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印染废水 处理方法 发展

Abstr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yestuff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various dyes, dye growing into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physical chemistry of biological and other kinds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dir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 waste water reu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ctively carry out clean production, sets up the resource view, to sol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from the source.

Key words: Print to dye waste water;ways of handling; development

1.引言

印染废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一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为废水。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以下就对其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概述。

2.我国印染废水现状、特点 2.1印染废水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长。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阻碍之一就是低碳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印染行业。实际上印染行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比重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若以纤维加工量的70%需进行印染加工计,则年排放废水在30亿吨左右。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印染厂废水处理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种情况:(1)印染厂未分析自身特点,照搬他厂经验。(2)把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仅改变一些参数,造成很大损失。(3)新技术新工艺未经中试直接用于工程,造成很多失败。(4)生产工艺相近的废水,可采取相似的处理工艺,但仍需根据水质水量适当调整参数。(5)实际运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当。

而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仅为30%左右。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2.2印染废水特点

在印染工业中,废水的组成和污染程度随着加工纤维种类、数量、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水质和水量有很大的变化,污染物组分的差异也很大。①退浆废水,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浆料及其分解物、纤维屑、酸、淀粉碱和酶类污染物,浊度大。废水pH值为12左右。用淀粉浆料时BOD、COD均高,可生化性较好;用合成浆料时COD很高,BOD小于5mg/L,水可生化性较差;②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碱性很强,水温高,呈褐色,COD与BOD达每升数千毫克。化学纤维煮炼废水的污染较轻;③漂白废水,水量大,污染较轻,主要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④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⑤染色废水,水质多变,有时含有使用各种染料时的有毒物质,碱性,PH有时达10以上,含有有机染料、表面活性剂等。色度很高,而SS少,COD较BOD高,可生化性较差;⑥印花废水,含浆料,BOD、COD高;⑦整理工序废水,主要含有纤维屑、树脂、甲醛、油剂和浆料,水量少;⑧碱减量废水:是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的,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CODCr可高达9万m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总的说来,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pH 值变化大,水温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印染行业的废水治理主要集中在生产不同纤维产品的印染企业中。我国印染企业主要采用以水为媒介的湿法加工工艺, 生产中使用较大量的清洁水,排放出较大量的含有一定色度及不同污染物的有害废水。这种废水如不进行治理,则会对受纳水体产生较大的有机性污染,使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破坏, 印染废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3.印染废水传统处理方法

3.1 物理法 3.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物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法的优点是吸附剂来源广泛、种类较多、价格便宜,能够满足不同种类染料的需求,吸附效率较高,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作为前处理。传统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活性炭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交替疏水性染料,并且再生费用高,使活性炭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几年,研究重点主要在开发新的吸附剂及对传统的吸附剂进行改良方面。 3.1.2膜技术

自然界中经常存在一种物质体系即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所谓的膜。作为凝聚相的膜可以是固态或是液态的,而被膜分开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或是气态的。膜技术是21 世纪出现的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膜技术可按过滤精度从低到高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微滤和超滤一般作为纳滤和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而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此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并且出水水质优良,可以回收再利用。膜技术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膜污染和成本是制约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3.2 化学法 3.2.1 氧化法

化学氧化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氧化剂一般采用Fenton试剂(Fe2+,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按氧化剂不同,化学氧化分为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臭氧氧化不产生污泥和二次污染,但处理成本高,CODcr去除率低,通常很少采用单一的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而是将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彼此互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臭氧氧化法虽然具有以上不足,但随着技术的全面发展这些缺点将日益被弥补。目前国内外在臭氧氧化及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有两种趋势: 一种是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过程,与其它方法联用将臭氧催化转化为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如: O3/UV 氧化组合、O3/ 超声波组合、O3/ 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都能使O3 转化为OH 等强氧化性物质,与有机物反应[20],降低臭氧的消耗及处理成本,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3.2.2 混凝法

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近年来, 国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者日益增加,且有取代无机混凝剂之势, 但在国内因价格原因,使用高分子混凝剂的还不多见。据报道, 弱阴离子性高分子混凝剂使用范围最广,若与硫酸铝合用,则可发挥更好的效果。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少, 占地面积小, 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 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 3.2.3 电解法

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 50%~70% ,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 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 CODCr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 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 酸性染料、活性染料 > 中性染料、直接染料 > 阳离子染料。目前这种方法正在推广应用。 3.3 生物法

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生物法工艺包括曝气生物滤池(BAF)和生物活性炭(BAC)。 3.1 BAF

BAF 是一种采用颗粒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缺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有截留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BAF 工艺用于处理低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强、氧传输效率高、避免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3.2 BAC

BAC 工艺利用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积、发达孔隙结构以及优良的吸附性能等特点,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构建生物膜,从而形成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此工艺提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强了系统抗毒物和负荷变化的能力,改善了污泥脱水及消化的性能,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是一种以生物处理为主,同时具有物化处理特点的生物处理新技术。

4.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综观我国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厂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废水治理的难度。因此,解决印染废水处理问题的根本出路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4.1工艺的合理组合 单纯的物化法和生物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方面都各存在一定的缺陷.物化法应用范围狭窄,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法存在色度和COD脱除效率不高且反应时间长的缺点.故开发以厌氧-好氧联用为轴心、与物化法结合的混合多级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控制印染废水的危害.但如此多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如何合理地组合它们至关重要。组合工艺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组合单元的优势。“废水处理站出水生物陶粒臭氧脱色双层滤料过滤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出水”就是一个较典型的组合工艺,但李武全等研究发现臭氧出水中的剩余臭氧可能会破坏交换树脂结构,使其失去交换能力,因此在工程中需要增加清水池,待臭氧分解完毕后再进入交换树脂单元。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不同组合工艺中不同单元间相互制约、乃至相互破坏的方面,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个研究方向。

