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cu护理质控计划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icu护理质控计划(精选9篇)

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1篇

icu护理质控计划3篇

(1246字)

目标:按照《卫生部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及综合评价标准》做好护理工作,达到二级 医院护理工作标准,通过第二期医院评审工作。做好在职护士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率达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健康教育覆盖率 100%

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95%

8、压疮发生率≤0

9、输液反应发生率

10、输血反应发生率

11、患者满意度≥95%,无服务投诉。

12、各级各类护士培训率、专科护士培训率 95%

13、落实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无护理事故发生,一般不 良事件发生率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百床。

14、无因护理不当发生的护理并发症(压疮、烫伤、灼伤、坠床)。

一、实施方案

(一)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按照质控标准落实各项工作,护理质量达标。

1、组织科室的责任组长参加护理部的质量控制反馈会议,了解各科质控情况,对比 后知道自己的差距,汲取他科的经验做好质量管理。

2、每月召开科室的质量反馈会,使科室人员了解医院,本科质量情况,看到自己的 不足,才能重视和纠正不足。

3、对护理部及二级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科室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科室 的质控成员要及时检查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好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二)做好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培训率达标,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

1、按照科室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和专科护士培训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培训率达到 100%。

2、组织科室的护士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组织 新上岗的护士考试及考核。

3、科室按理论技术操作培训计划表逐项落实,记录。做好新上岗人员及进院 5 年内 人员的培训工作。

4、按照安排,组织护士参加专科护士的培训。

(三)落实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实现护理安全目标。

1、及时修订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项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2、重点落实好护理重点护理要点沟通单、危急值记录本的使用,班班交接查看签名,并列入交班内容。

3、做好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入住 icu 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工 作,对于评分小于 12 分的病人,告知当班组长及护士长,重点关注,防范护理 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骨折、石膏夹板固定,禁止翻身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高危人群进行会诊,制定防范措施。

4、每月召开护理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

析会,每人找出安全隐患,讨论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四)做好持续改进工作,达到提高质量得目的。科室护士长每月要重点跟踪验证质量问题整改项目,验证会诊,不良事件,安全隐 患措施落实情况,及时修订纠正预防措施,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有效。

制定人:_________________ xxxx 年 11 月 20 日(1730字)

为进一步适应医疗市场形势,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并为 icu 护士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学习环境,制定新的一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护理质量检查,使科室护理工作得到提高。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 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建立护士长巡查制度,即每天重点巡查危重患者、出现危急值患者、护理会诊患者和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护士长要关注护士工作,病人的需要。3.根据护理部下达工作任务及护士长手册中的周工作安排,月工作重点,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结合质控护士的检查结果,将小问题在护士轶事本上及时反馈,如果反复出现的问题则在每月的科室质量反馈会上进行分析、讨论,共同商讨改进方法,并在信息本上记录,不断提高科内护理质量。

4.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等级护理合格率达≥99%、急救物品完好率达 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9%。、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9%。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年褥疮发生次数为 0(难以避免性褥疮除外)。

二、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严格落实十四项核心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防范风险意识。积极执行查对制度,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到医嘱查对;注射、服药、处置查对;输血查对;饮食查对等几方面。医嘱班班查对,并登记、签名,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危重病人、术后及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针对护理工作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实施护理缺陷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坚持安全无缝隙做到“三有”(有制 度、有措施、有人员落实)“三无”(无差错、无事故、无纠纷)“三个百分点”(制度百分之百执行、差错百分之百上报、对当事人要百分之百处理)、“三个不放过”(原因没搞清不放过、无整改措施不放过、当事人与其他护士不接受教训不放过),实施好质控标准,全体护理人员自觉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3.进一步完善各环节交接质量,病人在转运途中加强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并准确记录,降低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风险。

4、对有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清醒病人、躁动患者均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意外拔管。

