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岳阳电大进行的为期7天的学习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白天在教师听课,晚上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肋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国培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尤其是Excel和Photoshop的学习,使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所以当这些课程留下让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的时候,我都感到很兴奋。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专家的讲座,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在学习时,各位老师的讲解都非常明了、清晰,只要我自己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子看不明白,也可以反复复地去看他们的课件,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微课的设计理念。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且也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
1 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也参加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了,从最早的幻灯机、录音机、电影机等当时名为电教设备使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使用技术培训,可以说每次的培训,都见证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次,我又一次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所接触的内容,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教学方法的革新,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1. 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这次培训。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现在,我所在学校都普及了班班通,教学点也完成了“教学点数字全覆盖项目”建设,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网络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这些数字化设备,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充分利用好“三通一平台”,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们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2. 更新了众多的信息理念。
3. 掌握了新技能。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信息化环境的运行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去,我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作过思考,但通过本次学习,我才发现,信息化环境原来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它的运行与维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作为一个新的兴趣点去钻研它,争取有所收获。
4. 巩固和提升了过去有的技能。
5. 找到了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突破口。一直以来,总是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亲临各位优秀教师身边,聆听他们的教诲。通过专家老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原来学习走进了一个误区,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设备这么齐全,只需身边连一线,何必千里求一信!只要一根线,就可以很容易把各位专家教授请到身边来,想怎么听,想听多久,都非常容易。说起来,只在于自己想不想学,而不是能不能学啊! 不管如何,培训后我将一是不是断加强自我学习,努力继续提升自己;二是积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提升设备与资源应用的途径与方式;三是扎实开展培训,努力让身边的同事都迅速成为信息化设备应用高手,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教学效益更加显著!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3篇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历经十年科技攻关,共同开发的中药发酵制剂,秉承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中草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又提高中草药物有效性,同时也发挥了微生物制剂调节自身菌群平衡,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充分体现了治于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理念。
中药发酵制剂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几家大型养殖使用,产品效果显著,并在众多养殖场产生强烈反响。该制剂的绿色安全,标本兼治的实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所信赖。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实时机也日趋成熟。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中药发酵制剂,市场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预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草药物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机型改进、创制新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给中药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为中兽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起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必将成为中兽药研究的新领域。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 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由于真菌在微生物中具有种类多、次生代谢产物多、培养条件比较简单等特点,因此应当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菌。
1、微生物的药用历史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东汉年间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从这些真菌中药中已经分离到相应的纯菌种,有些已实行人工种植物代替野生品,不能人工种植子实体的,也可以通过培养菌丝体来代替,充分满足了医疗用药的要求,也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药用微生物分类、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制剂学及遗传育种、栽培驯化、发酵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微生态制剂、灵芝菌、虫草菌、蜜环菌、阿氏假囊酵母、竹红菌等在保健品和药品开发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活性,因此受到化学工作者和药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2、发酵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药。但这些品种都是利用自然界天然的菌种发酵的,一般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由于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接入的微生物种类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也不可能根据需要将几种微生物组合接种在一起;另一方面,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在药物上生长起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另外,是否会落入有害菌也不明确,所以微生物在药物中的潜在效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微生物是发酵炮制中药的有力工具,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并易于组织工业化生产。现代工业中许多生物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如各式各样的酶、抗生素。酶是一切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它可以使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成,如米曲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酯化酶、酰胺酶、淀粉酶和糖化酶等,酵母在发酵时可产生蔗糖酶、淀粉酶、脂肪酶、酒化酶等,这些酶中既有胞内酶,也有胞外酶;既有合成酶,也有分解酶。