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浅谈呼吸科护士专业素质在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3、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

4、呼吸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5、呼吸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6、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保护的应用观察

7、综合护理应用在呼吸科支气管镜介入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8、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9、基于案例的TSP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情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0、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措施

12、浅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13、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14、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

15、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研究(二)

16、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责任小组制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

18、柔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9、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

20、探究呼吸内科肺癌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

21、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

22、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3、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4、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安全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25、综合护理应用在呼吸科支气管镜介入患者中的实施价值

26、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7、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28、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29、多种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30、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31、综合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①

32、呼吸内科中护理管理的临床保护应用效果分析

33、护患沟通技巧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34、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35、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措施研究

36、呼吸内科护理带教应用临床教学法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分析

37、呼吸科老年患者坠跌安全隐患及优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38、护理干预对呼吸科自杀倾向患者的影响

39、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的研究

40、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

41、呼吸内科病房护理风险评估提示牌的设计与应用

42、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43、浅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44、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45、移动护理系统PDA在呼吸科中护理巡视的应用

46、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7、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48、探讨老年呼吸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9、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手术室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3、临床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结膜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4、全程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5、心理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6、临床护理中风(急性期)眩晕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观察

7、舒适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措施和护理质量评价

8、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及评价

9、比较研究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0、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

11、舒适护理在老年骨折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12、在基层医院护理中运用全科护理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3、护理风险管理在和常规护理在ICU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14、糖尿病患者用人性化理念护理和糖尿病专科护理对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15、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慢阻肺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6、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17、Orem自理模式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照探讨

18、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19、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20、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

21、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狂躁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22、优质护理理念在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

23、探究呼吸内科肺癌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

24、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25、优质护理的基础上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6、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27、个性化护理在先兆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价

28、急诊护理中融入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护理工作的提升效果评价

29、细节护理应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30、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评价及 护理满意度分析

31、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护理的效果探析

32、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护理对比观察

33、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34、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35、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引领的高职护理教学改革对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价值

36、新生儿黄疸护理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患儿身体状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37、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38、心理护理在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39、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40、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1、分析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42、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43、呼吸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44、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消化科有关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45、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46、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影响

47、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中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影响

48、临床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

49、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要改革传统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模式,必须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可采用理论综合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毕业考核,对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实践考试平均成绩,OSCE模式的技能考试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不足并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学 毕业考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毕业考试是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客观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检查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考试模式多种多样,各有所长,毕业考试的改革已经成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1][2]为能客观、全面、有效地评价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我们对传统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考试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对建立基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理论综合考试与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 以下简称OSCE)模式的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院2012届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共405名,均已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二)理论综合考试的设计

理论考试试卷的形式与内容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为基本模式,内容涵盖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和实习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临床护理科室实习大纲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是理论综合考试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的重点。在满分100分的分值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各为30%,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各占20%。在合理设置考试学科结构和比例的同时,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通过临床综合病例分析将各重要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并相互渗透,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综合知识测试。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关题型和题量的要求,理论综合考试试题全部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 A3和A4型题共100道,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临床技能考试的设计

根据护理学专业实际情况对经典的OSCE模式进行简化,设计简化OSCE,共设4个考站。第一考站——护理评估,包括采集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以及心理社会评估。主要测试护理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收集资料的技巧、职业态度等。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20分。第二考站——护理诊断,考生对病历和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诊断、护理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考查病例分析、病情观察和问题处理的能力、对护理诊断的熟悉程度。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12分。 第三考站——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实施相关的护理技能操作。在不同难度的两组临床常用护理操作中,完成由教师指定的与病历相关的临床技能操作各1项。考试时间为20分钟,满分为50分。第四考站——健康教育,根据病历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主要测试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宣教内容和措施等。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18分。

(四)问卷调查

针对我院首次实行的简化OSCE模式毕业技能考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简化OSCE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等三大方面24个项目。考试结束后现场发放学生调查问卷405份,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五)统计学分析

逐份整理学生考试评分表和调查问卷,应用SPSS16.0软件录入各种数字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

(一)理论综合考试成绩

理论综合考试成绩的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52分,平均为 (70.86±6.76) 分,及格率为94.57%。学生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比较集中在60 ~ 和70 ~ 两个分数段,占学生总人数的85%以上(见表1)。

