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1篇

卷Ⅰ(选择题,共85分) Ⅱ

听力部分(第一节) Ⅰ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 分) 1. A. luck

B. work

C. laugh 2. A. 7:45

B. 7:15

C. 6:45 3. A. putting up

B. looking up

C. picking up 4. A. Sam helped with the cooking.

B. Sam did the cooking with some help.

C. Sam finished the cooking by himself. 5. A. Jenny ta kes the old man’s seat.

B. The old man doesn’t want Jenny’s seat. C. Jenny should let the old man take her seat. Ⅱ听句子,选出该句的最佳答语。(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6. A. Good idea!

B. Well done!

C. You’re welcome.

7. A. Never mind.

B. All right

C. Thank you!

8. A. Come on!

B. OK, I will.

C. No, I don’t care.

9. A. I have no map.

B. You can’t miss it

C. It’s over there.

10.A. Help yourself

B. It’s so delicious.

C. Some chicken, please. Ⅲ听对话和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共8小题,每小题1分,计8分)

新$课$标$第$一$网

13. A. $50.

B. $ 35.

C. $30.

*********************************************************************

14. A. It’s Sunday.

B. It’s Mother’s Day.

C. It’s her mum’s birthday.

15.A. Flowers.

B. Chocolate.

C. A book.

*********************************************************************

16. A. Tom.

B. Mike.

C. Helen. 17. A. To go to school.

B. To call her back.

C.To take a message. 18. A. 754-3950.

B. 754-3905

C. 574-3950 Ⅳ听对话和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共7小题,每小题1分,计7分)

19. What is Sky talking about?

A. Times of going out.

B. Ways of being safe.

C. Students of a college.

20. What does Sky do when coming back late at night?

A. Take a bus.

B. Have the keys ready.

C. Tell the teacher.

21. Where does Sky like to stand near other people?

A. At the store.

B. At the bank.

C. At the station. *********************************************************************

22.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A. Keep listening.

B. Stop speaking.

C. Begin thinking.

23. How can you get the key words?

A. Ask for help.

B. Find out the louder words.C. Know about the spelling.

24. Why do you have to ask yourself questions?

A. To make a sentence.

B. To write down something new. C.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25. When should you look up the new words in a dictionary?

A. Before listening.

B. While listening.

C. After listening. 笔试部分

Ⅴ单项选择(共20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选入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6. Do you know ______ girl in green? She is our monitor.

A. a

B. an

C. the

D. 不填

27. It is a good habit of ______ to read a few lines before going to bed.

A. I

B. me

C. my

D. mine

28. _______ age 7, Bruce won second prize in the piano competition.

A. In

B. At

C. On

D. For

29. Jason likes the _______ of the cake. It is a heart.

A. color

B. size

C. smell

D. shape

30. You don’t have a drink. Can I get you _______?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31. I’m sorry I’m late. I should get here 10 minutes ________.

A. early

B. earlier

C. the earlier D. the earliest

32. ______ great picture! Who painted it?

A. How

B. What

C. How a

D. What a

33. We have no more vegetables in the fridge. I _____and buy some.

A. go

B. went

C. will go

D. was going

34. ______ I see your ID card, sir? We have to check your information.

A. May

B. Must

C. Should

D. Need

35. Henry will give us a report as soon as he _______.

A. arrives

B. arrived

C. is arriving

D. will arrive

36. You ______. Don’t talk on the phone.

A. will drive B. are driving

C. were driving D. have driven

37. Ken _____ his jacket in the gym. He has to get it back.

A. left

B. leaves

C. is leaving

D. was leaving

38. Annie ______ to the party. She had a wonderful time with us.

A. invites

B. is invited

C. was invited

D. has invited

39. The children decide _____ their school yard this Friday afternoon.

A. clean

B. to clean

C. cleaning

D. cleaned

40.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was boring, ______ the end was amazing!

A. but

B. and

C. so

D. or

41. Please _____ the water when you brush your teeth.

A. take down B. turn up

C. take away

D. turn off

42. We can hardly believe that you learn to dance so ______.

A. quick

B. quickly

C. useful

D. usefully

43. Don’t return the video to Peter, I _____ it.

A. don’t watch B. won’t watch

C. haven’t watch D. wasn’t watching

44. If you can’t find the place, I will show you _______.

A. what it is

B. what it was

C. where it is

D. where it was

45. The twins didn’t go to the theatre, they ______ the light music all night.

A. have enjoyed B. will enjoy

C. are enjoying D. were enjoying Ⅵ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most positive(乐观的) person I have ever s een is may dad! He is so positive that I do not 46

hearing a single word from him which is related(相关的) to hopelessness!

