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1篇
大家好!在这个家乡杏花烂漫时节,我们聚于栖凤山掩映的美丽校园中,畅谈自己的杏坛人生故事,这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的。
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 首先,来说诚信。诚信,即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在于仁,信在于义,细数包括了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 张弧《素履子〃履信》中提到: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君不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身死国亡;君不见,亲商鞅,城中立木取信,民富国强,统一天下。这个传统美德放到我们教师身上更是尤为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中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这次单元测验结束,我要发“认真听课奖”“作业书写整齐奖”“学习进步奖”等等,我给奖项起了些很多好听的名字。听了我的说话,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可是在不久之后,我找不到这种高兴的感觉了,孩子又恢复以前那种回答问题有气无力,做作业拖拉的状态中了。我勃然大怒,在教室里破口大骂。我的骂声换来了孩子们的窃窃私语,我不由得侧耳细听,孩子们说,自己答应别人的
事都做不到,还好意思骂人。陡然,我不好意思起来了,是啊,这个局面的确是自己的造成的。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把那次承诺奖励的事情给抛到九霄云外,孩子正是以这种方式在抵抗和提醒我。当我履行自己的承诺,孩子们认真积极性有重新焕发的时候,我感激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关于“诚信”的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诚信是一个做老师的基本素养。诚信,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诚信,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其次,我想说廉洁。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功绩不像政治家那样显赫,教师的名字不像科学家那样名垂青史,教师的形象也不会像影视明星那样路人皆知,教师更不会像暴发户那样腰缠万贯。属于我们的永远是“清贫”二字,正是这二字,昭示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抵得住了诱惑,撑得住了信念,这是不能用金钱所能衡量的。这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清贫”,这正是彰显我们廉洁的灵魂所在。君不见,我们教师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摊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君不见,我们教师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君不见,我们能经得住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监督。
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我们骄傲!
最后送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
春风初度,众志成城树诚信之本铸千秋伟业;
山花绽放,万众一心歌廉洁正气传清直世风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2篇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的改革,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不仅涉及学科专业本身而且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对于今天如何做教师,听了王桂木局长的讲座在结合我自己的观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职业道德要高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操作,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但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需要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技巧,尤其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自觉进行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爱岗敬业、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应该列入首要地位。
思想观念要转变。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一切教学原则、过程乃至方式,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传统的教育观,僵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过去,老师把人脑看成是单纯的信息储存器,忽视了人脑和电脑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把“教”与“学”看成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教师灌得越多,学生装得越多”这种“满堂灌”“抱着走”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才的培养。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科学技术日益巨增,人类已有的知识如果得不到充实和更新,学生只学到一点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而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则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从传授知识角度看,教师是授业者,学生是受业者,从传授知识来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只能是起到引进、导航、开窍的作用。在课堂里,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重要问题、疑难问题或者有争论性的问题,重点进行引导性的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治学方法。做到“以生为本”,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手段要创新。今天可以提供的教学手段比过去宽广得多,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电视、电脑以及网络系统成为传授现代
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手段。过去单纯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做法必然跟不上形势了。这就迫使教师要打破旧的常规,去学习、研究现代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器材和设备的能力。这给教育者的特殊的能力结构渗进了新的因素,也必将促使教师另觅蹊径,在新的形势下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扎实的功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够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一杯水”,不能管学生一辈子“吃用”。学生所需要的“水”,量越来越大,质越来越高,哪怕教师具有清澈见底的“一池水”,也无济于世。试想,在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里,哪能“注”得许多?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倒水”的同时,要处处留心“开源”,开学生“认识之源”、“领悟之源”、“探索之源”,源头一旦开通,知识的清泉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一旦他们离开老师仍然能够长饮百川,汇成江河,像清风明月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启发激疑”应该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启发”与“激疑”是不可分的。启发的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不仅要博学之,而且要慎思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导火线。善教者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的引入”,用新鲜有趣的构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燃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其欲罢不能,非探求个水落石出不可。比如: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教学内容上喜欢对教师讲难度大,“过瘾”的东西;在进度上,喜欢跳跃式,不喜欢渐进式;对待课外作业喜欢做难题,不喜欢做模仿题、套公式的题;质疑时,喜欢教师指点迷津,介绍参考书,而不喜欢直接得到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就会学得深、记得牢。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3篇
