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气调保鲜原理范文
果蔬气调保鲜原理范文第1篇
一、 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采用气调保鲜冷链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一是可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生鲜易腐产品由本身物质特点所决定,极易受温度变化而失鲜,即使未达到变质有毒的程度,但产品的品质已大幅降低,实行气调保鲜冷链则可保鲜保质。二是有利于调剂产销,均衡上市。大量的农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要随熟随收,常年消费,这就需要通过冷藏在保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较长时间的储藏并实现均衡供应上市,满足消费需要。三是有利于产品升值、增收。例如葡萄在7月份收获时,每公斤收购价只有五元钱,但经过气调保鲜冷藏储存,到了春节前即可卖到二十元钱。其他初级生鲜农产品通过气调保鲜冷藏存储,不仅大都可以避免或减少收获旺季的压价损失,还可获得日后销售旺季的升值利益。四是有利于降低流通中的损耗。据有的研究所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有的品种(如大葱)高达2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普遍在3%上下,这其中的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冷链流通。五是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实行冷链流通,必须对农产品首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包装,而只有标准化了的农产品流通,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六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通过优产优质优价增收,是今后我国农民靠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冷链的实施可以保证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优质生鲜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实现优产增收,否则,没有冷链保障,优产也还是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优销增收。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了优质化的选择阶段,这种与日俱增的巨大潜在购买力和消费欲,需要通过冷链保障,才能不断提供越来越多的优鲜农产品和食品,把消费由追求数量阶段提升到追求质量阶段,实现提升消费水平,持续扩大内需。七是有利于降低污染,促进环保。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流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生鲜农产品在缺少冷链的条件下,从田间运到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再运到销地的一级批发市场和二级批发市场,然后再运到社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销售。这区间产生了大量的破损和腐烂,生成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对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同时大量的无效运输,不仅增加了能源损耗,也加大了空气污染。而这些,都是在冷链物流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少的。八是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气调保鲜冷链的发展,无疑会推动冷冻科技的进步,带动制冷技术的发展,乃至加快形成一个高科技含量的冷冻制冷大产业,并联带相关的辅助行业,如包装业的发展。气调保鲜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果蔬保鲜设施之一。它既能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的含量,通过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来抑制水果蔬菜的生理活性,使库内的水果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实际应用证明,运用气调保鲜库贮藏保鲜的水果蔬菜,无论是从贮藏保鲜期上,还是从水果蔬菜的保鲜质量上都达到了最佳的效果,这是其它贮藏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风波,涉及瘦肉精、三聚氰胺、塑化剂、染色馒头、苏丹红、甜蜜素等,凸显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正带动着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保鲜市场的急剧升温。物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对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的损失浪费率仍然十分惊人。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国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加大了冷链市场的缺口。按专家的估算,目前国内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城镇居民易腐食品的消费更是占到总消费的51%,但目前国内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亟待突破制约。显然,食品冷链产业潜力巨大。
二、本课题需要解决的技术创新点
气调保鲜库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果蔬保鲜设施。它既能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的含量,使库内果蔬处于休眠状态,出库后仍保持原有品质。气调保鲜绝不是简单地将库体安装与制冷和气调设备安装叠加,更不是单纯地购置一些所谓的国外进口设备就可以保鲜好果品。为此,我公司已决定派遣5名大学生到天津市捷盛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了解气调保鲜工艺。现公司需要解决的技术创新点是果蔬的气调保鲜应用,以此带动气调设备、气调库工程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以气调保鲜综合技术为指导迅速提高中国广大果蔬农副产品企业的产品质量,为带动保鲜行业起到应用示范作用。另还需要解决货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以清洁能源利用为特征的现代仓储物流服务,新建智能化的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物流信息系统连通国内、外市场网络,时实掌握产品价格、物流资源信息,达到降低成本效益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场地照明灯进行夜间交易、装卸,具确保昼夜正常经营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利用制冷所产生的热能转换热水代替锅炉烧水以节省燃煤,因此,我公司需要上级科技部门能在电子技术、节能措施及资金上给予我公司支持。此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950万元,自筹资金4750。现申请上级科技部门能给予200万元的科技资助。
三、项目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的成果
(一)预期目标:项目计算期为13年。本项目2012年正式营运。销售收入:第一年按负荷50%,营业收入为160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为95.6万元;第二年按负荷100%,营业收入为3210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为191.2万元收入。