Unlike most mums and dads, my dad never says things that make me feel

47 . He is always there to give me encouragement and help.

48

I do wrong things, he always tells me what’s right in a positive way. For example, if I am in

49 , he often tells me to open the books he bought me. Then he asks me to read the

50

that can help me with the problems I’m facing. After that, we have a

51

together.

Even though I’m not always a good kid, my dad

52

shouts or gets angry with me. I know th at he’s

53

a daya day when I grow up and understand things in my life.

I can see the reason that he is so positive is because he believes in 54 . And he believes that whatever 55 , it is under control. So we have nothing to worry about. Be positive!

46. A. mind

B. keep

C. like

D. remember

47. A. good

B. bad

C. rich

D. poor

48. A. When

B. Until

C. Before

D. Since

49. A. fear

B. trouble

C. surprise

D. danger

50. A. titles

B. orders

C. stories

D. questions

51. A. discussion

B. practice

C. meeting

D. review

52. A. usually

B. ever

C. sometimes

D. never

53. A. looking for

B. worrying about C. waiting for

D. thinking about

54. A. itself

B. myself

C. himself

D. yourself

55. A. moves

B. happens

C. appears

D. develops Ⅶ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阅读A、B、C三篇材料,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Homestay is a form of study abroad program. It allows the visitor to rent a room from a local(当地的) famil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cal lifestyle.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visitor’s language ability,” said a teacher during a school meeting last term.” Students who wish to learn more about foreign cultures or to get foreign experience should join this kind of holiday. I am sure you won’t be disappointed(失望的).”

After this special meeting, I always thought about this kind of holiday. Last month, I had a chance at last to go on such a holiday with some of my schoolmates and we went to London, a place where I had wanted to go since years ago.

As we were still young, we had a group leader who planned things for us and looked after us. After we got to London, we went to stay with different families. I was lucky that my host family(寄宿家庭) was a white couple who had a daughter about my age. They treated me as a daughter of their family during my stay there. They were interested in me and I learnt a lot of things from them, too.

The holiday was filled with activities every day. After breakfast, a local teacher would come to take us in his car. Then we would have classes or go on a sight-seeing trip to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 like the Big Ben, the London Bridge, and the Buckingham Palace. We would go back to our own homes after the activities.

The holiday was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me. I enjoyed every minute of it. Yet, time really flew fast. Three weeks later, we had to leave “home” for Hong Kong. 56. In the “homestay” program, a visitor can _____.

A. learn more about holidays

B. understand his culture better

C. improve the language ability

D. take part in foreign meetings

57. The writer had wanted to visit London since _______.

A. last month

B. years ago

C. the special meeting

D. her stay abroad

58. The group leader should ______.

A. make plans for the family

B. take care of the students

C. stay with different families

D. rent rooms to the students

59. The writer’s host family ______.

A. was very kind to her

B. went sight-seeing with her

C. had two white daughters

D. was interested in her activities

60.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writer ______ in London.

A. wished to stay a little longer

B. spent three weeks in her home

C. had classes in mnay interesting places

D. helped the teacher take the students in a car

B

Table of hotels from the Tour Guide(指南) for the city of Mystic and Mystic nearby.

61. There are ____ hotels with indoor swimming pools.

A. two

B. four

C. six

D. eight 62. To get the free Internet, you’d better choose______.

A. Sleep Hotel

B. Groton Hotel C. Quality Hotel D. Hampton Hotel 63. You can _____ if you live in Rodway Hotel for holidays.

A. swim indoors B. play tennis

C. ride bikes

D. do running 64. The cheapest hotel with a resturant is ______.

A. Howard Hotel B. Rodway Hotel C. Holiday Hotel D. Comfort Hotel 65. We can find out that ____ from the table above.

A. the largest hotel has 136 rooms

B. five hotels have meeting rooms

C. people can’t smoke in Sleep Hotel

D. kids needn’t pay for meals in Holiday Hotel C

It is true that people with better education are usually able to get better paying jobs. In other words, they have more chances to choose a good job while people with little or no education don’t. It seems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people get jobs. But this isn’t accepted by all people.

Some people may think that a person should spend the best years of his life to get education only for a way of living. This was probably one of the earliest reasons of education. In fact, if education is just a way of making a living, people don’t need to spend so much time in school. People can get education for a living in a short time. Subjects like history and geography need not be taught to everyone. Even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 need not be taught in detail(详细地), either. Here it is clear that education is much more than teaching a man to get a way of living.