4.2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需从3个方面努力:(1)对于已经得到应用的技术,如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应通过对其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发现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使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2)对于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技术,如高级氧化法、辐射法、微波法等,应尽快将它们应用于实践,加强实用性的研究,并且努力降低处理成本,使其得以应用推广;(3)继续开发各种光、声、电、磁、无毒药剂氧化、生物氧化等新型高效、低毒、低能耗、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绿色废水处理技术,并加强各种手段联用的研究.

4.3清洁生产的推行

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被动的环境保护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环境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印染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目的主要是:(1)减少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产量。这对于印染废水的处理至关重要.通过使用无水印花等节水工艺、纤维素酶法和淀粉酶法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并且用高效活性染料替代普通活性染料等途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超滤法等染料回收工艺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污染物产量,还可最大限度的使用染料,降低生产成本;(2)降低废水处理难度。印染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尤其是近些年新型抗光解、抗热及抗生物氧化染料的大量使用,加大了处理难度,为此,在逐步减少甚至禁用对人体有害难降解染料的同时,还要加强环保型染料、环保型助剂的开发应用;(3)回用后处理水。从水的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工业排水经过深度处理再回用于工业生产无疑是完成了水生态循环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修复和恢复的最佳途径,既节约水资源和原料,又能有效地减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废水回用方案的优化包括水质优化和水量优化.水质优化,即以不同工艺单元的有效组合或不同处理技术集成,扬长避短,使水质达到回用的要求.由于回用水质要求差异较大,废水回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回用水全部按照最严格的水质要求处理;二是先按照水量要求最大的水质要求处理,个别有更高要求的小水量水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处理.水量优化,即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较为经济的回用方式. 4.4 废水回用

印染行业是耗水大户,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也决定了印染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大力开展中废水再利用是立足长远的明智选择。

采用先进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在原有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中铁、COD浓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回用水,用于水洗、皂洗和前段冲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通过反渗透或离子交换脱盐,免除了反渗透工艺中多级保安过滤和超滤工艺,减少了前处理费用,延长RO膜使用寿命。

5.结论

传统的印染工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水,为此人们从开发环保型染料、环保型助剂到研究闭路印染以及无水印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传统的印染形式将在一定时期内不可替代。因此加强印染废水各种处理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各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再加上各个印染厂工艺的差异和印染废水水质的复杂性,单一的一种处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在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印染企业应加强新型易处理染料的研发,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并通过优化组合工艺、开发分质回用技术以及耦合生产过程和废水处理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回用率,进而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废水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来自:杭州集控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ERP的计划管理分为5个层次,每一个计划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作用,并且为下一层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不可或缺。结合“ERP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探讨ERP计划层次中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一、ERP计划层次概述

企业的计划层次包括五层,由上而下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其中,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3~7年)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由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制定:销售和运作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由企业决策层结合诸如市场、财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计划期(1~3年)内企业的月产量、资源需求量等;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上层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3~18个月)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制定作业及采购计划的依据,用来平衡企业资源需求和可用能力,得到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明确制造和采购订单下放日期:作业及采购计划用于指导车间排产和采购操作,依据上层计划得到工序排产和采购的详细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是企业销售与运作规划的细化,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Ⅶ心)的基础和前提。制订主生产计划是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一层,它直接将客户的需求数据(包括预测或订单)根据物料清单(BOM)进行需求展开计算,得到在数量和时间上与预测和客户订单需求相互匹配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这种做法弊端很大,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一层次后,通过人工干预,均衡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问内主生产计划量和预测及客户订单在总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个具体时刻上均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计划。据此所得到的非独立需求项目的物料需求计划也将是稳定和匀称的。因此,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层次中,位置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取消。

一方面,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分析对象是最终产品,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即生产最终销售部门进行销售的产品,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主生产计划又有着过渡性作用。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的数据。

三、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MPS物料,确定MPS物料就是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具体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MPS物料,例如,常见的现货生产MTS型企业MPS物料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订货生产MTO型企业MPS物料也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而订货组装ATO型企业MPS物料为通用件、特征件及可选件。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多个计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有6大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毛需求量:是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如何把预测量和订单量组合得出毛需求量。这在各个时区的取舍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为: 预测时区:毛需求=预测量

计划时区:毛需求=Max(预测量,订单量) 需求时区:毛需求=订单量

因此在进行毛需求量计算时首先要依据已知的时界,对计划展望期划分时区,第一时区、第二时区、第三时区分别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应时段的毛需求量。

(二)计划接收量: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定单、而在本计划期内完成或到达的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在具体的题目中把批量值直接读入到计划接收量中。

(三)净需求:指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项目实际需求数量

毛需求指“需要多少?”,而净需求指“还缺多少?”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一(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 若计算值O,则无净需求;若计算值>0,净需求=计算值。

(四)计划产出量:是为了满足净需求,系统根据设定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出的供应数量

