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 男43例, 女25例, 年龄10~65岁, 平均29.5岁。车祸伤49例, 高空坠落伤8例, 斗殴致伤11例。首次超声检查时间距受伤时间最短30min, 最长3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或腰部疼痛, 腹部脏器损伤部位有不同程度压痛或叩击痛63例, 腹部移动性浊音15例,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5例, 有肉眼血尿2例。心肺未见异常。

1.2 诊断方法

采用Sequia 512型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采取常规对腹部进行扫描观察, 并纵、横、斜多切面动态观察, 检查中尽量避免搬动, 以防止不必要的再次损伤, 仔细检查腹部有无积液, 实质性脏器有无裂伤处, 隐窝处有无异常回声区及积液等回声[2]。

2 结果

本组68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 脾破裂17例, 肝破裂15例, 肝挫伤12例, 肝、脾损伤6例, 脾挫伤6例, 脾包膜下血肿5例, 肾破裂4例, 脾、肾损伤2例, 肾挫伤1例。全部病例超声检查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1.18% (62/68) ;误诊率1.47% (1/68) ;漏诊率为7.35% (5/68) 。术中发现腹腔游离积血41例, 游离积液24例, 超声诊断腹腔游离积液 (积血) 的符合率100%。腹腔游离积液 (积血) 量最少120m L, 最多2500m L, 超声检查估测出血量准确率为95.38% (62/65) 。

3 讨论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常常病情紧急、复杂、严重, 采用超声检查来确定有无脏器损伤, 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等, 对临床医师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3~5]。超声检查对肝、脾、肾损伤诊断符合率较高, 对胰腺损伤诊断符合率较低, 这主要与其自身的解剖因素有关。肝、脾、肾体积较大, 位置较浅, 前方无空腔脏器, 受伤机会较大, 超声检出机会大;胰腺与胃和十二指肠相邻, 易受胃肠内气体干扰而影响超声诊断, 因此术前确切诊断比较困难[6]。

脾是腹部脏器中最易受损的器官, 脾脏破裂占闭合性腹部外伤之首, 是外科常见的急症[7]。目前脾脏破裂的患者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保守治疗或保留脾脏的手术治疗[8]。由于脾脏破裂的症状和体征特异性较差, 单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 难以明确作出脾脏破裂的诊断, 使用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显示脾脏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回声变化及腹腔内部的回声变化情况, 正确地判断腹腔内有无积血、脾脏有无破裂、有无合并其它器官破裂、破裂的部位及范围[9], 对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超声显像检查应视为外伤性脾脏破裂的首选的检查方法。肝外伤者其超声表现为肝实质内有形态不规则的稍高回声区, 边界不清。肝外伤处肝包膜不完整, 局部有低回声隆起, 形态不规则。肝肾隐窝及下腹部有无回声区。胃穿孔与肠穿孔的声像图表现相似, 主要为腹腔内的游离气体回声, 即平卧位时, 上腹部肝左叶被气体遮盖, 呈一片强回声。将探头置于患者右季肋部行肋间斜切检查。平卧时能清晰显示肝脏右叶。嘱患者向左侧卧的进程中, 可见气体回声自左向右遮盖肝右叶, 此为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特征性标志。此外, 超声检查对腹腔脏器破裂的诊断及其临床分型具有的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确诊断腹腔内脏器损伤的部位、范围, 为临床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

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既简便经济、快速有效, 又可动态地观察损伤部位的严重程度, 诊断速度快、效率高。可作为腹部外伤病人的常规必检项目。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超声诊断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1.18% (62/68) ;误诊率1.47% (1/68) ;漏诊率为7.35% (5/68) 。结论 超声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既简便经济、快速有效, 又可动态地观察损伤部位的严重程度, 诊断速度快、效率高。可作为腹部外伤病人的常规必检项目。

关键词:B超,腹部实质脏器,损伤

参考文献

[1] 刘红雨.B超对急腹症的诊断 (附107例报告) [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2 (4) :515~516.

[2]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802, 887, 1023~1024.

[3] 钱蕴秋.实用超声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402~404, 500.

[4] Sato M, Yoshii H.Reevalu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for solid-organ injury in blunt abdominal trauma[J].J Ultrasound Med, 2004, 23 (12) :1583~1596.