有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酶到培养基中去,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有成百上千,这些丰富而强大的酶系是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可以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成分,这些新成分就是新的活性药物筛选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微生物可以用来发酵炮制中药的理论根据,如酶法已成为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据马田田等报道,提取小檗碱之前,药材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后,可以提高小檗碱的收率<3,4>。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也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有些本身就是功效良好的药物;或以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为前体,经微生物的代谢可以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和中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复方、协同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代谢反应,因为中药的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成分或改变各成分的相互比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将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菜籽饼、棉籽饼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脱去有毒物质,从而用来饲喂牲畜;也有可能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原来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变得易于吸收,如动物血经微生物发酵后,消化吸收率可以成倍地提高。由于微生物生长主要消耗的是动植物的蛋白质、糖等常规物质,有可能对有效成分有浓缩作用,如发酵法提取薯蓣皂苷就是通过发酵去除薯蓣中的淀粉。就微生态制剂而言,有益菌本身就是很好的药物,如双歧杆菌。微生物容易诱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中药发酵的需要。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微生物体中得到运用,也是基因工程等技术最成熟的领域。
4、微生物类群为中药发酵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产物的微生物仅真菌就达200余种,抗肿瘤的真菌200种。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占藻类、菌类、地衣类等同属低等药用植物467种的63.8%,是低等药用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菌株,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可能在中药发酵中具有不同的效果。但不同的微生物有时会产生大体上类似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人们已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多达几百种真菌,但它们所产生的冬虫夏草的效果都是类似的;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类群发酵处理后也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如发酵淡豆豉时,用桑叶、青蒿同制的,药性偏于寒凉,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证;用麻黄、紫苏等同制的,药性偏于辛温,适用于外感风寒之证。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4篇
2017年秋季,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教师,在闫老师的带领下,我一路走来,收获多多,感触多多。
一、 理论引领 理念在更新中提升
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或是在书桌前认真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或是认真阅读培训班推荐的各类教育教学书籍和杂志,并及时摘录了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是登录各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每一次听讲座,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网上浏览总能让我从中汲取了知识的养分,也更深化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而教育理念得到不断的更新提高。
二、自身修炼 能力在实践中增强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青蓝工程培训班导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观摩了各级各类的数学课堂,观摩后再听老教师的评课,总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受益匪浅。
三、勤于总结 经验在反思中升华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教师成才=经验+反思。在听课、评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不断自我提高。
两年来,在许多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进步很大,无论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内化方面,教育观念的形成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课堂教学越发显得得心应手了,我在慢慢改变着,从内到外都在改变着但也很遗憾,获得的成果实在太少太少,我也深深地知道,自己距离骨干教师要求相差甚远。前面的路还很长,我知道每一天的到来,都是新的征程的开始,我将继续满怀热忱,无怨无悔地在教学路上上下求索。
最后,我诚挚地感谢焦华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青蓝工程”让我有了方向,有了舞台。衷心祝愿淑文中心小学“青蓝工程”硕果累累,衷心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吴紫凡
2017年10月
青蓝工程心得体会
对于教师行业来说,我还是一个新人,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但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很多地方都有所欠缺。从教之前,我个人一直乐观地理解教师所受到的尊重,却不知道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工作之后,我意识到了教师肩头的重任。作为教师个人来说,繁重的课时量,来自教学的压力,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使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经验的缺乏,情况的生疏,年轻的我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
本学期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整体教学技能,增强我们对新课该的认识, 教育办开展了“青蓝工程”活动,每位年轻教师都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互相听课评课,切磋琢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我就是受益者之一。通过本次活动,焦老师走进了我的工作生活,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使我在思想认识上,业务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有可很大的提高
现总结如下:
一 、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通过与焦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认识到了新课改的重要性,紧迫性,转变了传统教师的观念。首先 ,使我懂得了课堂教学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在教学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 、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自开展本次活动以来,我多次向焦老师请教,从课堂导入到课堂提问等多方面于她交流,向她学习。焦老师不但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她对学生的表扬于批评也很有艺术性、科学性。在教学上焦老师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我不得不自愧不如。在这次“青蓝工程”的公开课上,我向她学习了很多我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在焦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一系列的教学技能,在她的帮助下,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工作上,我们互相听课、交流。我的师傅焦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我认为师傅那么忙,不好意思老是去打扰,有什么问题也就自己尽量解决。后来我师傅可能是看我老不去,她首先来找我,来听我课,我记得第一次听课时,我紧张得不得了。课后,师傅耐心地跟我讲每一个环节,那时我真的很感动。从那次以后,我渐渐摸索到了上课的一些东西,上课不再那么害怕!