计划产出量=N批量

满足条件为:计划产出量≥净需求>(N-1)x批量

说明“什么时问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一般采用的批量规则是固定批量法和直接批量法。固定批量法(Fixed Quantity)中,如果净需求小于批量,则按批量计算,若挣需求大于批量,则按批量的倍数计算。例如。批量为20,当净需求20,计划产出量一律取20:若净需求为35,大于批量,超出部分按批量增量递增,计划产出量取批量的2倍即40:直接批量法(Lot for Lot)则是完全根据实际需求量来确定MPS的计划量,即MPS计划量定义实际需求量。

(五)计划投入量:是系统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和成品率计算得出的计划投入数量。

说明“什么时间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六)预计可用库存量:是从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下一时段净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一本时段毛需求量。

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依据计算流程,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第二步读入计划接收量,第三步计算净需求量,如果净需求为非负数,紧接着计算第四步计划产出量、第五步计划投入量、第六步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如果净需求是负值,则无净需求,直接转到第六步,计算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依次类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时段,直到把最后一个时段算完,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就算结束。

四、结束语

合理的企业计划层次划分是ERP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ERP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主生产计划作为计划层次的第三层,位置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层计划细化的结果,为上层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下层计划编制的依据,实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过渡,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没有编制,说该计划何其重要都是空谈。

公司网站: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 在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模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绍兴市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模式进行了研究讨论。根据治理的主体差异性,将水污染处理模式分为企业自主处理模式、政府主导处理模式、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三种类型,从激励机制、成本、监管机制和处理效率等四个方面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经济学比较分析。针对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存在的企业自建废水厂重复投资,占地面积大、废水处理交易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局部区域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提出允许印染企业共享污水预处理厂、推进第三方治理产业化、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废水处理模式;激励机制;成本;监管机制;市场机制

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mode; incentive mechanism; cost; supervision mechanism; market mechanism

工業废水的有效处理是制约工业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瓶颈因素。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排污量大、处理难度高,废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若处理不当直接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基建及专业化运行费用庞大,对企业及政府造成较大的资金负担,通过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及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其废水治理的效率、效果和成本。

现有文献对不同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做了一些探讨。如:Evan & Kelley[1]认为在工业界运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在现场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提高水处理和水回用效率,从而在源头上对污水处理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欧盟“中国纺织印染业永续发展”项目组对意大利科莫地区调研发现,当地印染企业共同集资建立污水处理厂,各企业的出资比例依据各企业污水排放量确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精简,且严格执行监测标准,成本较低,采用强制管理和经济刺激制度共同推进的方法促进企业自主治污。谢志成等[2]对比国内外化工园区废水治理现状,从污水处理厂技术差异性的视角对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提出“污污分流”的模式,即先预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到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污水处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邹新等[3]在分析了与不同废水性质相适用的水处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倡建设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并提出了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马永喜等[4]对纺织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模式现状、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对比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的典型模式,提出废水集中处理模式由“两次”向“一次”转变的管理改进措施。

综合来看,现有文献对于工业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管理的视角,对模式分类、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等开展了调查性、描述性或对策性的研究,缺乏从经济学视角开展分析。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印染业为例,从经济学视角对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剖析和比较,查找现行废水处理模式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绍兴市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模式演变

绍兴市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印染产业集群,纺织印染行业是绍兴市重要的民生支柱产业,据《绍兴市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绍兴市有纺织印染企业613家,相关从业人口超过16万人,印染布总产能185.12亿m,占全国印染布产量的34.69%[5];但其水資源消耗量大、废水排放量多的问题尤其突出,据《绍兴市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绍兴市纺织印染业取水量占全市工业取水量的22.21%,废水排放量占比则高达80%。经过40多年探索发展,绍兴市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次变革,分别是企业自主处理模式、政府主导处理模式和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具体特征表现如图1所示。

1.1企业自主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绍兴市印染业初步发展,由于印染企业较少,在区域内多呈现点状分布,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印染废水量逐年增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印染废水处理也随之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响应国家“三同时”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当地政府开始逐步探索企业自主处理废水,即企业自建分散的、独立的废水处理装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绍兴印染业废水污染。绍兴市较早出现的一批企业自有的废水处理厂,为企业自主进行印染废水的处理拉开序幕。

1.2政府主导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极大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废水处理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企业偷排现象十分严重。面对恶劣的环境形势,带状分布的中小型印染企业难以监管,绍兴市开始探索政府主导为主的工业废水治理模式。绍兴市先后筹建了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绍兴市城市排水管理处)、绍兴县排水有限公司和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水处理公司。2005年10月,绍兴市召开滨海工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大会,力求率先在浙江省建成生态工业建设和循环经济实践的示范园区,并开始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废水集中处理模式。绍兴市工业园区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政府愈加重视环境保护,在政府主导下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发展迅速。

1.3分散-集中阶段

21世纪初至今,产业聚集区蓬勃发展,但是印染业在局部地区趋紧,加大了集聚区的水环境自净压力,导致局部水环境恶化严重。为解决该问题,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降低政府筹措资金建立污水集中处理厂的财政压力,绍兴市政府开始探索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并于2008年4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废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专项行动的通知》(绍政办发〔2008〕64号),要求纺织印染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企业自建废水处理厂进行预处理且达到COD浓度低于500mg/L的标准,才能获准进入政府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集中收集管网。2010年进一步下文要求印染企业搬至滨海工业园区,对园区内废水采用“统一收集、统一纳管和统一处理”的治污模式。通过标准的严格限定,使企业必须采用先分散再集中的模式来处理印染废水,同时应用市场化机制主导的资金筹措方式,以及排污权分配方式、科学的工程措施、收费计价制度等环节,绍兴市逐步开始了废水治理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变。

