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1篇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账务处理:
(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2)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账务处理: (1)报经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现金盘盈时报经批准后: 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3)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二、原材料的短缺与溢余
(一)存货的盘盈 报经批准前:
企业对于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盘盈的存货,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做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的盘亏 报经批准前:
1)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2)购进的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存货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报经批准后: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属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属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三、固定资产的短缺与溢余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账面价值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报经批准转销时,再作为盘亏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一)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例】长江公司于2008年12月31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盈一台八成新的机器设备,市场价格为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
(1)借:固定资产
200 贷:累计折旧
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0 (二)固定资产盘亏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选取43家纺织业和23家服装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1996-2008年间纺织服装企业采用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纺织服装业库存周转率与销售毛利率显著负相关;库存周转率与库存比重显著负相关;库存周转率与提前期显著负相关;库存周转率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业ROA与库存周转率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供应链;库存周转率;企业绩效;面板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4 . 033
纺织服装类产品本身具有季节性强、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时尚化和品质化,这就导致供应链上的纺织服装企业要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企业要不断地开发新材料、设计新服装产品、建设营销渠道。为了保证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快速运行,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到服装销售商,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库存,从1996-2008年,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持有的库存占其总资产的平均比例为22%~37%,可见,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库存水平过高,库存成本占总的运营成本比例过高。
2007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值有所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2008年纺织服装业销售值为28 854.2亿元,同比增长了17.2%,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增长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稳步提高。1996-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率波动比较明显,1996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率较高,达到25%,之后下滑趋势明显,到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率下降到11%,但比2007年有所提升。可见,纺织服装行业的成本问题是提高运营绩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纺织服装行业库存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因此研究纺织服装行业的库存管理十分必要。本文从纺织服装行业的宏观角度出发,研究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库存水平的因素,以及实施库存管理与企业运营绩效的关系。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供应链比较成熟,对于库存管理和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多。Liebeman M B(1997)对比研究日本和美国汽车制造行业库存减少与生产率的关系,指出美日两国的数据均支持库存水平下降与生产率提高呈正相关关系。Liebeman M B(1999)研究了大规模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发现其库存管理与经典库存管理理论基本吻合,但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库存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与前人结论截然相反。Rajagopalan S(2001)考察了美国企业1961-1994年间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水平的变化趋势。Humphreys(2001)研究了生产制造技术对库存水平的影响。Roumiantsev S(2005 A)发现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本身因素后采用响应式库存管理方法的公司绩效出众;库存水平对销售额、提前期和销售不确定性等变动响应快的公司往往获得较高的总资产回报率(ROA),同时销售变动大、提前期长的公司盈利能力较低;但精益库存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相关关系。Roumiantsev S(2005 B)发现相对库存水平与平均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与需求的不确定性呈正相关关系,与提前期呈正相关关系,与毛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库存持有成本呈负相关关系;销售规模越大的公司,相对库存水平越低,但库存水平与销售规模不存在EOQ模型所得出的平方根关系。Cachon G(2006)研究了影响汽车装配商的产成品库存水平的驱动因素。Chen H(2006)考察了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81-2000年间库存水平的变化,发现平均库存天数从96天降为81天,平均每年降低2%;拥有过量库存的企业其长期投资回报率最低,库存天数略微低于平均库存天数的公司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
