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 男43例, 女25例, 年龄10~65岁, 平均29.5岁。车祸伤49例, 高空坠落伤8例, 斗殴致伤11例。首次超声检查时间距受伤时间最短30min, 最长3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或腰部疼痛, 腹部脏器损伤部位有不同程度压痛或叩击痛63例, 腹部移动性浊音15例,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5例, 有肉眼血尿2例。心肺未见异常。

1.2 诊断方法

采用Sequia 512型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采取常规对腹部进行扫描观察, 并纵、横、斜多切面动态观察, 检查中尽量避免搬动, 以防止不必要的再次损伤, 仔细检查腹部有无积液, 实质性脏器有无裂伤处, 隐窝处有无异常回声区及积液等回声[2]。

2 结果

本组68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 脾破裂17例, 肝破裂15例, 肝挫伤12例, 肝、脾损伤6例, 脾挫伤6例, 脾包膜下血肿5例, 肾破裂4例, 脾、肾损伤2例, 肾挫伤1例。全部病例超声检查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1.18% (62/68) ;误诊率1.47% (1/68) ;漏诊率为7.35% (5/68) 。术中发现腹腔游离积血41例, 游离积液24例, 超声诊断腹腔游离积液 (积血) 的符合率100%。腹腔游离积液 (积血) 量最少120m L, 最多2500m L, 超声检查估测出血量准确率为95.38% (62/65) 。

3 讨论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常常病情紧急、复杂、严重, 采用超声检查来确定有无脏器损伤, 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等, 对临床医师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3~5]。超声检查对肝、脾、肾损伤诊断符合率较高, 对胰腺损伤诊断符合率较低, 这主要与其自身的解剖因素有关。肝、脾、肾体积较大, 位置较浅, 前方无空腔脏器, 受伤机会较大, 超声检出机会大;胰腺与胃和十二指肠相邻, 易受胃肠内气体干扰而影响超声诊断, 因此术前确切诊断比较困难[6]。

脾是腹部脏器中最易受损的器官, 脾脏破裂占闭合性腹部外伤之首, 是外科常见的急症[7]。目前脾脏破裂的患者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保守治疗或保留脾脏的手术治疗[8]。由于脾脏破裂的症状和体征特异性较差, 单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 难以明确作出脾脏破裂的诊断, 使用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显示脾脏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回声变化及腹腔内部的回声变化情况, 正确地判断腹腔内有无积血、脾脏有无破裂、有无合并其它器官破裂、破裂的部位及范围[9], 对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超声显像检查应视为外伤性脾脏破裂的首选的检查方法。肝外伤者其超声表现为肝实质内有形态不规则的稍高回声区, 边界不清。肝外伤处肝包膜不完整, 局部有低回声隆起, 形态不规则。肝肾隐窝及下腹部有无回声区。胃穿孔与肠穿孔的声像图表现相似, 主要为腹腔内的游离气体回声, 即平卧位时, 上腹部肝左叶被气体遮盖, 呈一片强回声。将探头置于患者右季肋部行肋间斜切检查。平卧时能清晰显示肝脏右叶。嘱患者向左侧卧的进程中, 可见气体回声自左向右遮盖肝右叶, 此为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特征性标志。此外, 超声检查对腹腔脏器破裂的诊断及其临床分型具有的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确诊断腹腔内脏器损伤的部位、范围, 为临床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

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既简便经济、快速有效, 又可动态地观察损伤部位的严重程度, 诊断速度快、效率高。可作为腹部外伤病人的常规必检项目。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超声诊断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1.18% (62/68) ;误诊率1.47% (1/68) ;漏诊率为7.35% (5/68) 。结论 超声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既简便经济、快速有效, 又可动态地观察损伤部位的严重程度, 诊断速度快、效率高。可作为腹部外伤病人的常规必检项目。

关键词:B超,腹部实质脏器,损伤

参考文献

[1] 刘红雨.B超对急腹症的诊断 (附107例报告) [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2 (4) :515~516.

