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精选6篇)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海、用、浪、纸、铅、笔、”6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课文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了解“纸、海、浪、笔”的字形结构。

2朗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能依据课文内容和图画提示,模仿课文句式说“谁(什么)在哪里用什么写子。”

4认识新笔画“竖提”,能在老师指导下认真描摹“纸”和“民”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入:

师:前一阶段的课上,同学们不仅在跟着老师读文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多汉字,还学会了一项能帮助我们自己认字的好本领,那就是拼音。

2出示音节:xie zi 学生练习拼读。

师:这两个音节请你自己认真拼读一下。

谁愿意拼读给大家听?

及时评讲:拼读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zi”是整体认读英节,平舌音。

(自由练拼指名拼读开火车拼读齐读)

3指导“写”、“字”的书写笔画笔顺。

师:“写字”这两个汉字是怎么写的呢?老师告诉你们,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我们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写。“写”的上面是秃宝盖,下面是与。“字”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子”。

4用“写字”这个词练习说一句话。

(1)师示范用“写字”说一句话。

师:小朋友能自己看拼音识字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就来用“写字”这个词说一句话。先听老师说,请小朋友仔细听清这句话,并努力把它记住。

师述两遍:小学生在白纸上用铅笔写字。

请学生复述听到的这句话。

(2)学生练习用“写字”这个词说一句话。

说明:

积累词语是为了运用。这里结合生字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训练,还可以分散“纸、铅、笔”这几个生字的.学习,同时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教室。

5出示句子:小学生在白纸(zhǐ)上用铅(qiān)笔( bǐ )写字。

师: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话,这句话里有三个生字。请小朋友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自由拼读指名拼读生字

指名读句子男、女分别读句子齐读句子

6交流“笔”字记字方法。

师:古人都是用毛笔写字的。(出示实物:毛笔)这就是一支毛笔,大家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笔”?

学生回答后,师述:毛笔的这一根根挺拔的竹子多么像“竹”这个汉字呀!把“竹”的第3笔竖和第6笔竖钩改成点,就变成了“竹字头”,因为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笔”的部首是“竹字头”。

说明:

用实物会意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7指导“纸”的书写。

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拿起你的铅笔在书上写字,好吗?

出示:纸

师:看,我们要写哪个字?(纸)

演示“纸”的笔顺。

师述:“纸”是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要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左半部分和“乡”字很像,第1、2笔都是撇折,可是,第3笔改成了提,成了绞丝旁,右边共有三笔,第一笔是短短的,平平的撇。第二笔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笔画,看它先竖下来,再提起,叫竖提。(生跟说)注意写的时候竖要竖得直,再轻轻地往右提,最后一笔是斜钩,脚要伸得长一点。这样整个字就站稳了。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描摹“纸”字。

师巡视及时点评学生写的字及执笔姿势。

8齐读课文。

二看拼音读课文学生字

1揭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师: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要来看拼音读课文识字了,我们学会了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就可以自己看拼音读课文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听录音跟着老师读课文了。

2出示课文。

师:看,课文里的每个字上都标上了拼音,小朋友可要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文学习小组交流读文

3指名拼读余下的5个生字。

4朗读课文。

师:你们借助拼音把字音都读准了,那有没有把课文读通呢?

指名读全文分男、女读课文分小组读课文齐读

5学习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6全班交流“海、浪”的字形相似处。

(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

三朗读课文,积累最基本的句式

1根据老师的提问读课文相关句子。

师引读课文:儿歌里告诉我们谁在哪里用什么写字呢?下面老师来提问题,你们来读课文回答:

船儿在哪里用什么写字?(生齐读第一句)

飞机在哪里用什么写字?(生齐读第二句)

我在哪里用什么写出最美丽的字?(生齐读第三句)

2学生背课文:(自由背指名背)

3改变句式,练习说话。

师:课文里告诉我们除了能在白纸上用铅笔写字外,船儿也会在海上用浪花写字。(出示句子)

下面我们来练练小耳朵,听清老师的问题,请你用“船儿用什么再哪里写字”的句式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指名说)

再请学生用同样的句式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出示这两句句子。

师小结:有时候,同样的意思我们用不同的句式说,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同桌互读出示的句子。

4看图拓展说话训练。

师: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看,

(出示课后练习的图1)

蜻蜓在哪里用什么写字呢?