Education is well-rounded and it is mainly for improving a man. It is not only to teach him to speak, read and write, but also to develop his creative thinking and other abilities. After that, it is to make hime a wise man and thankfully enjoy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Education is to make a man lead a better life. Educated people are expected to be able to listen to good music, read good books, watch plays and most of all take an interest in the world.

I would agree that making a good living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ducation, but certainly not the most improtant or the main reason.

66. People with little education usually ____.

A. spend a long time in school

B. have a good chance to get a job

C. spend the best years to choose jobs

D. have fewer chances to get a good job

67. The earliest education was probably to ______.

A. make a man lead a better life

B. teach a man to write and think

C. make people get a way of living

D. teach people to read good books

68. The underlined word “well-rounded”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 in Chinese.

A. 圆满的

B. 崭新的

C.公平的

D. 全面的

69. It is expected that educated people will be able to _____.

A. accept education as a way of living

B. take an interest in the whole world

C.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to make plays

D. learn subjects like language and math

70.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at _______.

A.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man improve

B. people can get education in a short time

C. 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get better paying jobs

D. all subjects are so important for a way of living 卷Ⅱ(非选择题,共35分) 听力部分(第二节) Ⅷ 听短文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Information Sheet 71. It is time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the school. 72. Bob speaks of short hair and ___________________ smiles. 73. It seems that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ill never stop. 74. The sunshine dropped on his ________________ through the windows. 75. He can not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library where he used to go. 笔试部分

Ⅸ任务型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完成76~80题。

Cyril Dick’s house is neither a modern house nor a house of the future. It is 40 years old. There are more houses like that in the south of France. They are called “bubble houses”, and you can see why! Cyril Dick is a designer and he loves round things. He collects old records and clocks. He also collects round furniture. And now he has a completely round house. Everything in the “bubble house” is round. The centre of the house is one very big bubble. This is both the living room and dining room. There are round armchairs, a round table, and a big round rug(地毯) in front of a round fireplace. Around the living room are three small bubbles. One bubble is a kitchen with round shelves, another bubble is the garden room, and the third bubble is a music room. Upstairs there are two more bubblesa bedroom and a bathroom. The doors and windows are also round, of course. The window are like eyes. There aren’t any curtains(窗帘) in the house, because Cyril likes to see the garden all the time. Bubble houses are the idea of a Hungarian architect(建筑师), Antti Lovag. “A lot of modern houses are bad for us, especially tall buildings of flats,” says Lovag. “Because round homes are more natural, people feel happy in them.” Cyril agrees with this. “Some people think my house is funny,” he says, “but for me, this is the perfect home.” 76题判断正误(“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77题完成句子;78题简略回答问题;79题找出并写下第三段的主题句;80题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汉语。

76. You can find more “bubble houses” in the south of France.

】 77. Cyril Dick is a designer and he lov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What is the third bubble around the living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Ⅹ词语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根据句意,用所给单词或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每词或短语只 限使用一次)。

sun

foot

meet

one

fly a kite

81. These shoes are too big for my ________.

82. It is a _______ day. Let’s go outside and play.

83. In spring, I often ________ in the Red Star Park.

84. Michael _______ his old friend Lily this morning.

85. Susan will sing some pop songs at her ______ concert. Ⅺ基础写作(包括A、B两部分,A部分5分,B部分10分,共计15分) A)连词成句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根据所给单词完成句子。要求符合语法,语句通顺,大小写正确, 单词不得重复使用,标点已给出。

86. do, a, have, you, rul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nice, the taste, nood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far, the, how, museum,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pens, those, her, pass, bla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match, a, now, be, TV, football, there,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书面表达(计10分)

91.假如在英语课上,老师请你们就“Lucky Money(压岁钱)”这个话题分组进行讨论,但你认为同学们对“Hobbies(爱好)”更感兴趣,建议老师更换话题。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写一份发言稿,谈一谈你的理由。

提示:(1) Why do you like talking about hobbies?

(2) What’s your reason for not talking about lucky money? 要求:(1)发言稿须包括所有提示内容,可适当发挥。

(2)发言稿中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词数:60~80。

参考词汇: one’s own hobby, a proper topic(合适的话题), personal, unhappy

I think talking about hobbies is better than talking about lucky money. It is 参考答案

15 ABACC

610 ACBCC

1115 ACBBA

1620 ABABB

2125CABCC

2630CDBDA

3135BDCAA

3640 BACBA

4145 DBCCD

4650DBABC

51 55ADCCB

5660CBBAA

6165CDBAD

6670DCDBA

71. say goodbye

72. lovely

73. lessons

74. desk

75. forget 76 T 77. round things

78. It is / It’s a music room./ A music room. 79. Everything in the “bubble house” is round. 80. 因为圆形的家/房子更自然,(所以)人们(居住/生活)在里面感到快乐/幸福。 81. feet

82. sunny

83. fly a kite/fly kites

84. met 85. first 86. Do you have a ruler? 87. The noodles taste nice. 88. How far is the museum? 89. Pass her those black pens. 90. There is a football match on TV now./ Now there is a football match on TV.

