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精选9篇)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1篇
据2008年11月份270个生猪定点监测村监测数据显示, 11月份养猪户数为50 244户, 比10月份50 121户增长0.25%;存栏生猪631 082头, 比10月份625 741头增加0.85%;出栏生猪128 541头, 比10月份125 923头增长2.08%;能繁母猪存栏数72 439头, 占存栏猪的比重由10月份的11.58%降低到11.48%, 能繁母猪数首度出现负增长。
10月份生猪存栏出现负增长后本月有所回升, 这表明, 上月由于受生猪收购价格持续跌落影响, 养殖户为减少损失, 加快了肥大猪出栏, 适当控制生产规模, 导致生猪存栏量小幅下降。进入11月份以来, 由于生猪市场行情转好, 生猪出栏恢复平稳状态。
2 生猪存栏结构分析
根据11月份810个监测户生产效益监测数据显示, 能繁母猪、小猪 (20公斤) 、中猪 (20~60公斤) 和大猪 (60公斤以上) 存栏量分别占生猪总存栏量的11.63%、26.10%、28.20%、32.04%。生猪存栏结构基本合理, 大猪存栏量稍微偏大, 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内出栏将继续增加, 春节期间猪肉市场供应不会有大的问题。
能繁母猪比例首度出现下降, 这表明养殖户对于当前严峻的生产形势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对生产规模的调控后, 持续一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受到遏制。但能繁母猪依然保持11.48%的较高比例, 虽然当前生猪生产、产品流通速度加快, 生产周期缩短, 能繁母猪需求比例增大, 仍然高于正常水平。
3 生产走势分析及后期预测
根据全省22个价格监测点价格监测报表显示, 从11月底起活猪收购价出现反弹, 幅度达13.82%, 仔猪价格也随之迅速抬升, 且上升幅度超过活猪收购价, 表明仔猪价格对生猪生产的反应更为敏感、显著。猪肉市场零售价的反应则比较趣味, 在前段时间活猪价格急剧下滑时, 表现不情愿的缓慢下滑, 而活猪价格上升后却迅速跟进, 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空间。
活猪收购价出现反弹, 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春节即将临近, 而广东地区及湖南湘西等部分地区都有制作腊肉的习惯, 从而带动了猪肉产品的消费;二是奥运期间为保障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 商务部从美国进口了12万吨的冻猪肉, 在进行国家补贴后低价上市, 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猪肉市场价格。到现在这批猪肉已基本消耗殆尽, 因而价格有所回头;三是前段时间养殖户加快出栏, 加速了10月份猪价的下跌, 使肥猪出栏出现阶段性偏紧, 导致猪价快速回升。目前的生猪收购价格基本处于合理价位水平。
生猪生产后期形势主要是价格下行压力逐步加大, 养殖效益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 稳定生产的难度增加。从生产看, 11月份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达到11.48%, 断奶前仔猪同比增长18.7%, 由于能繁母猪产能过剩和断奶前仔猪增加较多, 预计明年春节过后的2、3月份, 生猪出栏还将有较大幅度增加。从消费看, 春节过后消费进入季节性低谷, 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减产、停产, 760万民工提前返乡, 主销区刚性需求减少, 消费动力不足;另一方面, 农民工返乡后, 畜禽散养将成为一些返乡民工的再度选择。消费减少, 供给增加, 必将导致养殖效益下滑, 给农民养殖增收带来困难。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2篇
2014年一季度,针对安阳市生猪生产情况,结合目前生猪发展趋势,认真进行分析比较,情况如下:
生猪生产情况。对林州市新大杨养猪有限公司、林州市桂林镇古善村李江书猪场,安阳县利农绿色养殖限公司,安阳县宏康养殖有限公司,内黄县张雪超养猪场,内黄县张雪超养猪场6家生猪养殖企业进行了调查,这些企业目前存栏在200-4000头左右(存栏在4000头以上2家,在1000-3999头2家,1000头以下2家)。这6家生猪养殖企业目前均处于赔钱状态。现就其中不同规模的3家企业生产情况举例说明:
林州市新大杨养猪有限公司,现存栏生猪44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520头,年出栏8000余头。从新大杨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世朝处了解到,现在玉米价格2.2元/公斤、豆粕4.08元/公斤、小麦麸2元/公斤、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达3.04元/公斤,生猪价格从元旦的15元/公斤一直下降到现在的10.0元/公斤,而该场加上设备折旧费的盈亏点在14元/公斤。出栏每头生猪需要费用大约为:饲料费用950元/头,兽药和疫苗70-80元/头,水电费17元/头,工人工资100元/头,仔猪费用200头/头,共计1347元/头,再加上设备折旧费用,现在每出栏一头生猪赔300余元。
内黄县张雪超养猪场,现存栏生猪1500头,其中能繁母猪200头,仔猪600头。二月份出栏200头,平均活重112公斤/头,平均价格12元/公斤,收入26.88万元,养殖成本方面,仔猪总费用8万、饲料费用21万、防疫治疗费用0.62万元,共29.62万元,出栏这一批生猪亏本2.74万元,平均一头猪亏本137元,还不包括水电费、雇工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对固定的成本。
安阳县利农绿色养殖限公司,位于安阳县安丰乡施家河村,现存栏生猪8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100头,场内生产运营正常。目前毛猪价格在5.5—5.6元/斤,豆粕3900元左右/吨,玉米1.1元/斤,麸皮1元/斤,全价料中大猪料1.7—1.8元,仔猪料2.5—3元/斤。按照目前毛猪价格,不算人工、水电等费用每头猪赔250元左右。
根据林州、内黄县从1月份到现在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由年初的平均14.2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平均10.2元/公斤,近期还有下降的势头,价格为平均10.2元/公斤,同比下降18.4%。
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分析与预测 第3篇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2001年1月~2014年2月生猪月度批发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进行实证研究,进而运用ARIMA模型对2014年3月~12月湖南生猪价格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生猪价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猪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短期内波动频繁且剧烈。
关键词:湖南省生猪价格波动;时间序列分解;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56
近年来,受外部冲击、疫病、饲料价格等因素影响,湖南省猪肉价格在全省范围内频繁大幅度波动,这对湖南省生猪生产者、消费者乃至全国食品行业供应链各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抑制外部因素对湖南省生猪养殖业与猪肉价格的冲击,对湖南生猪价格预测有益于生猪养殖业的正常发展,有益于政府部门施行更为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猪肉价格波动进行了大量研究。董玲(2010)运用H-P与B-P滤波模型对我国生猪价格与周期波动进行测量,认为生猪及猪肉供给数量的不均衡是导致生猪市场供需失衡、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本动因。[1]王彦炯(2010)从我国猪肉价格长期波动的频率、规律特征、周期循环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2]吕杰等(2011)探讨了生猪价格周期的运行规律及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3]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其受猪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目前鲜有学者针对湖南生猪价格波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1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湖南2001年1月~2014年2月生猪月度批发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www.caaa. cn/)。
1.2湖南生猪价格波动的描述性分析
2001年~2002年,湖南生猪价格无明显波动趋势,由于市场供需均衡,湖南生猪市场总体呈现出完全竞争态势,而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全国生猪价格迅速反弹,一直持续到2004年下半年,并开始往下逐渐回落,直到2006年跌至谷底。此后,生猪散养户受饲料价格、生猪供需弹性、市场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冲击,母猪存栏率与仔猪圈养率变动系数较大,从2007年开始,湖南生猪价格波动幅度相对剧烈。不规则因素导致猪价波动较大,养殖户普遍亏损严重。加之2010年第一季度生猪自然疫情频发,致使当年4月份曾出现恐慌性生猪交易,全国生猪供给量大幅下滑。进入2010年下半年,全国母猪存栏量逐渐下降,加上母猪生殖性自然疫情频发,存栏量降至三年来最低值。至2010年末,受传统节日春节影响,消费者对生猪日需求量普遍上涨,在生猪价格刚性需求下,全国生猪交易率连刷历史新高。而在2012年春节后,生猪供给率却跌至两年半的新低位,2014年新春伊始,流感病毒来袭,猪肉作为禽肉替代品逐渐受消费者青睐。
2湖南生猪价格预测