(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

简化OSCE一次通过率为100%,考生分数总体呈现正态分布,最高为92.5分,最低为64.7分,平均成绩为 (80.38±4.22) 分,显著高于理论考核平均成绩(70.86±6.76) 分,t = 24.037,P﹤0.0001。考试成绩比较集中在70 ~ 和80 ~ 分数段,男、女生平均成绩分别为 (79.71±5.50) 分和 (80.44±4.04) 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 = 1.096,P = 0.274)。四个考站的得分率在72.20% ~ 88.00% 之间,得分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第二考站及第一考站。各考站的标准分、学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得分、得分率等见表2。

(三)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对简化OSCE 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比较满意。有71.8%的考生表示在考前非常清楚OSCE的程序和有关安排,95.8%的考生认为考站的数量设置合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的先后顺序和抽签方式公平(64.5%)或基本公平(33.8%)。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病历与临床护理实际是否相符、考试内容与临床护理对护士的基本要求是否相符,以及学生扮演的SP是否真实和考试难度等方面。前两个问题约半数人选择符合,加上选择基本符合的已达到学生的绝对多数。至于SP的真实性和考试的难度,学生中的94.8%认为SP的扮演真实或基本真实,87.3%感觉考试的难度适中。考生对OSCE效能的评价也较高,选择OSCE成绩能或基本能衡量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选项的考生均达到93%以上,这表明学生对OSCE持明显的欢迎态度,特别是80.7%的考生赞同今后每届毕业考试都采用OSCE模式,更有93.1%的考生还希望将OSCE推广应用到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学之中。

三、讨论

考试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牵动着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实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3]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毕业考试的改革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医学人才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逐步接轨,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及时反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医学包括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试来进行的。为探索和建立科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模式,克服传统的毕业考试内容缺少学科间综合联系,不注重护理综合能力考核,无法有效地对护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缺陷,我们探索建立了理论综合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在基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理论综合考试中,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关题型和题量的要求,试题全部采用包括A1、A2、 A3和A4型的选择题,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基于简化 OSCE模式的临床技能考试中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从而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体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

从两种考试成绩的比较来看,理论综合考试成绩显著低于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刚刚结束的为期一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实习期内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巩固,而理论知识则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加上实际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增加使考试的难度增高,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比较薄弱。

临床技能考试的重点是考查毕业生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经典的OSCE考站较多(12~16个)、前期准备工作繁琐、考试成本高、考试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考试的开展等缺陷,[4]我院根据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招生量大的具体情况,对OSCE 的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考试项目既保留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等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各站点任务能比较全面地涵盖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同时又对经典的OSCE程序进行了简化,减少了站点数量,缩短了考核时间,使之适用于较大规模的考试。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5][6]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说明OSCE在护理学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中的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相比传统的毕业技能考试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考试模式的实践也发现了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种种不足,反馈的信息促使我们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引导教师重视改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文涛,安力彬,赵静霞.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试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6-828.

[2] 郑喜兰,刘松江,陈凌云.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试的改革及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516-3517.

[3] 白波,李伟,王家富.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5-17.

[4]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5] 黄桦,王斌全,商临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31-34.

[6] 沈娟,崔焱,林征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2009,24(5):395-397.

[责任编辑:刘凤华]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影响因素

多元文化護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 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要求护士在提供服务时考虑到病人的文化、种族、价值观等差异[1],也就是基于病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提供有意义的、有益的和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要求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时,能够提供文化适应性护理。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需要具备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本研究以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为对象,评估其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生360名,其中普通本科1-6班每班30例,共180例,专升本7-9班每班60例,共180例。以能正确理解问卷内容且自愿接受调查者为纳入标准,排除已经参加过预调查者。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5%。

研究工具:1. 一般资料问卷:经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2. 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许尔善编制,包括5个维度(文化认知、文化态度、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互动)、4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计为1-5分),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越好,该量表专家总体权威系数0.79,总量表与分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0.958[3]。本研究预调查显示总量表与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5~0.938。

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前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与意义,取得知情同意后向其说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数据处理:Excel软件双人录入,SPSS21.0 软件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二、结果