One possible version

I think talking about hobbies is better than talking about lucky money. It is easy and interesting. Everyone has his own hobby, like playing ball games, listening to music, drawing and so on. It can bring us pleasure and make us relaxed. We have a lot to say when we talk about it.

Lucky money, however, isn’t a proper topic for us, because it’s too personal. What’s more, not all of us can get lucky money. Some may feel unhappy if we talk about it.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2篇

一、整体评价:

2012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的难易适中,较之2011年难度有所下降,试题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从题型变化、情境创设、主题立意、设问角度、答案设置、情感体验等方面增强试题的探究性,考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从试卷内容来看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导向性的原则。从试题所引的材料、内容和形式看,更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新问题。

二、试题特点:

1、适当调整试题“题型”“设问”,加大探究性试题的比重 试题涉及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四个模块的22个学习主题,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

在确保稳定的同时,本次试题进行了调整。

选择题部分由27个小题减为25个小题,历史部分倾向于中国近现代史。

非选择题部分,探究性试题位置凸显。具体表现为:

(1)题型的调整。依据《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在非选择题的排列上,将探究性试题放在相对重要位置。如非选择题29题“读图,回答问题”,代替了过去的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分值占

了6分;30题为“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分值为9分;31题题目直接确定为“探究问题”,分值为12分。这就加大了探究性试题所占比重,体现了用探究性试题引导教学,实现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图,推动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化。

(2)试题设问的变化。30题根据需要由两问调整为三问。每一问分值不等,分布为

2、

4、3分,这就加大了试题进一步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多角度答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可见,试题通过呈现方式的调整,引导教学不再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而是更多地关注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2. 试题创设探究情境,考查多种能力

试题依托教材但不依靠教材,选择了更广阔的领域,即创设新情境,达到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们多角度探究问题提供条件。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无法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后人只能通过前人遗留下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了解历史。如:13题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15题申报图片、19题历史漫画、23题毛泽东的题词等,既有文字类,也有数据类等,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版面,而且联系了生活,使材料情境更加鲜活,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与生命力。

试题利用大量新的情境材料,对考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查。试题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考生观察与感知、阅读与思考、判断与作答。这种方式,引导教学不再以“教材为中心”,教师要努 2

力拓宽教学的视野,学生要具备获取材料信息、洞察历史表象、分析历史问题等能力。

3. 试题采取“新的主题”立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本次试题以人类社会和我国当前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主题,对知识进行新的主题设计,重点考查自主探究能力。

三、今后教学的思考: 1. 更新观念,改进教学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对教材知识点设计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练习题,组织答案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多次整合,进行取舍和添加,练习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点的分析、理解和运用,真正理解知识内涵。

2. 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强调学以致用。注意对目录、单元题目、每课引言框的重视、讲解和运用;让学生对知识整体、系统掌握,这样对历史事件可以加深印象,便于知道来龙去脉,熟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学会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材料。

3. 强化解题能力的训练 (1)审题、读题

一是文字型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基本要素有个初步了解,对材料出处、按语、说明等情况一个都不能放过,从中发现蛛丝马迹,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分

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一般来说,许多材料源于教材或高于教材,但其承载的信息总是显性或隐性地表现出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这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

二是图表型材料,一般有人物图像、事件图像、地图、文物图、美术作品、表格等,随着课改的深入,图表型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多彩,不过它比较直观,属感性材料,一般都有说明,解读不是太困难。 (2)组织答案

材料解析题答案的基本原则是论从材料中出。答案取自于材料,要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有些题目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或个人认识(价值观)去解答,这类题目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得出与材料中心话题相联系的结论,同时表述时注意概念正确,试论结合,意思明确,最重要的是要答到点上。另外,组织答案一定要结合分值,结合分值作答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清楚答案是不是漏掉了,以防失分。

(3)把握基本方法,规范答题

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提炼关键词──联系课标和教材──看分值,确定答题几个角度(基本2分一个要点,尽量多想一个角度)──准确作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3篇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以学生为中心,植根于生活沃土,多维视角全面考查课程目标,实现了考试的各项功能。

一、站位有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卷的开篇,以党的十九大主要内容为考查目标,让考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浓郁气息。试题重点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始终,统领整张试卷。第