由单位的检验可以看出,T统计量大于检验水平1%,5%,10%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原序列是非平稳的。
运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以2001年1月~2014年2月湖南省生猪价格作为参考数据,2014年3月~12月湖南省生猪价格为预测数据,在进行ARIMA模型分析前,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原经济时间序列(2001年1月~2014年2月)湖南省生猪价格、T为1~158的时间序列)进行12项移动平均剔除,计算出季节指数,再进行季节性成分分离,以消除序列中的季节成分,最后对分离季节性因素的时间序列确定一元回归线性趋势方程。
从回归检测中可以看出T统计量与F统计量都很显著,拟合度R值也较高,一元线性回归方程10.61367+0.064097t,最后根据季节性分离因素的序列确定的线性趋势方程得到2013年12月~2014年6月预测值,并将回归预测值乘以相应的季节调整指数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对湖南省生猪行业2001年1月~2014年2月的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平稳检验,结果显示T统计量远大于检验水平1%,5%,10%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可以判断原序列是不平稳的。为消除序列趋势与减少序列波动,对序列进行一阶自然对数差分,显示出新生成的序列中指数衰减得到有效缓解,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滞后2阶,在相关阶数处超出了95%的置信区域,统计量显著地不为零。对上序列再次进行季节差分,发现滞后处自相关函数并没有显著减少。因此,只需对序列做一下自然对数差分即可。由于序列经过自然对数差分,序列的趋势基本消除,d=1,在序列的相关图里,相关函数有2处滞后显著不为零,p=2,自相关函数在滞后2阶后才降为零,因此,q=1,在滞后1阶处,相关函数与自相关函数都显著地不为零,P=1、Q=1,考虑建立模型ARIMA(2,1,0)(1,0,0)。
从图1中可以看出,湖南省2014年3月~12月生猪价格总体呈现出逐步回落的发展趋势,2013年湖南生猪市场交易量仍然是供过于求,猪粮等成本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生猪养殖监控不到位,市场行情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将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且与实际生猪价格波动趋势基本吻合。说明模型是平稳且有效的的。
3结论及对策
湖南省生猪产品价格波动大且周期性明显,市场信息失灵是引起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政府有必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与发布机制,有效保证生猪产品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湖南省生猪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也是影响生猪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生猪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但就生猪生产与经营组织方式而言,仍以分散的小规模养殖为主,大型生猪养殖合作社及龙头企业非常缺乏,生产的盲目性较大,信息资源不足,很难在生产经营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与现代化的生猪生产与经营组织形式,大力扶持新型经营组织形式,以减少湖南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与频率,稳定湖南生猪产业发展。
不规则因素也是造成湖南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疾病、生猪生产成本上升、金融危机、节假日等传统假日等对湖南生猪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生猪产业的宏观调控,加强疾病防治与治疗预警机制,大力打造生猪产业链,有效地整合生猪养殖、流通、销售等环节,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生猪生产经营成本,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促进湖南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玲.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2]王彦炯.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及政策调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3]吕杰,綦颖.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艳华,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户及组织管理;禹城荣,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网络出版时间院2015-8-17 9:08:55
生猪政策体系和生产形势分析 第4篇
从2007年起, 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 建立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制度, 支持生猪资源保护、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奖励养猪调出大县, 强化生猪防疫和疫苗生产等, 大概有10方面主要政策。
1.1 能繁母猪补贴
2007年度对养殖户 (场) 饲养的能繁母猪每头补贴50元, 2008年度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补贴资金由国家承担, 其中东部地区由地方财政负担, 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负担60%, 地方负担40%, 中央直属垦区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011年中央财政共发放能繁母猪补贴26.23亿元。
1.2 能繁母猪保险
按“应保尽保”原则推进能繁母猪保险。目前执行保额每头能繁母猪1 000元, 保费60元。财政部提供保费补贴的地区为中西部地区、新疆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垦区。其中, 中西部地区保费由财政部补贴50%, 地方财政部门补贴30%, 养猪户承担20% (中央及地方财政负担48元, 保户自负12元) ;新疆建设兵团和中央垦区保费由财政部补贴80%, 养猪户承担20%。东部地区由地方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2011年, 中央财政补贴保费10.56亿元, 共承保能繁母猪2 690万头。
1.3 生猪良种补贴
补贴对象为项目区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生猪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者, 补贴标准按每头能繁母猪每年繁殖2胎, 每胎配种使用2份精液, 每份精液10元测算, 每头能繁母猪补贴40元, 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由1.8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6.56亿元;补贴范围已覆盖全国28个省 (区、市) 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补贴能繁母猪数量由最初的900万头增加至1 640万头。
1.4 生猪良种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项目
一是畜禽良种工程。从1998年以来, 国家实施了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每年中央投入2亿元资金, 用于种畜禽场、畜禽保种场、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 平均单个项目投资150万~600万元。二是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自1995年开始,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开展我国重要畜禽种质资源的调查、检测和保护等。近年来, 国家对畜禽资源保护愈加重视, 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项目资金由最初的4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5 320万元。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项目。2009年以来, 项目支持对象调整为从事国家级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畜禽品种的开发利用企业。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达到2 520万元。
1.5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项目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 主要安排年出栏500~3 000头的养猪场 (小区) , 兼顾年出栏300~500头的重点养猪户和年出栏3 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 (小区) , 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养猪场。按年出栏500~999头、1 000~1 999头、2 000~2999头和3 000头以上4个档次分别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40万元、60万元和80万元。2007~2012年, 中央每年安排25亿元。另外, 从2011年, 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资金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畜禽标准化生产改造和产业技术提升, 主要包括硬件、软件设施设备完善, 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带动服务。主要支持畜种包括生猪等主要畜禽品种, 平均每个养殖场补贴25万~50万元。
