个社会。那麼我请问你:思想不是会传播吗?思想跨越它的原生地域、原生社会,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去,在思想史上是最常见不过的。欧洲罗马人相信基督教,难道基督教是發源於罗马的吗?它是在希伯来地区出现的啊,但它传到欧洲去,影响到现在这么大;後來又到了美国,也影响那么大。时代、社会、地域都变了,为什么能够传播且生根發芽呢?才是思想可見思想跨越原生社會,能史的常态嘛!現代人讲如此荒谬理论,还觉得振振有辞,说儒家发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所以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我真替他感到難為情!若持此观点,这个人天下任何书也都不用读了。
不過这个讲法在过去讲是其社会现实的。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只承认人有社会性跟阶级性,不承认有普遍的人性。所以讲思想时,也不承认思想有普遍、永恒的价值,思想只能有历史性,没有永恒性。在讨论问题时,又经常采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个想法,用简单庸俗的马克思理論来论事,所以才会这麼看。所以那是時代之限,而这个问题现在要辩驳它,已经非常容易了。
再者,这个问题,在近代,大家之所以會相信,是因为混杂着另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传统跟现代的纠葛。
近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发生于小农经济的社会、君主专制的体制;到今天,我们要走向现代,它不但已不适用,恰好還是我们要打倒的对象。我们就应 6 该打破这些封建的礼法、專制的政體等等,才能走入现代。所以儒家跟现代社会的关系,即在于我们不要让儒家在社会中继续起作用,这样我们才能现代化。
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种想法。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後,国际上开始慢慢有些调整。因为原先这样一个思考模型,其实不是在讨论中国问题中出现的,乃是西方人在讨论他们自己的社会变迁。“传统跟现代”云云,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前跟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我们把这个讨论方式拿过来,用在东方西方的比较上。把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的这些特征,讲成是西方的本質。忘了西方也有上古中古,有宗教時代;講得好似欧洲从来就是民主的、从来就是理性的、从来就是法治的、从来就是政教分离的。中国呢?儒家代表了中國向來就是神权跟政权结合,政教合一;社會又一直是以封建礼法來統治。忘了原先封建是讲欧洲的封建,而不是中国概念下的封建。以致於好像只有中国是传统的,西方則代表现代。所以中国要走向西方現代,或者用西方来改造中国。
三、儒家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之用
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本身就调整了这个论式。
它也不是针对中西的调整,而是调整他们自己在解释现代西方跟他们中世纪的关系。过去的解释,都是反中世纪的,把中世纪形容為黑暗社会,强调要“走出中世纪”。为什么?因为中世纪愚昧、黑暗、教会掌权。启蒙运动那著名的號召,叫做“解除上帝魔咒”,就这个意思。人好像被上帝下了蛊或催了眠,猶如童话故事中公主被巫婆下了咒语昏睡了,王子亲吻她才能醒过来。整个欧洲也是这样,被上帝催眠了,昏昏沉沉跟着教会跑,只晓得崇拜上帝。启蒙运动之后,人才張开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這才重新看到世界。所以黑暗的中世 7 纪,理性开展出来的现代社会,兩者正相對立。过去西方的歷史解释模型基本是这样。
但大家慢慢就发现,现代西方的很多的東西,包括科学的创造,如牛顿三大定律,是因破除宗教迷信以後才出现的吗?不是的。因为牛顿本身就是非常坚定的有上帝信仰的人,他发现这些定律,乃是要寻找上帝创造这个宇宙的规则。这一类的新解释是在说明什么呢?说明现代跟传统之间也不是断裂的、逆反的、革命的关系,其间有很复杂的连续性。