这此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经历了教师生涯最难忘的历程。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教给我无与伦比的教学技能,其次,我也特别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
魏 凯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5篇
(初级选2题,中高级全选)
1.某水厂通水工程,需要开挖一沟槽长300m,深4.0m,上口宽4.0m,下底宽2.0m,开挖边线离民房为20m,岩石为中风化岩。请设计爆破作业方案。
解答:1 爆破方案
为了保证爆破不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主爆破体采用2台阶浅孔松动法进行爆破施工、边坡控制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为降低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采用毫秒分段爆破,严格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和一次起爆药量。为防止飞石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危害,必须加强防护。开挖从两端开始向中间推进。
钻爆破器材 :YT-24,乳化炸药,导爆管雷管 2 爆破参数 2.1 台阶高度H 根据爆破体的状态、周围环境和爆破要求,取H=2m 2.2主体岩石爆破参数
(1)炮孔直径D:浅孔爆破一般选用Ф38~42mm孔直径,本爆破选D=40mm。 (2)最小抵抗线W:W=0.9m; (3)炮孔间距a: a=1m; (4)炮孔排距b: b= W= 0.9m; (5)炮孔倾角α: 钻垂直炮孔; (6)炮孔超深Δh: 取Δh=0.2m; (7)炮孔深度L: L=H+Δh=2.2m;
(8)炸药单耗q:根据松动爆破的要求,炸药单耗取q=0.5kg/m3; (9)单孔装药量Q: Q=qabH=0.510.92=0.9 kg (10)装药结构:主爆炮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
(11) 填塞长度L2:爆破施工采用的装药为Φ32mm药卷,其长度为200mm,每卷重0.15kg,装药长度L1为1.2m
3.3边坡预裂爆破参数
(1)炮孔直径D:预裂孔选D=40mm。 (2) 炮孔间距a: a=0.4m;
(3) 炮孔倾角α: 炮孔倾斜角度和沟槽的坡面一致(α≈800); (4) 炮孔超深Δh: 取Δh=0.3m; (5) 炮孔深度L: L=H+Δh=2.3m; (6) 线密度q线:取q线=0.15kg/m (7) 单孔装药量Q: Q=q线L=0.152.3=0.345 kg
(8) 装药结构:预裂炮孔采用空气柱间隔装药结构,孔底装药0.15 kg,中间装0.12 kg,距离孔口0.5m装0.075 kg;三段装药用导爆索串接,中间空气柱距离相同。
(8)填塞长度L2: L2=0.5m。 4炮孔布置图
主炮孔平面布置图(其中一段)和剖面图1和图2所示
图1 炮孔布置平面图
图2 炮孔布置剖面图
5起爆网路
采用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复式联接,毫秒延期起爆网路。在距离建筑物较近处,为了保证最大段起爆药量不超过计算药量,采用逐孔起爆,随着爆破点远离建筑物,可逐步增加每段起爆炮孔的数目。
预裂炮孔要超前主爆炮孔,用低段雷管(1段),主爆炮孔用高段雷管(2~10段)。
由下面爆破振动校核计算的数据可知,在距离建筑物20m时,最大段起爆药量可达8kg,所以在上述计算参数条件下,分段延期起爆,每段可以起爆2排炮,孔。为了达到降振效果,实际施工时每段起爆1排炮孔,每次其爆的排数根据防护材料的多少和施工能力确定,但最多不超过10排。
6 爆破振动校核
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其释放的一部分能量以波动形式沿地面传播,形成了爆破的地震效应,振动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VK(Q1/3/R)