(出示小男孩说的话)

小男孩怎么说?(指名读句)

这位小男孩是这样说的,你还可以怎么说?(换句式说)

学习小组合作用两种不同的句式说说课后练习的图2、3、4的图意。

交流。

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四指导描摹

1(出示“民”字的笔顺框)看看第几笔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画“斜钩”。

2老师书写“民”,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民”?

3学生描摹,自己纠正:你觉得哪个字没写好,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设计了“美丽的家乡”、“家乡面貌新”、“我未家乡做点事”三个活动主题。通过教学要学生知道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

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并能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2、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课时建议:8—11课时

1、美丽的家乡

总第14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总第15课时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绘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2、指导学生用上“如果你……我就要……”练习说话。

3、学生创编写给妈妈的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能用上“如果你……我就要……”。

2、指导学生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可开心啦,刘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美丽的故事吧!来,请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二、乐读绘本。

1、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观察。

(1)你的小眼睛发现什么了?

(2)小兔子要干嘛去呢?她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2、出示:故事的题目。学生齐读。

(1)猜猜,逃家小兔会写什么?

(2)指导学生认识封面、作者等。

3、师生同读绘本,启发想象。

(1)师: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这下可惨了,那妈妈怎么办呢?想不想知道?哇!妈妈变成了什么呀?(捕鱼的人)谁都小眼睛发现了妈妈用什么去钓小兔呀!

(2)在讲到小兔变成花儿,妈妈变成园丁的时候,让学生去观察图画,并补充语言。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如这样问:妈妈变成园丁是为了什么呀?是呀妈妈总是这样无时无刻地关心着我们照顾着我们。)

(3)在讲到小兔变成小鸟时,让学生猜猜妈妈会变成什么?为什么?启发学生去想象,并用上如果你……我就要……规范语言。

三、玩中练习说话

(1)想玩游戏吗?那么我们来玩玩抓迷藏的游戏吧!可今天的抓迷藏有点特别,不是你藏我捉,而是你说我抓哦!说说你想变成什么?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2)换角色,老师说想变成什么?学生用上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3)小结:孩子们,小兔是妈妈的小宝贝,我们也是妈妈的小宝贝呀!从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好多同学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要不我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一首小诗送给妈妈吧?

(4)学生创作。并用上如果我是(),妈妈就是()。

我爱妈妈

如果我是一朵花,妈妈就是一个园丁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妈妈就是()

如果我是(),妈妈就是();

(5)创造展示。评价。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玩了一个爱的捉迷藏的游戏,写了一首送给妈妈的诗,老师多希望你们永远爱着自己的妈妈,和妈妈一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五、拓展延伸。

1、把你的爱带回家送给妈妈,和妈妈一起玩玩爱的游戏吧!

2、推荐书籍《猜猜我有多爱你》。

刚才听到你们生动的对话,老师心里好温暖。想着离家出走的小兔,最后还是回到了谁的身边?(妈妈)是呀!这样充满爱的书还有很多,下课了大家可以一起看看《猜猜我有多爱你》。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3

教学理念:

《我们大家跳起来》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音乐课上,教师的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通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课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大家跳起来》相对于我校三年级同学来说,相对简单些,于是我便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及教师自身的优势,把这堂课设计成融唱歌、欣赏、创作、律动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

一、恰当运用学生优势,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于我校孩子学钢琴具有优势,而《我们大家跳起来》本身就是一首由巴赫原作改编的短小歌曲。巴赫的小步舞曲学生很多都已弹过,我便安排学生在课堂前、中分别单独演奏,自己也在课堂中弹奏此乐曲,提高他们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拉进与音乐的距离,不但如此,在创编环节中,创编律动又是我校舞蹈选修生小朋友所喜欢、并且较擅长的;我在课堂中恰当利用此优势,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颇高!