[5] Goffette PP, Laterre PF.Traumatic injuries:imaging and interven-tion in post-traumatic complications (delayed intervention) [J].Eur Radiol, 2002, 12 (5) :994~1021.

[6] 丁艳, 殷波.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5, 9 (7) :624.

[7] 郭荣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37 (9) :61.

[8] 曹伟生.5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救治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09, 32 (2) :202~203.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2篇

使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相结合,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目前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心血管造影、ECT、超声心动图等,但是其他检查都比较片面,如X线只能显示心影,即心脏的外形轮廓,而超声心动图能够清 清晰显示心脏的内部结构,从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乳头肌、各间隔、心腔的大小,链接心脏的各大血管等等。超声心动能够动态的观察心脏的各切面,心内结构解剖的关系,以及在心动周期中的实时活动。另外,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无放射性,与造影、心导管检查相比,安全,易行,廉价,可重复。 超声心动常说的血液动力学我们常说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其实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血流循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的血经4条肺静脉(PV)左房(LA)二尖瓣(MV) 左室(LV) 主动脉瓣(AV) 主动脉(AO) 全身各级动脉血管分两路汇聚至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右房(RA) 三尖瓣(TV) 右室(RV) 肺动脉(PA) 肺内气体交换。 超声所谓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就是指在心脏血液循环的路径上任一部位出现病变导致血流的速度、流量的改变就称之为动力学的改变。若该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导致或间接致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则超声心动就具有了诊断价值,也就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

(一)风湿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诊断有无瓣膜病变,确定其狭窄或返流程度,还能明确其心功能好坏,另外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置换瓣膜手术的时机,瓣膜的种类,术后还能随访复查心脏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后遗症及并发症的诊断。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表现:1.二维: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活动僵硬受限(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相对少见),左房增大,(特别注意左房主要是左心耳血栓形成)。2.M型: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3.多普勒:

CDFI:从左房向左室的舒张期射流(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信号)。

PW: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快,E峰>1.5m/s,A峰>0.9m/s。风湿性心脏病二维图片风湿性心脏病M型图片风湿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图片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附壁血栓图片

(二)心包积液正常人的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有可起润滑作用的少量液体,约20-30ml左右。

由于结核、风湿、病毒、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临床上称为心包积液,积液量可由几十毫升至数千毫升,严重时形成心包填塞。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并可粗略估计心包积液量,供临床治疗参考。超声心动图可定位心包积液部位,选取最佳穿刺点,避免盲目性,提高心包穿刺术成功率,为心包积液准确定位穿刺提供依据,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反复引流,多次进行积液量的复查。

积液量的一般估测方法:

以左室后壁后方暗区测量值估算 10mm 积液约800ml17mm 积液约1000ml25mm 积液约1250ml(当临床医师审阅超声心动图报告单的时候请注意认真阅读描述部分,以便从临床角度分析超声诊断数值对临床的意义)。 心包腔积液的超声图片

(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居各种先心病之首,约占26%,按胚胎来源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而继发孔型占95%,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的房缺,可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可分为4型。a,中心型或称卵圆孔型缺损(可行内科介入伞堵)b,下腔型,c,上腔型,d,混合型。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维超声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通过不同切面区分类型。测量各房室的大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通过房间隔的血流信号,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液动力学出现不同改变,分流的方向改变、房室的大小程度,三尖瓣的改变,肺动脉高压(估测)等。房间隔缺损超声二维图像

房间隔缺损超声彩色多普勒图像

房间隔缺损伞堵术治疗后超声图像目前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难度不大,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以下三点:1.房间隔缺损的准确诊断,[超声诊断医师注意与卵圆孔未闭(20%)的区分,(缺损小于2mm),]关系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术式的选择(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手术治疗)。2.超声心动对房间隔缺损的内科介入伞堵术治疗的重大作用,超声诊断直接关系到介入手术中伞堵器大小的选择(房间隔缺损处的软硬边的判断)。3.经过内外科治疗后的心脏评价,包括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心脏的大小形态的恢复及功能的改善。