式中:R为建(构)筑物距爆破点距离,m ;Q为炸药量,kg 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爆破或毫秒爆破取最大一段药量;V为质点振动速度,cm/s,按国家相应标准对于框架结构建筑物为V 3.54.5cm/s;K、分别为与爆破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参照同类工程经验K取150,按硬岩远区取1.7,V按建(构)筑物允许振动速度,取3cm/s。
7安全防护措施 7.1防冲击波措施
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保证炮孔堵塞质量和长度,防止产生冲炮,可有效控制冲击波的强度。
7.2防飞石措施
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和确保炮孔堵塞质量,采用沙袋、运输胶皮带、钢板、炮被等对爆破部位进行多层、多种防护材料防护,可有效控制飞石的产生。
2.长江某支流航道因扩大航运能力,要炸礁7200m2,长30m,宽40m,平均深度为6.0m。请设计水下钻孔爆破方案(其中单耗q2.0kg/m3,钻孔直径为100mm)。
解答:(1)钻爆器材的选择
采用CQ风动钻机,钻孔直径为100mm。采用水胶炸药,采用外径为80mm的PVC管装药,药卷长度为0.5m,导爆管毫秒延期雷管起爆。
(2)爆破参数
抵抗线W1.5m,眼间距a(1.25~1.5)W,取a2.0m 排距b(1.2~1.5)W,取b1.8m 钻孔超深h2.0m,炮孔深度Llh,l为爆破岩层厚度,m; 单孔装药量:QqabL22.01.8L8.2L, (3)起爆体(或起爆雷管)和爆破网路
采用8号金属壳导爆管毫秒延时雷管,起爆体采用80mm500mm的药卷,在药卷内安放2发雷管引爆;采用复式爆破网路。
3.巢湖某水泥厂生产石料30万m3/年,有效工作日300天,每天两班。石灰石坚固性系数f=8~10,选用浅孔钻,孔径100mm,钻孔速度为30m/台班,要求逐孔起爆。请设计爆破方案。
解答:水泥厂露天矿山一般采用台阶爆破,设计按台阶高度15m计算。
(一)爆破材料
采用岩石粉状乳化炸药和毫秒导爆管雷管。为了改善爆破效果,减低爆破振动,设计采用多排分段孔内微差起爆技术,并适当延长段间延迟时间,实际采用的雷管段别为
1、
3、
5、
7、
9、
11、
13、15。
(二)爆破参数 (1)钻孔直径
孔径主要取决于梯段的台阶高度、岩石性质、钻孔机械类型和破碎程度和施工速度。一般钻机型号确定了,其钻孔直径也就确定了,本工程采用炮孔直径为100mm。
(2)梯段(或台阶)高度H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际选用的台阶爆破爆高H=15m,最高不要超过18m。 (3)底盘抵抗线Wd
根据现有经验公式,当钻孔直径为d=80mm~150mm时,底盘抵抗线Wd与台阶高度H的关系式为:
Wd(0.28~0.35)H
Wd值也可按下式计算:
WdKd
考虑到本矿山岩石为Ⅱ级石灰岩,岩石的坚固性系数较大f=8~12,可取K=37,代入上式计算结果为Wd =370.95=3.5m。
综上两式的计算,并经现场爆破后调整后的底盘抵抗线为Wd =3.0m~3.5m (4)孔距a和排距b
采用梅花形交错布孔,多排多段微差爆破时,可取 b=2.5m~3.0m,将b=3.0m,d=100m代入上式计算后并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区取a=3.0m~4.0m,b=2.5m~3.0m。 (5)超深h
超深的作用是克服底盘岩石的夹制作用,使爆后不留根底。钻孔超深度取决于岩性、岩石的层理、节理等,并与抵抗线、台阶高度等参数有关,由经验公式计算:
h=(0.15~0.35)Wd
h=(0.1~0.2)H
以上公式,当岩石松散、节理发育时,可取小值;当台阶高度大、抵抗线大,岩石坚硬时,可取大值。
根据上述两公式,并结合实际条件,取h=1.0m~1.5m。 (6)孔深L
本工程拟采用垂直钻孔法进行施工,孔深根据下式计算:
L=H+h=16m~16.5m (7)单孔装药量Q
在深孔爆破中,单位耗药量q值,一般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炸药种类、施工技术和自由面数量等因数综合确定。而单孔装药量与炸药的单耗有关。
对于多排微差爆破,每孔装药量由下式计算: 第一排:
QqaW Hd第二排:
QKqab H式中q为单位耗药量,kg/m3,q0.45kg/m3;K为考虑受台阶各排孔的岩渣阻力作用的装药量增加系数,一般取1.1~1.2。
(8)装药结构
装药结构采用耦合装药,根据现场实测,按此设计的爆破参数,单孔连续装药后,孔口尚有3.5m~4.0m,正合炮孔堵塞长度的要求,堵塞材料可就地取材,用岩粉和黄土即可。