国内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赵泉午(2008)以1993-2003年间实施ERP的92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分析比较了公司实施ERP前后的绩效变化,认为实施ERP本身不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黄亚峰(2008)选取27家国内上市家电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06年间家电制造业供应链库存管理影响因素以及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总库存周转率、原材料库存周转率、产成品库存周转率与销售毛利率、库存占总资产比重、提前期显著负相关。
1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1.1 指标选取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本文选取总库存周转率、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来标衡量纺织服装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选取毛利率、库存比重、提前期和公司规模来衡量企业绩效。
库存管理水平的具体指标定义如下:
(1) 总库存周转率(ITV):主营业务成本除以总库存平均价值;
(2) 原材料库存周转率(ITM):主营业务成本除以原材料的库存平均价值;
(3) 产成品库存周转率(ITP):主营业务成本除以产成品的库存平均价值;
(4) 总资产报酬率(ROA):息税前利润除以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绩效的具体指标定义如下:
(1) 销售毛利率(GM):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的差值除以主营业务收入;
(2) 总库存比重(IA):总库存除以总资产;
(3) 原材料库存占总资产比重(IAM):原材料库存除以总资产;
(4) 产成品库存占总资产比重(IAP):产成品库存除以总资产;
(5) 提前期(LT):应付账款天数;
(6) 公司规模(S):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成本。
本文的数据皆来自于66家上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年报和Wind咨询金融终端(2008版)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6-2008年。
2.1 数据处理
2.1.1各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
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Eviews 6.0分别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对所有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 可知,对表征库存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各变量进行水平值检验时,检验结果均表明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各面板数据为非平稳序列。当对各个面板数据的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进行检验时,结果表明在3%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表征库存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各变量为一阶单整。
2.1.2各变量之间的面板协整检验
在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之后,再进行面板协整检验,以检验各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Pedroni (1999,2004)的方法,以回归残差为基础构造出7个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
根据以上的文献和模型,本文将对以下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ΔITV与ΔGM、ΔIA、ΔLT、ΔS;ΔITM与ΔGM、ΔAM、ΔLT;ΔITP与ΔGM、ΔAP、ΔLT、ΔS;ΔROA与ΔITV、ΔITM、ΔITP进行协整检验。
由表3可知:纺织服装供应链表征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库存周转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此可得出各变量之间的结构式模型如下:
ITVi t = ci + a1GMi t + a2IAi t + a3LTi t + a4Si t + εi t (1)
ITMi t = ci + a1GMi t + a2AMi t + a3LTi t + a4Si t + εi t (2)
ITPi t = ci + a1GMi t + a2APi t + a3LTi t + a4Si t + εi t (3)
ROAi t = ci + a1ITVi t + a2ITMi t + a3ITPi t + a4Si t + a5LTi t + εi t (4)
2.1.3各变量之间的面板协整估计
协整分析证实:库存周转率(ITV)、原材料库存周转率(ITM)、产成品库存周转率(ITP)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所以结构模型所得到的均衡关系是值得依赖的。接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文利用Winrats 7.0软件来估计模型参数,采用Pedroni(2000,2001)的组间FMOLS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以上的估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销售毛利率(GM)对产成品库存周转率(ITP)的影响要大于原材料库存周转率(ITM)和总库存周转率(ITV)。因而,纺织服装企业运营过程中要考虑到库存周转率(ITV)与销售毛利率(GM)的悖反现象,不能一味追求高的毛利率而导致库存的大量积压。
(2) 从模型(1)(2)(3)中的估计的系数发现,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和产成品库存周转率和总库存周转率(ITV)分别与其相应库存比重在5%水平显著负相关。3个模型中,提前期变量的系数为负,且均在5%水平显著,即库存周转率与提前期显著负相关。研究发现纺织服装企业总库存周转率(ITV)、产成品库存周转率(ITP)与企业规模(S)在3%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原材料库存周转率(ITM)与企业规模(S)的关系不显著。
(3) 我国纺织服装业总资产报酬率(ROA)与原材料库存周转率(ITM)、产成品库存周转率的(ITP)和总库存周转率(ITV)在5%水平正相关。我们发现库存周转越快,即库存水平越低,企业绩效越好。这种差异是与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周期短的自身特点有关,库存水平过高容易导致产品积压和过时,价值下降,最后企业不得不以折扣价进行清仓处理。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库存周转率,而且周转越快,企业绩效越好。
3结论
通过对纺织服装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在作库存决策时要考虑库存周转率与销售毛利率的悖反现象,不能一味追求高的毛利率而导致产成品库存的大量积压。企业可以采用JIT或提高固定资产比重(如构建自动仓库和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以及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来提高库存周转率。尽量在库存管理中缩短订货提前期。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适当扩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得企业规模效应。重视与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互信、共赢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M B Lieberman,S Asaba. Inventory Re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utomotive Sectors [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97,18(2):73-85.