二、创设优雅的音乐氛围

让学生在优雅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时间,我请一名钢琴选修生弹奏《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的第二首小步舞曲,目的是让学生在无意中聆听音乐,充分利用心理学因素,唤起儿童对高雅音乐的向往,运用课外有限的音乐活动时间,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广泛的音乐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作品,让音乐艺术成为真正的生活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欣赏音乐的品味!喜欢音乐并享受音乐!

三、紧抓重点,巧设教学目标

《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教学设计,我充分利用综合课型,通过节奏、发声、唱歌、欣赏、律动、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紧紧围绕3/4拍节奏的强弱和巴赫的《小步舞曲》做文章,环环相扣,带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本堂课虽然内容丰富,知识量大,但各种活动的意图却十分明确,并能抓住节奏、旋律主要的东西为“口子”,加强了学生对3/4拍强弱的体验,了解了巴赫生平、巴赫的代表作及小步舞曲的一般特点,会唱了歌曲,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生的创作培养

二十世纪提倡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即是指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发明与创造能力等的一种教学过程。在音乐课中集中表现为即兴演唱(奏)拍节奏,创编舞步,律动……等内容,这堂音乐课创作教学的集中体现是,四三拍舞步表演,创编小步舞舞步,3/4拍节奏练习,旋律接龙等。从点滴做起,破除创作神秘感,使孩子积极投身到集体、个体创造之中。

教学方案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表演歌曲;并结合欣赏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

1、旋律接龙,舞步创编。

2、歌曲偶数句结尾 旋律的不同。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4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 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推销家乡物产。

1、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设计包装。

B、设计广告语。

C、其他的方式。

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总结,提出希望。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5、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1、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

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王老师了吗?他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广袤的蓝天,有茂密的树林,有清清的小河,有肥沃的土壤,有清新的空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唱啊、跳啊,脸上笑开了花,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的家。

学校是的家。

书包是的家。

你还知道“是的家?”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田字格”是谁的家吗?(生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也送回家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7

一、谈话导入,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 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从图入手,学习二类字

1、(出示课件插图)你瞧,我们一起来到了小红的家,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家里都有什么物品?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三、从文入手,练习表达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四、学习一类字,指导书写

学习“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习“下”:

7、大家知道的词语可真不少,接下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说词语,你来说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教师边做手势边说:楼上 上坡 上车

8、大家都用到了一个字“下”,对了,上和下就是一组反义词,这个“下”字,你认识吗?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五、做游戏,巩固生字

ke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晚上 送花 水果 可笑

yao dong shi

我 也 要 做 个 懂 事 的 好 孩 子!

六、结束语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8

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猜想假设

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圆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表面画面,猜想地球的表面及整体状况,认识地球的形状。

2、师提出问题:地球是圆的?圆的怎样?

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讨论回答:地球平均赤道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6.76千米,说明地球不是正圆体,应是椭圆体。

3、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学生根据资料交流。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师: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板书:“盖天说”。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师:古代印度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讨论,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山。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

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

学生讨论,认识古人的猜想。

4、师:古人仅凭视觉去观察,只看见头顶的`天,脚踏的地,那么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学生根据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师出示课件(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谈一谈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师: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如果他往东航行,结果是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实施探究

师:地球到底是怎样的?你有什么认识?

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猜想,探究地球的形状,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总结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

(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大家看,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四、拓展创新

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说给大家听。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9

活动名称:家

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韵律和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创编儿歌,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4、认识汉字,珊瑚黑深 密 蘑 菇

活动准备:背景图儿歌录音字卡 《早期阅读教材》

重 点:熟悉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优美的韵律和意境。

难 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活动前,让幼儿观察、搜集你身边看到的动、植物的家在哪里?)

活动过程:

导 入:

1、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家里都有谁?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还知道谁有家?说出来大家听一听。

进入活动:

1、颀赏儿歌,了解内容。

(1)、录音播放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示范读儿歌。

提问:你都听到谁的家了?