[2]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802, 887, 1023~1024.

[3] 钱蕴秋.实用超声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402~404, 500.

[4] Sato M, Yoshii H.Reevalu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for solid-organ injury in blunt abdominal trauma[J].J Ultrasound Med, 2004, 23 (12) :1583~1596.

[5] Goffette PP, Laterre PF.Traumatic injuries:imaging and interven-tion in post-traumatic complications (delayed intervention) [J].Eur Radiol, 2002, 12 (5) :994~1021.

[6] 丁艳, 殷波.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5, 9 (7) :624.

[7] 郭荣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37 (9) :61.

[8] 曹伟生.5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救治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09, 32 (2) :202~203.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2篇

使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相结合,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目前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心血管造影、ECT、超声心动图等,但是其他检查都比较片面,如X线只能显示心影,即心脏的外形轮廓,而超声心动图能够清 清晰显示心脏的内部结构,从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乳头肌、各间隔、心腔的大小,链接心脏的各大血管等等。超声心动能够动态的观察心脏的各切面,心内结构解剖的关系,以及在心动周期中的实时活动。另外,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无放射性,与造影、心导管检查相比,安全,易行,廉价,可重复。 超声心动常说的血液动力学我们常说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其实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血流循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的血经4条肺静脉(PV)左房(LA)二尖瓣(MV) 左室(LV) 主动脉瓣(AV) 主动脉(AO) 全身各级动脉血管分两路汇聚至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右房(RA) 三尖瓣(TV) 右室(RV) 肺动脉(PA) 肺内气体交换。 超声所谓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就是指在心脏血液循环的路径上任一部位出现病变导致血流的速度、流量的改变就称之为动力学的改变。若该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导致或间接致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则超声心动就具有了诊断价值,也就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

(一)风湿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诊断有无瓣膜病变,确定其狭窄或返流程度,还能明确其心功能好坏,另外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置换瓣膜手术的时机,瓣膜的种类,术后还能随访复查心脏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后遗症及并发症的诊断。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表现:1.二维: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活动僵硬受限(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相对少见),左房增大,(特别注意左房主要是左心耳血栓形成)。2.M型: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3.多普勒:

CDFI:从左房向左室的舒张期射流(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信号)。

PW: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快,E峰>1.5m/s,A峰>0.9m/s。风湿性心脏病二维图片风湿性心脏病M型图片风湿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图片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附壁血栓图片

(二)心包积液正常人的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有可起润滑作用的少量液体,约20-30ml左右。

由于结核、风湿、病毒、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临床上称为心包积液,积液量可由几十毫升至数千毫升,严重时形成心包填塞。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并可粗略估计心包积液量,供临床治疗参考。超声心动图可定位心包积液部位,选取最佳穿刺点,避免盲目性,提高心包穿刺术成功率,为心包积液准确定位穿刺提供依据,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反复引流,多次进行积液量的复查。

积液量的一般估测方法:

以左室后壁后方暗区测量值估算 10mm 积液约800ml17mm 积液约1000ml25mm 积液约1250ml(当临床医师审阅超声心动图报告单的时候请注意认真阅读描述部分,以便从临床角度分析超声诊断数值对临床的意义)。 心包腔积液的超声图片

(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居各种先心病之首,约占26%,按胚胎来源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而继发孔型占95%,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的房缺,可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可分为4型。a,中心型或称卵圆孔型缺损(可行内科介入伞堵)b,下腔型,c,上腔型,d,混合型。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维超声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通过不同切面区分类型。测量各房室的大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通过房间隔的血流信号,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液动力学出现不同改变,分流的方向改变、房室的大小程度,三尖瓣的改变,肺动脉高压(估测)等。房间隔缺损超声二维图像