气调冷藏能力:项目建成后,建设70个气调冷藏库,年气调冷藏保鲜果蔬10000多吨,每个气调冷藏库130~150立方米,可贮藏梨2000吨,板栗3000吨,红堤500吨,苹果2000吨,茭白20吨,花菜50吨,蕃茄30吨,其他果蔬产品2400吨贮藏时间30~300天。气调保鲜库质量要求:
1、在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储藏时间较长,一般比普通冷藏库长0.5-1.0倍;
2、出库后的果蔬保持原有的鲜度及脆性,果蔬的水分、VC含量、糖份、酸度、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果蔬质量高;
3、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在出库后有一个从“休眠”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的过程,使水果蔬菜出库后的摆架期可延长21-28天,是普通冷藏库的3-4倍;
4、气调保鲜库创造的是一种低氧环境,可抑制水果蔬菜霉菌的生长有病虫害的发生,使水果蔬菜的重量损失减少至最小;
5、对于一般高温冷库难以储藏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枣等到均能达到极佳的储藏效果。气调保鲜库主要性能指标:库内温度-2℃~15℃可调。相对湿度RH75%~95%可调。氧气含量(O2)1%~10%可调。二氧化碳(CO2)1%~10%可调。乙烯含量10PPM以下。库体气密指标(国内)限定压力10mm水柱,10min后残留水柱高度不少于5mm。库体气密指标(国外)限定压力25mm水柱,30min后残留水柱高度不少于8mm。
(二)预期提交的成果:
1、经济成果:总销售收入3210万元。
气调库每年收入:10000吨150元/吨.月12月=1800万元。
水果、蔬菜冷藏车自营净收入:1000万元
冻品自营净收入:200万元 制冰自营净收入:50万元 车间出租收入:40万元
物流服务收入(第三方代收、发货、货物运输收入):120万元
2、社会成果:项目的实施,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根据市场情况规避风险,促进曲靖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实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曲靖地区周围农户增加收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进气调保鲜技术探索新的物流发展模式,还能在冷链物流中起到应用示范作用。
四、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路线
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情况、技术、设备、工程方案、环境影响、社会效益、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和计算,客观地提出研究结论。
技术路线: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进货进货验收入库存放 分类出货检查装货送货。从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的冰箱的“冷链”。
五、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气调冷藏保鲜果蔬10000多吨,其中梨2000吨,板栗3000吨,红堤500吨,苹果2000吨,茭白20吨,花菜50吨,蕃茄30吨,其他果蔬产品2400吨。经气调冷藏保鲜后平均销售价格提高1~3倍,销售收入3210万元,预计年毛利润收入820万元,总成本投入4950万元,净利润61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0.46%,投资回收期为13年。
(二)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可辐射带动曲靖市一区一辖市七县20万个农户发展果蔬生产,覆盖基地规模可达27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可增加就业900人。
六、项目经费预算
果蔬气调保鲜原理范文第2篇
总 学 时:54(其中:讲授18学时,实践36学时) 学 分:3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先修课程:无
教 材: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开课单位:高碑店市农广校 制订时间:2011年9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了解果蔬产品储藏保鲜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后技术、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主要果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主要蔬菜的储藏保鲜技术。
2、能够运用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和储藏保鲜技术,解决果蔬在贮藏、保鲜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水果蔬菜生产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几种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部分配以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果蔬产品贮藏保鲜基本知识
(一)果蔬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1.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2.果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运中的变化
(二)采前因素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产品因素
2.环境因素
3.农业技术因素
(三)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呼吸作用
2.果蔬产品的成熟与衰老
3.果蔬产品的低温伤害
4.果蔬产品的蒸发与结露
5.果蔬产品的休眠与生长
(四)影响果蔬产品贮藏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环境条件
第二章
果蔬产品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
(一)果蔬产品采收
1.果蔬成熟度的划分
2.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3.采收方法及技术
(二)采后商品化处理
1.品质鉴定
2.果蔬的品质鉴定的方法
3.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三章
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一)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1.利用自然冷源贮藏
2.人工降温贮藏
3.气调贮藏
(二)果蔬贮藏保鲜的管理措施
1.通风库的管理
2.机械冷藏库管理
3.气调贮藏管理
第四章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案例
(一)苹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梨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5.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三)葡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桃、李、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枣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五章 主要蔬菜贮藏保鲜案例