(3)、幼儿争相回答自己听到的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

翻字卡。

珊瑚 大雨 石油

(4)、再听录音播放儿歌。

提问:珊瑚,大雨,石油的家都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图片贴到背景图相应的位置。

(5)、师: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家呀,如果你们出去玩能不

能忘了回家呀?

(6)、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黑板上的图,谁能说一说,你喜欢谁的家呢?

(7)、对照图,再认识一下汉字,珊瑚黑深密蘑菇

2、跟读儿歌,讨论交流。

小朋友听录音朗诵儿歌,讨论:

(1)、你喜欢这首儿歌吗?喜欢哪个句子?

(2)、这么好听的儿歌,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把它朗诵出

来呢?

3、学念儿歌,比赛表演。

(1)、再听录音,幼儿小声跟读。

(2)、请小朋友诵读。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棒。

(3)、谁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着读。教师奖励读的好的、表演的好的小朋友阅读小明星”(在幼儿的手背上贴上幼儿喜爱的小星)

(4)、幼儿学习用手指点认的方法阅读。

(5)、集体分段朗读。

4、仿编儿歌,延伸拓展。

(1)、引导幼儿尝试将课前观察搜集的动、植物的家编进儿歌中。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看到的家。

5、唱读儿歌,配音感受。

师:小朋友们这么喜爱这首儿歌,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出来吗?老师给你们配上曲子好不好?

幼儿兴趣很高,争相表演自己创作的儿歌。

6、画出儿歌,分组活动。

让幼儿用蜡笔在自己的背景图上画出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动、植物的家,并互相交流颀赏。

7、游戏:《小兔子找家》

结束:到大自然中寻找还有谁有家。

附阅读原文 2、家

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

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小朋友到动物园玩,可别忘了回家!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0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够说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摘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许多同学家里都有柿子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里摘柿子的情景?

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边读边随文识字)

三、汇报、检查朗读

四、提出不懂的问题:师教方法,生试着提问

五、指导生字书写方法:

1.课文还为我们带来10个生字朋友,用你以前的识字方法,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2.分析字形,边记边组词

3.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老师和你一起写。

4.强调写字格式、要求。

六、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自学、阅读、质疑等方法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快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快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教学难点: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生根据问题自学课文小组交流。汇报。

重点指导:

1.从柿子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和摘柿子、吃柿子时的快乐来指导

2.默读,画出我摘柿子时的动作及心理活动,想想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了哪些内容?)

3.汇报

4.小结

三、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感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感悟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结构特点。

二、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怎样把摘柿子的过程和心情表达清楚的?

三、说说家乡打栗子的乐趣。

四、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写一段话。

作业:试写“我爱家乡的栗子树”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开花 金色皇冠

坐果 小生命 美

丰收 火红

摘柿子

快乐

吃柿子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内容理解起来很容易。只是要借着文章结构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1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

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听录音,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

塞下()连角起()千嶂里()浊酒()燕然()未勒()羌管()人不寐()

三、课文分析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

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镜头1:

镜头2:

镜头3:

……

五、写作训练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六、相关链接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又如何认为?

3、两首词中你喜欢那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词。

2、改写渔家傲、秋思上片内容。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2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啦!”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 2个生字,其中有多音字“长”。会读8个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了”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看图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想一想,当客人到你家时,你是怎样欢迎客人呢?学生说说

我们看课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

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声音响亮,词连读,读出句子间的停顿,边读边评价。

四、了解课文内容

1.叔叔、阿姨、丁丁到我家我是怎样做的?困

2.这说明我怎样?