房间隔缺损超声彩色多普勒图像

房间隔缺损伞堵术治疗后超声图像目前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难度不大,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以下三点:1.房间隔缺损的准确诊断,[超声诊断医师注意与卵圆孔未闭(20%)的区分,(缺损小于2mm),]关系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术式的选择(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手术治疗)。2.超声心动对房间隔缺损的内科介入伞堵术治疗的重大作用,超声诊断直接关系到介入手术中伞堵器大小的选择(房间隔缺损处的软硬边的判断)。3.经过内外科治疗后的心脏评价,包括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心脏的大小形态的恢复及功能的改善。

(四)对于冠心(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高心、肺心病等病变超声心动可以结合临床可观察各心腔大小,大血管内径及内壁情况,室壁的厚度,运动幅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否有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严重的导致室间隔穿孔等。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2例, 其中男376例, 女86例, 年龄12~70岁, 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7例, 高处坠落伤43例, 挤压伤35例。棍棒击伤227例。腹腔脏器损伤情况:单个腹腔内脏器损伤360例, 多个腹腔内脏器损伤102例。其中脾脏损伤342例, 肝脏损伤49例, 小肠损伤31例, 肾损伤7例, 结肠损伤15例, 胰腺损伤4例, 肠系膜破裂或大网膜破裂出血4例, 十二指肠损伤2例, 膀胱及尿道损伤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颅脑损伤43例, 胸部损伤 (包含肋骨骨折、血气胸) 24例, 四肢、胸腰椎及骨盆骨折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0min~7d不等。入院时有典型腹膜刺激征434例, 有休克症状273例, 腹腔穿刺阳性456例。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或彩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内脏破裂可能。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行手术治疗为417例, 均为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脾破裂切除术342例, 肝破裂修补术49例, 小肠及结肠破裂修补术41例。其中有12例行部分肠切除术, 结肠造瘘、二期手术5例。肠系膜损伤修补术12例, 胰腺修补3例, 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减压术2例, 行Roux-Y吻合2例, 左肝部分切除3例, 单侧肾切除2例, 膀胱修补术2例, 尿道会师术1例,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处理行“胸腔闭式引流”35例, 开胸探查2例, 骨折内固定34例, 开颅血肿清除5例。

2 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的417例中, 出现肠粘连肠梗阻43例, 腹腔脓肿11例。死亡16例, 死亡率为1.4%。其中术前死亡2例, 术中死亡2例, 术后死亡12例。3例死于脑疝形成, 13例死于多脏器损伤、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早期诊断很重要。现阶段由于辅助检查水平提高的原因, 腹部闭合性损伤一般诊断不难。但合并全身多发伤时, 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伤情严重而且复杂, 判断神志、呼吸和循环状况并保持稳定。对病人的抢救应及时、迅速、准确。要用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快速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 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注重认真、全面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在排除其他伤情的情况下可迅速行手术治疗。诊断性腹腔或胸腔穿刺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尤其是对于早期严重休克无法搬动的患者尤为适用。腹腔穿刺点可选择腹部任何部位,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反复多次穿刺, 这样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可行CT、彩超及腹透等检查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全身多发伤的患者, CT检查价值更高。它可以同时检查颅脑、胸腔及腹腔脏器, 减少过多的搬动, 同时避免漏诊。