用规格为φ32mm180mm150g的药卷制作起爆药包,每组两卷,分别插入一发非电雷管,然后固定结实牢靠。
根据本工程要求和设备状况,每天爆破方量不小于1000m3,按所选的爆破参数,每天需要炮眼数目不小于8个。
(三)爆破网路
本工程对爆破震动控制严格,一次采用多段微差逐孔爆破,这种爆破的特点式:能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爆岩块度均匀、大块率低、爆堆比较集中,爆破网路可靠。其起爆顺序及布孔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图
4.某风景区要爆破开挖一山坡地,长22m,宽6.5m,平均高7.5m,距开挖区1m外有围墙,4m外有一碑亭,属重点文物保护区,请用浅孔爆破方法设计爆破方案。
解答:
(一)爆破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工程特点和周围环境,拟采用如下总体设计原则: (1)采用分层爆破,分层最大厚度为4.0m;
(2)爆破顺序:由爆破体外边缘向围墙边缘推进爆破; (3)采用非电起爆系统以求安全可靠;
(4)为了降低爆破震动作用和空气冲击波强度,设计采用毫秒爆破技术,多打眼,少装药和分次爆破,并严格控制同段起爆药量和一次爆破总药量;
(5)采用严密的防护措施,多种防护材料多重覆盖,先用钢板,其上用多层胶带严盖,不允许碎石飞出,同时还降低了空气冲击波和爆破噪音等爆破危害的强度。
(二)钻眼爆破器材
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YT-24型气腿式凿岩机凿眼,选用φ42mm的一字型硬质合金钻头。炸药选用水胶炸药;雷管选用毫秒延期非电导爆管雷管。
(三)爆破参数 (1)炮眼布置及眼深 炮眼布置参数如下: 炮眼深度:L=0.6~4.0m 最小抵抗线:W=0.6~0.8m 炮眼间距:a=0.6~0.8m 炮眼排距:b=(0.8~1.0)a=0.5~0.8m (2)炮眼装药量
采用体积药量计算公式求定炮眼装药量。
单眼装药:QqabL,q为单位耗药量,q0.5kg/m3。
实际施工过程中各炮眼具体装药量应视炮眼布置和炮眼深度计算确定。
(四)爆破网路
采用“大把抓”爆破网路,每“大把抓”20~30发雷管,用2发雷管引爆。
(五)爆破安全设计 (1)爆破震动
爆破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必须小于重点文物允许的振动速度,确保文物的安
V全。因此,一次最大齐爆药量可按下式计算:QR3K3/,其中R为爆点到碑亭的距离,R4m;V为碑亭允许的质点振动速度,根据《爆破安全规程》,V0.3cm/s;K、为与爆破至计算点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K150,1.5。由一次齐爆最大药量,计算出一次爆破炮眼数目。
(2)爆破飞石控制
爆破产生的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可按下式计算:R20kn2W。通过优选抵抗线方向来控制爆破飞石的抛散方向,采用钢板、胶带多层防护材料覆盖,可有效控制爆破碎块的飞散,确保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3)空气冲击波强度控制
本工程为分散填塞装药,少药量多次爆破,又有覆盖物防护,可有效控制空气冲击波强度。
拆除爆破设计题
(初级选2题,中高级全选)
1.某铁路大桥因建设需要,决定爆破拆除。桥全长约240m,宽约8m,桥墩台共13个,跨长20m,桥墩顶部横截面为2.2m3.4m,平均高度5m。要求桥梁隔跨断一切口,桥墩(钢筋混凝土)全部炸毁,请设计爆破方案。 设计:
1 拆除爆破方案
1)延期爆破方案设计:用爆破方法“切梁”、“断墩”,在拆除部分的中间先起爆,依次炸倒两边桥墩。切断桥梁,实现逐跨倒塌。利用桥体塌落碰撞进行二次破碎。
2)技术要点:
① 充分破坏桥墩立柱及其支撑结构,使桥在其自重作用下失稳塌落,起到二次破碎的效果;
② 采用隔跨爆破切断,彻底破坏桥面梁结构,在重力作用下使钢筋变形失稳。爆破形成“铰”,利用牵引作用,使桥梁充分塌落; ③采用由中而外、由上而下的起爆顺序,使爆破部分沿预定的方向倒塌。利用爆破缺口的高度来控制倒塌速度,以加大桥体的塌落压力进行二次破碎。
2 爆破参数设计
2.1 爆破切口高度
1)桥墩的失稳切口高度
HminKhgB,hg=50d
式中,Hmin为钢筋混凝土失稳的最小切口高度;K为系数,1.5~2.6;B为承重桥墩截面的最大边长;d为主筋直径。