(四)对于冠心(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高心、肺心病等病变超声心动可以结合临床可观察各心腔大小,大血管内径及内壁情况,室壁的厚度,运动幅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否有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严重的导致室间隔穿孔等。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2例, 其中男376例, 女86例, 年龄12~70岁, 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7例, 高处坠落伤43例, 挤压伤35例。棍棒击伤227例。腹腔脏器损伤情况:单个腹腔内脏器损伤360例, 多个腹腔内脏器损伤102例。其中脾脏损伤342例, 肝脏损伤49例, 小肠损伤31例, 肾损伤7例, 结肠损伤15例, 胰腺损伤4例, 肠系膜破裂或大网膜破裂出血4例, 十二指肠损伤2例, 膀胱及尿道损伤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颅脑损伤43例, 胸部损伤 (包含肋骨骨折、血气胸) 24例, 四肢、胸腰椎及骨盆骨折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0min~7d不等。入院时有典型腹膜刺激征434例, 有休克症状273例, 腹腔穿刺阳性456例。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或彩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内脏破裂可能。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行手术治疗为417例, 均为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脾破裂切除术342例, 肝破裂修补术49例, 小肠及结肠破裂修补术41例。其中有12例行部分肠切除术, 结肠造瘘、二期手术5例。肠系膜损伤修补术12例, 胰腺修补3例, 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减压术2例, 行Roux-Y吻合2例, 左肝部分切除3例, 单侧肾切除2例, 膀胱修补术2例, 尿道会师术1例,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处理行“胸腔闭式引流”35例, 开胸探查2例, 骨折内固定34例, 开颅血肿清除5例。

2 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的417例中, 出现肠粘连肠梗阻43例, 腹腔脓肿11例。死亡16例, 死亡率为1.4%。其中术前死亡2例, 术中死亡2例, 术后死亡12例。3例死于脑疝形成, 13例死于多脏器损伤、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早期诊断很重要。现阶段由于辅助检查水平提高的原因, 腹部闭合性损伤一般诊断不难。但合并全身多发伤时, 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伤情严重而且复杂, 判断神志、呼吸和循环状况并保持稳定。对病人的抢救应及时、迅速、准确。要用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快速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 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注重认真、全面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在排除其他伤情的情况下可迅速行手术治疗。诊断性腹腔或胸腔穿刺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尤其是对于早期严重休克无法搬动的患者尤为适用。腹腔穿刺点可选择腹部任何部位,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反复多次穿刺, 这样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可行CT、彩超及腹透等检查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全身多发伤的患者, CT检查价值更高。它可以同时检查颅脑、胸腔及腹腔脏器, 减少过多的搬动, 同时避免漏诊。

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多发性损伤首先是呼吸功能的管理及止血, 其次是保持脑功能。本组病人中有3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血气胸, 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行剖腹探查术, 腹部手术完成后, 也不能排除发生迟发性血气胸的可能, 术后注意病人呼吸情况, 查体要仔细, 以能及时发现迟发性血气胸。本组中有2例为迟发性血气胸, 于剖腹探查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人, 如果脑外伤轻、脑受压不明显, 无脑疝发生的病人, 同时有腹腔内脏器损伤的, 可先行腹部手术。本组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无效术前死亡。主要致死因素是伤势过重、出血过多、休克持继时间长, 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根据受伤脏器位置选择就近切口。在未能明确腹腔内何种脏器损伤的情况下多采用右中腹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时, 根据有无气体溢出、气味、腹腔内积液的性状, 有无胃肠内容物, 大网膜转移方向或血块的集中处, 初步判断有无空腔脏器或实质性器官的破裂。一般先探查肝脾等实质器官, 然后依次探查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直肠以及它们的系膜。再后切开胃结肠韧带, 显露网膜囊, 检查胃后壁和胰腺。必要时切开后腹膜进一步探查, 待探查所得伤情做一全面的估计后, 一般按先止血, 后修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先处理实质性脏器损伤及血管损伤, 后处理空腔脏器损伤。术后继续监测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状况。注意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特别是肺、肝、心、肾等重要脏器, 防止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未纠正的, 继续抗休克治疗, 避免可能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各种因素。注意保持术后病人各引流管的通畅, 控制感染, 营养支持, 对症治疗。