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多发性损伤首先是呼吸功能的管理及止血, 其次是保持脑功能。本组病人中有3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血气胸, 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行剖腹探查术, 腹部手术完成后, 也不能排除发生迟发性血气胸的可能, 术后注意病人呼吸情况, 查体要仔细, 以能及时发现迟发性血气胸。本组中有2例为迟发性血气胸, 于剖腹探查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人, 如果脑外伤轻、脑受压不明显, 无脑疝发生的病人, 同时有腹腔内脏器损伤的, 可先行腹部手术。本组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无效术前死亡。主要致死因素是伤势过重、出血过多、休克持继时间长, 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根据受伤脏器位置选择就近切口。在未能明确腹腔内何种脏器损伤的情况下多采用右中腹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时, 根据有无气体溢出、气味、腹腔内积液的性状, 有无胃肠内容物, 大网膜转移方向或血块的集中处, 初步判断有无空腔脏器或实质性器官的破裂。一般先探查肝脾等实质器官, 然后依次探查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直肠以及它们的系膜。再后切开胃结肠韧带, 显露网膜囊, 检查胃后壁和胰腺。必要时切开后腹膜进一步探查, 待探查所得伤情做一全面的估计后, 一般按先止血, 后修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先处理实质性脏器损伤及血管损伤, 后处理空腔脏器损伤。术后继续监测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状况。注意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特别是肺、肝、心、肾等重要脏器, 防止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未纠正的, 继续抗休克治疗, 避免可能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各种因素。注意保持术后病人各引流管的通畅, 控制感染, 营养支持, 对症治疗。

总之,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现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但在很多基层医院, 由于人员经验和操作技术的原因, 还不能使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在不断提高医生自身能力的同时, 仔细的查体和询问病史尤其重要。及时纠正休克, 术中仔细探查腹腔内各脏器的损伤情况, 避免漏诊。术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多学科的配合及协同治疗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摘要:腹部闭合性损伤在普通外科领域是多发病、常见病, 单纯腹腔内脏器损伤少见, 多合并其他全身多发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 早期出现休克、昏迷、呼吸困难, 诊断和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由于基层医院的设备及人员临床水平有限, 故有部分外伤病人因此而危及生命。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迫在眉睫。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4篇

1.1 一般资料

为199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26例, 经临床证实符合者122例, 诊断符合率96.8%。其中初产妇39例, 经产妇83例, 单胎90例, 多胎32例。

1.2 使用仪器

GE-LOGIQа2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方法

常规扫查, 中孕患者大部分不需充盈膀胱, 晚孕羊水相对较少者需适度充盈膀胱以能显示宫颈内口为标准。经腹壁, 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进行纵、横、斜、冠等切面的扫查, 以观察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临床则以术时或自行分娩后检查胎盘附着部位与超声检查相比较, 以证实前置胎盘类型。

2 结果

前置胎盘的类型[1]。

2.1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完全覆盖于宫颈内口18例, 占前置胎盘14.8%。

2.2 部分性前置胎盘

宫颈内口见部分被胎盘覆盖29例, 占前置胎盘23.8%。

2.3 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下缘达子宫颈内口, 但未遮盖宫颈内口27例, 占前置胎盘22.1%。