5、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6、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按情节轻重对当事人给 予批评、罚款,科室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必要的防范整改措施,并上报护理部。每月质控会分析点评当月全院及科内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7、继续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护理 记录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 护理记录,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三、按照医院 icu 感染控制标准,做好科内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按院感要求分类放置,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 100%,防止各种医疗废物外流。,加强清洁工的管理,保持 icu 病室干净、无灰尘。(1019字)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延续改进,根据护理部XX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XX年急救icu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延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护理质控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每个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题目,将发现的题目记录在护理质控登记本上,便于护士查阅,对多提问题,护士长在晨会上进行通告,对题目突出的每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月业务学习上进行分析,让护理知道存在的题目及解决的方法。3.每个月定人、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进行检查,并登记在册,及时发现过期的、分歧格的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4.科室护理质控员逐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签字情况,完善出院病人、转科病人的病历。每组护士组长负责当班病人的安全、医疗、护理等,第二号职员负责检查当班低年资护士及进修、轮转护士的护理记录单的公道性、正确性、完全性的情况,并签字。每个月到档案室检查一次病历。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职员参与护理质控,一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组长三级质控网络,逐渐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行全员质控的目标。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留意环节质控和重点题目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个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催促、检查力度,留意对护理操纵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安全,充分发挥质控员的工作,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问题目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过失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进步护理职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本身正当权益。

7.加强护理职员的正规操纵,每个月对基础和专科技能进行考核,及时纠正操纵中存在的题目。

8.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强化护理职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2篇

2013这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护理部主任的帮助支持下,使ICU的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现将全年的护理质控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体现细节服务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根据ICU病人吃饭时间不固定的现状,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配备了一台微波炉,方便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解决了病人能够及时吃到热饭的问题。

二、严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促进医疗安全

严格落实护士长质量管理职责,进一步优化、细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使每项工作落实到人,每项督促检查落实到人,增强了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的同时也使ICU的工作得以秩序井然的开展。

三、严格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

1、多项举措,严把护理质量关 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以质量为核心,发现问题不查清原因不放过、查清原因不采取措施不放过、采取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并执行了现场管理及阳光反馈,发现问题现场指正,实行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每周质控小组组长在小组会议上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护理质量检查总结报告分析会,让“错误”成为财富。

2、重点环节管理 及时悬挂各种警示标示(如防管路滑脱、防压疮、防渗出等),悬挂于醒目位置,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全年未出现计划外拔管。

3、安全用药 制定安全用药制度和冰箱管理制度及冷藏药物放入冰箱的规定,每月组织学习常用药物知识一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四、抓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科室新进护理人员除了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外,与其他人员一同参加科内制定的业务学习,全年共进行业务学习百余次。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强化技能操作训练,达到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组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医直肠滴入、拔火罐等操作人人过关。另外,科室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有关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常见病的护理等,学习一项检查一项,使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五、抓服务意识,促进患者满意度。

科室人员把病人视作亲人,对待病人耐心、细致、人道,加强基础护理,增加病人舒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科室从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考核人员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同情心和慎独修养。同时,加强关键护士(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差的护士)、关键病人(有纠纷隐患的病人)、关键时段(节假日、夜班)的管理,消除隐患,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全年无投诉等恶性事件。

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我们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如专科知识缺乏、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中医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在下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做到“从细节做起”、“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3篇

1 实施方法

1.1 建立一级质控小组

根据科室及人员特点, 成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的质控体系, 下设3~4名工作用8年以上的工作能力强、由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组成质控小组, 每小组成员由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组成。根据护理部的标准制定本科室的计划与要求, 质控小组利用组织专项检查或随机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并记录, 每周至少活动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反馈给当事人。

1.2 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确定各组职责。建立: (1) 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 (2) 消毒隔离组; (3) 护理文件组; (4) 药品与急救物品管理组; (5) 仪器管理组; (6) 专科培训与临床教学组。每个小组的控制职责是不一样的, 要各司其职, 共同严把质量关。像是 (1) 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负责管理病区特级护理质量。 (2) 消毒隔离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医病区的消毒隔离的质量控制与感染控制, 等。