总之,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现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但在很多基层医院, 由于人员经验和操作技术的原因, 还不能使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在不断提高医生自身能力的同时, 仔细的查体和询问病史尤其重要。及时纠正休克, 术中仔细探查腹腔内各脏器的损伤情况, 避免漏诊。术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多学科的配合及协同治疗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摘要:腹部闭合性损伤在普通外科领域是多发病、常见病, 单纯腹腔内脏器损伤少见, 多合并其他全身多发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 早期出现休克、昏迷、呼吸困难, 诊断和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由于基层医院的设备及人员临床水平有限, 故有部分外伤病人因此而危及生命。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迫在眉睫。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下乡进行孕妇超声检查的9968例资料, 回顾分析其中8例胎儿外耳畸形的的超声资料。孕妇年龄18~45岁, 平均30岁, 孕周18~32周, 平均26.4周。经产后证实外耳畸形儿8例, 其母高龄妊娠者 (≥35岁) 4例, 早孕感冒并流血2例, 分娩畸胎史2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Medison 8000 Liv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 孕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应用二维超声对胎儿头颅、颜面、脊柱、四肢、内脏及附属结构进行常规检查, 采集图像。采用经“第一颈椎双耳平面 (first cervical and ear-plane, FCEP) ”法, 对胎儿外耳进行观察并保存图像, 包括耳廓测量, 形态、位置、周边回声、外耳道等。对疑有胎儿结构异常者, 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胎儿因体位关系显示不清时, 可轻轻推动胎体, 改变孕妇体位后继续检查;胎儿外耳大小的判断以陈星明等“胎儿外耳正常超声侧值”相差两个标准差为标准。超声发现耳异常和 (或) 有其他畸形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2 结果

9968例胎儿双耳显示的为7974例, 占80%;单耳显示的1994例占20%。产前超声筛查出耳异常8例, 其中单耳小耳5例、包括1例右侧外耳道闭锁;双耳小耳1例, 双侧无耳畸形1例。这些耳异常胎儿中合并有脐膨出、双肾积水伴羊水过少、唇裂、无脑儿各1例, 其中3例为21-3体、1例为13-3体、1例为18-3体, 3例小耳者不伴明显它处畸形;当中7例中止妊娠、应孕妇要求1例左侧小耳者继续妊娠;另有3例他处畸形不伴耳畸形也没有染色体异常。均经产后或引产后证实。超声检查未发现耳异常的随访仍未有异常。我们认为超声是可以查出胎儿外耳畸形的, 胎儿外耳畸形是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征。

3 讨论

胎耳畸形是胚胎第一、二鳃弓在发育中受到遗传、环境等致畸因素的影响所致的发育障碍。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孕期病毒感染、药物及其他因素等。

在胎儿外耳超声检查手法上, 以前没有标准的手法,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易准确找到胎耳位置、耗时长、显示率低 (不到50%) 、易致耳异常漏诊;“经第一颈椎双耳平面法 (FCEP法) ”以第一颈椎为向导、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胎耳的位置, 克服了以往检查的盲目性, 快捷、显示率高、漏诊少。

胎儿外耳测值是否准确取决于其是否被充分暴露, 因而凡影响胎耳暴露的因素都会影响其测值的准确性。 (1) 孕龄的影响:笔者认为妊娠中期胎耳的暴露比较充分, 胎头的大小与通常使用的探头的宽度和扫角合适, 可以在同一切面上同时显示两侧胎耳的横切面, 容易显示FCEP; (2) 胎儿的体位的影响; (3) 羊水的影响; (4) 胎儿肢体的影响, 也易误把它们当成胎耳的全部或一部分导致测值不准。

排除这些因素影晌的做法通常是: (1) 找到胎头的横切面后, 尽量做到让探头靠近胎儿的枕部, 显示FCEP; (2) 改变母体体位:胎耳一只靠近探头, 另一只远离探头的情况多半是胎儿枕部在母体的左侧或右侧, 在母体左侧者右侧卧、在右侧者左侧卧一般都可显示, 也可择期复查。