[2] M B Lieberman,L Demeester. Inventory Re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Linkages in the Japa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9, 45(4):466-485.
[3] S Rajagopalan, A Malhotra. Have US Manufacturing Inventories Really Decreased?An Empirical Study [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3(1):14-24.
[4] B R Humphreys. The Behavior of Manufacturers’Inventories: Evidence from US Industry Level Dat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1, 71(1-3):9-20.
[5] S Roumiantsev,S Netessine.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Classical Inventory Models: A Cross- Industry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5.
[6] S Roumiantsev,S Netessine. Should Inventory Policy Belean or Responsive? Evidence for US Public Companies[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5.
[7] H Chen, M Z Frank, O Q Wu. US Retail and Wholesale Inventory Performance from 1981 to 2004[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Minnesota 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6.
[8] 赵泉午,黄志忠,卜祥智.上市公司ERP实施前后绩效变化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1993-2003年的经验数据[J].管理科学学报, 2008, (1).
[9] 王龙伟,王刊良,李垣.关系激励对供求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4):85-90.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3篇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账务处理:
(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2)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账务处理: (1)报经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现金盘盈时报经批准后: 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3)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二、原材料的短缺与溢余
(一)存货的盘盈 报经批准前:
企业对于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盘盈的存货,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做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的盘亏 报经批准前:
1)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2)购进的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存货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报经批准后: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属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属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三、固定资产的短缺与溢余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账面价值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报经批准转销时,再作为盘亏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一)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例】长江公司于2008年12月31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盈一台八成新的机器设备,市场价格为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
(1)借:固定资产
200 贷:累计折旧
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0 (二)固定资产盘亏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4篇
出口型服装企业主要是加工型企业,承担的是国外品牌贴牌的工作,大部分赚取的只是很低的一些加工费,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营销渠道都是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对于服装这种典型的哑铃式行业来说,前端的品牌与设计,后端的营销,是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最为增值的环节,而中间的生产,却是利润最低的环节。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总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逐步进行战略转移,从出口型企业转变为内销型企业。但是,企业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品牌营销型企业,面临着品牌和营销这两个主要的问题。