1.6 强化生猪疫病防疫的财政支持
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实行强制免疫政策。猪蓝耳病强制免疫疫苗费由国家负担;对发生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的生猪实行强制扑杀, 扑杀经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按每头600元标准计算扑杀补助经费, 实行国家补助80%、饲养场户承担20%的政策。
为解决母猪因疫病扑杀与意外死亡补偿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从2008年开始, 对已投保的能繁母猪, 因发生疫病需要扑杀的, 除由财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外, 与保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予以赔付。
增加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为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中央财政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行经费补助, 重点用于强制免疫注射工作经费支出。2012年中央财政基层防疫补助经费7.8亿元。
1.7 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
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由2007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亿元, 调出大县由253个增加到536个。奖励资金专项用于生猪生产, 可用于规模养殖场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的支出, 生猪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饲料等贷款贴息和防疫服务费用支出。
1.8 畜牧业机械补贴
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 (农场职工) 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进行购置补贴, 主要种类有饲料 (草) 加工机械、畜牧饲养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等机械设备。中央财政按不超过农机具价格的30%进行补贴。2011年补贴资金4.02亿元。
此外, 还有生猪活体储备、龙头企业贴息贷款等政策。
2 生猪生产形势
由于2012年上半年生产能力相对偏高, 生猪价格持续下降, 养殖场户一度出现亏损。中秋、国庆前价格有所上涨, 养殖效益开始好转, 但明显低于2011年水平, 两节过后生猪价格出现小幅下降, 2012年11月份开始上涨, 预计春节前将保持涨势。
2.1 生猪存出栏持续增长
据对4 000个生猪养殖村的定点监测, 2012年11月份生猪存栏893.14万头, 环比减少0.8%, 同比减少0.2%。2012年1~11月份累计生猪出栏1 852万头, 同比增长2.1%。生猪出栏保持持续增长, 生猪产品供应充足。
2.2 生猪生产能力保持充足
据对4 000个生猪养殖村的定点监测, 2012年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110万头, 环比减少0.3%, 同比增长3.4%。生猪保持了较高的生产能力, 如果不发生较大疫情, 后续生猪产品供应充足。
2.3 价格持续下行并在低位震荡
据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 2012年12月全国仔猪和活猪平均价格分别为26.06元/千克和15.83元/千克, 比11月分别上涨了0.8%和6.7%。猪肉平均价格为24.82元/千克, 环比上涨了4.5%, 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1.5%、7.7%和8.6%。
2012年仔猪、活猪和猪肉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9.65元/千克、15.19元/千克和24.43元/千克, 仔猪同比上涨1.47%, 活猪和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0.14%和7.54%。2012年12月猪粮比价为6.54:1略高于6:1盈亏平衡点, 全年平均猪粮比价为6.21:1, 同比低了1.14个点。由于2012年前期猪价低迷, 5~7月生猪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8~11月份养猪效益有所回升, 从1~11月看, 平均猪粮比价略高于盈亏平衡点, 养猪略有盈余。
3 影响生猪生产因素及后市判断
3.1 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推高养殖成本
进入2012年下半年, 饲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都很快, 粪污处理成本和防疫治疗费也增加较多。据定点监测村的数据, 2012年1~11月份生猪平均养殖成本同比上涨了11%, 而平均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12%, 成本上涨与价格下行对养殖效益形成双重挤压。从今年形势看, 这种情况仍将持续, 去年美国玉米、大豆因干旱减产, 可能会影响今年饲料原料价格, 继续推动成本上涨。
3.2 散养户加快退出加大了保供给的压力
受养殖成本上涨、比较效益偏低、就业渠道增多、养殖风险增大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等影响, 近年来散养户退出趋势明显。据监测, 到2012年11月底, 养猪户比重为21.43%, 比2009年1月份下降了4个百分点, 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散养户退出造成的畜产品生产缺口, 要求规模养殖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来弥补, 对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
3.3 养殖效益下滑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疫病风险
随着价格下行和养殖效益下降, 一些养殖场户可能会出现防疫积极性下降、饲养管理跟不上的情况, 疫病风险就会更大。
3.4 用地难、融资难、雇工难和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
养殖用地紧缺, 规模养殖扩张缓慢;贷款门槛高、利息高、额度小, 养殖企业融资无门;管理技术人才短缺, 雇工成本大幅上涨, 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高;部分地区已将养殖污染纳入“十二五”控制指标, 一些地方不断出台禁养限养措施。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5篇
全年养猪效益将保持较高水平
尽管现在头均生猪盈利较8月份最高水平时降低不少, 且各地盈利水平有高有低, 但各地全年养猪将稳定在6:1的盈亏平衡点之上, 并保持较高水准。这是参会代表的共识。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在分析今年生猪价格和养猪效益时认为, 全年猪粮比价将在6.3~8.35:1间波动, 高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以当前价格计算, 自繁自养出栏一头生猪头均收益500元左右, 散养农户购买仔猪饲养头均收益约300元左右, 养猪对全省农民增收的贡献十分突出。据行业测算, 全年生猪产业为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贡献将达到175元, 约占全省畜牧业人均收入增加的63%。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认为, 在散户快速退出的情况下, 全省多年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而形成的稳定产能得以有效释放, 确保了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到9月末, 全省生猪存栏1 510万头, 已恢复到略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今年以来全省猪粮比价始终处于7.0~9.0:1的合理范围内, 全年平均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可获利300元左右, 养猪效益处于合理水平。
据湖北省对65个生猪养殖场统计, 1~10月全省活猪平均出场价为16.87元/公斤, 较去年全年高出45.7%, 出栏头均体重104.18公斤, 头均销售收入1 758.01元, 扣除头均养殖成本1 374.58元, 每头生猪盈利383.43元, 按全年出栏4 000万头生猪测算, 仅养猪业就可为农民增收153亿元, 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达到379.35元。
养猪大省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尽管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振荡变化, 但生猪养殖效益并没有随之大幅变化。截至今年第45周, 全省猪粮比价平均值为7.34, 养猪盈利空间稳定, 当前出栏一头标准体重的育肥猪, 农户自繁自养可获利500元以上, 规模场盈利也在400元以上。
近期猪价只是阶段性下降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 11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7.31元/公斤, 比上周下降1.4%。活猪价格下降省份达到28个。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均连续9周下降, 降幅分别为12.4%、15.1%和8.3%。
生猪价格从9月高价后持续下跌, 原因何在?