直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查出的8例耳异常胎儿中有3例小耳者不伴明显它处畸形, 却1例是13-3体、2例是21-3体, 这只能以耳异常作为进一步作染色体核形分析的指征。超声测胎耳长度为唐氏综合征主要的超声标记之一。因而耳异常对于的筛查染色体相关的先天性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耳畸形首先是对容貌的影响, 可伴有中耳、内耳畸形, 常伴有听觉上的功能障碍、语言和心理发育障碍。而且胎耳的异常常伴其它严重畸形, 如肾畸形、21-三体综合症、即先天愚型 (唐氏综合症) , 13-三体综合症等。因此, 对存有任何一种致畸高危因素的受检孕妇, 我们应提高警惕, 尽可能检查地胎耳情况。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外耳畸形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我院下乡进行孕妇超声检查的9968例孕妇, 回顾分析其中8例胎儿外耳畸形的的超声资料。结果 产前超声筛查出8例, 其中单耳小耳5例、包括1例右侧外耳道闭锁;双耳小耳1例, 双侧无耳畸形1例。这些耳异常胎儿中合并有脐膨出、双肾积水伴羊水过少、唇裂、无脑儿各1例, 其中3例为21-3体、1例为13-3体、1例为18-3体。当中7例中止妊娠、应孕妇要求1例左侧小耳者继续妊娠。直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例小耳者不伴明显它处畸形, 却1例是13-3体、2例是21-3体, 这只能以耳异常作为进一步作染色体核形分析的指征。结论 超声是可以查出胎儿外耳畸形, 胎儿外耳畸形是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征。

关键词:超声显像,产前,外耳,畸形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 陈秀兰, 欧阳淑媛, 等.1999年至2006年993例胎儿结构异常数据资料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共38例SHCC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手术及AFP等证实,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37~67岁, 平均 (48.5±11.6)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HCC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频率3.5~4.5MHz, 检查前12h禁食水, 保持晨起空腹,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行肋缘下、肋问依次探查, 详细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 而后, 用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病变内部和边缘回声及血流分布状况。

2 结果

SHCC的声像图表现:低回声型均<2cm, 等回声型约2.5cm左右, 高回声型约3cm左右;混合回声型约3.5cm左右;28例 (73.7%) 有包膜形成, <1cm的微小肝癌包膜不明显;30例 (78.9%) 伴外周声晕。彩色多普勒在32例 (84.2%) SHCC中检出环绕或注入瘤体内的条状、呈分支状或网格状彩色血流信号, 与病理及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在肿瘤内分布情况相近, 4例 (10.5%) 阻力指数 (RI) 较高 (0.6以上) , 2个月后超声随访复查为小肝癌。本组患者中没有出现门静脉癌栓和腹水。

3 讨论

SHCC的诊断标准, 国内外不同学者有不同规定, 依据HCC瘤体大小设定的标准有5、4.5、4、3.5、3、2.5、2cm不等[1], 我国目前一般采用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制定的标准, 即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 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 且其最大直径总和3cm。日本学者则将小肝癌的直径定为2cm。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已能发现直径<1cm的微小肝癌[2]。SHCC一般多见于男性, 可能与男性免疫功能比女性弱且男性嗜酒者比女性多等因素有关[3]。

典型SHCC的声像图特征为: (1) 呈圆形或类圆形; (2) 边界清晰, 环以较窄声晕, 部分病例可见高回声包膜环绕; (3) 可有侧方声影; (4) 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5) 内部低回声多见或不均匀, 呈“镶嵌样”结节; (6) 结节内可显示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或门脉样血流[4]。SHCC内部组织结构不同, 其回声状况也不同, 但大多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且边界清楚, 特别是直径<2.5cm的SHCC, 随着肿瘤病灶的增大, 高回声及不均匀回声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观测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及其频谱特点, 两者的特征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肝内病变的重要依据。SHCC血运丰富, 营养血管常呈迂曲、不规则状态, 或周边包绕血管, 或交织成网格状, 或呈分支伸入瘤体内, 这与良性肿瘤的周边受挤压或内部穿行的血管形态有明显差异, 可以作为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主要要点, 但并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SHCC主要是肝动脉供血, 少部分可为门静脉供血[2]。阻力指数对SHCC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王燕等对304个直径<3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 结果显示, 恶性肿瘤动脉血流检出率为88.2%, 良性病变动脉血流检出率为58.2%, 以阻力指数>0.6作为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指标,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2%、88.1%、94.2%。