5、

6、

7、

8、

9、

10、24(3)、28(5)题,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

3、

4、24(1)、

25、28(3)题,体现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

2、24(2)、28(3)(4)题,体现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第

8、10题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为切入点,让考生体悟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力。第28题以传唱经典歌曲为主线,让考生感悟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自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二、故事有温度,以真实可感的中国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试题讲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贴近学生实际、真实可信、鲜活灵动。“起航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塞罕坝的变迁”“农业现代化”“国土绿化”“修改宪法”“审议监察法”“实施国歌法”,这些国家大事,主题鲜明、高峰突起、宏观大气。

“为迷路老人寻家”“为快递小哥送水”“知错能改的交警”“礼让斑马线的司机”“回家过年”“洋粉丝过春节”“网上热议三月三”,这些平凡小事,温馨可感、静水流深、润物无声。

三、视角有宽度,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多维视角考查课程目标 试题围绕着学生日益扩展的生活领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维视角呈现问题,全方位考查学科目标。“吸烟者应提高哪些道德素质”“大多数观众的表现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哪些要求”“归纳当代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这些设问是从道德视角呈现问题。“提出实现无烟环境的设想”“说明权大还是法大”“体会国歌法与我们的关系”,这些设问是从法治视角呈现问题。

第2,8,10,24(2),28(4)题从个人层面呈现问题;第24(3)题从社会层面呈现问题;第5,6,9,22,23题从国家层面呈现问题;第10题从国际层面呈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让考生形成立足现实、从我做起的态度,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

四、思维有深度,以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为重点,引导教学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

坚持能力立意,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执著追求。整张试卷没有单纯识记能力的考查,综合能力考查的分值占比由去年的24.5%提升到了58.3%。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4篇

“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对于这个作文题目,许多一线语文老师表示值得称道,认为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可以在横线上填写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如:自然、人物、书籍、美术、体育等;也可以填写情感类的词语如:父爱、母爱、友情等;还可以从励志方面填写如:成功、磨砺、挫折等。补充题目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考生给自己命题的过程,决定着写作的难易程度。题目填得好,命题具体,写作起来就相对容易。而如果题目填得不好,过于空洞、宽泛,则容易导致中心不明确。

首先,这个作文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如果考生写自然风景类的文章如《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就必须有对四季景色或山水风光等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对景物进行优美、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内心真实感受,体现深刻的思想境界。如果写叙事抒情类的文章,就要有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如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以小见大,通过写生活中的小事抒发感人肺腑的真情。

另一方面,这样的作文题目还会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仔细分析作文题目“我与______的亲密接触”,无论学生补充什么题目,怎样立意、选材,都必须围绕“我”和“亲密接触”这两个关键点来写。这也就要求学生必须写自己的事情,不能不合实际的瞎编乱造,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才能回扣题目中的“亲密接触”。而且从作文的要求来看也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5篇

我与风的亲密接触

我想拥抱风,并成为它的心跳。

题记

你轻轻拂过我的脸,让我为你着迷。你没有色彩,却让世间风光无限。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轻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你的姿态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你的诱惑吧;“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壮吧。你平淡,你多情,你潇洒,你豪放。

你在春天扬起温柔的情思,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你挥洒爱的雨露,沁润着枯萎的树枝,滋养着田里的麦苗,伴着春光,你轻歌曼舞,向人们展示着你的魅力。春天的风,像一支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唤醒我惆怅的心。从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风里。

你在夏日献出火热的激情,让大地郁郁葱葱。那动人的绿呀,激起农人对秋的向往,对丰收的畅想。我走在田埂上,迎着你火样的热情,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芜,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风,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你在晚秋吹来了丝丝感伤,让我为你忧郁。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因为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我从落叶中读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带来了成熟。我把落叶捧在手里,同时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变得靓丽和稳重。

你在冬天像难驯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吹走了繁华,吹走了虚伪,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你好强劲,打痛了我的脸,也打醒了我的心,让我学会了冷静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轻狂。我走在凛冽的冬风里,感受着人生的冷酷与沧桑。我在风中行走,我与风亲密接触,感受风给我的唯美,感受风给我的启迪。 风,你是我一生最美丽的拥有。

陪伴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荐,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

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

说墙

被困在无形的墙之间,有人选择守株待兔,也有人不甘寂寞把墙打破,于是便有了他的悲痛,他的悠然,他的洒脱。

南唐后主

随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呵斥,你的生命中多了一堵墙。这堵墙上写满了你的寂寞与无奈。你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弯月如钩,勾起你心中缕缕忧愁;剪不断,理却仍乱,萦绕在心间的是数不清,记不明的离愁啊!放开手终愿随鸿雁南去,但“路遥归梦难成”、“砌下梅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踏着满地的落红,数着片片落叶,一堵墙从心底爬上来,围住了你的心。这墙是心灵的愁。