各地代表分析认为, 近期猪价回落属阶段性下跌。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生猪市场供应量有所增大。春节过后, 生猪价格持续上涨, 刺激了养猪户积极性, 从今年3月起, 全国生猪存栏已是连续8个月增长。到10月份, 全国生猪存栏达到47 516万头, 同比增长3.65%;能繁母猪存栏4 880万头, 同比增长1.10%。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的“双增长”, 为满足后续生猪市场供应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商务部数据显示, 8、9两个月, 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分别为1 676.8万头、1 726.8万头, 环比逐月增加。同时, 国家储备猪肉和进口猪肉投放市场, 也加大了生猪市场价格下滑。二是部分养殖户担心价格下降而加快出栏。近一个月时间, 生猪收购价每公斤下降2元左右, 出栏一头猪要损失200元左右。加之前期购买的仔猪成本高、饲料价格高, 生猪生产压力较大, 一些养殖户担心价格继续下滑造成更大损失, 纷纷提前出栏。三是国庆、中秋“双节”过后的市场消费需求下降。从生猪市场波动规律看, 每年中秋、国庆节前, 因商家储备食品大量采购原料, 都会拉动生猪价格上涨。而“双节”后由于需求下降, 导致生猪价格回落。四是生猪价格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 国家为抑通胀、控物价, 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当前调控效应已逐步显现。三季度GDP增速分别比前两个季度回落0.6和0.4个百分点,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CPI涨幅也连续3个月回落, 通胀压力减少, 对生猪价格下降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五是初冬季节温差变化大, 是生猪疫病高发期, 大部分养殖户出于规避疫病风险考虑, 提前出栏, 致使生猪市场供应量有所增大。
明年猪价下降空间有限
虽然近期猪价有所回落, 但从参会代表反映的各地生猪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来看, 生猪价格跌幅已逐步收窄, 并对今年年底前和明年生猪市场走势表现出谨慎的乐观。
江苏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分析认为, 随着元旦、春节两个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 生猪价格仍有小幅上涨可能。明年春节后会有短期回落。但价格拐点真正出现要到明年6月左右。一是从反映后期生猪供应的能繁母猪存栏来看, 今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数量基本稳定在4 710万头上下, 8月份后突破4 800万头, 并逐月增加, 按照生猪生产周期计算, 至明年上半年, 生猪出栏都将维持在稳定水平, 6月份后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增加, 市场供求关系将可能发生逆转, 生猪价格趋于下降态势。二是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来看,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一般3~4年, 上一轮价格上涨是从2006年6月开始, 2008年3月达到历史高位, 后进入下行通道至2010年4月结束, 历经21个月上涨期, 25个月下跌期, 本轮价格上涨是从2010年7月开始, 已持续16个月, 按照上一轮的周期推算, 明年生猪价格将进入新一轮周期性下降通道。三是从生猪生产成本看, 今年我国粮食连续八年丰收, 粮食供给有保障, 同时受国家宏观大环境影响, 预计明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 但受收储政策支撑, 粮食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加之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攀升, 生猪生产成本仍处于高位, 将会支撑猪价维持在一定水平, 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四是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来看, 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以及政府对平稳市场价格的有效措施, 猪价的未来走势不会出现大涨或大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判断, 目前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 养殖成本、动物疫病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会导致猪价波动, 但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性因素, 受玉米、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 预计短期内猪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的上行区间。猪价回落需等到明年2、3月份之后。
对于后市走势, 吉林省畜牧业局则认为, 从生猪生产周期性规律预判, 年底前乃至明年上半年, 生猪价格仍将保持较高价位波动, 即便生猪市场供给达到平衡, 受高成本支撑影响, 生猪价格也很难回落到以往水平。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6篇
据湖南省270个生猪定点监测村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2月养猪户数为44 528户,比1月份减少251户,环比减少0.56%,但同比增加1.62%;2月份存栏生猪673 999头,比上月减少17 268头,环比减少2.50%,但同比增加4.93%,生猪存栏数从去年12月份起开始减少,且幅度均比较大,养殖户出栏比较集中;2月份出栏生猪143 315头,比上月减少4.78%,但同比增加3.26%;能繁母猪存栏76 747头,比上月减少69头,减少幅度0.09%,能繁母猪数量连续4个月呈下跌趋势,下跌总幅度1.07%,但同比增加5.98%;仔猪存栏186 234头,环比减少4.27%,仔猪存栏连续5个月下跌,下跌总幅度10.48%,且同比减少1.57%。
2 生猪存栏结构
根据监测户生产效益监测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小猪(20kg)存栏量分别占生猪总存栏量的11.39%、27.63%。存栏结构中仔猪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去年冬天以来我省出现持续湿冷天气,部分地区散发仔猪腹泻及出血性胃肠炎,仔猪成活率较往年正常水平略低。但我省低温情况没有北方严重,仔猪成活率虽有所下降,但没有出现北方那种30%~50%的大幅下降情况。能繁母猪存栏虽然有所减少,但幅度较小,且总存栏也在降低,因此母猪比例变化不大,这为全年的生产稳步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而大猪所占比例在经过两个月大幅减少后本月有所提高,春节期间集中出栏后,由于节后价格不断滑落,而养殖户对后期价格走势抱有较高期望,因而有部分压栏待售现象。
3 生猪价格情况
据对全省22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2年第9周(数据采集日为2月29日)全省各地生猪、市场猪肉价格连续五周出现下滑,目前已经达到与去年同期价格较为接近的水平,下滑幅度有所减缓。与此同时,受全国仔猪存栏减少影响,仔猪价格连续上涨五周,年后是散户补栏的活跃季节,而目前仔猪的高价位运行也限制了散户生产活动,不少养殖户处于观望期。第10周全省活猪均价16.74元/kg,环比上周下跌0.18元/kg,下跌幅度1.06%。全省仔猪均价39.22元/kg,环比上周上涨0.28元/kg,上涨幅度0.72%。当前市场猪肉全省均价26.98元/kg,环比上周下跌0.39元/kg,下跌幅度1.42%,猪肉价格也在春节后连续下跌五周。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价格上涨4.82%,猪肉价格上涨8.14%,仔猪价格上涨48.90%。
4 生产形势分析
4.1 2011年形势回顾