2绍兴市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企业自主处理模式是企业自建废水处理厂将废水处理达标后将其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其主要表现为一次完全分散治污。政府主导处理模式是由政府筹措资金建立废水集中处理厂,废水直接排入政府所有的废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到自然界,主要表现为一次完全集中治污。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是企业自建污水处理厂将废水进行预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入政府所有的废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到自然界,经过两次处理,表现为先分散后集中治污。根据三种处理模式在组建方式和行为主体的权责利方面的异质性,表1从激励机制、成本、监管机制和处理效率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绍兴市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2.1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激励主体为了调动激励客体积极性,使其达到期望目标而设计的一套理性化制度,分为命令控制型激励和经济型激励[6]。命令控制型激励指政府或执法部门通过强制手段设定标准来执行相应政策,强制要求下短期效果明显,长期而言抑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损害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型激励指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使同一地区废水的边际排污成本相等,同时政府通过税费等手段对市场化定价机制进行修正。两者相较而言,经济型激励通过市场化交易能提供强烈而持续的正向刺激,激励企业自主研发新型治污技术,从发明和采用治污成本更低的污染控制技术中获益,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企业自主处理模式和政府主导处理模式主要采用命令控制型激励。企业自主处理模式依靠权责的清晰界定,将排污权的外部性内化,增加责任主体对未来违反标准处罚的风险预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激励作用容易被该区域内其他企业的偷排漏排行为所削弱。在政府主导处理模式下,政府以公共权力为后盾,以标准为手段,迫使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偏离他们愿意遵从的排污模式,并对违反制度标准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达到治理水污染的目的。这种命令控制型激励的做法直接、作用对象清晰、目标明确,有相关法律法规做后盾,约束力较强。但是这种激励手段的总效用却较为薄弱,激励效果具有短期性,长期来看,激励是低效率不宜发展的,会导致企业总效益降低[7]。

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排污企业自主治污。对产生外部经济效应者提供相应的补贴,使印染废水治理不再只是社会公益性行为或是政府强制性行为,而是投资与收益对等的经济行为,使环保成果合理转变为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化机制实行罚款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等,引导企业衡量污染物排放及其所导致的经营盈亏估算,迫使企业自发管控排污行为。企业作为利益驱动者将排污企业的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经济型激励倒逼企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低成本高效率和技术革新及扩散的持续激励性特点。

2.2成本

成本作为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其所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即为成本,工业废水治理的成本表现在土地、厂房、设备、药剂和人员工资等。

在企业自主处理模式下,印染企业自建废水处理厂的初期投入较大,一次性较大的投资额对中小企业是极大的资金负担。不论规模大小,企业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设施不仅占地面积大、固定资产投资高,而且单个企业缺乏规模效益,导致废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较大;此外,由于废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分布呈现点源分布,政府无法掌握排污者的全部信息,监管成本较大。

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废水处理从印染企业完全分离出来,交给专业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统一处理。废水处理设备、土地、人力资源共享,减少企业重复投资,此外集中处理设施便于管理,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治理,减少企业治污成本和政府监管成本,但是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初期建设资金投入,无疑给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较大压力。

在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下,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恰当地将排污企业在降低排放成本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排污企业降低排放努力程度有效配置的结果,促使排污企业根据自身的效用函数(或利润函数)确定减排废水的努力程度,在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使政府避免处理庞大信息量的难题,降低监管成本。但是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需要多重投入,不仅每家企业都需举措资金建设污水预处理厂(或向第三方污水预处理厂支付费用),还需向污水集中处理厂支付费用。此外,在当前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仍需增加占地面积,部分企业为符合“企业必须自建废水处理厂进行预处理”的政策要求,甚至拆除现有厂房以满足废水预处理厂的用地要求。

2.3监管机制

经济学意义上的监管即政府监管基于公共利益考量的制度安排。就水环境监管而言,污染物达标后排放为典型的利他主义行为,企业作为利益驱动者为自身经济效益很可能进行偷排漏排等行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规制措施对水环境污染企业进行监管。

在企业自主处理模式下,由于排污者众多且地理位置分散,对其实行有效监督困难。偷排行为不仅带来超额利润,而且监管者符合受租人特征,使得寻租行为很可能发生。即使寻租行为不存在,政府部门监管众多点源分布的排污企业也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进行专业化、规模化运作。此外,这种偷排廢水的行为如果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在区域内易形成“模仿效应”,造成偷排现象泛滥,环境污染程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政府主导处理模式下,区域内众多工业企业把原质废水直接汇集到废水集中处理厂,废水处理厂经过一系列处理达到监管部门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后排放到指定水体,规定工业企业的所有废水必须接入废水收集管网,而不准另设排污口。相关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废水集中处理厂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情况对各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偷排废水的可能性,提高监管效率。

在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下,废水集中处理厂对其所接纳废水的企业(废水预处理厂)有一定的监管权力,当其发现进水水质异常时,有权对各废水预处理厂排水状况进行调查。监管部门在工业企业废水入口安装流量计,使排污许可证中“量”的限定得到有效落实;废水集中处理厂对其所接纳废水的企业实行“一厂一管”制,同时在各废水预处理厂的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检测仪和自动取样装置,对各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废水集中处理厂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既便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也利于具体标准及节能政策的实施。在废水预处理厂与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双重监管下,治污过程得到更有效的管控。