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你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本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黑暗中凸现一缕光芒,却终不得愿。心被困住了,忠心被阻挡在大墙之外。官场中,你被谗言所绕。最终你抛弃了高官厚禄,选择了归隐田园种豆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锄头打破那堵世俗之墙。于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为宅,与菊为侣,南山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气,你是那个时代的“叛徒”,魏晋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围,征服了一个时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场的围墙。这墙是官场的黑暗。

李白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确,寒窗十载你一朝成名,推开那纸醉金迷的虚幻繁华大门,便很难出来,你被那高墙所围,纵有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御手调汤,也掩不住内心的豪情,不安的才气,前途不见去路,终于豪气自心中啸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冲破高墙无形的桎梏,你为盛唐添加了别样的浪漫光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醉卧长安,为何茫茫然环顾左右?你翩然而行,大道坦坦如青天,为何惊叹行路之难?一壶酒醉了整个天下,有了酒,有了诗,便有了无羁无绊的人生。这墙是精神的枷锁。

墙是什么?墙是困住南唐后主的离愁,是缠绕在陶渊明心头的黑暗,是禁锢李白思想的枷锁

墙的故事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题记

雨后清新的空气伴着江南土香的气息,我来到这里-秦朝。

望着断臂残骸心不由得寒,秦的暴政啊!街道上空无一人,跨越躺在道路中间的废砖弃瓦,抬头看见独倚栏杆的你一位女子。你说你在等待,等待一个人的归来。我问你那个人去向何处,你回答说:不知,只知他去筑墙我下意识的想到赢政的万里长城。

南国的江山没有墙,可我又该怎样告诉你他去了北方。轻风飘来,似乎夹杂着一丝血的味道。你道,秦暴政,劳黎民,伤百姓。如今又去筑墙,带走了所有的人,他也不例外,难道高高的墙就能够使百姓安康、政通人和、国家兴旺?高高的墙只是巩固他的政权维护他的领土罢了,好多家庭又该妻离子散了,为什么没有人反了他?

莫道!听到这里我急忙打住,四下探望,你却道,别看了?有行动能力的人都筑墙去了,不会有人的。我心里默想:墙,万里的城墙,你的建造牺牲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你的脚下踩着多少白骨?你的身上沾染了多少鲜血?这不怪你,只能怪那个自私而暴戾的秦始皇。黎民百姓恨你,终有一天会有起义;终有一天会有人占领你的江山;终有一天会有人分了你的天下!

斜晖脉脉里,你哭着,说,原来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你不是归人,是个

过客

梦里,我打江南走过。如今,我站在千年之后的墙上眺望,你为谁肠断为谁泪流?墙下的白骨太多了。

青春来了

花季,如马蹄般穿花而过,留下一串绝美的回响,扣开心扉,发觉是青春来了。青春来了,彼时的我不再不谙世事,换上了一件栀子花的衬衫,衣角微微绽放在阳光中,温柔地摆动。青春来了,我便多了几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淡然,掬起我的一帘清梦;青春来了,我便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是我们特有的敏感,特有的惆怅。失意时,竟也把自己比作李清照所拟的“人比黄花瘦”;豪情四溢时,也敢放下“剑荡天下,横扫****”的不羁之言。

感伤的,明媚的,豪迈的,预示着是青春华丽地走来了。

青春来了,彼时的我已不再踏红楼,窥宝黛葬花;已不再品三国,为诸葛先生羽扇纶巾而神魂颠倒。我安静地伏在窗边,一缕暖阳拂过我的面庞,看着郭敬明的《夏至未至》,感受着属于青春的疼痛和黯然神伤;读着韩寒的《三重门》的悲哀,不觉发现自己也在三重门的窘境中。我知道,那是青春来了,所以我不计较为哪些优美的篇章而流下的泪;我知道那是青春来了,所以我开始羡慕着十里洋场中的人们:张爱玲的爱情,林徽因的才情;关紫兰的闲情。

青春来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留给心中一片小小的悸动。

青春来了,我成功地挣脱了稚气,换上了成熟的花衣,我成功地换下了腻人的娃娃音,歌声低沉而安稳。青春来了,自以为孤独的我开始关注几米的漫画,那些或成熟或沉稳的色彩总能引起我的共鸣,似乎是一夜之间,我就从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落魄到几米笔下的小孩子。青春来了,青春带给我们无数种可能,我抓住“拼搏”这条绳子,努力向上攀爬。青春来了,我也打开心门,收纳春暖花开,等待四季轮回。

没有徘徊,没有拼搏的青春,是来的不完整的。

那一刻,我们毕业了

它们在哪里呀,它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要在木棉花的季节走出初中的大门。题记

我们的摩天轮己停下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高中的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却为何仍留恋格子里的春天?