342名本科护生中,男24人,女318人;年龄20~24岁,平均21.67±0.98岁;普通本科护生167人,专升本护生175人;汉族275人,少数民族67人;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66人,一般地区276人;无宗教信仰327人,有宗教信仰15人;高中阶段为文科生131人,理科生211人;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为调剂32人,他人建议60人,父母建议104人,自己决定146人;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为不感兴趣26人,一般213人,比较感兴趣90人,非常感兴趣13人;没有通过CET-4为246人,通过CET-4为96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189人,担任过学生干部153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175人,无毕业实习经历167人;无假期见习经历27人,有假期见习经历315人;无外地就医经历263人,有外地就医经历79人;无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243人,有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99人;无出国旅游经历322人,有出国旅游经历20人;无出国学习经历333人,有出国学习经历9人;没有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87人,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255人;没有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114人,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228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为较差22人,一般215人,好105人。

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得分情况:文化态度均分4.35±0.62,文化认知均分4.28±0.60,文化互动均分4.18±0.58,文化技能均分4.18±0.61,文化知识均分3.98±0.56,文化能力总均分4.12±0.49。

以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总均分为因变量,以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专升本、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有过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见表1。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总均分为4.12±0.49,经百分制转换后为78.00±12.25分,仅为中等水平,与钱嘉璐等[4-6]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态度(4.35±0.62)、文化认知(4.28±0.60)、文化互动(4.18±0.58)、文化技能(4.18±0.61)、文化知识(3.98±0.56)。

影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主要因素包括:

1. 护生类型: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可能是专升本护生专科实习阶段已经接触过临床,积累了一定的护理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经验,在后来本科学习阶段更能主动考虑病人的文化背景。

2. 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自己决定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可能因为这类护生对护理专業有较高认可度,更愿意去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3. 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有研究表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7]。

4. 是否有过毕业实习经历: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历过实习的护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已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比未实习的学生高[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5. 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文化互动很大程度依赖于良好的护患沟通,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往往在与人沟通方面更加积极,更加能够考虑满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护理专业本科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护生类型、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

1. 针对普通本科护生与专升本护生的特点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本研究显示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专升本护生在大三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后,通常参照普通本科护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所学课程与普通本科护生一样,其特点是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前已基本学完护理学专业课程,且有实习经历,尽管理论基础稍弱,但是实践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很强,实习中接触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机会多,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普通本科护生的特点是大一大二对于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的学习较为扎实,但是缺乏见习实习经历。因此,在大三阶段,建议教师在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班教学,专升本护生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临床思维、文化护理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普通本科护生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多提供其实验课学习、临床见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护理能力。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兴趣:本研究显示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以及对护理专业越感兴趣的护生,其文化护理能力得分越高,所以建议通过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来提高护生专业兴趣,深化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护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护理的本质,体会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价值,正确看待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从而增强护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其文化护理能力。

3. 丰富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途径:本研究显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首先,建议学校加强护生在实习阶段的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其次,护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可以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中国大学MOOC等)指导护生主动获得多元文化知识;再次,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为护生提供国内外交流项目,在多途径实践中积累多元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护理能力,有留学生资源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外籍留学生志愿担任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教学方式。

4. 多渠道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本研究显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有关护患交流的选修课、必修课,让护生全面的学习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同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言传身教,充分利用接触多元文化患者的机会,指导护生认识护患沟通在多元文化护理和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护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文化护理能力。

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本研究只在昆明医科大学大学三年级本科护生中展开,建议今后扩大抽样范围,评估各年级护生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精细化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与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re with the eth-non-nursing research method[J]. Transcultural Nursing, 1997,8(2):32-52.

[2]Leininger M. Transcultural Nursing: concepts, theor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 1995:1.

[3]许尔善.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华大学,2016.

[4]吴媛媛.本科护生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和关爱能力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南华大学,2017.

[5]钱嘉璐,张姮.315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05):37-40.