由于2010年6月生猪价格跌至全省平均9.37元/kg的最低点,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还亏损200多元,导致生猪存栏持续9个月不断滑落,养殖户不断压缩生产规模,控制生产速度,其后全国性的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流行更是给生产雪上加霜,生猪存栏量达到历史新低。因而自2010年7月份起生猪价格不断回暖并延续到2011年全年,生猪市场已经进入周期性上涨通道,淘汰掉的产能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在经历了2010年的亏损和贯穿全年的疫病后,绝大多数退出养猪行业的中小散户在即使2011年猪价出现暴涨并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头均盈利连续8个月600元/头以上的刺激下,母猪的补栏积极性仍明显慢于上轮周期的2007年、2008年。同时,2011年全年疫情也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平稳,这就创下了养殖户历史上盈利时间最长、盈利水平最高、生产水平最稳定的一个盈利期。
2011年为恢复生猪生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生产,一边大量进口冻猪肉,缓解供需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仅1至9月份,我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总量就达到87万吨,全年估算总量超过100万吨,其中第三季度进口猪肉量同比分别增长842%及790%,在进口猪肉的冲击下,市场猪肉全年虽然处于较高价位运行,但没有超过2008年的最高历史价位,甚至在元旦、春节等传统需求旺季依然逆势趋稳。进口冻猪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稳定市场秩序的作用,但是,在市场供应短缺的情况下,没有通过发展生产来保障供给,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治标而不治本;其次是导致养殖者积极性受到打压,生产恢复需要更长时间,不利于生猪养殖长远发展。我们也需要清醒的意识到,春节期间生猪价格稳定、节后价格跌落并非当前生产已处于供大于求阶段,只是市场调控手段和传统季节规律作用而已。
4.2 母猪补栏情况影响未来走势
2011年虽然生猪价格长期稳定运行在高价位上,养殖效益出现喜人局面,但也呈现出诸多以往不同的现象,最突出的便是“高盈利并未明显推动母猪补栏”,这是生猪市场变化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指标,与往年规律完全不同。2011年我省二元母猪均价依然处在1 600元/头左右的普通水平上,较2010年的1 300元/头仅上涨了23.07%,在头均盈利同比上涨了近6倍的刺激下生猪生产并未完全传导至母猪的补栏。不少种猪场提高二元母猪价格还是因为商品肉猪的价格大涨,不得不提价,并非来自于补栏积极性的推动。在生猪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结构的关键环节母猪补栏出现异常,其影响非常长远,因为2012年、2013年的生猪供应完全取决于2011年的母猪补栏情况,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了整个生猪产业遭遇的瓶颈。
4.2.1 规模养殖发展加快,散户小户不断退出
经历了2010年的亏损和疫病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而选择外出务工。由于养猪业和外出务工相比投入过高、风险较大、工作环境差,因此,即使出现了头均盈利800元的情况也并未带动中小散户回归养猪业。其次,中小散户大量退出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给规模养殖企业扩张。因此,2011年我省生猪生产主要特点,依然是在政策主导和市场刺激下,规模养殖发展加快、散户小户不断退出。我局汇总数据表明,2011年底全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2.4万户,同比增长9.1%。我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发展不断提速增质,一大批龙头企业、企业集团诸如新五丰、伟鸿等正在紧密规划产业布局,实施快速扩张兼并战略,实行畜禽品牌营销,打造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完善产业链条。但大多数中小规模猪场扩张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养殖业用地需求,其次是资金、成本、专业技术人员和环保等问题,均是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因素,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因此,虽然规模养殖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中,但规模场补栏依然没能完全弥补散养户退出后形成的市场空缺。
4.2.2 养殖户对于能繁母猪补栏、扩大生产规模持谨慎态度
养殖户在经历了多次市场波动和疫情双重风险的洗礼后,对于发展生产更为理智和理性,当前虽然生猪市场仍处于较好的盈利期,但市场的暴涨暴跌让本已谨慎的养猪人更加保守,养殖户对于能繁母猪补栏、扩大生产规模持谨慎态度,过高的仔猪价格也导致大多散养户不敢贸然补栏,因此,经过2011年全年生猪生产恢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并未出现快速恢复上涨的势头,当前只能说市场供求处于相对均衡。
受去年冬天以来我省长期低温湿冷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仔猪腹泻和出血性胃肠炎,死亡率同比增高,同时母猪生产效率也较往年略低,导致生猪存栏、有效出栏数有所减少。仔猪价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仔猪存栏、补栏积极性的变化,春节过后在生猪价格步步下滑的走势中,仔猪价格却在高位基础上一路逆势上扬,短短五周上涨幅度超过10%。仔猪价格的大幅变化折射出养猪形势的微妙变化,即散养户普遍倾向于周期短市场风险小的短期育肥,而不愿意补栏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母猪。
此外,受仔猪短缺、价格高涨以及市场偏好等因素影响,生产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活大猪出栏体重普遍偏高,据2月份养殖户生产成本及效益监测数据表明,全省810个监测户生猪平均出栏体重达122.8kg/头,同比增长12.9%,大多散养户出栏体重都在140kg以上。并且,由于目前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预测今年发展态势是补栏积极性较高,会有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殖产业,今年生猪价格将不断下滑,因此更加谨慎,观望气氛也较为浓厚,监测数据也表明当前的生猪存栏、母猪存栏数不断下滑。
4.3 养殖业成为高风险、高投资、高门槛的行业
玉米、豆粕、配合饲料价格屡创新高,全社会物价都在上涨带动整个CPI指数不断上升,劳动力工资、水电和药品等费用也在大幅上涨,使得下游养殖业面临的成本负担日益加剧,养殖业成为高风险、高投资、高门槛的行业,同时近年来日益复杂的动物疫情以及频发的质量安全事件,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国家高度重视,也对养殖业行为作出更多规范,提出更高要求,使得养猪早已不是农村一瓢糠、一碗水的简单手工业,而是逐步迈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有钱人才能进入高标准、高要求的现代畜牧业。
5 市场后期运行走势
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判断,2012年,全省生猪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上半年猪价将会维持在15元/kg至17元/kg之间,下半年特别是从8月开始,猪价还将会出现新一轮上涨过程,最高可能会突破20元/kg。
根据当前生猪存栏结构、养殖场户补栏情况、猪价波动规律等情况,预计2012年的生猪供应将比2011年有所增加,但很难出现像2008年、2009年的那种大幅增长的情况,总体存栏、出栏水平依旧不会太高,生猪市场供应处于基本平衡甚至略有偏紧状态,猪价也将在此基础上相对去年总体稳中有落,但仍将保持在均衡水平以上的区间,预计出栏肉猪价格将全年保持在15~18元/kg,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保持在300~500元/头间震荡。
预计今年全年生猪行情走势,春节过后开始回落,但下跌时期不会持续很长,在达到供求相对平衡后,价格趋稳并小幅波动。由于去年冬季极寒天气全国各地仔猪存栏均出现不同程度剧减,尤其是北方地区受损严重,现阶段的仔猪短缺直接决定了二季度大猪出栏减少,我省虽然减栏程度不大,但在全国生猪市场一盘棋的大流通环境中,预计进入炎热季节后,在全国性生猪价格上涨潮的推动下,我省猪价也将上扬并一直延续到10月份左右。此后,在上半年疫情形势平缓的前提下,随着天气逐步回暖,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各项生产指标较年前及现阶段大大改善,尤其是在4月份之后,仔猪产能恢复,生猪存栏数将稳步增长,生产逐步稳定,下半年生猪供应量明显增加,因此,秋凉以后,生猪价格将有所回落。最后在年末元旦、春节二节期间随着消费旺季到来重入上升通道。从保障供给来看,今年肉猪的整体供应水平高于2011年;但从养殖效益来看,2012年生猪市场仍将是丰收的一年,只是盈利水平会略低于2011年。