啊,再在校园里走一走吧

木棉花总在新生来的时候与老生毕生的时候开放,满目的艳红,灼灼其华,仿佛我们用汗水与心血祭奠的青春,一去不返。树下刻着谁和谁的名字,承诺着“友谊长存”的誓言,却还不明白一辈子的约定是多么奢侈。曾经手拉手地畅谈心事,却可能终究抵不过拉着行理箱在校门口你往右走,我向左走。

操场静下来了,往日与同学们的呐喊声、加油声收藏在哪里了呢?被秘密定格的雨水顺着叶子的脉络滴下,有多少件心事还来不及分享?有多少个公式还来不及默写?有多少个面孔还来不及铭记?随着“咔嚓”一声,毕业照上呆呆的笑脸为一切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号。

此刻,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粘稠的丝网缠绕着心扉。教室讲台上的座位表是否成为解锁的密码?在老师眼皮底下的“恶作剧”偷走了我们多少的窃喜与害怕?厚厚的书墙,埋葬了我们多少的操场梦想?把你的背景剪成窗花贴在心上,朋友,这样还会把你忘记吗?当记忆被岁月一点点漂白,一点点磨平,是否会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

骂了三年的饭菜如此成了习惯的美味,为了吃上鸡爪,还能不能容许我们插队呢?精彩的电视节目总在最高潮时被关掉,随着一阵嘘声,人群逐渐散开,一圈一圈地消失。饭

堂的阿姨叔伯还是那么粗鲁地对待下一届学生吗?为什么我现在脑中记住他们的却还是某一天多给了一碗紫菜汤时的温柔呢?

过去了,结束了,该散场了吧?

风筝总会飞远,但它的线头留在了地上;炊烟总会飞远,但它的源头留在了屋里;我们总会飞远,但脚印留在了母校的剧场

不该悲伤,因为我们在成长。

那一刻,我们真的毕业了。

回望

你是否在惆怅?是否眼神坚定地眺望着远方?同样的时间,同样如花般的梦,不要拒绝它,那是青春来了。我是默默看着天黑,又看着天亮的。我想,人生是否应该留下一点时间回望。

许多东西流逝的太快,因此来不及回望。人只有经历过劫难后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鸟只有飞出鸟笼之后才懂得珍惜本身富有的自由。时光总是仓促地把幸福和自由带走,唯留下一些伤疤,一些尘沙,让后人慢慢地弥补、挣扎。有些东西已经远去,也不再值得弥补,因此,我回望的只是沿途走来的风景。

我是独身在这条路上旅行的。因此,沿途跌跌撞撞留下无数伤疤。当我感到疼痛后,我举目回望没有过客,也没有我能依偎的肩膀。幸好还有飞鸟游鱼做伴,使我沿途未曾感到过寂寞。寒风吹过我的脸颊,也只感到两三点落寞,但不会因此潸然泪下。那芳花野草也不是没有家儿,我为何要因此害怕。

我是因为风的方向而被迫向前的。我一路向前,满是陌生的领域。当我饱受风霜,憔悴不堪的时候,请勿用温柔的手抚摸我,我会因为你的多情更加难受。那过去的一切,就让我静静地、默默地回眸,我不再索要那些迟来的弥补。

若是回眸,我永远回眸的只是那些苦涩的东西。因为那些快乐的、幸福的稍瞬即逝,只有那些悲伤的、苦涩的东西才能使我刻骨铭心。我反复在走过的地方回望,每次都能看到一些曾经遗落的东西,我总是轻轻拾起,然后存回记忆。

许多事情值得回望,但要看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起。有些东西不堪回首,又何必回望,倒不如把他们寄予远方。

当一年一度的飞雪来临,你是否会对着雪地徒步、沉默、回望。看着大地的飘摇、苍白,你是否会因此悲伤?那生命像这雪地下的一切,已经变的冰冷,也早已被另者覆盖。是否应该把它崛起,然后重复一切。

当青枫都变红了,早已饮足了落寞,看透了一切的时候,我再回望那血红的叶子,不管它会带给我多少忧愁。我怜惜的,是我生命于其都曾经历的那个季节。尽管那多雨的季节已经远去,但我依然余心未悸地想,那个多雨的季节是否还会再来。