按上式计算,切口高度不小于2.6~ 4m。 2)桥墩形成“铰”的爆破切口高度
H=(1.0~1.5)B=3.4~5.0m,这里爆破切口高度取4m。 2.2 爆破参数
1)最小抵抗线W,取0.5m,进行多层多排布药。 2)炮孔间距a和排距b 间距:a=KaW 排距:b=Kba。
式中,Ka 、Kb分别为系数,Kb=0 8~1.0;Ka =1. 8~2.0。 3)炮孔布置
桥墩布孔如图1所示。在桥墩底部,离地面0.5~0.7m处开始布孔,按孔距a=0.6m,排距b=0.5m布置梅花孔,共布置8排。用风钻打水平孔,孔深1.7m,每个炮孔分两端装药。
50170506060606050
图2 桥墩布孔、装药示意图(单位: cm) 对于桥面,在每跨桥面上布置2~3道爆破切割线,每条切割线垂直于桥延长线,由3排孔距a=0.6m, b=0.5m的梅花孔组成,用风钻垂直于桥面打孔,孔深0.6m,每条切口共32孔。桥面布孔、装药如图2所示。
图2 桥面布孔、装药示意图
4) 药量计算
采用乳化炸药炸药,单个药包药量按下式计算
Q=KBab 式中,K为单位炸药消耗量,取500g /m3;B为桥墩短边长度。 对于桥墩:Q=5002.20.60.5=330g 对于桥面:Q=5000.60.60.5=90g 桥墩炮孔采用分2层装药,每层装药量为165g,装药层间距为650mm。 5) 爆破网路设计
为使桥梁充分解体,充分利用微差爆破技术,以满足工程要求。爆破网路采用孔内和孔外延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微差爆破。要求在第一段装药起爆时,其余各段必须进入孔内延时,绝对保证各起爆网路不受破坏。
3 安全防护
控制爆破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爆破飞石、爆炸冲击波、爆破振动和塌落振动等。为把各影响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通过控制一次齐爆药量减弱爆破振动;
2)通过控制桥墩、桥梁的塌落时差降低塌落振动; 3)在爆破部位覆盖防护材料,减少飞石; 4)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保证质量。 爆破振动
根据周围环境情况,以爆区最近目标评估振动速度,并由此确定一次最大齐爆药量。用以下公式计算振速
1vKKQ3R ,a本工程中系数可选取为:K =200,α=2,K,=0.5。经验算,本工程爆破引起的最大震动速度v<5cm /s;加之在地表以上装药,采用分段起爆,不会对周围建筑物引起危害。
2. 马鞍山钢铁公司某车间因改造需要爆破拆除6条钢筋混凝土基础,每条基础长50m,宽2m,深2m。车间周围要保护的设备最近距离仅10m。请设计爆破拆除方案。 设计:
1 爆破方案设计
由于基础处于钢铁公司车间,因此环境较复杂,必须对爆破震动、空气冲击波和飞石要进行严格控制。故采用开挖防震沟和毫秒微差爆破技术,雷管段数为1~10,并严格控制一次齐爆药量。
2 爆破参数设计
2.1 炮孔布置参数和装药参数
根据基础的结构特点(长50.0m、宽2.0m、高2.0m)进行炮孔布置参数设计,具体为:
炮孔间距a=0.5m,炮孔排距b=0.5m,炮孔深度L=1.7m。 单孔装药量Q按体积药量公式计算:
Q=KabH=1.00.50.52.0=0.5kg 3 爆破网路设计
为减少振动,保证计算机房和紧邻厂房不受任何影响,决定选用单孔单段孔内外毫秒延期的起爆系统,每次起爆最大一段药量控制在1kg左右,一次起爆用药量为208kg。
4 爆破安全技术 4.1 爆破振动速度检算
采用多段毫秒延期爆破方式和深孔间隔装药等措施,控制同段最大用药量(最大同段药量1kg)。由《爆破安全规程》中的爆破安全允许振速公式检算如下:
Q1/311/3VK100R101.43.9cm/s
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对计算机房的设备不会造成有害影响。
对埋入地表以下的基础,为保证爆破效果和减小地震危害,应用挖掘机或人工对基础四周挖开1m左右的宽度、深度视基础高度而定的防振沟。 4.2 爆破飞石、冲击波及噪音
每次爆破时采用草袋对爆破体进行覆盖,随即用沙袋压重,其上再铺上胶带,最上层再压沙袋,通过四层严密防护,并严格按照设计钻孔、装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爆破飞石、冲击波及噪音的影响。 3. 某砖厂一废旧砖烟囱需爆破拆除,高75m,烟囱距地面上1.5m处直径6m,壁厚1m,要求定向倒塌爆破拆除。请设计爆破拆除方案。 设计 1 爆破方案
根据待拆烟囱的周围环境确定倒塌方向。 2爆破切口设计 2.1 缺口形状