3.讨论 :

为什么爸爸、妈妈齐夸奖:咱们的孩子长大了?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4.读一读课文

5.背课文

五、学习生字

1.读词语

客人 水果 马上 长大 爸爸 妈妈 夸奖

2.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词,再读一读

3.出示生字

长(cháng zhǎng)这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会写。

丁字形记起来非常好记,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写生字

5.说说你在写生字时遇到什么困难?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我你喜欢吗?我们也要做懂事的孩子。

教学反思:学生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会使用文明用语,产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2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客人到我家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生朗读课文

3.评价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困

2.小组内说一说,说出你的记字方法。

3.汇报

重点指导:马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书空,描红。

4.学生书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朗读生字卡片

3.做语文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3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3、在家里(2)

课时教学目标

1、看图学文,相机认识6个生字,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设想从生活入手,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作业反馈,自主说话。

导语:昨晚上,老师让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几件?说说自己所做的事。你做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妈妈的夸奖了吗?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出示图画)

学生观察,并自由说话。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让家人高兴?

(2)从哪里看出爸爸妈妈很高兴?(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等方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头表达)

(3)听听玲玲怎么说吧!播放短文录音。

(4)同桌互助读短文。

(5)朗读比赛。评一评,说一说自已最喜欢谁读的或最喜欢读哪句,引导学生读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句话。

二、划出文中词语。

1、划出文中词语,自己多读几遍,会读的打上小红星,不会读的打上“?”。

2、找朋友帮助一下,读准词语。

3、“水果”:学生说说吃过哪些水果,家乡盛产哪些水果,还认识哪些水果?

“晚上”:帮助学生认识“晚上”就是夜里。

“也”句式训练,我有,你也有。

三、识字。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帮助自己记住生字。

2、交流点拨:“晚”可说太阳躲到西边去了,并相机认识偏旁“日”;“果”是太阳“日”跑到树梢“木”上;“笑”可用一张卡通笑脸变成“笑”字;“也”是“他、她、地”减掉偏旁。

四、深入语境,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是否比刚才进步了。

同桌对互读互听,教师巡回,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2、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分层次理解:(1)因为我给他们送水果;(2)因为我很关心父母,是个乖孩子。

3、看看图,想想当时爸爸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又怎样说?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层理解:(1)我受到夸奖了;(2)父母高兴,我更高兴;(3)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5、我当时怎么说的?

6、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我、导演。

7、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导演可自由编剧,如给妈妈捶背,送上一杯热茶,端洗脚水)。评选创作奖,表演奖。

五、情感延伸。

1、你喜欢玲玲吗?喜欢她什么?

2、屏幕出示课后练习,说一说图例。

图上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事情你们做过吗?

你还想做或做过什么?

六、联系与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生字口头扩词。

3、每天做一件让家人高兴的事,并记录到日记本里。

教后反思录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4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字。认识8个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8个带有偏旁的字。

【教学准备】

挂图;几个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偏旁与另一部分)的卡片;《我的好妈妈》的录音带;贴有苹果卡片的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本事可大的小妹妹,她把自己的家都搬来了。小朋友们想到她家去玩玩吗?(生答)那好,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玩玩吧。(出示课文挂图)。

二、指导看图

1、指一生上台指认图上画的都有什么物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中8个不注音的词语。

三、学习词语及其中的8个生字和5个偏旁

1、你认识哪些词语或生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你是怎么认住这些字的?(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指名认读书中8个注音词语。

4、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认读。

5、认识染红色的5个偏旁(先找会认的同学教认,然后再齐读5个带有红色偏旁的生字)

四、学习句子及其中的6个生字和3个偏旁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认识“晚”、“上“两个生字)都有谁,在做什么?(出示课文中3个句子)

2、学习句子中染红色的其他4个生字(随句子认识)。

3、认识偏旁“日、辶、竹”。

4、谁能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3名学生读,并让学生评出“朗读星”)

五、巩固生字

1、把本课14个生字放在一起,学生自认。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3、“找朋友”(学生动手拼合体字:沙、报、纸、视、晚)

4、打乱生字顺序,先让学生自认,然后男、女生比赛认,评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5、学生认记文中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自选其中2-3个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6、游戏:摘苹果。(如果学生认对了苹果卡片后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他。)

六、听音乐,进行思想教育

1、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2、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七、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识字,多做家务,做一个既爱学习,又爱劳动的好孩子。

《家》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册语文)15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准备】

1、有条件的,搜集各国小朋友生活情况的资料。

2、PPT 课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读“红彤彤、晚霞、陪伴、趁机、浪花、睡觉、睡梦”等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模仿第二小节写诗。