大概50年代以后,西方开始有这样想法。我们的学者也开始运用这種想法來处理中国的传统與现代之关系,说传统很多看起来新的变革,实际上仍有传统的脉络。
到70年代,这讲法又更强化了。因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其實有中世纪以来的思想渊源。著名的韦伯的论述,即是說資本主義有其基督新教的精神脈絡。
換言之,传统不但不是要被打倒的东西,传统跟现代之间还藕断丝连,有非常复杂的关联。此外,传统还是造成现代、现代之所以如此的一个内在的根本,这样一套讲法。这个论述更进一步,更强的就是讲:传统不但是“现代之所以为现代”的根据,而且若把这些传统因素更好的发挥了,就可以让我们的现代更为健全。
这就是后来称为东亚儒家经济的論述,说亚洲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崛起,得益于它的儒家传统與身份,所以儒家文化圈跟亚洲的新经济圈它是合一的。可見传统可以帮助现代,在经济、社会的現代化上有很大的价值。
现在当然纯粹从经济上讨论传统文化價值的人不那么多了,但最近这些年我们开始又谈“普世价值”啦。認為儒学不是只有历史性,不是只局限于中国或中国古代。它在那时候产生過作用,可實際上它对所有社会的人、全世界的人都能产生作用,所以儒学有普世价值。
这些讲法都是对“儒学只是一个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能作用于现代”的调整。慢慢我们现在可以承认儒学对现代社会确实可以产生若干作用,如经济上的作用,現在已经论述很多了,甚至学界還有人提出“两种资本主义”。說一种是欧洲型的资本主义,其精神是新教伦理;亚洲型的东亚的资本主义,内涵則是儒家文化等等。
我不完全承认他们的讲法有道理的,但这些讲法其实都在解答我们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是“儒家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用?”,在经济领域上,他们其实已做了很多答复。
中国最早在哥伦比亚读书的博士,当时就写了一本《孔门理财学》,从现代经济,就是亚当史密斯以后的这种经济形态,來解釋儒家可以有什么作用奏此以後,这种讨论可说汗牛充栋,从孔门理财学到80年代蔚然成风的儒家型经济、东亚经济、儒家经济圈、华人经济网络等論述,都在谈这个。
过去大家认为儒学影响最大的是政治领域,所以常追問:现代不走君主政治的路了,儒学还有什么用?現在這些論述,則似乎在說:即使政治領域沒用,在经济领域,儒家還是頂有用的。
各位看哪,儒学的身份頗有变迁:原先我们觉得它是帮凶、是工具、是完全不适合現代的古老陈旧之物。後来改变了,说儒家與我们现实经济体制跟资本主义社会可以高度结合。
9 事实上,不是儒家本身有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社会的需求改变了。 早期我们追求现代化,把现代化认为是对的、好的。只要是跟现代性相矛盾或违背的东西,我们都认为它是错的,所以我们用尽一切可能,设想一切理由来抛弃儒家。这是我们当时的社会需要。
所以在当时,儒家承担了!----儒家最大的功能是什麼?是儒家成了整个社会的泄愤对象。一个人受尽了委屈以后,他需要找一个泄愤的对象。这时候,人通常不會說是因为自己笨、不争气,总是怪東怪西。所以你會發現一個人没办法的时候,老是“怨天、恨地、骂爹娘”。爹娘不好啊,生的时地不好啊,总之不是我的错,我充满了委屈,都是你们害的。我们过去讲儒家,就属于这种,要由儒家來承担我们所有的委屈,做我们的泄愤对象。所以我们找盡了理由来说儒家有这个那个问题。
四、现代社会大顽疾
可是现在卻已倒转了批判的矛头。现代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儒家可能越来越好、越來越重要重要?它在经济或其他一些领域,好像可以提供我们很多资粮,帮我们变得更好。主要是因我们的需求变了。经济学是讲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儒家供给我们什么东西,我们不见得需要。必須有需求,我们才會去找,才希望儒家提供一些东西给我们。
而我们现在的需求是什么呢?现代化这么久了,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社会的弊端卻越来越明显。中国走这条路也有一百年历史了,由信仰跟口號層面看,當然都說是進步了、文明了。可实际上现代人越來越不快乐了。這才是我们存在的现实。这基本上包含幾點:
一叫做“人心忧苦”。每个人活着都不愉快。一个社会,越现代化,它的大众心理学书刊一定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社会中人人都心理不正常,沮丧、压力、疏離、空虛、無意義,彌漫我人心頭。北大、清华、北师大,每年都要有好多人跳楼,整個社會的青少年自杀比例則越来越高。大家都非常忙,因为社会这个机制滚动起来,就讓大家忙個不了,生命在其中消耗很多。但是每个人又都没什么成就。这是所有人的感觉啊!各位想想,苏东坡会比我们忙吗?但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出来。苏东坡、欧阳修他们也做官也做事,当时他们交通工具又不发达,被贬官一下得走好几个月。但他們寫了多少精彩的作品?。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忙得不得了,然而每个人都没有成就。每个人都觉得压力很大,有很多挫折感,人跟人的沟通又有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丧失了意义的追求,忙来忙去常常有时不知所为何来,不晓得我们这个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这个意义的追求常被我们忽略了,或者无暇顾及。
现代社会中,還有个特别可怕、比过去所谓专制社会更恐怖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科层体制”。科层体制,在社会学中一般称为官僚制度。官僚制度過去只在政府中,但现代社会把它弥漫於一切组织,所以学校也是这样一套、醫院也是這樣一套,乃至協會、學會、公司無不如此。这一套组织是“左右分科、上下分层”的,人被塞進一一个位置裡去,屬於單位,且屬於單位中的某個位置。过去除了政府管我之外,人還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你是没有的,你被这个空间完全吃掉了,被这个網網住,被组织压迫住。所以人特别苦恼、烦闷,人跟人之间又没有办法沟通。我们所有的精力被这个科层体制剥削光了、压榨光了,工作之於的闲暇已非常之少。所以你不要说在工作中能不能做意义的追求,工作之於你要进行意义的追求都非常地困难呢,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第二是“欲望的侵逼”。我们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很特别,它鼓动欲望,刺激消费,然后扩大产出,再让你不断继续消费。我们人生都有些基欲求,如要有工作,要吃饭,要买房,要娶老婆等等。人被这些基本欲求所压迫就已经受不了啦,何况你还越來越多。本来可以骑单车就行了,但现在你還想买个汽车;买了小汽车,隔一阵又想换大车。刚开始有小房子就很樂了,但慢慢又想换大房子。这些欲望不断侵逼你,让你必须不斷追著跑,被压迫得没辦法。現在社会上为什么权、钱横行呢?就是因为它本身即是个欲望的逻辑起的作用。
三是整个社会的败乱。这个社会体制不健全,且在混乱中,一直在“社会转型期”,改来改去,政令、法规都不健全,以致在这裡面大家都在钻空子、找机会。这么多的贪腐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体制、制度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而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改善的。人在这样一个体制中,力量很小,无可奈何,所以更加深了我们的痛苦。
第四是什么呢?就是环境的破坏。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看起来使人增加了很多幸福。科技發達,越来越能够利用自然物资,但实际上對生态的破坏、环境的伤害非常大。青山绿水早就没有了,中國满是雾霾。这些都不用多说了,每个人心知肚明,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就是这样的,生态问题非常严重。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科技的奴隶。本來是使用科技产品作为我们的工具,但我们完全不能离开它,甚至被它所牵制。设想今天若没有电,那我们生活會变成什么样?现在人每天都拿着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的工具,可是如果你忽然间离开了你的手机,你看看,大部分人就都要心慌了,就无所措手足啊!