1.3 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标准

在护士长的指导下, 结合ICU的特点, 由质控小组分别对各组检查标准进行补充并具体、细化。

1.4 质量检查的方法

按照PDCA质控循环安排检查工作计划。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 各个小组每周进行检查一次, 主要是全面检查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做好检查记录, 每周一个小结, 将本周检存在的问题作为下周检查重点。实施:检查工作有每组的组长带领, 全体组员共同参与的形式。全体人员亲身实地的去操作各项护理工作, 了解护理的全部过程, 并且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要真实客观并且连续,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最后将自己得到的信息反馈给护士长。评价及处理。这个环节需要护士长做很大的工作。首先, 护士长要结合上周的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本周改正的程度以及本周新的工作重点, 对各个小组的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查, 并且要随机参加各小组的检查工作, 发现问题给及及时深刻的指导, 逐渐提高各个小组的检查技巧与护理质量。这就要求每位护士必须知晓每周6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整改。每月初护理质控会议, 由各质控组组长在会上进行信息反馈, 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听取全体护士的建议和意见, 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并作为当月的工作重点;使每位护士在临床工作时更能自觉地将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到各项日常工作中,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 实施效果

自质控小组成立以来, 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细化、规范化, 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定向控制, 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3 体会

3.1 实施质量控制, 提高了护理质量

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 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通过质控小组每周的检查, 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 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子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在一个受控的状态。此护理质量控制, 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 最后使得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 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 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 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 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及协作精神, 促进了护护关系。通过实施由护士参与的一级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 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 有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与提高, 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增加了管理透明度, 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 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4 结语

ICU是一个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急性可逆性危重患者;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及生命支持装置的特殊护理单元, 它是衡量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4篇

【关键词】质控小组; ICU;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

是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组长:王秀花

成员: 杨站稳 王巧菊 王志红 李记芬

1.2.2小组职责

①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③定期(每月25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④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⑤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1.2.3分工

①考试考核:王志红

②消毒隔离:李记芬

③护理文书:杨站稳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质量:王秀花

1.3检查方法: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1.3.1周查:每周小组各成员按分工项目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

1.3.2随机查: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

1.3.3周查、随机查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1.4考评要求

1.4.1检查者要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1.4.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5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

1.4.4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ICU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徇私舞弊。然后护士长对选拔出来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 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ICU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隨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体会

3.1实施质量控制,掌握标准,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ICU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业务素质得到加强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3],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参考文献

[1]王念坚,陈立梅.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6):162.

[2]陈卫东.科室质控小组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1:178-179.

2014护理质控计划 第5篇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实现二甲医院管理的要求,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围绕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安全预警管理,实行QCC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措施

1.采取护理质量与安全责任负责制、护理部与各护士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护士长为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责任人,具体落实执行护理常规、部署的各项护理制度和措施。

2.护理部确定每月护理质量考核重点(护士长月考核、院内感染、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特一级护理、抢救药械、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技术、“病人安全目标”等),由各质控组对全院所有护理单元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每月在护士长例会进行公布,并与护士长职务津贴挂钩,注重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

3.每天护士长值班夜查房,除制定常规查房标准外,根据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制定重点查房内容,护理部每月定期不定期进行夜查房,结合护士长查房,将检查结果在医院内网上公示,并与护士长目标考核挂钩。

4.护理部在国家法定节日放假前安排节假日护理安全检查,保证护理节假日护理质量安全。

5.特殊护理单元(门诊部、产房、手术室、急诊科、消毒供应室、血液净化中心、重症监护室、)制定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6.急救药品(物品)、麻醉药品管理;护士长定期检查,并在检查本上签名及督察日期。

7.对护士长每月月末进行本月护士长岗位绩效月考核评价,其效果判入护士长质量评分。

8.护理部每月组织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1次,统计分析并将检查结果公示在内网上,未达标科室护理部将及时督导整改,其结果列入护士长质量管理评分。

9.督察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未达标的科室将反馈给个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将及时督导整改,其结果(护理相关)列入护士长质量管理评分。