4、背诵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

(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

⑴ 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通过听录音了解字音,再了解诗歌写了什么。

⑵ 同学们自由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谁有信心读好这些生字?(出示小黑板)

⑴ 个别读:

彤 tóng,红彤彤 tōng。这个字单独读二声 tóng,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 tōng(提示学生答)还有类似的词:绿油油、沉甸甸。

⑵ 开火车抽读。

⑶ 全班读。

3、检查朗读:

⑴ 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要找四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可以边听边做记号。

⑵ 评价。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师范读。

⑵ 体会“红彤彤”。

点击出图“朵朵白云”,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红彤彤”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颜色特别的红,红得十分艳丽。

⑶ 生练读:

老师巡视。

① 指名读。

② 评价。

③ 再读。

⑷ 全班齐读。

⑸ 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用笔画画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师随机板书:洒 鲜花、拔 小树、陪 小朋友)

随机点拨并背:

① 我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洒”的意思。(全班边做动作边背)有这样的金光,鲜花才开得艳丽。

②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

③ 体会去海边玩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现。抓住文中“欢乐的”一词。指导朗读。

⑵ 同桌互相读第二小节,比比谁更能读出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① 指名读。

② 评价,再读。

③ 全班齐读。试背。

⑶ 引导想象:

①(……)(板书)“省略号”在这表示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

② 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同学们,你们还能像她这样,模仿第二小节说出优美的诗句么?(出示:)

③ 练说。

3、模仿,写诗: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3篇

师:小朋友们, 老师想知道一个小小的秘密, 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你们最喜欢什么呢?

生1:我最喜欢逛街。

生2:我最喜欢看书。

生3:我最喜欢看动画片。

……

师: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真多啊!看来我们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 充满乐趣。我也有一个小秘密, 你们想知道吗?请看, 谁来啦! (各种蔬菜娃娃。)

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瞧!他们正在开心的跳舞呢! (众生随着音乐节奏鼓掌。)

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们跳得很美。 (很漂亮)

生2:我看那个豆角娃娃跳得挺好的, 他的屁股还一扭一扭地呢!

生3:他们一会儿跳得分开来, 一会儿又跳着到一起了! (边说边做着手势。)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 老师感觉到你们不仅善于观察, 还非常懂得欣赏和赞美。

教学片断二:学完了4、5的分与合后师:刚才我们是用桃子、花片和梨来学习4、5的分与合的, 那你们还会想到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 联想到生活中去。)

生1:我想到了刚才蔬菜娃娃跳舞的时候, 一会儿分, 一会儿合, 就有5的分成与合成。

师:我想你刚才看得一定非常认真!

生3:老师, 我们语文书上有一幅图, 树上有2只小猴子, 树下有1只大狮子, 合在一起有3只动物。

师:你真会想!想到我们语文书上去了。

生4:我每天都参加乒乓球训练, 双打的时候, 是把4分成2和2, 单打的时候, 1和1合起来是2。

师:真棒!咱们班的乒乓球健将想到乒乓队训练中去了, 希望你好好训练, 打出优异成绩!

生5:我们教室里有2台空调, 前面一台, 后面一台。

……

师:说到这儿, 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生活中的分与合知识真多啊!

师:对呀!蔬菜娃娃们还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呢!想不想听?好, 我们听蔬菜娃娃是怎么说的?

(欣赏画面, 听录音) 。

分与合,

有分就有合,

有合就有分,

分分合合真奇妙, 真奇妙!

教学片断三:练习中

师:啊!美丽的大草原真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好地方, 让我们就在这优美的环境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今天学习的2~5的分与合吧!