十月的树林已经衰败不堪,我依旧带着童真回望一切。回望那残败的树叶,回望那无情的季节。那些风儿带走一季生命,但是那些树木不会枯竭。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一切,我不会回望。那个时节,我曾记得我踏着星辉从山林走来,而那憨厚的牛儿等待着我的归来。

人生不仅带走了诸多芳华,也留下许多遗憾,让多愁善感的人感叹不已。而有些远去的已经来不及,记不起。我常常到山上采野,站得越高,也许看得越远。但那些来不及回望的,已经堆积缠叠,再也理不出来了。只有回望那些刚刚走过的路,细细回味这淡淡涩涩的味道。

我感叹那些寄情仓促的东西,有点令我来不及感动。也只有《寄情仓促》能够表达我心中那些来不及回望,也来不及感动的东西

如果我所爱的

是你所爱的一切

我怎能不爱我自己

如果我所希望的

是你期望的一切

我怎能有负于自己

只是

那永远不能解脱的

是我心中的束缚

你送给的生活

从未让我感到过

两三点舒服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6篇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

) 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

第1页(共20页)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题,其中11题5分,12题6分,13题7分,14题6分,

15、16题各8分,共40分) 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2.【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13.【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第2页(共20页)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14.【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第3页(共20页)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15.【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 16.【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第4页(共20页)

材料二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第5页(共20页)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

) 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考点】39: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知道建立东汉的刘秀是襄阳人.

【解答】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襄阳人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

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刘秀.故选C.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考点】76: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以“中外友好交往”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解答】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对外交往的史实.戚继光抗倭属

第6页(共20页)

于中外冲突,性质不同. 故选D.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考点】96: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知道,孙中山先生一生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故选B.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考点】A2: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答】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7页(共20页)

故选B.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考点】AE: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及意义.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解答】题目材料中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论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反映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所以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重庆. 故选A.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

【解答】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考点】H1: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第8页(共20页)

【解答】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它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肯定人在世界上价值的和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B.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考点】K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故选A.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考点】P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发明.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信息技术.A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内燃机、C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故选D.

第9页(共20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题,其中11题5分,12题6分,13题7分,14题6分,

15、16题各8分,共40分) 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考点】2P:百家争鸣;49:北魏孝文帝改革;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1)本题以习近平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和汉唐时期盛世局面的知识.

(2)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依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

(3)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知识.

【解答】(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汉唐时期,统治者因重视“德治”而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2)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科举制主要考试内容,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也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3)为学习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用调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第10页(共20页)

(1)思想家:孔子.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举制度.

(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用调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

12.【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9B:五四运动;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1)本题以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为切入点,考查《南京条约》. (2)本题以巴黎和会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3)本题以抗战开始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 (4)本题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切入点,考查一国两制.

第11页(共20页)

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解答】(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涌上、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竟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是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回归祖国以后的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

(2)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1937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一国两制.

13.【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第12页(共20页)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考点】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9O:红军长征;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1927年,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材料二体现了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据材料二“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据材料三“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第13页(共20页)

故答案为:

(1)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考点】L2:俄国十月革命;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H8:美国独立战争;HD:法国大革命;I4: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革命风暴”为主线,考查十月革命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可知,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说“俄国革命是二

第14页(共20页)

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据材料和所学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本题可以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两个角度来理解.背景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再加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从过程上看,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颁布如《人权宣言》的颁布,这些都成为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据所学知,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有,政治上,英

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故答案为:

(1)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背景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再加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从过程上看,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颁布如《人权宣言》的颁布.

(4)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5.【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第15页(共20页)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 【考点】91:洋务运动;J8:《解放黑人奴隶宣言》;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JD:日本明治维新;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

(2)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等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点.

(3)本题以“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

(4)本题考查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差异.

【解答】(1)依据材料一“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可知,这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恭亲王奕和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叫做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南北战争期间,于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战争的形式开始有利于北方.依据材料二“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

第16页(共20页)

法令”可知,此材料涉及的两个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便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也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都废除了奴隶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等.

(4)依据材料一“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依据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可知,反映的是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教育等.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宅地法》;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相同点:都废除了奴隶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等.

(4)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制度;日本不仅学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教育等.

16.【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第17页(共20页)

材料二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考点】6K: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崛起的历史,共分四个小题来考查:

(1)本题考查材料一中,与图1的雏形相对应的我国四大发明的名称并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考查我国古代指南针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和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本题考查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的雏形;图2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

第18页(共20页)

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结合所学知识,“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发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依据材料四:“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故答案为:

(1)指南针;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发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9页(共20页)

2017年6月28日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

河北省中考英语范文第1篇卷Ⅰ(选择题,共85分) Ⅱ听力部分(第一节) Ⅰ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 分) 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