10.各级质控组于本月29日之前将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打出护士长考核分。

11.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1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控制与管理总结会议,对全院护理质量及差错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12.落实专科护理质量小组(静脉治疗小组、疑难静脉穿刺小组及PICC小组、造口伤小组、糖尿病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

13.建立各类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隐瞒不报者按医疗相关管理制度惩处,积极上报避免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者给予奖励。

三、护理质量管理的质控重点

1.门诊部:规范就诊流程、护士仪表、服务态度、制度执行、抢救、治疗工作、观察室护理、各类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120出诊情况、120接诊病人与病房交接记录、科室各项活动完成情况。加强急诊科、儿科、放射科、五官科、门诊换药室的规范管理。

2.临床科室:督查护理核心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的执行,病房管理、科室各项活动记录及护士长工作手册,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人,昏迷瘫痪病人,急救物品,药品使用和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常规器械消毒灭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一次用品处理和记录,整体护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手术病人、转科病人交接记录,病人身份识别使用两种以上方式,并督查腕带识别落实情况,应急预案的培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实习、进修、轮转生的管理。

3.手术室:服务态度、基础及专科护理、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职责分工、无菌物品、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护士着装。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管理。

4.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消毒灭菌监测的管理、各室操作流程、服务态度、护士着装。

5.产房:服务态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产程观察、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母乳喂养指导、婴儿洗澡间管理。

6.血透室:布局,消毒隔离,透析液配置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机、水管路、储水罐、反渗机、各种滤罐的定期清洗和消毒与监测。

7.胃镜室:布局,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物品,工作流程。

四、护理质控考评分

(一)考核形式:每月一次(护理部质控考核),查房(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随机查房),结合平时督查。

(二)护理质量评分考核分值:总分300分。1.病区:

(1)护理管理(考核项目:护士长月考核标准,含护士长查房):50分

(2)基本护理质量: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械管理、院内感染及常用物品消毒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技术、实习学生带教管理。合计150分。(3)病人安全目标:50分。(4)护理纠纷投诉管理:50分

2.特殊护理单元(不进入质量考评排名):

(1)护理管理(考核项目:护士长月考核标准、特殊护理单元考核项目):各占25分。

(2)其他考核项目得分参照普通病房执行,特殊科室不能考核的项目以满分计算,以病房考核加特殊护理考核分计算平均分。3.增减分项目(二类指标):护理安全及质量指标分值。(1)说明:该增减分项目在护理质量评分300分基础上,根据护理安全指标和护理质量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数增减。(2具体指标: 1护理安全指标: 发生错误输血,扣5分/例

发生口服类给药错误,扣2分/例。发生注射类给药错误,扣4分/例。发生各类治疗错误,扣2分/例。

患者发生压疮(非难免),扣5分/例(高危非难免压疮或出科是未发生压疮加0.5分/例)。

2013护理质控计划 第6篇

我科建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本科护理质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为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每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并记录,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办公护士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办公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科室护理质控计划 第7篇

2014年儿科病区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儿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根据护理部及科室2014年工作计划及目标,特制定科室护理质控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由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2.完善护理质控组织体系,重新调整一级质控分组及各组护理质控成员,加强质控员质控。

3.各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月计划,每周对照质控检查标准自查,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知责任人整改,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4.护士长每月初组织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并对本月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每月护理质控持续改进月总结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于下月5号前上报护理部。

5.及时进行科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并进行整改。6.病房管理组成员:… 每周协助护士长根据质控周计划完成质控。

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8篇

关键词: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护理措施

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因痛苦及其他原因将气管导管从气管内拔出,造成通气不足、呼吸困难、窒息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是人工气道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8例,其中气管插管者120例,维持时间2~72 h;经鼻插管者8例,维持时间7~25 d。有4例发生意外脱管,其中2例为急性有机磷中毒,2例为脑出血。其中3例在脱管0.5~24 h内重新建立人工气道,1例成功脱机予以撤离人工气道。由于发现及时,经严密观察治疗,无一例死亡。