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一直以来,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过分依赖低成本优势,忽视了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所带来的效益,企业出口方式仍以定、贴牌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多属中低档服装布料。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福建,尽管经过近20年的努力,福建已拥有纺织服装企业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771家。2004年,全省纺织服装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约860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全国总产值约9%,居全国第五位;纺织服装产品出口43.66亿美元,约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4.6%。在品牌建设方面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福建省名牌产品”6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77个,如果以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计算,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只占总福建企业数量的1.55%,统计到全国,这个数字就更低了。
在服装行业,品牌形象是直接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但是,我国服装业出口部分的生产,基本上是订单生产,也就是说是接到了订单以后的生产而不是预测性的生产,虽然看上去还算完美但实际上库存却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这只要看看大街小巷充斥着的“外贸库存”就可以了。不过只这部分库存的话,国内市场还是可以消化的。很遗憾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从事外贸出口的生产厂商,总体上来看不可能仅靠外贸订单就能让流水线开足,长远来看必然是外单内单来者不拒的更多一些。如果外销生产厂商瞄准国内市场,最大的恐怖就在于他们很愿
意去搞个品牌自己做做而他们的99%的经验都还停留在外销出口那个阶段,运作国内市场的经验非常欠缺。所以虽然会有外销企业内销做的也不错,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下,就是给国内市场增加一堆无用的库存还有笑谈。全行业范围的库存持续增加,只能带来一个结果:服装的平均零售价继续走低。相信这个大家都看到了。
要解决企业品牌问题,应该首先准确的确定品牌定位。定位就是要找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可能差别,并且有效地向目标市场说明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不同。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的关键也是第一步,如果不能为品牌找准定位,企业的许多努力,特别是品牌推广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偏离方向。而我国服装企业大多对品牌定位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品牌进行定位,只是一味追求“洋化”。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主要目的是要给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如品牌的档次、特征、个性、品味、时尚等。
其次要有丰厚的品牌内涵。消费者最初认识到的只是视觉上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形成忠诚的消费群体,是在品牌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和特点,也就是具有品牌的个性之后。一个优秀的服装品牌,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一个区域经济与文化风情的体现,应该是一个时代时尚文化的缩影。
组建销售渠道
出口型企业完全没有国内的销售渠道,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渠道,现有服装企业的渠道分成下面几种: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各种渠道的特点
服装批发市场,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1.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
2.从前简陋的“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
3.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
4.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
目前就服装批发市场规模来说,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不下于10家;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的低收入人群是批发市场的忠实客户。其次,作为中低档服装渠道的服装批发市场,整体上具有以下优势:
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