正因为现代是个这样的社会,所以我们想要改善它时,必然会想要求助于各种非現代的思想。西方人,会重新去想宗教。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 12 把宗教丢了,或者认为要脱离宗教才能發展;现在卻发现一个纯粹的理性人是非常可悲的,丟失了感性,乃至生命本身。他只有头脑,没有生命,那要怎么样把生命的这种感觉找回来呢?从存在主义以降,基本上都是这个思路。
讨论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家,如丹尼贝尔这些人,則就会分析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而其出路,解救的方法是什么呢?他就重提宗教,认为人要重新跟上帝和解,重新从宗教中再得到内在滋养,否则人会疯掉的。
总之,在後现代情境中,大家对于要怎么解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非常多答案。有些思想家强调宗教,像我刚刚介绍的;有些强调生态,呼籲我们跟地球或大自然和解。让生态得以休养生息,不要再继续进行现代性的破坏,並减少工业跟科技的使用,这样才能让生活漸好。
有些思想家則认为,除了反省这些还不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已经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生命观是種机械的生命观,把世界想象成机器,人也是跟机器一样。我们工作時就常想象自己是個小螺丝钉,对不对?国家是一个大机器,社会也是大机器。我们用这种机械的方式来思考生命,这是不对的,故应重新调整我们的人生观,回到古代那种有机的生命观,而不是把自己模仿成机械。
还有一些人又吸收了西方哲学中一些旁支的,如一些小的信仰体系,基督教之外的其它信仰,甚至巫術。各位看,包括《哈利波特》以来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在最近这些年又流行了?《魔戒》《哈利波特》等这些,巫术已经从过去完全负面的形象改变了,它提供一种新的想象、新的可能、新的思想资源。
同样的,也就在整个大思潮底下,中国传统的佛教、道教、儒家也被大家认为或許可以在这其中找到一些对治、疗癒现代社会疾病的药方。
13
五、用儒家救治现代疾病
这時,它就會跟当时20世纪从经济上去解释儒家在社会上它是有用的解释的方式不一样。
在这个新时代裡,儒家被认为在什么地方可以起作用呢?第一就是天人关系。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思想,最能符合當今的生态思潮。
过去我在台灣读书的时候,整个教育界其实跟大陆一样(因为从晚清、五四运动以来就是一条路数发展的嘛)。基本上态度就是讲现代、反对儒家,所以我们在解释儒家时,儒家讲“天人合一”都是被批判的。如说荀子,荀子的《天论篇》经常被拿出来高高举起,特别推崇,为什么呢?因為當時都认为荀子讲的天是个自然天,没有意志,天没想法。不是像《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樣,不是的,天就是只是个自然的天。而且荀子被我们解释为是要“戡天役物”的。“戡”是平定的意思,我们要平定天;“役物”就是来役使萬物。戡天役物,意謂對於现实世界自然世界,我们要以人为主,利用起来、開發起來。这种思想,把荀子打扮成一位现代斗士,跟天抗衡,彰显人的意志,我不听你天的这一套!传统儒家大家讲说天命,我们現代則说没什么天命,天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天只是自然的,所以没有什么叫做天命。所以这是一个强化的、畸形的、膨胀的人文思想,只有人没有天了,这是由西方近代那个天人破裂的关系中來的。
整个西方近现代思想,是发生在人跟宗教拉开距离,人跟神決裂的关系中形成的。这样一种思潮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人天破裂。人不断宣稱人可以代替上帝,可以扮演上帝的那个角色。有创造性,可以出创造出任何东西出来,可以复制人、复制羊啊,可以创生出无数的东西出来。