2.4处理效率

工业废水处理效率除了考虑废水处理规模、污染物去除率等环境指标,也需要考虑到废水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等经济指标,即综合考虑废水治理过程中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企业自主处理模式中,单个企业自主建设污水处理厂,不仅治污技术落后、融资难、运行费用高、无法发挥规模效益,而且存在产业化程度低、运行管理难、效率低下等弊端。企业重复建设污水处理厂,造成设备、土地、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降低[2]。

政府主导处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分散点源治理的问题,减少了废水处理的一次性大额基建费用,最大限度发挥投资规模效益,节约社会资源,但也把印染废水处理压力转嫁到废水集中处理厂。印染原质废水不经过预处理直接排放到废水集中处理厂,废水成分差异大,营养物质不均衡,废水处理过程缺乏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导致废水集中处理厂治污难度较大,总体处理效率较低。

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下,印染废水经预处理后不仅可以均衡水质水量,而且有助于改良废水处理性能。将废水趋于同质后再排入到废水集中处理厂进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使企业自主治污与园区统一治污有机结合,促使企业优化生产过程,从源头处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减轻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处理难度。同时提升废水专业化治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回用效率,扩大工业园区环境效应,从而提高区域规模经济效益。

3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的主要问题

3.1企业自建废水厂重复投资,占地面积大

2010年6月,绍兴市所有的印染企业按照规定聚集到滨海工业园区,绍兴市政府同时要求废水必须经过预处理后才获准排入由政府筹措资金建立的废水集中处理厂。在有限时间内,企业被要求搬迁及废水处理设施的二次投资改造,导致企业前期资金沉没,对利润微薄的印染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此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新建设施的征地指标或者土地资源,而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排污政策,企业需自行置换土地来进行预处理设施的建设或升级改造[7]。企业按照规定开辟独立区域来建设废水预处理设施,不仅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对土地空间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3.2废水治理交易成本较高

为达成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即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被称为交易成本,可视为人-人关系成本,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相对应。废水治理全过程既有治污本身的生产成本,也有排污付费相对价格的成本,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即交易成本。现阶段废水治理的交易成本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第三方治理机制不健全,产生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成本上升。绍兴市先后筹建的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水处理公司,大多为国有企业,由此判断该领域仍存在行业垄断现象,第三方治理空间有限。二是排污权交易未有效实施,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交易成本上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市场化手段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2009年、2013年绍兴市也分别引入并提出排污权交易的具体实施细则,但收效甚微。由于绍兴市环保局主要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但印染行业生产及排污规模较大阻碍排污权交易进程,导致市场化程度较低,交易成本较高。

3.3适用范围有限,局部区域环境压力增大

2010年6月,所有的纺织印染企业按照规定统一聚集到滨海工业园区,此外印染废水需经过企业预处理,即COD浓度低于500mg/L(GB4287—1992)后才获准排入废水集中处理厂。产业布局趋紧导致建立工业园区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及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利于政府及监管部门集中进行监督管理。然而工业企业的聚集不可置否地增加了工业园区单位面积的土地、空气、河流的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污染程度上升,环境自净压力增大。《绍兴市201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6年绍兴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4383.20万t,而单单柯桥区就排放了13900.28万t,占比高达57%,工业聚集现象使工业园区废水排海口附近的海域污染程度逐年上升,海洋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

4企业预处理-政府集中处理模式改进建议

4.1允许企业共享污水预处理厂

允许有自行预处理能力的企业承担周围部分企业的预处理任务,即通过原有企业之间、新建与原有企业之间、新建企业之间的废水预处理设施共享,形成“共享厂”[8]。印染企业通过预处理设施共享,一是资金层面上避免了废水预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降低最初的基建费用与日常的运行费用;二是土地层面上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废水预处理设施的数量及土地占用量;三是人力资源层面上由于废水预处理过程逐步产业化、规模化,便于引进专业化治污人才,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四是综合技术层面上有利于设备优化配置,设备大型化的同时,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总体使用效率,多方位扩大污水预处理厂的规模效益。工业园区建立的目的在于通过产业集聚,实现共享发展的理念,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4.2降低废水治理的交易成本

一是推进废水第三方治理产业化,降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成本。合理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即由政府进行政策法规方向的指导,并由托管运营公司承担废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2017年7月,环境保护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通过大力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填补污水治理资金缺口,推进第三方治理产业化,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规范、统一、高效的PPP市场。二是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化,降低市场化程度较低时的超额支出部分。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核定排污权、规范排污权出让方式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在推进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中,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准确核定排污权、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规范排污权出让方式及加强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使排污权从污染治理成本低的企业流向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4.3合理缓解局部区域水环境自净压力

传统印染行业一直具有“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点,而新型印染行业强调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循环经济体系,追求绝对减排的概念。因此,通过降低区域污染物排放流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染物存量,以切实打造绿色工业园区。一是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污染物相对减少如加强中水回用,污染物绝对减少如发展数码印花,建立循环经济园区。二是结构调整。合理规划绍兴印染产业,不仅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废水排放情况,同时调整现阶段绍兴印染产业结构,使企业产品由织染向时尚产业进行转变,向拥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进行发展,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控制甚至取消低端產品的生产。三是取消沿海排污。陆源排污是海洋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取消沿海排污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区域排污量,降低水环境自净压力。

参考文献:

[1]EVANS T P, KELLEY H. Multi-scale analysis of a household level agent-based model of land cover chang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2(1/2): 57.