2012年对于有条件、有实力扩张建猪场的企业来说仍是较好的机会,虽然当前市场处于周期性震荡下跌通道,风险较2011年增大,但整个生猪产业并未饱和,并且在产业提质升级的发展过程中,仍有部分落后产能在这一轮的市场波动中将会出局,对于大型规模场、企业集团来说,建设科学、标准、规范的养殖基地的时机仍较好,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的脚步,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博弈中,就能够取得先机、站稳脚跟,不断扩张壮大。
6 饲料行情
2012年第10周全省玉米、豆粕、配合饲料每千克均价为2.61元、3.68元和3.22元,玉米、配合饲料环比上周持平,豆粕比上周环比下跌0.27%。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育肥猪饲料分别上涨12.99%、4.89%,豆粕同比下跌6.36%。目前饲料原料价格与去年同期差距越来越小,养殖业成本上升压力减小,虽然猪价不断下滑,养殖户仍有部分盈利空间,据湘潭、益阳等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利润在400元左右。
近期,全国玉米价格尤其是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走强,自去年国家临储政策出台后,受农户手中余粮有限,玉米上市量较少及自身库存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市场行情看涨。据悉,2月中旬美国农业部称中国采购了120 000吨美国玉米,这是我国四个月来首次大量采购美国玉米,可能预示着将签署更多协议,近期玉米上市进度明显加快。市场上饲料与工业消费稳定增长,玉米价格有底部支撑,随着东北主产区玉米收购价格继续攀升,北方港口玉米收购难度依旧较大,导致港口玉米价格小幅攀升。受此氛围影响,近期玉米价格上涨趋势将延续下去。而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改善,畜禽肉类畜禽不断增加,饲用玉米需求旺盛,同时在能源紧张的驱动下,玉米深加工也在不断增长,在土地资源有限、玉米单产难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玉米市场趋紧将成为常态,广大养殖户仍将为高价玉米买单,并且短期内这种形势不会发生改变。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7篇
1 国内生猪市场价格 2014 年变动总体特点
2014年生猪价格变动经历了六个时期:下滑探底期(1~4月中旬)、回升期(4月下旬 ~5月初)、报复性上涨期(5月上旬 ~ 中旬)、弱势震荡调整期(5月下旬 ~6月底)、稳步上行期(7~9月上旬)。中秋节之后生猪价格出现意外下滑,猪价每次逢节必降的走势,让养殖户都有所麻木也更少了些期待,猪价又进入窄幅调整期(中秋节 ~ 年底)。
1.1 2014年猪价低于上年 ,各月价格均在上年线下方。2014年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3.05元,比2013年的14.74元低1.69元,下跌幅度为11.5%。其中:8月份均价最高,达14.70元 /kg;4月份均价最低,仅10.45元 /kg(图1)。2014年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9.66元,比2013年的22.17元便宜2.51元,下跌幅度为11.3%。其中:1月份均价最高,达21.69元 /kg;4月份均价最低,仅18.24元 /kg(图2)。2014年12月份无论是生猪出场价格还是猪肉批发价格都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价位。
1.2生猪养殖全年亏损。价格监测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36:1,比2013年的6.31:1下降0.95个点,低15.1%,其中:1月份比价最高,为5.84:1;4月份比价最低,仅为4.52:1(图3)。生猪养殖处于中度亏损,创近三年来的新低,并呈现出三全特点:一是猪粮比价下降速度快。生猪养殖由盈利到重度亏损,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二是亏损程度深。1月10日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线6:1,1月20日已经步入介于“5:1~5.5:1”之间的中度亏损时代。3月底国家启动了第一批收储,未能阻止猪价“跌跌不休”,截止4月29日猪粮比价连续11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已跌至4.55:1。另据调查,4月份全国大型养殖企业出栏一头商品猪约亏损近300元,小养殖户甚至每头亏损500元。三是亏损持续时间长。2014年全年基本均处于养殖亏损状态,其中2个月(3~4月) 重度亏损 (猪粮比价5.0:1以下),5个月中度亏损(猪粮比价5.0~5.5:1),5个月轻度亏损(猪粮比价5.5~6.0:1)。
1.3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不断扩大 , 去产能化明显。国家统计局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底生猪存栏46 583万头,同比减少1.7%。1~12月份全国生猪出栏73 510万头,同比增长2.7%。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5671万吨,同比增长3.2%。2014年12月16日,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12月份全国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12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7.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月份同比下降13.2%,已经连续10个月低于《生猪调控预案》中下降5%的预警值,能繁母猪存栏2013年9月份以来连续16个月下滑,降至近5年的最低点。
1.4玉米价格冲高回落 ,豆粕价格止跌企稳。2014年4月以来,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并屡创历史新高,8月下旬现货价格一度达到2850元/吨,突破2009年曾出现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比涨幅超过20%。据分析,国家玉米临储政策的实施,收购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造成市场上可供贸易的数量减少;受转基因事件影响,我国进口玉米数量减少;玉米深加工企业担心生产原料不足,不能保证后期生产需要,提前增加库存,多方面原因造成玉米价格稳步上升。虽然随着新季玉米价格的上市,玉米价格回调幅度较大,但同比涨幅仍达5%。2014年全国玉米价格平均为2.43元 /kg,比2013年同期的2.34元 /kg高0.09元;8月30日达价格高点2.70元 /kg,比2013年同日的2.38元 /kg高0.32元,涨幅为13.4%;11月25日已回落到2.35元 /kg,比2013年同日的2.31元 /kg高0.04元;年内最高价位与最低价位相差0.425元。2014年全国豆粕价格平均为3.80元 /kg,比2013年同期的4.17元 /kg低0.37元;10月30日为3.69元 /kg,比2013年同日的4.39元 /kg便宜0.70元。2014年12月第2周全国平均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5元 /kg,同比持平。
2 猪市 2014 年持续低迷原因分析
本轮猪周期规律反常,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猪出栏量整体处于高位,市场长期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而随着居民肉食品消费多元化,对猪肉制品需求量也在逐年减少,供大于求的局面早在2011年底就已形成。2013年夏季由于受南方洪灾,生猪调运困难等因素的影响,6~9月份生猪价格又开始上涨,供大于求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很多养猪户却将这次涨价当作新一轮周期上涨阶段的开始,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扩大,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 250万头,同年9月底增加到47 541万头,同年11月底已增加到47 922万头,5个月增加了2 672万头,增长了5.9%。从而导致生猪价格“旺季不旺”,降价又快又狠。进口冻猪肉也在一定程度冲击了国内生猪市场,由于美国、欧盟的畜牧业发达程度高,生猪养殖成本低,使得进口冻猪肉到岸平均价格仅为9元 / kg,远低于国内猪肉价格,猪肉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从国外进口冻猪肉,导致国内生猪产业的寒冬更加漫长。2014年终端市场猪肉消费持续疲软,猪肉消费不如往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公款餐饮消费、节日福利发放大为减少,也抑制了猪价上行。