2 原因分析

2.1 烦躁或意识不清,痛苦、舒适改变

当患者意识处于模糊、浅昏迷或麻醉苏醒前期,患者大脑的网状上行组织受到损伤或抑制,运动中枢不能控制行为的改变,并常有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安,对异常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加上不能忍受人工气道通气、被动体位、长时间压迫、疼痛难忍等舒适的改变,极易发生脱管行为。

2.2 固定不当

临床上固定气管导管均用胶布交叉固定在面颊部,但由于胶布的黏性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患者出汗和面部油性分泌物多,胶布易被沾湿松脱,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固定过松、过紧,均存在意外拔管的隐患。

2.3 呼吸机管道牵拉

呼吸机管道过于固定,缺乏可伸展度,患者和呼吸机管道的相对位置发生移位时,容易对气管导管形成牵拉而导致导管脱管。

2.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过浅、过短

在移动体位或咳嗽时导管易脱出。

3 紧急处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非计划拔管者可发生低氧血症,应严密观察呼吸的改变,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以防止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患者非计划拔管后,在吸氧后能够维持血氧饱和度,则可以不必二次气管插管[1]。

3.2 吸痰

一旦发现患者非计划拔管,马上给予吸痰,患者如不配合,可以在嘴边放置牙垫防止患者咬伤,迅速吸取上呼吸道分泌物,尽可能减少痰液吸入引起误吸。

3.3 重新气管插管

若患者在非计划拔管后出现上呼吸道阻塞、麻醉及肌松药残留致通气量不足、肺不张、肺水肿等,则需要重新气管插管。

3.4 加强护理及监护

立即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降低头部位置,以利于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各种急救设备,加强患者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及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检测。根据SpO2、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进行处理。为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4 护理体会

4.1 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的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及语言交流障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如为患者准备卡片、笔,让其将想法写于其上,再配合简单易懂的手势交流,还可以教患者用一些特定的手势,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对意识清醒患者,加强气管插管知识教育[2],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拔管的危险性,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患者认识到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应使用镇静剂和约束带。

4.2 气管插管的选择、固定

4.2.1 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成年男性选择导管内径(ID) 7.5~8.0 mm,外径 (OD9.3~10.0 mm,成年女性选择导管内径(ID) 7.0~7.5 mm,外径 (OD) 9.3~10.0 mm,导管内径越小,经过声门越容易,但气流通过导管的阻力也明显增大,引流分泌物困难,内径越大,阻力越小,分泌物易引流,但是通过声门困难[3]。插管前仔细检查气囊有无漏气。

4.2.2 导管固定

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将长约30 cm、宽约1 cm的胶布交叉固定于双侧峡部,然后用寸带再次固定,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用薄纱布将双侧口角用寸带隔开,以防长时间插管发生口角溃疡。胶布和寸带如有潮湿和污迹应随时更换,保持清洁。每班要特别注意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一般成人经口插入深度22~24 cm,经鼻插入深度24~28 cm。

4.3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烦躁不安及不耐管的清醒患者,为了减轻插管带来的不适感及减少脱管的发生率,如病情允许,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异丙酚、咪唑安定等,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呼吸的变化情况。

4.4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时,采用附有软垫的约束带固定双手,松紧适宜。防治皮肤过紧而造成皮肤损伤或局部水肿,以患者手无法触及气管插管为宜[4]。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协助被动活动,使患者躯体处于舒适位置,防止压疮。

4.5 正确的头部固定和呼吸机管路支架固定

在为患者翻身、移动患者时,为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气管插管脱出,如患者病情允许,尽量分离呼吸机管路。在使用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插管时,要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并使用呼吸机螺纹管,支架及呼吸机管道的衔接处应尽量靠呼吸机方向。翻身时头部位置相对固定,翻身叩背后需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

4.6 做好监护和急救准备工作

气管插管患者床头常规备插管物品及简易呼吸器,一旦停电,机械通气患者立即脱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气管切开患者,术后24 h备气管切开包,一旦导管脱出,立即用止血钳开通气道,再放入导管,而不是等医生到来再处理。严密观察气管插管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患者烦躁、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听双肺呼吸音,判断导管位置,一旦发现导管脱出,立即放出气囊内气体,拔出气管导管,并通知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紧急插管。

5 讨论

作为一名ICU护理人员,除了掌握精湛、高超的护理技术,更应对患者身心护理加以重视。为防止机械通气患者意外脱管对患者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护士在护理常规操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切实做好ICU病房内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和监护工作,充分认识到气管插管脱出的危险性,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气管插管脱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军容, 刘冬雪.机械通气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 10 (4) :88.