[2]谢志成, 赵文喜, 徐亚鹏, 等. 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S2): 278-281.

XIE Zhicheng, ZHAO Wenxi, XU Yapeng, et al. Disscussions on sewage treatment mode of chemical industrial zone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S2): 278-281.

[3]邹新, 史晓燕, 李秀峰, 等.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探讨和建议[J]. 江西科学, 2010, 28(3): 341-343.

ZOU Xin, SHI Xiaoyan, LI Xiufeng, et al. Industrial park wastewater treatment models to explore and suggest [J]. Jiangxi Science, 2010, 28(3): 341-343.

[4]马永喜, 王娟丽, 李一.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模式改进研究[J]. 丝绸, 2017, 54(4): 37-42.

MA Yongxi, WANG Juanli, LI Yi. Study on improveme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mode in textile industry [J]. Journal of Silk, 2017, 54(4): 37-42.

[5]丁思佳, 林琳. 2016年中国印染行业发展报告[J]. 染整技术, 2017, 39(4):1-5.

DING Sijia, LIN Li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dye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in 2016 [J].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2017, 39(4):1-5.

[6]OATES W E, STRASSMANN D L. Effluent fees and market structur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84 , 24(1): 29-46.

[7]陈玉清.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9.

CHEN Yuqing. Analysis on the Governing Patterns of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Taihu Water Govering as Example [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9.

[8]劉畅, 李一, 楼志献, 等. 绍兴纺织印染业废水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丝绸, 2016, 53(8): 45-51.

LIU Chang, LI Yi, LOU Zhixian, et 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Shaoxing’s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J]. Journal of Silk, 2016, 53(8): 45-51.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1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 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 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 同时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变大,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1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纺织印染企业水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都专门设置了能源和用水管理机构, 部分纺织印染企业用水、用能实现了三级计量管理, 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用水、用能管理规定。虽然目前行业的整体用水和用能管理仍比较粗放, 但对于相关资源的使用及污染物的管理正逐步加强。其次, 能耗总量增幅得到控制, 单位产品能耗有所下降。相关调查分析表明, 近几年来我国50%左右的纺织印染企业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生产总能耗增幅大多控制在10%左右, 总能耗并为大幅度增加。同时, 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都有所下降, 部分企业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5%。再次, 单位取水量和排放量有所下降, 水的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跟以往相比, 近两年来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取水量和单位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 部分企业降幅甚至超过了20%, 而对于水的重复利用率更有显著的效果, 绝大部分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超过了20%。

1.2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进展

首先, 从宏观政策上来看, 各省、市政府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地方实际, 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 奖励节水型、节能型企业, 对节水、节能项目进行技改贴息或是设立节能减排专项等。其次, 开发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我国已开始广泛使用高效、低耗的前处理工艺和设备, 前处理剂也有了显著地进步;生物酶也已广泛应用到纺织印染企业, 在印染的前处理、染色、后处理以及污水处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他方面, 如染色、印花技术在节水、节能、减少污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再次, 很多纺织印染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节能、降耗。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中费和高费方案, 一般可减少20%~30%的废水排放量, 同时减少15%~30%的污染物排放量。

除上述几点外, 纺织印染企业还制定了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为纺织印染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废水余热回收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可大幅回收热能;同时, 近年来, 纺织印染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各类资源回收技术, 如蜡染印花松香的回收利用, PVA浆料的回收和利用, 涤纶碱减量工艺中对苯二甲酸的回收利用等。

2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存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是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污染大户, 与国外纺织印染企业相比,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单位产品的水耗和能耗都在发达国家的2~3倍左右, 而纺织印染的废水排放量在全国各工业部门的废水排放总量排名第五, 废水的平均回收率也仅有7%, 污染物排放总量, 以COD值来计算, 位于第六位。印染废水更是具有水量大、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等特点, 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且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 印染废水排水量和污染程度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此外, 目前只有少数纺织印染企业采用预热回收利用技术, 大部分企业热废弃和热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 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2.1 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 环保意识薄弱

纺织印染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能源的消耗, 能源消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更多的是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工作, 但在减少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方面, 由于考虑到成本因素, 其执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那些中小型的纺织印染企业, 或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或是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设施不健全, 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经常会出现问题, 偷排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2.2 管理粗放, 资源浪费, 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

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在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节能、降耗和减排的问题, 工程设计时并未系统的考虑厂房、水、电、热、汽等之间的设计关系, 设计不规范, 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而一些纺织印染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用水、用能及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 但相关设备和管理却没有跟上。这主要是由于纺织印染企业缺乏约束性的管理机制, 对水电、煤、汽油、染化料、各种肥料等的管理方法比较粗放, 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另一方面, 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大多缺乏原创性, 一次性染色成功率低导致企业生产消耗过高, 且主要以生产低档印染产品为主, 往往使用质量低的染化料, 印染用水水质也较差, 产品合格率低、回修率高, 这些都是会增加企业的能耗和水耗, 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节能减排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2.3 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不足, 无法推动节能减排的开展

由于多方面原因,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对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纺织印染企业更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国内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而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其成本又十分巨大, 使得节能减排的推广难度进一步增大。由于现有水回用技术不够成熟, 加之成本高等因素, 企业对提高水利用率的积极性也不大。同时, 我国目前仍缺少对纺织印染行业能耗、水耗的科学评价体系, 过去的标准与难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