(一)萝卜、胡萝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马铃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三)大葱、大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大白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番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六)黄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七)菜豆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八)食用菌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附:考试范围及题型
1、考试范围:
2、考试题型:(
5章 1)选择题
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
1 (
(
果蔬气调保鲜原理范文第3篇
我校作为普通高等农业院校,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适时提出了在本科生中实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基于此, 我院选择《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实施双语教学尝试。《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是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主要讲授果品蔬菜、食用菌等园艺产品自采前与保鲜密切相关的采前采后生理与环境因素, 保鲜技术理论与措施。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其前言性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它不仅介绍了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内容, 而且适当突出本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领域。利用双语教学可以直接在素材上与国际水平接轨, 因为多数最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尚未被翻译成中文。显然, 用双语教学较单纯用纯母语教学在追踪国际前言上要有利得多。
1《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的目的
《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除了掌握基础的果蔬贮运与保鲜理论外, 希望通过学术性英语能力的提高, 能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果蔬贮运保鲜技术知识, 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 把最新的果蔬贮运保鲜知识和理念应用到我国的果蔬贮运与加工事业当中, 同时也通过他们的积极对外宣传作用把我国的果蔬保鲜技术向国际上输出, 从而提高我国果蔬保鲜事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和知名度。
需要注意的是, 在双语教学中, 学科知识的获得是最根本的目的。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科教学的延伸, 而不是英语教学导向。双语教学中, 外语是一种教学语言, 是一种教师传播知识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工具, 而不是进行语言教学, 不是为了外语而外语。在果蔬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中, 首先应确保果蔬贮运保鲜学教学目标的落实, 而不能以降低果蔬贮运保鲜学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2《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模式探讨
诸多原因导致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薄弱, 听力水平不高[2]。在高等农业院校《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一定困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因素来确保双语教学质量。
2.1 双语教材选择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双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未知的专业知识的时候采用了他们不熟练的非母语语言, 因此双语教学大大难于普通的母语教学, 而双语教学中的教材就更为重要了。在《果蔬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开展中, 我们同时使用中英文教材。中文教材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由刘兴华和陈维信主编的《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 而为了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原汁原味的英语, 以及英文教材编写在体系构架和内容编排上更贴近中文教材, 在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后, 选用了英国Blackwell Publishing Lid出版社由KeithThompson编著的《Fruitand vgetables:Havesting, Handling and Storage》 (第二版) 作为本课程的英文教材。该教材对影响果蔬耐藏性的因素、果蔬的采收与采后处理、果蔬的运输与冷链流通、果蔬的贮藏方式与管理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 并对世界各国常见果蔬的采后贮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整本书的编排结构与我们选用的中文教材非常相一致, 且文字浅显易懂, 归纳性强, 全书还附有大量的彩图, 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抽象内容, 因此是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但考虑到英文教材价格昂贵, 如果让学生同时配中英两套教材的话, 势必会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 所以我们决定英文教材只作为教师用书, 相关重要的英文部分教师在课前复印给学生。实践证明, 两种教材的配套使用,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中英文讲授比例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通过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创造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 但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知识, 而不是第二语言[3]。在《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中开展双语教学, 其主要的目的是辅助和促进《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教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并不刻意强调整个课堂教学100%授课方式是采用英语, 因为学生存在着英语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如果全堂课都是教师用英语教授, 即使教师讲得再怎么好, 学生理解与掌握能力跟不上, 终究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 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理解课堂授课内容的中心上, 将英文讲授比例控制在60~70%左右。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英文的语速、进度来确保双语教学效果。