2014年的猪价涨跌虽然不能以常理来推测,然而过去影响猪价涨跌的那些因素依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受“闰九月”的影响,2015年春节比往年来得要晚,腊肉和香肠制作的时间和猪肉消费旺季的的到来也因此往后推迟。冬至当日,旧历时间才进入十一月,离春节有两个月时间,这也是影响猪价迟迟不涨的原因之一。2014年12月下旬大部分地区猪价仍趋于下滑走势,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据了解,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猪病疫情增加,不少地区反映当地五号病、腹泻、呼吸道病等现象增加,导致生猪出栏量增加,短期内生猪供应大于需求,成为猪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4年国庆节至2015年元旦期间,生猪价格之所以持续不上涨的阶段性因素是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太高,导致市场猪源充足,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加上疫情的散发,猪价只能暂时保持弱势调整。如果从大方面上讲其实还是供求关系的影响。消费、疫情、出栏、压栏等等因素都在作用于供求。
3 未来猪价整体走势预判:供需度趋紧,猪价波浪式震荡向上
2015年猪价或许并不能达到养殖户们心理预期,但预测应该不会再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因此,被2014年猪价彻底伤透了心的养殖户们在2015年应该能感受到猪价的“温暖”。2014年遭遇的全国性生猪过剩,导致“冬至”行情仍然是疲软乏力,可以说生猪过剩和需求减少共同铸造了猪价低迷期,所以说未来猪价上涨还需要先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2014年底猪价整体维持震荡趋势,主要还是因为终端消费力度提振有限,猪源充足所致。应该说消费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主要是猪肉消费水平难以提升,大碗酒大碗肉的年代已经终结,现在是需要补充维生素的年代,所以吃的肉也少很多,看看自家的菜碗,看看邻居家的菜碗,是不是一碗肉要吃几天才完?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都在变化,所以说如果猪肉消费持续低迷,那么对猪价的影响也是长久的。
长期的低价,击垮了养猪人压栏的信心,只要一降价,很快全国就是一片,即便涨价时,只要有丁点儿的风吹草动,也会形成一片震荡。如同大战过后,最先需要建设的却是精神家园,马云说过,大家都在流血时,我们的机会便来了。在疫情和国家政策没有多大变化情况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很可能还要下跌一段时间,猪粮比回到6以上之后很可能止跌。但201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到2015年生猪出栏量,到时生猪出栏量降低,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量减少势必造成价格上涨。从供需平衡的关系看,预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猪价在季节性下跌时期的表现将相对抗跌,或出现淡季不淡,旺季较旺的格局,价格底部将较2014年整体抬升,2015年生猪平均出场价格将同比上涨13%以上,达到或高于2013年14.74元 /kg的水平,整体猪价呈前低后高格局。生猪养殖效益将在盈亏线以上,或将达到高点。
畜禽养殖与种植业相比,不仅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大,因此,广大养殖农户和养殖企业早就盼望着生猪养殖保险险种的出台,许多地方也在努力尝试。日前,江苏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发布文件,公布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条款费率,并要求从12月10日起施行。养殖户参加这一保险后的保险期内,生猪出栏时如果碰上行情低迷,当出栏月当月猪粮比价平均值低于5.8:1时,投保者就能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获得赔偿。目前,保险金额设600元 / 头、800元 /头和1 000元 / 头三档,保险费率为5%。保险双方可约定年出栏数量、出栏批次和承保数量,保险合同在不同价格波动情形下可采用不同的赔偿比例系数。这里涉及的猪粮比价数据以省物价局监测网发布的数据为准,生猪出栏证明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证明”为准。因此,可有效减少保险公司调查核实的工作量,防止出现养殖场户虚报损失、理赔扯皮等问题。这一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的实施,有望成为稳定生猪市场和保护养殖者利益的“定海神针”。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8篇
1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
1.1 生猪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今年一季度, 活猪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春节前略有小幅上涨, 春节后也没有出现往年下降的现象。3月份, 辽宁省活猪价格再次出现上涨, 平均价格突破14.00元/kg, 同比上涨48.4%, 创下三年以来最高价格。13个价格监测点中, 除凤城地区出现1.1%的小幅下降外, 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一季度全省活猪平均价格为13.78元/kg, 同比上涨24.4%。
猪肉价格自去年5月底的14.48元/kg开始小幅稳定上涨, 一直上涨到11月底的22.58元/kg, 此后保持高位趋稳状态, 价格在23.00元/kg上下波动。今年春节前后, 猪肉价格没有明显变化。2011年一季度, 全省猪肉平均价格为22.98元/kg, 同比上涨24.6%, 涨幅高于活猪0.2个百分点。
1.2 养殖效益逐渐向好
2011年, 全省养猪效益逐渐转好, 三个月的猪粮比价不断攀升, 且均高于6.0:1的盈亏平衡点。一季度全省猪粮比价平均为7.1:1, 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高于盈亏平衡点1.1个百分点。据对省内铁岭和锦州等地调查, 目前养猪户平均每出栏1头活猪可获毛利300元左右, 养猪业整体已经出现略有盈利的趋势, 养殖户积极性较高。
1.3 养殖结构加速调整
据调研, 省内散养户数量继续减少, 规模养殖户数量持续增加, 我省加快了生猪生产结构的调整, 规模化比重进一步提高。省内部分地区散养存栏下降近50%, 规模户存栏量增加了40%多, 生猪规模化比重达到了65%, 对稳定全省生猪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原因分析
2.1 产能有所压缩, 全省生猪数量有所减少
据统计, 2009、2010年, 全省可繁母猪存栏量在过剩的情况下连续2年减少, 分别下降了1.4%和1.5%, 今年一季可繁母猪下降幅度加大, 但目前已恢复到合理范围之内。
2.2 阶段性生猪出栏减少
春节期间是猪肉集中消费时期, 养殖户根据消费需求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将生猪提前出栏, 节后, 生猪存栏量略有减少, 导致出栏数量也随之下降。
2.3 养殖成本继续增加
饲料和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 毫无疑问地成为养殖成本持续上涨的强力推手。一季度, 全省玉米、豆粕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6.1%、2.5%和10.15%;人工费用也从去年的1 500元/月上涨到2 000元/月, 同比涨幅过到33.3%。目前, 每头育肥猪的养殖费用大约为1 300元, 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200元。
2.4 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