2.4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健全的环保法规

目前, 由于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产异性较大, 且各地区对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力度也不同, 导致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在衡量二者的权益后, 从监管力度大、管理严格的地区向扶持力度大、管理不严格的地区转移, 加大了整体的治理难度。而国内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 对违法企业惩罚力度小, 企业违法成本低和守法成本高德状况使得环保法律法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起不到震慑作用。

3 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纺织印染企业要促进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 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纺织印染企业推行节能减排首要的条件是鼓励全员参与, 加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减排的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 例如安装电表、水表等对水、电、蒸汽等能耗进行计量考核, 同时实行染化料等得消耗日报制度控制原料使用量, 并与员工薪酬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应用计算机技术, 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自动称量和配送系统, 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对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2 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对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印染前处理技术, 传统的处理方式具有废水排放量大、pH值高、污染物浓度高、能耗大的特点, 而目前主要以缩短加工流程、降低处理温度、以生化酶代替化学品为发展趋势, 基本选用冷轧堆一步法工艺和酶氧一步法工艺。二是染色节能减排技术, 目前染色节能减排技术更多的是从研制新型的低浴比染色机、改进工艺降低染色温度、采用非水介质进行染色和开发新型染料改变染色工艺等方面寻求突破, 同时采用涂料染色和印花的新技术。三是后整理节能减排技术, 低给液技术代替刮刀、轧液、给湿等, 采用泡沫方式进行涂层及功能性整理的技术已趋于成熟, 这对于节水、节能、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功能性整理 (防污、防水、抗菌等) 节约化学品10%以上, 在进行涂层时节约烘干时间30%以上, 另外使用泡沫整理可减少很多污水。

3.3 应用回收技术变废为宝

首先是染化料的回用, 它包括染料的回用和丝光后的淡碱回用。在目前染化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对残留在染槽中的染料回收后加以利用, 同时采用专业设备将淡碱浓缩或沉淀过滤后回用, 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 加强印染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包括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染色机冷却水回用和冷凝水回用。在印染废水方面, 利用生物氧化法技术、臭氧处理技术等进行中水回用, 对轻度污染废水则进行清浊分流、深度处理后回用, 而对重度污染污水则进行相关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染色机冷却水回用方面, 为避免冷却水直接排放造成浪费, 可接一条分管把冷却水引到回贮水池, 用于前处理或染色工序。在冷凝水回用方面, 由于其水量少、水质好, 软水可直接回用于锅炉和高级棉型织物的染色。再次, 热定型机废气的消烟除尘余热回用, 热定型机高温废气的直接排放, 既造成了大气污染又带走了大量热能, 因此可将其产生的混合废气通过净化过滤装置过滤, 热回用空气交换机的热能转换, 特殊填料高效水幕净化室和优质纤维装置的二次净化处理, 既可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又可降低排放量和污染, 一举两得。

3.4 加强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执行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相关计量技术手段、标准和法规都比较完善, 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 如成本, 企业对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执行性不强, 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罚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性, 让纺织印染企业主动执行相关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 并使用先进的计量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总体来说, 节能减排对于纺织印染企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纺织印染企业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需要严格的实施科学管理, 并持之以恒从源头进行控制, 利用高效环保染化料以及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纺织印染行业既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排放的行业。节能减排对于实现纺织印染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近年来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的进展出发, 探讨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存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纺织印染,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 陈荣圻.开发节能减排型印染助剂[J].印染助剂, 2009, 8:1~10.

[2] 田志颖, 刘顺芳.浅议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几项措施[J].2010 (2) :19~21.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揭示汇率问题的实质,阐述了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同时指出汇率超调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的理论基础提出质疑,并提出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汇率滞后超调 动态模型 实证检验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面临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欧美又开始新一轮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其真实目的在于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便美元贬值,同时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减轻美国面对的巨大财政赤字和不断借债的压力。美元贬值一方面可以缓解其金融体系内部逐步累积的大量债务,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同时,作为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将会显著缩水,中国国民财富将大量流逝,中国被迫为美国人买单。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推动美国出口。奥巴马执政以来一直试图通过美元贬值来促进出口,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已经下跌11.9%。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受其影响放慢3到4个百分点。

从中国的出口表现来看,尽管出口额连续多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但中国出口在海外市场上的份额却持续上升。国际上以此为借口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近来,欧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加剧之势。继“轮胎特保案”之后,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对中国输欧的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西方国家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一次性大幅削弱中国出口优势。

汇率问题的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货币均为美元的衍生物。因为美元是由美国发行的,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售的是实物财富,而得到的是结算货币(即美元)。自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只要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其实质就是由美国操控这些被交易的资源。美国政府只需加速印发美元,就能将大量美元注入其他货币区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从而促进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所以大量国际收支赤字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对美国却是有利的。美国可以放任其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从而奠定美元的霸权地位。

自从中国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至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为第一阶段,期间人民币以爬行盯住美元的方式逐步升值21%。2008年7月至今为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事实上重新回归到盯住美元的刚性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然而,从2009年3月起,由于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美联储开动印钞机致使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累计下跌近14%至14个月低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贬值。