师:跟好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师生交流汇报。)

生1:我们喜欢画画, 而且我们的画在幼儿园还得过奖呢!我们准备用画画的方法来表示。

生2:我们准备用跳舞的方法来表示。

生3:我们准备对口令来说4的分成。

……

反思: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思维最活跃, 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 “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 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这位教师就做到了摆正自己的位置, 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 在与学生的谈话、组织教学中, 力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了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 从而激活了课堂, 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欲望得到了呵护、发展。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 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点。在片段二的教学中, 这位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学会了4和5的分与合后, 她就引导学生观察身边, 联想生活中的事物, 寻找有关分与合的知识。学生在她的引导下, 联想丰富, 有的想到了语文书上的插图, 有的想到参加训练的乒乓队, 有的想到和爸爸植树的情况……教师的这种有目的的引导, 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现象, 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激发创造的热情,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尊重个性差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4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认识“羊字旁”。

2.能正确认读两首儿歌,初步了解内涵。

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一:看,第一个新朋友来了,这是“人”。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2)指名读,齐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撇”和“捺”就好像人的两条腿正在走路,你们记住了吗?

(4)出示工人工作的图片,指导看图说话:瞧,(出示“工人”)这就是“工人”。你们能读准这个词吗?

生动的图片,对理解“工人”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拓展,更加深了学生对“工人”的理解。再创设情境,看图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出示“从”: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二个新朋友,它和第一个朋友是有关系的。看,它们走在一块了。

让我们帮“从”找个朋友——“跟”。“跟”和“从”合起来就是“跟从”。什么叫“跟从”呢?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小朋友跟从老师做广播操。你们会用“跟从”造其他句子吗?(由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感悟词语的含义。)

小朋友们真热情,第三个朋友不请自来了,(出示:众)你们从这个字中看出了什么?原来是它们三个朋友走在一起了。像刚才一样,我们也给“众”找个朋友——“群”。“群”也是个生字宝宝,(出示带田字格的“群”)你们谁能读准它?其实“群”有很多朋友的,比如——

(6)指名说:羊群、牛群、人群。

(7)引读理解:很多的羊就是“羊群”,很多的牛就叫“牛群”,很多的人就是“人群”。

学生对“群众”一词不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组图,了解“群”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再把“群”送回词语里,理解“群众”,从而感悟“众”的含义。

2.学习“群”字

(1)出示“群”字:“群”是什么结构?它的右边是一个新部首,叫做“羊字旁”,一起认识它!(领读)

(2)出示带田字格的“群”字:瞧!生字宝宝住进田字格里啦!让我们仔细观察,把它写漂亮吧。(学生观察)

总结“群”的书写要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3.学习“众”字

(1)出示“人”“从”“众”:两个“人”合成了“从”,三个“人”合成了“众”,相同的字合起来还能变成另一个字,中国的文字还真奇妙!但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时,也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左边的“人”的“捺”变成了“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群”“众”两个生字笔画繁多,利用拆字法,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生字,乐于接受复杂的生字,从而喜欢识字。

(三)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认读生字,有人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大声读儿歌)

2.出示生字:“条”“黄”“变”“成”

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你们会读吗?谁来认一认?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可以适当停顿一下。比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读起来会更棒!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去掉拼音你们也会读吗?谁再来试试?一个组读,声音比一个人响亮多了,力量也比一个人大多了。这就是众人一条心!如果我们全班一条心一起读,一定能读得更棒!

4.质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吗?

有质疑才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想怎样解决问题。“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本课的重点句,也是难点。

5.深化主题:一个人搭积木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三个人一起合作,一会儿就能搭好,这说明团结的力量很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引读)

6.再次出示儿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大的力量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都能做得特别好!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一读吧!(从课本向生活延伸,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学习生字“条”“黄”

1.出示带田字格的“条”“黄”: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把“条”和“黄”读得很准确了,那这两个字你们会写吗?

先看“条”这个字,你们怎样记住它?“条”如果要住进田字格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看起来很美观呢?