14 傳統儒家思想对于西方現代这种人天破裂的关系,恰好可以起一个调节或改善的作用。天跟人是互相配合的,中国人說“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人文是相结合的。所以人可以“参赞化育”,参与天地的造化。但不是要打倒添、取代天、戡天役物,而是在順天地、和四時中長養萬物,故能與天地同春。我们跟生态的关系,叫做“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跟天地、四时能够结合。孟子讲“数罟不入洿池啊,鱼鳖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就是教我们不要滥垦、滥伐、滥捕,节制我们人的生活需求,让自然可以得到生命复苏的机会。这類話,儒家讲了很多,天人合一,对现代西方社会,有非常大的治疗作用。
第二就是人的关系。各位都知道,儒家特别强调自律,教人要不斷自反、自省、努力學習。我们看《论语》,一打开就是孔子勸学,接着曾子又讲“吾日三省吾身”。读《论语》,你可以发现它有个《圣经》佛经都没有的现象,是什么呢?以佛祖來說,佛祖会说我错了嗎?佛祖是世尊呢,天下地下唯我独尊哪!他从来就没说過我错了,你读遍佛经也没这个话。那上帝就更不会说我错了,但孔子会!孔子会说我错了,谢谢你告诉我。“大禹闻过则喜”啊,聖人也有过错,但“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只要改過就好。所以儒家是十分强调自律、自反的,这个思想在全世界的思想譜系中非常特别。强调“克己”,这“己”就包括了我所的知见、自我意識,要求人在高度自省的精神中去做他的事。
所以你别看孟子讲浩然之气等等,雖千萬人阻擋我也不怕,可是他的第一步是什么?是自反,自反而缩,反省察識後,發現我是对的,这才能“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自反却发现我不对了,那就要知过,並立刻改正。
故儒家讲的“诚”,基本上不是对别人诚信,而是对自己,所以叫“诚意正心”。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所以要“诚”。儒家讲的良知、正心、诚意,都是对内的。人自我的检查,高于别人对你的判断,这个是儒家的基本看法,事实上这也最符合人的性质。
很多人都会讲:現實世界中大家都昧着良心,誰憑良知做事啊?所以儒家的講法等於空談!其实良知非常简单。你注意看:任何一個人在跟你讲说小话、说别人的坏话、告诉你別人的隱私时,他的表情一定自己就先猥琐起来,壓低声音、遮住臉面,对不对?因為他自己知道這些話本身就是见不得人的。若他觉得自己的話代表正当正義,一定理直气壮,昂然坦然。為什麼?因你自己就有一个良知的判断,這是騙不了人的。
所以儒家说“慎独”,你一个人的时候,面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对著自己,克己复礼,真誠克服自己的邪念貪慾。這種態度,亦稱為“敬”,是莊敬之敬。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这是儒家的基本原则。
基督教,佛教都是外向型的宗教,你要求解脱,須是求上帝拜阿彌陀佛。儒家不是,儒家一切以自己为主,所以它不是他力型的,它靠自力的,這樣才能形成克己修身的力量。在谈现代人的自处之道時,我觉得这个已经丢失很久的道理,正當重新拿出来讨论。
再說人跟别人的相处。人跟他人相处,近代服膺弱肉强食的原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但“弱肉强食”是人文世界的原理嗎?它是动物世界的原理呀!动物界都是弱肉强食的,可是人的世界不應这样。
人文世界应该是“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于残疾的、力量小的、弱的人,要照顾他、帮助他,这才是人文世界的原理。
儒家所讲仁爱的仁,才是人跟人相处的原则,可用来替代现代社会弱肉强食的原则,與动物原则不同,儒家讲的“人禽之辨”,主要即在辨这个。
各位看动物,抢到一个东西,決不肯让别的动物去吃,或打一架,誰強誰吃。但是我们人就会想:吃這東西該有個秩序,老人先吃、小孩先吃、或復女先吃、或什麼该吃的人吃等等。這個秩序就是禮,禮中又有讓的精神,不是自己搶著獨霸,强调人跟人的关怀、分享、照顧弱小,而不是弱肉强食,你已經弱了我還欺负你。
过去,顾炎武曾经有个著名的论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指政权垮了。“亡天下”則是人相食。人剥削人、人欺负人,人吃人,这樣的社会叫做“亡天下”,就是没有文化了,回到禽兽世界。像现在,就是亡天下的时代,不是吗?因为我们都在弱肉强食,不斷教人要做强者、要做成功人士。这是禽兽,不是人啊!