2.4 低置前置胎盘

胎盘的下缘附着在子宫下段, 但未到子宫颈内口, 即下缘距宫颈内口7cm以内48例, 占前置胎盘39.3%。其中初产妇39例, 占前置胎盘32.0%;经产妇83例, 占前置胎盘68.0%。单胎90例, 占前置胎盘73.8%;多胎32例, 占前置胎盘26.2%。从以上结果可知: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3 讨论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及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称前置胎盘[2]。它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2]。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发生阴道流血的情况, 由高到低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它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B型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时须注意妊娠周数, 妊娠中期胎盘占据宫腔一半的面积。因此, 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 至妊娠晚期胎盘占宫腔的面积减少到1/3或1/4;同时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 故原似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子宫体上移而改变为正常位置胎盘。因此若妊娠中期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盘低置者, 不要过早作前置胎盘的诊断。前置胎盘发生诱因有: (1) 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 (2) 胎盘过大及胎盘异常; (3)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经产妇因为多产、人工流产、引产、刮宫等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 使子宫蜕膜生长不全, 有些受精卵着床后, 血液供给不足, 为摄取足够营养, 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有些受精卵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 故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是由于多胎胎盘较单胎大而伸展到子宫下段, 故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B超检查对胎盘的附着部位能起到确定作用, 对提早发现前置胎盘及处理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此种检查操作便利、重复性好, 可随诊动态观察。尽管超声显像诊断前置胎盘的诊断率很高, 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在辨别前置胎盘的类型方面仍有一定的误差。其原因有: (1) 操作技术不熟练; (2) 孕妇肥胖腹壁脂肪过厚; (3) 耻骨联合妨碍胎盘前置部位及宫颈内口的显像; (4) 宫颈内口定位不准确[1]。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笔者认为: (1) 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一定要在耻骨联合上纵切, 暴露宫颈内口, 显示胎先露部与胎盘下缘的关系。假如在左、右髂窝部纵切, 就易造成假像前置胎盘; (2) 晚孕羊水偏少时, 要适当充盈膀胱, 以显示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位置关系; (3) 要有好的仪器设备, 如分辩率高的仪器, 阴道B超等。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可根据超声检查、阴道流血量、妊娠周数、胎位、胎儿是否存活, 是否临产做出正确的治疗原则, 即控制出血、纠正出血、预防感染、正确选择结束分娩的时间和方法, 在母亲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近年的设备更新, 超声医生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超声医生的丰富超声诊断经验, 使前置胎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为提高孕妇母子安全及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并处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诊断及处理不当, 能危及母子生命安全。超声检查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简便的检查方法。随着我院的设备更新, 操作技术的提高, 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此种检查便利、安全、重复性好, 可随诊动态观察, 可清楚显示出子宫壁、胎头或胎体、宫颈内口和胎盘的位置关系, 可进一步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 为孕妇妊娠晚期出现的阴道流血作出解释, 为临床医生及时正确地处理提供直接的依据。本文就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超声,检查,诊断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2003:1056.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 超声诊断 发展 趋势

1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概述

1.1 概念

医学超声,是结合医学、声学、光学及电子学等学科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医学超声,具有医、理、工科三结合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在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医学超声诊断,是医学超声的组成之一。超声会在人体中传播时所产生反射或透射现象,利用这些反射回声或者透射声所构成的不同声像,达到检查病变的目的,便是医学超声诊断的原理。

1.2 特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对人体软组织良好分辨能力的特点,因此对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3 优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以下优势:

(1) 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 更为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层次清楚;

(3) 可以动态地实时显示;

(4) 显示管控结构;

(5) 对小病灶,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 对病灶能够进行准确定位,并且能够进行测量大小;

(7) 对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所引起的病症性质以及部位判断准确到位;

(8) 功能性检测;

(9) 進行动态随访观察;

2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主要类型

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根据脉冲反射技术的不同,可以进行区分为A型、B型、D型、M型及V型。因此,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2.1 A型超声诊断

超声束在以线状路径穿入人体后,会在不同的组织界面上产生相应不同强度的反射效果,并且组成由不同距离及幅度的回波组。

A型超声诊断技术,便是利用回波组曲线中不同反射波的位置、幅度以及组合状态等参数,进而分析目标部位组织的结构状态,从而判断有无异常,发现疾病。

2.2 B型超声诊断

B型超声诊断技术,俗称B超,是当前应用最为广大,最具影响力的超声检查技术。

B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声束刺穿人体时,利用不同组织所构成的界面、组织内部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以及光点的明暗反应其强弱,进而由这些不同的光点有序地排列而组成不同切面的图像。

B型超声诊断技术所采用的影像技术,是以人体被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所形成的,属于形态学诊断。该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上一般应用于肿物等引起局部结构明显改变的疾病。

2.3 D型超声诊断

D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射束在目标体中反射回频率改变所产生的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波可以通过音响或者曲线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D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运动器官或者流动体液等部位疾病,诸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

2.4 M型超声诊断

M型超声针对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了慢扫描锯齿波,使得光点能自左向右缓慢地进行扫描,心脏不同组织收缩以及舒张所形成的活动曲线。

M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领域,能够把人体内器官的运动情况展现出来。

2.5 V型超声诊断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将B型二维图像技术与C型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超声技术。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可以取得目标检测对象的横、纵、额等三方位的立体断面,因而立体的位置信息更为准确,信息量更为丰富。