读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通化县第八中学 付文暄
对于一个刚刚从教三年的青年教师来说,谈什么是教育似乎是很空洞的话题。但是对于三年讲台经验和三年与孩子沟通的历程来说,一直困惑我很久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个好老师?在卢志文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中得到了答案。
我们的教育事业如同我们的国家性质一样正在摸索中前进,我曾经拜读过很多教育家的著作,对于教师的定义无非是老生常谈,关心学生、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依然还是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依然是倾尽所有奉献自己的春蚕,但是今天素质教育下地老师要求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还要成就自我,正如卢志文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还要做朝霞还要做祥云。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愉悦的事业硕果。
要正确认识自己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善于总结的人。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先去讲条件,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在满足你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下,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完成,那这件事还需要你去做吗?回首历史发展的痕迹,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怨天尤人、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历史的车轮没有因为他们的埋怨而发生任何的偏折。既然埋怨环境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只要找到一条理由改变自己,你立即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只要我们朝着卢老师所说的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会收获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的快乐。
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老师的最重要的工作。
亲其师,信其道。卢志文老师的化学课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内心里佩服他,喜欢他。究其根源是他在用心教授化学,用创造的思维吸引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用他那渊博的学识感染学生,就是这样,他把教育丰富在细节里,那么作为他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科?又怎么会不喜欢学习、思考呢?
正确认识教学效率不等式。教学效率的五个“远大于”:知识的可接受性远大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乘100远大于100乘1;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科学训练过程中的“六个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能够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会是学生享受知识的天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
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们奢望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帮困难在我们面前找理由,让我们鼓足勇气让理由成为它投降的武器,改变我们的过去,收获新的快乐新的喜悦。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4篇
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俞玉萍老师对学生的爱生动而又技巧,温馨而智慧。桂贤娣老师对学生的爱,爱得得体而又艺术。
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群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学生,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他们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常常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应该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当老师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都会化为无穷的动力。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老师的爱都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同时润入学生的心田。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他不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更不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只有有爱心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刚踏上工作岗位之时,对自己选择的这个职业有所怀疑,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单调而又沉闷的教学坏境,以及一帮不听话的学生,这样的一个环境,何来幸福?看着身边昔日的同窗好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我却长年困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谈何幸福?
教师要幸福,就必须做一个有责任心、踏实的人,在这个舞台上获得成就与成功。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注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对我来说,可能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在教师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是我毕生的追求;要成为有知识、有品德的老师还需我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无论是谁,保持良好的心态、执着向上的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尊重爱护每个学生,对心中的梦想不舍不弃,就一定会拥有幸福的资本。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5篇
语文,何以如此悲凉?
我之所以在开课之时就抛出这样一个没有争论的问题,是因为昨天改学生的卷子,且不说答得好坏与否,单就里面的错别字,病句连连,以及满篇不能轻易认出的杂乱的书写,已经让我的心凉如水。拿着这些试卷再看来自报纸的一则消息。心里真的无法释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对待语文?
消息如下:四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考外语2010年01月25日 07:23来源:京华时报
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考生人数逾万。六所高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都不考语文。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什么时候,我们社会大环境变得如此功利?!什么是传统文化最本质的载体?是汉语是汉字!当我们的孩子满纸错字,书写差乱,行不成文,口不成章时,我们丢掉的岂一个字的认读那么简单!