传统儒家强调仁,仁是什么?就是人跟人之间有关怀、有同情,“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這樣才能互相协助,互相帮助,人跟人之间才有合作可说。所以用仁爱原则来替换现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原则,是儒家在人人关系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提醒。
另外就是應該用“礼让的原则”,或叫“礼敬的原则”來取代竞争原则。
现代的教育,从小进学校,老师就教你竞争,越是好学生,越是表示打败了很多人;社會上則認為把别人都打败了,才叫成功人士。这些都是竞争的原则。但儒家谈的不是这个,否則为什么儒家要讲礼呢?
过去我们老是罵儒家“以礼杀人”。礼其实不杀人,是救人的!怎么说?儒家曾言“礼,始诸饮食”。这兒有好吃的,怎么办?照着动物的方法,大家先打一架,赢的人吃?还是照我们人的道理,定个规则,以礼,譬如说老人先吃、体弱人先吃、女人先吃、小孩先吃、還是生病的人先吃等等?这个規矩,才是人文世界的逻辑,这就是礼!請問这礼是杀人的还是救人?何況,這礼還不只是一个形式,它内在表达的是人跟人之间互相的敬重。人对天地的敬重、对事物的敬重,对他人的敬重,这敬,贯串成我们整个文化的内涵,所以不会造成一個无所畏惧的人,什麼都敢做。现代社会基本上就丧失了这個原则,才會人吃人、你爭我奪。这種禽獸競爭原则是要改变的。
另外,儒家還特别强调学习的原则。每個人活下来,都有学的义务、也有学的权利。所以《论语》一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荀子》第一篇也是《劝学篇》,人活着就是要学习。《易经》上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讲的就是从问學到实践这一贯的过程。而这个学呢,是“君子没世而后已”的,学一辈子。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生命即是一段学习的历程。
这跟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现代只認为學習是少年阶段的事,学习是有阶段性的,之後就不必再学了。而“学”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其目的是找到一个职业,故“学”只是个工具,誰也不認為不是学习就是生命本身,不曉得我们生命跟世界的关系、跟知识的关系,是不断吸纳、不断调整自己的一个歷程。
正因重學,所以儒家强调“尊师”,強調师道。“师道”在儒學中特别重要,因为师道还有在政治上的应用。儒家在中国的政治上,曾很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皇帝的老师。过去的皇帝都要接受经筵教育。从皇子起,就接受儒學教育洗禮,培 18 养到成了皇帝;皇帝每天早朝,回去後,下午要上课,有老师来教你儒家的一些道理。所以儒者一直扮演这个教导者老师的角色。
当然,他跟君主关系也一直是紧张的,儒家强调“道尊于势”,“道”天道、师道,就是儒家之道道的地位高於现实政治的权位、势力。所以皇帝你是學生,你要聽我的,我教你往正道上走。有些皇帝卻是壞學生,不认同這個關係,老想伸張自己的勢力,把倒壓下來,要由自己來“作之君,作之师”,因此这裡有一定紧张关系。但是儒家强调学习、强调师道、强调道尊於勢的作用,影响還是很大的。在近代的人际关系中,这些都可以是对我们现代社会的调整。
对我们社会,儒家還有什麼可能产生作用的地方呢?其實,儒家在社會組織方面,也有可觀之處,值得注意。
这部分不只在现代有用,在古代也是如此。周漢儒家就強調要整齊風俗、化民成俗。宋明以後,儒家发现把力量花在政治领域,效果有限,所以更著力於化民成俗,让儒学跟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在民间广设书院。书院跟学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校是“科举利禄之学”,是国家教育、国家的体制。它的教育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培养人参加国家的科名考试,所以其教学的内涵跟现在中学读书的情况一样,就那幾冊课本,翻来覆去背誦、翻来覆练习答题技巧,最后你考上了,讀的東西也就扔了。这是学校。学校不是讲学问的地方,所以儒家要在各地广设书院。书院是一种民间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教的是刚刚讲的人道,做人应该有的道理。通過學習,让社会真正变成一个人文禮樂的社會,同時也是個学习型的社会,大家都来讲习。