V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小病灶的诊断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3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从部位以及疾病诊断范围两方面进行阐述。

3.1 部位

目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部位中:

(1) 头颈部位:可以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人体颅脑、颈部、眼内及眼眶内、颌面部、甲状腺以及淋巴结等部位的疾病;

(2) 胸部:在医学上,主要应用于乳腺、心肺、胸腔、胸膜、胸壁等区域;

(3) 腹部:主要包括腹腔、腹膜后以及肝胆脾肾等,同样还包括人体生殖系统,诸如前列腺、子宫、卵巢及其附件。另外还可应用于腹部胎儿的诊断。

(4) 血管:人体内全身各部位内脏及外周血管,均可应用超声诊断技术。

(5) 关节及软组织: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可应用于人体骨骼关节及软组织检测;

3.2 诊断范围

(1) 人体组织及脏器疾病:用于诊断不同部位组织以及脏器所产生的急性炎症、脓肿、囊肿、积液、结石、异物、肿瘤及空腔脏器所产生穿孔问题。

(2) 血管疾病:用于检测人体全身各部位所产生的动脉硬化斑块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3) 心脏疾病:可以用于检测各种心脏疾病问题,比如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4) 妊娠:对于胎盘、早孕等拥有不错的诊断作用。

4 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主要从系统、信号、设备及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

4.1 系统发展趋势

(1) 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

对现有系统性能进行全方面地提升,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医学超声临床诊断的需求。探查深度、空间分辨率以及成像帧频等不同指标的提升,均是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超声诊断工程技术人员奋斗的研究目标。

超声诊断专家指出,可以通过改进医学诊断成像系统中信号检测方法,以及应用更为先进的电子学和信息技术,能够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得以改善系统性能的相关指标。

(2) 全面应用数字编解码技术

数字编解码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从雷达应用成功地复制至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采用数字编解码技术,能够对超声成像系统中“空间分辩力”、信噪比、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间的矛盾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我国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发出超声伪随机码彩超。而且在国际范围内,此项技术在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应用的研究已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

(3) 引入新的成像参数

在医学超声诊断研究历史用,不同的阶段揭示出新的隐含信息,得以应用新的成像参数。从幅度信息,到多普勒频移信息,再到谐波信息,均是新的成像参数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的成功应用。

在当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研究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小组致力于寻找各种新的成像参数。在国内,也有高校致力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

新的成像参数研究工作,将会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研究趋势之一,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最新发现的超声吸收及衰减参数为成像参数的新型超声波成像系统得以推向市场,便是该项技术研究的成果。

(4)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是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以及从应用单一诊断设备角色成功衍变为介入诊断的角色。

结合射频介入消融技术,正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新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进行超声扫描的同时能够并行完成血管消栓手术,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提升。

4.2信号发展趋势

(1) 软件超声技术

最早的阶段,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更多地依赖于硬件,功能更为单一,种类繁多,不利于在医学领域深入地应用。

进入上个世界90年代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大量节省硬件成本以及系统空间,并且往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在未来的时间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将借助全数字化波束,结合高速计算机运算技术,更为深入地应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技术,从而达到大量节省后端硬件成本,增加灵活性的目的。

(2)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应用了不同的信号传输技术。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信号处理方面将主要采用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大大地降低信号的损耗程度,提高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一體化超声成像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推行国际化的应用标准。随着DICOM3.0国际标准的建立,使得不同的医学成像设备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图像传输、信息交换以及联合会诊均成为现实。

在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范围内,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成为主流。致力于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有利于各项后续跟踪工作,并且能够推进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4.3 设备发展趋势

(1) 硬件集成化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硬件集成化是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硬件集成化对于降低医学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缩小设备的体积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

超声诊断设备的小型化,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拓宽。在过去的时代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由于设备灵活性所限,更多时应用于门诊或者临床应用中。