我的一位同事说得好,语文就是生活,“当学生将来在能保证自己的温饱生活后,生活品味能否再提升一个层次,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当属语文教育了。因为语文教育是一个引领学生认知了解真善美、体验感悟真善美、实践创造真善美的教育,我完全没有排斥其他学科的意思,但是,如果要找一门学科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自己浓厚的兴趣去感知体验生活,去感受实践真善美,那就非语文莫属了。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内省能力等,都将内化为一个人的生命本身,一个人之成为一个人,离不开血肉骨骼等特质基础,也不能缺失理解、表达、思考、探究、反省等抽象能力,否则他就是一个植物人了。从这个层面上说,语文能力或者说学生语文课上所得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中国历史那么长,长到可以让别国望尘莫及,中华文化那么渊博,博大到让人叹为观止。守着那么丰富的资源却自己漠视、冷却。真正让人无从理解,正是在这样的招生大环境下,我们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文化转而苦心经营说一口蹩脚的ABCD。如果我教小学,我一定告诉我的孩子,你们生活在这个国家,拥有这样文字是多么幸福,如果我教初中,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看到唐诗中壮阔绮丽的意境了吗?你们听到宋词里百转千回的感情情了
吗?现在我教高中,教一群即将高考的学生,我看着他们对语文的漠视仅因为短期效应不如理科,我接手别人的班级,我没有了足够的时间,但我仍然告诉了我的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动机不要太功利了,语文就是生活。我是不是很可笑?
行文至此,附上我的同事论文中的另一则话:“
没有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还靠什么来传承,还有什么特点。但我们的国人对这最有特点的中国传统的漠视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有基础教学指挥棒和风向标的高考,大学的自主招生都可以明目张胆地宣称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从而能给学生更好的前途,竟然不考语文。这不能不说是泱泱中华文明的悲哀。更不用说我们普通民众,普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忽视,我们对自己最本质的民族特质的文化文明漠视如此,真要等哪天,有哪个国家把我们的汉字也当他们的文明“申遗”了,我们才来义愤,我们才来制定一个法律,规定一个什么节日来拯救我们的汉字,拯救我们的语言,那才是真正的亡国沦陷。坊间已经有种声音,中国的文化教育已经“最危险的时刻”。要知道日文里保存了大量的汉字,海外的汉学热的风起云涌,现在汉学研究的最高成就最新前沿大有国外研究机构独领风骚的趋势。因此我对我从事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一种认识:是传承,更是一种拯救,以我微薄的力量做一些事:纯洁我们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的文明、文化保持特色。同时我也不断的教育我的学生,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我们语言文字的纯洁的正确。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冠冕堂皇、大言不惭,但我们唯有提升了认识,做事才会有更持久的动力。在我的课堂上,只要我纠正了学生长久以来的一个读错的字,写错的字,就是一份贡献。”
仅凭这几句,也应向我的同事致敬,向所有汉语言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者致敬!
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经看过大家的课程表,与普通中学的课表相比,我们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多了很多专业课,而少了诸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文化课程。而在寥寥几门幸存下来的文化课当中,语文就占了一个名额。
现在大家要学的是高中语文了大家已经是高中生了。高中生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在古代,大概是等同于秀才这个学历吧。那秀才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写出不朽名著《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一辈子就是一个秀才。古人衡量一个人的学识,常常用吟诗作对来加以考较好,拿对对子来说从最初的一个字开始:“云”对“月”,“雨”对“风”,到两个字“大路”对“长空”,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上加,然后开始谐音对、卷联对、拆字对,到了你们这个岁数,怎么着也应该是人家说“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的时候,你张嘴就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厉害一点的也可以一听“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了。这其中一个磕巴都不能打!