[6]黄艳彬,谢艺璇,钟俊,等.384名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01):45-49.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近些年我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再加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冲击到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师需要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需求,因此提出了“四位一体”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本科管理学课程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对于管理学实际教学发挥参考作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本科;管理学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法

当前知识增长率不断提高,同时不断缩短知识更新周期,企业对于大学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提高了本科管理学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和转换等能力,使其可以利用学到的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因此本科管理学教师需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概述本科管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流程,一些本科管理学课程甚至没有利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知识传授教学法,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虽然有利于传授管理知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因为每个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利用被动的灌输式管理学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主要是利用单向流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表面上学到了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利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求【1】。

(二)我国管理学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教师还没有深入领会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课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主要是利用国外的经典案例,却没有开发本土案例,只是在表面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不利于保障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理解国内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导致学生缺乏实务能力。

(三)在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和期末考试,忽视了实践课程,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缺乏教学反馈,不利于在本科管理学课程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管理学知识,教师也无法改进本科管理学教学方式【2】。

二、概述“四位一体”教学法

(一)“四位一体”教学法模型

“四位一体”教学法指的是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传授和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讨论、考试与教学反馈四个部分,在训练学生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融合教师指导,同时结合学生案例开发和分析情况,在选择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安排点评和修改等环节,提高管理学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可控性。

(二)“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环境适应原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本科管理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问题。而“四位一体”教学法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并且可以协调外部环境。通过案例开发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开发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管理学知识【3】。

2.整理原理:管理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系统,虽然系统中的每个要素并不完善,但是通过协调和综合不同要素可以优化系统功能。“四位一体”教学法通过有机整合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案例开发以及案例讨论点评、考核等,形成统一的整体,优化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功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管理学知识。

3.目的管理:为了实现系统目标,需要实现系统的可控制性和可调节性,通过目标管理有序推进系统发展。考察管理学教学效果的过程中,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接受能力等,同时需要考察学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划分知识讲解和案例开发分析以及案例讨论讲解、教师和教学反馈的比例,通过和学生良好的互动,有序推进管理学教学,保障整体教学效果。

4.有序原理:利用“四位一体”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理解管理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随后通过开发和分析案例,可以检验学生管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可以交换和反馈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信息,因此保障系统的开放性。在信息交换阶段,学生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可以充分交流信息,同时教師可以点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管理学教学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可以在开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在期末考核中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式。

5.反馈原理:利用“四位一体”教学法,要去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工具,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和幻灯片教学模式等,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可以结合经典案例和自开发案例,例如在利用自开发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确定学生案例开发的进度,同时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案例开发的方法,通过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成功的开发案例,提升管理学教学水平。同时通过期末考核可以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4】。

三、“四位一体”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组织过程

(一)理论知识的讲解

管理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为了合理利用管理学知识,需要深入了解管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学到的管理思想。因此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管理知识,教师要想向学生传授管理理论知识,就要提前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有效组织管理学课程。

(二)案例开发和分析

当前很多教师开始利用案例教学法,但是主要是利用外国案例,因为外观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同时还存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学习阶段很难理解案例,因此管理学教师需要利用本土化的案例。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管理计划和组织以及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为标准划分学生,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选择组长,教师要想学生详细介绍案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等,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发案例。

(三)案例点评

在本科管理学课程中,案例的讨论和点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需要深入沟通,同时需要做好备课,明确不同小组的案例内容,合理设计案例讨论环节,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发生冷场或者跑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诱导,活跃整体教学气氛。教师要注意系统性点评案例,要注意预留学生思考空间。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掌握问题处理的新方法,并且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

(四)考试与教学方法反馈

考试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考试改革,结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编制单项选择题或者判断分析题以及应用题等,因此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此外需要编制案例分析题,根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引导性的考试题目,因此考核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管理学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学教师可以利用“四位一体”教学法,有机结合课堂和实践,优化整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提高管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桂凤.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6):80-82.

[2]方秀新,张瑜,吴倩倩,王庆华.护理学本科专业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21,20(01):6-8.

[3]刘欣.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2):129-130.

[4]沈丹丹.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营销界,2020(43):74-75.

作者简介:童国良(1969.8)男,安徽六安人,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皖西学院讲师,安徽六安,237012.研究方向:管理学

童丽丽(1974.6-),女,汉,北京市海淀区,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皖西学院副教授,安徽六安,237012,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会计。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

护理学本科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2、浅谈呼吸科护士专业素质在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3、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4、呼吸内科护理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