SHCC需要与以下肝脏疾病鉴别: (1) 小血管瘤:容易误诊为小肝癌, 血管瘤边缘清晰锐利, 周边可呈特征性高回声, 边缘可见裂开以及血管进入;内部呈筛网状, 门静脉形态正常, 常无肝硬化征象, 多数肝血管瘤结节内部没有显示彩色血流, 阻力指数多在0.5左右, 可以鉴别。 (2) 肝硬化结节:而肝硬化结节主要由肝纤维化形成.在癌变之前, 组织弹性降低, 肝动脉细小的分支受压变细, 阻碍血液流过, 可减少肝动脉的血流量。 (3) 肝内微小囊肿:由于声束部分容积效应等缘固, 声像图上可显示囊肿内部有低而弱的回声信号, 与实性肿瘤很相似, 但采用多种断面观察和仔细调节仪器灵敏度可发现其边缘锐利, 且近期随访复查无明显变化。

总之, 超声具有经济、快捷、可重复性且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 基本能反映声像图特征, 可以作为SHCC的普查手段。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能够发现<1cm的微小肝癌, 再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检查, 做出早期诊断, 避免漏诊和误诊;彩色多普勒显像可以观察病变内部回声、边缘及血流分布等状况, 并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对SHCC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较高。因此认为, 超声结合多普勒显像是SHCC诊断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各型原发性小肝癌 (SHCC) 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SHCC以男性居多, 发病年龄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 SHCC超声表现多有包膜, 常伴周围声晕, 随直径大小回声有增高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肝癌内的血供情况。结论 超声结合多普勒显像是SHCC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小肝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超声

参考文献

[1] 董辉, 从文铭.早期小肝癌及癌前病变微卫星变异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07:1~109.

[2] 许春梅.小肝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2 (5) :476~478.

[3] 孙艳梅, 王淑波, 郭庆伟.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J].影像与介入, 2010, 17 (3) :90~91.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 经阴道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 年龄20~40岁, 平均28岁, 停经40~80d;临床表现, 伴有下腹痛62例 (91.2%) , 不规则阴道出血45例 (66.2%) , 无症状6例 (8.8%) ;尿HCG呈阳性63例尿, 5例弱阳性;血HCG阳性68例, 62例后穹隆穿刺为阳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200影像超声仪, 扫查角度为160°, 阴道探头频率5.0~7.5MHz。嘱患者排尿后, 取膀胱截石位 (必要时垫高臀部) , 经阴道探头顶端涂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 将探头轻送于阴道后进行纵、横、旋转多切面扫查[3]。主要观察内容: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 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有无妊娠囊及囊内有无胚芽及原心搏动;有无盆腔积液。

2 结果

68例患者均经开腹手术, 病理证实为宫外孕;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65例, 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1例误诊为炎性包块, 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 1例为黄体血肿误诊为宫外孕;右侧输尿管妊娠38例, 左侧输尿管妊娠28例, 卵巢妊娠2例。

2.1 输卵管妊娠声像图主要特征

39例子宫体积增大, 占57.4%;40例子宫内膜增厚>10mm, 回声增强, 子宫宫腔有小量积液;无典型双环状妊娠囊, 3例见假孕囊;65例患者附件区显示, 包块根据回声及强度分为3种类型:28例妊娠囊型, 可见完整妊娠囊, 37例强回声包块型, 强回声包块型包块回声比卵巢回声强;0例等回声包块型, 等回声包块型包块回声与卵巢回声一致;盆、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当大量出血时, 子宫周围完全被液性暗区所包绕, 可见漂动的肠管回声。

2.2 卵巢妊娠声像图主要特征

子宫体积略增大;子宫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宫内见假孕囊1例;患侧卵巢增大, 有一小高回声环, 似妊娠囊, 卵巢周围无囊肿。盆腔内见小量积液, 深度在0.7~1.8cm。