事实证明, 适合的中英文讲授比例对学生在双语课堂的集中力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这也提醒了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组织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所作的ppt课件是全英文的, 但是讲授过程我们采用中英文穿插法, 遵循“四步法”原则, 逐步渗透来加大英语授课所占比例。“四步法”主要如下 (1) 第一步:关键词法。在授课之初, 对每一章节中的概念和常用的果蔬术语用英文强调。如常见的气调贮藏 (controlledatmospherestorage) 、通风库贮藏 (ventilating warehousestorage) 、催熟 (acceleratethe ripening) 、非跃变型果实 (non-climacteri fruits) 等, 在这一阶段, 注意所用英文不应太多, 而且应反复强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果蔬贮运保鲜学中常用术语的英文翻译, 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 经常听这些术语的英文, 形成“耳感”, 对这些术语的英文不再陌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第二步:中英文分句穿插法。在学生熟悉果蔬贮运学常用术语的情况下, 开展中英文分句穿插法, 即先讲一句中文, 再讲一句英文, 或者反之。这一阶段是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关键时期, 需要注意事项应是, 教师的语速应慢, 中英文分句穿插应在每节课的重点内容上。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使学生逐渐开始适应双语教学的模式。 (3) 第三步:中英文分段穿插法。在中英文分句穿插法的基础上, 逐渐开展中英文分段穿插法。既先讲一段英文, 再讲一段中文, 或者反之。这一阶段的讲解要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听力基础上才能开展。是学生习惯双语教学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应注意随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状况, 以便随时调整语速和中英文的比例。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过渡到实现完全双语教学。 (4) 第四步:整合阶段, 选取一章节内容全部要求用英语教授, 并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一小节内容进行预习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进行课堂全英语讲授。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 确切地说是学生在模仿老师如何将自己的英语基础和《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很关键, 知识内容表达得准确性、精炼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合的基础上, 逐渐培养学生用中文和英文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 即进入双语思维阶段。教学中宜采用鼓励、启发式的方法, 在上课前鼓励学生, 在授课中启发学生, 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这个阶段即是我们要最终实现的双语教学目标。
2.4 双语环境的营造
要达到师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的良性互动首先得让学生对双语课程感兴趣, 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双语教学环境。我们鼓励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节目, 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的English coner (英语角) 活动, 积极利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来增强英语语感, 并举办英语节目show等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英语开口说”的畏难和害羞情绪彻底抛掉,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水平。并在每次上双语课之前按学号顺序选2~3个同学上前台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presentation练习。Presentation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在讲授双语课的过程中, 对部分容易的章节, 鼓励学生讲课。教师提前通知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阅读课外的相关资料, 准备好双语课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双语课堂氛围。实践证明, 在双语课开展的同时,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英语掌握能力大大提高, 这也同时提高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
3 结语
除了以上的一些双语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其它一些有助于提高双语授课效果的方法和措施在《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行多媒体教学[4~6]。多媒体双语教学直观性强, 图文声像并茂, 能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另外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双语教学网页, 公布英文版的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双语课件、本学科的国内外名人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网上教学辅导与讨论区、中外文参考资料、相关中外专业站点链接等,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方法与想法, 《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务, 我们还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馈, 针对我国目前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教学现状并结合学生的要求进行有效设计并合理实施, 从而探索出更适合的《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对《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材选择、中英文讲授比例、教学方法组织及双语环境的营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 旨在促进双语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志远.双语教学实验在中国:使命、特色、发展与愿景[EB/OL].http://www.cbilingual.cn/News/ShowArticle.asp ArticleID=926, 2008, 1, 3/2010, 2, 1.
[2] 陈庆山.浅析高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问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3) :19~22.
[3] 邱伟芬.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6) :92~95.
[4] 王宇.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史志, 2008 (22) :97.
[5] 徐慧颖, 钱佳利, 王微.中医院校本科生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5) :577~578.
果蔬气调保鲜原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