根据烟囱周边环境,为严格控制烟囱的倒塌方向并防止后坐对后侧架空电线产生影响,本次爆破切口设计时采用正梯形。 2 2 缺口弧长
根据烟囱的结构特征,布孔自距地面1.5m的部位开始。缺口孤长取周长S的0.60倍,即L=0.6018.849m=11.309m。根据以往经验及理论分析,这样的开口长度,足以破坏烟囱的稳定性,导致整个结构失稳,重心产生偏移。烟囱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倾覆力矩,迫使烟囱按预定的方向倒塌,较小的切口能有效防止烟囱后坐。 2.3 缺口高度
对于砖砌水泥砂浆结构的烟囱,爆破缺口高度h0,一般取烟囱壁厚的1.5~2.0倍,即可使烟囱在自身的重力下失稳,并形成充分的倾覆力矩,保证顺利倒塌。切口处烟囱筒壁1.0m,因此,设计切口高度h0= 1.8 m,足以使烟囱顺利倾倒。 3 爆破参数
爆破缺口区的炮眼采用梅花形方式布孔。具体布置参数见图2。采用岩石炸药。单孔药量烟囱按体积数量计算原理确定,计算公式:
qKab
式中:K装药单耗系数,取K=1000g/m3。经计算后选定单孔药量q=360g。
图2 切口展开示意图(单位:m) 表1 炮孔布置参数及药量
采用每孔内装2发1段导爆管雷管,自定向中心向外用
1、
3、5段毫秒雷管引爆,装药采取连续柱状装药方式。装药堵塞完毕后,就近将20左右根导爆管捆成一束,每束用2发瞬发电雷管捆扎,串联电爆网络路,发爆器起爆。 4 定向窗开设及内衬处理
因烟囱壁厚较大,且砌体强度较高,若全用人工机械时时间较长,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后,决定先采用在在两侧定向窗范围内各钻 3孔进行爆破松动,再人工、机械进行修整,定向窗几何尺寸为宽1. 4 m,高1.4 m。
在开设定向窗时,对烟囱的耐火材料内衬进行处理,使其不影响烟囱的定向倒塌,切口内若仍有人工处理不完全的内衬,可在夹层中放置少量炸药,炮泥糊实,与切口同时爆破已彻底炸断之。 5 安全校核
5.1 爆破振动安全计算
根据爆区环境可见,爆破震动对周边的影响是较复杂的。周边居民楼房距待爆烟囱较远,允许的震速[V] = 3cm /s,所允许的齐发最大装药量为Q,由下式确定:
3VQRK3/
式中,R为爆破中心到建筑物的距离m,本设计中以烟囱西面居民楼为对象,R = 45 m; [V]为建筑物安全振动速度,取[V]=3cm/s,K,为地震波传播的介质的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类比相关工程,取=2.0,K = 200,K’为衰减系数,由于装药比较分散,取K’=0.5。
Q=453[ 3/(0.5200)]3/2=473.50kg 而本次烟囱爆破单响药量不足20 kg。再者,本工程在地表以上装药,且又采用分段微差起爆,总的起爆药量很小,经验算后证明周围建筑物不会因爆破震动而损坏。地面为松软土,烟囱落地时对地面的冲击作用震动强度不高。可见烟囱爆破时产生的震动不会对周边保护物造成危害。 5.2飞石防护
设计警戒范围200m. 防护设计:采用多层潮湿的草袋和竹篱笆等防护材料用铁丝捆绑在切口处的烟囱筒身进行覆盖防护,近体防护,再在切口方向上搭设成竹排架,斜靠在烟囱上,把竹排架串联在一起,并在排架外侧悬挂帆布,其长度大于切口长度。如此严密防护,可有效控制爆破碎块的飞散。 5.3 冲击波和爆破噪音
本工程为分散填塞装药,又有覆盖物防护,冲击波的作用强度较低,噪音不高,不会对周围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危害。
4. 某8层砖混结构楼房平面为“L”形结构,总高27m,其中1区长27m,宽11m,2区长53m,宽10m,承重墙为24cm砖。请设计定向倒塌方案。 设计: 1 爆破方案
在确定爆破方案时,根据楼房结构特点及周边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该楼西侧距高压电杆和变压器较近,应予以重点保护; ②楼房整体刚性较强,根据其宽高比应注意时差上尽量缩短; ③因一区后部有重叠部分,对一区的炸高要提高至3层。
因此,根据待拆楼房的结构特点及周边环境情况,决定采用大楼整体“向北定向倒塌”爆破倒塌方案。 2 预拆除
①预先对非承重墙体进行最大限度的拆除,同时为减少爆破钻孔量,对部分承重墙采取“化墙为柱”,以减少爆破工程量,墙体处理至4层。
②为保证楼房倒塌时能充分解体,对所有楼梯人工拆除至4层。 ③对切口区的构造柱在打孔前人工将其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独立柱。 3 爆破参数 3.1 炮孔布置参数