19 現代学校是圈地養豬型的,把学生圈进来,在裡面餵给你一些教材,你吃饱了出去,賣給市場。书院不是,书院是开放的,不是只教裡面这几个学生,它面对整个社会,所以附近的一般老百姓都可以参加书院的讲会。书院跟书院之间也有互动,故影響及於整个社会。用现代的概念来说,這叫“学习型社会”,实际上当时也即是朝这方向在做的。
第二就是在孝亲跟养老。在家庭跟社区、乡党、社区之间推行孝亲跟养老。就是孝的伦理跟养老的伦理,這在历史上也非常有成果。
第三是建立礼治的社会。社会很多地方不需要官方的统治。各位要知道:中国传统政府的管辖单位最低的只到县这一级,官吏也遠沒現在這麼多,龐大的民间社会,往往靠宗族、行會,还有民间的礼儀,就能自行管理、運作。具體管理法則,則可見諸宗族的族谱、族规,行業的規約,鄉黨的乡约。乡约最有趣。有点类似西方人上教堂,或者半个月一期,或者多久一期,大家聚会到一个约所,读圣人的一些书籍與教訓,互相勸勉一番,互相劝善。清朝都市間還由此發展出各種善堂,相互勸善行善。
这些,今天社会上也慢慢有些恢复的氣象,比如辦书院、興宗族、修族譜、推行社區德化,慢慢让这个污七八糟的社会恢复它原有的善性。
各位都知道儒家是要人“明德”的,要“明明德”,而止于至善,整個社会皆須能明德向善。目前儒家在社会中已经起了一些作用,很多书院、很多地方社区都在朝此努力,希望让这个社会重新恢复生機。
再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人,都会碰到的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呢?第一是叫“生命礼儀”。我们的生命过程,有出生、成年、结婚、老死,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儒家面对这些,製定有一套生命礼礼仪。成年有成年礼,冠礼; 20 婚有婚礼;死亡有葬礼;祭祀有祭礼。这些礼,配合着人的一生,处理我们生命中的各個重要阶段,讓我们在这个阶段过得又庄严又有意义。前面已经讲了,现代人缺乏價值導向、不知生命的意义。儒家这些礼就可帮助我们、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該如何来把握。
现在的青年,没有什么成年礼;结婚的礼,学西方又学得不像。西方婚礼是跟宗教有关的,愛,須與上帝相聯結。我们呢,结婚只是跑到酒店去大吃大喝,胡闹一通,完全没有神圣性。所以这些生命的礼仪,在现代也是可以恢复,或參考其義理而治理作樂的。
此外還有什么呢?刚刚不是讲了吗?“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儒家讲的天人关系,最自然、最简单,就是把人放入天地自然运化之中看,人的所有思维、行动、作息、身体内部的关系,都是跟天地宇宙相结合的。现代人常以为一般讲的小宇宙、大宇宙、人和天地的结合等觀念,出自道家,或出自中医,殊不知这是儒家的传统。
各位读过《礼记》的《月令》篇吧!每个月时令不同,人的行动也就有所变化。更早的《逸周书》第五十一篇《月令》、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也是讲人跟四季之间的关系。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节气的阴阳变转之中,人应该怎么样跟天地结合?这其間有很多礼仪,怎么过端午、怎么过三月三上巳、怎么过重阳?这些礼仪,後来皆变成了民俗,形成了具體的文化內容。
人去体会自然,体会生命在自然中的流动,这些礼俗对豐富現代人生命的内涵都是有帮助的。所以你說儒家对現代社会有沒有用呢?
21 我借著對问题的梳理之方式提供给各位这一类答案,包括了经济层面的、政治层面的、社会层面的,还有我们人生命的层面。这都是儒家在今天可以产生重要作用的一些角度,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建设用信用卡中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