3 讨论

近几年来, 输卵管炎、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盆腔炎等因素的影像, 使宫外孕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宫外孕一旦破裂, 抢救不及时, 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是宫外孕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4]。阴道探头频率为5.0~7.5MHz, 扫描角度达180°, 比经腹超声分辨力高、更贴盆腔脏器、能够近距离扫描等特点, 避免了脂肪、肠道气体及粪块的干扰和腹壁衰减超声波的作用, 对子宫附件区10mm大小的肿块能清晰显示, 不受患者膀胱充盈程度和腹壁厚度的影响, 对盆腔脏器的细小变化均能显示, 同时认清肿块性质, 宫内妊娠囊的有无, 是否存在腹腔内积液, 使宫外孕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减少了宫外孕所致的急腹症及死亡率。

(1) 超声图像判断的经验分析。经过整理分析, 本文作者将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分为胎囊型、包块型、子宫漂浮型、陈旧型等等。胎囊型:多由阴道B超早期发现, 扫查中见子宫外有一个完整的妊娠囊, 有时囊内可见胚芽及胎心搏动;包块型:是因输卵管流产或胎囊破裂后胎囊与流出的血液积聚输卵管及其周围形成血肿, 包块回声呈衰减、增强或混合性, 有的包块内可查见孕囊样回声, 囊的周边有滋养血流显示;陈旧型:包块多为实性, 临床上易误诊为卵巢实性肿块;子宫漂浮型:发病急, 多为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 表现为盆腔内大量液暗区并包绕在子宫周围。

(2) 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宫内妊娠流产:有闭经史, 无不孕史, 腹痛位于中下腹呈阵发性坠痛, 妊娠试验呈阳性, 有时临床上与异位妊娠不易鉴别;黄体或卵泡破裂:无闭经史, 无不孕史, 腹痛多发生在月经前, 尿妊娠试验呈阴性, 不一定有阴道流血;附件肿块扭转:部分带蒂的附件肿瘤, 当扭转时可有急腹痛, 但这些病例超声探查均无子宫增大, 可能显示子宫直肠窝积液, 结合有无闭经史, 有无盆腔肿块的病史, 多数是可以鉴别的。

(3) 近年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内由1∶167~1∶322上升到1∶56~1∶93, 其原因与输卵管炎症有关。而各种病原体导致的生殖道感染, 多次药物或人工流产, 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因素又是导致输卵管炎症的高危因素。阴道B超准确性较高, 阴超有较高的敏感性, 许多异位妊娠早期便可明确诊断, 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由于阴超为无创检查, 可重复进行, 结合血β-HCG动态监测, 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客观、准确的追踪指标, 据文献报道阴道B超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 准确率达94%左右。血β-HCG结合阴道B超监测成为诊断早期宫外孕、早孕、假孕的关键,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诊断手段,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减轻患者的痛苦, 降低了治疗费用,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4) 超声检查宫外孕的方法有2种, 经腹 (TAS) 和经阴道 (TVS) 检查, 二者均可提供重要信息。但TVS探头频率高, 图像分辨力强, 能够对宫内外孕囊、胚芽、胎心等精细结构清晰显示, 还能有效地分辨真假孕囊、黄体囊肿及异位妊娠囊, 对二维图像质量的敏感性较TAS高, 并且检查不用憋尿, 更为方便、快捷。TAS扫查面积大, 虽然能够观察盆腔积液、子宫、包块以及其相互关系, 但探头频率低, 图像质量低, 易受肥胖、肠气、膀胱充盈程度等因素干扰。有研究表明[5], 阴道超声对宫外孕诊断的准确性94.3%, 本文确诊率为为95.6%, 比以往研究稍高。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外孕具有诊断分辨率高, 贴近病变组织, 不受肥胖、肠气、干扰的影响, 并且不用憋尿等优点, 使宫外孕的诊断更早、更为准确,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进行手术的患者68例, 比较其病理诊断与阴道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均经开腹手术, 病理证实为宫外孕;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65例, 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1例误诊为炎性包块, 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 1例为黄体血肿误诊为宫外孕。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外孕具有诊断分辨率高, 贴近病变组织, 不受肥胖、肠气、干扰的影响, 并且不用憋尿等优点, 使宫外孕的诊断更早、更为准确,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外孕,阴道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素花.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4) :47~48.

[2] 付群.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7) :9~10.

[3] 杨玲.经阴道超声诊断对分析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 2009, 15 (25) :78.

[4] 秦士军, 马鑫.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0) :84~85.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 男43例, 女25例, 年龄10~65岁, 平均29.5岁。车祸伤49例, 高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