而随着硬件集成化的不断提升,超声诊断设备更具灵活性,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走进急救室、野外作业以至军事应用领域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2) 软件模块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软件模块化日益成熟。软件模块化的发展,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可配置化的操作。不同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得以明显提升,带来更强的可维护性。

在当前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中,超声诊断设备慢慢地往硬件功能软件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降低了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而软件模块化,使得超声诊断技术应用各具模块化,明显地增加了超声诊断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对于未来的升级改进有积极的意义。

4.4 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医学超声诊断已经拥有五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在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应用技术。随着医学技术、声光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应用技术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1)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说是当前超声诊断技术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突破。该技术能够获得三维空间上的图像信息,对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技术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可以说是未来临床超声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简单地细分为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不同的三维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一般而言,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非活动性的脏器检测过程中,而动态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及活动动态。

静态三维成像技术,是利用二维探头实现旋转或扇扫扫描效果,并且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取若干的切面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内进行图像重建,所产生的图像具有清晰、边界清楚,立体感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向医生提供相关病症的空间位置及三维形态,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在静态三维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参数,并可达到准实时的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速度参数,则便可实现实时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对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能够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清楚地观察到心脏内部不同结构的立体形态,活动信息以及血流动态。

(2)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

寬景超声成像技术,被认为是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内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将常规的实时灰阶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对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有着明显的完善作用,同样对未来超声CT的研究和深入应用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探头的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二维切面图像,再结合计算机的图像重建技术,从而拼接成为具有超宽视野的连续切面图像。在临床应用中,经常也被称为超宽视野成像技术或者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能够提供更为完好的层次结构以及空间关系,脏器大小和体积较大的病灶能够准确地定位,管道结构也能够较好地展示出来。但是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组织或者器官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所干扰,影像图像的清晰程度。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目前在临床医学中所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胸部、妇产科以及小器官领域,同样适合于躯干肌肉、周围神经诊断。

(3) 分子影像技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子影像学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得以正式提出及应用。该影像技术从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入手,确定并描述活体生物过程的新型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有所不同的是,分子影像技术更多的是对引发人体疾病的细胞和分子异常进行分析,而并非对细胞或分子异常所导致的结构异常进行分析,因此更具备前瞻性,能够更早地发现及确定疾病的发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愈的过程给予全新科学性的认识。

分子影像技术,利用超声在人体分子内所产生的影响,经过对单克隆抗体、多肽分子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比。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人体心血管或者肿瘤等方面的诊断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对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

分子影像技术,是融合了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成果,被认为是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未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展区域,同样也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随着医学、信息、物理技术等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医学临床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新型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思平. 医学超声影像产业现状和发展[J].应用声学(第24卷第4期) 2005(07).

[2]宋志仪. 浅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如何适应医学影像数字化的高速发展[J]. 中国辐射卫生,2013,06:742-745.

[3]. 第三届首都医学影像高峰论坛会议通知[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1:699.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6篇

超声显象报告是将超声探测到的全部信息,用数据、文字、绘图、照片或录象等方式记录下来,结合病史体征和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供临床参考,是告诉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书写要求如下: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婚否、门诊号、住院号、超声号和图象记录方式等。

2、脏器径线和病灶大小的测量值。

3、图象分析将超声扫查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提取对诊断有价值的部分,用超声术语,作简明扼要的描述。包括脏器(或病灶)的外形、大小、部位、回声(指内部回声、边界回声、后壁回声)等等,表面是否光滑,境界是否清楚,眦邻关系,也应用必要的描写。

4、图象记录采用各种图象记录方式,将典型图象记录下来,加以说明,使临床医师一目了然。

5、超声提示(超声诊断)根据前面四项的内容,结合临床提出确切的诊断意见,如同一患者有向种疾病,应把诊断明确的疾病放在首位。 ⑴超声检查正常结论:某脏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⑵超声检查异常影像结论应包括:

①明确的超声结论:当某一病变具有鲜明的声像特征和高度的特异性时,可下充分肯定的或否定的诊断,如胆囊结石等。

②部分明确的结论:如肝脏声像图显示一囊性病变,虽难以做出肯定性诊断,但是可明确做出解剖定位诊断和物理性质诊断。 ③不明确的超声结论:若声像图发现某一区域有异常,难以作出肯定性诊断、或病灶来源时,可以对所见声像图进行客观描述,结合有关资料作出恰当的提示性推断,供临床参考。

6、提出建议通过超声扫查,如有下列情况者应提出建议: ①由于种种原因检查的脏器显示不清,建议复查; ②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随访或观察;

③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如发现肾积水,为明确肾积水原因,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④其他一些原因。

7、签名和日期,检查者亲笔签名,请上级医师会诊者应有相应的签名,做到双签名。若报告单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若由打字员录入报告者,医生应在报告单打印前做好审核,必要时录入者签名。报告单时间应精确到分。

8、遇到特别急重症患者检查后需及时抢救时可以口头形式报告临床医师,但最终以正式书面报告为准。

9、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虚假报告。

一张理想的超声报告单,应按以上六个方面逐项书写,做到字迹清楚、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测量准确、超声术语运用确切、论述内容层次清楚、超声诊断和建议恰当。

超声报告单复核、报告签发制度

目前主要针对疑难病例及特殊病例进行复核,随着超声工作站在超声科室的普及,逐步推行全部病例的复核。

1、复核医师应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者担任,核对申请单中要求、诊断过程中的问题及正式报告单的审核。

2、复核医师应对超声检查申请单上的项目及要求与报告单上已检脏器及内容逐项核对。发现申请单上内容或要求与超声诊断范围不符时,应与开单医师联系商榷;发现报告单受检内容与申请单不符或漏检时,应通知患者复查。

3.复核医师应对报告单的上项(包括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超声号等)、中项(声像图描述)、下项(检查日期、检查医师、书写报告医师等)一一核对,不留缺项。

4.复核医师应在审核报告中修正不规范或错误术语及描述用词;统一描述内容与诊断的一致性。发现问题后应提出对患者进行复查或进行有关检验或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建议。

5.复核医师在申请单要求以外的超声检查阳性发现,亦需在报告单上写出。

6.复核医师应在报告单上签名。

超声检查准确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自身因素(肥胖、气体干扰、准备不充分、不能配合、病变位置特殊、疾病所处不同阶段等)、设备因素(仪器型号及性能不同,其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有差异)、检查者因素(超声结论依据国内外公认的影像特征,对超声影像的判读不同检查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等。超声报告是影像检查结果,要以病理诊断或临床最后诊断为准,与超声检查相关的医疗活动应充分与临床医生沟通。在发送超声检查报告时要将上述情况明确告知受检者

附:

一、常用医学超声图像术语

一、回声强度定名

1、无回声:无点状及其他形状的回声,呈一片黑色暗区。

2、低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3、等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与周围正常组织几乎相等。

4、高回声:病变回声辉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二、回声形态定名

1、光点: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0.2cm。

2、斑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0.3~0.5cm。

3、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cm的团样明亮回声。

4、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5、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6、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

7、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

三、特征性超声图像描述

1、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

2、牛眼征:为强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环状暗带,团块中央液化,酷似牛眼。

3、平行管征:胆管增粗与门静脉内径相似,形成平行管征。

4、慧星征:团块强回声后方有数条平行的条状回声。

5、假肾征:声像的形状像肾脏,但并非为肾脏。

6、声晕:实性肿块周围出现圆环状暗带。

7、卫星征:病灶周围出现小病灶,犹如卫星环绕。

8、镶嵌征:瘤体内包含小肿瘤,瘤体之间互相有隔带。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

腹部常见病超声诊断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 男43例, 女25例, 年龄10~65岁, 平均29.5岁。车祸伤49例, 高空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