当然,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种水平。事实上,别说大家了,就是老师,就是北大清华的教授也未必能做到真的张口就来。为什么呢?不是说现代人比古代人笨,而是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已经和古人大不相同了。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的读书人一辈子穷经皓首的研究文字之道,而在我们现在,却在语文课的外边开设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课程。因此,我们没有几个人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是我们却都知道万有引力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几个人知道古诗中平仄音律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人说起话来“来”是“come”“去”是“go”。
不错,我们现在高兴了可以去唱卡拉OK,不高兴了可以打游戏来发泄,想要看别人的故事尽有电影电视伺候着,“诗言志歌咏情”早就被时代淘汰了。尤其重要的是,读书人的黄金时代那种写一篇文章就能出大名中状元招驸马飞黄腾达荣华富贵的好日子,再也没有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每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只要智力没有问题,生理没有缺陷,一般日常生活里的买酱油买醋打的问路,都应该没有问题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来学习语文么?
这让我想起了暑假里的一件事:赵薇殴打孕妇事件。
这件事情,无论是电视台的报道也好,各大网站的新闻也好,一开始,全是在说赵薇的穷凶极恶与孕妇的悲凉无助。但是随后在网上,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读过官方的报道后,却在有限的信息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此事的疑点。一时间,有很多为赵薇进行质疑和辩解的帖子层出不穷。这一类的帖子在网上被删得很厉害,但是越删,帖子居然越多。文字,不同于照片视频这些需要较高技术支持的工具,那些写帖子的人他们甚至并不需要去进行现场调查,只需要从对方的言论中找出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创作,而那些转帖子的人就更简单,右键一点,想复制几份就有几份。因此这一回怀疑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过,以致于有人评论说:用舆论对抗舆论,用声音告诉声音,这不是一场明星八卦,而是一次发言权的较量。
这,也就是文学第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是最平凡、但是最有效的言论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来掌握它,从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判断。
最近还有一件事吵得沸沸扬扬。那就是《神雕侠侣》的选角风波。张纪忠导演又要拍金庸的小说了。谁演杨过谁演小龙女?这是一个问题。
推及此前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为什么每一次的主演都不能让人满意呢?李亚鹏、周迅、尤勇,这些都算得上是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声誉的实力派演员了。为什么竟然一挨金庸小说,就被骂得一物是处了呢?
很简单,因为读过金庸原著的人实在太多了,认真读过金庸原著的人太多了。西谚有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说,对于同一个人物形象来说,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放到金庸这,也就是说,郭靖、黄蓉、令狐冲虽然在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人,但在中国,在华语世界,他们的形象却有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而电视剧却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形象来让大家看,从而让其他所有人失望。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而文学这种东西,它是试图用一个一个的字来重塑世界,字与字之间充满着空隙,可以让人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自由的填充进去。不同的人,可以在一本书里看到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所谓的读者的创作。 这种创作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属于读者自己的,是读者在无意间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因此,它一定非常合身。这就是文学的第二个重要作用:一个人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自己真正信任的朋友,真正喜欢的男孩、女孩,但在书里,他一定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朋友,最重要的是自己。
说了这么半天文学,这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的语文就是在学文学。通过对简短文学作品的阅读,帮你们打开文学殿堂的大门,从而去帮助认识自己坚持自己。
别以为上语文课多认识了两个生字就好了,什么时候你读一篇文章不管是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的时候,突然觉得你被感动了,你浑身颤抖,呼吸困难,两眼流泪,蓦地明白了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这个时候,你的语文才刚刚入门了。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第6篇
二年级六班张博雯
星期天的下午,我的妈妈吃完饭之后,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于是,我说:“妈妈,你躺着休息,我去洗碗。”进了厨房,我先系上围裙,然后打开水龙头用碗节水,再用海绵洗碗。洗完碗之后,我感觉碗还是有点油腻,于是妈妈告诉我:“还要用洗洁精呢,要不然就会很油。”怪不得我感觉这么有呢!于是我用洗洁精再洗了一遍,碗终于洗完了。
虽然我很累,但是我把碗洗得干干净净,妈妈还夸我很懂事。所以我心里美滋滋得。
今天这样做教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