几种零售渠道类型分析
(一)大型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仍是服装销售重要的渠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排行前100家商场的服装月度销售额为49.02亿元,平均月销售额在5000万左右;其中前20名商场销售额为21.57亿元,占全部销售额的44%,平均销售额在1亿元人民币,说明尽管各地服装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大型百货商店仍是服装服饰类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中高档服装和品牌服装的销售,仍然以百货业态为主要渠道。
(二)连锁专卖的品牌经营店
专卖的品牌经营店在众多的服装品牌销售中最具亲和力,以其新颖的款式、统一的门户设计、赏心悦目的购物环境赢得了现代人的认可。通过这种模式的经营,既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又提高了销售额。
(三)服装超市与折扣店
目前服装超市与折扣店能否成为主销渠道尚难定论,但其的确已成为服装市场上一道新的风景线。超市供应的服装在款式上往往不流行,价格较实惠,质量一般也有保证。还有一些品牌服装主要是想借助超市的人气来提高知名度和提升业绩,其价格和打折活动同商场、专卖店往往一致。
至于折扣店,则既有品牌优势、又有批发市场的优惠价格,但大多数折扣品是过季的,而且在花色和型号上难以有保障
(四)店中店
相信一说起店中店模式,很多人会想到商场中开放的服装柜台,其实,这里的店中店模式其经营思路是与常规的截然相反的。
顶级品牌与实用成本不但是整个服装产业的战略道路,更具体的体现在对现有终端的利用思路上,商场是高档品牌的战场,商场不但是一个销售的终端,更是一个平台,一个被诸多想做品牌的企业用金钱哄抬起来的整体的品质平台进入商场,消费者面对的是与街边店截然相反的体验这里的服装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是价格高了。
如何选择营销渠道
批发市场这种中国特有的销售模式能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快速建立营销渠道,降低对企业硬件条件的要求,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是服装批发市场远不是什么合理的服装流通渠道,历史上来看。其实这更可以看作是在中国特殊的产业背景下,中小服装制造商和零售商寻求自立,摆脱大企业的控制,以及政府参与主导的地产市场开发商所共同导演的一出暂时性的过渡性措施而已。一开始时并不是什么“有计划,有步骤”。只不过是我们的大服装企业一直流通功能不灵,即使到现在也不能强有力地控制服装零售终端,中高端的品牌的零售渠道实际上被大中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所把持,品牌企业所谓自有的销售终端除了广告作用
的旗舰店恐怕也就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如此一来,导致了地方市场还有农村市场甚至城市部分消费层面上,批发市场一家独自坐大,其中一些个批发市场逐步健全功能,追加投资改善硬件设施,部分代替了百货商场的零售功能。同时,因为批发市场关注的是快速周转,资金回流,薄利多销。对产品的品牌、质量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所以这种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只适用于短期的,中低档产品的营销,无法给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零售渠道控制能力是成败的关键。终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既怕又爱的矛盾混合体。特别是外销转型的企业,没有终端运作的经验,如何选择和运作销售终端是企业老板非常头痛的问题:
终端控制能力是中国服装企业及其品牌成败的关键,而这恰恰是目前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上存在的最大问题。一般认为:不仅要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和研究,对营销渠道、终端销售体系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要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此才有可能在目标销售市场取得成功。但是,进场之后,卖不卖货,消费者买谁的货就难以控制了。相当的钱是白白扔掉了。
在终端市场销售的过程中,因为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所以这就要求作为终端的经销商要有有效的销售模式、营销手段、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现在好多的专卖商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体,这与他们在操作中花样式的营销和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
很多企业都是机械的把1米2的海报作为终端广告,整天申请电视广告,一说起终端造势就知道申请费用;相当多的服装企业的终端销售没有方法指导、执行监督、效果评估等。以为应对终端的招数不足,所以,投入总是远远超过产出,很多企业一谈终端就好象自己是在做细节了,其实质依然是粗放形式。作为多数服装企业,对于终端仅仅是到了驻店推销人员,对于自己花钱哄抬的商场的价值利用不足,花钱买了那么大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空间。我们认为,服装企业的旺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能独立存在于某一个单点,必须整合企业资源,加强过程控制,实施全面传播,这样才能达成真正的产品旺销: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5篇
在给销售员培训服装销售过程中,销售员除了将服装展示给顾客,还要根据顾客的情况,向客户推荐服装,引起顾客的购买欲。
服装销售推荐技巧:
1、推荐时要有信心:当向顾客推荐服装时,销售员本身要有信心,才能让顾客对服装有信任感。