2010年以来, 蔬菜、粮食、食用油等价格涨幅远远高于生猪和猪肉价格涨幅, 节后生猪和猪肉价格也存在补涨要求。
3 后期生产形势展望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第9篇
一、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总体特点
2014年1-6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基本可以分为4个时期,生猪价格在春节前出人意料地进入下滑期(1月~4月中旬),2014年春节的行情让赌“节前效应”的养猪场户几乎肝肠寸断:生猪价格从节前一个半月开始下跌,期间南方做腊肉、北方杀年猪均未扭转其下跌局面。1月中旬已经跌破猪粮比价的红线,这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春节前需求旺季养猪跌破成本线且跌至中度亏损。4月20日,全国平均猪粮比跌至4.57:1,远低于6:1的盈亏警戒线;出栏肉猪价格每斤跌破5.5元,猪肉零售均价也重回个位数时代,跌至每斤不足10元;300斤以上的肥猪每头要亏500元。进入4月下旬,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国家发改委再次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调控效果逐渐显现,生猪价格探底后进入上行期(4月下旬~5月初),猪粮比价开始止跌回升,这让经历严重亏损的养猪户看到了希望,他们对猪价上涨形成预期,期待猪价涨得更高,从而产生压栏惜售心理。压栏行为加剧了短期内的市场供应紧张,导致了猪价的暴涨,“五一”节后,从广东开始,全国养猪业迎来了报复性上涨期(5月上旬~中旬),全国多地甚至出现了7.5元/斤的收购价,较节前飙涨40%多。5月下旬之后因为缺乏供需关系变化的支持,这波凶猛的涨幅只维持了20多天,生猪价格便在意料之中回落,猪价进入弱势震荡调整期(5月下旬~6月底)。
(一)上半年猪价走势呈现“W”左半边型,基本类似2013年。价格监测资料显示:1-4月份在猪价“跌跌不休”的同时,猪肉零售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全国生猪出栏价已从年初的14.97元/kg跌至4月20日的10.42元/kg,跌幅达30%;如果与上年12月初的价格比较,跌幅超过34%;猪价已跌破上年4月底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全国猪肉零售价格由年初的22.73元/kg下降至4月30日的16.73元/kg,降幅约为26%。“五一”期间一波报复性上涨行情使得猪价“破七奔八”,2014年5月20日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已涨至13.41元/kg,比4月20日上涨28.7%;5月下旬生猪价格震荡调整,小幅下滑,6月30日已回落到12.50元/kg。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价格平均每公斤为12.08元,比上年同期的14.05元低1.97元。1月份均价最高,达13.39元/kg;4月份均价最低,仅10.45元/kg(图1)。上半年全国猪肉零售价格平均每公斤为19.77元,比上年同期的21.89元便宜2.12元。1月份均价最高,达21.69元/kg;4月份均价最低,仅18.24元/kg,6月30日小幅回升到19元/kg(图2)。
(二)猪粮比价3月中旬一度跌入“红色区域”,上半年平均猪粮比价仅为5.17:1,养猪亏损严重。猪价的大幅下跌,加上饲料价格的高企,使得养猪亏损严重。1月10日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线6:1,1月20日已经步入介于“5:1-5.5:1”之间的中度亏损时代。3月底国家启动了第一批收储,未能阻止猪价“跌跌不休”,截至4月29日猪粮比价连续11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已跌至4.55:1,同比下跌0.66。4月30日发改委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 5月20日猪粮比反弹至5.62:1,同比高0.16,之后猪粮比随着猪价下滑进一步走低,6月30日已回落到5.03:1,亏损加大。上半年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17:1,比上年同期的6.02:1低0.85,1月份比价最高,为5.84:1;4月份比价最低,仅为4.52:1(图3)
(三)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增大,总体产能仍然偏高。2014年6月11日,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5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5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月份同比下降7.5%,4月份同比下降6.8%,3月份同比下降5.1%,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生猪调控预案》中下降5%的预警值。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虽有减少,但能繁母猪淘汰进度低于预期,并未发生大规模淘汰母猪现象,总体产能仍然偏高,从而令国内生猪价格上行受压。
(四)饲料价格仍处较高水平。2014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高位上继续走高,豆粕价格虽有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1-6月全国玉米价格平均为2.34元/kg,与2013年同期的2.34元/kg持平;6月30日为2.49元/kg,比2013年同日的2.35元/kg高0.14元。2014年1-6月全国豆粕价格平均为3.93元/kg,比2013年同期的4.09元/kg低0.16元;6月30日为3.94元/kg,比2013年同日的4.03元/kg便宜0.09元(图6)。2014年6月第3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3元/kg,同比上涨1.2%。
(单位:元/kg)注:生猪价格数据来源于华夏养猪网。
(单位:元/kg)注:猪肉价格数据来源于神农网。
(单位:万头)
(单位:万头)
单位:元/kg
二、后期猪市行情整体预判
对于坚持的养猪户们来说,比起资金、成本、饲养技术的巨大压力外,也许心理的折磨是最让人难受的,可是大家之所以还选择坚持,除了无可奈何之外还明白一个道理,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市场理性回归的时候不远了,养猪户们只要能熬过这一“寒市”,终究会迎来回归理性的猪价。生猪的产能一直是影响未来生猪存栏规模的因素之一,因而从农业部3-5月对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情况看来,各地对以淘汰母猪来优化产能的方式是支持并给予认同的。自2013年10月开始,因生猪产能过剩导致猪价下跌后,2014年的母猪淘汰速度明显加快。农业部公布的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2014年1-5月分别较上月减少0.6%、0.8%、1.6%、2.2%、1%,其中4月份是2012年10月份以来环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份,前5个月能繁母猪存栏累计减少了6.1%。稳定生猪生产,维护养猪户利益并且平衡其与消费者的利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是养猪亏损、养猪户掩面哭泣;买猪肉的消费者也没感觉到便宜多少。当前市场并不具备支持猪价持续上涨的条件,因为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的改观。猪价“俯卧撑”式下滑,养殖户在心理上需要理性谨慎。目前已经有不少屠宰场限收大猪,还在继续收购大猪的屠宰场也在压低收购价格,基本上比正常价格要低0.3-0.5元/斤,养殖户限于压力,局部出现生猪抛售的情况。尽管大猪在此次猪价下跌中再次被部分消耗,但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依旧明朗。从目前猪肉消费情况来看,消费量已经落入年后的第二个低谷,猪价短期恐难停“俯卧撑”。
预计下半年猪价将步入恢复性上涨通道。未来猪价底位将提高,即使再调整也较难跌到前期的低点。就目前处于淡季的猪市以及即将到来的高温季节,再加上饲料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母猪的淘汰率看来,短期内或许不会出现反转,一方面消费需求将进入全年低谷,而生猪出栏量又将继续加大,猪价则极可能再度回落,到八九月份,前期能繁母猪淘汰对于生猪供应减少的影响将逐渐显现,配合需求回暖,猪价将有望迎来真正的新一轮反弹。国庆前走出亏损,年底高点上限或为17元/kg,预计全年呈“W”字形走势。
湖南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