各种结构炮孔布置方式及参数如下:
①砖结构的墙体(24砖墙采用“梅花型”布孔,横纵墙交汇处布倾斜炮孔。) 孔距a = 30cm,排距b=25cm,孔深(l垂直)= 16cm,孔深(l倾斜处)=22cm。 ②构造柱采用沿中心线或左右相切布孔
排距b= 25cm,孔深l垂直 = 17cm,单耗q= 1200g/ m3。 3.2 装药参数
根据体积药量公式计算单孔药量计算:
Q =qV
式中:Q为单孔药量,g;q为炸药单耗,g/ m3;V为单孔破坏介质体积,m3。
①墙体:单耗q=1200g/m3,按上式计算得:Q = 21.6g,实取25g;倾斜孔实取30g。 ②构造柱:按上式计算得:Q = 22.5g,实取25g。 装药采用密实装药结构,装药后,炮孔全封泥。 3.3 起爆网路及起爆顺序
①起爆方式:采用导爆管雷管和电雷管相结合的起爆方式,孔内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每20~25发孔内导爆管用两发2段导爆管接力出来集中一起用两发电雷管起爆,全部电雷管连接成串联网路,用高能起爆器起爆。
②区段划分及延时间隔:孔内采用毫秒导爆管雷管实现排间、层间毫秒延时起爆。时差分区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时差分区示意图
4 爆破安全与校核 4.1 爆破震动效应
为控制爆破震动效应,应严格控制最大单响起爆药量:
QmaxVRkk33/
式中:Qmax为一次单段齐爆药量,kg;R为保护日标至爆点距离,m;V为允许的振动速度,cm/s;k,为与地震波传播地段的介质性质及距离有关的系数,取k=100,=2.0;k为修正系数,取k= 0.5。. 以居民楼作为保护目标,取安全距离为[R]= 20m,允许振动速度[v]=3cm/ s,计算求得允许的一次单段齐爆药量Qmax117kg。 本次爆破最大一次齐爆药量为58kg,另本工程分数装药,且药包位置均在地表以上,因此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不会产生影响。 4.2 塌落震动效应
楼体在塌落过程中冲击地面产生震动,其强度比爆破震动要大、频率要低,对四周建(构)筑物危害更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为降低塌落震动效应的危害,应尽量防止构件同时触地,而采用分段分区使构件依次触地来控制塌落震动,同时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塌落震动。
塌落震动由下式验算:
(mgH/)1/V R式中:V为塌落引起的地表振速,cm/s;m为下落构件质量,t;g为重力加速度,m/s2;H为构件中心的高度,m;为地面介质的破坏强度,一般取l0MPa;R
为衰减参数,=1.66。为观测点至冲击地面中心的距离,m;分别取=3.37, 、大楼的总质量约为6500t,大楼倾倒时并非自由落体,故按总质量的1/3估算;重心落差H取12m,R取35m。计算得出在居民楼处塌落震动引起的地表振速为2.51cm/ s,小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4.3 飞石的防护措施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在闹市区进行类似爆破拆除楼房成功的经验,对飞石的防护措施拟采用“覆盖防护、近体防护和保护性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方案。
①对飞石采用近体防护,在距楼房周围1.5m处搭设排架,排架上挂两层竹笆,西侧靠小区在排架内侧挂一层草袋。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第6篇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发生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技术素养类课程”、“综合类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PPT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知识,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工程技术部培训心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