2、适合于顾客的推荐:对顾客进行商品说明时,应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真心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衣服,琢磨他的个人兴趣所在。
3、准确地说出各类服装的优点。对顾客进行服装的说明与推荐时,要比较各类服装的不同,准确地说出各类服装的优点。
4、配合手势向顾客推荐,适当的夸奖,不可过度夸奖,避免产生逆反。
5、配合商品的特征。每类服装有不同的特征,如功能、设计、品质等方面,服装销售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服装的不同特征。
6、把话题集中在商品上。向顾客推荐服装时,要想方设法把话题引到服装上,同时注意观察顾客对服装的反映,以便适时地促成服装销售。
现在的消费者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需要服装销售人员的建
议,但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客人购买的信息。
客人产生信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A、相信导购的介绍
B、相信商场或品牌
C、相信衣服本身的款式、色彩等
客人失去信心的原因:
A、不是她真正想要的衣服
B、导购不了解货品知识
C、对质量、售后感到没有保证
D、同购买计划冲突
客人对某款衣服失去信心时,我们要求导购不勉强客人,马上转移到客人别的感兴趣的衣服上去,力求挽留,继续推荐。
重点销售技巧
服装销售过程中的重点销售就是指要有针对性。
对于服装的设计、功能、质量、价格等因素,要因人而宜,真正让顾客的心理,由“比较”过渡到“信念”,最终促使销售成交。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让顾客具有购买的信念,是销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重点销售有下列原则:
1、从4W原则着手。从穿着时间(When)、穿着场合(Where)、穿着对象(Who)、
穿着目的(Why)四方面做好顾客的参谋,有利于销售成交。
2、重点要简短。对顾客说明服装特性时,要做到语言简练清楚、易懂。服装商品最重要的特点要首先说出,如有时间再逐层展开。
3、具体的表现。要根据顾客的情况,随机应变,不可千篇一律,只说:“这件衣服好”,“这件衣服你最适合”等过于简单和笼统的销售语言。依销售对象不同而改变说话方式。对不同的顾客要介绍不同的内容,做到因人而宜。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第6篇
1、商圈等级;
2、竞争对手;
3、周围环境;
要点:
1、装修:橱窗、灯光;
2、定位和风格一致;
二、货源的把握
(一)、货源要点:综合考虑进货的数量和金额;
1、数量:新开店铺,30平,考虑进100件左右,如果码数和颜色都比较齐全,大概150件左右;
2、金额:对于平时拿货,比较讲求策略。根据上个月销售额决定。如果上个月销售额5W左右,那么最好不要进4W。
临界值:最大消费量;
(二)、货源季节节奏: 春款
3月进货; 夏款
5月进货; 秋款
9月进货; 冬款
11月进货;
新季
充货;
(新品进货后再推一周看市场反应再进货) 过节
囤货; 换季
换货;
1、控制好平时的进货节奏:新季度开始时就要充货(3月份上春装,5月份上夏装,9月上秋装,11月份上冬装);
2、接着继续进货(把握20%新款新款),过节时注意藏货(大商场会促销,没必要对着干,把好的先藏起来);
3、换季时要懂得清货;
4、店铺分割,根据消费人群、消费档次来定位,适合自己定位确定进货;
(三)、货品营销
1、清货:
(1)、通过活动清货,如买赠、买送 (2)、把库存分为3个级别:
①、一个是卖的比较好的明年可以再卖,
②、一个是款式比较常规的变化不大的明年可以再卖,
③、最后今年比较流行的款式不太耐看的,大家印象都比较深刻的,就不要再留了。举例,可以搞促销活动比如买一送一,就把明年不会太好卖的送出去,带动销售。
2、补货:
①挑货、看款原则:要学会挑货,款式多,数量适当; 快上快换,要善于发现潮流,紧跟潮流。 ②如何挑选适合潮流货品:
A、所以要逛批发市场,看流行元素来指导,但是一般小批量的批发商很难看到最新款,所以要在批发市场逛两三天,看看哪些店比较火爆,其他店主大概进的是什么风格;看看忙的档口都在补什么类型的货品;
B、比较方便的是看符合自己风格的杂志(伊利风尚);
C、看看服装网站的点击量、销量,比如阿里巴巴、依库、淘宝、酷有网等购物平台,分析、搜集对自己有利的元素,试买一些货品后在进货;
3、如何补货:
(1)、款式好卖,针对具体情况,确定数量和金额;
(2)、根据市场反应、客户反应,等两三天或一周时间,收集大多数顾客反应,购买反应; (3)、建立类似会员的熟客群,根据其反应和购买欲望,采取发通知和图片方式;
4、如何补充和挑选货品:
(1)、店铺风格决定进货的渠道和货源,影响客户; (2)、要清楚自己店的客户群: ①、不是喜欢的、看中的就是能卖的; ②、要由市场决定来进货;
③、定位客户群体,根据其年龄段、消费人群构成,这样有利于对价格、货源、风格的把握;
三、进货渠道:当地批发市场;一线城市批发市场,网络批发渠道。
(一)、当地批发市场:
优势:交通便利;适合换货、退货,快上快换; 劣势:易撞衫、撞款,价格不易形成差异;
(二)、一线城市批发市场:
南方市场60℅在广州,北方市场在北京; 款式多、价格便宜、对手少、易提高品质和价格; 路费贵,3万元以上销售额可以考虑进货;
(三)、网络批发渠道:
支付宝形式:便利、送货方便;省钱、费用少;省力;节省成本,好的网络批发商是个稳定的保障;
四、如何避免网络进货,避免被骗的几率和损失率:
1、要有固定域名的,一定要买实物拍照,模特图片要统一,背景为实景的;防止图片漂亮、货不对版;
2、选择支付宝担保交易,货到付款;防止杂志款找代加工的货品:
3、事先百度一下网店名称,网店或品牌+骗子进行搜索,看一下是否有过不好评价;
4、第一次进货要最少起批,总数量混批(一般10件起批),另外还要查看退货协议。
五、其他建议:
1、店铺要有固定分割,至少确定要有两个合作不错的供货商,支撑货品更新;
2、
2、不要以货论货,不要过分强调质量和工艺,而是要强调上身后的效果,比如品位,档次;
3、女人讲究的是感觉,所以宣传着重营造一种美好的感觉:够档次、有品位;像高贵、奢华、典雅、
4、不要宣传对自己店不利的、不占优势的内容及方式;
5、开店要控制成本,从店铺选址、定位、风格着手,再选择货源;
6、网络进货要有效限制,比如依库中的档口和厂家开店的;
7、一般厂家都是根据定单定料加工几乎没有尾单和尾货,只有在批发市场才有可能扫到库存尾货;
8、选择市场进货后应根据市场反应,选择好卖的货品后再去下订单,再从厂家进货;
9、可选选择多个品牌,风险比较低,但要选风格相对比较类似的;
服装库存的处理技巧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