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

蒙代尔对20世纪50年代后的国际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理论。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分析,由此得出著名的“蒙代尔三角”,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种政策目标,不能同时实现。保罗·克鲁格曼1999年根据这个原则画出一个三角形,被称为“永恒的三角形”,也被称为三元悖论。根据这一理论,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对于尚不发达且热钱流动无常极易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中国而言,应该继续让人民币盯住美元。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政策使我国受益。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的目标价是否合理。

目前全球主要货币均在贬值,只是贬值的幅度不等。如何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国外汇率理论对人民币汇率是否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成立的汇率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资产平衡理论等),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并不完全实用,不能简单地套用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因为均衡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这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不成立,所以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无法形成均衡汇率,汇率较难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不符合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资本管制情况下,实行盯住汇率有其客观必然性。

可见,虽然均衡汇率理论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传统范式,但因这些理论都有相对严格的假定条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套用于人民币的均衡汇率,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加以修正。

汇率超调理论

汇率超调理论的核心。汇率超调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此跟随一个相反的调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的特点。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调整是渐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汇率超调理论基本假设。汇率超调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无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汇率超调理论的评价。正面评价有: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与货币主义的长期分析结合起来;采用价格粘性这一说法,更切合实际。其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表明货币扩张(或紧缩)效应的长期最终结果是导致物价和汇率的同比例上升(或下降)。但在短期内,货币扩张(或紧缩)的确对利率、贸易条件和总需求有实际的影响。当政府采取扩张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时,就需要警惕汇率是否会超调,以及超调多少这样的问题,以避免经济的不必要波动。汇率超调理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汇率超调理论的货币需求不变的假设在高通胀情况下不成立;第二,汇率超调理论因建模困难未进行建模实证检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动态模型

对汇率超调理论做了以下修正:指出汇率超调理论的货币需求不变的假设在高通胀情况下不成立。引入高通胀的滞后反应,且实证表明滞后期为两年。加入反映汇率预期的变量,而不是将其视为随机扰动项。当初的汇率超调理论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建模困难未实证检验,本人构建带有预期的汇率滞后超调动态模型如下:

LREERF=4.30+0.61LPRODHP+0.63LTOTHP-1.42LOPENHP+0.09LSDPHP-0.107LCPI(-2)HP

本模型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数据实证检验,测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构建的带预期的人民币汇率滞后超调动态模型表明,存在两年的汇率超调滞后期。也就是说,长期购买力平价在一年内是不成立的。然而,国际上用以向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的购买力平价,无论是短期购买力平价,还是一年期的长期购买力平价,都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顶住来自国际上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因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为期两年的滞后超调,即,人民币汇率滞后两年才能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所以,向尚在滞后超调过程中的当年的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未免为时过早。

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的策略建议

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抑制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市场。国际游资具有流动性强、逐利性强、期限短的特点。当资本项目管制疏松时,其大量涌入容易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而当我国国际收支恶化时,大量内流的短期资本极易发生剧烈的逆转。这种大量无序的流动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危及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因此,我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人民币改制进程中我国应采取稳健谨慎的措施,以避免因汇率安排不当给社会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逐渐改变中国出口结算方式,限制美元霸权。尽量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改用本国货币或者采取商品互换的方式,和其他各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

我国应该用外汇储备购买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在中国境内的优质外资公司的股份。美元泛滥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贬值,但不宜将巨额美元借给美国。应该用外汇储备购买有价值的资源,以便必要时用其平抑国内物价。另外,可以收购在中国境内的优质外资公司的股份。将我国的主权财富用于发展中国经济,不宜过度引进外资,以便实现充分就业。(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6篇

袁庚,1917年4月出生,深圳市大鹏街道人,是深圳市“土著”中少有的传奇人物。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袁庚历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三野二縱队四师参谋处副处长、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胡志明顾问、驻外领事馆领事,中央调查部干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文革”中被关秦城监狱。2003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授予金紫荆星章。2016年1月31日逝世,享年99岁。

1978年10月,袁庚在60岁花甲之年受命调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全面工作,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近过商海。而自1872年由李鸿章向同治皇帝奏折设立的招商局在洋务运动中不到20年便盛极而衰,直至历经百年历史风云后,香港招商局已从中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沦落为一条船都没有的“空壳”,当年的总资产加起来仅4000多万元,只有一个破码头,一个修船厂。出任香港招商局的第29代“掌门”的袁庚,同年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建议兴办蛇口工业区。袁庚出手的第一招是发展港口,借鉴香港的经验。而之后,蛇口港的成功又成为国内港口城市一再复制的模板。在走马上任的一个月后,袁庚跑遍了包括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在内的世界上许多港口。这也为其对当时准确地把握国际航运市场提供了支撑。之后蛇口深水码头、蛇口港泊位、集装箱码头次第建成。至1992年,袁庚离任时,招商局的总资产已由当初的1.3亿增至200亿。2017年,招商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844亿元,利润总额1271亿元,在央企中排名第二;截至2017年底,集团总资产7.3万亿元,规模在央企中排名第一。2018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招商局集团首次申请即入围,以146年的历史创造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纪录。

袁庚的“传奇”色彩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个性,他曾在《人民日报》中公开表态:在蛇口不许以言治罪,并表示赞赏“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得到邓小平的肯定。

有人统计过,袁庚在深圳的实践至少有24个全国首创或第一,包括:第一个进行民主选举;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以及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倡导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由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时还收购了伦敦和香港的两家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保险市场的中国企业。等等。

编辑/余弘阳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

国际印染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关键词:印染废水 处理方法 发展Abstr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yestuff industry and...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