[2]康晓凤, 刘宇, 吴晓英, 等.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如ICU患者术前教育初探[J].使用护理杂志, 1999, 15 (3) :11.

[3]余森洋.呼吸内科主治医生41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28-130.

ICU非计划拔管的应对及护理 第9篇

[关键词] ICU非计划拔管;应对;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2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由于ICU的病人都是重病或者病危的患者,因此,患者在ICU内进行治疗和恢复时,都要在患者身上放置各种管子,有呼吸管、引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这些管子维系着患者的生命,为患者补充着营养,而当这些管子因意外脱落时即是ICU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了[1]。该种情况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为患者带来各种损伤,损伤的严重情况不一而足,实在是威胁ICU病人的一大隐患。本文就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对与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可以为这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非计划拔管的威胁危害

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窒息甚至是死亡等情况。在发现较晚的情况下,通常医护人员会采取延长患者在ICU的监护时间,延长患者输氧的时间,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属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象。

2 护理方法

2.1 非计划拔管的紧急应对

2.1.1 保证患者的呼吸 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患者输氧量的正常,改输氧管式的输氧方式为面罩式输氧方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氧饱和浓度,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在患者出现肤色变黄的情况就要加大输氧时氧气的浓度。

2.1.2 吸痰 在患者经过一阶段的输氧后,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如遇患者出现黏痰阻塞气管的情况必须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吸痰,以免造成患者的二次窒息。患者如果不配合医务人员的话,可以采用牙垫将患者的嘴撑开,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2]。

2.1.3 重新插管 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在非计划拔管紧急处理后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是尽量不予以重新插管的。但是患者一旦出现了如:呼吸道不畅、肺部肌肉障碍、肺水肿以及药物残留阻塞等现象时,就必须要为患者重新插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危。

2.2 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对于插管治疗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尤其是在发生了非计划拔管之后,患者的心率恐惧就会加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告诉患者对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以及将要采用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那些意识清醒,但却又无法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患者,医务人员就要采取手势和手写的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提供方便[3]。

2.2.2 导管的重新固定 在发生非计划拔管后又要为患者重新插管时,一定要注意新管的固定,一定要保证其位置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压迫皮肤,减少皮肤溃烂的情况发生。在固定后还要帮助患者活动身体,避免患者自身活动时将导管带掉。固定用的胶带要保持卫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2.2.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肢体约束 对于那些身体痛苦比较大,情绪比较烦躁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为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巴比妥、苯巴比妥、苯二氮草类等。对一些肢体动作较大的患者还要采取合理的肢体约束方法,固定住患者的双手,但是要注意不能太紧,防止皮肤出现水肿的情况,约束带要每个两小时松开一次,医务人员在松开约束带时还要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4]。

3 结 果

在经过一阶段的护理后,护理组的患者恢复的非常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而且护理组的恢复率也要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以往患者病历的整理,发现,当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而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时,其死亡率高达25%,而且在发现后对其采用了相应措施后吗,其恢复率也不是很高。而护理组的死亡率是0%,恢复率达到了87.29%,除了恢复的患者,其他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4 结 语

ICU的患者都是一些重症患者,他们的身体体征一般都不太稳定,经不起任何刺激,而非计划拔管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就是一类很大的刺激。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避免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而且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就必须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玲君.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外科科学杂志,2010,16(5):22-23.

[2] 周丽锦.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

[3] 于波,汤淼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126-127.

icu护理质控计划

icu护理质控计划(精选9篇)icu护理质控计划 第1篇icu护理质控计划3篇(1246字)目标:按照《卫生部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及综合评价标准》做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