2.学生描红、练写

再看“黄”这个字,你们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注意点:“草字头”下面的“横”要长,最后的“撇”和“点”要对称。

4.学生描红、临写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pign-pong, basketball, shorts, T-shirt, sport, runners,能听说读soccer, either..2、能用“What sports do you play?”及答语“I play„„ ”进行问答对话。

3、能用英语表达“有什么东西”和“要买什么”。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具学具】:生词卡片、运动卡片、兵乓球等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Greeting.2、用“What’s your favourite _____”熟悉学生的爱好。

二、New Concepts1、出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实物,学习badminton, ping-pong, soccer, basketball.Ping-pong is a sport.Basketball is a sport, too.Ping-pong and bdsketball are sports.2.出示运动卡片,提问“What sports do they play?”学生加以回答。学生走到学生中,指名回答“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3、放录音第一部分,学生小声跟读。

4、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说:“I always wear a T-shirt, shorts and runners to play ping-pong.指几名学生加以提问“Do you have a T-shirt? Do you have any runners? Do you have any ping-pong balls?”让学生加以回答。

提问并回答完后教师说:“That’s okey.We can buy some runners,a T-shirt and some ping-pong balls.并且以”What do you need to buy?”提问,找些学生回答。

5、听第二部分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6、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Guess words game.(1)A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2)B组学生问A组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A生回答:“Guess!”

B生开始猜,猜对A生手中卡片所写内容时,A组学生把纸片交给B组学生。等B组全猜完时,教师看B组的用时,A、B两组学生交换角色,重新开游戏,用时短的一组获胜。

三、Class closing

1.Tell your mother and father what you have learn today.2.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

苏教版第一册拼音复习课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3.区分形近,音近的字母,复习拼读规则。〔教具准备〕 1.挂图 2.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声母、韵母: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你们还记得吗?回忆,背诵。2.看书第55页,声母表。3.读一读,背一背。指名背诵。

4.区别形近字母b—d、p—q、f—t、m—n和音近字母n—l、z—zh、c—ch、s—sh。自己试读,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24个韵母可分组读。单韵母6个,它们是------。复韵母9个,它们是------。前鼻韵母5个,它们是------。后鼻韵母4个,它们是-------。读一读,背一背。

6.对比着读a—an—ang、e—en—eng、i—in—ing、un—ün—üe、iu—ui—in、an—ao—ou。自己试读,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7.看书第55页,韵母表。齐读,齐背。

二、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

2.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3.第55页,整体认读音节表。

4.16个整体认读音节也可以分类读,以帮助学生整体识记。跟声母zh、ch、sh、r、z、c、s读音相近,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后9个音节还可以这样分类读:yi、yin、ying,yu、yue、yun、yuan,ye、wu。5.自己试读记忆。齐读,指名背诵。

三、复习拼音儿歌:

1.同学们我们在汉语拼音每课的教学中,老师都会教你们一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抽背一两首。老师当时是怎样教你们的?(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现在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利用拼音自己学习儿歌了。

2.你看,书上第56页就有用拼音写的我们学过的儿歌,自己拼读。3.小组交流:念一首儿歌给你的组员听,说说你是怎样拼读的。4.全班分组读儿歌。

5.总结:你看,汉语拼音的用处可真大呀,回家后,找找拼音读物,自己拼读一两首儿歌,读给妈妈听。

四、作业:

1.找找拼音读物,自己拼读一两首儿歌,读给妈妈听。2.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表三遍,背诵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表,拼读规则: 1.齐读,指名背诵,齐背。

2.打乱顺序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3.j q x y和ü üe ün相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F不能和ong相拼,d不能和en相拼。5.复习拼读儿歌。

二、小组交流自己在家拼读的儿歌:

1.小组交流,每个组员读一首自己找到的儿歌。2.全班交流,指名读。

三、拼读下面音节: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í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àng jūn

cao

chang

shi su

zhuan

zai hua

duo

zhuan

xue

ren zhen

ke

ai

四、游戏: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同学举声母卡片,在圈内;一部分同学举韵母卡片,在圈外。大家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圈内的同学找圈外的同学做朋友。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两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组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五、读一读:

fan fang

pen peng

jian jiang

jin jing

kuan kuang

dun dong you xiu

niu

liu

si

shi

zi

zhi

ci

chi

六、作业: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精选6篇)沪教版第一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海、用、浪、纸、铅、笔、”6个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